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基辅战役,被认为是战争史上最大的一场包围战,战役的结果,以德军大胜苏军惨败而告终,亦是苏联在二战期间损失最惨重的一场战役。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下令,举重兵开始了针对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该计划中,由伦德施泰特率领的德军南方集团军群,主要任务是拿下苏联乌克兰首府基辅。德军从8月7日开始包围基辅,9月16日,包围圈形成。80多万人的苏联西南集团军群,全部被德国人装入口袋中。苏军虽然拼死抵抗,但终究不敌德军的大炮飞机和装甲军群。苏军总参谋部虽然也增兵,但都被德军聚而歼之。9月20日,德军攻占基辅。

其间,苏军西南战区总司令布琼尼元帅,明知基辅将被包围,为了保存实力曾计划违背斯大林的命令全面撤退,但被斯大林坚决制止。斯大林后来撤了布琼尼的职,让铁木辛哥元帅接替了他,并从此不再信任布琼尼。

此战役的结果是,苏联红军第5、第37、第26、第37、第21和第38第40军团大部被歼,导致苏军西南集团军群全军覆没,只有不到2万人突出了重围,约68万人被俘,另有10多万人战死或失踪。被俘的68万人中,最后有多少人活着回到了苏联,没有统计。苏军一名上将、数名少将阵亡,另有数名少将和中将被俘。

德军缴获苏军880辆坦克、近4000门大炮、3500辆军车。基辅战役德军伤亡失踪的总人数,不足10万。德军攻破基辅之前,苏联内卫军放了几把大火、炸毁了许多建筑,大火烧了四天四夜,无人灭火。基本辅城内3.4万犹太人,被德军清理、召集在一起后,开枪射死。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苏德战场,无疑是世界历史最大规模战场,苏联原本的“大雷雨计划”没打出,就被德国“巴巴罗萨计划”打个措手不及,巴巴罗萨计原名“奥托计划”可见德国雄心,就是让奥托大帝统一欧洲伟业在现,这就是希特勒野望。

狂妄之人总会有底气而这底气就是在攻打苏联之前战无不胜的500万德国军团。闪电战的荣光无需多言,每个人都知道,白色计划闪电灭波兰,黄色计划突袭法国荷兰比利时,蓝色计划打击斯大林格勒。

而在蓝色计划之前的基辅战役,就是德国,部队应该说是历史上最大包围战的胜利,他的规模和包围人数比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被包围的第六集团军要多的多。

1941年6月22日,德国最重要的战斗计划“巴巴罗萨计划”开始施行,目标只有一个灭亡苏联。

当时德国大军兵分三路

北方集团军群由威廉·冯·勒布元帅指挥:包括第16集团军恩斯特·布施指挥,第4装甲集团军艾里希·霍普纳指挥,第18集团军格奥尔格·冯·屈希勒指挥,第1航空舰队阿尔弗雷德·凯勒指挥

目标:在10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东普鲁士出发,经德文斯克、奥斯特洛夫,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或摧毁列宁格勒,总兵力为29个师:

中央集团军群由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包括第4集团军京特·冯·克鲁格指挥,第2装甲集团军海因茨·古德里安指挥,第3装甲集团军赫尔曼·霍特指挥,第9集团军阿道夫·斯特劳斯指挥,第2航空舰队阿尔贝特·凯塞林指挥

目标:在16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由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总兵力为51个师:

南方集团军群由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包括第17集团军冯·史图尔普纳格指挥,第1装甲集团军冯·克莱斯特指挥,第11集团军由冯·朔贝特指挥,第6集团军冯·赖歇瑙指挥,第4航空舰队亚历山大·罗尔指挥

目标:在1400多架飞机的掩护下,攻往人口密集的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以及石油丰富的高加索地区,总兵力为63个师。

这三路大军,以南方集团军群兵力最多,高达63个师,他们目标就是欧洲粮仓乌克兰和石油重地高加索,这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也是希特勒必争原因。

1941年6月22日,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伦德施泰特元帅率领下,按计划攻略乌克兰,目标重点就是基辅。一个多月之后的8月7日,德军兵临基辅城下。

眼看基辅城难守,当时苏军最高指挥官布琼尼元帅曾请求斯大林,放弃坚守基辅,全面撤退,以退为进,在寻战机。

固执的斯大林断然拒绝布琼尼元帅请求,反将他就地免职,由铁木辛哥元帅接替布琼尼,目的当然是要部队继续坚守直到胜利那一刻。可惜的是,临阵换将也没有能挽回败局,9月16日,德军凭借机械化优势,在迂回包围之后,将整个苏联西南集团军80多万人包了饺子。

就此战局变成无法挽回之事态。

被包围的苏联西南集团军80多万人,内无补给,外无援军,上有飞机轰炸,下有装甲部队冲锋,渐渐士气低落。绝望在军营中蔓延,9月20日德军开始缩小包围圈,并占领基辅,无奈突围的苏军西南集团军发起最后的冲锋,最后结果就是苏联军团大部被歼,西南集团军全军覆没,2万人侥幸突出重围,68万人被俘,而被俘的68万人最后也没有多少或者回到苏联。

战后清点战利品的德国人,发现了苏军近900辆坦克。4000门大炮,还有无数枪械和3500辆车辆。

而德军付出的代价不到十万人伤亡,绝望的苏联人最后自己点火将整个基辅燃烧,留下一个残垣断壁的城市给德国人,刚烈的苏联在那一刻显露无疑。

战斗前苏联80万大军,战斗后只有2万人突围,78万人或被俘(68万)或失踪战死(10万)这就是基辅会战的损失。很多人都在说,基辅的巨大损失本可以避免,如果不是斯大林固执己见,不许撤退,苏联军团大部分都可以保存,等待冬天到来在进行反击?

过看当时苏德战场整体来看,苏联在基辅的顽强抵抗并不是毫无作用,如果基辅不是如此寸土必争,那么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也不会调并南下,没有分兵的中央集团军群也不会因为兵力分散而战败莫斯科。

再大的损失也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不过这胜利实在太过惨烈了,但是和整个二战苏联4000多万人伤亡相比,68万人被俘就不值一提了!

3

基辅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年7月7日发生于乌克兰的一场大型包围战,今天它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包围战。



它作为巴巴罗萨作战的一部分在1941年8月23日,至1941年9月26日,在苏联历史中它被称为基辅防御战役(Киевская оборонительная операция)。战役空前惨烈,9月20日,基辅城被德第6集团军攻占。同日,德军第46装甲军赶到,并作为生力军投入战斗。与此同时,苏军也不断地投入生力军,试图协助被困苏军突围,但均被德军击退。至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参战方兵力:苏联 850,000人,德国 500,000人。伤亡情况:苏联 伤亡192,300人,被俘652,000人,德国 伤亡150,000人。主要指挥官:布琼尼,米哈伊尔·彼得罗维奇·基尔波诺斯;伦德施泰特,冯·博克

4

这个问题真是掉到肥鹅的饭碗里了,作为写出国内第一本以苏军视角描述这场战役的肥鹅来说,对这场战役的研究不说十分权威,但至少很系统。

在苏德战场的1418个日夜中,基辅战役作为这场战争第一阶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广大军事爱好者热议的话题。正是由于苏军在这场战役中英勇奋战了3个月,某种程度上延缓了德军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为日后德军莫斯科会战败北埋下了伏笔。德军在基辅战役后尽管倾全力进攻莫斯科,不过此时任何突然性与乱而取之的时机都已不复存在,德军仅凭已遭削弱且分散的装甲部队力图突破苏军的坚固防御,必败无疑。此外,德军在集中兵力的同时,又使得南方与北方集团军群打击力量被削弱,而曾遭重创的苏军在当地战区兵力得以恢复,又为后来打败德军对罗斯托夫与提赫文的进攻奠定了基础。可以说,基辅战役导致了德军1941年整个战场的全线失败,而这个战役又是德军战略指挥与指导失误酿成的苦果!

这场被苏联命名为基辅防御战役的战役,是一场在损失规模上超过白俄罗斯战役的悲剧。截至9月1日时,除去方面军预备队、后备部队和后勤部队,西南方面军此时尚拥有作战兵力752000至760000人、各式火炮和迫击炮3923 门、各型号坦克114辆、作战飞机167架。至9 月中旬被包围时,所剩兵力为452700余人、火炮2619门、迫击炮1225门、坦克64辆。截至10月2日时,从包围圈内逃脱的兵力仅约15000人。德国史学家们认为,至9月25日,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的部队在基辅及周边地区共俘获苏军655000人。该统计数字包括1941年8—9月不仅限于俘虏的西南方面军的指挥员和士兵,还包括隶属于布良斯克方面军麾下的官兵。关于这一数据的准确性,德国南方集团军群指挥官和德国历史学家称问心无愧。其俘虏人数之巨堪称史无前例。这一数据还可以通过以下事实证明:德军第6集团军和第17集团军的指挥官被迫从战斗中撤出一个步兵师来帮助后卫部队,因为他们无法应付如此之多的战虏。

根据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军官于2001年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基辅防御战中苏联红军的损失超过705000人,其中无法归队的减员人数为616304人。

因此这场战役当之无愧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围歼战。

参考文献《基辅1941——史上最大合围战》


原创不易,各位看官如果觉得肥鹅回答得还不错,不妨顺手点个“赞”,肥鹅在此给各位衣食父母们致谢了。

5

基辅会战以苏军惨败告终,苏军的西南方面军全军覆灭(五个集团军),66.5万人被俘,德军缴获和摧毁苏军装甲战斗车辆近900辆,火炮3718门以及无数的其他作战物资。西南方面军的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少将,军事委员布尔斯坚科阵亡,布琼尼,赫鲁晓夫在基辅失守前夕乘飞机逃走。

6

我是“麻辣战争”头条号主编龙舞风行,基辅战役号称是世界战争史上最大的围歼战,苏军仅仅被俘达就有65万人,损失了大批重装备,苏军最强大的西南方面军基本覆灭。

为什么苏军会出现这样重大的溃败?斯大林的刚愎自用是主要责任。

当时,面对德军的三路进攻,基辅方向的苏军是打得最好的,德南方集团军群已经无力向前,正在战事胶着的时候,时任苏军总参谋长的名将朱可夫从一名被俘的德军军官口中得知,节节胜利的德中央集团军群已停止前进,转入防御。

中央集团军群是德军主力,主攻目标是莫斯科,目前距离莫斯科还很远,为什么要停下来?虽然苏军在通向莫斯科的途中布下重兵层层防御,但德军突击向来高速凶狠,绝不会留给敌人构筑工事的时间,在战役进行到关键的时刻,德军主力竟然停止进攻?

名将朱可夫

朱可夫判断,德军很有可能从中央集群中,抽调部分兵力支援南方集团军群,对基辅地区实施钳形攻势,如果真是这样,虽然苏西南方面军实力最强,也顶不住德军对基辅的进攻。

如果基辅守不住,应该将西南方面军从基辅撤出,以免被德军歼灭。

朱可夫将撤兵提议交给斯大林,被斯大林断然拒绝,朱可夫坚持自己的意见,斯大林就撤了他的职,调去管预备役部队。

此后,果然像朱可夫预料的那样,德军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军力攻击苏军侧翼,发起基辅战役,合围苏西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几乎被全歼,65万人被俘,仅有2万多人突出重围。

原创不易,请关注我们“麻辣战争”头条号,麻辣战争专注世界军事战争谋略分析!

7

基辅,即今乌克兰之首都基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军与德军在基辅爆发了一场持续时间长,投入兵员多的大规模会战。此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包围战。也是德军发起苏德战争后取得的第一场大胜仗。




德军通过闪电战术几乎打遍欧洲大陆各路高手后,开始集中精力对付他们的头号劲敌苏联。1940年8月为攻打苏联而制定了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从1941年6月开始,经过了周密准备的百万德军,开始开赴苏联前线,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惨烈的苏德战争至此爆发。基辅会战即是德国入侵苏联的第一场大恶战。




“巴巴罗萨计划”其实是一如既往地延续德军惯用的闪电战术,集中优势兵力,从数个方向实施迅猛而深远的突击,以达到占领苏联重要城市完成从苏联内部向外迅速扩大战果的目的。为了赢得这场战争,德国人几乎是倾巢出动,大军压境。以146个师,3580辆坦克,4980架飞机向苏联发起闪电式突然袭击,而苏联方面对德军的大规模行动显然预估不足,防范不到位,至使德军在挺进基辅后,苏军未能组织起有效的抵抗。




由于德军前期准备充分,苏军在基辅遭到德军猛烈的攻击。随着战事的推进,德军方面在原来南方集团军群的基础上又陆续得到了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南下的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团军与第2集团军的支援,此时德军的参战兵力高达100万,已经对苏军西南方面军形成了巨大的优势。同时,陷入各自为战的苏军很快被以压倒性优势的德军分割包围,第二次世界大战大战中规模最大的围歼战基辅围歼战爆发了。




限于篇幅,这场战役过程我就不过多描述了,相信军迷朋友都知道。单就这场战役的结果,这应该是苏德战争中德国方面赢得最痛快的一场战争,数十万苏军陷入德军的层层包围,几乎成了砧板上的鱼任人宰割,战争的结果是苏军损失惨重,而德军不仅一举得到了基辅这座重城,还占领了乌克兰和顿涅茨克这两块战略要地。而德军为此付出的代价仅仅是伤亡十万多人。




至9月26日基辅会战结束,苏军共损失第5、第21、第37、第26集团军之大部,第40、第38集团军之一部被歼灭。近百万红军将士除阵亡者外,有66.5万人成了战俘。德军还缴获坦克884辆,火炮3718门,车辆3 500辆。另苏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政委布尔米什坚科等重要指挥将领在突围中阵亡。基辅会战是二战规模最大的一场包围战,双方投入的兵力达到200万人,德军取得了苏德战争的开门红。

8

  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

  作者:毅品文团队刘伯瘟,无授权禁转!

  纳粹德国入侵苏联蓄谋已久。按照“巴巴罗萨”计划,320万德军编为三个集团军群,分三路向苏联腹地进攻。北方集团军群由冯·勒布元帅指挥,总兵力29个师,由东普鲁士出发,穿越苏联中西部(今白俄罗斯)地区占领列宁格勒;中央集团军群由冯·博克元帅指挥,总兵力51个师,由波兰华沙以东出发,经布列斯特、明斯克、斯摩棱斯克进攻莫斯科;南方集团军群由龙德施泰特元帅指挥,总兵力63个师,目标为苏联人口密集的工农业心脏地带乌克兰,在卢布林至多瑙河口地区展开攻下基辅,再向顿巴斯进攻,接着攻入南方的俄罗斯大草原直到伏尔加河。对于入侵计划,德国进行了严格的保密。苏联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斯大林对此并不相信。加之苏德间存在《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等多个政治经济协定,德国在入侵前的最后一刻仍按照协议向苏联提供物资,这一切都影响了苏联领导人的判断。所以当战争真的爆发时,苏联红军毫无防备,只能听凭大祸临头。

  

  (“巴巴罗萨”计划示意图)

  

  (“巴巴罗萨计划”中文示意图)

  1941年6月22日凌晨2时,苏德边境,7000门各式德军火炮准备就绪。微弱的星光下,瞄准东方的炮管放射出淡蓝色的幽光。德军坦克纵队的后面是半履带装甲输送车,车顶机枪挂上了子弹带,德军机枪手打开了机枪的保险。军官们开始向德军士兵宣读希特勒的战前训话:“多少个月来,不安和焦虑压得我抬不起头来,我不得不保持缄默。现在,我终于可以公开向你们讲话了,我的将士!”希特勒向德军宣称:“德国的士兵们!东方的战争,决定了欧洲大陆的未来!欧洲的命运,日耳曼帝国的前途,我们民族的生存,现在掌握在你们手中!”“愿上帝保佑我们赢得这场战争!”

  

  

  (“巴巴罗萨计划”让希特勒达到了威望的巅峰)

  凌晨3时15分,从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长达2880公里的战线上,117个德军师越过苏联边界。集结在苏德边境的德军动用所有军属、师属榴弹炮、加农炮,团属150毫米重步兵炮,对整个边境射程内的苏联红军目标进行猛烈轰击。近千架德军飞机的引擎在头顶轰鸣,被德国人的“闪电战”惊得目瞪口呆的苏联红军士兵通过电话向后方报告德军入侵的消息,却被后方告知“胡说八道,回去睡觉”。消息层层上报,终于,斯大林接到“德军发动入侵”的电话汇报,他顿感难以置信。斯大林下令召见德国驻苏联大使舒伦堡问明情况,谁知舒伦堡却在黎明时主动来到克里姆林宫,向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宣读了德国的宣战声明:“元首决定将欧洲从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致命威胁中解救出来……”同样感觉难以置信的莫洛托夫送走德国大使,匆匆走进隔壁斯大林办公室。房间里的斯大林和全体政治局委员都紧盯着莫洛托夫,莫洛托夫只得如实相告:“德国政府已经向我国宣战。”

  

  (德军的闪电战)

  

  (德军的闪电战)

  开战第一天,德军摧毁苏联红军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境内600公里。继波兰和法国之后,“闪电战”的威力再度令世人震惊。西北战线方面,两个星期苏联红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联红军24个师被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西部战线方面,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对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实现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斯大林下令将作战不利的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西方面军参谋长克里莫夫斯基赫少将等4名将军执行枪决,仍难以扭转局势。德军相继在明斯克、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等地三次实施有效突击,包围歼灭大量苏联红军。在西南战线方面,德军南方集团军群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1941年9月15日,德军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红军西南方面军主力合围。苏联红军70个师血战10天,仅有少数突围,66万余人被歼灭。德军赢得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围歼战,苏联红军仅军官就损失6万多人,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员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中牺牲。开战头4个月,苏联红军损失竟达280万人。参考文献:《回忆与思考——朱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苏]朱可夫《失去的胜利》 [德]曼施坦因 《坦克指挥官》 [德]古德里安 《希特勒战争密令》 [德]瓦尔特·胡巴奇

9

主要是当时斯大林对苏德战场上态势仍报幻想指望布良斯克方面军布防阻挡古德里安集团南下成功,心里对基辅地区有重要战略价值不想轻易放弃。同时也害怕如要放弃全线撤退途中会导致溃散失去秩序陷入一片混乱就会重现前期的明斯克防御战中作战失败无秩序混乱式撤退导致战线全线崩溃被全歼境地,而当时苏军军事教材或条令中还没有出现积极防御逐次配备布防掩护撤退想法,斯大林他还有从整个战争全局中考虑如果不能抵挡住德军南下可利用基辅保卫战战斗过程中把德军主力牢牢拖住以局部牺牲代价来换取时间,为未来莫斯科保卫战防御调集力量布防同时组建新的战略预备队准备充足时间,可以在战役到关健时刻当中可以考虑逐次撤出,即能达到目的又能保存有生力量。可往往事以愿违战役发展却往他预反方向发展在紧要关头基辅方面军把当时最坏情况报于斯大林请求撤退,他却犹豫不决迟迟不下决心撤退命令,等到下了决心命令撤退时已经过迟了,造成了德军合围完成整个方面军被分割包围,虽经顽强抵抗但已无力改变被围歼厄运,结果有近20万人战死,65万人被俘,方面军司令员等一些将领牺牲或被俘只有2万多人突出重围,大量火炮坦克等技术装备丢失,整个西南(基辅)方面军遭到毁灭性打击。基辅保卫战虽失败但在战役过程中把德军拖了尽一个月时间打乱希特勒原定进攻莫斯科时间布署,为莫斯克方面组织防御准备了充足时间为后来莫斯科保卫战胜利奠定基础。等希特勒再进攻莫斯科时为时已晚,莫斯科方向己经做好了防御准备而且秋季中雨季来临地面泥泞不堪无法行走更可怕的寒冷冬季接踵而来对德军而言那简直是灾难的开始。所以有人说希特勒中了斯大林圈套因为当时自从斯摩棱斯克失守斯大林手上己没有多少预备力量可用了,莫斯克方向防卫空虚几乎是无兵可用,为挽救这危局争取时间,斯大林就抛出 基辅这个好看又好吃诱饵引诱希特勒使其上当,这就解释当时总参谋长朱可夫和西南方面军最高层看到危局请求撤退但斯大林却坚持不同意原因,结果希特勒没扺得住诱惑最后赢得基辅战役胜利却永远失去整个二战战争中一切的说法。

10

基辅战役无疑是苏联整个二战当中遭遇到的最惨烈,也是最为危险的失败。抛开战役本身这个具体损失数字量,而就此战役要求目的来说,基辅战役完全可以代表苏联想要再通过正面交锋直接夺取的主动性战争能力进一步落空,由此苏联在一定时间阶段内的交锋战略能力被彻底打残,同时苏联就此已经无法能够继续组织要求扭转这种被动性战争局面。

当然幸好苏联可凭借广阔国土这个先天自然带来的战略大纵深优势,通过“空间换时间、距离来缓冲”的有效性起到平衡和转移基辅战役当中,所造成的自身这段战略能力沦丧期内不会因为受力不起而崩溃。要不然如果苏联的战略纵深支持性自然不强,那么战略能力一旦遭到德国阶段性打击丧失,苏联也就绝不敢要求采取这种受力。

因为在战略纵深支持性不强下,要求受力无疑就是等于找死。而所谓受力不仅是要求具有前题条件的,同时受力还不具有任何战略张力,只具通过有效战略纵深要求承受压力和保障掩护战略性能力重新再聚。不能形成战略性能力重新再聚对于苏联而言,战争到此走向失败基本就是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了。

所以要是认为苏联虽然基辅战役失败惨重,可是却为莫斯科会战的来临多争取到两个多月宝贵的准备时间。显然持有这种看法和观点的完全就不知战略为何物!基辅战役可不是简单的一场战役就能够拿来理解的。对于苏联基辅战役的彻底失败,也就标志着苏联正面具有的战略交锋能力已被德国重创而不举。

不得不通过战略纵深来要求完全受力,这才有了德国能够一路所向披靡,占领大片苏联国土并直接兵锋抵近莫斯科。因此基辅战役的失败不但没有给苏联带来任何好处,相反基辅战役的失败顿将强大的苏联瞬间陷入到了极其险境的战略边缘时刻。从而苏联被迫放弃争夺主动性战争要求,进而通过战略纵深这个先天自然优势,做为完全受力最大支撑牺牲点一直延续至莫斯科城下。

方才基本保证苏联被打残的战略能力再次重新得到再聚恢复。这本身对于苏联就是相当十分危险的,因为苏联既有的强大性已然通过基辅战役遭到信心动摇质疑,随步就是万丈深渊。所以不要认为希特勒要求打响的基辅战役是一个错误!因为德国要想继续乘胜前进,就是此战必打!千万不要说什么德国绕过去抢攻莫斯科。能行吗?无聊愚蠢的思维笑话!

基辅战役对于德苏两国都可以说是关键致命的战略边缘时刻。任何哪方失败都预示着要栽个战略大跟头!而为此能不能再次爬起来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苏联就是如此被直接落到战略边缘的莫斯科时刻,所以战略是相对的!也是公平的!不会因为优势就必然优势,也不会因为弱势就必须弱势。最大的优势反而可能就是最大的弱势,最大的弱势也可能就是最大的优势。正因为如此的相对才叫战略!但绝对之中是不会有任何战略的。

所以说基辅战役的失败并不代表苏联为此就不能取得胜利,即便德国处于进攻战争姿态的优势情况下也是如此。因为我们知道基辅战役当中的苏联西南方面军自身兵力规模就已高达百万之上,同时其技术装备不管是在规模拥有量上,还是在杀伤性能上并不弱势只会更强于德国战役投入一方,而且西南方面军还能随时得到周围其他方面军快速的最直接全力配合。

因此在战役整体力量对比上德国并不占有任何胜利优势条件,德国的基辅战役能够完胜就是因为处于进攻战争先手位、从而最大优势借助进攻战略已经带来的强大气氛,再进一步通过惯性进攻引导苏联西南方面军被动要求的接战固守意识,从而快速形成强大的两翼优势合围兵力以压倒性规模姿态集中击溃部署在西南方面军所有相邻地带支持的其它苏联方面军阵地。

继而造成所有相邻地带的方面军均被击溃意识,导致西南方面军整个有身陷大面积已被完全孤立的四面楚歌恐慌氛围之中,随即德国迅速在此全面发起基铺战役。很明显德国要求打响的基辅战役就在意识(战场打击效果),而不是强调结果(战场夺取阵地)。就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形成最为惨烈震撼的战场打击效果出来,扩大西南方面军完全已被更强大力量规模包围在了孤立无援的现实危险时分/

无疑德国就能直接等到迫使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动放弃整个战役选择“以为”突围的崩其溃那刻!自然使得德国完全避免了战役本身应该就要出现夺取阵地的重大伤亡。这就是因为德国要求的基辅战役不是目的,只是目标。不然根据一般习惯意义上的军事理解都是要求“为了战役”。

为了战役就是为了胜利,为了胜利就是为了目的。目的就是战役本身,就要夺取所有本身战役阵地。那么德国在基辅战役的伤亡规模就不是什么十万人左右可以拿来讨论结束,试想双方在基铺战役的兵力规模至少都是两百多万人以上。

如此庞大规模必然就有庞大数量的坚固阵地需要直接一一夺取,可想而知要是德国的基铺战役要求“为了战役”,那战役的发展怎样先不去讨论,起码德国付出的伤亡肯定相当重大,同时代价必然也是惨重,即便到最后德国好不容易赢得了基辅战役的胜利,

可是德国自身有生力量同样也要遭到严重损失,势必就要直接影响接下来德国进军莫斯科要求的力量规模,如果德国不想增大要求危险、增加未知风险,肯定需要推迟进军莫斯科时间,这已不是什么补充就能轻易解决的问题、而是必须时间休整的事情了,那么这种打法的基辅战役即使胜利肯定就是错误的。

这就是一般战役成了要求目的必然局面,也是真实体现什么叫做指挥艺术的全局认知性所在。毫无疑问苏联西南方面军的地理位置形成,就是由于德国中央与南方集团军群早在大举进攻苏联之时,其所处位置就已经被德国刻意确定为两大集团军群之间保留最后进攻的结合部位区域。

最终造成苏联西南方面军前出战略位置被大合围姿态。说明德国中央与南方集团军群的进攻本意是想要逼迫苏联西南方面军最终自行后撤,而不是首先就考虑如何给予合围消灭,反映出德国两大集团军群实际对于苏联西南方面军存在交锋实力顾虑,因此苏联西南方面军所在地理位置显然是根据德国战略需要确定的。

不过完全说明苏联西南方面军此时地理位置已经相当关键重要了,如果坚持不动、那么德国两大集团军群肯定不敢再继续无视而仍然大踏步向前推进。这就要必然形成双方一个短暂的战略意识交锋停滞等待过程,当然选择后撤对于苏联整个战略而言肯定完全不利,因为苏联本来就是要求能够阻挡住德国继续乘胜前进的进攻战争势头。

要是主动后撤那不等于苏联自己再要求德国奋勇前进,这将直接威胁和打击苏联本来就已经严重受到影响的战争意志和战斗信心有可能彻底引发丧失。这就像一群人当中战斗力最公认厉害的那个竟然闻风就跑了,可想而知对于这群人的影响结果会是个什么。当然如果不后撤,苏联西南方面军无疑似乎只能被德国两大集团军群完全合围。不过!做为苏联百万以上规模的方面军,最起码应该需要知道即使被合围,也不等于被消灭。

因为当军事规模达到一定要求条件基础范围内,合围就只能代表合围本身,然而要求消灭那就是另外一码事了,因为在此范围内的合围本身与被合围在风险要求本质上一致,合围本身所谓要优势被合围,优势条件不成立,何况这种优势还要随时遭到合围本身外否决。因为德国这两大集团军群采取的必然超长距离大范围合围,因此与其说是合围,倒不如说是负担,可想而知一旦完成了这种远距大范围的合围要求姿态,对于德国两大集团军群来说就是负担形成,而苏联西南方面军顺手就可牢牢抓住德国这两大集团军群。

抓住德国这两大集团军群就等于苏联西南方面军仅凭一个方面军,就已经完全控制了整个东线上德国继续要求的战略。试问以西南方面军这种战略规模难道还惧怕什么被要求合围?其实做为已达方面军这个最高战争单位要求的指挥层面素质本应该最为担心的,就是生怕德国这两大集团军群不来合围自己,即便没有达到这种指挥层面素质都应该不致于需要考虑什么突围。

至少做为承担最高战争要求打击单位的方面军就不应该有任何突围要求意识存在!并且不管面对何种条件战争状况依然如此!如果要是就连方面军这种最高战争单位的规模性都要考虑首先要不要突围,那么又如何定义战争交锋性?又如何能给予旗下各集团军以及再到军、师、旅这些可独立作战单位以强大战场信心和无畏强大战争的底气支撑?而方面军要求组建的最高战争单位又将意义何方?强大的战争打击性又如何能够建立起来?又如何能够做到震撼战争要求的直接效果意识性?

所以只要西南方面军就像一个始终坚定的钉子一样形成聚力焦点,就地与德国两大集团军群展开面对面、方向对方向,进攻对进攻,坦克对坦克,重炮对重炮,刺刀对刺刀,规模对更大集中规模,冲锋对更强大面积冲锋。目的就是战斗,战斗就是目标,目标就是战场,战场就是阵地,阵地就是方面军位置要求。根本无所谓孤立还是无援,也根本不在乎周遭还有无其他方面军,更无所畏惧包围的程度。

这里没有突围,这里只有方面军,这里只有方面军最后一人倒下的战斗要求有序牺牲责任,要求就是战场,责任就是阵地,当然肯定方面军最高指挥员首当在内,这是所有要求的前题,也是所有责任的必须信心来源。当然敢于如此站立、敢于藐视这一切包围,不是盲目乐观,也不是宣染张扬悲壮。就在胜利,就在方面军只为胜利而来!就在德国这两大集团军群已经根本无法脱身,更是已无任何退路可言,这就是信心,这就是胜利。

除了德国这两大集团军群必须只能硬着头皮全力以赴要求彻底战斗到底,就是必须拼尽每一个锋利冲杀的战场,对决每一块坚强信心的阵地,否则不能彻底消灭整个西南方面军谈何出路,更别说德国这两大集团军群妄想有走出自身这个主动展开的战略要求大局!那么此刻时间的重要性就会完全发挥出它的战略威力。

只要战役没有最后结果出来,德国就甭想有可能进军莫斯科,基辅也就势必自然逼迫德国两大集团军群必须集中所有主力整个压上来。因此时间只会朝着完全不利德国的要求方向发展,并且失去战略继续展开的德国东线,由于中央和南方集团军群已被苏联西南方面军完全套牢,其战略就已经被浓缩为只是一个要求点。那么战略当然不只是一个要求点,同时还需要要求面。因此对于已经陷入到只是一个要求点战略的德国,就是再无可能腾出手来迎击苏联的战略要求面展开于摧毁德国只是一个要求点战略。

同时又由于德国两大集团军群针对苏联西南方面军要求展开的是大范围远距合围,因此力量作用要求显然只能在合围效果面上,而任一方向点进攻都是根本无法能够承受来自西南方面军要求更大规模集中带来的战场强大摧毁力,更何况还有为此苏联战略的要求面打击展开。

这就是要求西南方面军只要完全受力,瞬间就能全部僵化德国胜利的战略于一点而无法再继续打开。打开不了战略就等于德国取得的所有胜利同样也被凝固在了这个要求点上,德国也就不可能再对苏联的战略继续形成要求直接乘胜追击的强大压力出来,那么基辅战役就极有可能要演变成为是彻底埋掉德国两大集团主力军群的葬身之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