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施耐庵对武松的外号是不是有些漫不经心了,为什么?

施耐庵对武松的外号是不是有些漫不经心了,为什么?

2020-10-06 22:31阅读(73)

施耐庵对武松的外号是不是有些漫不经心了,为什么?:《水浒传》是公认的古典名著,既然能成为名著,各方面都是能经住推敲的,不可能存在漫不经心的问题。水泊梁

1

《水浒传》是公认的古典名著,既然能成为名著,各方面都是能经住推敲的,不可能存在漫不经心的问题。

水泊梁山108人,每个人的绰号都是作者精心构思和巧妙安排,何况是武松这样的打虎英雄,其绰号就更要慎之又慎。

那么,为什么行者武松这个绰号却显得有些轻飘了呢?不外有以下两方面原因

行者的绰号,符合武松个人身份。

武松在大闹飞云浦和血溅鸳楼以后,已经成了朝廷通辑的重犯。过去虽然没有照相技术,但画工技术还是很高超的。一般通辑犯人都要在通告上留有该人画像,而且画得都很逼真。先前鲁智深打死镇关西后,就曾被画像通辑。

为了避免被人认出来,孙二娘给他提供了全套的行者服装和一对戒刀。打那以后,这套行头就伴随了武松一生。

因此,施公给武松安排行者的绰号,是恰如其分的。

行者的绰号,是一种高超的艺术手法。

不知大家是否注意到,水泊梁山108人当中,凡是武功高强之人,绰号大都平淡无奇。而二三四流武功的将领,绰号反而特别响亮。

举例说明:

1、打虎将李忠,他从来就没打过老虎。

2、百胜将韩滔,没见他打过几次胜仗。

3、赛仁贵郭盛,薜仁贵是隋唐名将。郭盛与之相比,实乃小巫见大巫,不成比例。

4、八臂那吒项充,能耐得快成神仙了。其实武功只是三四流水平。

5、飞天大圣李衮,夸张得就差叫孙了。武功其实也在三四流徘徊。

还有摸着天杜迁,云里金刚宋万,跳涧虎陈达,花项虎龚旺等等,这些人武功都属一般。

与之相反,真正武功高强之人,绰号反而与武功无关。

1、行者武松,花和尚鲁智深。只是个身份。

2、豹子头林冲,青面兽杨志,美髯公朱仝,赤发鬼刘唐,都是指像貌。

3、大刀关胜,双鞭呼延灼。是指使用的兵器。

4、急先锋索超,黑旋风李逵。霹雳火秦明,指的是性格。

5、九纹龙史进,浪子燕青。前者是身上的剌绣,后者不过是儿时的遭遇。

总结:

综上所述可以说明,给武松起的行者绰号,并非漫不经心,而是事出有因。

一是符合他的身份,二是强者无须声张,弱者则需要用绰号以壮声威。这是作者高超的艺术创作手法。

如此而已。

2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水浒传》中的人物绰号很多,并且人物之间各不相同,即便是一些龙套也有他们独特的绰号。

那么武松的外号是否有些漫不经心呢?

武松绰号的由来


武松的绰号与水浒中其他人物的绰号不同,其他人都是出场就有绰号,唯独武松和鲁达不同,他们的绰号都是后来才有的。

武松在杀死平安寨的蒋门神,张都监等人后流落江湖,被官府通缉。

为了掩人耳目,十字坡的孙二娘为他想了一个办法,打扮成头陀模样。刚好,孙二娘那里有一套行者的装备。

今既要逃难,只除非把头发剪了,做个行者,须遮得额上金印。


在孙二娘的建议下,武松就成了行者,从这以后武松以行者的形象示人,别人也渐渐地以他的身份作为他的绰号,唤作行者武松。

武松绰号的合理性

其实,武松这个绰号看似草率,但是在《水浒传》中并不稀奇。有很多英雄都是以职业作为绰号来使用的。


最常见的就是菜园子张青,他最早就是伺候菜园子的手艺人,人们就用这个职业来称呼他。

船火儿张衡也是同样的道理,船火儿就是划船的伙计的意思。张衡在揭阳江上就是渡人的黑心船夫,所以这个绰号也是名副其实。

那么,作为行者形象出现的武松,以行者作为绰号就不难理解了。

为什么行者这个绰号给人平淡的感觉


那么为什么行者这个绰号给人草率的感觉呢?

因为梁山好汉们的绰号大部分很霸气,很有特点。

江湖上打把势卖艺的都可以叫打虎将,真正的打虎英雄却跟这个绰号无缘怎么能让人不平呢?

此外,也有职业为绰号的人,但是在职业前面加上了修饰词,比如花和尚,如果单纯的叫和尚那么就显得平淡无奇了,一个花字可谓化腐朽为神奇了,这个绰号顿时有了灵气!

但是单纯的一个绰号也不能说明作者对武松不喜爱,相反武松使他着重笔墨所要介绍的人物,作者用了整整十回来塑造武松的英勇形象,除了宋江之外没有人获此殊荣,可以说施耐庵对于武松是真爱!

3

施耐庵对武松的外号是不是有些漫不经心了?

答案当然不是。

施耐庵给武松取行者,我觉得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

行者,永远在行走,没有归途没有家。

我最先看书的时候,以为给武松取个“行者”是因为武松算出家人。但是后来因为太爱武松了,所以读了很多遍之后才发现,不是这样的。


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

因为武松有着中国人传统的观念,那就是恋家。

所以武松一出场的时候,就是回家,然而他却一直没有回到家。

因为他在景阳冈打死了老虎,于是在阳谷县成了武都头。

后来又因为武大郎也搬到了阳谷县,所以武松再也没有回到清河县那个家。


其实大家看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施公一定要给他安排在阳谷县呢?其实这个故事安排在他的家乡清河县也是不冲突的。

但是偏偏施公就给他安排在了阳谷县,那是因为什么?那是因为他不想要武松回家。

后来武松虽然在武大郎家短暂地住过一段时间,但是还是离开。

再后来武大郎死了,武松也没有了家。

到了后来遇到玉兰,差一点,武松就又有一个家了,可惜的是,玉兰给不了武松家,武松从此再也没有一个家了。

还记得武松刚刚当上行者的时候,路过蜈蚣岭,那时候正好是一个明月夜,前几天突然读到那里,心中不免有些悲凉。


脑海中突然就想起了张含韵唱的那首《大碗宽面》中的歌词:

“我这一生漂泊四海看淡了今朝,月高高的挂无暇”

这时候的武松,何尝不是这样的情景。

没有家,没有归途,永远在行走,脚下的路没有尽头。

这就是行者。


后记:武松其实是一个很有现实感的人,如果认真读的话,就会发现,他内心很多想法其实和我们一样。

他喜欢当都头,其实这也没错,为什么不喜欢呢?

和现在很多人想当公务员的想法一样。

之前我写过一篇文章,就是写武松叫行者的原因,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

《水浒传》武松为什么叫行者?因为他永远在行走,没有尽头没有家

《水浒传》中三个明月夜,让武松的人生美梦破碎,改变了他的一生

4

施耐庵对武松的外号是不是有些漫不经心了,

不是。

没有!

“武十回”是乱写的吗?

整本《水浒传》一百回目,专写武松的故事就写了十回,施耐庵对武松很大方了。

关于武松的外号,施耐庵用心的很。

武松最后遁入空门戴发修行,不叫“行者”叫什么呢?

恰如其分。


武松这个人是施耐庵第二喜欢的人物,第一是鲁达鲁智深,这里不说鲁智深。

单说武松。

(顺便提一下孙,那猴子也是行者一个。)

武松出场即打虎,那时候,他没有外号,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尽管他其时是一个通缉犯。

如果施耐庵仅仅打算写武松打虎以显示其武力值,那么打虎将就不是李忠而是武松了。

但是,施耐庵还要让武松继续前进啊,所以没有给他其外号,这时候也不好起绰号。

怎么收尾呢?一个打虎将最后忽然就修行了,说不过去,不合逻辑,没法让读者信服。

武松还需要继续被世道蹂躏,不然怎么才能顺理成章的出家修行呢?

好!

  • 1 那就让武松失去亲情(武大郎惨死)!
  • 2 那就让武松失去爱情(武松曾经有过老婆,张都监家的丫鬟玉兰,武松之所以报效张都监,这丫鬟占大部分原因。)

然后,就是遇到孙二娘夫妻了,在十字坡得了一套头陀行头,做了一个“假行者”。

这一段,既是伏笔也是外号的由来,重点是埋下了伏笔。

到最后。

  • 3 武松对朝廷失望 ,

  • 4 对大哥宋江失望。

怎么办呢?

幡然悔悟,忽然悟法,“假行者”武松去做了一个修行人真“行者”。

施耐庵这笔墨,用在武松身上甚多啊!

5

越是重视外号,越是把外号起得震天响的就越是不自信,越是武术二五眼的主儿。真正的高手都是如扫地僧一般低调,内敛的。像那个云里金刚宋万、摸着天杜迁,这俩人的外号可以说是非常霸气,但能耐呢?能耐却是渣得很,这俩外号只能是形容宋万和杜迁体型上是傻大个而已,已经跟武术八竿子打不着,没啥关系了。一个平庸的人非要起一个与自身能力不匹配乃至相差甚远的绰号,不但不能提升自己的价值,反而会让人耻笑,贻笑大方。施耐庵对武松那是格外偏爱而不是漫不经心,在对武松这个人物的刻画上,施耐庵可以说是花费了大心血,也可以说是浓墨重彩。梁山一百单八将唯独武松用了十回章节来展现他的故事,足见施耐庵对武松的重视。

功夫不负有心人,武松成为了《水浒传》中最有光彩,最受读者欢迎的英雄好汉,没有之一。武松的故事广为流传,打虎英雄的美名传遍天下,施耐庵对武松的刻画大获成功。施耐庵用行者的称呼来代替武松的绰号,应该说是大有深意。首先行者这两个字非常朴实,没有那么多的花里胡哨,实事求是,符合武松作为山东人不慕虚名,踏实能干的性格特点。

其次行者有带发修行之意,从武松最后皈依佛门的结局来看,他从起初的为避祸无奈装扮成行者的样子到最后成为真正的佛门弟子,这个过程实际上也是武松内心修行的过程。因此行者而字对武松的人生转变有着重要意义。最后行者二字符合武松行走江湖,行侠仗义的品质和精神。总之,武松就是与众不同的好汉,他不需要用虚名为自己脸上贴金,哪怕没有一个响亮的外号,也依然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轻视他,他的威严和江湖地位不是空喊出来的,而是用双拳实实在在打出来的。

6

是这话。行者?算干嘛地呀!怎么也得混个打虎将呀!

不过\"大道从简\"也未可知呀。

7

其实并非如此,施耐庵很喜欢武松。

  • 《水浒传》英雄绰号可以分成以下几类:包括动物、神魔、兵器、人物、职业等。而武松的绰号“行者”就属于职业范畴,与其类似的还包括船伙儿·张横、花和尚·鲁智深等等。那么问题来了,作者施耐庵是否对武松的浑号不上心呢?
  • 答案恰恰相反,施耐庵老先生不但没有怠慢武松的大名,反而对武松偏爱有佳。所谓“林十回、武十回”能占有一部传奇大书十分之一的分量,可见其人物的重要性。可能有很多人会觉得“行者”这个浑号起得太随便,不像旱地呼律、摩云金翅、浪里白条那样富有创造性。
  • 从表面上看,“行者”都不算是什么浑号,充其量就是一个行业的官方用名。但有一点需要强调,江湖绰号其实都与所属的好汉有着非常契合的关系,有的因为出身、有的因为特长、有的因为性格、有的因为经历。而我们的武二爷恰恰就是因为他血雨腥风的经历才拥有了“行者”的绰号。
  • 与很多出场既带花名的好汉不同,武松从景阳冈打虎――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智斗孙二娘――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瀑――血溅鸳鸯楼,一路过关斩将,江湖影响力每通一关就如同地震般震慑四方。但到此武松还是没有名号,直到杀了一圈回到孙二娘客店后,才出于个人安全和敷衍官面的目的,脱去糟烂的血衣,戴上发箍、身披直裰、手握戒刀,算是街过了冤死头陀的衣钵,或者说是冒名挺替的以行者身份投身江湖。此时的武松血债已了,世仇已报,也再无牵挂可言,而“行者”二字与其说是武松的绰号,不如说是对他快意恩仇的低调总结。

8

行者武松这个外号是对武松一生的评判。

武松年青时就正直好武,匡扶正义,却与时势格格不入,后来还是伪装行者行走江湖的。可快意恩仇的江湖并没有让他找到归属,因重情义被宋江的功名心归顺了极不认可的朝廷,于是,就慢慢变成真的行者了。

最后,攻打方腊时,让他更加看透了梁山好汉的正名之举,于是,归隐空门,成了少数几个活下来的梁山好汉之一。

作者写这个人物,实际上也表达了自己行者之心。当时的社会状态,也是令作者十分失望的,他似手是在用这个外号告诉世人:乱世中反抗没有回头路,即便有,也会被乱世中的小人欺骗,当个行者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9

没有啊!很用心了。

孙那么大本事,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变化无穷,不也叫行者吗?

你不也叫问答吗?

所以,行者绝对是好名字。

他始终在修行,在路上,在践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人生就如同一场修行,你必须要具有正直、善良、热情、悲悯、慈祥、友爱等充满正能量的品质才能修成正果,获得幸福。

10

施耐庵对武松的外号是有些漫不经心了。

武松绝对是水浒世界里一等一的英雄人物,施耐庵用了10个章节的篇目来描写武松的丰功伟绩。

像武松这样一尊凛然如天神的好汉,用过有非常厉害的外号才是。

插翅虎雷横、锦毛虎燕顺、矮脚虎王英、青眼虎李云、跳涧虎达、花颈虎龚旺、中箭虎丁得孙。这一票人都不是武松对手,却有很霸气的外号。

卖肉的郑屠,也有个响亮的绰号——镇关西。

唯独武松,因为当了行者,就挂上了一个“行者”的绰号。

实际上,行者代表的是一种职业或者是一种身份,连绰号都算不上。

武松绝对属于大器晚成类。一开始并没有厉害的外号。所以施耐庵也没办法给他厉害的外号。

他去投奔柴进时,在江湖上还没有任何战绩,失手打死一个人就跑路了,躲了一年,算不上什么英雄,被冷落了一年多。

出道迟了,武松只被冠以平淡无奇的“行者”之称,幸好后来武松实力发挥出来了,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算是在江湖上有了一定的名气。但水浒传中的打虎将已经有人了,武松只好用行者的绰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