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邀。

明哲保身的奴性笼罩清庭,男人的血性也在雌老虎面前瑟瑟发抖……

封建捆绑的灵魂早就麻木——

不在沉默中死去,就在沉默中爆发!

最佳贡献者
2

我没看出慈禧有什么厉害。政治上其实不分男女的,只有利益获取以及给予。封建统治者厉不厉害主要看的不是权力斗争,看的是能不能把国家搞好。在慈禧统治下,中国由“不弱”变成彻底孱弱,她和李鸿章一个中央、一个地方难辞其咎。

(1)类似慈禧情况的人不少,其在朝廷上一言九鼎的地位比她深厚的人也不少,例如吕后、武则天、刘太后等人。但她仍是“生在新世纪,长在旧时代”的人

晚清时期,在清廷内部儒家化已经非常明显,那时的慈禧也完全是按照历史上的统治惯例进行统治。例如“扬满抑汉”、重李鸿章轻湘楚等和过去的权力制衡并没有本质区别。

慈禧统治下的中国在制度上没有任何本质变化,只是传统封建社会范畴内的权力制衡与斗争。她仍然生活在新世纪,脑子仍是老世纪的政治人物。因此,她的厉害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语言就是:矬子里面拔将军、窝里能耐。

首先,“扬满抑汉”满足了基础支持人满精英的要求,这点你可以理解为“外戚势力”,吕后身后的诸吕势力、武后身后诸武势力。当然,满精英比“外戚”范围大得多,只是比喻而已。

其次,“抑汉中又采取了扬李鸿章抑曾左”的措施,使汉精英间分裂,满精英渔利,这就很常见了封建社会皆是如此;

最后,总体上恩威并重,朝臣都知道:不听话荣华富贵都没了,谁不老实。

而以上这三点儿,哪位集权人物都是这么做的。慈禧并不比吕后、武后、刘后做得更好。

(2)慈禧在1881年以前,因为统治地位不稳固,做出的了不少对中国有利的决定,例如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1881年之后,则因为地位稳固开始一心求稳、揽权,造成中法战争、甲午战争、戊戌政变、八国联军四大战略性错误

特别是八国联军侵华,为了废光绪,挑动义和团进攻使馆、向各列强宣战,这些事情是只有“为了自己利益一切都不管不顾”的人才会做出来的事儿。虽然义和团是因为反抗外国入侵、在长期积压的受欺辱的情况下自发行为所导致的运动,但是,为政者应该懂得如何因势利导。

中国已经没有“中法战争”前的能力。

“中法战争”后的中国没有合格的统帅,不仅军事才能好还要懂得向西方学习,更要敢于拔剑知道什么时候该打什么时候不能打,自左宗棠病逝后,在统帅一级的人中这样的“全才”就没了。

军队战斗力,空有武器没有人文精神。“中法战争”后的湘淮军,因为腐败等原因,武器装备越来越好但战斗力却越来越低,更没有对抗多国等能力。

慈禧难道不知道这种情况?当然,慈禧宣布宣战,八国联军都会“组团”入侵,但毕竟慈禧在错误时间的宣战,给了侵略者口实。

3

慈禧太后有多厉害呢?相当厉害。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慈禧太后绝对是少数排的上号的人精。

生于1835年慈禧太后在26岁的时候就已经守寡了,现在的女生在26岁的时候在干嘛呢?白天上班,晚上看韩剧?人家慈禧太后26岁的时候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太后了。

这个要托咸丰帝的福。但是,在掌权之初就联合小叔子恭亲王发动了一场政变,将咸丰帝临终前留下的包括肃顺在内的八大辅政大臣统统拉下马,显示了慈禧太后的手段是非常厉害的。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辛酉政变,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以及恭亲王开启了联合执政。

恭亲王因为位高权重,党羽众多,也在随后被慈禧太后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在辛酉政变发生仅仅数年后,慈禧太后就以非常简单的理由拿掉了恭亲王的议政王头衔。

1884年,中法战争,中国失利,慈禧太后因此罢免了以恭亲王奕?为首的所有军机大臣,是为“甲申易枢”。

1898年,慈禧太后又发动了戊戌政变,将维新派赶下台,自己重新垂帘听政。

所以,纵观慈禧太后的一生,遇到过对手与挑战者,但是她始终能够在纵横捭阖之间将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4

因为她代表了封建贵族,大地主的利益,这是根本原因,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西方列强对她的认可,因为她大肆出卖国家主权来讨好列强,充当列强在中国的代理人,所以她才能统治中国这么久。

5

慈禧太后问政,祸国殃民,为何不能扳倒她?满朝文武,众多能人,竟无一个男儿?

6

慈禧:“辫子不可去,辫子去,中国不亡而大清亡” “满汉不通婚”“汉人兴满人亡” “防汉甚于防洋”“宁赠友邦,不与家奴”“屠戮汉人,营养满人” “汉人强,满人亡”!慈禧太厉害了!

7

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从慈禧的经历来说,外有强敌,内有忧患。作为一个女人来说实属不易,她要想把这大清帝国带入到一个强盛的时代是已经不可能,这时候的大清早已不是康乾盛世,病入膏肓,无药可救。

而她的“牛瓣”之处除了掌握大清帝国,还有就是把大清帝国的家产败得精光,可谓几十个窟窿等着修补。




8

咸丰帝体弱多病,且内忧外患。慈禧工于书法,于是咸丰帝时常口授并让其代笔批阅奏章,并且允许慈禧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的达10余年!慈禧自然对于整个国家有自己的见解。也为自己后来独揽大权奠定了基础。咸丰皇帝临终前将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景寿、协办大学士尚书肃顺、穆荫、匡源、杜翰、焦佑瀛八人任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辅佐同治帝载淳处理朝政;又给皇后和皇太子两枚代表皇权的印章,希望他们相互牵制。而后八人想要专政。于是慈禧找到咸丰皇帝的弟弟恭亲王设计抓了八人。慈禧正式接触朝政。

由于的咸丰皇帝的培养,慈禧懂得重用汉臣,镇压乱军。使得清朝暂时稳定!

9

清朝末期,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

这次改革始于1868年明治天皇建立新政府,日本政府进行近代化政治改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经济上推行“殖产兴业”,学习欧美技术,进行工业化浪潮,并且,提倡“文明开化”、社会生活欧洲化,大力发展教育等。最终,这次改革,使得日本成为了亚洲第一个走上工业化道路的国家,更使其逐渐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

自此,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也让国人有了学习的对象及动机,于是,民众纷纷呼吁:要对旧制度进行改革。这其中,呼声最高的改革就是“立宪”,后人,将这些主张推行改革的大臣也称为“立宪派”。在当时的环境下,“立宪派”的臣民有很多,不单单包括留洋的学生及新式学堂的学生,还包括当地的士绅、富甲。

光绪二十七年,当慈禧老佛爷带着光绪帝还在西安避难之时,改革就已经悄悄的开始了。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应该是改革应付外国事务的部门,这个部门后来被改名为“外务部”。由于,国内的义和团运动,西方人急切需要清政府建立一个对接部门来处理西方人的需求,外务部就是在这种压力下成立起来的。

可是,之后的改革停滞不前,最大的变化就是改变官员制度,或者宣贯一下当年戊戌变法的内容。有了这股学习变法的浪潮,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异常兴奋,立即鼓吹变革,在社会上制造舆论,让大家都参与到这场变革中来。在全民都被调动起来的时候,朝廷单单改一下官员制度已经不能让大家满意了,所有,必须大力推动改革。

?

立宪派人士要求:改革要彻底,必须完全跟西方接壤。

1904年,日本和俄国在我们境内打仗,这次是日本赢了,赢得很是彻底。在现在看来,这是中国的耻辱,竟然有其它国家为了中国的土地而在中国本土打仗,中国却无动于衷。但是,在当时,很多人愿意去给日本人做密探,或者给俄国人做密探,一些运气差的密探,就被砍头了,甚至,后来还被拍成纪录片。

那时候,鲁迅正好在日本留学,看到了国人甘愿为日本人牺牲的情形,愤怒的放弃了医学,转而从事文学创作。另一部分国人还是以看热闹的心情看待这次日俄大战,尤其是日本获胜后,那些渴望变革的人都异常兴奋。在这次战争之前,保守的人觉得俄国会打赢,而支持变革的人希望日本能够打赢。现在,日本打赢了,在立宪派看来,这是一种激励。

?

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是亚洲人首次打破欧洲人的神话,也让他们知道:只要国家进行变革,自己则迟早可以像日本一样战胜这些侵略国。这次战争给很多国人带来了希望,至于战争的性质,他们就不那么关心了。当然,这次的事件也惊动到深居皇宫的西太后。自从日俄战罢,签订调解合约后,皇宫内外就没有以前那么安静了,蠢蠢欲动的大臣越来越多。

宫廷外的张謇和汤寿潜开始鼓动百姓,要求朝廷尽快立宪。宫廷内也不得安宁,很多达官贵人都坐不住了,总想做些什么。朝廷上袁世凯和瞿鸿禨是相互敌对的,总是相互攻击,但是,在立宪问题上,他们却出奇得一致,要求大清应该建立新的宪法了。甚至,平常名声不好、受到太后器重的庆亲王,也站出来要求要改革。

不但如此,地方总督张之洞和周馥也表现出对立宪的热情,地方大员的奏折,一封封得递到西太后的面前,就堆在她的桌面上。经历过逃难的西太后,似乎也变得开明了起来,现在,整天和西方的公使夫人混在一起,可能还是有些看不惯,但是,太后还是得忍着,有时候,高兴了还会给这些夫人一些赏赐。

?

西方的文化传播到中国,太后老太太还是比较担心的,她担心皇族的地位会不保,担心国家局势会动荡。现在,大家要求的立宪,到底是能够发展清政府的实力呢,还是会动摇清政府的地位?老太太自己的心里也没有底。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出现在了老太太的面前,他就是从日本学成归来的曹汝霖。后来,此人在五四运动中是卖国求荣的汉奸,但是,现在他还不是。

那个时候,曹汝霖的地位还很一般,但是,他懂得日本,是少数知道日本的专家之一。曹汝霖被定义为著名卖国贼的渊源之一,可以追溯到1905年。这年的11月17日,中日两国全权大使奕劻、小村寿太郎等在北京就东三省条约事宜展开谈判,袁世凯作为中方代表之一参与其中,而“日本通”曹汝霖,是作为袁世凯助手身份出现的。所以,后来被指责卖国。

西太后特旨召见了曹汝霖,在此之前,曹汝霖得到了袁世凯的提示,知道西太后的询问,肯定与日本的立宪运动有关。果然,西太后开门见山,一上来就询问关于日本变革的情况,包括:日本何时完成立宪、立宪之前到过哪些国家进行考察、究竟以哪个国家的宪法作为借鉴的基础、议会上下的两院是什么情况、议员是如何选举的等等问题。

?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西太后在召见曹汝霖之前,在西方立宪这一块也补习了一下,她也想弄懂这到底是些什么东西,怎么就比中国的制度要优越呢?

除此之外,西太后还特别想知道,日本开议会时,不同党派会不会相互攻击。之后,曹汝霖针对太后特别关心的问题回答道:开会总是免不了争吵,但是,一旦形成决议,两党肯定会团结一致,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就像这次日俄战争,在战争前,日本内部有不同的声音,但是,到了天皇决定应战的那一刻,大家都会齐心协力,为日本能够打赢战争而出谋划策。

听到这里,西太后回了一句:“中国人坏就坏在不能团结一致。”曹汝霖意识到自己之前的话语还没有消除老太后对立宪运动的顾忌,于是,连忙说道:“如果朝廷有了国会,一旦大家能够坐下来开会,肯定会团结的。”老太后询问原因,曹汝霖回答道:“团结是需要中心的,而宪法就是这个中心。”

对此,老太太还是有些不解,曹汝霖又说道:“议员是人民选出来的,是人民的代表;内阁总理大臣是皇上钦命的,拥有行政权。两个中心都是为宪法做事,如果,两个中心没有办法统一,内阁总理大臣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议员。只要选择了合适的议员,是可以达到和谐共处,君臣一心的。”西太后听了这番话,陷入了沉思之中。

?

曹汝霖的道理,不知道能不能说服西太后。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清廷的改革明显加快了,立宪的步伐也加快了。1905年,朝廷派出五位大臣出去考察关于立宪的事情。第二年,清政府宣布立宪,由各省选出代表组成咨议局,中央的资政院也组建起来了。1908年,朝廷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确认了立宪时间。1916年,国会成立。

当然,在此期间也有诸多诤谏者,试图以对抗中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忠贞,比如:内阁学士文海,文海在一纸奏折中指出立宪有六大错:

第一,五大臣以考察政治之名始,却以建议立宪终,属于偷梁换柱;

第二,立宪者建议裁撤军机大臣,设置内阁总理,有回归日本立宪前藩镇割据之嫌;

第三,中国法制纷繁详尽,立宪者动辄评议,属于剑走偏锋;

第四,中国与西洋各国风土人情各异,不能照搬法度;

第五,变法求速成,违背了立法宜缓不宜急的客观规律;

第六,预备立宪一起,原先已有起色之筹饷、练兵之举全部废弛,造成浪费。

西太后过世后,继承人开始拒绝变革,要把权利重新掌握在自己手里。于是,在1911年组成的皇族内阁中,几乎是清一色的满族人,没有人数众多的汉族人身影。皇族的这个动作让大家寒心,于是,革命无情的开始了,皇族被赶下了台,小皇帝还没懂事,就从皇位上跌下来了。

?

其实,清朝末期的皇族,大多属于保守派。清朝的立宪运动是向日本学习的,显得十分保守,大部分权利还是掌握在满人手里,只有少部分权利分给了实力强劲的汉人。所以,当初决定朝廷开展立宪运动的西太后,是知道需要提高汉人的地位,让他们有更多的行政权的。

可是,老太后的后人却不知道这个道理,还是固执得墨守陈规,抓住自己的权利不放,拒绝改革。由于,权利没有分散,皇族还是掌握大部分的权利,这次的运动也是一场“假立宪”运动。皇族的报应很快到来了,短短几个月,他们就被拥有广大群众基础的改革派给推翻了。

为此,清政府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0

历史上的慈禧执掌国家大权长达四十七年,三次发动政变,三次垂帘听政,假如她没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根本不可能办得到。慈禧身上有顺应历史潮流的一面,她有推行新政的想法,也考虑过立宪,且对西方文化很感兴趣,喜欢外国女装、高跟鞋和化妆品。她当年不顾很多人上书阻止,废除了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科举制度,推行西方新学,这些均有史可查。

但慈禧的文化程度不高、见识有限,导致她的许多决策失误,且新政、立宪都以不损害个人利益及统治为目的,带着浓厚的个人权欲,“精于治术而昧于世界大势”是慈禧给中国带来一系列灾难的根本原因,慈禧执政前期擅弄权术、精于内斗,后期不知外情、外交能力差,以致造成丧权辱国的下场。

慈禧太后在中国历史上没有第二人,在世界历史上也绝无仅有,她不仅统治了大清帝国,推迟了大清帝国的灭亡,还把中国政治家们所能想到的某些改革措施也付诸实践了。和当时其他妇女相比,她可谓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就性格的坚强和能力而言,她和任何人相比都不差。我们不由自主地钦佩这个女人,她小时候在家里帮母亲干杂活,后来被选入宫做了贵人。她是一个皇帝的生母、一个皇帝的妻子。她立了一个皇帝,她还废了一个皇帝,她统治中国将近半个世纪,而所有这些都发生在一个当时妇女没有任何权力的封建社会。

说慈禧是19世纪后半叶最牛掰的女人,这不算是夸张吧?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