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红楼梦中有一人物,身份尊贵,但性格极为谦逊,虽是男子,曹公却没有像对待普通男子那样贬低痛斥,而是塑造了这样如清风朗月般的人物,就连宝玉都自叹弗如。

他,就是北静王,名水溶。

这一人物,在红楼梦第十四回秦可卿隆重风光的丧礼上出场,为秦可卿特设路祭,在路旁高搭彩棚,设席张筵,和音奏乐,哀悼吊唁。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尤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媳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丧上祭,如今又设路祭,命麾下的各官在此伺候。自己五更入朝,公事一毕,便换了素服,坐大轿鸣锣张伞而来,至棚前落轿。

路祭,小编专门查了一下:

传统习俗,出殡时,亲友在灵柩或丧车经过的路旁设香烛纸钱以及供品祭奠、祭拜,如果举行路祭者是在出殡队伍中随行的人员之外,那此人此举是表达对亡者的非常崇高之敬意。

水溶祖上与贾府世交,在与贾家往来间,并未以王位自居,未及弱冠,那就是还未满二十岁,为人谦逊有礼,真的是谦谦君子呀!

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红楼梦原文)

帽子上是二龙戏珠,果真是面如美玉,目似明星

曹雪芹,在书中交代贾宝玉对于水溶的态度:

贾宝玉素厌官僚权贵,但平日闻得北静王风流潇洒,不为官俗国体所缚,每思相会,所以相见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意。

可以这么说,如斯之人,必是曹雪芹敬仰信服之人。

作为北静王这样尊贵的身份,当贾府众人拜见之时,亲自扶起,毫无倨傲之意;

身处官场,不为官场污秽所束缚,不显官威,不流于世俗,乃风流潇洒之人!

北静王特意召见宝玉,对通灵宝玉"称奇道异"了一番,夸奖宝玉果然如"宝"似"玉","真乃龙驹凤雏",并把皇上亲赐之鹡鸰念珠一串赠与宝玉。从此处可见,水溶交友依自己的喜好,乃真性情也!

很多红学家认为,水溶的原型,是雍正之弟、怡亲王允祥。怡亲王历史上,很受雍正的信任,雍正亲书“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匾额赐予他,死后,雍正亲临,并且赞他是“自古以来,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可见其人物性格。

一个“贤”字,与曹雪芹文本中的北静王的白璧无瑕,格外相称。再加上《红楼梦》第十四回也写了北静王之“贤”:

那宝玉素日就曾听得父兄亲友人等说闲话时,赞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

也有的红学家认为,北静王原型是乾隆第六个儿子永瑢,名字上面挺像的,去掉一些笔画,就成了“水溶”,但是在历史上,永瑢的年纪有些不符合。

其实不管,北静王原型是谁,都不能否定他君子如玉、光风霁月的形象,不似其他男子的“浊臭逼人”,从曹公字里行间,无论是容貌,还是性格,我们都可以发现他对北静王水溶极为称颂。而且,现今有些红学读者,希望北静王和林黛玉在一起,还喊出了“溶黛”的口号,不过这些都是人们心中的美好向往罢了。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对87版红楼梦稍有注意,应该会发现北静王和柳湘莲是由同一个人饰演的,他就是现在依然还活跃在大荧屏的侯长荣。

北静王在原文中出场的时间并不多,但是他却让人印象深刻,不是因为他相貌堂堂,而是在于他就是高配版的宝玉。

宝玉已是天下第一富贵闲人,他的生活已经让许多人羡慕不已,可北静王的生活是宝玉都遥不可及的,他也是红楼梦里唯一正面出场的王爷,且与宝玉关系不一般。

第一、良好的教养和优渥的家世,让贾政都对他刮目相看

北静王是红楼梦里王爷群中最为年轻的王爷,都还没有到二十岁,但是他优渥的家世和良好的教养却让一贯挑剔的贾政都是他刮目相看。

北静王来参加秦可卿的葬礼,贾珍急命前面驻扎,同贾赦贾政三人连忙迎来,以国礼相见.水溶在轿内欠身含笑答礼,仍以世交称呼接待,并不妄自尊大.贾珍道:“犬妇之丧,累蒙郡驾下临,荫生辈何以克当。”水溶笑道:“世交之谊,何出此言。”遂回头命长府官主祭代奠.

贾珍、贾政和贾赦等贾府族长和长辈因为知道北静王前来为秦可卿路祭,都赶快来见礼,可是北静王却很低调也不尊大,反倒表现得十分谦和。贾政几次上前谢恩,不仅仅因为理当入此,更因为他觉得北静王人品贵重。

贾政对北静王的看重还在于另一个方面,北静王见到了宝玉,知道他和自己是同道之人,于是当着贾政的面说了一通赞美的话,其实只是想要宝玉常常到他的府邸玩耍。

贾政如何不知道北静王的小孩子心性,可他欣赏北静王的为人和做派,于是便欣然应允。后来宝玉出门有事就拿北静王做借口,可见贾政是常常让宝玉去北静王府走动的。


北静王来参加宁府葬礼已尽本份,本可以不必如此多礼,而且贾府请他回轿时他也可以趁势答应,可是北静王没有,他没有借着身份摆谱,而是把每件事的礼数都做周全。

于是贾赦,贾珍等一齐上来请回舆,水溶道:“逝者已登仙界,非碌碌你我尘寰中之人也.小王虽上叨天恩,虚邀郡袭,岂可越仙而进也?"贾赦等见执意不从,只得告辞谢恩回来,命手下掩乐停音,滔滔然将殡过完,方让水溶回舆去了。

由此可知,北静王为人做事不仅礼节周全,且言语恭谨,他能够得到贾政的青睐也不是空穴来风的。

第二、他是宝玉的好友和人生导师,一样的不合时宜,一样的玩世不恭

书中对北静王的正面描述没有很多,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他和宝玉的交往从中知道,北静王就是高配版的宝玉,他其实骨子里就和宝玉是一样的人。一样的不合时宜,一样的玩世不恭,一样叛逆,一样的在这个复杂的世界里简单的活着。

宝玉不喜欢出仕为官,北静王也从来不被前途世俗纷扰,他们不是不喜欢读书和认真生活,他们只是不想要变成没有思想和精神的“国贼禄鬼”,他们可以碌碌无为,但是绝对不可以成为那样的人。

北静王已经成年可以自己开府,因此他在府内聚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门客,大家在一起不只是玩乐,也可以相互交流世事和学问,宝玉常常去找北静王玩。北静王为人处事的风格也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宝玉,他也成了宝玉最好的老师和朋友。

且能看上宝玉的人品,并欣赏他的处事风格,可知北静王也不是世人眼中争名夺利的王爷,因此也才会得到宝玉的认可,曾先后多次去他府上。

北静王第一次见宝玉就赠给了宝玉皇上赏赐的鹡鸰香念珠,后来还送给宝玉一套雨天可便宜穿着的蓑衣,这两件礼物十分稀奇,可见他对宝玉的看重和喜欢。


第三、和宝玉一样,对女子看重且尊重

除了品貌风流,北静王还有一个特别好的品格,就是他十分的尊重女孩子。

在古代妾室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虽然她们有半个主子的尊荣,但是她们实际上的地位还不如一个有权有势的大丫头,这个从赵姨娘和袭人的例子上就可以看出来。

在古代妾室只是男主人的一个玩物,她们的生死没有人在乎,也没人关心。她们是家人卖给别人家的人,如果她们得势,家人要把她们当作摇钱树,如果她们失势,便被家人遗忘和抛弃,生为妾室的女子实在命运悲苦。

常人不见她们的辛苦和为难,但是北静王对自己妻妾却很好。北静王的一个要紧妾室去世了,他会悲痛欲绝,这也不难看出北静王对女孩子的长情和尊重。

宝玉在凤姐生日时外出祭奠金钏儿,回来却拿北静王找了个理由,他说“北静王的一个爱妾昨日没了,给他道恼去。他哭的那样,不好撇下就回来,所以多等了一会子。”虽然这是谎言,但从宝玉的话中,也许之前北静王真的有一个爱妾去世。

以北静王与宝玉相近的人品,可知,他对女子应该也是非常看重且尊重的。

作者:陌游常乐。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少读红楼,为你讲述不一样的名著故事。

3

北静王很多红学家瞎猜了一百年都猜不对,就是不往正地方猜。北静王名字很奇怪,叫水溶。便观康熙子嗣乃至清朝皇亲王爷都没有和这个名字靠边的。但是有一个人封王名字很讲究,那就是康熙四阿哥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

为什么北静王就是雍亲王胤禛呢?且看山石道人细细讲来。

《红楼梦》书中第十五回描写北静王:

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因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宝玉忙抢上来参见,水溶连忙从轿内伸出手来挽住。 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玉’。”

看北静王年未弱冠,古代二十岁称“弱冠”,也就是不到二十岁,作者很狡猾,即不明说北静王多大,也不透露此时宝玉年纪,俩人年岁相仿。

因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俩人的祖父有交情,所以不以异姓看待,可说是同姓相待,作者隐晦之处如此混过。所以不以在宝玉面前以王位尊严自居。因为宝玉是太子胤礽,自己虽封了郡王,也不以尊卑相论。

再看两人穿戴,都是银冠蟒袍,作者故意将两人的穿戴样貌都描述一番,放在一起对比,最后隐晦的表了一句果然如‘宝’‘玉’,俩人都是皇子‘宝’‘玉’。暗示俩人身份一样,一个太子一个亲王。

雍亲王胤禛年轻时

再看:

北静王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

因二人嫡庶有别,宝玉自幼养在宫内,北静王养在宫外,素未谋面,但俩人互相都听说过对方,因为俩人都是贾政一个老爹。终于兄弟俩见面,北静王最好奇的是宝玉的标志“通灵宝玉”也就是传国玉玺,看过之后称奇道异,最后又亲自与宝玉佩戴上,说明北静王对于传国玉玺的权力好奇,却并不觊觎皇权,因为此时北静王“不以王位自居”。

历史上的四阿哥胤禛最早也是与太子胤礽交好,是支持太子的人处处为太子出谋划策,辅助太子监国。直到后期太子被废,才蓄谋夺嫡之心。胤禛和太子的决裂,起于国库空虚(贾府内囊倾尽),追比欠款(八爷胤禩总理内务府时期,借出去一千三百万两),胤禛与太子政见不同,太子依仗权威倾轧,终至二人决裂,此事可以参考《雍正王朝》部分剧情。

贾政原型即是康熙

宝玉与北静王见过之后,接下来北静王水溶与贾政的对话就隐晦极多了,看书中描写:

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一面又向贾政笑道:“令郎真乃龙驹凤雏,非小王在世翁前唐突,将来‘雏凤清于老凤声’,未可量也。”

贾政忙陪笑道:“犬子岂敢谬承金奖。 赖蕃郡余祯(余,我,‘祯’通胤禛的‘禛’,暗射‘北静王我的祯’),果如是言,亦荫生辈之幸矣。”(‘荫生辈’皇恩庇护下的这一辈人,此处应指代贾政庇护下的兄弟二人)

水溶又道:“只是一件,令郎如是资质,想老太夫人,夫人辈自然钟爱极矣,但吾辈后生,甚不宜钟溺,钟溺则未免荒失学业。 昔小王曾蹈此辙,想令郎亦未必不如是也。若令郎在家难以用功,不妨常到寒第小王虽不才,却多蒙海上众名士凡至都者,未有不另垂青目。是以寒第高人颇聚。令郎常去谈会谈会,则学问可以日进矣。”贾政忙躬身答应。

水溶与宝玉素未谋面,却对于宝玉极受溺爱的生存境况了如指掌,‘昔小王曾蹈此辙’,说明北静王水溶也曾颇受溺爱,与宝玉类似,而终究嫡庶有别,北静王一直在宫外生活,不及宫内的环境优越,所以发奋较早,府内高人颇聚。

那么北静王的府邸在哪呢?且看山石道人后文细细说来。

最能说明北静王身份的段子是其送给宝玉的见面礼:

北静王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仓卒无敬贺之物,此系圣上所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宝玉连忙接了,回身奉与贾政。贾政带着宝玉谢过了。

鹡鸰香念珠

关于鹡鸰香念珠有史料记载:

雍正九年御医为迎合雍正帝香道养生之喜好,特精选中药材配制成香珠献之。雍正帝佩戴此珠后,发现其“幽香四溢、沁人心脾”,令人“神清气爽、血脉通畅”,大喜之后就钦定其为皇族御饰并取《诗经》中长寿神鸟——鹡鸰而命名鹡鸰香念珠

自此以后清朝历代皇帝均随身佩戴各种形式的此品,并将其作为宝物恩赐于人。由于鹡鸰之名也蕴含兄弟情深之意,皇帝在赏赐鹡鸰香念珠与某位臣子时亦有表示希望结交金兰之好

脂砚斋在边上有一句批语:“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

历来,文人墨客都把“鹡鸰”“棠棣”比作兄弟之情

可以说这“鹡鸰香念珠”就是雍正的标志之一,而这北静王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当时是康熙的四阿哥胤禛,因为是庶出,所以养在宫外,不似贾宝玉胤礽嫡出养在宫内。

所以胤礽和胤禛从小没见过,只有在秦可卿的葬礼上四王八公都到了才有机会结识,还是康熙皇帝贾政亲自引荐他俩认识的,北静王见面就送贾宝玉这样的礼物是为兄弟之情以结金兰之好。

今日初会,仓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很多红学家都指责北静王送贾宝玉皇上亲赐的“鹡鸰香念珠”是欺君罔上的行为。其实红学家们都没读懂红楼。

北静王胤禛送贾宝玉胤礽代表兄弟之情的康熙皇帝贾政亲赐的“鹡鸰香念珠”,贾政引荐兄弟二人相识,并且互敬互爱表达兄弟之情乃是正理,何来欺君罔上。

太子胤礽与康熙

此贾政为康熙,宝玉为太子胤礽,北静王为雍亲王胤禛,父皇引荐素未谋面的嫡庶皇子兄弟相见,并接金兰之好,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最好的场面。历史上胤禛也是支持太子胤礽的最有力兄弟。

那为什么雍亲王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作者胤礽给他起北静王水溶这么奇怪的名字呢?

《红楼梦》北静王根本没什么阴谋论,其原型就是雍亲王胤禛


“雍”者主“水”,水被壅塞而成的池沼,即“溶”为一体,取团结,和谐,和睦,“水溶”即意在皇族众多,溶于皇祇一体,团结和睦之意。而北静王的“静”,即是平静,和谐的意思。虽然隐含“争清”之意,也是拆字法隐去八十回之后的情节了。“水溶”谐音“yong”

那么为什么叫“北”静王呢?

红楼梦书中有东南西北四王,而尤数北静王与贾府关系密切,为后文重场戏登场做铺垫。

北静王在前八十回中仅两次出场,第一次是秦可卿出殡,而第二次出场在《红楼梦》书中第五十八回,朝中大祭,贾家与北静王分赁大官宅院。看书中如何写来:

一日正是朝中大祭,贾母等五更便去了,先到下处用些点心小食,然后入朝。早膳已毕,方退至下处,用过早饭,略歇片刻,复入朝待中晚二祭完毕,方出至下处歇息,用过晚饭方回家。可巧这下处乃是一个大官家庙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东西二院荣府便赁了东院北静王府便赁了西院。太妃少妃每日宴息,见贾母等在东院,彼此同出同入,都有照应。外面细事不消细述。

天坛为圆

地坛为方

朝中大祭,起因是前一回书中讲的老太妃已薨,敕喻天下,举行国丧,皇家大祭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天坛,祭祀皇权天授,社稷江山;另一个是地坛,祭祀“皇地祇神”,皇家先祖。而此时的朝中大祭的地点就在故宫紫禁城之北的地坛。此时老太妃薨逝,皇家国丧在地坛。

地坛下处(下来,南处)便是书中这大官之家,为什么贾家要和北静王分赁这处宅院?因为此处即是康熙赐给四阿哥胤禛的宅院雍亲王府雍和宫”。也就是北静王水溶的王府所在地。

地坛下处雍和宫

雍和宫

雍和宫(The Lama Temple)位于北京市区东北角,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雍正三年(1725年),改王府为行宫,称雍和宫。

雍和宫坐北朝南,全部占地面积为6.6公顷,据1950年统计,共有房661间,其中佛殿238间,康熙三十三年后为藏传佛教中心乃比丘尼焚修,房舍极多、极净)。其建筑风格非常独特,融汉、满、蒙等各民族建筑艺术于一体。整座寺庙的建筑分东、中、西三路,中路由七进院落和五层殿堂组成中轴线左右(东西)还有多种配殿和配楼,所以贾府和北静王府分赁东西配殿(东西两院)是贾政的意思,此安排实为贾家家事。

这雍和宫旧址原为明代内官监官房,到清代怎么会成为亲王府呢?清朝政府有一种分府的封建制度,皇帝的儿子到一定年龄受封爵号后,就得由皇宫阿哥所即皇子的住处迁入新府,住入北京城里新建的王公府内,这就叫做“册封分府”。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康熙帝在此建造府邸、赐予四子雍亲王,称雍亲王府,明代内官监官房(大官的家庙)成为皇四子胤禛的府邸。

而此处雍和宫在故宫紫禁城的北边,故而称“北”静王。而“水溶”即是“雍”。

如此一来就解释了为什么贾家与北静王家走的这么近,而宝玉动不动就往北静王家跑,并非那些不懂红楼者乱评一气,什么北静王欺君罔上,意图谋反,拉拢宝玉致使抄家,也不存在高鹗伪续的北静王抄贾家的家,都是胡说八道的讹传。

《红楼梦》北静王根本没什么阴谋论,其原型就是雍亲王胤禛


对,就是甄嬛传的那个雍正

真正的北静王水溶即是雍亲王胤禛,北静王与贾府宝玉之间所有看似僭越、逆上之举,皆因人家是一家子,兄弟俩,正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和谐场面。让那些不懂装懂的红学家说的如此不堪,贻笑大方。

4

《红楼梦》是一部为闺阁昭传的小说,重点在歌颂大观园内一众女儿,小说里男性虽多,却多是污秽不堪者,曹雪芹有一句著名的论调,叫做“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男主人公贾宝玉说,自己见了女儿就觉得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曹雪芹能写出这样的文字,也算是石破天惊的异数了。

《红楼梦》里还有一位异数男人,同样的不流于俗,当然也不容于世,就是那位与贾宝玉交好的北静小王爷水溶。

水溶是《红楼梦》里比较特殊的一位男性,他几乎是完美的:容貌秀美,性情谦和,地位尊贵,学问出色。

北静王水溶和贾宝玉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秦可卿的大殡上,也是四王里唯一亲自到场的一位。水溶如此的礼贤下士,原因是当年祖上老王爷和宁荣二公相与亲厚,同难同荣。贾府国公冢妇告殂,于是水溶小王爷亲来上祭,以示世交之谊。水溶的这个动作证明他是一个谦逊而忠孝的人。

北静王与宝玉一见如故。在此之前,宝玉早就听闻水溶是个贤王,早就想见见了,谁知水溶也是一样,早就想见荣国府那位衔玉而诞者,想家族这样的大事,一定是来了的。于是,互相倾慕良久的二人见面了。

宝玉见到水溶的第一感觉是:好个仪表人材!水溶本来一直是坐在轿子里的,看到宝玉就下轿了,脱口说:“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接下来承诺一事:因北静王府海上名士高人多聚,宝玉可以常去谈会;出现一物:将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转赠宝玉。

这两处极为重要!

北静王这个动作透出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北静王最喜欢结交海上名士。作者这里虽然说的不太直白,其实也算是说清楚了。按说北静王作为皇族成员,处于权力核心地带,理应结交六部公卿、当代大儒,这才是整日考虑国事的重臣正确打开方式。很显然,水溶平日家里并不是这些人,而是海上名士。

海上名士,就是类似于赖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之类的化外之士。仅此一点就可判断,宝玉和北静王的这番简单的见面和交流两人就引以为同道、惺惺相惜了。后来宝玉的确常常的去北静王府,既然常去,自然是去了如鱼得水,相谈甚欢。

所赐“鹡鸰念珠”也有深意,“鹡鸰”代指兄弟,皇帝赐北静王当然是皇帝的高姿态,本来也是皇族同宗,但贵为王爷的水溶将代表皇帝深意的东西,随便就转赐了白身的宝玉。在水溶,这是看重宝玉,对皇帝,未免不是一种随性和讽刺。同样,后来他也将皇帝送他的“茜香罗”汗巾子送了蒋玉菡一个戏子。这些个动作皇帝知不知道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这证明北静王和皇帝根本不是一路人,和皇帝不能同频共振,那么远离权力中心是早晚的事。和北静王府交好的贾府就更不用提了。这个也不能说是站队问题,因为贾府和北静王府的渊源很深厚,北静王失宠,贾府败落也只是时间问题。

北静王和宝玉其实是一种人,他们在思想上、性情上、做派上如出一辙。

小说后来其实已经告诉读者,北静王应该处于被排挤或者说逐渐不受重视了。朝廷上真正得意之人是忠顺亲王,这一点从忠顺王府的长史官到荣国府态度倨傲的索要琪官就可以看出来了。琪官和宝玉北静王交好,偷偷从忠顺府逃出,就充分证明这根本就是两派政治阵营。

《红楼梦》写的是一个腐朽没落的末世,得意的势力是忠顺府、仇都尉、贾雨村、孙绍祖之流,北静王在他的那个层面同样是无所作为的,所以,他结交天下名士,寻找精神的另一处皈依。

和《红楼梦》其他重要人物一样,北静王应该也是有现实原型的,最大的可能是清宗室——多罗克勤郡王岳讬的五世孙福彭。福彭的母亲是曹寅长女曹佳氏,父亲是康熙雍正时期的重臣那尔苏,福彭其实就是曹雪芹的亲表哥。

福彭跨康雍乾三朝,雍正前期,袭郡王爵。乾隆十一年,福彭病逝,年仅四十岁,曹雪芹失去最重要的依靠。

因为曹雪芹姑母的王妃身份,曹雪芹与福彭一家及其子弟来往颇多,也结交了不少王公贵胄。所以,北静王也有可能是以其他人为原型的。但屏山个人认为,这个人物也许是曹雪芹理想中的人物,是他在现实的基础上升华和拔高了的一个人物。

5

北静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极其称颂的,赞美的,敬仰的人,红楼梦中完美的人物。

他的出场:《红楼梦》第十四回----第十五回: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因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那么他的原型是谁?刘心武先生认为隐射两个历史人物永瑢和允禧!

最大的证据是永瑢两个字各减一笔,就是北静王的名字是水溶。

永瑢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乾隆的叔叔)为孙,“靖”“郡”这些字眼都与“静”很接近!

但刘心武也认为北静王原型是永瑢,有些缺陷比如:

永瑢乾隆第六个儿子的名字,永瑢乾隆八年(1743年)才出生,曹雪芹至少要比他大二十岁,曹雪芹构思与初撰《红楼梦》时,永瑢还是一个婴儿,并且永瑢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年底才过继给允禧为孙的(允禧在头年五月去世,去世时才有“靖”的谥号),那离曹雪芹辞世也就只有三年的样子。

所以他又指出北静王原型是两个永瑢和康熙的第二十一王子允禧。说完了刘心武先生的观点。


那么我的观点:北静王的原型是曹雪芹的表哥,爱心觉罗 福彭!

我的论证根据之一是北静王还有一个名字就是是世荣!

在程本系统中,北静王的姓名无一例外地都是写作“世荣”;

在脂本系统中,北静王的姓名无一例外地都是写作“水溶”。

我觉得脂砚斋可能是为了保护爱心觉罗 福彭这一家族,也就保护曹雪芹自己;改世荣为水溶。

爱新觉罗·福彭(1708年-1748年),克勤郡王岳托后裔,平悼郡王讷尔福之孙,已革平郡王讷尔苏之长子,第五任平郡王(铁帽子王之一)(1726年-1748年)。其母嫡福晋曹佳氏为通政使曹寅之女,故福彭为曹雪芹之姑表兄。

世荣这一词,理解为世代荣耀,那么世代荣耀的郡王是谁,就是清代的铁帽子王。

清朝铁帽子王是指世袭罔替的王爵,它源于清朝的封爵制度,铁帽子王比一般的亲王享有更优厚的待遇和特权。清朝共有12位承袭爵位无需降等的“铁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开国之初立下战功的皇亲宗室,因为他们功勋卓绝,所以获得世袭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时还享有配飨太庙的殊荣。


我们了解一下是那八位铁帽子,他们分别是:

礼亲王代善(太祖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孙)

在这里我们还看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代善”这个人是福彭的祖先;他一个人得到了两个铁帽子王,一个是他的长子岳托得了一个克勤郡王,一个是他的孙子勒克德浑得了一个顺承郡王。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次子。

红楼梦恰巧也有一个代善,也就是贾代善,贾代善是家政的父亲,贾母的丈夫,贾代善也是红楼梦描写的完美的人物之一,这也可以说是一巧合,那么也可以看成曹雪芹对于表哥家的尊敬!

回过头来说《红楼梦》讲,当时朝中有8公,8位公爵。其中贾府就占了2个--宁国公贾演、荣国公贾源,这两个爵位也是可以世袭罔替。

正好对应历史正是爱心觉罗“代善”他一个人得到了两个铁帽子王。而8位公爵对应了八个铁帽子王!!!


雍正四年,福彭年仅十九岁,继为平郡王!这也是符合北静王世荣年未弱冠。


红楼梦中的东平王,西宁王,南安王,北静王四位郡王,三个是虚陪,把四个方位扔掉,重新排列就是“安宁平静“,一个意思,代表一个人;能对应八个铁帽子王的王位的名字,只有平郡王,而平郡王的平字正好对应北静王的静字,组成平静一个词。

回过头来说宝玉,第十四回回前总批:【甲戌:宝玉谒北静王辞对神色,方露出本来面目,迥非在闺阁中之形景。】

第十五回:水溶见他语言清楚,谈吐有致,【庚辰眉批:八字道尽玉兄,如此等方是玉兄正文写照。壬午春。】

个人觉得这个“本来面目”和“玉兄正文写照”,就是指“这个时候的宝玉”就是曹雪芹本人。



曹雪芹是和福彭同一辈分,是表兄弟;在红楼梦中宝玉和北静王也是同辈分。

那么书中第十五回:世荣又将腕上一串念珠卸了下来,递与宝玉道:“今日初会,伧促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


鶺鴒:是一种喜欢栖息在水边的常见鸟类。诗经《棠棣》有云:“常棣之华,鄂不韡韡……鹡鸰在原,兄弟急难。”其中鹡鸰在原,兄弟急难的意思就是说一只鹡鸰鸟困在原野,它的兄弟都来相救。自诗经以下,历代皆用棠棣和鹡鸰来比喻兄弟手足情深。


那么圣上送给世荣鹡鸰香念珠,是表示他皇帝和世荣的兄弟之情。

回到历史上就是福彭和乾隆的有着兄弟之情!!!

福彭的母亲是曹寅之女,可以说福彭他继承了他外祖父曹寅的聪明,而他的情商超过了曹寅,福彭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红人。

福彭幼年时即被康熙养育宫中;雍正六年,雍正将福彭选入内廷,与两代皇子们一起读书,其中即有弘历(后继位为乾隆);九年,雍正任二十五岁的福彭为定边大将军;福彭与弘历关系匪浅,同窗时,弘历称“圆明居士”,而福彭称“如心居士”,那么乾隆即位前,又将诗文辑为《乐善堂全集》,卷首即为福彭作序,而福彭当时做为大将军正统兵乌苏里雅苏台。乾隆登基,即召回福彭,任协办总理。但没几年,福彭又退出中枢政权,不过乾隆对福彭仍不薄。乾隆十三年,年仅四十一岁的平郡王福彭病死,谕旨“缀朝二日”,谥曰“敏”,后福彭长子庆宁袭爵。



那么从上可知道,福彭和乾隆是有着兄弟之情,而北静王又把鹡鸰香念珠一串赠给了宝玉,又体现了历史上福彭和曹雪芹的兄弟之情。

福彭是曹雪芹敬爱的人,福彭对于曹雪芹可能多次帮忙,他也欣赏曹雪芹的才华;若不是福彭死的早,曹雪芹也不至于生活穷苦到“满径蓬蒿”,“举家食粥酒常赊”的地步。

红楼梦》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贾雨村说到江南甄宝玉,每每挨打之时即唤“姐姐妹妹”,此处有脂批【甲眉】云:“以自古未闻之奇语,故写成自古未有之奇文。此是一部书中大调侃寓意处。盖作者实因鹡鸰之悲、棠棣之威,故撰此闺阁庭帏之传”。此批语中脂砚斋暗示了《红楼梦》的创作缘起是因为“鹡鸰之悲,棠棣之威”。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原因,是和他的表哥的家族有很大的关系!!!

6

这里提了两个问题,先回答北静王是个什么样的人,主要根据小说里的人物形象分析来说。第二个问题历史原型,主要借鉴刘心武老师的人物原型推断阐述。

小说中的北静王怎么样?

小说中的北静王与贾府十分交好,主要原因两家是世交,文中有这样的描述:“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因此不以王位自居”。

北静王的出场在第十四回后半段和十五回前半段,他一出场,作者便优先交待了他的外貌,这是作者眼中的北静王。“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短短几句勾勒出一个风度翩翩的美男子。年龄未及20岁,古时弱冠一般指男子20岁,后来演变也指20岁左右的年龄。男子年满20岁即为成人,要行加冠礼。

他在贾政的眼中也是无可挑剔的,贾宝玉从父兄亲友人口中听到,“水溶是个贤王,且生得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那么北静王在贾宝玉眼中又是怎样的呢?贾宝玉听到北静王要见他,很是开心,远远望见便是一句赞叹“好个仪表人材”。近看仔细了,果然面如美玉,目似明星,而宝玉在北静王眼中则是面若春花,目如点漆,果然名不虚传。二人的审美观相同,于是一见如故,甚是投缘。
话说宝玉举目见北静王水溶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
见宝玉戴着束发银冠,勒着双龙出海抹额,穿着白蟒箭袖,围着攒珠银带,面若春花,目如点漆。
事实上,按照小说中的描写,北静王也说到了让宝玉读书的事情,叫宝玉私下可以到他家里去谈会谈会,因为他家里有高人指点,学问可以日进。可是宝玉为什么没有反感他呢?

在前八十回里,北静王还有多次的暗场出现,最重要的一回就是宝玉收了北静王送给蒋玉菡的大红汗巾子。这件事足以说明,北静王和贾宝玉的爱好也相同,世界观一致。所以北静王和贾宝玉是非常相似的一类人。

刘心武老师眼中的北静王原型

乾隆的第六个儿子的名字叫永瑢,北静王的名字叫水溶。永瑢两字各减去一笔就是水溶。那么永瑢果真是北静王的原型吗?刘心武老师是这样分析的。根据历史记载,爱新觉罗·永瑢是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康熙的第二十一子)为孙。郡与静发音又很近,很符合曹公谐音取名的特点。从年代上推断,永瑢是北静王的原型年龄上不符合。据脂砚斋甲戌再评本,当中的甲戌是指乾隆十九年(1754),这年永瑢是十一岁(生于1743年)。曹雪芹出生于1715年,初撰《红楼梦》大约是在1744年,这样一算,曹雪芹在写《红楼梦》时,永瑢还是一个婴儿,曹公怎么可能把他写时书里呢,这不符合逻辑。更何况,永瑢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底才过继给允禧为孙的。这样看来,曹雪芹笔下的北静王原型还有别人的身影。那么会是谁比较合理呢?

康熙的第二十一王子允禧,生于1711年,在年龄上与曹雪芹相近。曹家从顺治到康熙两朝,都很受宠。但是到了雍正朝地位急转而下,这是为什么呢?话说雍正继位这个皇帝备受历史质疑,康熙到底本意是想让四子胤禛还是十四子胤祯当皇帝,无从考究。所以雍正不论是“做贼心虚”还是对底下胡乱议论的人义愤填膺,他上任后,做得第一件事就是铲除异己,凡是和康熙走得近的人都倒霉了。先是在兄弟内部清除,年龄小的躲过一劫。然后就是康熙之前的世奴了,曹家就在此列,因此也遭遇了不幸。

但是话说曹家好歹也是被圣恩宠了多年的世家,总是结交了一些贵胄的,慎靖郡王允禧可能就在其列,如小说中所讲,有世交之情,在危难时刻能伸出援手拉一把的皇族成员。允禧比雍正小三十三岁,再加上他无心权力,自号紫琼道人,又号春浮居士,著有《花间堂诗抄》《紫琼严诗抄》,所以不在雍正肃清的人选之内。这样一来,北静王的原型的确有允禧的影子了。但是,北静王叫水溶,谐音也是与永瑢相对的,如何解释?可能出现的一种情况就是,允禧去世时,其子已早逝。之后乾隆为了沿续他家的爵位,过继了永瑢给他。为什么不是其他儿子?有可能的情况是,允禧在世时,永瑢就常到他家去玩,关键二人有共同爱好就是诗,永瑢也喜欢作诗,编有《九思堂诗抄》。如果允禧如小说中所写,北静王请宝玉到他家去谈会,投到现实就是,永瑢家里也时常开坐谈会,请志同道合的人来高谈阔论,曹雪芹和永瑢肯定都在邀请之列。那么曹雪芹想必对永瑢也是十分熟悉且印象深刻的。所以北静王原型应该是允禧和永瑢二人的结合体,取了允禧的气质形象,取了永瑢的名字加以衍化。这是刘心武老师的观点。

7

红楼梦中北静王出场不多,贾宝玉等一干年轻官二代都与他交契。北静王出身高贵,性格好谦谦君子温润如玉,使人如沐春风,是个贤王…但要说北静王是一个奸臣贼子,贾家覆灭的始作俑者,估计谁也不信,但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偏偏给出了明确线索,北静王就是个不忠不孝不孝不仁不义的奸臣贼子。

【一】藐视皇权

北静王最主要的出场,就是秦可卿葬礼。其后到八十回前北静王一直作为暗场出现,再没出场。

贾家重孙媳妇秦可卿的葬礼规模之大让人惊叹。北静王率领四王八公能出席的所有人全部出席,这个行为暴露了他藐视皇权的态度。作为四王八公唯一没有被降爵之人,北静王俨然是这一老牌势力的领袖。北静王祖辈当初与荣宁二公是战友,交情莫逆,看似出席贾家丧事并不错。但北静王率众集体出席,摆出的王府仪仗却是以官方身份。更有甚者,没有得到皇帝的圣旨私自出席,是严重违法的。六十三回,贾敬死了,皇帝就亲自下旨: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

封建王朝自有其规矩,北静王和贾家这样的品级,并不可以随意行事,秦可卿葬礼没有皇帝圣旨,北静王等只能派家人吊祭,自己不可以出席,更何况还是率众出席!这不但是对皇权最大的藐视,更代表光明正大的结党!

【二】不忠不孝

北静王为人臣子,有为人臣子的礼仪和行为规范。作为四王八公的领头人,原本各家各自为政是最好,但通过秦可卿葬礼看,这些人家及附属家族如四大家族之类结党明显,可谓不忠!

结党历朝历代都是大罪,北静王和贾家肆无忌惮同进退,试问皇帝在他们心中可还有一丝一毫地位?皇帝为君为父,是那个时代臣子所必须恭敬的存在,北静王是如何做的?

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赐给他的。鹡鸰本意为兄弟急难,表达兄弟之情。皇帝赐给北静王鹡鸰香念珠表达善意,与他以兄弟相称,竭尽所能拉拢表达皇帝最大的诚意!北静王为人臣子应该感激涕零。可他不但随意戴在手腕上,还随手将之送给贾宝玉。这是大不敬。皇帝既是兄长,也是君父,北静王如此行径,是为不孝!

不忠不孝的北静王却被曹雪芹塑造的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显然用了“假语”,他的一切表现都是为拉拢团结四王八公内部需要,而并非本人就是如此。他与皇帝对立的行为暴露了他所图甚大!

【三】不仁不义

北静王既然作为贾家这一势力的领袖,必然要为贾家负责。可是北静王却处处利用贾家。

首先,他借助秦可卿葬礼,大肆出场,肆无忌惮表现,明显作秀给皇帝看。他如此有恃无恐,对于皇帝来说,代表了震慑。这一时期,北静王的势力最大,皇帝的力量不足以对付。被逼无奈下,将入宫几年不得宠的贾元春晋封贤德妃。表明对贾家等老臣依然宠信的态度。

北静王和皇帝较劲,却把贾家放在火上烤。皇帝因秦可卿葬礼晋升贾元春贤德妃,势必深恨贾家。这也是为什么贾元春升妃之后,贾家没有得到任何好处的原因。没有升官,也没发财。

其次,贾家操办省亲。如此大事,作为四王八公这一伙势力,北静王必然知道。贾家败落的最关键一事就是省亲。盖大观园掏空了贾家不说,省亲又不是皇帝旨意,而是太上皇旨意。贾家藐视皇权行事北静王也没有出手干预,甚至不排除就是北静王授意贾家如此行径。北静王利用贾家一再挑衅皇帝,罔顾祖宗情份,可谓不仁不义。

有人会说,贾家事北静王管得了么?这是对历史和政治不了解。贾家既然与北静王结党,所有行为必须协调一致。元春进宫,元春省亲这样大事,绝不是贾家私人就可以决定。政治永远是背后故事比台面上精彩。有读者反驳,元春选秀是皇帝选,选好的进宫,选不好就落选。如此天真也是可爱。历史上任何皇帝选秀都不是民主普选。该选谁,册封什么,大多都提前拟定,只有少数才可能被幸运砸中。

北静王作为贾家背后的靠山,贾家是他最重要的盟友,他却牺牲贾家利益不断试探挑衅皇帝,将贾家推在与皇帝对抗的前线,贾家最后被抄家,先不说北静王结果如何,北静王是始作俑者无疑的!之前说过很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收索相关文章!

【文/君笺雅侃红楼】

欢迎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搜索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80回本

【红楼梦】通行本120回本

8

红楼梦开篇,贾雨村罢官复用,薛宝钗进京选秀,原已进宫但不久的的贾元春封妃,还有含而不露写出的义忠亲王谋逆伏诛事件,其中一个很大可能是朝廷换届,天子易人,而这时候属于先王重臣的四王八公,且不说东安郡王变成了东平郡王是不是笔误,就说北静王吧,年不及弱冠,却能唯一依然袭郡王之爵,可见是能见风使舵效忠了新王的机灵人物!

而且他得到了新王的鹡鸰手串,说明他是和新王以“兄弟”之称呼而刻意笼络之人,而他又敢将这御赐之物转赠宝玉,再结合随即而来的元春封妃,更说明了他本就是奉旨而来笼络贾家、分化八公的人物。

北静王自叙年少时也曾荒唐颓废,但最终走入正途,他年纪比宝玉大不了许多,看到宝玉就像看到几年前的自己,他内心对于权谋诡计也是有一定厌倦之意的,这一点通过后来他送蓑衣雨笠给宝玉可以看出,他心里依然还有着“哪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破钵芒鞋随缘化。”的迷惘和逃避。但是他已经身不由己了,而且随后从忠顺亲王的嚣张气焰看,北静王最后恐怕还是失势了。

他是宝玉的分身之一,其实也有点像男版薛宝钗,资质好但不是顶级(异姓王到底比同姓亲王还是隔了一层啊,就算同姓兄弟,挣起权势来,义忠亲王不也是该灭就灭?)而且很努力,但是奈何人力难扭世事。

至于历史原型,我觉着每个朝代都会有这样的人。作者把他们综合到了一起,具体到某一人其实没什么实际意义吧。

9

看过86版《红楼梦》的人,应该都有些年纪了,不知道大家对于剧中的北静王是否还有印象。

饰演北静王的叫作侯长荣,当年是颜值爆表的小鲜肉,其实他的形象气质最贴近贾宝玉了,而导演组最初敲定的贾宝玉人选也是他。


可惜的是,他个子太高了,有178厘米,在那个年代178厘米绝对算是大高个了,而当时配戏的林黛玉、薛宝钗等美女普遍160厘米左右,侯长荣站在美女群中有种鹤立鸡群的感觉,非常突兀。

最后,导演组不得不忍痛割爱,换下了侯长荣,换上了170厘米的欧阳奋强,后来欧阳奋强火了,侯长荣暗淡了许多。要是换做现在的娱乐圈,欧阳奋强肯定要靠边站了。

侯长荣前段时间还演过《都挺好》中朱丽的父亲,都六十岁的人了,依旧有几分帅气。

闲言少叙。北静王在《红楼梦》里就出场寥寥数次,他到底是谁?有历史原型吗?

北静王第一次出场,是在秦可卿的葬礼上。身份如此高贵的王爷,专程来参加秦可卿的葬礼,这让贾府受宠若惊,顿感蓬荜生辉。贾政、贾赦匆忙以国礼相迎。

寒暄一阵之后,贾政把贾宝玉叫了过来,让他给北静王行礼。贾宝玉抬头看了看北静王,不觉地看呆了,这是个十足的大帅哥啊,面如美玉,唇若涂脂,眼睛像星星一样发亮,贾宝玉有些自惭形秽了。


北静王一见贾宝玉,也连声夸赞:“果然人如其名,如宝似玉啊!以后没事,经常来王府找我玩玩。”

贾宝玉点头称谢,满心欢喜,他看北静王,就像迷弟看偶像一样,以后三天两头地往北静王府中跑,贾政也不加以阻拦,贾政认为北静王有身份,有地位,有学识,贾宝玉和他相处总是没有坏处的。

然而贾政想错了,贾宝玉不仅和北静王学了些好东西,也和北静王学了许多坏东西,他俩之间有许多不可告人不可描述的小秘密。

北静王和贾宝玉惺惺相惜,他俩本就是同道中人,一样的玩世不恭,一样的不问世事,一样的尊重女性,一样的不喜俗物。


北静王开了府之后,府中聚集一群志趣相似的门客,大家一起喝酒赋诗,看花赏月,十分高雅,贾宝玉经常去北静王府中玩耍,北静王性情风格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贾宝玉。

北静王的原型是谁呢?

刘心武认为原型是雍正的弟弟允禧和永瑢综合体。

允禧整整比雍正小了三十三岁,九龙夺嫡的时候他才是个小孩子。乾隆继位之后,封允禧为多罗慎郡王,然而允禧无心权术,只喜欢无拘无束的的生活,这一点与北静王非常相似。

允禧曾有一子,但不幸死掉了。苦于无人继承其爵位,乾隆就把永瑢过继给允禧当了孙子,永瑢喜欢作诗,性格温文尔雅,永瑢也是北静王原型的一部分。

10

先回答你第一个问题,北静王是个怎样的人。书里写的很清楚

“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的形容优美,性情谦和。”“水溶十分谦逊”“此系前日圣上亲赐...念珠。”

从这些有限的信息,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北静王的出身高贵,举止谦逊,容貌优美,受当今圣上恩宠有加,并且礼贤下士,喜爱读书。

第二个问题,历史原型是谁?答案是:北静王的历史原型是清朝雍正年间袭平郡王爵的“福彭”

曹雪芹祖上,尤其是曹寅和康熙的关系很特殊,不光康熙南巡曹家接驾4次。而且经过康熙的亲自指婚,曹雪芹的姑姑也就是曹寅的女儿嫁给了平郡王纳尔苏,为正福晋。这就是《红楼梦》里说咱们家已经出过一个王妃的来历。

清初封了八个铁帽子王,所以铁帽子王就是世袭罔替,袭爵不降级,而且就算某个铁帽子王因罪被废,但是废人不废爵。皇帝必须从他的儿子或者本支近亲中挑选一人袭爵。

八王之中,代善一家独占其三,所以《红楼梦》中八王改成四王来写,就以北静王功最高。

曹雪芹的姑父纳尔苏是代善长子岳托的后人,岳托当初封号是克勤郡王,之后改封号为延禧郡王,再往后改平郡王。

雍正四年,纳尔苏因贿赂案发,被销爵,事在曹家被抄家之前半年。之后,由纳尔苏的长子福彭袭爵。

福彭就是曹雪芹的亲表兄。

周汝昌说平郡王是《红楼梦》中的“东平王”,那是他拘泥于一个平字,而没有考虑到平郡王与曹雪芹一家的关系而做出的误判。

因为如果平郡王如果真的是东平王,那么曹雪芹不可能对东平王这样的亲戚不置一词,却去费笔墨描写和自己家没有渊源的北静王。

所以北静王就是平郡王福彭,而且年龄也对的上,福彭只比贾宝玉大七岁。另外书中还交待说“是世交”但是以国礼相见,因为毕竟是公开场合,以家礼相见反而不合适。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