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第一良将曹文诏
曹文诏的名号似乎和袁崇焕、孙传庭等人相比起来而略显陌生呢?其实曹文诏将军并非是个名不见传之人,如果我们真的对其生平有所了解的话,我们定然会对其此生功劳竖起大拇指的!如果说袁崇焕是满清的天敌,熊廷弼、孙承宗以及孙传庭是农民军的克星的话,那么堪称“明末第一良将”的曹文诏将军的存在,可以说是“既敌满清八旗军,又克起义农民军”的不二人选了。但就是如此一位明末良将,最终战死疆场、醉卧沙场。但是他的死亡,却令崇祯帝和西北万民仰天叹息、慨然愤之。
纵观晚明“百年抵抗史”,我们不难发现:晚明虽然处于风雨飘摇、夕阳西下之危亡处境,但是在此期间所涌现出来的名将的确是不胜枚举的,如若没有这些人的存在,晚明也许早已亡矣,又怎能苟延残喘多年?缅怀起晚明诸位名将之陨落、崇祯皇帝之殉国,我个人内心之中油然而生出一股“哀其不幸、恨其不争”的悲恸情思。其实曹文诏所谓最终遭得“阴沟里翻船”的下场,绝不仅仅是他自身和旁人陷害的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曹文诏最终的“兵败自杀”还是要源于明末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那么既然一代良将曹文诏是兵败自杀,又何来“阴沟里翻船”以及“为何阴沟里翻船”的说法呢?其一:纵使其为良将,但仍难为完人
清朝张廷玉曾经在修编《明史》中对曹文诏这样评价:“秉骁猛之资,所向摧败,皆所称万人敌也。大命既倾,良将颠蹶,忠勇最著,死事亦最烈。”通过清代三朝元老张廷玉对曹文诏的评价,我们不难看出,曹文诏堪称“十全之人”,但是纵使曹文诏再怎么骁勇善战、劳苦功高,他也难以堪称完人。
曹文诏虽然在对大明建功方面上劳苦功高,但是他的性格却是个另类。也正是由于他个性的缘故,使他在明末群臣同僚之中很难吃得开,也正是由此,曹文诏才多次遭得同僚以及顶头上司的针对。主要表现有两点:
①曹文诏在陕西任职时,其与顶头上司洪承畴的关系并不好,因为曹文诏脾气火爆、遇事冲动的原因,洪承畴屡屡隐瞒曹文诏的战功而不予上报,使得曹文诏很难立足;
②曹文诏行事山西洪洞时,曾因粮草之事与刘令誉多次争执,刘令誉便将“凤仪败亡”安到了曹文诏的头上,兵部将本就无罪的曹文诏调往大同任职。
其二:危急时刻披挂上马,寡不敌众终殉国
公元1635年,闯王李自成亲自率领20万大军进攻凤翔,农民军此行来势汹汹,但是当时驻守凤翔的明军才不到三万人。正在统帅洪承畴火烧眉毛之际,曹文诏再次挺身而出,主动向洪承畴请缨抵挡,洪承畴便以“非将军不足平此贼”的话语批准了曹文诏此番“有去无回”的使命征途,当时的此时曹文诏只有三千兵马。同年6月,曹文诏不幸中了农民军的埋伏而兵败自杀。其实对于曹文诏的死,与其说是中计而兵败自杀,反倒不如说是寡不敌众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