1

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人员伤亡近2200万人,仅次于中国,虽然损失惨重,但却打出了一个超级大国,苏联的军事实力在二战结束时几乎可以与美国相抗衡。

实际上,在战争中所受到的伤害与战后的繁荣之间并没有直接的关系,比如日本在战后短短二十年迅速崛起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强国,德国本身也遭遇了战争的破坏,但在二战后,西德依然成为西欧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羊,同样,虽然苏联遭受了远比美国巨大的战争伤害,但是苏联在战争中积累了强大的军事实力,因此在战后显得更强大。

苏联在战后的强大是相对于欧洲的衰落而言的,二战几乎将整个欧洲卷入战火之中,经济发达的西欧首当其冲。当英法德等国在战后初期几乎快要沦为美国附庸的时候,苏联相形之下,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成为与美国并肩的两极中的一极。

二战使得苏联的军队得到了洗礼和提升,在血与火的岁月里,苏联红军培养了一批杰出的将士,苏联政府在战争初期就将西部工业区的工厂迁移到了乌拉尔山以东的苏联腹地,因而苏联的军工科技也因为战争得到了充分发展,这些奠定了战后苏联成为世界一极的基础。苏联依托其强大的影响力,在二战后建立了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东欧和亚洲的部分国家,中国也在其中,苏联长期以老大哥和老大党自居,将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视为自己的前沿阵地,并且派有驻军,因此苏联的实际影响力一直到达东德。与美国为首的北约形成对峙之势。苏联自1946年开始推行五年计划,为苏联的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美国的战后繁荣与美国在战争中所受牺牲较少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决定性的关系。这与美国的经济政策,乃至美国的劳动力增长红利都有联系。

苏联虽然在二战后保持了军事实力的异常强大,但实际上是一种畸形的强大,最终埋下了苏联解体的远因。

最佳贡献者
2

谢友,战争很残酷,没有哪一方会全身而退,都是有得有失。



历史上的几次大战,确实加强了美国的经济实力。二战中,美国掌握了原子弹,它的经济、军事在资本主义世界首屈一指。



俄罗斯作为二战参战时间较长的国家,损失最为惨重。参战四年多,人口损失近2700万,损失了一半以上的大中城市。二战俄罗斯可以说举国之力参战。人力、物力、军事、经济都严重受挫。



无论谁赢,战争带给人们的永远是伤痛。中国历来主张世界和平,作为中国人,爱祖国、爱生活,作好本职,过好自己的曰子,为社会献一份爱心。



历史己过去,未来更辉煌。中国人,爱中国。???

3

二战期间,德军攻击至苏联腹地,对苏联的经济造成巨大破坏,大量的基础设施、工厂等成为废墟;伤亡人口达2700万左右(绝大多数是青壮年)。美国开战初期并未参战,而是与交战双方均有贸易,大赚特赚一笔。中后期参战,战火没有烧到本土,战后获取巨大好处,一跃成为世界霸主。底蕴最雄厚的英法被打残,殖民体系解体,沦为美国的跟班小弟。

苏联正常需要几十年才能恢复元气,但短短几年,就成为能抗衡美国的另一超级大国。原因分析去下:

一.获取巨大的战争利益。英美签订《大西洋宪章》后,美国开始援助苏联,加之苏联军工体系得以保存和发展,二战结束时,苏军就有能力与美军对抗,二战苏联虽损失惨重,却打出一支强大军队。

借反攻德国之机,苏联控制东欧,并借此机会,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苏联实际上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领导者。

苏联不但获取巨额战争赔款,也大量拆卸德国先进机器设备运回苏联,也包括日本在东北的设备,仅在欧洲就运送了三年,这不但快速恢复也提升了苏联的工业制造水平。美国眼界更高,进驻柏林后全力抢夺德国的科技人才,尤其是原子弹、火箭专家,他们的科研水平不次于美国。

二.苏联社会主义体制的优越性。从中国抗疫可以看出,社会主义体制具有强大的号召力,结合1928年开始的“五年计划”和计划经济,苏联可以集全力做好导弹、核武器,从而具有与美国对抗资本。就是现在,导弹、核武器也是俄罗斯叫板美国的底牌。遗憾的是,斯大林只注重与军工密切相关的重工业,忽视了与民生相关的轻工业,导致苏联工业体系发展畸形,为苏联解体埋下祸根。

三.土地幅员辽阔,资源极其丰富。就是现在俄罗斯领土面积也是世界第一。矿产资源品种全,储量巨大。这些都是苏联快速恢复发展的重要条件,即使现在,石油对俄罗斯的意义也是极其重要的。

四.1955年,随着西德加入“北约”,苏联领导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签订《华沙条约组织》,两大军事集团开始对峙,也标志两超级大国正式形成。

4

美国在1929年大萧条后,经过罗斯福的新政改革,使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并没有使经济得到大发展。二战爆发,特别是美国参战后,大力发展军事工业,美国经济进入新的高涨。到二战结束,德日意三国经济完蛋,英法两国经济因为战争下降严重,美国一国GDP占了世界将近一半。说美国发了战争财是在这个意义上说的。

苏联的损失包括人员和财产的损失,人员损失仅次于中国,财产损失超过所有其他国家,财产损失包括道路,桥梁,铁路,城市基础设施,整座的企业建筑和设备,居民的个人财产等。但苏联在战争初期,依靠其强大的组织动员与执行能力,将1000万科学技术人员,教师和各类专家以及熟练的技术工人转移到乌拉尔和西伯利亚地区。同时,将数以千计的工厂的机床和其他设备转移到上述地区。依靠这些转移来的人员和设备,在这些地区建立了新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在经过了初期的生产下降以后,苏联工业从1943开始进入增长。所以,苏联在整个战争期间,只是在战争的头两年因为战争破坏而经济下滑,后两年就开始增长。同时,在战争期间,苏联取得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在战争结束后,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了苏联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在经济上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关键是,苏联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就于1949年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成为世界第二个核大国。由于苏联没有美国那样的战略轰炸机,却有比美国发达的火箭技术,所以苏联扬长避短,先于美国生产出运载核武器的弹道导弹,从而建立了自己的战略威慑力量。其军事实力,即使美国也不敢轻视。还有一点,就是苏联利用与英美达成的协议,在二战后,将自己的军事力量推进到中欧,建立起包括东欧八个国家的社会主义阵营,到1949中国革命胜利,1954年越南取得独立,加入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达到12个。这就大大增加了苏联的国际影响力。所以,在当时的世界上,除了美国,没有任何一国具有苏联那样的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前几年有两个俄罗斯历史学家写了一本名为:超级大国的诞生,认为苏联在1949年核试验成功后,无论从经济,军事,国际影响力以及对国际事务干预方面来看,苏联都已经是一个超级大国。

5

苏联攻进柏林后,将目光放在了自个操控区内德国公司的机器设备上。据史料记载,苏军总共拆走了上千家德国公司的设备,总价值超过了200亿美元,其价值在今日都称得上是笔巨款,更何况是在其时那种局势下。这些领先的机器设备被分批运回来苏联,最终极大的促进了苏联工业的开展。

除此之外,苏联还从德国取得了大量的兵器装备,尽人皆知,德国的兵器在世界上可谓一流,乃至超过了美国,很多在其他国家看来都是闻所未闻的兵器,在德国都能找到。因而,凭借着从德国取得的兵器,苏联充沛学习了德国兵器的精髓元素,研发出了一系列优异的兵器装置,极大的促进了苏联军事工业的开展。

6

关于美国的崛起有一种说法是两次世界大战均未波及到美国本土使美国得以大发战争横财。相比之下冷战时期的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在二战中可谓是损失惨重。根据战后苏联官方公布的数据:苏联在二战中的伤亡数字是2960万,其中死亡者2660万,几乎每个苏联家庭都有人员伤亡。与此同时战争还给苏联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在战争中苏联共有1710座城市、7万多个村镇和31850个工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毁。二战结束后西方国家普遍猜测:苏联将从世界大国的名单中被除名。

然而不被看好的苏联却在1949年8月29日成功试爆了一枚当量为22000吨TNT的原子弹,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1958年苏联又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1961年苏联成功把人类第一位航天员尤里·加加林送入太空,从而在美苏太空竞赛中赢得了先手。与此同时苏联构建了以自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世界逐渐朝着美苏两极争霸的格局发展,苏联成为全世界唯一能与美国分庭抗礼的超级大国。那么苏联是如何在经历惨烈的战争打击之后强势崛起的呢?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二战不只重创了苏联,同样也重创了苏联的竞争对手。德国和日本作为战败国在战后受到了严格的政治军事限制。迄今为止日、德两国尽管科技发达、经济繁荣,但在国际政治军事影响力上和联合国安理会五常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之上。在二战中国土沦丧的法国尽管在战后捞了一个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但已成为大国角逐中的边缘化角色。即使是和美、苏一同参加三巨头会议的英国实际上也在战争中遭到重创。

1945年11月刚从二战中走出的伦敦人齐聚在码头上围观一艘从巴西驶来的货轮,因为货轮上装载着伦敦人早已久违了的香蕉,昔日声威赫赫的大英帝国已穷得吃不上香蕉了。1947年已是二战结束的第二个年头,但英国仍在执行战时管理制度:每家每户的水电供应都是有限的,人们用来洗脸的水甚至刚刚盖住盆底。这年的元旦伦敦的一瓶威士忌酒卖到了8英镑以上,而且还是供不应求。曾经风光无限的英镑已经失去了活力,已沦为完全需要美元和加拿大元进行输血。

英国为进行战争欠下了巨额债务,这让英国不堪重负。伦敦城内乃至整个英国到处都是战争造成的残垣断壁。在战争过程中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趁机要求获得更大的自主权利,英国为获得自治领在经济和军事上的支持不得不与之妥协,到二战结束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白人自治领已成为实质上独立的国家。1947年英国最大的殖民地——有“大英帝国皇冠上的宝石”之称的印度也步自治领的后尘掀起了独立浪潮。

正处于内外交困之中的英国自治无力阻扰印度的独立,而印度的独立成为压垮大英帝国的最后一根稻草,此后英国的殖民体系开始呈现出全面坍塌的局面。丘吉尔对英国的衰落有一种形象的说法:“我的一边坐着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英、法、德、日等传统列强的普遍削弱使战后国际格局呈现为明显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两极对立分庭抗礼的形势。如果说传统列强的普遍削弱是成就苏联战后崛起的外因,那么苏联内部又存在哪些促成因素呢?

苏联尽管在二战中损失惨重,却并没丧失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事实上要成为超级大国是对国家规模体量有硬性要求的:冷战时期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以及如今的中、俄、印等潜在超级大国都具备一个共同点就是大洲级别的规模体量。历史上西欧的葡、西、荷、英、法、德等国曾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率先崛起,这是因为这些国家抓住了大航海、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等历史机遇,从而得以利用技术和制度上的先发优势弥补国家体量上的劣势。

然而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扩散使美、俄这种具有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得以脱颖而出。如果我们将中等体量的西欧国家同美、俄这样的洲级大国各自的人口、资源和工业生产能力加以比较就不难看出二者的巨大差距:1940年德国的总人口约7000万、全年钢产量为2150万吨、发电量为630亿千瓦时;此时尚未进入战时状态的美国的对应数字是1.32亿、6070万吨和1780亿千瓦时;而在技术上落后于德国的苏联则为1.7亿、1830万吨和480亿千瓦时。

尽管德国此时已用闪电战征服了西欧绝大部分地区,可即使德国得以调动整个西欧的资源,也只是使自己的钢产量和发电量稍微领先于刚完成第二个五年计划的苏联,但后者的劳动力资源是德国根本无法企及的。苏联凭借二战前的两个五年计划已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尽管德军的入侵对苏联西部的工业基地造成了重创,但拥有全世界最辽阔国土的苏联通过将自己的工业基地向东迁徙渡过了难关。乌拉尔、中亚、远东等地并未遭到战火的洗礼,因此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得以保留下来。

在苏联广袤的国土之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这成为苏联战后工业建设的基础。与此同时尽管苏联在二战中伤亡2960万人,但战后的苏联仍是拥有1.67亿人口的大国,这为苏联的战后重建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事实上随着二战后期苏军逐渐收复失地的过程已使苏联的西部工业得以恢复重建,此时苏联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强国。过去的说法一般认为:二战后的苏联在军事方面处于世界顶尖水平,但苏联的经济水平就不敢恭维了,这也成为导致苏联的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使苏联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经济发展趋势并最终成为阻碍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但这并不意味着苏联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历史上就从未取得过任何成效,否则苏联的百万大军不吃饭吗?苏联的钢铁洪流不喝油吗?事实上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曾发挥过巨大的作用:由于对经济进行预测和规划,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在宏观上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对国民经济重大结构进行调整和生产力合理布局。

这样做的好处是利于实现国民经济重大比例关系的合理化,避免了资本主义国家历史上出现过的生产过剩现象。事实上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以及战后西方国家一度盛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理念就是在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市场经济的基本前提之下借鉴吸收苏联计划经济的可取之处——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作用。这种经济模式忽视市场需求,不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革新,这也是导致这种经济发展模式被市场经济模式取代的原因,然而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这种经济发展模式的确是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

麦金德的地缘政治学说认为:俄罗斯占据着国际地缘政治的心脏地带。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三面为山系环绕,河流都流向内陆湖或北冰洋,是海上无法到达之处,是天然的巨大堡垒。历史上控制这一地区的游牧民族总是能不断汇聚起强大的军事力量,从而对周边地区构成威胁。然而随着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就使游牧民族退出了人类历史舞台的中心位置,与此同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的工业技术发展和人口数量的增加使欧亚大陆边缘地区的民族面临越来越大的威胁。

如果技术的发展使该地区民族为某种集权体制组织起来,那么距离诞生一个世界帝国也就为期不远了。在机器化大工业时代到来之前沙皇俄国的地盘虽大,但因人类文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的局限使其境内的荒漠和冻土地带无法进行基本的工业化开发,因此沙俄两千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潜藏的地缘能量并未得到充分释放。然而苏联不同于沙俄:沙俄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而苏联却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随着技术进步就使其地缘潜力得到了充分释放。

二战后期苏联在收复失地的基础上进一步追击德军至国门之外,而随着二战后殖民体系的坍塌为苏联传播社会主义理念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二战后苏联将波兰等东欧国家以及蒙古、朝鲜、越南、古巴等国纳入到以自己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大大提升了自己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扩大了自己的原料产地和市场销售地:苏联可以从古巴获得廉价的糖和橡胶等热带产品,从罗马尼亚获得便宜的石油。除此之外苏联在二战中还获得了直接的领土收益。

1939年11月苏联通过苏芬战争夺取了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联出兵强行将波罗的海三国并入苏联版图,尽管后来德军一度占领过波罗的海三国,但在战后苏联重占三国,使本国面积增加了17.4万平方公里;1940年6月30日苏联出兵夺取了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和北布科维纳两地;1945年《波苏疆界条约》的签订以法律形式明确承认苏联收回西白俄罗斯和西乌克兰19.41万平方公里领土。苏联还兼并了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如今这里成为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

苏联还与美国、英国、法国一起对德国进行了分区占领,苏联将苏占区内的厂房设备拆除后运回苏联,还从苏占区掠夺了一部分高科技人才,至于德军战俘则成为了苏联的免费劳动力。1950年1月1日苏联中央统计局以1938年国际市场美元价格计算:1945年8月至1948年1月1日苏联累计从德国获得各种赔偿物资的价值总计为33.442亿美元。苏军出兵中国东北后也将当地的日本机器设备运回了苏联,同时将抓获的七十万关东军俘虏运到西伯利亚当苦力。

领土的增加、经济物资和劳动力的获得大大加速了苏联的战后恢复重建工作。尤其是从德国获得核物理等领域的技术人才为苏联日后的核武器研发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尽管德国直到战败也未能造出原子弹,但在铀矿石的加工和同位素分离方面积累丰富的经验。战后苏联克格勃领导人贝利亚在苏占区搜罗了300余名德国核物理学家和工程师。这些人后来直接参与到苏联的核武器研发计划中。庞大的核武库恰恰正是苏联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叫板的底牌。

7

苏德战场是二战的主战场之一,苏军也是消灭轴心国军队最多的、组织大规模战役最多、兵员及武器装备最庞大的军队之一。整个苏德战争期间苏联工业经历毁灭到成长的历程,血与火的较量刺激军工业、军事学术、军事技术的发展。T—34坦克、喀秋莎火箭炮、波波沙冲锋枪、伊尔2强击机等一系列武器无论是技术含量或是生产数量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与之相伴的大纵深战略、大炮兵主义经过战争洗礼更是锤炼的炉火纯青,其战力远高于同时期的各同盟国部队。以1944年为例,白俄罗斯战役和诺曼底战役几乎同时展开,苏军与盟军在兵力数量和武器装备上可谓旗鼓相当,当面的德军部队实力在苏军方面却远胜于盟军。一年之内苏军横扫东南欧各国,一路打到柏林城下。而此时的盟军则刚从阿登战役中缓过神,勉勉强强进入德国境内。

苏联的战争潜力得到空前发掘和发挥,莫斯科保卫战支前民工50余万人,近三分之二是妇女,为取得胜利做出巨大贡献。正是由于广泛而深入的战争动员,苏军前期在尸山血海、一溃千里的状态下接连打赢了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等一系列关乎国家命运且又处在随时失败的大战役。

苏联在军事上不断胜利的同时,政治上也捷报频传。斯大林高超的外交技术令美英盟国犹豫不断,以此换回丰厚的外援。和在中日战争中积贫积弱苦苦支撑的中国形成鲜明对比。在进军中东欧的同时,苏联的余光则盯住如火如荼的远东太平洋和中国战场。苏德战争开始不久苏联即与日本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强化中立。始终拒绝美国经由苏联远东向中国运送战略物资,更不允许美国使用远东基地轰炸日本。其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今后以日本为筹码与美国周旋,获取远东利益,同时也是防止战后美国帮助中国崛起。

当日本投降、二战结束之际,苏联便开始同美国肢解英国,成为唯一可以同美国抗衡的力量。

8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是击败德国最主要的一股力量。在1941年德国向东发起进攻后,苏联在近四年的卫国战争中损失了2000多万军民。再加上苏德战争前期的战场都在苏联境内,苏联国内的基础设施更是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可以说,苏德战争让苏联遭受了难以预估的损失。

然而在二战之后,苏联迅速成为了超级大国,并开始了同美国长达几十年的争雄。那么,明明苏联在二战中损失惨重,为何战后却能迅速崛起成为超级强国呢?

(苏德战争)

一、传统强国相继没落。

第二次世界大战让世界格局被重新洗牌。比较显著的一点,就是英国、法国等传统欧洲强国的没落。

在战争期间,号称拥有“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国在短短几十天内就被德国灭国。后来还是在英国和美国的帮助收复了失地,所以二战之后的法国已经失去了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

英国尽管在战争中成功阻止了德国入侵的“海狮计划”,但巨大的战争开销却让英国国力透支。二战之后,全世界又兴起了一股殖民地解放热潮,英国的殖民地几乎完全丧失殆尽。对于依靠殖民经济而强大的国家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此有人戏称:“英国才是二战中最大的输家。”

而德国的情况则更加悲惨。二战之后,德国被战胜国瓜分为东西两个国家。西德由英法美共同执掌,而东德则由苏联控制。一直到了90年代,两德重新统一,德国才算是回到了正确的轨道上。

(斯大林)

二、苏联掠夺了战败国的先进设备。

在苏德战争中,苏联的确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但并没有伤及根基。

早在德军入侵之后,苏联就开始将西部的工业基地转移了位置。比如乌拉尔工业区,就没有在战争中受到影响。另外,苏联的后勤补给基地高加索地区,也一直没有被德军攻破。这些地区的保全,为苏联在战后的强大提供了保障。

二战之后,斯大林下令对德国的工厂和工业设备进行了掠夺。苏军花了整整几年,将这些设备完整地带了回去。相比之下,美国的策略就要高明多了,他们直接将生产制造这些设备的科学家给带了回去。但不管怎么说,这些先进的设备为苏联恢复生产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三、苏联重点研发了核武器。

想要和美国争雄,仅仅在工业上有所发展是完全不够的。尤其是在二战末期,美国两颗投向日本的原子弹更是极大地震撼了苏联。斯大林也明白过来,想要成为超级大国,就必须要在核武器上有所突破。

在斯大林的命令下,苏联科学家开始夜以继日地研究。终于在1949年,苏联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这个原子弹的爆炸,让苏联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而这也让美国不得不正视苏联的军事实力,冷战时代正式拉开了序幕。

(越南战争)

四、政治体制的特点让苏联能集中力量做事。

日本在二战后几十年中能取得高速发展,完全是依赖于美国的经济扶持。而苏联由于意识形态的差异,一直都被资本主义世界孤立。

但在二战结束后的十年中,苏联同样在农业、军事、经济上都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这又是依靠了什么呢?

事实上,这是苏联政治体制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苏共中央对国家具有高度的决策权,可以集中整个苏联的力量对某一领域进行高速发展。尽管从长久路线上来说,这种发展模式是不健康的。但在短期之内,这样的体制却可以获得最高的效率。而这一点也是资本主义国家望尘莫及的。

五、美越战争让苏联赢得发展空间。

二战之后的世界虽然进入了苏美争霸的冷战时代。但苏联的各个领域其实是完全落后于美国的。一直到70年代,美国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中,苏联才终于获得了发展的空间,通过发展,在军事上可以与美国匹敌,渐渐地也成为一个超级大国。

(参考资料:《苏联史》等)

9

苏联的工业、科技基础是非常强大的。在二战之前,苏联已经是世界第二强国了。强大的工业能力也是苏联反败为胜、战胜德国的关键因素。在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每年可制造出4万架飞机,3万辆坦克,12万门大炮和15万挺机枪。虽然苏联在二战中损失很严重,但底子还在,并没有伤筋动骨。

另外,通过二战的胜利,苏联的势力范围进一步扩大了。德国、捷克、东欧、东亚等地都成为了它的势力范围。比如苏联人就从德国抢了大量的战利品。这些收获是足以弥补其损失的。

另外,二战之后,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都收到了更严重的损失。比如强大的日不落帝国就解体了。这空出来的势力范围,大多都被苏联、美国所瓜分。

苏联在二战中损失虽然大,但是功劳也最大(超过美国)。因为德国主要都是被苏联人击败的。有了功劳,自然更有政治优势和话语权。苏联和美国最后共同成为了“世界警察”。

10

美国为什么会强大,请自行百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和怀特计划,由于高明科学的经济政策使美元变成了美金变成了全球货币,而后谎言被戴高乐戳破,又建立了石油美元,规定只有美元才能买到石油,其后为了维护美元地位甚至不惜发动战争破坏地区稳定。苏联为什么初期会强大?我认为是战后爱国热情和对乌托邦式的幻想,劳动积极性高,可是不注重经济学不注重轻工业只知道强上,还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使苏联衰败成为必然,当然苏联直到解体也没爆发3战,希望将来美元地位如果不保美国也不会...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