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头条!谢网友!

这个问题怪怪的,难道敢诛杀功臣就牛逼吗?

首先我要说的,不是李世民不敢诛杀功臣,而是李世民不想杀,也不用杀,不杀功臣就能让功臣们臣服于他,这不正是李世民比其他诛杀功臣的帝王最牛逼、最高明的地方吗?

杀功臣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有的开国帝王之所以挨个诛杀开国功臣,主要是担心这些功臣们图谋不轨和威胁皇位,说到底是这些开国帝王心里畏惧又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驾驭这些功臣,是一种没有办法的办法。

李世民之所以比其他帝王高明,在于他没有把诛杀功臣作为他巩李唐王朝统治的主要手段,他相信光靠杀人从根本上解决不了问题,巩固政权的根本在于清明的政治和有效的制度,他非常重视政治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原来隋朝三省六部的基础上,加强皇权与三省的相互权利制约,形成了一套先进、完善的旨在制约各种持权思想的政治制度,确保了唐朝初期的政治文明。李世民深刻懂得维护皇权与改善民生的道理,用船和水来比喻皇权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之间的关系,所以他非常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经济,从而确保了唐王朝的姓会稳定和繁荣。李世民比其他帝王都高明的地方还在于他能严以律己,带头守法。他鼓励大臣和民间对他提意见和建议,甚至可以严厉批评他,这是其他帝王所不具备的,给唐初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府政治廉洁、遵纪守法带了个好头。

李世民是历史上唯一能够善待功臣的帝王。不杀功臣,又能让功臣们忠心耿耿给大唐干事,只有李世民做到了,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深受手下将领爱戴,并愿意为李世民舍生入死的重要原因。许多瓦岗寨将领抛弃李密和王世充,心甘情愿投到李世民帐下,看重的正是李世民是一个有宽大胸怀的有道明君,不象李密重色轻友,拉邦结派,也不象王世充两面三刀,疑神疑鬼,亲近有别。李世民用人唯才是举,不计前嫌,信任有加,大胆放权,从不猜忌,过河拆桥,兔死狗烹,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就是李世民善待功臣的有力见证。

最佳贡献者
2

这就是胸怀大志、高瞻远瞩l他的成功、是在人、而不是天、魏征长教他治国安邦、之道、魏征死后他大哭月余`他以魏征为榜样、带对太子讲、水能载舟、也能復舟、他-生爱民如子关心百姓肌苦、这是中国历史有数的、有道明君之一

3

一直以来,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似乎成了铁律,尤其是做为一个帝王,如果你不把和你一起打天下的功臣都杀死,就被视为另类。而李世民就是这么一个另类,实际上不诛杀功臣的皇帝并非只有李世民一个。如果不是对方犯了谋反的大罪,李世民实在没有必要诛杀功臣。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在643年的时候设凌烟阁,放置24名开国功臣的画像,而在这24人中,只有两人被李世民下令诛杀了,他们就是被告发参与李承乾谋反案的侯君集和收养500名义子的张亮。其他的都是病死或者老死。

在这里四姑娘就来分析一下李世民为什么没有大范围诛杀功臣:

其一、李渊起兵的时候,李世民不到20岁,从此就开始领兵打仗,李世民的军事能力是得到认可的,这些能臣猛将大部分都曾是李世民的部下,跟随他平定天下,可以说李世民的军功是最多的,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了隐太子李建成最大的对手,并成功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和李元吉,自己做了皇帝。他根本不怕谁功高震主,而这些功臣也从心里畏服李世民,心甘情愿跟随着他。

其二、李世民需要这些能臣猛将来对抗关陇集团。我们都知道李渊出自关陇集团,北周、隋、唐实际上都是关陇集团控制下的江山,李渊能称帝,关陇集团功不可没。但大唐要发展,皇帝要不被掣肘,就必须打压关陇集团。所以李世民要扶植山东豪杰来对抗关陇集团即便不能一下子消除关陇集团的势力,至少达成一种平衡,所以李世民还需要这些功臣。

其三、府兵制的特殊。唐初实行的是府兵制,将领并没有实际的军权,而只有带领部队出征或者守卫京城的责任,军权在皇帝手中。这有效的防止了官兵的叛乱。所以李世民不需要特意杀掉功臣门。

其四、李世民不愿意杀功臣。尉迟敬德自投靠大唐开始就成了李世民的铁杆追随者,在平定天下、玄武门之变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是当之无愧的大功臣。但李世民登基之后,尉迟敬德自恃功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动不动在上朝的时候讽刺别的官员,还曾打上了李道宗的眼睛。李世民很生气,曾对尉迟敬德说过一番话,大意是他曾读《汉书》,看到刘邦诛杀韩信等功臣,很为韩信等感到惋惜,所以他坐上皇帝后,尽量保全功臣们,让他们的子孙也得到庇护。这是他的初衷,但他也不得不承认,过分的奖赏对于治理国家弊大于利,所以希望尉迟敬德能收敛自己的行为。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世民从心里是不愿意轻易诛杀功臣的。

其五、玄武门之变,他已经诛杀了李建成、李元吉以及他们的十个儿子,这是他一生抹不去的污点,所以他尽量弥补,试图让人们看到他是一个明君,而天命应该在他这边。为此,他做了很多努力。善待功臣也是其中一件。

4

李唐最能打的就是他李世民,他手下的功臣没有一个有能力反他的,你说杀他们究竟有何意义。而且李二还是秦王的时候收留了许多降将,这种人在李唐无背景无势力,李二就是他们唯一的靠山,即使李二要造他爹的反,他们也愿意跟着李二一起干。你像尉迟敬德这样的,甚至都敢在兵变的时候毫无顾忌地射杀李元吉,可以说是对李二已经忠诚的不能再忠诚了。这种对你誓死追随的勇士,谁能下得了手?这种想法李二就连想都没想过。

朱元璋就不一样了,一方面是被他最信任的亲侄子出卖过,留下了一辈子的阴影,另一方面他也不是像李二那样的军事天才,对那些能操翻蒙古人的武将十分猜忌。你别说是他,就是他的孙子朱允炆最后穷途末路成那个样子了,仍然不愿意放出兵权给徐达的儿子。

(本文作者:aswhite)

5

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作为大唐帝国的实际缔造者李世民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帝王中的一个异类。历朝历代在一个国家建立之后都难免会大肆屠杀一番功臣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防止臣子做大威胁到皇家。而李世民则相反,虽然李世民属于李唐王朝的第二位皇帝。但是李渊在位时间很短。而且李渊只是一个名以上的皇帝。确切的说大唐的江山有一多半都是李世民打下来的。李渊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坐享其成罢了。

李世民在继位之后并没有大肆屠杀功臣。反而促成了“君臣相宜”的佳话。而李世民也是中国历朝历代开国皇帝中仅有的一位没有屠杀功臣的皇帝。即使像侯君集这样造反的臣子。李世民在抓住侯君集之后也流着泪像众臣们为侯君集求情,希望可以饶侯君集一命。最后虽然没有保住侯君集的姓名。但是对于侯君集的妻儿老小却网开了一面,只是把他们流放到了岭南。要知道唐朝时期造反可是要诛灭满门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李世民对于自己的功臣确实很有情义。

其次那就是李世民不能屠杀功臣。因为李世民皇位得来不正。李世民是通过杀掉太子李建成逼迫李渊退位才得来的皇位。所以在一点上李世民一直饱受争议。而且跟随李渊造反起家的各大家族势力都非常庞大。尤其是山东的世家大族,他们的势力大到李世民都不愿意轻易招惹他们。而且李世民继位初期,为什么对于退位的李渊要钱给钱,要美女给美女。但就是不允许任何臣子接触李渊。就是因为李世民担心出现不必要的意外。因为李渊的退位肯定会影响很大一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都代表了各个家族。所以李世民要防止他们暗中串联推翻自己。而李世民之所以不杀功臣,就是需要功臣们来帮助自己对抗李渊时期的遗留势力。皇帝虽然高贵,但是也需要帮手的,一个皇帝如果真的成了孤家寡人了,那么他也就危险了。所以李世民不但不杀功臣。反而还奖赏他们,扶持他们对抗李渊的遗臣。这样的话李世民就可以稳坐钓鱼台从容应对各种问题了。

再有,李世民继位之后需要一个稳定的环境来壮大发展国家。向我们上边所说,李世民皇位来的不正。他是通过杀了太子李建成抢来的皇位。如果李世民开始大肆屠杀功臣的话,势必会引起臣子们的反弹。如果李世民是名正言顺继承的皇位这倒没什么。大臣们如果敢造反,直接平叛就是了 但要命就要命在,李世民皇位是抢来的。如果李世民开始屠杀功臣,大臣们造反的时候就可以名正言顺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而且毕竟李世民杀李建成是事实。这样的话双方难免就会展开一场大战。不管李世民打赢了还是打输了。对于刚刚建立不久的唐朝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毕竟大唐的周围强敌林立。突厥、吐谷浑、吐蕃、高丽、高昌、薛延陀等强国环绕在大唐周围,时不时的还来大唐打秋风。如果大唐内乱那国家就危险了。所以李世民绝对不会去屠杀功臣。因为那样做百害而无一利。

也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才导致李世民不能、不愿意、也不敢屠杀功臣。事实也证明李世民的做法是正确的。再之后的过程中这些臣子替他平灭周边国家使得大唐声威威震四海。而李世民也开创了“贞观盛事”成为万族敬仰的“天可汗”。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流言探讨阐述各自的观点。

6

严格讲还是杀了,但是,侯君集、张亮、李君羡都是罪有应得,不是谋反就是结交妖人。有一说李世民听到武氏女代唐的传言,一次听到李君羡自报小名【五娘子】,就考虑到李君羡是武安人,任左武卫将军,爵封武连郡公,又在玄武门上班,就把李君羡当成那个隐藏野心家处置了。武则天后来给李君羡平反是为了宣扬自己的天命不是拦得住的,不代表李君羡真的死得冤。

其他那些功臣大多安分守己,也没像许攸、侯安都那样整天作死地嚷嚷没我哪有老板今天,其中更不乏和李世民结亲的,君臣关系相对融洽。就算侯君集,也获准赦免一个儿子,李世民又何必为难没犯大错误的人呢?

7

相信我:李世民没有什么不敢做的事,实在没有必要杀功臣。

李世民是靠政变上台的,连大哥李建成都敢杀,为啥不敢杀功臣,实在是没有必要,原因如下:

1、李世民的出身。你可以看到历史上出生越低贱的皇帝越容易杀功臣,出生低贱明白开创帝业的艰难,由于地位的急速上升导致心理上怀疑一起打天下的功臣用同样的手段。而李世民出身贵族,天生就与手下那帮功臣身份不同,地位不同,李世民没有这样的担心。



2、李世民太年轻了。为何年纪也是原因?要知道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只有28岁,而他手下那帮功臣,如尉迟恭41岁,杜如晦41岁,秦琼38岁,长孙无忌32岁,也就是说李世民手下那帮功臣年纪都大过李世民,李世民28岁就做了皇帝,年轻有为,那帮功臣都是随李世民一起打天下的,完全在有生之年能控制,何必要杀。

刘邦和朱元璋却不同,他们年纪大,自己死了功臣还在,会威胁接班皇帝的位置,李世民却没有这个情况。




3、李世民有能力控制功臣,心胸宽广,而且爱惜人才。别看李世民年轻,但能力超强,领着一帮文臣武将替李渊打下大唐江山,李世民功劳最大,手下那帮武将也很清楚李世民的能力,根本不敢谋反。李世民玄武门兵变时,只是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及他们的儿子,对其李建成与李元吉手下的文臣武将全部赦免,并为自已所用,对待敌人的臣下尚且如此,何况是自己手下的功臣呢。



所以不是不敢杀,实在没有必要杀。

8

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纵观中国古代开国帝王,功成名就,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后,没有几个能做到与功臣共享天下。在目的达成之前,他们对人才的脾气百般包容,但是得到天下之后就开始对他们赶尽杀绝。

刘邦和朱元璋就是两个比较典型的例子,但是仔细想来,他们杀那些功臣都是有原因的,比如刘邦,作为一个帝王,岂能容得下一个功高盖主的韩信在他面前居功自傲?但凡是杀功臣的皇帝,都是因为那些大臣危及自己的皇权了。

而在对待功臣这件事上,做的比较好的就属李世民了。李世民之所以不杀功臣,是因为陪他一起打天下的那帮老臣,大多都是李家的旧臣,他们一开始就有主仆之分,而刘邦、朱元璋等人,陪他们打天下的一开始都称兄道弟。试问你和兄弟打天下,最后他当了皇上,你能甘心?那些大臣们甘心不甘心不说,刘邦和朱元璋等人能放心?

相比而言,李世民的那些功臣一开始就把自己的位置摆正了,李世民也不是没杀功臣,比如二十四功臣之中的侯君集和张亮,这两个人都是参与谋反之人,而且在此之前李世民对他们也是能包容就包容,这种罪在古代是大逆不道的大罪,所以任谁都会杀他们。李世民不滥杀功臣,原因大致便是如此了。

9

首先,“都”是不对的,只是杀功臣这种现象会比较引起大家注意,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记住皇帝杀功臣的事情,然后想当然觉得是皇帝就会杀功臣。

其实,历史上不杀功臣的皇帝还是有不少的,秦始皇、汉光武帝刘秀、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成吉思汗铁木真等等都没有无故杀功臣。

言归正传,为什么李世民没有杀功臣呢?

功臣的出生大多是名门望族

李世民能够当上皇帝,离不开那些名门望族的支持。当时的名门望族可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他们大多数在朝廷上都有着自己的官僚集团,这是政治上的势力。经济上,名门望族依托土地私有制兼并土地的大有人在,他们本家的经济实力是非常庞大地,李世民的军饷、粮草有很多是他们提供的,这是功劳。

如果,李世民杀了功臣,势必会引起这些望族的不满,大唐的望族如果集体暴动,对于立国不久的李唐王朝是个很大的挑战。

李世民性格方面的原因

李世民是一个对待朋友很讲义气的人,他非常豁达,有气量。对于冒犯自己的人,也能表现出很宽宏的气度。

他爱惜人才,对于功臣往往是依据才能去安排职务。遇到这样性格的君主,功臣们自己不作死,那基本可以安享晚年的。

李世民是个很注重名声的君主

他成为君主后,非常注重自身的形象建设。对于功臣的看法,他很反感刘邦杀死功臣的做法。最难能可贵地是,他以君王之姿,却喜欢自我反省,很多时候听到劝谏,便会进行改正。

李世民登基时很年轻

从李世民登基时才二十多岁,他不像刘邦、朱元璋那样会忧虑太子的问题,也不用去考虑自己死后,功臣乱国——这些功臣大多比他老很多。

10

狡兔死良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李世民不杀功臣一是狡兔未死,良狗不能死。二是李世民自信,政策得力,不易产生权臣。三是威胁足够大的功臣一个没给他机会,另一个却是杀了。

一,李世民当了皇帝以后,虽然国内已经稳定,但是还有突厥,高句丽,回纥,土谷浑的威胁。虽然突厥被李靖打残,其他的威胁也被一一解决,但是高句丽一直未能取得实际性的成果。

二,李世民自身就是军事奇才,没必要担心功臣。同时设立政事堂,使得三省互相牵制,不易出现权臣。


三,李世民唯一担心的功臣就是李靖了。不过李靖比李世民大了28岁,而且李靖被高甑生诬告后“乃阖门自守,杜绝宾客,虽亲戚不能妄进”。李靖没有给李世民机会和他几乎同一时间去世。侯君集是除了李靖以为威胁最大的功臣了,不过因为牵连李承乾谋反被杀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