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上的后三国时代通常有两种指向,第一种是楼主所说的三国后期,大抵从司马懿诛杀曹爽后实际成为曹魏的掌权人开始(公元249年)到司马灭吴统一中原(280年),大约三十年左右的时间。另一种后三国时代则指的是东西魏(后来演变为后周后齐)与南方梁陈并存的后三国时代(公元534至公元577年)大约40年的时间。

前一种后三国时期的猛将算起来应该是这几位:

姜维:

蜀国诸葛亮后的军事主帅,在诸葛亮后以弱小的兵力对曹魏一样保持了强势,多次主动进攻曹魏,军事才能可谓一流,可惜在曹魏灭蜀之战中不守阴平小道,成就了邓艾的传奇,算是军旅生涯的败笔之一。

陆抗:

东吴后期政治混乱,没有名将,陆抗勉强入列,陆抗是东吴名将陆逊之子,有其父之风,后来镇守江东抵抗已经独大的司马氏,能攻善守与羊祜的对决更是传为千古佳话,是后来司马灭亡与蜀后东吴又能保持十多年的统治的关键因素。堪称东吴移动的万里长城,后来陆抗一死,东吴再无独挡一面的大将,无可避免的走向灭亡。

邓艾:

司马灭蜀的第一功臣,偷渡阴平小道,也是中国历史上各代取蜀之战中最惊艳的一场,放眼整个三国,邓艾都是难得的政治人才,可惜没找到个好老板,功高主忌,兔死狗烹。

杜预:

灭吴之战的主帅,西晋灭吴,一拖再拖,后来名将羊祜也病逝,死前向司马炎推荐杜预接过自己的大旗,称非杜不能完成平定江东的重任,后来杜预确实能当此大任。

在明代,杜预是唯一一个同时进入文武庙的历史人物,后来又修订了晋律,对春秋左传的注解也堪称儒学经典,在文武双全这项,恐怕只有东汉开国名将邓禹才能与之比肩。

王浚:

灭吴之战,除了杜预的全局掌控,宝刀未老的老将王璿率领着一支强大的水军作先锋部队从蜀地顺江而下锐不可挡也很关键。

而老王在战争中为抢灭吴头功,连上司王浑的调度都不听,颇有些三国李云龙的味道。

考虑到此时王璿已经72岁,确实感叹老王宝刀不老火气重,太生猛。


答疑人:今日头条年度历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编夜狼啸西风。

夜狼啸西风,历史作家,原新浪文史论坛超级版主,出版历史作品有《百战风云》《个一个帝国的生与死》《两宋烽烟》等。

最佳贡献者
2

大咖好,咱是爱好三国文化的"历史惊文",很高兴能和大家唠嗑唠嗑有关三国的趣事。

对于三国的武将,我们耳熟能详的有很多,诸如吕布,典韦,关羽,赵云,张飞,张郃,太史慈等等,不过,这些武将绝大多数都存在于三国前中期,而对于存在于三国后期的勇猛的武将,大家恐怕了解不多

今天,惊文就给大家介绍一位三国后期相当英勇的将领——文鸯,有何英勇呢,咱们分三点来讲。

第一

高陵平之战后,曹爽一族尽诛,而文钦(文鸯老爸)也是曹爽一党,自然收到打压。司马师的部队开到文钦家门口时,文钦十分害怕,这时文鸯建议夜袭司马军营,文钦从。虽然这次袭击中原本计划的文钦没有到场,但是文鸯这一军也是杀出了气势,把司马师弄的旧疾复发,最后88。

第二

后来,文军撤退,司马师率军追赶,没想文鸯居然就率领几十骑,冲进司马军军阵,左右冲杀,如入无人之境,后来司马师又有八千精兵增援,文鸯不怕,更抖擞了精神,转头杀向这八千人,一时间,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最后在干掉百余人后,文鸯安全撤出。

第三

(这里没司马师什么事了)

后来文鸯投降了魏国,再成为晋臣。文鸯率领自己的军队击溃了在晋朝边境作乱的鲜卑,并招降二十万人,由此威震边境。


我是和你一样爱好三国文化的"历史惊文",喜欢就关注我呦~

3

后三国,有两个划分节点。一是以夷陵之战,刘备大败后白帝托孤为分界线,把三国演义分成上下两个部份。二是以诸葛亮星陨五丈原,这时三国上半部叱咤风云的人物,包括赵云、魏延等都先后谢幕,真正进入后三国时代。

我想题主问的是第二个划分。演义中,对这阶段武将的描写,不再象上半部,为塑造英雄,两军阵前,大马金刀,斗上几十回合。而是回归到比较正常的军事描写,斗智斗勇,斗军斗阵。

到后三国时代,其实并不少于前三国时期的名将,如姜维、邓艾这样的一生之敌,比如羊祜、陆抗这样的君子对手。还有有灭蜀、灭吴之功的钟会、杜预。只是演义作者对此着笔都不再浓墨重彩的渲染。

至于被许多网友拼命挖掘出来,号称不亚于吕布之猛,战绩类比赵云的文鸯,实在不敢恭维。是被今天夸张了。就算能几进几出魏军,不过一匹夫之勇耳,与统领军马的将军,没看出有何可比之处。




4

三国时期可谓名将如云啊!如果单以“三国”论,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其间跨度不过六十年。但现今谈到三国,多指《三国演义》,也就是自黄巾之乱到三分归晋这段历史。而三国名将从三国的历史阶段来看,以群雄逐鹿时期为最盛。

有说书人将《三国演义》中的名将做了个排名,并写成打油诗一首——“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虽然这只是说书人为有趣而杜撰的,但也表明了大众对三国名将的关注和仰慕之情。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三国中的名将。由于人数众多,介绍过繁,就不一一赘述了。仅选各军中知名者若干,简介。(不按时期,不含《三国演义》虚构人物)


黄巾军——


波才: 豫州区黄巾军首领。先败当南太守赵谦于召陵(今河南漯河),次败朱儁,又依草结营围皇甫嵩长社(今河南长葛东北)。是夜会大风,皇甫嵩使人内外放火,会朱儁、曹操军至,大败。汉军追至汝南陈国再胜,复追杀波才于阳翟(今河南禹县)。


张燕: 常山真定人,本姓褚。黄巾起,合聚少年为盗,众万馀人。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后降曹操,封安国亭侯。


张曼成:称“神上使”,南阳(河南南阳)区黄巾首领。

赵弘、马元义、卜已等。


董卓军——


吕布:字奉先。被誉为三国第一猛将。


李傕:字稚然,凉州北地人,董卓死后,他成为凉州军的头号首领。


郭汜:当董卓被杀后,他成为西凉军中仅次于李傕的二号首领。

华雄、张济、樊稠等。


袁绍军——


颜良: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以勇而闻名。建安五年,袁绍遣颜良攻白马,曹操北救,设计引袁绍西应,操自率轻兵掩袭白马,颜良仓促应战,被关羽击杀。


文丑:东汉末年冀州牧袁绍帐下的大将。建安五年,袁绍命文丑率军于延津攻曹操,曹操以诱敌之计大破文丑一军,文丑于此战中丧生。


淳于琼:汉灵帝中平五年被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右校尉,与蹇硕、袁绍、鲍鸿、曹操、赵融、冯芳、夏牟同列。为袁绍大将,与张郃、高览等人齐名。在官渡之战时镇守乌巢,遭到曹操的偷袭而惨败,自己也被曹操处斩。


张郃:字儁乂,冀州河间国鄚(今河北省任丘附近)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五子良将之一,于曹魏建立后加封为征西车骑将军。191年,袁绍取冀州,张郃率兵投归,任校尉。因破公孙瓒有功,迁为宁国中郎将。后在官渡之战中投降曹操。


高览:袁绍部将,后与张郃一同投降曹操,官至偏将军、东莱侯。

朱灵、马延、麴义、张顗等。


曹魏军——


夏侯惇:字元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末三国名将,曹魏开国元勋,西汉开国元勋夏侯婴的后代。 少年时以勇气闻名于乡里。曹操起兵,夏侯惇是其最早的将领之一。多次为曹操镇守后方,曾率军民阻断太寿河水,筑陂塘灌溉农田,使百姓受益,功勋卓著。历任折冲校尉、济阴太守、建武将军,官至大将军,封高安乡侯,追谥忠侯。


夏侯渊:东汉末年名将。字妙才,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夏侯婴之后,夏侯惇族弟,擅长轻兵急袭,出其不意。又因为夏侯渊本非能用兵,在军中又被呼为“白地将军”。汉中之战中,持勇轻敌打算攻取刘备军营,但攻持不下反遭夜袭。最后分兵救援张郃,自己与部下修理鹿角时,被刘备麾下将领黄忠砍杀,死后追谥为愍侯。


曹仁:字子孝,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曹操堂弟,三国时期曹魏名将。早年已经结队跟随曹操,常遇状解围,善守能攻;樊城之战中虽被关羽以水围城,但亦能激厉将士死守樊城直至徐晃救援,最终击退当时威震华夏的关羽。曹魏建立后,曹仁官至大司马,封陈侯,谥曰忠侯。


张辽:字文远,雁门马邑(今山西朔州)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昔从属丁原、董卓、吕布。及吕布败亡,归曹操。为中郎将,赐爵关内侯。张辽随曹军征讨,战功累累。与关羽同解白马围,降昌豨于东海,攻袁尚于邺城,率先锋斩乌丸单于蹋顿于白狼山,又讨平梅成、陈兰等贼寇。曹操赤壁败退,任命张辽、李典、乐进等守合肥,成功击退孙权十万大军,差点活捉孙权。张辽一战威震江东,名扬天下,拜为征东将军。病逝于江都,谥刚侯。卒年五十四岁。后世将其与乐进、于禁、张颌、徐晃并称为曹魏“五子良将”。


徐晃:字公明,河东杨人。原在杨奉手下,杨奉被曹操打败后投归曹操。在与关羽的作战中立下大功,曹操称赞他:“贼围堑鹿角十重,将军致战全胜,遂陷贼围,多斩首虏。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闻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长驱径入敌围者也。且樊、襄阳之在围,过于莒、即墨,将军之功,逾孙武、穰苴。”死后封为壮侯。


于禁 :字文则,泰山巨平人。黄巾之乱时跟随鲍信,后来鲍信投靠曹操,他也自然加入曹军。之后禽吕布于下邳,立下大功。与袁绍作战时更是领两千步骑坚守延津,让袁绍无可奈何。而后仅增兵五千,就从延津西南缘河至汲、获嘉二县,焚烧保聚三十余屯,斩首获生各数千,降绍将何茂、王摩等二十余人。但晚节不保,被关羽抓获后变节乞降,最终被一幅讥讽他变节的画像气死。可惜了....死后封为厉侯。


庞德 :字令明,南安狟道人。本为马腾部将,马氏战败后随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张鲁被曹操击败后降曹。不久就与关羽在樊城交战,射中关羽额头。战败后被俘,立而不跪,宁死不降,终被关羽所斩。真是忠义呀!谥曰壮侯。


乐进 :字文谦,阳平卫国人。最有名的应该是斩淳于琼了。除了这个,乐进大多数时间都是作为副将出征,或者是和别的将领,尤其是李典,一起出征,很难说有大将之才,但跟随曹操征战多年,功劳也不小。谥曰愍侯。


李典 :字曼成,山阳巨野人。好学问,贵儒雅,不与诸将争功。合肥之战时不计较与张辽乐进的私人恩怨,齐心协力取得了胜利。多与乐进等一同作战。少有的文武全才,可惜死的时候太早了!死后也封为愍侯。


吕常:博望人,为武猛都尉厉节中郎将裨将军,封关内侯。后随曹操南下,封阴德亭侯,领郡。因治郡有方拜平狄将军,改封卢亭侯。法律严明,士无异心,守城以据关羽。从208年9月刘琮投降,襄阳归曹操所有以来,直到其于221年2月病逝。任襄阳太守13年,镇守一方,官至横海将军,西鄂都乡侯。一生为官清正俭朴,深得民心。


曹纯 :曹仁之弟,曹操堂弟。十四岁丧父,与曹仁同住,继承父亲产业,僮仆、客人上百人。十八岁时,任为黄门侍郎。二十岁时,跟随曹操到襄邑募兵,开始随军征战。后又任议郎参司空军事,统率曹营精兵虎豹骑。加上前后军功封为高陵亭侯、食邑三百户。208年,跟随曹操南征荆州,追击刘备到长阪,掳获刘备二女、辎重,收复刘军散兵。乘胜进逼江陵,后再还谯。210年逝世。曹丕称帝后,追谥他为威侯。


曹洪 :字子廉,沛国谯县人,三国时曹魏名将。随曹操追袭董卓荥阳时,曹军为董卓部将徐荣所败,曹操失马,曹洪舍命献马并救护曹操,使曹操免于厄难。后多随军征伐,讨黄巾、张邈、吕布、袁绍,咸有功劳。曹丕即位时,封为卫将军,迁骠骑将军,进封野王侯,进邑千户。曹洪家富但性格吝啬,后获罪将死,幸得卞太后求情,得以保全。明帝即位时,拜为后将军,更封乐城侯,邑千户,位特进,又复拜骠骑将军。太和六年逝世,追谥曰恭侯。


曹彰 :字子文,沛国谯县人,为曹操与卞氏所生次子。彰膂力过人,武艺精熟,能徒手与猛兽搏斗。代北乌桓无(能)臣氐等造反,曹彰拜北中郎将引军往讨,大捷而归。后来曹彰奉命往汉中助曹操攻刘备留守长安。曹丕即位后,曹彰表示顺从。黄初四年,曹彰入京都朝觐,却忽然暴毙于府邸中。谥曰威王。


许褚 :谯国谯人。高八尺,腰大十围,容貌雄毅,葛陂贼战箭矢末掷石攻敌, 倒牵牛反向百余步, 贼众闻褚之名皆畏惮。储官渡诛反贼。关中战时褚左手举鞍, 右手控船护操安渡。 马超欲袭曹操, 以从骑为褚, 超不敢动。操薨褚哭至吐血, 后迁武卫将军, 曹睿继位封牟乡侯, 谥曰壮侯。


典韦 :陈留己吾人。擅使大双戟,为人壮猛任侠。曹操因其人忠诚谨重,引典韦为近侍,迁为都尉,置之于左右。后曹操于宛城时,张绣先降而复反,急迫曹操本营;典韦守着大门,殊死恶斗,杀敌甚众,最终因敌人太多而战死。


曹真 :字子丹,是曹操的族子,曹操赞赏他的勇敢,让他统领虎豹骑,征讨灵丘,获胜,被封为灵寿亭侯。镇守汉中的夏侯渊阵亡,任命曹真为征蜀护军,督徐晃等在阳平击破刘备的部将高翔。后来,曹操亲自到汉中,撤出诸军,让曹真到武都迎接曹洪等还屯陈仓。真以亲旧肺腑,贵重于时,左右勋业,咸有效劳。


夏侯尚 :字伯仁。他是曹操的重要部下夏侯渊的族子。夏侯玄和夏侯徽的父亲,夏侯儒的哥哥,夏侯奉的叔父。为曹操效力,成为军司马。曹操成为了魏王的时,夏侯尚也成为了黄门侍郎。弓马娴熟,为人细心。随夏侯渊征讨汉中时与张颌收拾残部,安然而退。是智勇兼备的名将。

曹魏军中可谓人才济济,良将如云。后面就不做详述了,仅列出人名以供一观。(排名不分先后)

吕虔、文聘、徐质、王平、臧霸、郭淮、蔡瑁、张允、王昶、司马懿等。

(这个问题太坑了,由于各军名将众多,得空再更)


对不起之前是我审题不清,题主问的是“后三国时期”的名将,现更新答案如下。(排名不分先后)

羊祜

羊祜可谓晋朝第一位军事家,是可以与陆抗分庭抗礼的人物。司马炎登基后急于灭吴,而羊祜认为吴国的国势虽已衰退,但仍有一定的实力,特别是荆州尚有陆抗这样的优秀将领主持军事,平吴战争不宜操之过急。于是,他采取军事蚕食和提倡信义的两面策略,以积蓄实力,瓦解对方,寻找灭吴的合适时机。同时羊祜于是实施怀柔、攻心之计。在荆州边界,羊祜对吴国的百姓与军队讲究信义,每次和吴人交战,羊祜羊祜都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不许他们再说。有部下在边界抓到吴军两位将领的孩子。羊祜知道后,马上命令将孩子送回。因此吴国将士来降者络绎不绝。而羊祜此人人格魅力极高,一次陆抗生病,向羊祜求药,羊祜马上派人把药送过来,并说:“这是我最近自己配制的药,还未服,听说您病了,就先送给您吃。”吴将怕其中有诈,劝陆抗勿服,陆抗不疑,并说:“羊祜岂鸩人者”(《晋书·羊祜传》)!仰而服下。陆抗虽为羊祜的对手,但对其也敬佩万分,认为就算是诸葛亮也绝非羊祜之敌手。

杜预

杜预在晋武帝初期担任守卫边关的要职,在任期间杜预提出了五十多项安边兴国的建议,均为朝廷采纳。杜预还积极进行科学发明,修订出通行于世的历法。羊祜死后杜预代替其职,期间兴修水利,造福于民。在最后的灭吴战争中担任西线指挥,为西晋的统一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王濬

受羊祜提拔升至广汉太守,后迁益州刺史。伐吴前拜龙骧将军,训练水军。太康元年正月从成都出兵攻吴,克丹杨,同时破了吴的铁锁和铁椎阵,之后连克西陵、夏口、武昌而直抵建业,孙皓投降,完成灭吴大业。

文鸯

文鸯父亲文钦协同毌丘俭举兵在寿春反叛,讨伐司马师。文鸯与父请命保守乐嘉城,协议与文钦兵分两路,夜晚袭击司马师的城西军营,文鸯在司马师的大寨里往来冲杀,吓得司马师眼珠迸出,直杀到天明,寻不见父文钦,邓艾率领众魏将追击文鸯,文鸯单骑在众魏将中,齐进齐出,无人能抵挡。毌丘俭事败身死,文鸯等投靠东吴,诸葛诞在寿春反叛司马昭,文鸯等率兵救助,协同诸葛诞共守寿春城,诸葛诞在城中将文钦杀死,文鸯和其兄弟从城上跳下投靠司马昭,司马昭加封他为偏将军,关内侯。

张翼

张翼,字伯恭,犍为武阳人,汉初三杰张良之后,高祖父张浩曾担任司空,祖父张纲官至广陵太守,都有美名。三国蜀汉后期将领,文武双全,为北伐立下赫赫功勋,官至左车骑将军,兼任冀州刺史。蜀汉灭亡后,张翼跟随姜维向钟会投降,在钟会之乱时,被乱兵所杀。

郭淮

郭淮,字伯济,太原阳曲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官至车骑将军,封阳曲侯。建安年间,举孝廉,先后任平原府丞、丞相兵曹议令史、夏侯渊的司马。夏侯渊战死时郭淮收集残兵,与杜袭共推张郃为主将而得以稳定局势。曹丕称帝后,赐郭淮爵关内侯,又任镇西长史。诸葛亮伐魏时,郭淮料敌准确,多立战功。公元240年,郭淮击退姜维,升任左将军、前将军;公元250年又升迁为车骑将军,进封阳曲侯。公元255年卒,追赠大将军,谥贞侯。

陆抗

陆抗,字幼节,吴郡吴县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陆逊次子,孙策外孙。年二十为建武校尉,领其父众五千人。后迁立节中郎将、镇军将军等。孙皓为帝,任镇军大将军、都督西陵、信陵、夷道、乐乡、公安诸军事,驻乐乡。公元272年,击退晋将羊祜进攻,并攻杀叛将西陵督步阐。后拜大司马、荆州牧,卒于官,终年49岁。

夏侯霸

夏侯霸,字仲权,沛国谯人。三国时期武将,夏侯渊次子。在魏官至右将军、征蜀护军,屯住陇西;在蜀时为主要北伐将领,多次参加御蜀和伐魏战争。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他心中不安,投奔蜀国,被封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后病逝于蜀汉,得到追谥的荣誉。

丁奉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三国时期吴国重要将领。年少时以骁勇为小将,经常奋勇杀敌,屡立功勋,此后又于公元252年的东兴之战中“雪中奋短兵”,大破进犯东吴的魏军。吴景帝孙休在位时,丁奉设计除掉了东吴的权臣孙綝,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公元271年去世。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从曹操时代打到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到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兴衰成亡。

廖化

廖化,本名淳,字元俭,襄阳中卢人。三国时蜀汉将领,以果敢刚直著称。曾为关羽主簿,关羽败亡后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刘备授任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为丞相参军,后督广武,迁阴平太守,多次参与蜀汉北伐。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徙往洛阳,在中途病逝。是三国中经历了魏、蜀、吴整个兴衰的极少数人中的一位

姜维

姜维,字伯约,天水冀县人。三国时后期蜀汉大将军。因为父亲战死,姜维被郡里任命为中郎。诸葛亮北伐时,姜维被怀疑有异心,姜维不得已投降蜀汉,被诸葛亮重用。诸葛亮去世后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继续率领蜀汉军队北伐曹魏,与曹魏名将邓艾、陈泰、郭淮等多次交手。后因蜀中大臣也多反对姜维北伐,而宦官黄皓弄权,姜维杀之不成,只得在沓中屯田避祸,后司马昭五道伐蜀,姜维据守剑阁,阻挡住钟会大军,却被邓艾从阴平偷袭成都,刘禅投降。后姜维希望凭自己的力量复兴蜀汉,假意投降魏将钟会,打算利用钟会反叛曹魏以实现恢复汉室的愿望,但最终钟会反叛失败,钟会死于乱军之中,姜维心痛自杀,享寿六十二岁。

钟会

钟会,字士季,颍川长社人。三国时期魏将,太傅钟繇之幼子,钟毓之弟。自幼才华横溢,上至皇帝、下至群臣都对他非常赏识。在征讨毋丘俭、诸葛诞其间,钟会屡出奇谋。被人比作西汉谋士张良,又曾为司马昭献策阻止了曹髦的夺权企图,钟会得以成为司马氏的亲信。名士嵇康被杀,便是他的主意。景元年间,钟会独力支持司马昭的伐蜀计划,从而发动伐蜀之战。公元263年,他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灭亡。此后钟会欲据蜀自立,与蜀汉降将姜维共谋其事,却因部下的反叛而失败,自己也死于部将兵变。

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三国时期魏国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其人文武全才,深谙兵法,对内政也颇有建树。本名邓范,字士则,后因与同乡人同名而改名。邓艾多年在曹魏西边战线防备蜀汉姜维。公元263年他与钟会分别率军攻打蜀汉,最后他率先进入成都,使得蜀汉灭亡。后因遭到钟会的污蔑和陷害,被司马昭猜忌而被收押,最后与其子邓忠一起被卫瓘派遣的武将田续所杀害。后其家族之人几乎被屠戮殆尽。

5

《三国演义》中把刘备白帝托孤之后的三国称为后三国时期,但是人们在读三国的时候,往往对前三国时期津津乐道,殊不知,后三国时期的故事一样精彩,曹魏、蜀汉、孙吴都出现了一大批后起之秀!


1、蜀汉武艺最强者:姜维

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了指定的接班人,在后三国时期,我们看到的姜维多以谋略出现,但是姜维之勇猛在之前就成出现在人们面前。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之时,姜维就曾与赵云大战数回合,不曾落败。战事结束后,赵云在诸葛亮面前对姜维做出了极高的评价。赵云是谁?长坂坡七进七出,身列蜀汉“五虎上将”之一的猛将,能够得到赵云的评价,足以看到姜维的武艺绝非一般,在后三国蜀汉人才凋零的时代,姜维可以说是蜀汉武艺最强者。


2、“曹魏”武艺最强者:文鸯

文鸯出现的时代,曹魏政权已经被司马氏篡夺,文鸯的出名之战也在这里。当时文钦(文鸯之父)不服司马师的篡位,起兵勤王,文鸯跟随,在于司马师交战中,文鸯在兵败之时,率十余人返回杀敌,遇见司马师的八千翼,文鸯单枪匹马前往,进出六七次而无恙,这一点颇与“赵云七进七出”相似,要知道,此时的文鸯年仅18岁,足以看出其骁勇善战。文鸯名震天下在平定鲜卑部,曾在“曹魏”时期,平定鲜卑部的人是张辽,纵观文鸯一生,每一场战斗都精彩绝伦,在后三国时期,“曹魏”武艺最强者非文鸯所属。


3、孙吴武艺最强者:丁奉

丁奉少年便在军营中长大,被营中将领称为“小将”,虽然丁奉人小,但是丁奉的勇猛却无人能及,尤其是在东兴之战中,年少的丁奉率三千人“雪中奋短兵”,亲率部下脱下铠甲,丢掉长矛大戟,轻装奇袭魏军大寨,杀得敌方丢盔卸甲,死伤无数。此战让丁奉一战成名。年少有为的丁奉先后击退魏军数次,解救孙吴政权于水火之中,是孙吴后三国时期不可多得的虎将。,所以在后三国时期,孙吴武艺最强者非丁奉所属。

后三国时期,虽然没有蜀汉的“五虎上将”,没有曹魏的“五子良将”、“八虎骑”,没有孙吴的“江东十二虎臣”,但是他们的故事一样精彩绝伦。蜀汉的姜维虽勇,但是最终却败在谋略上,没能够得以善终,其英勇也是短暂的,丁奉年老之时矜功自傲后世评价并不高,唯有文鸯一生征战,展现出的勇猛和霸气是其他两人不能比拟的,所以在此三人之中,天下武艺最强者当归文鸯所属。

6

后三国名将大家都熟悉,就说几人与大家探讨。魏国,第一守城大将司马懿,是因为自从曹休、曹真去世之后,诺大的曹魏政权,能够南征北战的只有司马懿一人了。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在整个三国可是数一数二的,司马懿能挡住诸葛亮也算是出类拔萃了,除了挡住诸葛亮,司马懿还用了九个月时间平定了辽东公孙渊,司马懿利用声东击西、主动示弱之计,击败了公孙渊,可谓是干净利索,雷厉风行,司马懿一生的战绩除了对阵诸葛亮失败过一次外,其他所有战绩都是全胜,光凭这个战绩就算得上诸葛亮之后的后三国第一名将。

第二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是曹魏的名将,这个人文武双全,对于朝政也有自己的见解。与钟会一起率军攻打蜀汉,他率先攻打进成都,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

第三钟会,三国时期魏国名将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自幼才华横溢,与邓艾分兵攻打蜀汉,导致蜀汉的灭亡。

蜀国

第一魏延,镇守汉中近十年,让魏国攻打蜀汉寸步难行。成为一方诸侯大将

第二姜维,诸葛亮死后,能够继续北伐的唯一大将,也是诸葛亮徒弟。

第三关兴,关羽第二个儿子,成为诸葛亮北伐主将之一。

吴国

第一陆抗,吴国丞相陆逊之子,是公认的后三国吴国第一名将

第二丁奉,为国为民和杀夫仇人共同作战,成为生气兄弟,是吴国后期顶梁柱的帅才。

第三张象 年少有为,屡立战功。

7

在这里,我把诸葛亮死后作为三国后期。蜀国的名将基本只有姜维和由魏入蜀的夏侯霸(张翼等算不上名将),吴国有陆抗和丁奉,魏国就有很多名将,郭淮陈泰孙礼等,如果算上晋国的话,还有邓艾羊枯杜预等。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