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一直坚持人工种树,未来某一天我国沙漠会不会不复存在?

一直坚持人工种树,未来某一天我国沙漠会不会不复存在?

2020-10-06 14:01阅读(64)

一直坚持人工种树,未来某一天我国沙漠会不会不复存在?:一直坚持人工种树,未来某一天我国沙漠会不会不复存在?全球第一个被彻底消灭的沙漠-面积达1.39万平方公

1

一直坚持人工种树,未来某一天我国沙漠会不会不复存在?

全球第一个被彻底消灭的沙漠-面积达1.3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还有即将被消灭的面积达4.22万平方公里的毛乌素沙漠,这给了我们无比的信心!从理论上看,一直坚持绿化,全国所有沙漠是否会不复存在?

一、库布其和毛乌素沙漠为什么能被消灭?

库布其沙漠的条件是比较好的,特别是东部水分条件较好,属半干旱区,另外库布其沙漠的地下水埋深约1-3M!这对于沙漠来说是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当然库布其沙漠的沙化治理也确实付出相当的努力,否则当初也不会那么容易就沙化!

毛乌素沙漠的降水量比较高,年降水量约250~400毫米,比较有利于绿化后植物的生长!毛乌素沙漠原来就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气候变迁等,从唐代开始沙化到清朝时就彻底形成了沙漠!

两个沙漠都有有利于绿化的条件,一个是地下水比较丰富,另一个则是降水量比较大,都存在沙漠绿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水,因此我们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的同时,大自然也慷慨赠与了一个天然条件,因此我们的绿化大业得以顺利完成!

二、其他沙漠适合绿化吗?

有库布其和毛乌素沙漠的先例,那么其他沙漠可以以此类推逐步蚕食消灭吗?理论上来看也并非不可以,但事实上却存在很大的难题!比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其成因是西风带受到青藏高原的阻挡而北移造成,降水量极少,雪山融水的地下水很深,如果要绿化的话,首先的解决水源的问题,第二个要解决土质极其贫瘠的问题,两个是绿化跨不过去的坎,并不只是无心插柳的问题,因为东南沿海,即使是石头缝也比塔克拉玛干沙漠条件要好很多!如何改造呢?

首先要解决水源问题:

1、抽取地下水

2、远水解近渴

前者成本比较低,但会造成恶性循环,因为沙漠地下水位极深,抽取地下水会让水位下降,这会影响附近绿洲的的生态,还难以补充,因为沙漠蒸发量非常大,在形成规模的绿岛效应之前,植物只有无度的索取水分,但这什么时候能形成循环还是一个未知数!

后者只能去尝试藏水入疆,理论上可行,但实际操作成本极高,只有地球上没事干了才能尝试一二!

解决土壤贫瘠问题:

1、改善土质

2、增加施肥

前者是良性循环,但需要腐殖质,对于沙漠来说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后者污染地下水,而且对超大面积的沙漠绿化施肥,似乎闻所未闻,当然并不是不可行,只是这生态成本和资金实在难以承受!

部分失败案例

三北防护林尽管是我国公认的大规模成功造林的案例,但普遍成活率只有24%左右,生长不良、品质退化、大面积死亡等都成了常见现象,2018年时需要修复的退化林高达128万亩!当然这和树种选择不当有关,但更大的原因是土壤肥力不足和缺水!

当然我们不能否认三北防护林为我国的防风固沙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如果能更好的科学规划下,也许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当然近些年来的综合规划较之上世纪而言,已经有了更大的进步,我们期待取得更好的成绩!

结论

“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并不是在哪都合适,但适当的阻止沙漠化,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沙漠的发展,也许是现阶段最主要的任务!在这个基础上初步实现之后逐步来改善沙漠绿化的问题,我们有条件较好的沙漠的绿化覆盖经验,但这并不能套用,只能部分借鉴,争取在未来50-100年内阻止难以绿化的沙漠进一步扩大才是王道!

而在条件相对较好的中间地带,我们已经在规划建设更大规模的防护林!简单的可以总结为,改造能改造沙漠的,阻止或者减缓无法改造的沙漠,有的放矢,有差别的对待,将资金的效能最大化!最后有一点要提醒下,沙漠也是一种生态,彻底消灭了并不合适!

2

这个问题好像经常讨论,我来说说个人看法。早些年,在黄土高原也在大力植树,树一开始活了,但在5-10年之后有些树就形成一条“小老树”分布带,所谓“小老树”就是未老先衰,提前出现衰退甚至死亡的现象。更糟糕的是,由于树生长快,根系发达,蒸腾作用大,在本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加速土壤干燥化,在土壤的深处形成干层。也就是说树不仅活不下去了,还失去了水土保持作用。

事实上,我国大规模的造林项目三北防护林多年来的植树成活率只有24%左右,有接近的五分之一农田防护林生长不良,病虫害影响变成了残次林、退化林。原因有许多,一是土壤肥力不足,二是水分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因地制宜,在不适宜的种树地方强行种速生树。在短期内虽然能获得植被效应,过几年当水分不足时,林地就大片死亡和退化现象。如果稍微关注一下关于三北防护林新闻的话,会发现有些地方眼下的工作是加强退化林修复工作,2018年10个省区90个县要完成128万亩退化林修复。

所以回到题目,以上的事实告诉我们,单纯靠种树来治理沙漠是不遵循自然规律的,过度种树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待沙漠应以固沙为主,防止沙漠扩散,减少人为活动,退耕退牧。目前固沙效果比较好的是草方格。

3

一直坚持人工种树,未来某一天我国沙漠会不会不复存在?

这个想法固然是好的,据统计,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1/4,约为261万平方公里,比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166万平方公里还有多近百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华北、华南、华中以及华东这四大地理单面面积之和,如果将这么大面积的沙漠改造成绿洲,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就可想而知了。

作为全球荒漠化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一直是困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题,由于沙漠地区具有降雨量极少、蒸发量大、植物稀缺等特点,生态环境十分恶劣,因此在治理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会那样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沙漠的成因起决定性因素的是气候环境,如副热带荒漠主要是处于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度的南北半球陆地由于常年受副高下沉气流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降水稀少且蒸发旺盛所致,而温带荒漠的成因主要主要与海陆距离、地形阻挡以及寒流影响有关。像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就是由于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断了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深入以及帕米尔高原阻隔了大西洋水汽等原因形成的。

然而,沙漠的形成也不能忽略人为因素,特别是在沙漠边缘地带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如不合理樵采、放牧、农垦等破坏了草场植被,使得土壤沙化,造成沙漠面积扩大。如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的毛乌素沙漠,在历史上曾经是畜牧业比较发达地区,后来随着环境承载能力下降草场逐渐退化成为沙漠。不过,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对毛乌素沙漠科学有效的治理,目前已经重新变成了毛乌素草原。

总之,沙漠的治理要因地制宜、科学施策,需切记好大喜功违背自然发展的规律,否则将会自食恶果!

以上内容,欢迎点评!

4

对于这个问题,特别是这几年提的多,因为经过了多年的努力,我国已经成功的克服了沙漠种植的难题,在这些年里面沙漠绿化获得了进展,沙漠成功的被我们控制住,甚至已经形成了沙漠退化的现象,成功的扭转了过度沙漠化的现象,特别是在一些地方的沙漠治理上让外国惊呼我们创造了奇迹。

我国有八大沙漠,第一位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是世界上第二大流动沙漠,沙漠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而由于这个沙漠气候异常的恶劣,沙漠复地降水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治理的难度上来说是空前的,我们几十年了一直在对这个沙漠进行治理,在沙漠边缘地带建立了绿色长廊,沙漠扩展被初步控制,10年的时间减少了2万平方公里的沙漠。

第二大沙漠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十年前面积为接近5.7万平方公里,现在只有4.9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十年减少了8000平方公里,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大沙漠,面积为5万多平方公里,十年的时间从原来的4万平方公里扩张了一万多平方公里,这个沙漠异常难治理,因为属于流动沙丘,治理难度非常大,所以这些年沙漠扩大了不少。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十年的时间扩展了1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治理的难度在于流动沙丘。

第五大沙漠为柴达木盆地沙漠,现在的面积为3.5万平方公里,十年前的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十年的时间增长了1.7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由于多为山丘不适合种植加上保护盐湖资源,第六大沙漠为库木塔格沙漠,面积为2.2万平方公里,十年前的面积为2.21万平方公里,十年的时间只是减少了100平方公里的面积,由于该沙漠有多个保护区,所以在治理上控制沙漠面积。

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面积为1.8万平方公里左右,在三十年的治理中,该沙漠已经实现了绿化,也是这些年重点治理的沙漠,全球首个沙漠变绿洲,沙漠面积减少了三分之一,第八大沙漠是乌兰不和沙漠,面积为1万平方公里,目前已经在治理中实现人进沙退。

而我国还有多个沙地治理项目,科尔沁沙地治理已经达成了绿化的成果,毛乌素沙地也基本上完成了绿化,浑善达克沙地也基本上达到了绿化,以及呼伦贝尔沙地已经绿化完成,在沙漠治理中,沙地治理难度较小,因为气候的原因种植治理起来难度并不大。

而沙漠治理的难度在于流动沙丘和恶劣的气候导致了种植治理的难度,虽然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想要真正消除沙漠在短时间内不可能,而如果以后有更好的沙漠绿化技术或许会成功,但是目前来说想要沙漠完全消失根本不可能,而治疗成功的沙漠都是气候相对不算特别恶劣的,气候特别恶劣的沙漠我们现在也没办法,但是现在不行并不代表以后不行。

5

早些年,在黄土高原也在大力植树,树一开始活了,但在5-10年之后有些树就形成一条“小老树”分布带,所谓“小老树”就是未老先衰,提前出现衰退甚至死亡的现象。更糟糕的是,由于树生长快,根系发达,蒸腾作用大,在本来干旱-半干旱地区,加速土壤干燥化,在土壤的深处形成干层。也就是说树不仅活不下去了,还失去了水土保持作用。

所以回到题目,以上的事实告诉我们,单纯靠种树来治理沙漠是不遵循自然规律的,过度种树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对待沙漠应以固沙为主,防止沙漠扩散,减少人为活动,退耕退牧。目前固沙效果比较好的是草方格。

当然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沙漠,位于北非的撒哈拉沙漠则是三面环海,按理说它是不应该缺水的,但该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干热的下沉气流。这些气流都是从赤道过来的,受地砖偏向力的作用,在南北纬20~30°附近下沉,形成副热带高压。由于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压较大,来自海洋上的暖湿气流无法进入,进而导致沙漠的形成,撒哈拉沙漠就是这么出现的。

人类改造环境的基础是要符合自然规律,过分强调“人定胜天”是非常鲁莽的。沙漠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其存在是有着一定道理的。例如撒哈拉沙漠就在气流的帮助下每年向眼亚马逊雨林输送数亿吨的沙子,这些沙子在亚马逊雨林沉积下来转化为肥沃的泥土,塑造出更多的土地。

毛乌素沙漠的降水量比较高,年降水量约250~400毫米,比较有利于绿化后植物的生长!毛乌素沙漠原来就是畜牧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主要是因为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垦以及气候变迁等,从唐代开始沙化到清朝时就彻底形成了沙漠!两个沙漠都有有利于绿化的条件,一个是地下水比较丰富,另一个则是降水量比较大,都存在沙漠绿化的一个关键因素:水,因此我们付出无比艰辛的努力的同时,大自然也慷慨赠与了一个天然条件,因此我们的绿化大业得以顺利完成!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十年前面积为接近5.7万平方公里,现在只有4.9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十年减少了8000平方公里,巴丹吉林沙漠是我国第三大沙漠,面积为5万多平方公里,十年的时间从原来的4万平方公里扩张了一万多平方公里,这个沙漠异常难治理,因为属于流动沙丘,治理难度非常大,所以这些年沙漠扩大了不少。腾格里沙漠是我国第四大沙漠,面积4.3万平方公里,十年的时间扩展了1000平方公里的面积,治理的难度在于流动沙丘。

我国大规模的造林项目三北防护林多年来的植树成活率只有24%左右,有接近的五分之一农田防护林生长不良,病虫害影响变成了残次林、退化林。原因有许多,一是土壤肥力不足,二是水分不足,更重要的是没有因地制宜,在不适宜的种树地方强行种速生树。在短期内虽然能获得植被效应,过几年当水分不足时,林地就大片死亡和退化现象。

6

植树造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但是这不意味着全世界每一个地方都适合种植树木。

如下图所示,就是我国著名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可以看到,这片地区被挡在了整个青藏高原之后,所以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根本就到达不了这里,这才导致了这片沙漠的存在。

所以除非人类把整个青藏高原给搬走,否则这片地区永远都是缺水的,植被很难生存。就算你耗尽全国的人力物力把塔克拉玛干沙漠上的每一寸土地上都种满了树,来年的干旱还是会让这些树全部枯死。

有人说,为什么不可以像用南水北调的方法那样,把水输送到干旱地区呢?

南水北调是一个非常大的水利工程【如下图所示】,一年可以给北京供水10亿吨左右。但是实际上,北京的一场持续一两天的暴雨就可以降下10亿吨的雨水,所以人类现在的调水能力跟大自然相比,根本就是九牛一毛,想靠水利工程养活一整个沙漠的植被,根本不可能。

植树造林的意义到底在哪里?

有人说,既然植树活不了,那么你的意思是不是大家就不要治理沙漠了?错,我的意思不是说不治理沙漠了,而是要有选择地治理沙漠。

因为有太多的地方不是缺水,而是纯粹因为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才导致了土地荒漠化。这部分荒漠是我们重点要来改造的土地。比如说下图中就是库布齐沙漠,这个沙漠实际上不缺水,只是荒漠化严重,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理,现在已经有1/3的面积重新变成了森林——可以说是功德无量。

在2019年2月的时候,NASA和Nature共同发声,表示地球在过去20年里实际上变得更绿了,而这主要归功于中国和印度。

其中中国的植被面积增长中将近一半是森林面积的增长。如下图所示,越绿的地方代表过去20年里植被面积增长越多的地方,这些植被的增长主要集中在中国的东南部,西北部地区因为气候实在太差,所以并没有很大改善。

所以,植树造林、改造荒漠化土地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一定要取“巧劲”,借力用力,而不是一味蛮干。而且可以预计,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西北地区都不会实现“遍地森林”的梦想,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7

不会!沙漠是大自然的杰作,我们人类可以改造自然环境,减少沙漠对人类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如通过防沙固动,减少沙尘暴对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的破坏,通过人为因素坚持不懈的植树造林可以起到有限的改善订沙漠环境,减少沙漠侵蚀,但不会从根本上消除沙漠。

8

在沙漠人工种树,一直这样种植下去,沙漠会不复存在吗?

说到沙漠中坚持人工种树,那么我首先想到的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为什么呢?

它是世界上第一条修建在流动沙漠中的公路,这项工程被列入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坚项目。这条公路用了两年进行前期规划设计,因为要经过世界上最大的流动沙漠,无数工程师为了这条公路呕心沥血。

由于公路的97%都位于沙漠之中,为了修建公路,不得不边种树,边修路,和当年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异曲同工之苦。但由于沙漠中淡水奇缺,为了种树,修路官兵们采用了滴灌法,选取在沙漠中更能生存的芦苇、怪柳、梭梭树等抗旱、耐盐碱的树种。

在全线贯通后,为了更有效的防止沙漠侵袭,又在沿线扩展了绿化带。最终建成了宽72~78米的防沙绿化带,每2公里设立一个浇灌站,全年有护林员巡视,每年为了维护公路运营,都要花费数亿,大部分都被用来种树了。

这条绿化带的树木栽植总量达到1800余万株,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条“沙漠绿色走廊”,还创造了世界吉尼斯世界纪录。

在沙漠坚持人工种树,奇迹会发生的,但若是沙漠不复存在,我认为还有待考究。




9

凡是“头痛医头”式的“对症”“治理”自然环境的策略,都是注定要失败的。因为这些办法根本上是违反自然规律,违反科学的。

在《》上出现过的“治理”沙漠办法,不外乎从远处调水和想办法保住已有的水。这些办法的共同点就是避开“沙漠怎么会缺水”这个根本原因,也就是不提“沙漠成因”这个根本性的问题。

早就有帖子指出,中国的沙漠和世界同纬度的大片地区的沙漠一样,是大气环流不能给这些地区带来足够的水分,形成了“来水少,蒸腾快”的恶性循环,从而形成了大片沙漠,这个是经历了几万年或更久才演变到如今的局面的——想想,把以十万平方公里计的大片岩石风化成细沙并且堆积成丘要多长时间吧。人工种树,已经有帖子指出,其实不但不能退沙,相反会加快抽掉沙漠里残存的地下水。这个失败过程比较缓慢,所以短期可能会看到“成果”,远期则是令主张者沮丧的。下面有评论说到榆林绿化退沙的问题,没有核实不做评论,但即使是大事宣传的这个例子也没能推翻我的论述——那地方不是自然形成的沙漠,地图上称毛乌素沙地,是历史原因造成的沙荒,存在着“复苏”的可能;再说事情不过40年,长远来看究竟如何,谁也不敢夸口。宣传说“一块沙漠已经消失”是典型的夸夸其谈弄虚作假,没法让人信。

“与天奋斗”、“人定胜天”作为治理的哲学性思考的警句讲了几十年了,十来年前改为“天人合一”了。无他,几十年的历史教训够多够惨痛,只是不好意思明示罢了。

也可以明白,凡是想驳斥或痛斥我的,记住我开头说的根本问题,任何试图绕开这个根本问题,靠声色俱厉来帮忙,想达到目的,都是枉费心机。

10

中国的毛乌素沙漠被人们称为世界上第一个被绿化的沙漠。这个沙漠80%已经变成了绿洲,沙漠变绿洲,是多么鼓舞人的事情。于是就有了题主提问:一直坚持人工种树,未来几年我国能不能把所有的沙漠消灭掉呢?

题主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实现起来确是困难重重。沙漠之所以成为沙漠,是有客观原因的。地面完全被沙所覆盖,植物非常少,雨水稀少,空气干燥的荒漠地区。要种草和植树造林,这样才能够改变沙漠的生态环境。花草树木都离不开水,在雨水极少,空气干燥及其缺乏水分的沙漠里植树造林。难度不是一般的小,钱物投入不是一般的人和国家能够承受起来呢?就拿我国的第一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来说吧,塔克拉玛干是波斯语就是连无叶小树都不能生长的意思。那里的气候特别干燥,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5~50毫米,有的地方只有10毫米,植物非常少,属于生命的禁区。想要征服这样的沙漠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题主的想法也难以全部实现!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到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