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效果怎么样,举国民政府之力购买大量德式装备,打造的德械师,在淞沪会战战场,五天损失过半,南京保卫战后基本退出历史舞台。

惨烈之程度,无法言说,然而如果没有这些德械师,估计全面抗战更难打!

蒋介石敢于进行全面抗战,就是因为手里的这批德械师!

关于蒋介石对日本抵抗不抵抗的问题争论颇多,尽管张学良晚年自己承认不抵抗命令是他下的,与蒋先生无关,纵横还是认为跟蒋介石有一定的关系,九一八事变之前老蒋在发给张学良的电报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

实际上,如果蒋介石全力支持,张学良未必这么孬,在九一八事变第二天,蒋介石致电张学良:“接沪电知日兵攻沈阳,据东京消息,日以我军拆毁铁路之计划,其借口如此,请向外宣传时,对此应辟之。”

可以看出,蒋介石是在顾左右而言他。

蒋介石对日本是十分厌恶的,老蒋的人生有很多次巅峰,然而要说奠定了老蒋在国民政府中地位的还是北伐战争,正是在北伐战争中,老蒋横扫北洋军阀,率领国民革命军完成革命,完成全国形势上的统一。

然而,正是在老蒋走上巅峰的时候,北伐军打下济南,日本人随即制造摩擦,制造济南惨案,并且毫无要求的让北伐军绕济南而北上,巅峰时期的老蒋曾经执拗过,结果被日军打掉了很多兵后,黯然退出了济南。

蒋介石在日记中因此写道“如有一毫人心,其能忘此耻辱乎?忘之乎?雪之乎?何以雪之,在自强而已”。

可以说,在这个阶段老蒋对日本一直是在忍让、克制,包括后来的九一八事变、长城抗战、何梅协定时,都是一贯的妥协。

反蒋抗日爱国人士王亚樵就因为蒋介石不抗日,曾经在庐山对蒋介石下过黑手。

知耻而后勇,唯有自强一条路。

随后蒋介石以德为师,打造国民政府的军事力量。

1928年开始就开始从德国大量引进装备,到1931年蒋介石不仅在引进德国装备,黄埔也采取德式教育,黄埔八期之前一年学时,黄埔八期开始,三年学制。

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中德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老蒋利用中国的特有矿产资源从德国大量引进军火,气势汹汹的要打造60个德械师。

1937年国民政府的国防建设在德国的帮助下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可以说,没有德国的帮助,国民革命提升了不止一个档次,正因为如此,在淞沪会战爆发的时候,有人将这场战争比作日德战争。

有了这支武装力量,卢沟桥事变的时候,蒋介石当即要求宋哲元部不要单方面与日本媾和,干就完了!

老蒋如果在九一八事变的时候有这个底气,跟张学良发一个电说,干他丫的,我给你从后面顶着,估计张学良也不会一枪不放。

卢沟桥事变后的第十天,蒋介石正式发表《抗战宣言》,郑重宣布:“……我们已快要临到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极人世悲惨之境地,我们不能不应战!至于战争既开之后,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放弃尺寸土地和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士抗战之责任,皆因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

这个宣言是蒋介石的第一文胆陈布雷之手,至今读来依然热泪盈眶。

蒋介石在卢沟桥事变后抗战决绝的态度,就连日本人都极为震惊,认为老蒋不会有如此勇气。

蒋介石有此决心,完全就是因为手下打造的德械师,没有硬实力的硬话都是吹牛逼。

尽管蒋介石也曾留学日本,对日本军队有一定的了解,然而老蒋还是高估了德械师而低估了日军的实力。

从根本上来说,德械师和真·德械师的最大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头顶德式m35钢盔,其他来说,步枪是中正式步枪仿德国1924年毛瑟步枪,轻机枪是捷克ZB-26机枪,重机枪是民24机枪仿德国马克沁机枪。

尽管从性能上看德械师的轻武器比日军要先进一些,然而并未完全普及成制式武器,在重火力上根本不是日军对手,淞沪会战离海较近,面对日本军舰重炮的打击,以及制空压制,国军之抵挡并未轻松。

战事开启后,仅仅五天德械师作为淞沪会战的中坚力量就损失过半,然而德械师依然凭借血肉之躯,破灭了日军将要三个月侵略中国的狂妄。

可以说,德械师没有达到老蒋的期望,但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没有德械师,抗战初期将会更加艰难。

最佳贡献者
2

德械师花了不少钱,但是都给小日本当嫁妆了。基本没什么用。

最有名的德械师,莫过于孙元良手下的88师。

真的很难理解,蒋介石把重金打造的88师交给以逃跑为主要职业的职业军人孙元良。

1926年,孙元良担任北伐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团长,占领南昌后,孙传芳发动偷袭,革命军失利,孙元良直接弃军逃跑。按照军法,孙元良无论如何都逃不过一死。但是,蒋介石不仅没有杀他,还把他送到日本去学习了。

黄埔一期的学员中,胡宗南、关麟征和孙元良都是1926年当上团长的。蒋介石如此信任孙元良,原因有三:黄埔一期学员;浙江绍兴籍贯;孙文协会骨干。这三点,能让孙元良成为嫡系中的嫡系,免费领取无数枚免死勋章。

因为南昌之战就成了逃跑将军,蒋介石对他更加悉心栽培。两年后,孙元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回来就当了炮兵团团长,很快升为旅长。

孙元良在88师的顶头上司是同为黄埔一期的俞济时,蒋介石的外甥。淞沪会战是,俞济时升任74军军长,孙元良顺理成章成了88师师长。在闸北,孙元良带领88师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抵抗,黄埔四期的谢晋元团长,就是88师下属。孙元良撤军时,把谢晋元丢在了租界,形成了孤军营的惨剧。

淞沪会战期间,还发生了一个小插曲,那就是女大学生前去劳军,孙元良见色起意,直接推到强奸。战乱之中,居然也没有人追究他的责任。不仅如此,国军划拨的26万元的工事建设费用几乎全部被孙元良收入囊中,德械师在豆腐渣工事中伤亡惨重。群众慰劳的款项物资也全部被贪墨,更有甚者,孙元良居然还抢劫大量棉纱出售,从中渔利。

淞沪会战后期,国军布置失当,孙元良直接把部队都弄丢了,一个人回了苏州。因为擅长逃跑,蒋介石奖励他当上了72军军长,仍旧主要指挥88师。

如果淞沪会战孙元良还算有点血性的话,在南京保卫战中,孙元良再次发挥“飞将军”本色,继续逃跑。孙元良带领72军和88师驻扎中华门,孙元良主要精力在夫子庙听戏嫖妓,没时间打仗。战争一打响,孙元良就带着直属部队逃跑,被宋希濂36师打回来了。中华门阵地丢了,孙元良直接躲进妓院一个人逃走了,至于88师的那些德械师“精锐”,群龙无首,成了日军的枪杀亡魂。

大部分的德械师,就是淞沪会战中亮了一下相,听着挺厉害,说白了就是银样镴枪头——中看不中用。

现在网上好多“果粉”喜欢吹嘘国军德械师多厉害,都是在抗战中消耗掉了,可是仔细一琢磨,发现这些德械师其实都是被孙元良这些腐败的国军军官霍霍没了。

孙元良最大的贡献,大概就是有个演员儿子秦汉吧!

3

上世纪30年代,受困于一战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只能保留一支十万人的小规模部队,大批职业军人离开部队进入当时急需现代化的国民政府,成为军事顾问。在这种便利条件下,对于当时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钨、锑等战略资源)以及广阔的工业市场,这些都是德国复兴的必要条件,于是中德开始了近十年的蜜月期,大量军事装备进入中国。

这是德械师中一套单兵装备,里面就包括了中正式步枪(毛瑟步枪)、M24手榴弹、M35头盔。进口原装货在抗战过程逐渐消耗,随后以仿制品为主,构成抗战的主力装备。

连排级毛瑟军用手枪(盒子炮),近战、游击战利器,这才是在中国大量应用的宝贝。

pak 37mm反坦克炮,这是抗战初期的反坦克利器,随着战局发展逐渐消耗殆尽。

购买36(或者60)门105毫米的leFH18榴弹炮,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起到重要作用。

莱茵公司产SFH18 150毫米榴弹炮,抗战前夕进口了48门,这在当时的中国是战略级火炮。从淞沪会战开始,经历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昆仑关战役等几乎所有重大战役,关键时刻总能起到关键作用,就是数量太少。

少量一号坦克、装甲车辆,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基本在抗战初期就损耗。

30年代中德关系密切期,由于经济实力不允许,实际获得的德式装备主要还是轻武器,重型装备在日军的立体攻势面前,存活率极低,起到的作用也有限。而轻武器(仿制品)则构成了抗战的中坚。

4

1934年,南京国民政府从德国进口了24门莱茵金属公司生产的32倍口径的150毫米榴弹炮,但是直到1936年才交货,国民政府以这些榴弹炮组建了炮兵第10团。1936年,国民政府又从德国进口了24门SFH18150毫米榴弹炮。

淞沪会战时,装备了24门德国150毫米榴弹炮的炮兵第10团开赴上海参战。战争中,日军将占领的跑马场空地作为了临时野战机场,给中国军队构成了极大的威胁。炮兵第10团奉命摧毁日军的临时野战机场,接到命令后,两门德国150毫米榴弹炮每门配备50发炮弹,成功摧毁了日军数架飞机。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之后,第九战区的炮兵指挥官将长沙近郊以及城内的建筑物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并制成了二万五千分之一的标点图。1941年,日军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将德国的榴弹炮部署在了岳麓山上,战争中有效地压制住了日军炮兵并大量杀伤了日军,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立下了功劳。

5

德械师是我国抗战前期的主力部队,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制定了建立60个德械师的计划。从1932年到1938年,国民政府先后从德国购买了大量的军用设备,并且从德国兵工厂的手中获得了马克沁重机枪以及毛瑟步枪的生产技术图纸,研制出了二四式重机枪和中正式步枪。不过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我国并没有能够来得及组建60个德械师,实际组建的德械师只有30多个,而且这些德械师大部分都缺少装备,没有达到计划中的德械师的标准。

国军德械师中最精锐的4支部队是,中央军校教导总队、36师、87师、88师。这些部队在抗战早期的时候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1939年之前,这些部队在数次战役中消耗殆尽。中央军校教导总队是所有德械师中装备最好的一支部队,这支部队的人数超过3万人,采用清一色的德式装备,并且由德国军事顾问进行训练。

在西安事变爆发的时候,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小试牛刀,以极其微弱的代价,取得了渭南战役的胜利。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国民政府在1937年上半年再次向德国提交订单,准备继续扩建新的德械师。但是在1938年前后,德国迫于日本的压力,同我国断绝了军事往来,德械师的发展也告一段落。

德械师损失最大的一场战役是淞沪会战,淞沪会战开始前,国民政府内部对德械师的战斗力充满了信心。当时国民政府的主力德械师都调到了淞沪战场的前线,在淞沪会战刚刚爆发的时候,日本在上海地区只有数千海军陆战队。在战争爆发后不久,德械师没能在预想的时间内歼灭日本海军陆战队。淞沪会战后期,日本陆续派遣了20万左右的部队支援淞沪地区,国民政府参战的部队人数也超过了80万人。

淞沪会战国军主力损失了30万人,参战的德械师全都损失过半,重武器丢失殆尽。德械师在经过这次打击后,只能使用普通装备进行补充,战斗力大打折扣。淞沪会战结束后又爆发了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等大大小小数十场会战。国军的德械师在这些会战中基本损失殆尽,就连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都被打残了编制。中央教导大队在1938年年初进行整编,整编后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只剩下了一个旅的编制。

在徐州会战结束后,有着德械师标杆之称的中央军校教导总队,只剩下了数百人,中央军校教导总队的编制也不复存在。从1938年开始,德国逐渐同我国断绝了军事往来,德械师逐渐退出了我国的装备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美械师和苏械师。

6

中国装备过哪些德国装备?

1、大家最熟悉不过的就是“中正式步枪”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支步枪最早是由巩县兵工厂在1935年引进技术后仿制、改进并生产的武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制式步枪,而不仅仅是进口装备。

中正式步枪参考的蓝本为Gew 98式步枪的步骑枪版本Kar 98AZ(百误百科的词条有严重纰漏,该作者认为中正式仿制的是98k型,可实际上98k到1935年才被德国选为制式步枪,而中正式的仿制工作早在1933年就开始了),后者是一战结束后魏玛共和国时期帝国防卫军、德意志国防军成立初期的主力制式步枪,也是Gew 98的卡宾枪型号。中正式实际上是一个“名誉称号”,真正的名字应该叫做24式步骑枪,因其在民国24年(1935年)正式定型投产,故有此编号。

在仿造过程中蒋介石曾提出过自己的意见,他认为Kar 98AZ的长度不适合中国人的体型(K98AZ的全长为1.1米,G98为1.25米),应当适当缩短枪身长度,但要增加刺刀长度,以免在拼刺时吃亏。中正式延续使用了原版毛瑟步枪的7.92毫米全尺寸威力弹,杀伤力极大,只要命中躯干非死即重伤,综合性能肯定要比日本的三八式来的更好,但毛瑟枪本身对生产工艺的要求较高,需要大量熟练工人完成手工加工环节,因此各厂生产出来的中正式性能和质量有部分差异。

2、说毛瑟M1932型手枪或者C96手枪你可能没听过,但要是说盒子炮你肯定知道。C96手枪是德国毛瑟公司的传世名作,德国军队最后一次使用该枪是1940年法国战役期间,武装党卫军少量装备了该型武器。盒子炮击锤给力、结构可靠、威力大,深受中国军民喜爱,性能要比日本南部十四式好。这里需要注意,C96并非查博特C93手枪的改进版,后者独有的肘节式起落闭锁机构被鲁格P08继承。

3、中国原本想进口理念先进、性能优异的MG34通用机枪,但是该枪的生产和使用成本都过高,加上当时中国的兵工厂无法满足该枪所需要的铸造件加工技术,仿制也变得不太可能,所以折衷选择了更加便宜但是性能优良的ZB26轻机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捷克式。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捷克式优异的性能在抗战中得到充分体现,如果当初进口了MG34,不仅是没有任何补充办法的一锤子买卖,而且惊人的弹药消耗量也是国军无法承受的。

4、德国曾向中国免费提供了马克沁M1909水冷重机枪的生产图纸,虽然这是一种一战时的主力武器,但对于极度缺乏自动火力的中国军队来说已经是非常宝贵的战争资源。以最精锐的德械师为例,每个营里才有一个直属机枪连,总共也就是6挺重机枪,不仅数量比一战时期的德国军队少了一半,子弹的供应也很成问题。可实事求是的说马克沁的可靠性无与伦比,真要驳起火来压制3挺日本歪把子不成问题。

5、当时国军曾分别从德国、瑞士等国进口过各种型号的火炮,其中德国的PAK35型37毫米战防炮较为常见,这种武器在波兰战役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是二战初期德军装备的主力火炮。该型火炮的威力足以击毁日本坦克,但是由于装备数量少、战术配置不佳等原因未能起到很大作用,在淞沪会战中基本损失殆尽。

6、30年代民国还进口过6辆I号坦克和数量有限的轮式装甲侦察车,但都在淞沪一役全部消耗光。

注:实际上德械师还使用过德国钢盔、无线电等装备,此处略过。

从实战情况中来看,德械师的确在战役级别的战事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淞沪战役虽然以失败告终,但是却歼灭了大量日军力量,阻滞和破灭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嚣张计划。尽管仗是要靠人打的,但德械装备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同样的士兵如果还在使用老套筒、汉阳造等中国自制或其他国家的武器那损失会更大,战果也会打折扣。然而历史就是这么残酷,德日达成同盟后就断绝了与中国的军事合作,德械师在惨重的伤亡和消耗后得不到补充,最终被苏械和后来的美械所取代。如果站在整个抗战历史的角度上看,德械师以及德国装备所发挥的作用的确十分有限。

7

上个世纪30年代,老蒋在德国军事顾问帮助和协调下,从德国进口了大量武备。

1934年第一批德制装备运到中国,价值1500万银元,包括24门150毫米野战炮、20门37毫米战防炮、数千支毛瑟1924型步枪、数千挺捷克造ZB-26轻机枪和瑞士奥利根公司的20毫米机关炮。此外,还有西门子公司的通信器材、蔡司望远镜、军用汽车、架桥器材与防空探照灯。

1936年初,第二批德制准备运抵中国,价值2300万马克,包括1号坦克、“豪须”式221/222/223型装甲侦察车、二轮和三轮摩托车以及大量37毫米战防炮和各式军用车辆等。

1937年第三批也是最后一批军火运到中国,价值8200万马克,包括150毫米重炮、88毫米高炮、步枪、冲锋枪、迫击炮、轻重机枪、各式弹药、钢盔、鱼雷快艇以及通信器材。另外,还有制钢、炼焦、化工、兵工生产机具等大型设备。

老蒋用这些武备搞了几个所谓的德械师,这些武器和德械师在战场上发挥了一定作用,拿37毫米战防炮来说,仅在台儿庄战役中就发挥了巨大作用。

当时参加作战的战防炮部队是200师的第52团的3个营和直属步兵炮营,共72门37毫米战防炮。

1938年3月23日,日军千余人进犯台儿庄,战防炮部队占据公路附近一个侧面阵地,在日军装甲部队进入伏击圈后,战防炮部队采用从尾车打到首车的战术,大败日军坦克部队,如果不是步兵和骑兵协同不行,当天就可以取得更大的战果。

除了攻击日军装甲部队,战防炮部队还在一些时候承担打击建筑物的任务,3月24日,6门战防炮配合池峰城的31师,将台儿庄内日军临时布置的房屋机枪点端掉。

从3月23日开始到4月6日,战防炮部队先后击毁击伤日军坦克装甲车30多辆。

可以说德制武器贯穿了整个抗战,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不过,德制武器太昂贵,数量有限,到了抗战中后期基本上损失殆尽,要么就是弹药不足,退出了历史舞台。

8

其实中国军队在抗战时期装备的武器绝大部分都是德制武器,而说到德制武器你可能会想到德械师,没错,德械师的确是抗战前中国与德国合作的产物,并且当然国民政府邀请了很多德国国防军的将领来中国来当教官,用德国的那一套训练中国军队,其中就包括被誉为德意志第三帝国国防军之父的冯·塞克特将军。国民政府并计划建立100个左右的德械师,如果当时中国真的建立了这么多德械师,那么抗战初期就不会打得那么惨,抗战估计也不会那么惨。
八路军骑兵背的就是汉阳造,中正式步枪只装备正规部队,或者说是中央军

中国与德国的军贸关系由来已久,从清朝洋务运动开始都是以德国为标准,军队的步枪口径以德国的7.92毫米为基准,所以从老套筒、汉阳造开始再到中正式,民24式水冷重机枪,都是标准的德械装备,除此以外,还有德国在一战后运往中国的德制MP-18冲锋枪,还有中国军官、游击队象征的毛瑟C96半自动手枪,它也被中国军民亲切的称为“盒子炮”、“大镜面”、“快慢机”等。

除了这些轻武器以外的重武器还有德制1号坦克,不过好像在南京保卫战后都打没了,还有37毫米战防炮、防空炮、75毫米野战炮、82毫米迫击炮、150毫米重型榴弹炮等等,而除了这些硬装备还有德国西门子的通讯装备。这些都是帮助中国军民度过了那段艰苦而又悲壮的时光,对中国的抗战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9

感谢邀请,德国和我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就算在二战的时候,他们和日本是盟友,但他们也为我国出口了不少的武器,所以在抗战中,我军中就有不少的德系装备,也有专门的德械师,可是这些装备,却并没有发挥过什么大的作用。


虽然日本的武器先进,但是跟工业强国德国来比,还是差那么一些的,那么我军也拥有先进的武器,为何还总是失败呢?其实原因也很简单,主要有这么三点。首先第一点就是指挥的问题,相信大家也都知道,在国民党的军队中,派系林立,指挥就不是很统一,要是遇到军官去指挥别的部队,作战能力就大打折扣,所以就算他们拥有了先进的武器,但战斗力并没有提升。

其次就是他们的武器,虽然是德系装备,但也都是属于一些轻武器,都是机枪、步枪之类的东西,一些坦克大炮等都还是没有的,他们拿着的,就是一些基础性的武器,后期德国也不再出口武器了。

而日军的不一样,就拿空军来说,当时我国就没有空军和飞机,日本拥有制空权,所以他们占了很大的优势,后来我们的飞机坦克,还都是别国给援助来的,所以就算有了先进的装备,国军也并没有什么优势。

最后一点就是,这些虽然是德系装备,但并不是全副武装的,只是德国的部分装备,并不是完整的单兵作战装备,说起来是德系装备,但实际上平均算下来,战斗力也就很一般,并没有先进到哪里去。

当时日本又是各方面都准备好了,才选择发动的战争,我们也是被迫起来抵抗,就算当时国军有一些德系装备,但日本的装备也不差,还多了很多坦克飞机,所以当时国军打不过日本,也是很正常的。

由于笔者水平有限,不足地方,希望指出批评。

10

当时中国只得到了一部分德国武器装备,只搞了几个德械师,简单对比一下。

德国毛瑟98k与日本三八大盖,德国有效射程八百米,日本有效射程一千米,德国杀伤力比日本强,另外还装备了mp40冲锋枪,这种枪每分钟五百发,射击精度也很高。

火炮方面,有八八炮,这种火炮高射一万六百多米,平射一万四千多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