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出英雄,想必都懂得这个道理。打江山,争天下,只能用人才,庸才很难上位。天下大乱,英雄辈出,靠的是真才实学的真本事。和平稳定时期,屑小争进,小人得志,君昏臣庸,英雄退避,人才隐逸,是为常态。中国历史上曾经有两个时代星光耀眼,人才荟萃,一是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五霸争雄,湧现出众多英才;二是三国鼎立前后,诸侯争战,大浪淘沙,突显一批乱世能人。三国历史的耀眼,还应归功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渲染和普及。小说生动形象地写活了三国人物,使历史人物鲜活人格化,接地气,所以才能受到历代关注和喜爱。
江山代有人才出,一代新人胜旧人。只是人才也需要有舞台和机遇。
俗话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时势造英雄”。再说一个朝代的中后期,往往阶级逐渐固化,选人用人机制僵化,豪强利益集团或抱团、或互相倾轧。满腹经纶的才子们要么折腰谄媚于权贵图荣华,要么虽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
三国之人才很多都是成长于东汉后期。东汉有人才,有大才。但这些大才没有施展的舞台啊。后来董卓乱京,天下大乱,各种政治势力都要面临重新洗牌的危险,仅靠关系,不仅无法建功,可能命都难保。
国难思能臣、良将,所以天下士子也就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就像近代民国时期涌现出来的很多科学家到了新中国成立后才能大展才华与抱负一样。
所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没有一个朝代是不出人才的,但是,统治者如何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是人才济济的关键。
东汉政权本身就是在豪强地主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在掌握政权以后,并没有像刘邦那样大封异姓诸候,而是选择和这些豪强世代联姻,让他们及后世子孙有机会参与国家管理。
由于东汉时期并没有完善的选拨人才的机制,这样做的后果就是,中央和地方政权逐渐被这些人把持,慢慢形成了名门大族。各个大族任人唯亲,渐渐变成了世袭制,所以就有了累世公卿,堵塞了人才的晋身之道。人才如果想要发展,只能依附于这些豪门,变成了统治阶级的附庸。故虽有名马,衹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到了三国时期,情况就完全不同了。所谓乱世出英雄嘛!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耗子才是好猫。没有真才实学,只凭门第出身,根本解决不了当时纷繁复杂的各种问题。于是,各种人才像雨后春笋一样破土而出。
而且,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的统治,也是求贤若渴。所谓英雄不问出处,流氓不论岁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由于冲破了门阀的束缚,用人不拘一格。所以,一时人才如过江之鲫。
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才能学到了,本来就是拿来用的。原来只不过是受条件所限,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才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他本来就有。是因为僵化的官僚体制压制了人才,才使得东汉没有匡世之臣。
东汉的时候,人才掌握在世家手里,虽然说富武穷文,但是读书的代价也不低,寒窗苦读无人问,投身世家天下闻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三国演义》里面说,诸葛亮得其主不得其时。如果天下太平,诸葛亮根本无法出头,曹操这个治世之能臣就把他压下去了。
因为三国是竞争模式,经营不当会破产,会被兼并!而东汉是垄断模式,没有竞争者,尸位素餐,是个人就行,危机来临时,黄巾起义,优胜劣汰开始
因为上位者觉得不需要。[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