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包括西汉和东汉,也叫前汉和后汉,这是史学界公认的。只是可惜,历代史学家并不认同蜀汉是汉朝国祚的延续,只因它是一个割据政权,没有完成统一大业。至于蜀汉政权的正统性,在中国历史的不同时期,也存在有不同的看法,同样是否定的多于认同的。
也就是说,光武帝刘秀和昭烈帝刘备同为汉室宗亲,后世人们都买刘秀的账,却并不认同刘备的“汉”政权。我们通常把刘备的政权称之为“蜀汉”。
原因有两个:
一、刘备集团没有一统天下,他的势力只是割据在巴蜀一带。
二、刘备的汉室血统纯正性存疑,他与刘秀不同,人家刘秀确实是经得起考究的汉室宗亲。
历经近一千多年,蜀汉政权并不被公认为是汉朝的延续。那么刘备当初为何以“汉”为国号?为何不废汉自立国号呢?
其实道理很简单,刘备的政治人生一直都紧缚于“血统论”上,皇室血统是他至关重要的政治武器。若非如此,刘备很难实现咸鱼翻身。
刘备从小就有立志当皇帝的梦想,曾想用自家门口大树造一驾皇帝的辇车。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刘备一直活到四十六岁还依然只是一个穷屌丝。好在刘备有两个忠实而又有能力的好基友——关羽和张飞;也好在这一年刘备三顾来了自己的人生导师——诸葛孔明;更好在刘备自出道一来就打着“汉室宗亲匡扶汉室江山”这面政治大旗,且屹立不倒,并得到了汉献帝的认可,亲切地称呼“皇叔”。
“汉室宗亲匡扶汉室江山”这面政治大旗对于刘备来说太重要了。
诸葛亮大概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才答应刘备出山辅佐他的。
所以说,刘备必须以“汉室宗亲”为出发点,细心地经营自己的政治人生。这也就意味着,刘备一生的奋斗都是在为刘氏江山服务,他不能跳出这个窠臼。
但是反过来说,刘备也不敢跳出这个政治束缚。因为一旦脱离出去,他的政治人生也将毁于这个“一旦”。如果事情是这样的话,刘备将尽失民心;诸葛亮也不会择其而侍。诸葛亮的前途重归渺茫;刘备的宏大理想更是无从谈起。
分析了这么多,总之,“汉”是刘备的成事根本,政治人生的灵魂之所在。离开了“汉”,刘备啥也不是,穷屌丝一枚,他的一生很难有大的突破。所以,刘备不能废“汉”另立国号。
相反,曹操名为汉丞相,麾下雄狮百万,实力雄厚。这也是曹操敢公然受封“魏王”,并加九锡的原因。曹操死后,儿子曹丕更是恃强凌弱,威逼汉献帝禅让皇位,自称“魏文帝”,追认曹操“魏武帝”,并以老爹的封号“魏王”立国号“魏”。
孙权继承父兄先前打下的坚实基业,凭借长江天险,雄霸江东吴地。三国鼎立已成事实,孙权称帝,自立吴国。
不管是曹操还是孙权,他们不承认汉朝,自立一个国号,世人又能说什么呢?人家都有实力,强权在手啊!
而刘备最初什么都没有,比不得曹、孙二人。他除了虚无缥缈的“仁义”二字,就剩下“汉”这一个字了。刘备拥有“汉”,就是拥有了民心。而民心就是刘备这样的穷屌丝逆袭的根本,所以刘备不能也不敢舍弃“汉”,另立“蜀”国。
讽刺的是,作为后世人,我们却偏偏称刘备的“汉”国为蜀国,或者蜀汉。这样有悖于刘备的初衷,也只能让刘备地下有知,抱憾终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