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是一个很有争议的历史时期,在正统史学观点里,都认为两宋是个积贫积弱的时代,因为宋初极大削弱了武将的权力,导致“将不识兵,兵不识将”,所以军事力量孱弱。
然而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宋军并不弱,宋朝的统治者也并不缺乏战略眼光,两宋属于先天不足,强敌太多,换句话说两宋的国运不太好,才导致的灭亡。
两宋“联蒙灭金”并非是一种草包的政治构想,而是经过十多年的慎重考虑才做出的战略决策,这个决策在当时虽不是万全之策,也是唯一能拿得出的策略,可以延缓南宋灭亡的时间。
实际上,在成吉思汗刚刚统一蒙古时,南宋朝廷呼声最高的是“扶金抗蒙”,工部侍郎乔行简是个聪明人,他敏锐地看到蒙古对南宋的威胁大过金国,所以不但不应该“抗金”,还要继续给金国输血(送岁币),南宋就可以争取更多的时间增强实力。
朝廷当场有人反驳了这个观点,礼部侍郎真德秀认为,宋金有百年之仇,结盟是肯定不行的,必须“灭金”,不给金国输血停止输送岁币,还要趁火打劫,将金国抢去的领土夺回来,尤其是幽云十六州。
两派争论得很激烈,一方主张联金,一方主张灭金,双方相持不下,但有一点出奇地一致,就是决不能“联蒙灭金”,所有人都意识到蒙古的威胁,就像北宋被灭之前那个强大的金国一样。
后来大家权衡利弊,决定折中意见,停止对金国交纳岁币,但也不出兵灭金,坐等蒙金开撕,收取渔翁之利。
蒙金在没有南宋介入的前提下打了三年,金国屡战屡败。
最终金国皇帝吓得赶紧搬家,将办公室从北京搬到开封,放弃了中都、放弃了两河和山东地区,损失惨重。
而比金国更伤心的是南宋,开封是宋朝的旧都,金国是什么意思?这一下子就让南宋回忆起了过去被金朝奴役的悲惨岁月。
此时金国比南宋更恼火,它放弃了广袤的华北平原,那是金国粮食供给的重要地带,金军全靠那些粮食养着,而现在粮草不足,没法打仗,只能去抢,抢谁呢?
抢南宋。
这个时候金国和南宋的矛盾才达到顶峰。
金国制定了错误的战略,它把矛头对准可能成为它盟友的南宋,要放南宋的血来恢复金国的元气,这个策略叫“北失南补”。
但此时的南宋还是没有“联盟抗金”,甚至小股部队还在帮金军打蒙古,试图让金朝成为南宋北方的屏障,其实这种做法还是具有战略远见的。
真正让南宋下定决心修改战略,是十三年之后金蒙决定性的一战。
金国的存在让蒙古帝国极为恼火,在蒙古眼里,金国就像打不死的小强,在阴沟里负隅顽抗,苟延残喘,妨碍蒙古统一全国的大计。
蒙古就跟南宋提出军队借道南宋消灭金国,然而南宋一口回绝了,南宋认为蒙古是比金国更强大的敌人。
四万蒙军先是冲出南宋军队包围圈,又打赢了十五万金军,金军也是倒霉,遇到有史以来最寒冷的几天,可能是军队穿得有点少,都瑟瑟发抖,手中武器都握不住,而蒙古军队对酷寒天气面不改色,一举灭了金军。
此时南宋终于修改了战略,由大将军孟珙发言“联蒙灭金”,因为已经被逼到没办法可想了,原因有三点:
第一,金国已成败局,此时不能激怒蒙古帝国,否则是自寻死路。
第二,“联盟灭金”可以采取纵深战略,抢夺一些失地,增强实力好应对蒙古的进攻。
第三,可以向蒙军“秀肌肉”,让蒙军不敢轻易入侵南宋。
不过南宋太天真,南宋的小身板,蒙军会放在眼里?想当年金军多么骁勇善战、不可一世,出入北宋都城如入无人之境,照样被蒙军灭了,而且四万对十五万没压力,南宋那些军队算什么?
综上所述,“联蒙灭金”是南宋被逼到无法可想时的决策,这个决策适应当时的战争环境,在战略上是正确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