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李鸿章确实背锅了,但这就是他的工作,他存在的意义,他也获得了相应的补偿。

所以,李鸿章背锅并不冤枉。

其实,李鸿章类似于某军事演讲家。

在2003年伊拉克自由运动爆发之前,央视请了好几个军事专家进行预测。

其他几个人都认为萨达姆的军队不是对手,不是一触即溃,就是轻微抵抗就完蛋。

然而,这个专家却坚持伊拉克必有血战,还会有广大的人民战争,美军会被重创甚至击败。

有意思的是,随后的节目,那几个军事专家就消失了,只剩下他一个人在夸夸其谈。


最终,美军兵不血刃占领巴格达,伊拉克战争结束。

这种错误的预测,除了能力不足以外,更多的是明知故问的胡说。

央视这种节目,当然不乐于看到美军迅速击溃萨达姆,就言论上至少要反对美军,于是才有了这种情况。

这个专家被军事爱好者调侃了很多年,有趣的是他随后却升官了。

而这个贡献,就是明知道怎么回事,却故意根据上级意思而乱说的奖励。



李鸿章其实也差不多。

李鸿章的作用就是秉承太后的意志搞洋务,打仗,搞外交,尤其重要的是一旦战败就去签投降书背锅。

实际上,如果没有太后的批准,李鸿章有什么资格签订这些条约?他算哪个?

而李鸿章的工作之一,就是背黑锅。


为此,李鸿章也得到了位极人臣的地位,即便后来背黑锅倒霉了,他仍然两广总督。

同时,李鸿章死的时候,公开的遗产就有数百万两白银,其他财产预计至少超过千万两。

要知道,他本来只是一个两袖清风的翰林院编修,七品绿豆大的小官,没有任何实权。

这也算是实现自己利益的最大化了。

又一个精致利己主义者。

最佳贡献者
2

现在,你要是去李鸿章的出生地磨店,会发现群治村附近有一个漂亮的少荃湖,合肥市新站高新技术开发区目前正在对少荃湖进行全新规划建设。

有人说,李鸿章小时候经常到湖边玩耍。我每次见到这种说法都很生气,因为李鸿章生活的年代根本就没有这个湖,只有一条小河流经磨店乡群治村(那时属于肥东县)。大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政府才开始截流建设水库——老鸹冲水库。大坝建好还没有蓄水之前,有年暑假我从肥东县众兴乡步行去合肥,途经此地没有走大坝埂,而是抄近路走水库库底。尽管几十年过去了,库底的样貌至今仍在我的记忆中。

我回答问题前为什么要说这件事呢?就是想表达:一定要把真实的历史告诉民众。

李鸿章到底有没有背锅?有!签订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没有清政府授权李鸿章敢签吗?人世间对于好事常常是趋之若鹜,而对于那些签订卖国条约的事,则是唯恐躲之不及。1895年李鸿章东渡日本,是踏上了一条对他本人、李氏家族及家乡合肥造成永久伤害之路。今天我们在《马关条约》里可以清楚地看到李鸿章和大儿子李经方(实为侄儿,过继过来的)的签名。

国难当头总得有人下油锅。李鸿章在日本谈判期间受尽了屈辱,发誓从此不再踏上东洋的土地。清朝统治者是心知肚明的,所以在李鸿章离世后,慈禧特意叮嘱要把坟墓造得牢一点,并在大兴坟墓旁还盖了享堂,里面有李鸿章在日本遭枪击时的血衣。

当然,李鸿章也是有责任的,难逃其咎的。作为管理者,虽有翁同和等人的阻挠,但是在一些重大决策方面有明显的失误,且对光绪帝、慈禧的一些错误做法也没有据理力争,致使国力日渐下降。甲午战争初期,指挥失当,因此赴日签订《马关条约》回国后,清廷即免去其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之职。李鸿章以文华殿大学士和总理衙门大臣身份在北京贤良寺闲居四年。

3

李鸿章背锅这个事儿,也对也不对。

说他对,是因为李鸿章的确因为签了几个不平等条约,背了“卖国”、“汉奸”的锅,但大家动动脑子就知道,他是代表清政府签字,清政府是李鸿章开的吗?

李鸿章

说他不对,是因为李鸿章作为北洋国防的主要管理者,确实犯了很多错误,也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特别要对甲午战争的初期失败负重要责任。

翁同龢

有很多朋友都知道,在李鸿章的靠山醇亲王于1891年去世后,他的政敌翁同龢利用自己作为帝师,能够影响光绪帝决策的良机,抛出了一个奏折,以海防无事,财政困难为由,要求未来两年(截止1893年)不能购买武器弹药。这实际上就是针对李鸿章的,谁让李鸿章管北洋海防呢?

周馥

当时李鸿章的助手周馥就说老大你得上奏折反对呀,把道理给皇上说清楚,要不然海防建设就半途而废了。可李鸿章呢,摇摇头,没有说半个不字。其实他就是太聪明了,知道反对也白搭,反而会进一步恶化自己在光绪帝心目中的形象,翁同龢就等着自己反对呢。

但是从职责上来说,上级有错误决策,你为什么不能提出反对意见?李鸿章永远把谋身放在谋国之上,把自保放在第一位,所以他能在政坛当二十多年的不倒翁。

两年之后,不能购买武器弹药的期限满了。李鸿章小心翼翼地上了个奏折,说现在武器更新换代日新月异,日本海军已经装备了大量速射炮,北洋也该换炮了,请求拨款。光绪帝就批了个“知道了”,然后就没了下文。李鸿章也不敢据理力争,还是怕影响自己在皇帝心目中的形象,其实在翁同龢的影响下,他在皇帝心中已经是一个必须铲除的对象,只是他自己还不知道而已。

所以北洋海军武器落后这件事情,翁同龢和光绪帝固然负主要责任,三缄其口的李鸿章也是要付不作为的责任的。

张佩伦

在东学党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把这看成加深对朝鲜控制的机会,极力促成中国出兵。当时李鸿章的女婿张佩伦说,要去就得多去,一次去个七八千,因为出兵必然和日本交战。李鸿章根本不相信,反而呵斥说,中日和好,怎么可能会打仗呢?结果嘛,大家都知道了,日本乘机出兵,挑起了战争。李鸿章无疑是要负决策失误、战争准备不足的责任的。

北洋陆军

在北洋陆军建设方面,李鸿章顾及淮系圈子里那些宿将的利益,不敢对陆军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虽然开办了武备学堂,培养了一批掌握近代军事技战术的年轻军人,但不让他们带兵,只让他们当教习。各级军官依然是那些参加过太平天国战争的旧式军人,致使军队性质始终是一支拿着近代武器的古代军队。

李经方

对多次暴露出侵略朝鲜企图的日本,李鸿章也不够重视,对日本日益增长的军事力量了解不多,在战争爆发之际,居然还以为海军虽然不如,但陆军可操胜券。这种乐观情绪在北洋淮系中普遍存在,连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都想去朝鲜前线当统帅,以便从这场“必然胜利的战争”中捞取政治资本。结果当北洋陆军发现对手比自己强悍时,自然就心神失守,兵败如山倒了。作为北洋陆军的最高统帅,李鸿章无疑是要对此负重要责任的。

丁汝昌

在海军方面,李鸿章也是昏招迭出。战前盲目乐观,认为打不起来,拒绝海军提督丁汝昌在朝鲜设立海军临时基地、掌握朝鲜西北海岸制海权的计划。明明得到情报,说日本海军可能会来袭击运兵船,却因为和丁汝昌置气,临时取消了北洋海军的出动计划,导致丰岛海战失利。明明知道敌强我弱,制订了避战的正确策略,却因为要运兵,又派北洋海军主力护航,结果在海战中遭到重创,失去了制海权。

光绪帝

类似的责任还有很多。所以李鸿章因为甲午战争初期失败而下台,虽然他愤愤不平,认为这是自己掣肘太多,不能放手办事,但其实是与他内政上过于明哲保身、外交上过于相信国际法的态度分不开的。某种意义上,也是咎由自取。只是光绪帝的责任比他更大、更严重罢了。

4

大家好,我是梅子雨summer,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

01

李鸿章的问题非常复杂,所以在这里我一定要先请大家思考下面这个例子:

周朝时的“周幽王戏诸侯博美人一笑”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吧。

那时候很多人总结为这位美人褒姒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可是如果周幽王靠谱一点,西周会灭亡吗?但是美人褒姒真的没有责任吗?

所以作为统治者的周幽王才是西周灭亡的元凶,美人褒姒虽不是元凶,却也要为西周灭亡负一定的责任。

02

那现在我们可以讨论一下李鸿章了。

李鸿章背了那些黑锅?

李鸿章在近代史上曾经作为代表,签订了《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中英烟台条约》、《中日天津条约》、《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六项不平等条约。所以背上了卖国贼的黑锅,认为李鸿章卖国,李鸿章毁了大清。

李鸿章该不该背锅呢?

那么就回到我们刚刚聊的周幽王的故事了,这些条约签订的时候签字的是李鸿章,可是大清是一个人毁的吗?

上到乾隆皇帝闭关锁国,皇室子弟生活奢靡,中到臣子目无寸光,不敢直言进谏,下到苍生愚昧。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大清毁了,整个大清帝国没有一个人是无辜的,这当然包括李鸿章。

所以李鸿章该背黑锅,该为近代史上中国所受的屈辱负责,同样该背黑锅是整个大清帝国,同样该为近代中国负责的也是大清帝国。

至于该负多少责任,那肯定是一代权臣该负的责任啊。

03

世人都说功过留待后人评,可我却觉得一个人的功过应该由同时代的人来评论,毕竟后人看到的未必就是真的。

对于李鸿章,我想借梁启超的两句话来总结:

“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

“故誉满天下,未必不为乡愿;谤满天下,未必不为伟人。”



这是我的看法,如果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可以在评论区留言。

5

表面上看,李鸿章就是给大清打工的马仔,做好本职工作,马仔就尽职尽责了,

公司搞好搞坏,跟马仔无关。

这就是说,大清失去江山,责任人在慈禧,李鸿章只是大清政策方针的一个执行者。

但事实并非如此,如果把大清比作一家公司,公司的老总慈禧是个懂得权术和管理,却不懂经营的公司领导。

更具体地说,国家贫穷、吏治腐败,那是慈禧她老人家的责任。而国家对外政策的失误,军事指挥上的失误,战争的失败,割地赔款,李鸿章则要承担大部分责任。


因为慈禧不懂外交、也不懂军事,一切都是听李中堂的。

而事实上,大清的内政外交,李鸿章不但有参与权,还有决策权,如果这个锅不让李鸿章背,慈禧就会从坟墓中跳出来跟你吵。

那么具体来说,李鸿章到底该在什么事情上为大清背锅呢?

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李鸿章难辞其咎。

李鸿章是个非常自私的人,在成功镇压太平军起义后,曾国藩选择了遣散湘军,而李鸿章却打着防御外寇、平定内乱的旗号,把淮军保留下来。

他的真实想法不是为了国家和民族,而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为自己谋私利,将军队私有化。

而打着自强旗号建立起来的北洋水师,就是一支没有冠名的李家军,一支”私有化”的军队。

对于李鸿章来说,军队就是自己的资本,自己的命根子,没有了军队,自己什么都不是,会分分钟被政敌搞垮,被皇帝抛弃。


李鸿章在组建北洋水师的时候,选拔干部的时候是任人唯亲的。

如果李鸿章为了国家和民族,一定是任人唯贤,谁最适合出任北洋水师的掌门,或者说是旗手呢?第一人选当然是邓世昌,邓世昌在1867年就进了船政大臣沈葆桢的学堂制造班和后学堂驾驶管轮班,(年仅18岁)、此人天资聪颖、精通英语(还能英语会话)数学知识、舰船驾驶知识丰富,又具备军事指挥才能,上过五年的海军学堂,25岁就成为大副。李鸿章派人到邓世昌的军舰考察的时候,考察者马建忠见到兵船管理的井然有序,士卒训练有素,纪律严明,对邓世昌肃然起敬、赞不绝口,回去向向李鸿章推荐邓世昌,说他"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

邓世昌无论专业水平、指挥作战能力还是政治觉悟,都没有说的,可以说是又红又专,是北洋水师总指挥(提督)的最佳人选。可是出任这个水师一把手的却是步兵出身,到海军只有五年的丁汝昌。为什么是他,因为他是合肥人,不但是李鸿章老乡,还是是淮军将领,忠实马仔。


在李鸿章看来,将来北洋水师打不打胜仗,能不能保家卫国是第一位的,自己对军队的控制才是第一位的。

一个把军队当做家产的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保存实力,而不是国家消亡和军人荣辱。从水师提督的任命,我们不难看出,李鸿章一人包揽了从人事到经费分配的一切大权, 舰队的各级长官的任命,不是来自朝廷而是由李鸿章举荐, 朝延只是作例行公事圈阅。


一个任人唯亲的队伍权力是不受制约的,而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世间荒”?李中堂死后留下了上亿资产,(留学生之父容闳披露,李鸿章的财产有4000万两白银。梁启超则说,招商局、电报局、开平煤矿、中国通商银行,其股份皆不少。或言南京、上海各地之当铺银号,多属其管业云’,)能是清廉的,北洋水师能是一片净土。根据史料记载,水师提督丁汝昌是吞食鸦片自杀的。历史已经有定论,说爱国官兵没有吸食鸦片,可是叫人搞不懂,军舰上的鸦片何来?

我们再看看,甲午战争中那些逃跑将领的身份和他们的结局。

众所周知,甲午海战最大的跑路者是济远舰管带方伯谦,战败后在李鸿章的推动下问斩。

可是亲历甲午海战的广甲舰管轮卢毓英,在广甲舰触礁搁浅后,搭乘济远舰回到旅顺。他留下一份手稿,题为《卢氏甲午前后杂记》。他陈述说,真正首先逃跑的是他所在的广甲舰,而不是济远舰。可是广甲舰的管带吴敬荣却没有被问责,而且这个吴敬荣不仅在海战中当了逃兵,在镇守炮台的战斗中比谁跑得都快,让日军不费一枪一弹占领威海北帮炮台。


甲午战后,吴敬荣被革职,后仍回广东水师,管带"宝璧"舰。同样是逃兵,结果为什么霄壤之别,估计你也猜到了,吴敬荣来自安徽,李中堂的人。

甲午战争中还有一个有名的逃兵,此人名叫龚照玙,是个不学无术的家伙。1894年11月5日至6日,金旅之战时,龚照玙作为前敌营务处总办,指挥着手33个营,兵力13000人,兵强马壮,炮台坚固。

可是大炮一响,龚照玙吓得屁滚尿流,脚底抹油溜了。后来此人也没有被杀头,反而被网开一面出了监狱。为什么会这样,家是安徽的,李鸿章一手提拔的。

甲午战争中的逃跑冠军当属叶志超,"左宝贵牺牲后,叶志超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退到中国境内。" 。1894年清廷下令夺叶志超职,李鸿章奏请留营效力,不许。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械送京师,下刑部审讯,定斩监候。最后却屁事没有出了监狱。为什么呢?不说你也知道答案,此人是李鸿章的死党,安徽人。

这样的例子太多了,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列举了。

军人临阵脱逃是死罪,是耻辱,这要在某个国家,根本就不会发生,如果逃跑了,不用国家制裁,自己恐怕早就剖腹自杀了。

为什么中国军队逃跑的将领那么多,为什么逃跑的都是李鸿章的人,为什么最后都被从轻发落,为什么国家的军事长官,不以部下逃跑为耻,反而极力为他们开脱?

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有什么样的中堂就有什么样的将领,有什么样的将领就有什么样的士兵。李鸿章如果不为甲午战争中国的失败背锅,难道叫李莲英同志背锅?

6

在晚清历史里,李鸿章是一个最具争议的人物。他跟左宗棠,张之洞一样都是洋务派的代表,是致力学习先进技术,努力改变国家现状的人物。同时,他代表清政府签订了无数的不平等条约,成为了民众口诛笔伐的汉奸,卖国贼,被深深地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众所周知,李鸿章所处的历史背景。在内,军事,工业,社会制度全方面落后于西方国家,在外,西方列强用鸦片和大炮疯狂地掠夺国家财富。

身为这个时代的中国人,他一直致力于寻求富国强兵的道路。面对着内忧外患,处处被封建社会的思想和体制钳制,作为高层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不少麻烦事都需要李鸿章这样一个代表人物去处理,为政府背锅。

那么,李鸿章的一生到底为清政府背过多少锅。

背锅事件之一:苏州杀降

1863年11月,李鸿章带领的清军猛攻太平天国驻守的苏州城。

太平军节节败退,清军分支部队相继攻下常熟,太仓,昆山的捷报纷纷从前线传来,李鸿章的军队士气大涨。但即使如此,将苏州城完全攻下需要牺牲非常多的士兵来实现人海战术,李鸿章手里少兵缺将,还时不时要向曾国藩借兵,恨不得把士兵们捧在手里狠狠地护着,怎么可能舍得让他们上去送命。

所以,李鸿章想出了一个不废一兵一卒就能拿下城池的好点子:劝降。程学启是李鸿章手下的太平军降将,让他来计划劝降工作再合适不过了。

太平军几个首领本来就各自心怀鬼胎,在是否投降上面都有自己的小想法,程学启找来太平军的英国外援戈登作为担保,西方人向来重视契约精神,这是所有人都知道的,这让太平军几个“天王”对程学启开的投降条件深信不疑,还把自己的大将谭绍光杀了以表诚意。

12月初,李鸿章带领的清军成功进入苏州城,没有一个士兵牺牲。所有太平军士兵将领在城内乖乖等待清军的奖赏。

可惜,等待他们的,并没有任何奖赏,等来的是一把又一把的屠刀。清军进城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对谭绍光的所有部下进行屠杀,对“天王”们的解释是为他们处理后患。

晚上,李鸿章设置了宴席来款待八个“天王”,但这实质上是场鸿门宴。“天王”们吃饱喝足之后,正准备高高兴兴地接受李鸿章赏赐的官服,身旁的保镖突然拔出腰刀,刷刷刷,几阵刀光过后,八王全部人头落地。

那为什么李鸿章要杀掉八王呢?原来李鸿章的弟弟李鹤章在此事几个月之前,在接受太平军的投降时,突然中了暗枪,李鹤章当场毙命,李鸿章自己腿部也中了枪,所幸是没有危及到性命。

这让李鸿章看清了太平军的真面目,也加深了他对太平军的仇恨。而且要是真的对他们封官加爵,这群贼心不死的人肯定会再次叛变,那会让大清陷入更加危险的处境。

杀掉降军这一举动,惹怒了洋枪队的戈登,认为这是背信弃义的行为。戈登要求李鸿章下台,否则会率领“常胜军”攻打清军,还写信要求英国政府干预此事。清政府为了维持外交关系,只好和所有列强代表一起签署一份强烈谴责李鸿章的决议,这锅,李鸿章背了。

背锅事件之二:反对光复新疆

经历了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清政府已经奄奄一息,国家军队和财政都非常虚弱。而新疆在这时还让中亚小国入侵占领了。

1875年,左宗棠着手收复新疆。但这件事却受到了李鸿章的反对。

李鸿章对此事的看法有三:

1.此时陆防建设不如海防建设重要,因为首都离海近,离新疆还有很长一段距离,足够防御来自陆地的入侵。

2.新疆太过遥远,派兵此时收复花费巨大,还有可能会掏空国库。

3.就算收复之后,重新驻军设防也需要很大一笔费用,此时国库根本负担不起,不如先着力建设海防,日后国力强盛再收复新疆也不迟。

但左宗棠还是带着清政府的军队出发了,花费6年时间,新疆是成功收复回来了。但是这场战争掏空了本来就空虚的国库。

收复新疆花费的5000多万白银,可以整整建设3个北洋水师。北洋水师是什么实力大家都清楚,亚洲最强海军,更别说3个北洋水师是怎样的存在了。这件事可以说是间接导致了甲午战争的失败。

但这件事,让李鸿章在全国上下都背上了“卖国贼”的称呼,这锅,李鸿章也背了。

其实,李鸿章背的锅还有很多很多,这位为国家鞠躬尽瘁的人,在复杂的背景下,为了国家的稳定,付出了很多很多。同时也不能说李鸿章没有一点责任,作为北洋国防的主要管理者,他确实犯了很多不可饶恕的错误,也确有很多责任没有尽到,但给清廷擦了一辈子屁股的他,在这么困难的条件下,我认为应该很难有别人做得比他更好了吧。

7

身不由己

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慈禧太后则想让荣禄去谈判,而洋人认为荣禄参加攻打使馆,只信任李鸿章,而李鸿章却迟迟不肯进京。朝廷委派李鸿章处理义和团事件的乱局,李鸿章被任命为直隶总督和北洋通商大臣,恢复了李鸿章从1870年到1895年的官职,最后李鸿章北上来到了上海。早在1900年5、6月份,盛宣怀和刘坤一就请李鸿章上书剿杀义和团,俄国公使也施压要求李鸿章北上主政,朝廷于6月15号命令李鸿章进京,当时义和团闹得最凶,慈禧太后又被满清贵族挟持,李鸿章推辞等平定内乱再北上进京,不然自己去了也无能为力。

到了北京后,李鸿章屡吃闭门羹,西方公使不愿意见他,德国说要处罚罪魁祸首否则免谈,英国和日本说两宫不会京免谈,最后俄国带头表态要和李鸿章无条件谈判,这时其他列强也无奈地展开谈判。

列强列出了战犯名单,议和的前提就是惩凶,朝廷最后决定庄亲王赐死,端王父子搭配新疆终身监禁,董福祥被革职发配甘肃,已经战死的刚毅、徐桐、李秉衡身后受辱,剥夺官职,共119人受到惩罚。关于赔款问题,各国相争不下,德国要求7.5亿两,俄法认为多多益善,最后英美日认为需要顾及中国的负荷力量,不要让清政府破产,这时英国人大清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对清政府的年收入最为了解,帮助列强计算清政府的税收,这其中又有多少可以用于支付赔偿,这些赔偿要累计多少年偿还,最后定下4.5亿两,这相当于清政府5年的税收,除此之外还规定清政府拆除天津城墙、炮台,暂停义和团盛行的四省的科举考试,2年内不准购买武器,列强可以在北京至海道的重要地点驻军,因此在卢沟桥事变,日军可以驻军郊外,就是引用了《辛丑条约》的条款。

李鸿章签完条约后,悲愤欲绝,口吐鲜血,在病床上上书朝廷,要和外国交好,内图富强。78岁的李鸿章躺在病床上,还不被俄国人放过,俄国人希望李鸿章签订条约,承认俄国在东北享有唯一的投资权和筑路权,最大的耻辱是支付占领费和铁路损失费,禁止中国未经俄国同意向满洲派军,李鸿章辞世的前几个小时,俄国公使就在病床前逼迫李鸿章画押,李鸿章闭目拒绝。1901年11月7日,李鸿章在北京贤良寺去世。

8

别的不说,单论签卖国条约这一条,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就有不少给他洗的。最最常见的论据就是,李鸿章不是决策者,只是奉决策者慈禧的命令去签字,所以他替慈禧或者说爱新觉罗家族的清政府背了锅。

我去,这么老的洗法都搬出来了,没点创新吗?这么洗是洗不干净的。

李鸿章替清政府、替清政府最高领导人慈禧背锅?搞笑,李鸿章本身就是清政府的一部分,是清政府的人格化,说他给清政府背锅,不就是说他给自己背锅?绕来绕去责任还是在他身上(不是唯一责任,划重点,现在只讨论李鸿章有没有责任)。

哦,和平时期爱新觉罗的清政府对着中国百姓敲骨吸髓的时候,一群官僚屁颠屁颠地跑来忠君,侍上,分好处,清政府打了还败仗就和他们没关系了?有一个算一个,清政府全体成员共同组成了三座大山中的封建主义。入清廷仕途,受清廷爵位,拿清廷俸禄,靠清廷提供的便利敛天下财富,现在被捆在耻辱柱上时就和自己没关系了?在外国人面前站不直,起码挨中国人的打时要站直吧?

爱新觉罗赏你这碗饭的意思是,从今往后,你赵钱孙李各姓官员和我爱新觉罗家族就是同一根绳子上的蚂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敢情到了李中堂这里有福同享有难你当,责任撇的干干净净?这种弟弟行为在民间叫“拿碗吃饭,放碗骂娘”。李鸿章不想被喷,那就别跟清政府同一战线,既然和清政府一起榨取了民脂民膏,那说你李鸿章签的条约叫清政府所签卖国条约没意见吧?既然想要吃这碗饭的权利,就得履行喊娘的义务。

最后,有的条约,李鸿章该背的锅还不止这些。没错,我说的就是《马关条约》,怎么,淮军不是李鸿章练的?北洋水师不是李鸿章掌控的?战斗不是你李鸿章和你提拔的丁汝昌一类的人指挥的?别管甲午战争爆发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任何不平等条约签署的直接原因都是清军打不过侵略军,敢情你李中堂打了败仗,责任全赖给慈禧(划重点,怕被喷,“全”)?

洗,回答里某些人接着洗,我看看能不能把李鸿章洗复活,让他把他那贪污的银子,受封的官爵,还有那黄马褂全部还给清政府。

9

  背黑锅者或许本身并不黑,但即便如此也往往会因为所背锅子颜色黑而被看成“黑色”,而若锅太重,则背锅者还经常会有被“闪到腰”的情况。

  1895年,年已73岁的李鸿章再次得到大清国重用:被委派签署《马关条约》。

  史书上关于《马关条约》中中国具体赔偿日本的金额是2亿两白银,实际上,这个惊人的数据原本更惊人:为3亿。

  之所以降了1亿,是因为在在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李鸿章在驿馆外被袭击了,一个日本人举枪击中了李鸿章的左脸颊。

  最后,基于此事中对李鸿章的亏欠,日本方将赔偿金额减到了1亿。这便是李鸿章背锅过程中闪到腰的具体。

  生命中从来有不可承受之重,1901年,代替清政府签下平生所签最后一个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

  换句话说便是:李鸿章为大清背了黑锅,而且是很多口。

10

李鸿章并没有背锅,他代表的是清政府,不是代表他自己,他是按照慈禧太后的吩咐做的。清政府让他怎样做他就怎样,也没有新的发明和创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