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自成本是明朝末年的一个驿卒,但是作为一个底层的临时工,后来被无情遣散了。连年战乱,再加上天灾,农民颗粒无收,吃不上饭,于是就开始起义。李自成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山西的起义军。

农民暴动,崇祯命洪成畴剿匪。洪成畴虽然文官出身,下手却十分狠,起义军头子王左贵三下五除二就被洪成畴搞死,然后洪成畴继续穷追猛打,试图斩草除根。李自成是个聪明人,在这个时候逃跑了。

后来,李自成卷土重来,与高迎祥,张献忠形成三股势力,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更是继承了他的所有兵力,成了新的闯王。但是,朝廷注入剿匪的力量越来越多,崇祯十年后,李自成屡战屡败,最惨烈的一次,只剩下十八人。但即使这样,也没有捉住李自成。

最后,张献忠选择投降,皇太极救了李自成一命,张献忠也被力保,此二人又得以放虎归山。到最后,他们成了放虎归山,崇祯对与乱贼并没有太果断的处置手段,得以让李自成等人一次一次逃出升天。

最佳贡献者
2

明朝的问题不在于消灭李自成,一个李自成不算什么,问题在于全国此起彼伏的民变,各地总兵的拥兵自重,利益集团的在投机,北方女真的崛起,

如果只是一个李自成,那李自成早就死了一百次了,可是呢?到了朝代晚期,政府官员知道朝廷快灭亡了,开始在李自成等人手里投机,为改朝换代做准备,商人富户也是如此,他们打开城门,给李自成输送利益,所以李自成能快速打到京城。

而拥兵的大佬们,也知道朝廷快完了,于是就拥兵自重,这是以后争夺天下的本钱,你让他们去打击农民军?

朝廷的虚弱导致无法再有效的控制北方的女真,于是女真趁机统一了,一个人新崛起的民族,一个快灭亡的国家,大明军队怎么能阻止女真的八旗兵呢?

如果仅仅是女真的八旗,加上蒙八旗、汉八旗,也好说,但是那些投机的大明军队呢?比如毛文龙、袁崇焕的军队呢?这些才是主力。

明朝的灭亡,不是一个李自成可以做到的,一个二百多年的王朝,寿命差不多也到了,这时侯的军队肯定是不堪一击的,北宋末年的宋军,那是听到辽军、金军就溃不成军了,清末的军队也是一样,面对洋人不堪一击。

至于你的问题,为什么几次有机会消灭李自成,却都没有消灭,

因为到了后期,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可用,没有一个可以相信,满朝都是奸臣,个个都可杀,崇祯没有办法,于是就下令,限期多久解决李自成,比如三个月,三个月一到,马上军队撤回,官员撤职,所以本来最后可以击败李自成,最后军队又撤回了。

这也不能怪崇祯,即使杀了李自成又如何?其他的民变呢?王朝要灭亡,是无力回天的。

3

明朝有机会消灭李自成的时候,李自成并不是特别重要的人物,不能事后诸葛亮的认为当时没消灭李自成是功亏一篑。

在崇祯十三年李自成入河南接着崇祯十四年初破洛阳前,李自成只是诸多农民军首领之一,对明朝来说并不算特别重要的对手。明军在围剿农民军时消灭了诸多农民军首领,如不沾泥、混天候、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蝎子块等,招降的同样也很多。这些人当时在农民军中诸首领中的地位,或者高于李自成,或者起码和李自成相当。

(李自成)

崇祯十一年,各路农名郡或被消灭,或投降,看起来似乎流寇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李自成带领很少的人马逃入商洛山。在大好形势下,李自成本人没有被捉到只是个无足轻重之事。

崇祯十三年末,李自成带千余人从商洛山进入遭遇空前天灾的河南,势力得到大发展。崇祯十四年初,李自成攻占洛阳,杀了福王,才真正成为全国瞩目的势力。但从此时起,李自成与明军作战中屡战屡胜,明军并没有机会再去消灭李自成了。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在朱仙镇大胜明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崇祯十六年,李自成消灭孙传庭,占领陕西。崇祯十七年正月,李自成从西安出发东征,一路各地明军望风而降,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李自成占领北京,崇祯皇帝自杀。

4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始终面临内外两线作战,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很长一段时间,李自成在大明朝的很多将领看来,仅仅是一介武夫,“流寇”而已,不足为患。

当时,很多人认为满清八旗,才是明朝的心腹之患,所以明军的精兵强将往往“东北飞”,一有风吹草动,朝廷就把能征惯战的猛将派往辽东,去抵抗皇太极的八旗军。

再则,李自成本身比较睿智,经常反复无常,时而投降,时而隐蔽山中,时而兴风作浪。

明朝确实有几次机会消灭李自成,为什么总是功亏一篑呢?前面已经从宏观的战略角度有所提及,据我所知,明朝有三次机会消灭他,结果都“放虎归山”,让他逃跑了!

下面就来说说李自成能够三次大难不死,让明朝剿匪功亏一篑的真实原因。

其一、李自成被曹文诏、左良玉包围,因后金入侵,曹文诏紧急被调往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才有机会成功突围

洪承畴正式接任三边总督之时,李自成也率余部东渡黄河,在山西投奔了他的舅父闯王高迎祥,人称“闯将”。

与此同时,名将曹文诏率千余关宁军,击败了山西境内的各路农民军,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均逃到河南地区。

在此之后,他们又被曹文诏、左良玉等多路明军包围。李自成也在其中,差一点就被明军彻底剿灭了!

有意思的是,最危险的时候,辽东的后金军开始入塞劫掠,京师震动,正在围剿李自成的曹文诏被调到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大部,都从王朴处突围而去。

其二、李自成误入陕西省安康市的车箱峡,峡谷为古栈道,山势险峻,易入难出,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向明军诈降,才得以脱离死地

洪承畴任五省总督后,大力围剿民军,农民军退到河南洛阳一带。

高迎祥、张献忠、老回回、罗汝才、九条龙、顺天王等起义军,在河南荥阳召开荥阳大会,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方略。

会后,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率部攻下南直隶凤阳,掘明皇室的祖坟,焚毁朱元璋曾经出家的“皇觉寺”,杀宦官六十多人,斩中都守将朱国相。

因争夺凤阳皇宫的俘虏小太监和鼓吹乐器,李自成与张献忠结怨,此后李自成分军西走甘肃。

新任五省总督陈奇瑜乃引军西向攻击,约会陕西、郧阳、湖广、河南四巡抚,共同围剿汉南的农民军。

高迎祥、李自成等部见明军云集来攻,慌乱之下,误入陕西省安康市的车箱峡,也就在平利县老县镇附近。

峡谷之中原为古栈道,四面山势险峻,易入难出,唯一出口却为明军所堵截,当时起义军“马乏多死,弓矢皆脱”,情势非常危险。

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还贿赂了陈奇瑜左右人士,向明军官兵诈降。陈奇瑜居然释放李自成等人,还派50多名安抚官,将农民军遣送回籍,刚出栈道,李自成立刻杀掉安抚官再次反叛。

其三、李自成在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而被彻底击溃,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他仅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8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都不敢出来了

高迎祥被新任五省总督卢象升击败,包围在郧阳山区。高迎祥在陕西省周至县黑河口附近兵败,被新任陕西巡抚孙传庭所杀。

后来,高迎祥残部都投奔了李自成,李自成便被推为“闯王”,继续征战四川、甘肃、陕西等地。

1637年,杨嗣昌调集重兵10万,增饷280万,提出“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策略,以便限制李自成农民军的流动性,然后各个击破,最后歼灭之。

此举在两年内,居然颇有成效。张献忠兵败降明,李自成在渭南潼关南原,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而被彻底击溃了,仅仅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8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都不敢出来了。

此时,如果明朝能够加大打击力度,估计李自成就很难东山再起。

巧合的是,1638年8月,清兵从青口山、墙子岭,也就是现在北京密云东北附近,兵分两路毁坏城墙,攻入明朝的京畿地区,发动了第4次入关作战。

杨嗣昌为贯彻其“安内方可攘外”的战略,力主与清议和,但遭到宣大总督、勤王兵总指挥卢象升等人的激烈反对。

崇祯皇帝对于八旗军入侵,是和是战?他拿不定主意,明军主帅卢象升又在河北巨鹿战死。

清兵撤退后,崇祯皇帝担心辽东战局会恶化,把孙传庭、洪承畴等精兵强将,都调往辽东防范清军再次入侵,李自成正好在山中,得以休养生息,发展壮大起来。

总而言之,历史上的李自成有三次遇险,明朝确实有机会消灭他。

李自成被曹文诏、左良玉包围,因后金入侵,曹文诏紧急被调往大同抗金,被围农民军才有机会成功突围。

后来,李自成又误入陕西省安康市的车箱峡,峡谷为古栈道,山势险峻,易入难出,情势危殆,李自成用顾君恩之计,向明军诈降,才得以脱离死地。

李自成在潼关南原遭遇洪承畴、孙传庭的埋伏,而被彻底击溃,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他仅带着刘宗敏等残部18人,躲到陕西东南的商洛山中,都不敢出来了。

但是或因为八旗入侵,或因为李自成本身比较睿智,经常反复无常,时而投降,时而隐蔽山中,从而造成明朝消灭李自成的“剿匪”行动,总是功亏一篑。

5

时也命也!

全都是因为天灾人祸内忧外患和不错的运气才使李自成多次死里逃生!

陕西发生大旱,李自成加入了陕西农民军。开始了他传奇的造反生涯。

洪承畴,曹文昭,把农民军打得东奔西逃。当时李自成因为还是无名小卒,所以他侥幸逃脱了!李自成加入高迎祥部,获得重用的时候,曹文诏却被御史状告“养寇自重”,曹文诏被调大同。当曹文诏把李自成从河南追杀到了陕西的时候。却因为遇到猪队友,而导致孤军深入中伏,曹文诏兵败自杀。这只能说李自成运气真好!

卢象声把农民军打得只剩下三支,岌岌可危的时候,皇太极入寇了,卢象声却被调去支援,李自成逃过一劫! 李自成被孙传庭等各路人马的夹击,大败逃进了商洛山中。这时候北方边警,孙传庭被调去支援,没能斩草除根!大难不死,这运气也没谁了!

松锦大战,明军十三万精锐部队损失怠尽。同年河南大旱,天灾又来了,时机也太好了!李自成再次起兵,迅速集结了数万军队。而此时明军已无精锐剿杀。崇祯十六年,孙传庭与李自成作战,孙传庭兵败自杀。

从此,李自成再无对手!这运气!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可以说,李自成是靠着运气,在大明不得不面对的种种天灾人祸,内忧外患的时候,熬死了一个个大明的名臣大将,赢得了胜利!

当然他也是很有能力的,造反的人多了去了,能成功自然有他的成功之处!

6

有那么几次李自成的农民军被打败了,但李自成都成功逃脱,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又聚拢起大批贫民起义军。之所以有这么多贫民,说来还是崇祯太作了。魏忠贤当权时,为了安抚百姓,遏制东林党人发展,对东林党人控制的矿业征重税,而对农业税却尽量减免。不用交重税,农民的日子还行,没有哪个傻子愿意去起义作死。崇祯上台后,为了拉拢东林党人,废除矿业税,对农业征收重税,农民辛苦一年粮食都交了税,参加起义军没准还能活命,不参加只能饿死。所以李自成不管失败了多少回,只要他没死,有的是走投无路的农民跟随他起义。

7

用中医治病的例子来举例。中医讲究治愈,并不是要把病毒细菌消灭掉。而是与它们形成一个平衡。举例来说。一个病毒,十个病毒,翻不了什么天。但是一千个几万个几十万个,就会形成大规模的破坏性。病毒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强健的体魄才是根本。而人一旦去世了,身体就会自然腐烂。所谓体弱,自然会多病。明王朝的最后阶段,李自成之所以能够一呼百应。就是因为老百姓生活的太苦了。而这样的环境不改变,就算李自成不冒出来,也会有其他人冒出来。李自成曾经被大规模的灭了一次。跑到深山里呆了几年,后来又跑出来了,然后再一次的一呼百应,形成大规模的聚集效应。 总之。任何时候都有狂人和妄人的存在,一旦环境允许就会兴风作浪。明王朝就是在各种各样的综合因素下,走向灭亡。

8

明朝末年,由于明朝政治制度腐败,土地兼并严重,遂爆发了高迎祥、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农民起义军爆发于陕西一带,经过南征北战,最终在1644年攻入北京灭亡明朝。其实农民军经历了一个发展、壮大、败退、壮大的过程。大明帝国几乎倾全国之力围剿农民起义军,也曾经几乎成功了,但是都彻底没消灭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流动性比较强,基本上是攻入城里,抢夺官府后,又撤退,不利于官军围剿。第二,明朝统治者政策的失误,比如车厢峡一战,本可以彻底消灭农民起义军,因为总兵陈奇瑜接受了李自成的诈降,以至于李自成逃脱包围,最终东山再起。第三,东北满清势力的崛起,牵制了大明帝国大量的军队。第四,大明王朝军队的腐败,腐败是大明王朝末年的缩影,中央政府用于镇压农民军的军费,被官员贪污,导致武器装备比较陈旧,无法正常作战。第五,大明王朝地方势力、军队各自为战,不利于围剿。

9

先说皇帝,急功好利,苛薄寡恩,打了胜仗舍不得嘉奖,打了败仗,一定倒霉,说好的日期不容宽限。过去皇帝如杀大臣,也是对大臣的恩典,大臣是要谢恩的,唯独崇祯皇帝无故杀大臣,大臣在临刑前大骂皇帝,这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

先说大臣们,知道皇帝这副德性,出工不出力也是常有的。

再说闯王们,常在打不过时就玩投降这招,等风声过后,再造反,李自成还算好的,张献忠就这样闹过好几次。

10

主要是三个原因,有政客,有军士,有敌人。

敌人

这个敌人不是李自成,是皇太极。

皇太极绕过关锦防线和山海关在京城附近旅游,当时最精锐的洪承畴的军队只能从西北被调到辽东。

拆东墙补西墙已经是那段时期崇祯经常做的事情了。这是没办法,李自成人多,但是水平一般,皇太极人不多,但是都很能打,你是崇祯你怎么办呢?

军士

名将不少,但是这帮人心怀鬼胎。

第一次大规模包围起义军的时候,对方投降,军士在收受贿赂之后同意了,结果起义军投降之后又反了,诈降。

之后追击对手的时候,起义军说“你把我们剿灭了,你还能做什么?”

对呀,没有起义军了,哪还需要那么多将军,哪还有军饷可以贪。

出工不处理,看着敌人强大起来。

政客

崇祯上吊的时候说“群臣误我”,一点没错。

当时内阁还在争斗,言官还在骂人,皇帝也是无奈了。好不容易想出一个办法,与清军议和,处理完李自成再说,可是就是有不开窍的大臣不同意,就是要打,但是又那不过。

明朝亡于党争,亡于无耻大臣。崇祯也说文臣皆可杀。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