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太平洋战争,是日本在甲午战争之后不断赌国运的结果,也是日本当时在一片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下,不顾当时日本与美国之间国力差距,硬是与美国开战。
日本赌国运的道路
日本在甲午战争的时候,当时的国力与清朝相差非常大,却赌了一次国运,与清朝开战,结果赢下了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又在1904年的时候与同是大国的俄国开战,又是一把赌国运,结果日本又一次赌赢了,这次赌赢,使日本彻底走入了世界列强的行列。
而在“九一八事变”之后,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分子的冒险行动,日本获得了我国东北地区,之后军国主义在日本愈发抬头,最终酿成了“七七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实际上在抗战爆发以前,日本天皇也曾经问过当时的首相近卫文磨,日本多久能取得战争的胜利,近卫文磨曾经夸下海口,认为三个月可以获得战争胜利(不是传言的三个月灭亡中国),结果光是淞沪会战就打了三个月。
当时的日本国力来说,根本不能支持与中国的长久作战,所以日本高层还是希望中日之间的战争能速战速决,便在1938年集结几乎全国的力量发动了武汉会战,武汉会战虽然日军获胜,但是却没有达到战略目标——迫使国民政府和谈,战争还是继续进行了下去。
就这样,中国战场上,中日双方展开了长期的拉锯战,到了1941年的时候,日本已经很难再把战争维持下去,无论从经济上来说还是从资源上来说。这个时候日本面临着两个选择,要么继续战争,要么把占领中国的土地全部退回去(当时蒋介石表示如果不全部退还中国的领土,中国不会与日本和谈)与中国和谈。显然当时日本是不会选择后者的,对于日本国内来说,如果选择和谈就无法对日本国民交代了,毕竟死了那么多人花了那么多军费,啥都没捞到。
就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带有狂热军国主义观念的东条英及上台成为了日本首相,为了解决日本资源匮乏的问题,东条英机决定进攻东南亚,但东南亚地区是英美等国的殖民地,进攻东南亚就意味着要与英美开战。
最后一赌,与美国开战
东条英机便决定对美国开战,虽然当时日本高层都知道与美国开战必败,但是由于当时日本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非常浓烈,也没人敢站出来反对对美国开战,与美国开战的决定竟然最后执行了。
当时日本与美国之间国力差距非常大,当时日本工业产值为 90 亿美元,美国是 2000 多亿美 元,是日本的20多倍,日本年产钢 580万吨,美国产钢量有3300 多万 吨,是日本的6倍多。一旦开战,美国的战争机器就会立马运转,其生产的武器数量是日本望尘莫及的。
就是这么一个庞大的对手,日本竟然也敢惹,便有了太平洋战争了。
日本的惨败
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除了一开始靠着偷袭赢了一把美国外,在所有的大型战役中基本都输给了美国。
在整个太平洋战争中,美军战斗部队的死亡数字是12万,受伤人数为43万。日本在太平洋战争中,战斗部队的死亡数字,陆军为114万,海军为41.4万,合计为155.4万,受伤人数不详。
可以说,就死亡人数来说,日本就是美国的近13倍!受伤就更不用说了,这也完全印证了战前日本高层的观点,日本对战美国是必败的。
在太平洋战争中,日军伤亡之所以这么大,是因为很多战役都是夺岛战役,在太平洋战争的中后期,美军掌握了绝对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每次进攻日本的一座岛屿都会用海空军将其封锁,然后再出动海军陆战队逐步地占领海岛。困守海岛的日军往往越打越少,在缺乏弹药补给的情况下,又因为失去了制海权,无法获得补充,也无法将伤病员及时送出岛屿,导致守岛部队经常遭遇全军覆没的结局。
如瓜岛战役,日军先后投入兵力多达5万人,在美军占领瓜岛后多次对美军守卫岛屿的阵地发动进攻,但都被美军粉碎,最终在夺岛无望的情况下,丢下了大量伤病的士兵撤出了该岛。此战日军阵亡近2万人,是太平洋战场上最为惨烈的战役之一。
如塞班岛战役,发生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在利用海空军优势完全包围该岛的情况下,逐步消灭岛上的守岛日军,最终日军在此战中付出了伤亡4.1万余人的代价;
又如冲绳岛战役,也是发生在太平洋战争后期,美军进攻冲绳的方法与进攻塞班的方法如出一辙,用海空军封锁冲绳岛,然后逐渐开战夺岛攻势,此战日军死亡达到了10万余人,被俘7000余人。
像这样的战役还有很多,通常来说,日军守岛的部队基本都被美军消灭,这种战役不像陆地上的战役,如果打不过可以撤退,而日军在失去海空军保护的情况下,守岛部队根本就撤不了,只能死扛到底,这种死扛的最终结果自然就是全军覆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