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日本是一个岛国,甲午战争时其军队运输、后勤补给对海上运输线依赖很大。所以在战争爆发前,日军制订作战计划是就优先考虑如何击败北洋水师,以夺取制海权。在计划中,日本也做好了万一被北洋水师击败,失去制海权的情况下,就退守本土的打算。

很多人也据此认为如果黄海海战北洋水师如果取胜,那么就能赢得甲午战争。不过这种想法有些过于乐观。

北洋水师即使侥幸赢得黄海海战,也无法对日本舰队造成致命打击

北洋水师之所以在黄海海战中失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北洋水师的军舰较为老旧,其装备的火炮都是旧式的架退炮,火炮发射速度很慢。大口径火炮几分钟才能发射一次,中口径火炮也一分钟也只能打一发。这样一来在海战中的弹药投射量就严重不足,对敌舰的打击力有限。

此外北洋水师所使用的炮弹主要是榴弹和穿甲弹。

其中榴弹在弹头装有引信,一旦击中目标,引信就工作引爆炮弹内的炸药。所以这种炮弹只能用来杀伤甲板上的暴露人员或者是破坏一些没有防护的舱室。对于火炮炮位、司令塔、机舱、弹药库等这些有装甲保护的要害部位来说,榴弹不等击穿装甲就会爆炸,无法造成太大的伤害,并非是攻击敌舰最理想的炮弹。

日本佐世保旧海军墓地陈列的“定远”的4倍径1880式新式305开花弹

而穿甲弹为了能击穿铁甲,弹头尖锐,不能安装引信,只能使用弹底引信引爆炮弹。北洋水师用的穿甲弹是1880年前式旧式穿甲弹。这种旧式穿甲弹因为研制出来的时间较早,当时弹底引信技术还不成熟,因此都没有安装弹底引信,全靠装填的黑火药自燃引爆,引爆率很低。由于引爆率太低,一些穿甲弹干脆连黑火药都省了,改用沙子配重,成了实心弹。

很明显,这种旧式穿甲弹大部分时候就算击中目标,击穿装甲,很可能也就是打个洞而已。除非正好撞在某个要害部位,否则杀伤力也很有限。

日本佐世保旧海军墓地陈列的一枚2.8倍径的1880年前式305穿甲弹

所以历史上北洋水师尽管多次命中敌舰,却没能对日舰造成太大的杀伤。只有“松岛”运气不佳,堆积在甲板上的速射炮炮弹被击中引发殉爆才被重伤。

很明显,以北洋水师悲催的弹药投射量和炮弹杀伤力,想要击沉敌舰,只有运气极好,击中某艘敌舰的弹药库或者是机舱,引发殉爆才有可能。然而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最多也就发生一两次。

因此即使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获胜,也就是击沉了对方一两艘军舰,将对方吓退而已,不可能取得全胜。日本舰队还有再战的能力。

北洋水师的后勤保障能力有限,很难和日本舰队继续打下去

更糟糕的是由于清政府对海军的认识不足。建设海防时只注重购买军舰,相应的后勤保障却没有跟上。北洋水师不仅炮弹储备不足,而且旅顺船坞规模小,工人少,根本无法满足北洋水师战时维修、检测所需。

早在甲午战争爆发前,丁汝昌想让北洋水师各舰入坞油底。结果仅有“来远”、“经远”、“定远”、“平远”四舰来得及油底。其他各舰未能成行,严重影响了航速。

而在黄海海战后,北洋水师各舰前往旅顺进行维修,又因为船坞有限,只有伤势最重的“来远”得以入坞维修。其他军舰只能靠在码头上进行修理。而且旅顺的工人太少,所谓的修理其实就是把破损的部件拆除,并没有真的修好。像“定远”的一门主炮在黄海海战中被打坏,最后就一直没有更换。

所以北洋水师即使侥幸在黄海海战中获胜,在缺乏炮弹和维护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再次和日本海军决战,更不要说去夺取制海权了。

而且日本的情报工作非常到位,北洋水师这种窘境肯定瞒不过去。日本海军可以放心大胆行动。

因此即使北洋水师在黄海海战中能取胜,也不可能对接下来的战争有什么影响。而清军的战斗力太差,陆战还是会全面失败,清政府难逃失败的命运,最多就是因为北洋水师得以保全,赔款可以少赔一点。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黄海海战只是这场战争的转折点之一。旅顺的陷落和北洋舰队的彻底覆灭才是决定这场战争走势的最主要因素,北洋海军即使大东沟击败了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北洋水师也不会主动封锁日本和朝鲜之间的运兵线,在陆地北洋水师仍然会因为旅顺港的陷落而失去补给维修基地并最终覆灭。

图为黄海海战

而且,日本在甲午海战之前就像英国订购了富士号,八岛号战列舰。这两艘排水量超过12000吨的新式战列舰根本不是北洋水师能与之对抗的,与此同时日本从智利购买的快速巡洋舰也将到货,届时已经在黄海海战大伤元气且不能进行补给维修的北洋水师将根本不是日本战列舰队的对手。

图为富士号战列舰

而威海卫的陷落在日本的攻击下也只是时间问题,届时日本利用北岸和南岸的炮台完全可以将刘公岛上的北洋海军犹如打靶一样的击沉,靖远号和定远号被岸上重炮所伤就是的证明。所以,黄海海战歼灭日本联合舰队后只会遇到一支实力更强的日本舰队,即使日本舰队不敢再战。

图为日军铁蹄下的旅顺

保持住日本向朝鲜的陆军输送对于日本海军而言也不是什么特别困难的事。清朝假如想获得甲午战争的胜利就必须从李鸿章等人开始下手,只有李鸿章敢于让自己的宝贝舰队去控制日本海和对马海峡并调集陆军在旅顺金州迎敌,才能从陆地上获得优势并取得这场战争的最终胜利。可惜在当时的中国,没人敢如此冒险。

3

谢谢邀请!

有关甲午战争的问题问海研会就对了,陈悦为你解答。

假如单单以甲午战争海上战场中方获胜作为前提,那么对于整场战争来说,其最后的结局事实上也很难做到清政府赢,最好的结果可能只是清政府不输而已。

日本大本营早在谋划对朝鲜、中国的侵略伊始,在制定战略方针时,就预先考虑到了如果海上战场失利的对策,据此,我们就能分析出,倘若海上战场日军失利,那么日本人会怎么继续进行战争。也能就此得出,整场甲午战争的战局会朝向哪个方向发展。

下面我从日本联合舰队所担负的使命;倘若联合舰队战败后,日本将采取的对应措施两个方面来分析。


一、日本联合舰队的使命

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后,日本海军全部作战舰艇统编入任务舰队——联合舰队。战争初期,为了尽快向朝鲜半岛投入大量的陆军和兵器、辎重,日本向朝鲜的海上军运繁忙,日本联合舰队则担负着保证海上运输行动安全的责任。

(甲午战争期间,集结在朝鲜西海岸的日本军舰)

为执行这一使命,联合舰队最开始采取的是军舰伴随运输船队行动的护航模式。但是根据朝鲜半岛的独特地理特征,适于陆军登陆上岸的口岸主要是仁川、牙山、釜山等地,其中釜山位于朝鲜半岛南端,虽然距离日本近、相对运输便利,但是朝鲜国内的道路条件差,陆军和辎重如果从釜山登陆,那么向汉城行军还需要较长的周期,显然釜山并不是理想的登陆口岸。仁川、牙山则是距离汉城很近的口岸,是最佳登陆地点,但是两地都在朝鲜西海岸,面向中国方面,距离北洋海军的主要军港威海卫很近,极易被北洋海军威胁。

为此,在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之后,日本联合舰队在护航行动上逐渐改变了策略。不再实行伴随护航,而是将主力舰队干脆集结到朝鲜西海岸,并派军舰不定期地监视威海、旅顺方向北洋海军军舰动向,前出对北洋海军进行威胁,甚至在8月间还做出了前往威海卫挑衅,希望和北洋海军主力进行决战的举动。

综上,日本联合舰队在战争初期的主要使命,事实上是充当日本陆军的辅助,无论是护航,还是偷袭,本质的目标都是为了确保海上运输线的安全。


二、倘若北洋海军黄海海战获胜,日本会如何应对

1894年9月,日本第一军主力大部登陆朝鲜半岛,准备发起平壤战役。联合舰队以一部分军舰进入大同江,配合陆军作战,同时防止北洋海军军舰进入大同江。联合舰队主力则根据获得的情报,直奔辽东海岸,意图袭击、破坏中国的海上运兵行动,由此在9月17日爆发了黄海大海战。

倘若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获胜,又要具体分胜利情况来判断。

假如北洋海军小胜

如果北洋海军作战胜利,但是击沉的只是“赤城”“比叡”等日本老旧军舰的话,对日方的整个战局事实上不会起到什么影响,日本联合舰队完全有能力卷土重来,再决胜负。

假如北洋海军中胜

但是,如果北洋海军的获胜,其战果是击沉了“吉野”“松岛”,乃至更多日本新锐军舰的话,将会对日本大本营在甲午战争的总体战略产生巨大影响。

届时,新锐战力受挫的日本联合舰队,将不再有和北洋海军进行主力决战的底气,日本海军在朝鲜西海岸的活动会严重受限(历史上,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后,日本联合舰队因为害怕遭到北洋海军报复,曾一度撤离朝鲜西海岸)。而一旦日本海军对朝鲜西海岸的仁川等优良登陆点没有足够信心制控,则从日本本土向朝鲜半岛的海运行动,只能主要针对朝鲜半岛南端,将会严重影响到朝鲜半岛上日军的后续供给和补充。

在此情况下,根据战前日本大本营制定的战略,日本对甲午战争的目标将只会局限于巩固在朝鲜半岛既得的优势地位,而不会再奢求侵入中国。

假如北洋海军大胜

如果北洋海军在黄海海战取得大胜,即击沉大量日本军舰,彻底改变了中日两国海军力量的对比。在此情况下,日本将很难继续保持向朝鲜半岛的海运,按照日本大本营战前的战略,日方将会放弃对朝鲜半岛的占领,紧急撤回军队,准备本土防御作战。


三、假如北洋海军获得胜利,清政府能否取得战争胜利

假如北洋海军在海上获得胜利,事实上就整个甲午战争战局来说,清政府很难利用海上的胜利而获得战争的胜利,主要原因就在于陆军问题。

海军可以保证海上交通安全,控制制海权,威胁敌方海岸。但要取得关键性的胜利,还是需要陆地作战。

早在1874年日本侵台事件发生时,船政大臣沈葆桢和北洋大臣李鸿章其实就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即“人只知御戎之要在水,不知至要仍在陆”“(军舰)只可巡查游弈、虚张声势、运载军需,仍赖陆军枪炮得劲”。

但是就甲午战争来说,清政府最大的短板其实是陆军。黄海海战爆发时,清王朝最精锐的陆军主力2万多人已经在朝鲜平壤溃败,整个东北战场乃至全国,再难集结起如此规模的装备精良的陆军。

所以,纵然是海军胜利,清政府也没有可用的陆军来扩大这种胜利,更谈不上赢得战争。这种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指望日本主动止步于朝鲜,或者主动从朝鲜撤军。

(没有合用的陆军,纵使北洋海军获得大胜,清政府同样赢得不了战争)

历史不能假设,但是如果我们非要假设甲午战争如何让清王朝获胜的话。与其指望北洋海军开挂获胜,倒不如指望能给清王朝的陆军打打鸡血。

在明白了晚清的国防体系中,海军并不是决定性因素之后,其实容易产生一个新问题,那就是真的有必要建设北洋海军这种规模的舰队嘛。以清王朝建设北洋海军的几千万两财力投入,倘若编练几十万新式陆军,那么同样遇到甲午战争这样的国防危急的时刻,几十万装备和训练能够达到欧洲水平的陆军,其作用显然要远远超过只有9艘作战军舰的北洋海军。

4

不会赢。根本原因还是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思想落后,永远会把自己的利益放到第一位。假如海军胜利了,但绝大数陆军还是与西方列强陆军落后很多,除了人数多,别的没得比。中国还是陆地多。没有强大的陆军,永远会输。永远没有先进合适的思想指导,会走很多弯路。

5

黄海海战——甲午海战中的决定性战役,最终以清政府北洋水师损失五艘战舰、日本联合舰队一舰未沉而结束。可以说,黄海海战决定了甲午海战的结局,而甲午之战直接决定了亚洲未来五十年的秩序,也就是在这一战后,亚洲国家实力次序发生了转换,亚洲核心国家由中国转为了日本。直至今日,中国在亚洲仍没有完全恢复它在两千余年里曾经拥有过的历史地位。

在黄海海战之前,清政府北洋水师曾号称亚洲最强舰队,其拥有当时世界先进的德制一等铁甲舰定远号和镇远号,两艘舰艇的排水量均超过7000吨,而日本联合舰队最大的吉野号巡洋舰排水量还不到5000吨。北洋水师的装备水平占有一定优势。

但从双方舰队的整体体量来看,北洋水师和日本联合舰队又有区别,日本联合舰队虽然单个舰艇排水量不如北洋水师,但其参战舰艇的总排水量在4万吨以上,而北洋水师只有3万吨左右,北洋水师除了镇远和定远之外,其余舰艇的排水量较低,如致远、靖远、济远、平远等巡洋舰排水量不超过2000吨,而日本联合舰队多艘巡洋舰均超过3000吨,因此从整体来看,日本联合舰队相对比较均衡,而北洋水师个体差异较大。

北洋水师的重大缺陷在于它的机动性能和弹药储备,定远号和镇远号的航速只有14.5节,而吉野号则有22节,北洋水师能达到18节航速的巡洋舰只有2艘,而日本联合舰队有5艘。在当时的海战中,谁的速度更快,谁就能占据主动,而北洋水师在机动性能上逊于日本联合舰队。至于弹药储备,是北洋水师最终覆灭的根源,整支舰队极度缺少弹药。拿定远号来说,其主炮的弹药储备竟然只有3发,打完了就只剩下教练弹可用,这如何同弹药储备充足的日本相抗衡?结果不言而喻。

因此,无论怎样论证,清政府的北洋舰队都难以打赢黄海海战。但如果非要进行假设,那么即使清朝赢了黄海海战,它也未必能赢得甲午海战,更难以赢得当时的中日竞争,其根本原因在于——经历了太平天国之乱后的清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统一的帝国,而是一个分裂为多股独立政治力量的残破帝国。而日本却因明治维新,从多个分散的小国逐渐凝聚成一个统一的大国。亚洲的秩序主体也从以陆权为中心的中国向以海权为中心的日本开始偏移。

太平天国之乱,不仅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工业化进程,而且由于满族统治者的无能,不得不把权力——尤其是兵权——逐级下放,由此形成了事实上的军阀割据,虽然名义还统一在清帝国治下,但中国各省已开始形成独立的军事力量,比如曾国藩的湘军就是让中央深感威胁的地方武装力量。而兵权一旦下放,是无法收回的。

中国在1860-1890这三十年中虽然进行了洋务运动,但却始终无法凝聚成整体,各省自治的情况却越来越严重,以至于慈禧不得不利用杨乃武与小白菜一案打击相互勾连的官僚阶层。到甲午战争之前,所谓的北洋舰队,私下里被称为李鸿章的私人武装,不仅外有强敌,朝廷内部也纷纷冷眼旁观,希望借中日海战削弱李鸿章之势力,因此在甲午海战中,几乎是以李鸿章一人之力战日本一国,其胜负也就不难预料了。

6

战争开始前清朝就已经输掉了!日本开战前早早就准备好了这场战争充分条件和制定对清作战的战略部署,战争策略,战役方针!日本打的是一场早就预谋已久的有准备有计划的战争!黄海海战只是清政府的一次仓皇应对的战争、先别说仓皇应对的战争有没有可能赢,就算英勇的将士们扛住了日军的有计划的攻击再奋起反击最多也就是两败俱伤!后面的发展趋势呢?清海军还是被打残的海军,根本就没有快速回血可能,因为清政府就没做好战争准备!也就没有提早的准备快速回血的必备条件、而日本是蓄谋已久的战争计划,日本能在清政府做回血工作中就能卷土从来,结果是一击必杀!也就是说黄海海战的胜负对清政府被日本完全战败根本就没有嘛意义!这就是开始那句话,战争还没开始清政府就已经输掉了……



7

不会,有一种东西叫“气数”。黄海海战其实严格来说双方打了个大体的平手,日本人最多只能算惨胜。当时如果北洋海军简单修整后强势出海,日本的海军实力是很难进一步巩固黄海海海战的战果的。因为日本也被打的七荤八素。而北洋最重要的镇、定二舰还能继续出站,这才是日本的噩梦。

但是清朝上下已经无胆再战,而日本上下依然磨刀霍霍。双方的战争意志瞬间就改变了战场上的实力对比,把本来实力相当的战争天平拉成了不对称。

所以,既使黄海北洋胜利,甲午的结局也早已注定。

进一步说这和镇南关大捷完全不同。法国当时的政治环境极为恶劣,经济也面临极大困难。所以冯子材狠狠的冲一下,就把那个法国茹费理内阁冲下台了。这也是“气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