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都是汉人建立的大帝国,为什么明朝直辖的版图,反而比汉朝的版图

都是汉人建立的大帝国,为什么明朝直辖的版图,反而比汉朝的版图

2020-10-07 04:32阅读(68)

都是汉人建立的大帝国,为什么明朝直辖的版图,反而比汉朝的版图还要小?这是不是说明我们汉人退步了?:这是汉朝地图,是不是看着很大?是不是认为不比后世的明

1

这是汉朝地图,是不是看着很大?是不是认为不比后世的明朝差?实在不好意思,这是地图的错觉。

比如四川地区,看着是不是都是汉朝的啊?但是否忘了后面诸葛亮的南征?征的就是蛮族控制的地区啊。

对于云南、贵州等地区的开发其实要到宋元明两朝才完成,甚至在明朝时期地方上还是有庞大的土司势力,是后来明朝逐步改土归流才正式纳入统治的。还有现在的云南地区,两汉时期并没有真正的直辖过,也就是后来划了个交州说是管理了今天的云南和两广地区,实际上云南地区在两宋时期还是以少数民族为主(参考大理国),在唐的时候云南那疙瘩叫南召国。两广是南宋时期才逐步开始发展,在明朝才形成汉民族的人口集聚区。

明朝唯一要比汉朝差的,只有在西域一处而已,但两汉直接管辖西域的时间其实也不长。说明朝直辖地区比汉朝少,进而要说汉人退步,这纯属被地图给误导了。

2

一个王朝的版图大小,与这个王朝的综合实力有很大的关系,如政治、军事、经济、制度、文化等等,跟这个民族退步与否关系并不大。



首先,万事万物发展都不可能是直线上升的。就像国家的轨迹一样,都是从弱小到强盛,然后再到衰亡。中国的封建王朝体系也是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从战国的分裂到秦汉统一,然后又到东汉末年的三国、两晋,就完成了一波小的曲线。然后再从五胡16国、南北朝,经隋唐再到五代十国,又是一波小的曲线。这一波小曲线峰值,显然要高过秦汉那一波。但贯穿整个汉族统治的封建王朝这条大曲线中来看,从唐朝这个高点以后,就开始下行了,经过五代十国、南北两宋再到明朝,已经是进入低谷了。所以朱元璋上任伊始,就宣布了15个不征之国,为什么呢?综合国力不允许了。非不想也,是不能也!



其次,民族与国家是两个概念。“民族是指经长期历史发展而形成的稳定共同体;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国家不存在了,民族仍然会存。所以说明朝即使版图很小,也不能说是汉族退步了。像当年的蒙古帝国,疆图无比辽阔,但蒙古人很进步吗?像清朝的版图很大,但在这个王朝内生存的汉人,仍然是代表最先进文明的族群。再一个,日本的版图很小,也并不影响日本人很先进吧?



最后。明朝时版图很小,说明汉族在彼时已经进入了一个低谷时期,但这个低谷不是永远的,只是一个调整、充实的阶段,也是一个储蓄能量向另一个高峰冲刺的阶段。所以说,明朝时期的版图变小了,并不能说明是汉人退步了。

3

秦皇汉武,都是穷兵黩武,能力强大。明太祖没有这两个本事大呗

4

清朝版图大,可西伯利亚是清朝老祖宗们传统的狩猎场地,至于西伯利亚到底有多大?有多少土地归大清朝?这连英明的康熙大帝都不知道,所以康熙与沙俄打了雅克萨之战后就轻易签订了中俄尼布楚条约,至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是吃亏了还是占了便宜?连康熙自己也不知道,所以中俄尼布楚条约究竟是吃亏还是占便宜的讨论一直延续到现在。

慈禧老佛爷时代,中俄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把中国的库叶岛都拱手送给了俄国,但老佛爷却不知道割给俄国的土地究竟有多少?库叶岛到底在什么地方?这个岛有多大?

于是慈禧让驻西方各国公使买世界地图,就是想看看中俄条约究竟给了俄国多大的地方?库叶岛在那儿?

连祖辈生活在东北、西伯利亚的女贞人都不清楚祖辈生活的黑土地有多大面积,大明朝自然更不了解这块土地了,同时大明朝也得给东北各民族一块活命的地方,所以大明也就没去占领这块滴水成冰的地方,谁知让满清一古脑送给了沙俄。

5

不是的,其实中国各时期的疆域形成有其特定的原因。

首先说汉朝,汉朝的时候,最初一直被匈奴人欺负,直到汉武帝时候开始反击,一直到汉宣帝,大汉王朝开疆拓土,疆域达到最大,最大时大约有2560万平方公里,这还不算今天的云南西藏等。

但那时候汉人唯一可堪一战的对手只有匈奴,周边不是未开发地区,就是未开化地区,存在的小国基本也都尊崇大汉王朝。

而汉朝内部武帝之前的几代君主都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经济,关注民生,武帝之后几代也有所作为,贤明能干。

再来说明朝,明朝的时候,汉人虽然击败了元朝,但是根本没法完整的继承元朝的疆域。

因为元朝只是原蒙古帝国的一部分,原蒙古帝国由成吉思汗的子孙分为了多个国家,且这些国家环绕在明朝的周边,实力强劲,时时扶持元朝的残余势力和明朝作对。

明朝虽然开始统治云南,西藏,但是周边对手众多,且实力强劲,他们单个干不过明朝,但联合起来也让明朝很难有效开疆拓土。比如瓦剌,鞑靼,就在中后期给大明带来许多头痛。

明朝的君主们也有一定的问题,前期开疆拓土就只有朱元璋和朱棣两位,在朱棣时期疆域达到最大约1000万平方公里。后来的几代君主有雄心的蛐蛐宣宗皇帝朱瞻基英年早逝,他之后的皇帝基本不像个样子,干啥的都有,就是不干正事。

6

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形成,我认为就像大海涨潮一样,国力强大时,浪潮向前推进的很远。如大汉,大唐远拓至西域到广袤的中亚。但这些都是被动的,因为西域与北方蒙古高原上的游牧民族,不时地骚扰中原地区,威胁王朝以及贸易线的安全,中原各代王朝不得不在这些区域与游牧民族进行千年拉锯战。

一旦中原国力强大,就会恢复对这些地区的管辖。但中原面临改朝换代的巨变,国力衰弱的时候,大潮就会退回到长城一线,疆域就会大幅缩小,只保留核心区域即中原地区。如宋明两朝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认为,中国历史上疆域的形成,完全是被动的,波浪式推进的,缺乏主动的开拓精神。

此外,还有一个因素,西域以及北部蒙古高原的游牧民族政权与中原王朝是此消彼长的。在长期的拉锯战中,游牧民族政权正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一样。割掉一批,新的又会长出来。大汉赶跑了匈奴,大唐驱逐了突厥,但到大宋时,铁木真的蒙古崛起了,还有西夏、金、辽等等又如野草冒了出来,形成了对中原的新的威胁。

明朝虽然驱逐了蒙古族政权,但并没有彻底击垮他们,只是把他们赶回了蒙古高原老家,他们力量还在,可以时刻威胁着大明的安全。宋明两朝疆域大幅缩水就是这些原因造成的。

综观历史,真正的勇于开疆拓土的,排除元清两朝少数民族的参与,汉民族其实是无所作为的。不管是强大的时候,还是弱小的时候,中原王朝都自负到不屑于扩张,选择安于现状,享乐之中,陶醉于四海之内皆王土的梦里。

历史表现出了它的奇异之处,往往是那些所谓的‘’暴君‘’、‘’昏君‘’做出了重整山河、开疆拓土的丰功伟绩。我们今天的南部边界,是秦始皇定下的,自此以后,没有前进一步,甚至后退了。

六国一统后,五十万虎狼之师,历经千辛万苦,來到了岭南百越地区,安家落户扎根到了这里。越南的第一任国王,南越武王就是秦军大将赵佗。还有那位‘’臭名昭著‘’的隋炀帝,他的文治武功与秦始皇一样,惠及国人千年。俱往矣,真正的风流人物,我认为应该是他们。以上仅为本人的浅薄之见,欢迎有不同意见的师友们,参与讨论,给予指正!谢谢!

7

这话没到道理,你从何处看到明朝直辖的版图比汉朝小呢?下面我们先看地图。

明朝直辖地

明朝在最强盛时候的疆域在概在1266平方公里,其中东北的奴尔干都司、乌斯藏都司、西番五王驻地、缅甸三宣六尉和新疆哈密卫等地为羁縻统治区,也就是明朝中央政府不设正式的管理机构,委任当地的少数民族首领管理这些区。直属行政地区只有两京十三布政使司。两京即京师(北京)、南京,十三个布政使司是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大约面积在380万平方公里。

西汉时期的疆域

西汉在最强盛时期的面积为666平方公里。西汉同明朝相比只是西域都护府和交阯郡、朝鲜汉四郡。其中西域都护府二百多万平方公里,只是派兵定点驻扎,协调各国与汉朝之间的关系,维护丝绸之路安全,实际上不算有效治理。但是汉朝在云贵地区不算真正有效的统治,方式也羁縻统治区,即少数民族自己管理,统称西南夷。

实际上明朝和汉朝的实际行政管理区域差不多,都是长城以南,嘉峪关以东,辽宁以西,云南广西以北地区。

在对外拓展防御方面,汉朝的都城在长安,防御的重点是正北的匈奴,拓展的方向是西北。明朝的都城在北京,防御的重点是北方及西北的蒙古,拓展的方向是东北,万历后期才因后金崛起转入防御。

说汉人退步了有一点,就是尚武精神退了,经过唐朝安史之乱、藩镇割剧之后,宋朝改为文治,以文制武,对内中央集权制加强成熟,对外变的内敛。

其实中原民族一直执行的是防御性国防,自秦始皇统一全国之后便以预防为主,长城就是最典型的防御工事。就拿让我们引以为傲的汉、唐对外战争来说,也是在匈奴、突厥的入侵危胁之下被迫进行的反击,压根不象游牧民族那样靠四处抢劫才能生存。

8

明朝版图小,你看看明朝占领的地方都是江南富庶之地,不是退步相反是进步

9

仔细认真阅读西汉历史,独创了许多东西,但之前秦帝国许多好的文化好的制度好的许许多多的东西并没有很好的学习贯彻落实到整个大汉帝国.如秦帝国原有的许多利民利国法律制度被遗弃,原秦帝国原有的农耕奖惩开垦部分制度遭遗弃,特别重要的同车同轨未被很好的贯彻落实到整个大汉帝国,原秦帝国由咸阳至包头的直道(军用高速公路)似乎很少被汉帝国汉朝军队所使用……当时聪明的汉朝军队不可能不知道直道对打击匈奴的重要性及其她的军事意义和重大的国家战略发展的重大意义.既然知道这些按理应该懂得大量的创建直道、使用直道,如右北平方向军民合力通过修建直道向北延伸(扩大版图、增加增大战略纵深、缓冲地区),代郡方向、渔阳方向……均是如此.尤其是包头方向,完全可以以包头为前头堡(军事基地、后勤基地)修建数条或一条直道,(这些直道)与原秦帝国的车轨制度相结合再与各军事基地相配合,相信这些组合将是当时大汉帝国甚至整个世界都较为完美的国家战略发展的战争机器.按照这一构想即便是傻瓜也能打胜仗.更何况战争期间还可以通过瓦解匈奴内部、诱降等等大大提高战争效率.按照这一战略构想全面消灭匈奴根本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反而是如何高效的开垦开发大量新开拓的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以及很好的利用直道贯穿贯通整个西域诸国,将大汉帝国的丝绸、特产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西域甚至更遥远的地区把黄金白银换回到大汉帝国.(这个时候按照推理聪明的汉帝国的君王应该知道这里藏有一条国家生命线:由大汉帝国的东南一直向北穿过长江、黄河直至渔阳郡修建一条大运河便宜源源不断将南方税粮及各种物资运送至前线,以利于支援前线边疆各种战事.)整个大汉帝国剩下的就是组织全体国民(军民)不断的扩大各工商生产规模进行大量高效的生产,将大量物资特产源源不断运送到全国各地包括西域广大地区.(这里要特别强调的是大汉帝国本身有条件进行同时为国家长治久安计也必须这么做的一件具有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的重大意义的大事件一一对西域诸国进行大量移民及对西域汉化教育(同时对匈奴大量俘虏、投降进行汉化教育学耕种等)做这些事一方面为了实现民族大融合推进大杂居小聚居利于社会治安利于社会稳定及安定团结;另一方面便宜谋求国家中央转余各种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的视线,以促进提升国家民族凝聚力,以利国家民族的发展.)但是可惜了了,我们这个可爱的、伟大的大汉帝国似乎许许多多的事情都忘了做了.期间也缔造了不少的明主如汉武大帝刘彻、汉宣帝刘询.但是可惜就是没有人没有能够干好这些事。(大汉帝国:多好的一盘棋一一向西深入西域,沿海一直向南、到了海南仍然向南一路紧挨大陆以东南海军为依托沿海边一直向北占领朝鲜半岛再向北发展占领倭国群岛以倭国群岛为依托横渡倭国海峡一路灭东胡占领东北由东向西北方向夹击匈奴直至与大陆汉军会师,一路紧挨大陆沿海继续向北(大纵深迂回)直至匈奴西北方向的大后方海边,之后登陆大踏步前进寻找匈奴夹击匈奴.在大陆分别从右北平方向、渔阳方向、包头方向等诸多方向逐步的向匈奴纵深正面推进.这样一来大汉帝国就已经完成了向由史以来一直非常强大的匈奴完成了大迂回两边包抄纵深逐步向北向西推进歼灭匈奴的宏伟的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的战术构想同时进一步孤立匈奴促使匈奴陷入我强大汉军的十面埋伏之中且容易创造战争的突然性易于大量歼灭匈奴有生力量.)按照正常推理聪明的大汉帝国统治者应该能够具备这样的战略思维.此时此刻的大汉帝国只需要能够在国家上上下下紧密的团结在一起确定这一宏伟的国家民族战略发展的强大的战术构想,之后再通过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总有一代人能够对当时强大的匈奴完成这一对匈奴的战略包围的强大的战术构想吧.一旦对匈奴完成十面埋伏,必将在中华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留下浓重多彩的具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笔同时也必将彪炳史册千秋万载。(可惜大汉帝国未能实现.为什么?).

10

明朝的面积小吗?明朝的很多历史都被篡改了。

中华龙认为,明朝和中华历史被篡改和污秽的罪魁祸首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他组织人力物力,历经多年编写了浩瀚史书,然后排除异己,把所有与之相关的书籍统统烧掉。

同时,乾隆帝为了让世人认同清朝,君权神授和前朝腐败透顶的观念,就把明朝的历史彻底篡改了,然后编造了明朝很独权残忍的故事。

现在的《明史》都是清朝中期官方篡改后的扭曲史。真正的明朝没有那么坏,也没有那么残忍和差劲。

中国历史上用权力篡改历史的很多。

西周建立,就编写了故事说商纣王很昏聩无能和荒淫无度,是上天派周文王来征伐的。事实真这样吗?

比较著名的还有齐国的崔纾,强令史记官不能把他弑君的丑闻写进历史。可惜,他杀了两个史记官,第三个还是那么记载。崔纾害怕了,也软下来。随他去记载吧,反正权利自己掌握着。

崔纾一族后来很惨,被齐国望族庆丰杀害。算是给历史一个公正的交代。可惜的是,崔纾和庆丰两家都是一个祖宗,他叫姜太公。

齐桓公田午也是这样做的,杀死自己的哥哥,夺了权后就把他哥哥的所有历史资料全部隐藏,包括他弑君的故事。没有《竹书纪年》问事,一切还都蒙在鼓里骂司马迁不怀好意呢。

隋炀帝杨广不但不昏庸,还雄才大略,建功立业无数。他亲姨夫李渊夺权后,就必须炮制隋炀帝的不好,给自己的反叛创造合法性。

唐太宗李世民也用权力篡改过玄武门的史书记载。只不过防民之口没防住川流而已。

每个朝代的历史都是后来的朝代来书写,孬好谁能知道?谁敢反驳?

历史这样,国土和文化也这样。

所以,不去认真严肃地研究,只人云亦云,总不会知道真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