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实力,为何没有参与夺嫡?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实力,为何没有参与夺嫡?

2020-10-08 00:01阅读(77)

康熙帝的五皇子很有实力,为何没有参与夺嫡?: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实际上实力是非常出众的,在所有康熙皇子中,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

1

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实际上实力是非常出众的,在所有康熙皇子中,有着非常强的竞争力。

康熙皇帝的皇五子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1680年),与参与了“九子夺嫡”的九阿哥胤禟是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同为宜妃郭络罗氏所生。

在康熙所有的三十五个儿子中,胤祺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具备着加较强的实力,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胤祺的出身并不卑贱。

胤祺的生母是康熙的“四妃”之一的郭络罗氏,按照“惠宜德荣”的排序,其地位是要高于雍正的生母德妃乌雅氏和三阿哥胤祉的生母荣妃马佳氏的,并且宜妃郭络罗氏是康熙非常宠爱的妃子。

从出身上来说,尽管胤祺的出身比不上太子胤礽和十阿哥胤?,但是比起出身卑贱的八阿哥胤禩、庶妃所生的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其他年幼的阿哥们,还是有着一定的优势的。

其次,胤祺受到康熙的器重,再加上他自己有功,被康熙封为和硕恒亲王。

胤祺非常受到康熙的重视,在康熙亲征噶尔丹的时候,胤祺成为为数不多的随同康熙一并前往征讨的皇子,还有一位就是大阿哥胤褆。在这期间,胤祺就开始统领正黄旗大营兵马征战,积累了一定的功勋。

在这之后,胤祺也非常出色完成了康熙交给的其他差事,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祺被康熙册封为“和硕恒亲王”,同时受封还有胤祺的两位哥哥,三阿哥胤祉和四阿哥胤禛,而胤祺也是仅有的在康熙朝时期就获封亲王爵位的三位康熙皇子之一。

再次,也是胤祺最具优势之处,便是胤祺是由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

按照清朝后宫的规矩,品阶较低的后妃生育的皇子自己是没有资格抚养的,需要交给其他品阶较高的妃子来抚养皇子,例如,雍正出生的时候,其生母德妃乌雅氏品阶较低,康熙就是将其安排给当时还是皇贵妃的孝懿仁皇后佟佳氏抚养的,八阿哥胤禩也不是由自己的生母抚养长大,他的养母是大阿哥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

胤祺也不是由自己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是抚养长大,而是由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孝庄太后在后宫中的地位那是无人可及的,由孝庄太后抚养,并且孝庄对其是宠爱有加,非常的喜欢,这也让胤祺自己的身份瞬间高了很多。

所以,正是具备了这些优势,让胤祺在康熙所有的皇子当中,也算是出类拔萃,身份和实力都非常出众的。

胤祺并没有参与康熙晚年的“九子夺嫡”,最为关键的因素便是性格问题。

康熙对于胤祺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淳厚”,就连日后的雍正皇帝都称其为“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造成胤祺性格如此亲和的最为主要的原因便是来自于抚养他的孝庄太后。

孝庄太后此时年氏已高,早已性情和蔼,不问政事,开始安享晚年,而孝庄太后自从皇太极去世后开始就一直潜心礼佛,这些都影响着年幼的胤祺,这也使其的性格更加类似于孝庄太后。

而另一方面,孝庄太后亲手促成了康熙与索尼的孙女,康熙的结发妻子、第一任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的联姻,他更喜欢也更希望的是太子胤礽继承皇位,也就不会对其灌输夺嫡争位的思想,这就使得胤祺从小就心性平和。

在“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皇室家族,善良与仁德往往就是一个人最大的缺点和劣势,也将很难在激烈斗争的宫廷中安身和立足,所以胤祺索性就退出了皇位的争夺。

还有一点不得不说的是,胤祺在所有康熙的皇子中,汉化程度并不高,文化层次也比较低,可以说是半个“文盲”的存在。

不得不说,这也与孝庄太后有着密切的关系,孝庄太后来自于科尔沁蒙古,精通是满文和蒙文,对于汉文掌握并不好,而在抚养胤祺的九年岁月中,孝庄太后也是只教其满蒙文字和文化,使得胤祺在此期间对于汉族的文化知之甚少,相对于从小就接受四书五经和儒家经典教育的康熙其他皇子,在文化程度上,胤祺确实是出在了下风。

而这一点也将直接影响到日后的政务处理等方面,因而成为了胤祺的一个重要的劣势所在。

正是因为没有参与“九子夺嫡”,胤祺在雍正继位后得到了优待,最终也是得以善终。

胤祺没有参与“九子夺嫡”,使其没有成为雍正的政敌而遭到清算和报复,相反,雍正对于自己的这位弟弟给予了足够的尊崇和器重。

雍正不仅保留了胤祺和硕恒亲王的爵位,还对其委以其他差事,就连被雍正赶出宫的康熙妃子,胤祺的生母宜妃郭络罗氏,雍正也是交代给胤祺照看。

雍正十年(1732年),五十四岁的胤祺因病去世,雍正为其上谥号为“温”,胤祺也算是寿终正寝。

而雍正对于胤祺的亲弟弟,九阿哥胤禟可是没有如此的尊重。雍正刚一即位就将九阿哥胤禟发配到了西北大营之中。随后在雍正四年(1726年),将胤禟削宗夺爵、圈禁致死,就连名字也改为了“塞思黑”,可以说受到了最为残酷的惩罚。

相比较于自己的弟弟胤禟,胤祺也算是得以善终了。

2

谢邀@问答 。康熙的五皇子叫胤祺。是一个被《雍正王朝》刻意忽略的角色。

胤祺的能力和背景都非常强大,不输任何一个参与夺嫡的皇子。


胤祺的生母是宜妃郭络罗氏,是九阿哥胤禟的亲哥哥。从小是由孝庄带大的,比苏麻喇姑带大的十二阿哥胤祹还不一样。


实际上几乎康熙朝甚至雍正朝的重大事件,胤祺都和其他皇子一样都经历了,而且都有胤祺的身影。晋封多罗贝勒、晋封亲王、康熙亲征噶尔丹、胤礽两次被废、托合齐案受赏、雍正解决政敌,给胤禩胤禟起名,都有胤祺的身影。


根据清朝《圣祖仁皇帝实录》,在康熙35年征噶尔丹时,命太子胤礽监国,一到八阿哥随军出征。大阿哥胤禔最大打先锋;八阿哥胤禩最小跟随康熙坐镇中军;其他阿哥各领一旗大营随征。四阿哥胤禛率领的是正红旗大营,而五阿哥胤祺率领的就是正黄旗大营。

但是有三点制约了胤祺的参与夺嫡。

首先,胤祺的性格不适合夺嫡。

胤祺“心性甚善,为人淳厚”。这个和孝庄的功劳分不开,事实上由于胤礽名分早定,所以在培养其他皇子方面,康熙也好孝庄也罢,考虑的更多的是,倾向于将皇子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五好青年,目的是为了帮助胤礽,拱卫好大清江山。孝庄和苏麻喇姑带大的皇子,在道德和人品上都是非常高的,也都是有资格有能力参与夺嫡,但都未参与夺嫡的。


胤祺的人品甚至是得到雍正认可的。雍正10年(1732年)胤祺死的时候,雍正给的谥号是“温”。隔了两年,雍正想起这个弟弟,还命人立碑勒铭,称其“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其次,胤祺的汉化程度相对其他皇子不是很高。


我们看《康熙王朝》孝庄似乎都是说的汉语,其实不然,入关以后,清朝的后宫说汉语的并不多,而蒙语和满语才是主流。胤祺在9岁出阁读书之前几乎没有接触过汉语。所以弓马骑射胤祺没得说,但是写文章,看奏折。对于胤祺来说,至少没有胤禛和胤禩顺利。

再次,胤祺在康熙35年亲征噶尔丹的时候,中流矢破相,脸上留下了疤痕。

康熙虽然对胤祺恩宠有加,但是在二废胤礽之后,为什么没有把选嫡目光落在胤祺身上,这应该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大清继承人的仪表那是重大的面子工程,不容有闪失。

在电视剧《雍正王朝》里,为什么要刻意忽略胤祺?


炒米认为主要是这个人物的个性特色不太突出。他参与了几乎其他角色都参与过的重要历史事件,但是个性并不鲜明。他的角色主要被胤祉和胤祥这两个角色分掉了。而且他的存在也不符合胤禛和其他皇子间产生“空档”,他的能力与背景可以说和胤禛不分上下,会影响观众关注点。

文/炒米视角

原创首发,欢迎关注或吐槽

3

寡人,寡德之人,是皇帝自己的谦称,但谁又说不是孤家寡人的简称呢。不是好演员,恐怕当不上皇帝,不容易在勾心斗角的环境下生存。而胤祺也是个好“演员”,靠得不是演技,是与世无争的天性。

地位高贵

胤祺生母郭络罗氏,在康熙二十年,册封的惠、宜、德、荣四妃中列第二。彼时,康熙似乎克妻,两任皇后都逝世。事实上,康熙三位皇后都在位不久,一位难产(太子生母),两位册封后不久病逝;只有雍正生母幸免,因她是追封的。

如此四妃之上,仅有温僖贵妃(胤?生母)。加上打小由皇太后抚养的加持,在竞争皇位上,除了太子,胤祺的地位甚至要高于胤?。康熙四十八年,胤祺与三阿哥、四阿哥便被康熙一同册封为亲王。

才智一般

因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系蒙古人,汉学素养相当有限,也影响到了胤祺这方面的教育,史书记载胤祺9岁尚未开始读汉书,这在很重视汉学教育的康熙皇子,是不多见的。

孝顺的康熙出于对皇太后的尊敬,也未过多干预,也决定了胤祺的教育,汉化程度滞后于其他皇子。以致于胤祺,在众大臣读解汉文经典时,望字兴叹,康熙只好令其读,一篇满文圆场。之后为锻炼胤祺,康熙亲征噶尔丹,让其率领正黄旗,只不过胤祺在此次战斗,脸上被敌箭所伤,破了相。所谓的“率领”不必看的太重,年纪轻轻,被圈养在京城,军事才能能有多少斤两,可想而知,不过是名义上的率领。可见胤祺文的一般,武的也有限。

性情善良

胤祺深受祖母皇太后的影响,性情善良,心平气和。康熙评价其:心性甚善,为人淳厚。雍正也称其:秉性和平。与人为善,兄弟中没人感觉到他有夺嫡之心,拥有好人缘。对长辈很孝顺,康熙晚年因废黜太子,备受打击,胤祺与三阿哥,在床前陪侍。皇太后(康熙嫡母,非生母)病重之时,念康熙年老且处在废黜太子打击中,提出代康熙照料祖母的请求,只不过被孝顺的康熙拒绝。祖母去世后,胤祺与康熙一样,悲伤程度超过了其他皇子。

在太子第一次被废之时,康熙斥责八阿哥企图太子之位,十四阿哥出面为其说情。康熙怒不可遏,拔出佩刀,要杀十四阿哥。吓傻当场的人,只有胤祺死死抱住康熙的腿,结束了这场风波,避免了康熙落得“弑子”之名。

经受考验

雍正继位,一方面迫于形势,一方面出于多疑的性格,对有实力的皇子进行削弱。世人都评价三阿胤祉有点冤,人家只是个学者。但有时存在本身便是威胁,加上对雍正有怨言,圈禁至死。

是时,雍正令胤祺为获罪的,一母所出的亲兄弟胤禟改名“塞思黑”,意为粗率狂谬,卑污无耻之徒。雍正这招是一石二鸟,又是打击又是考验,对于胤祺、胤禟这个亲兄弟有点残忍。但凡此次出点纰漏,估计胤祺就得步三阿哥后尘了。此外其生母因在康熙葬礼上,无视排序,走在雍正生母之前,受到雍正处理。但最终胤祺过关了,没有受到雍正打击,平稳度过余生。

后记:

原本情同手足的兄弟,慢慢灌输争储意识,变成势如水火的斗争,看谁都可疑,造成人格上的撕裂。从这点上看,是“无情最是帝王家”成立的。还好胤祺天性与人为善,与世无争。在波谲云诡的夺嫡斗争中,在没有了兄弟情之下,安全过完此生。不幸中之万幸。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欢迎点赞留言^_^

4

有关于千古一帝康熙大帝的话题一直是后世所热衷研究与探讨的热门话题,他开创了中国清王朝的盛世,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在位时间最常的皇帝,前后一共在位将近六十二年之久。

讲到其在位的时间之久,我们就可能会联想到康熙晚年时期他的子嗣们对皇位的争夺,史称“九子夺嫡”。

根据史料记载,康熙的一生寿命很长,活到了六十九岁才驾崩,如此长的寿命和在位时间与发生“九子夺嫡”事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康熙晚年时,他一共拥有24个儿子,且都已经长大,而年纪的成熟也恰恰造就了野心的膨胀与滋生。

当时有九个很有野心和作为的皇子企图争夺储君之位,并且勾心斗角,互相残害,丝毫没有兄弟之情,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九子夺嫡”事件。

但是我们今天所要讲的并不是“九子夺嫡”事件的细节,我们都知道,康熙除了这九个儿子很有作为,其他的儿子的成就也并不差,特别是以很有实力的五皇子胤祺为主,他深受康熙喜爱,也完全拥有争夺储君之位的各项条件,但是历史记载,他却并没有参与皇位的争夺。

那么他为何不去尝试争夺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康熙的五皇子名叫胤祺,他生于康熙十八年,在众多皇子中属于较为年长的。他从小便因为心性纯良,骑射武艺优良,深得康熙喜爱。

在康熙三十五年,葛尔丹叛乱,胤祺随着父亲一起征讨平叛,那时他就已经可以独自掌控率领正黄旗大营,他熟读兵法,率领军队屡建奇功,康熙对其颇为赞赏。

这时的他也在众皇子中崭露头角,一枝独秀,被康熙先后晋封为多罗贝勒和和硕亲王,并赐号为恒亲王。在康熙年老后,在众多皇子中,五皇子胤祺依旧是各个皇子的佼佼者,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权势。

拥有实力的他为何不参与储君太子的争夺呢?其实有两点原因。

一、生性善良,为人敦厚

我们都知道,踏上皇位的宝座的路必定是充满了腥风血雨的,杀兄弑弟,阴谋诡计都是家常便饭。康熙晚年时,许多皇子都开始互相算计,勾心斗角,但是五皇子胤祺却因为生性善良,为人敦厚,所以他不愿意看见兄弟之间自相残杀。

尽管他拥有许多的爱戴者,有足够的实力,但是他在康熙晚年时期几乎呆在自己王府内,从不过问储君争夺之事,仿佛是有意避开一般。就连康熙也评价他心无名利,持躬谦谨。


二、没有结党营私,缺乏根本

皇位的争夺的基础首先就是先需要建立自己的势力,这一点四皇子爱新觉罗·胤禛和八皇子爱新觉罗·胤禩都深知其道,所以他们都在私下里拉拢朝臣,积聚势力,为以后的储君之位争夺铺平道路。

但是五皇子胤祺却缺乏此方面心机,尽管有大臣想要向他靠近,他也不拉拢,不结党营私,所以尽管他功劳很大,拥有很多职权,但是却缺乏储君争夺的根本,身为皇子的他又怎么会不知道自己去争夺又是枉然呢?

所以他干脆放弃了皇位的争夺。在雍正帝继位后,他依旧秉承着和平谦恭的秉性,所以最后雍正帝也并没有为难他,他也是康熙众多皇子中少有的几个得到善终的。

5

历史上康熙的五子胤祺的实力并不是很强大,而且因为胤祺非常老实,性格上属于是三脚踹不出个屁的人,所以他的性格也使得他也没有去参与争夺皇位。

康熙诸子中最为善良的儿子胤祺,与父母兄弟性格都大不相同

康熙的第五子胤祺可以说充分证明了龙生九子形态各异这句话,胤祺生母是康熙最为宠爱的宜妃郭络罗氏,亲弟弟正是雍正最痛恨的政敌弟弟之一老九胤禟。

老五胤祺康熙十八年(1680年)出生,自幼性格温和宽厚,素有乐善好施之风,并且胤祺也是康熙诸子之中最没有架子最为平易近人的皇子。

胤祺这种性格主要是由于他自幼是由皇祖母顺治的第二任皇后孝惠章皇后也就是仁宪太后抚养长大,所以胤祺在比较慈祥的皇祖母仁宪太后身边自幼就培养出了温和宽厚的性格,也由于仁宪太后的教导,因此胤祺自幼就没有太大野心,对皇权从来没有太多的想法,远离政治纷争,这也是胤祺最为难得的地方。

但是胤祺的性格去和父母以及亲弟弟老九大不相同,胤祺的父亲康熙不用多说向来过多敏锐雄才大略,胤祺的母亲宜妃也就是八零后小时候热播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中的女主角宜妃。

宜妃是康熙时期惠、宜、德、荣四大妃拍行第二,非常受康熙的宠爱,但是其性格却与电视剧中大不相同,历史上的宜妃性格比较嚣张跋扈,其娘家族人也都依仗康熙对她的宠爱作威作福。

宜妃家族出身是镶黄旗包衣,家族出身地位并不高,但是在宜妃的到康熙宠爱后,她的娘家族人都一种飞天的感觉,尤其是宜妃的父亲三官保。

三官保本是盛京将军旗下从四品的镶黄旗包衣佐领,由于康熙非常宠爱宜妃,每次去盛京祭祖都会住宿在老丈人三官保的府上,这种待遇是康熙所有后宫嫔妃之中家族没有享受到的待遇,也可见康熙对宜妃乃至其家族都是非常宠爱。

三官保也正是因为如此,仰仗康熙对其女儿的宠爱盛气凌人,盛京将军乃是清代驻守沈阳的最高军事指挥官,是从一品武官,属于高级武将级别,而三官保是盛京将军统领之下的一名从四品佐领,地位等级比盛京将军差得远了,但是三官保从来没将盛京将军放在眼里。

康熙时期汉将周培公曾参与平定三藩之乱,立有大功,康熙任命周培公为盛京将军,三官保仗着宜妃得宠,根本不把汉人出身的周培公这个盛京将军放在眼里,据史书记载三官保出则与上司周培公同车,坐则与周培公同坐,连走路都和周培公并肩而行,可见其嚣张程度。

周培公由于是汉臣出身,而宜妃当时深得康熙宠幸,所以只是敢怒不敢言,处处对宜妃之父三官保再三忍让。

父亲三官保都如此嚣张,其女儿宜妃也不会差哪去,宜妃在康熙时期最为受宠,雍正生母德妃性格向来谦和,老大胤禔的生母惠妃和老三胤祉的生母荣妃向来都是老成持重,所以四大妃之中以宜妃在康熙后宫之中最为嚣张跋扈,而且宜妃向来瞧不上性格谦和的德妃。

母亲宜妃性格嚣张,所以说胤祺温和宽厚的性格与其母嚣张的性格大为相反。除了母亲宜妃性格与胤祺不同,连亲弟弟老九胤禟的性格也与亲哥哥胤祺不同。

历史上的老九为重情重义且人豪爽大方,而且非常聪明,除了精通满、蒙、汉等清代皇室必备语言之外,还精通俄语和英语,因为老九幼年生过一场重病,是被欧洲传教士所救,所以老九成年后特别敬重欧洲传教士,因此老九与传教士交往时也得以有机会学习欧洲文化和先进的技术,老九也算是清朝皇子中最早睁眼看世界的人。

老九聪明善于经商理财,所以身家非常富有,也是八爷党的经济支柱,比较富有的身家也使得老九慷慨大方,还能接济贫苦百姓,颇有侠肝义胆的风范,但是老九性格非常倔强和强硬,这也是最终导致雍正决意对老九下死手的原因,老九始终对老八不离不弃而不肯臣服雍正,所以雍正将他和老八一起囚禁折磨致死。

老九性格倔强强硬这一点和其胞兄胤祺大不相同,不过在慷慨大方这方面来说兄弟俩倒有相似之处,胤祺虽然没有弟弟老九那么聪明身家巨富,却也经常接济贫苦百姓,非常乐善好施和平易近人,胤祺对待宫女和太监这些下人向来都是非常平易近人,所以他老爹康熙都称他为“心性善良,为人敦厚”。

但是总的来说胤祺的性格与父母和弟弟都大不相同,也正是因为性格的不同,外加胤祺自幼被皇祖母抚养长大,所以胤祺与母亲宜妃和弟弟老九的关系并不亲近。

也因为性格原因,宜妃更加喜爱小儿子老九胤禟,所以当老九全力支持老八胤禩争夺皇位时,宜妃果断的站在了老九这一边全力支持老八争夺皇位。

正是胤祺的温和宽厚的性格才在雍正朝免受宜妃和老九的牵连,没有受到雍正的打击和迫害。

因为胤祺的性格太过于温和宽厚,所以雍正都不忍心打击他

胤祺的性格温和宽厚比较让康熙喜爱,外加生母宜妃很受康熙宠爱,所以胤祺早在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就被康熙封为恒亲王。

胤祺除了性格温和宽厚还有就是特别孝顺,康熙五十六年(1718年)抚养胤祺长大的仁宪太后病重,康熙当时也已经年事已高,虽然仁宪太后并非康熙生母,他依然亲自服侍仁宪太后,胤祺不忍父亲康熙那么大年纪还来照顾祖母,所以劝慰康熙“儿臣自幼蒙皇太后祖母养育。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物臣可料理。”康熙:“我在,尔何可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

胤祺的这一番更表现出他至诚至孝的一面,康熙也由此更加喜爱这个儿子。

胤祺也正是因为这老实厚道温和孝顺的性格使得他在后来母亲宜妃与弟弟老九和雍正结怨较深之后,而没有被雍正进行打击迫害。

上面说过胤祺的生母宜妃非常嚣张跋扈,她从来没有将雍正生母德妃放在眼里,所以当康熙死后雍正继位,宜妃表现出了很强烈的不满。

在雍正继位之初,宜贵妃就表现出了对雍正继位的强烈不满,在祭奠康熙时,她无视雍正的生母德妃,故意走在了已经被雍正封为皇太后的德妃前面,这是对雍正母子极大的藐视和不满,但是雍正不敢对母妃发火,只是记恨在心,雍正不能把母妃宜妃如何,他只能收拾宜妃身边的人,后来宜妃身边的亲信宫女和太监都遭到了雍正追责,被发配宁古塔等偏远地区,宜妃一下子在皇宫中就成了孤家寡人。

按照清宫规矩,先皇帝驾崩后,嫔妃有儿子的大多要搬出宫由亲生儿子供养晚年,没有儿子的就可选择回娘家或者留在紫禁城宁寿宫由现任皇帝统一供养晚年。

在紫禁城中成了孤家寡人的宜妃她也不想在面对雍正,所以雍正继位不久,宜妃就搬出了紫禁城住到了胤祺的恒亲王府中。

这时期宜妃与胤祺得以母子日日相处,可是宜妃并没有受到胤祺的性格影响,而是继续深深憎恨着雍正。

按照清宫规矩已经搬出宫的先皇太妃逢年过节都要入宫去向现任的皇帝和皇太后请安问好,但是宜妃对雍正继位十分不满,为了表示她对雍正继位的不满,她联合了老大的生母、老八的养母惠妃和老三生母荣妃以及一些地位低下的康熙庶妃都一起不进宫向雍正请安问好,引起了雍正的十分不满。

母亲宜妃不满雍正继位,弟弟老九也是对这位四哥皇帝不肯表示臣服,老九本来性格就十分倔强和强硬,所以雍正对老九尤为嫉恨。

雍正继位后很快就开始了对八爷党的政治清算和打击迫害,老八和老九首当其冲,最终老八和老九被雍正囚禁。

对于母亲和弟弟对雍正的不满,胤祺并没有往深了掺和,所以雍正也对这位比自己小两岁的弟弟非常满意和欣赏,也并没有因为宜妃和老九而故意针对胤祺。

其实也可以说胤祺性格太过于温和谦恭、忠厚老实,以至于雍正都不忍心打击他。

虽然雍正没有故意针对打击胤祺,但他毕竟是宜妃的亲儿子,老九的亲哥哥,雍正是十分讨厌这对母子,所以雍正将老九囚禁折磨时,他故意让作为老九亲哥哥的胤祺去给老九改恶名为“塞思黑”。

雍正此举就是故意恶心宜妃和老九,让他们母子看看,宜妃的大儿子去给亲弟弟改恶名,而弟弟也得眼睁睁看着亲哥哥给自己改恶名。

老实了一辈子的胤祺也没敢推辞,他深知在这种情况下更不能再得罪雍正,也不敢为弟弟老九求情,只能按照雍正交代的去给弟弟老九改名。

老九被削除宗籍改恶名为“塞思黑”之后就一直被囚禁折磨,雍正四年(1726年)六月老九被从西北前线押解到直隶总督治所保定,之后老九就一直被直隶总督李绂囚禁在直隶总督府内,雍正明令李绂:除下贱饮食之外,一切笔、墨、床、帐、书、字、便冰一块,汤一盏都不能给予。

当时正值酷暑,墙高房小,老九手脚都被戴上镣铐,在拘禁之所经常中暑昏迷,李绂只是派人用冷水将他浇醒。在历时囚禁折磨三个多月后,当年九月份老九终于熬不住折磨咽了气。

老九死后宜妃更是对雍正充满了极深的恨意,所以终其后半生宜妃再也没进宫看望过雍正。

雍正十年(1732年)胤祺因病去世,享年53岁,雍正以亲王之礼将胤祺厚葬,并为他上了谥号为“温”,在雍正十二年(1734年),雍正又亲自为这位五弟撰写了碑文,称其为“秉性温和,持躬谦谨,有乐善好施之风”。

胤祺去世时母亲宜妃还在世,按照清宫规矩供养太妃的亲生儿子都去世之后,太妃理应回到紫禁城给太妃养老的宁寿宫居住,由现任皇帝供养。

但宜妃已经非常仇视雍正,她也不想再见到雍正,所以她并没有按照清宫规矩在胤祺去世后搬回宁寿宫去居住,而是继续住在了胤祺的王府里,由承袭胤祺爵位的孙子弘晊继续供养。

宜妃可能也是接连承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打击,在胤祺去世一年多后也在恒亲王府中去世了,算是寿终正寝。

写在最后

可以说胤祺在雍正朝结局还是十分不错,毕竟这么一个性格老实温和还谦恭的人,谁也不忍心去刁难他。

历史上的雍正虽然没有直接血腥的诛杀兄弟,但是他也算是清代历史上对兄弟最为残酷的皇帝了,而胤祺在雍正如此猜忌兄弟的情况下,还能获得雍正赞赏为其树碑立文已经是十分不错了。

胤祺能有如此不错的结局也多亏他的好性格,胤祺的性格与父母和弟弟都不像,不过他的好性格却也能让他独善其身,这也多亏了他皇祖母对他的教育。

康熙的儿子中算上胤祺还有一个儿子也是由祖母辈分的人抚养长大的孩子,这就是被苏麻喇姑抚养长大的十二子胤祹。

其实胤祺和胤祹身上有很多相似之处,胤祹为人是佛系观念,不争不抢,在年过七旬的苏麻喇姑佛系教育下也是自幼远离政治纷争,开启佛系人生,因此胤裪是康熙儿子中最为长寿的一个儿子,活了79岁。

而胤祺也是自幼被皇祖母仁宪太后抚养长大,在仁宪太后的抚养下,胤祺从小品性温和宽厚,也是和胤裪那佛系性格颇为相似,不过胤祺比胤裪更加老实厚道,所以胤祺也由此独善其身。

因此按照胤祺和胤祹的例子来说,这么看来老人看孩子还是有好处的。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6

康熙末年的“九子夺嫡”是清朝历史上最血腥的一次皇位争夺战,其中的许多的情节因“看点十足”还被拍成了影视剧(如《雍正王朝》等)。但有一点很奇怪,老大胤褆有“大爷党”、嫡长子老二胤礽有“太子党”、老三胤祉有“三爷党”老四胤禛有“四爷党”、最后就是以老八胤禩老九胤禟老十胤誐为首的“八爷党”,老六胤祚早夭、老七胤佑生下来就是个跛脚,失去了承继大统的资格,那么老五胤祺按理来说非常适合加入这场“战斗”,却为何没有参与呢?



胤祺是适合参与夺嫡的,他有足够的资本和优势!

  • 年龄合适

胤祺生于康熙十八年,康熙帝驾崩的时候他不过四十岁出头,正是当时一个封建统治者的“黄金年龄”,既不用担心年少政治经验不足,也可以避免年纪太大因而失去了年轻时的胆色与果敢。

  • 出身不低

胤祺为康熙宜妃郭络罗氏所生。“妃”是清朝皇帝的第四等妻子(从上往下分别是: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出身虽然算不上很高贵,但也绝对不差,按照宗法社会“子凭母贵”的原则来论,胤祺的地位应该在康熙诸子中处于中上等水平。 况且参与夺嫡的老九胤禟还是他同父同母的亲兄弟,弟弟都能参加的“政治活动”,作为兄长的胤祺怎么可能没有这个资格呢?

  • 孝庄喜爱

胤祺一生下来没多久就被太皇太后养在宫内,孝庄对这个重孙子也是疼爱有加。而孝庄在康熙心中的地位自然不必多言,爱屋及乌,康熙也不可能不对这个五阿哥高看一眼。 而且后来乾隆皇帝弘历也被康熙留在宫中教养,和当年的胤祺如出一辙。至于为何胤祺没有能够和弘历那样成长为一代帝王,其中缘由便值得深思了。

胤祺没有参与夺嫡的根本原因是他秉性善良、不善权谋!

一、素以铁石心肠、心狠手辣的雍正皇帝在他死后都在碑文上赞他说: 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

二、康熙五十六年,孝惠皇太后病重,年逾六旬的康熙因伤心过度,身子也垮了。胤祺害怕父亲劳累过度使病情恶化,因而对康熙说:“皇父圣体违和,一应事务臣可照料”。

这话虽然出自一番好心,但却隐藏着极大的危险,要知道封建社会的皇权是超越了骨肉亲情的,而胤祺这话不就是在明目张胆地夺权吗(虽然胤祺这里只是想要代替康熙举行典礼,并没有直接涉及到政权)?当年“废太子”胤礽说了一句“从古至今没见过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就惹得康熙龙颜大怒,让他更加坚定了废太子的决心,如今胤祺说这话也难免不会步其后尘。

不过康熙在听了儿子的这句话后并没有表现出过激的反应,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句:“我在,尔何可代理耶?朕务期躬尽典礼耳。”,说不能让胤祺代理,原因是想要自己亲自来完成。这就足见在康熙心中他这个儿子“无意朝政、忠君爱国”的形象早已根深蒂固。

试问一个对权力没有欲望的人又怎么会对皇位感兴趣呢?对他来说一个荣华一生、无忧无虑的亲王怕是比什么都强,而这一切他早就已经得到了 (康熙四十八年,胤祺被封为“和硕恒亲王”),就更加没有理由掺和嫡位之事了。

棍哥团队:晓史原创,侵权必究!

7

夺嫡是一门艺术活,涉及到皇子的出生、意愿、才能、运气、皇帝的喜好、大臣的支持等一系列因素,成了就能黄袍加身,败了就会后事难料。

康熙的皇子很多,龙椅却只有一把,夺嫡成功的概率不大,失足的可能不小。作为皇子,只要不捅出篓子,在身份待遇上一般都不差。康熙的皇子里面,就有人看得非常透彻,夺嫡是趟浑水,不如退一步,平平安安地当个富贵王爷,五阿哥便是其中之一。

五阿哥名叫胤祺,是很受康熙宠爱的宜妃所生,同母弟弟就是八爷党的骨干胤禟。

胤祺从小由孝庄太后和孝惠章皇后抚养,这是连皇太子胤礽都得不到的特殊待遇。

在康熙朝,皇子的出生以及抚养人对于皇子的地位至关重要。

胤禩夺嫡失败,很大原因是受低微的出生导致。胤禛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从小就由佟家的孝懿仁皇后抚养。

孝懿仁皇后自己没有儿子,就将胤禛当亲儿子对待,让他在康熙面前加了很多印象分。在胤禛继位中,起到关键作用的隆科多,就是这位皇后的亲弟弟。

胤祺能被康熙的祖母抚养,这简直就是天大的面子。很自然,康熙对胤祺也会高看,每次出征都将他带在身边,让他18岁就能独掌正黄旗大营。他若想夺嫡,起码在身份上比其他阿哥更有竞争力。

然而康熙对胤祺的评价是“心性甚善,为人淳厚”。这句话是康熙对胤祺人格的肯定,说他是个老实人,也是间接宣告不会传位于他。

善良的老实人只能当王爷,当不了皇帝。单位表彰员工时,老实人只能拿好评和优秀员工奖,升职的大多是“奸诈”员工。皇帝要懂得帝王心术,要用权谋驾驭群臣和王公,善良敦厚的胤祺不适合。

胤祺受太后熏陶,也会有自知之明的智慧,面对康熙的评语,他是听得出弦外之音的。

有一次征战时,胤祺的脸被敌方的军箭划伤,严重破相,形象受到很大影响。

《雍正王朝》中,孙嘉诚本该是探花,结果因形象有碍观瞻而被降低名次,这个事件虽是作者虚构的,但是很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在大清的皇宫中,明里暗里都会以貌取人,不太可能选一个“其貌不扬”的皇子当皇帝。

胤祺的亲弟弟已经深度参与了夺嫡之争,如果他再搅和进去,只会让竞争更加激烈、局面变得更加复杂。

康熙已经被夺嫡搞得焦头烂额,如果看到胤祺跳进来,对他的好评就可能变成差评。皇帝的评语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前途,胤祺好不容易树立起的良好口碑经不起夺嫡失误的风险。万一自己和胤禟都败了,宜妃这一支就全完了。

胤祺有夺嫡的身份优势却无夺嫡的意愿以及手腕,远离了夺嫡之争,反而受到命运的眷顾,康熙不仅对他印象良好还赐他亲王爵位,到了雍正朝胤祺也能得以善终。

8

康熙的五皇子就是胤祺,貌似历史存在感不强,既没有参与残酷的九子夺嫡,也没有做过轰轰烈烈的大事,一生平平淡淡而来,平平淡淡退场。

其实胤祺实力并不弱,与其他皇子比较起来,他有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他的这一优势并没有发挥出来,也多亏没有使用,否则他也不可能独得善终。



什么优势呢?胤祺是由孝庄太后抚养长大的,这算不算得天独厚的优势呢?

要知道,孝庄太后在康熙朝中影响力是无人可比的,地位是无人可以撼动的,这是一个有智慧有心机有能力的女人,她不仅顺利扶持康熙继承大统,还帮助他处理朝政多年。后来虽然退居幕后,但影响力还是很大的。

胤祺的母亲是宜妃郭络罗氏,宜妃身份地位并不高,但康熙比较宠幸她,宜妃不仅生了五阿哥胤祺,还生了九阿哥。



按照大清惯例,地位低的妃子需要将皇子交给品阶高的妃子抚养,宜妃品阶不高,没有资格抚养五阿哥。这时候,孝庄闲着无聊,就要求康熙把五皇子交给她带,康熙很高兴也很放心,奶奶带孙子这是再好不过了。

宜妃后来又生了九阿哥,这个孩子就由她亲自抚养了,因为比她品阶高的皇妃都有皇子抚养了。

晚年的孝庄太后就是个慈祥的老太太,她笃信佛教,佛教讲究一切随缘,与世无争,孝庄十分虔诚,烧香拜佛诵经等从未间断过。在孝庄太后潜移默化的影响,五阿哥性格变得不温不火,淡泊名利。



孝庄太后是个传统女人,她认为祖宗规矩不可违背,她坚决支持立嫡长子制度,认为这是天命所归,所以康熙立胤礽为太子她是坚决支持的。在抚养五阿哥过程中,自然把这种观念灌输给了五阿哥,告诉五阿哥皇位是胤礽的,他不该心存妄想。

五阿哥至始至终没有参与九子夺嫡,既没有培植党羽,也没有觊觎皇位,始终保持中立。

五阿哥的结局非常好,雍正对他很不错,封他做了王,他的儿女们也都有很好的安排。

五阿哥的弟弟九阿哥就没这么幸运了,他是宜妃亲自带大的,亲妈带的孩子,少不了娇惯任性。



九阿哥长大后,虽然才学满腹,能力出众,但性格直来直去,不懂拐弯抹角,这在复杂的皇宫中环境中非常吃亏。

九阿哥后来加入八阿哥的阵营,八阿哥失势后,又支持十四阿哥,四阿哥雍正继位后,最为痛恨的就是处处与他为敌的九阿哥了。

九阿哥的结局非常惨,被雍正逼的改了姓名,最终被幽禁而死。

9

胤祺这人过于敦厚,康熙帝怎么可能放心把权柄交给他,同样是“仁德”一词,对于君主、臣子、君子、百姓,其意义是不一样的。虽然没有统一的执行标准,但如果一个皇帝过分宽仁的话,对于国家而言未必就是幸事,甚至有可能引来灭顶之灾。

胤祺敦厚到什么程度呢?无论在潜邸还是后来登基,胤禛对胤祺非常放心,雍正十年胤祺去世,雍正十二年,皇帝为其立碑,赞其曰:“秉性和平,持躬谦谨,颇具乐善之风。”,大家对雍正帝的性子都很了解,您想吧。

一个人装相,装一时一会儿可以,如果能装一辈子,那只能说他的本性,本就是“秉性和平”,因为康熙帝在世的时候也夸过老五“心性善良,为人敦厚。”

请注意:很多作者都把胤祺的抚养人写作孝庄太后,现实情况不是这样,这涉及一个基本常识,对于顺治来说,博尔济吉特氏是皇太后,那么对于康熙来说就是太皇太后,而康熙帝说过“五阿哥养于皇太后宫中。”,这个问题绝不存在任何歧义,胤祺是仁宪皇太后抚养成人的。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看她孤苦可怜,顺治帝喜欢董鄂妃,一直不待见她,所以仁宪皇太后一辈子也没有自己的孩子,更没有体会到女人升级为母亲的那种快乐,于是康熙帝才把胤祺交由她抚养。

入关后,尤其老一辈满洲人,大多文化水平不高,而且作为孝庄的侄孙女,他和孝庄一样,对汉学有一定抵触,所以在太后那里,胤祺学业问题并没有到位,以至于九岁了,满蒙语尚可,但是汉文水平和诸多兄弟比那就差得太远了,而作为少数民族的皇族中人,要想统治众多汉人,不精通汉人文化是不行的,这是胤祺的短板。

随康熙亲征,怎么说呢,那些都是虚的,不讲也罢,只说他这个性子就是不爱争斗的主儿。

打个比方,他对皇太后和康熙都很孝顺,皇太后病重,康熙帝也会亲自照顾以尽孝心,胤祺知道康熙天天忙到什么程度,所以想让康熙帝不必为此过度操劳,大概意思就是,我自幼就受皇太后祖母恩养,她病了,我绝对能对得起她的恩养好生侍奉,您的身体也有小病,皇太后这边我自己就能照料。当然,康熙帝没同意,他一直以未在父母膝下承欢为终生缺憾,尽孝心的事儿,康熙帝是不让代劳的,但胤祺的孝心,康熙明白。

胤祺属于紧密围绕在康熙身边的人,比如,伴驾出征噶尔丹,比如康熙帝病重的时候,他对康熙帝的照顾,所以在复立胤礽的时候,胤祺受封亲王,而再废太子的时候,胤祺也出过力,他眼里只有父亲、皇帝,没有参与什么党争,但他却不是个对兄弟手足心狠手辣的人,否则在九子夺嫡的那段时期,再怎么装也装不像的。

比如康熙帝要拿下胤禩,胤禵所谓的参言担保,其实按当时那种状况来说就是硬怼,否则康熙也不会抽刀想要剁了他,事后康熙也是后悔、后怕,真把胤禵砍了就麻烦了,所以一再安抚胤禵,当然,康熙帝还忘不了一个人,那就是胤祺,当时就是胤祺抱住他的大腿恳求绕过老十四一命的,其实有胤祺什么事,他都不参合储君争夺的,完全就是兄弟之情。

至于实力,他还真没什么实力,无论是自身还身外,都没啥,他也根本没有那种欲望,论才华比不上胤祉吧,论出身他能比胤礽?康熙最疼爱的胤礽都被搞得不要不要的,何况他了。论装相他不如胤禛,论党羽他也没法和八爷党抗衡,论打仗跟着遛遛弯还成,但是真打可没戏,当然,胤禵也没戏,所谓的大将军王听着好听,实权和部队调度的大权还在康熙手里并远程调度。

还是那句话,最终没有参与的原因还是他自己,他本人没有那种欲望和野心,对皇太后好,对康熙尽孝,为兄弟挡刀,这都是大家看得见的,他的脾气性格也做不出结党这种事来,简单说,他自己就不愿意夺嫡,你怎么让他夺嫡呢?在你看来是萨其马,而在他眼中也不过就是块饽饽而已。

10

夺嫡之战可是大清王朝里的重头戏,历史上记载最多故事的是康熙和乾隆的时代,夺嫡故事在康熙时代是最为激烈的。

康熙有二十四个儿子,但是继承王位的有且只能有一个,本来康熙是将胤礽立为储君的,如果没什么变故那他就是下一任的天子。

但是因为康熙在位过久,再加上政治观点不同,继任的太子当然是坐不住的,自然是和父亲有很大的矛盾的,最终也是落得一个被废弃的结局,这也印证了一句话,无情最是帝王家啊。

康熙将胤礽的位置废了后,其他的皇子们对皇位早就觊觎很久,当然不会坐以待毙,他们就开始了夺嫡之路。

这些皇子们形成了“九王”的团体。其中最出色的有八阿哥胤禩,他的支持者丝毫不比太子胤礽差,许多的文武百官都是对他持支持态度的,甚至在阿哥中也有好几个人是他的忠实粉丝。

竟争王位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你的地位不能低,出身要是纯正的满族人,其次就是实力问题。

那五阿哥胤祺在这两个方面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但是他却是这场夺嫡之战的观众,自己竟然放弃了皇位。

五皇子很有实力,为何没参与夺嫡?

胤祺的母亲可是正宗的满族妇人,也就是康熙的宜妃,文献记载这个女人八面玲珑,很聪慧,为康熙生了三个儿子,这其中一个就是五阿哥。

五阿哥的出身就很正统,不像其他皇子是汉人妃子所生,相比较而言胤祺是地位较高的。胤祺从小是在孝庄太后身边长大的,成长环境就比其他皇子略胜一筹。

看过宫斗剧的都应该了解有的皇子是太后养大的,那可是至高无上的荣幸,自然更利于以后的生存。这样有优势的五阿哥终究也没有参与这场恶战,一直都是置身事外的状态,这也太让人无解了。他的条件这么好,就算自己不主动参加,但是也一定会有人来拉他的,况且自己的弟弟也参与了,甚至一些汉人所生的阿哥们也参加了夺嫡之战了,五阿哥没参加是难以置信的。

主要原因

一、不过他放弃竞争可能是和他的性格有关系,康熙曾经评价说他心底善良,敦厚老实,雍正甚至在他的碑铭上写道\"秉性和平\",称其具有谦逊有礼的良好品质。

他的性格也阻碍了他参与夺嫡的步伐,为人太过于谦逊,没有强烈的好胜心。

这些性格的养成其实也离不开孝庄太后的教导,太后虽然教子有方,但是胤祺的性格真的不够鲜明,是不利于以后的立足的。

二、胤祺也是稍微有点智力低下,对于骑马射箭很在行,但是大清是很注重学习汉文的,许多阿哥都要从小上课学习汉族知识,但是五阿哥在九岁的时候才刚刚入门,学习能力也不够强。

三、最后一个原因是胤祺的脸毁容了,在康熙亲自带兵出征时,安排胤祺率领正黄旗的兵将出征,不料却摔下马,脸上留有疤痕。

虽然康熙对五阿哥时宠爱有加但是毕竟皇帝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所以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放弃了胤祺吧。

胤祺虽有优势,但是人生坎坷,最后也只能做一个贝勒过好一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