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并不是贵族才能称呼自己的父亲为阿玛,而是所有满人都可以称呼自己的父亲为阿玛。
因为阿玛这个词在满语中的意思就是生养自己的人,也就是父亲的意思了。
当然,阿玛这个词也经历了词义的流变。最初,在女真人的语言中,阿玛并不专门指代父亲,而是指代一切长辈或是有权势的人。
《满文老档》里曾经记录了一条史料,说在天命十年,努尔哈赤曾说,亲近侍卫们和头等的大臣们可以称呼我“阿玛”,人民称呼我“汗”就好了。由此可见,阿玛最初只是对位高权重者的一种尊称,而非专指父亲。
但在满清入关后,阿玛一词基本上则专门指代父亲了,一般满人家庭都这么称呼。但具体到皇室,称呼就又不大一样了。
因为皇帝和皇子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既是君臣,又是父子,而对于皇帝的称呼,当然不能等同于普通人。一般来说,在比较正式的情境中,比如奏折里,皇子会自称臣,然后尊称皇帝为皇父。而在诸如朝会等正式场合,皇子不能阿玛长阿玛短的叫了,尊称皇上那是必须的了。
不过,如果是一些非正式场合,皇子对皇帝一般称呼为汗阿玛,又写做“罕阿玛”,当然也可以直呼阿玛,但这要视场合和皇帝本人的心情而定,不能随便大呼小叫。
至于影视剧中常提到的“皇阿玛”一词,应该在清末民初才出现,比如爱新觉罗·毓嵒在《我随溥仪十四年》中就提到,溥仪曾立他为皇子,让他称自己为皇阿玛。
连溥仪都说出了“皇阿玛”一词,可见这词应该是被使用过。估计是受汉化影响,清末的宗室贵族连满文都不怎么会说会写,所以才会出现这种满汉结合的称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