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学习,光绪却十分主动,十分好学。在老师翁同稣等人的悉心指导下,光绪于10多岁就深通经史易理,能写出一手很好的文章,而且在文章中经常表露出宏图大志,尤其令他的老师等人惊讶的是,也还能时不时地提出一些深刻的见解。
由此,翁同酥等人断定他将来必是一位有为皇帝。
光绪十三年(1887年)光绪16岁,按照传统,光绪“亲政”,慈禧太后也做出姿态,“撤帘归政”。但实际上,朝廷的军攻大权仍是把持在慈禧的手里。此时正是帝国主义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关键时刻。
清朝签订了一系列丧权标国的不平等条约,
而帝国主义得陇望蜀,其势在彻底灭亡国,使中国的有识之士彻底看清了中国与世界的局势,认识到不变法就要亡国的必然趋势。于是。首先在知识分子中间掀起了一股倡等变法的热潮。
著名的“公车上书”运动是中国近代知分子要求变革社会的一次大的举措。
《马关条约》的签订,引起了中国正直知识分子极大的愤怒,康有为联合在京参加科
举考试的举人1200多人联名上书,要求交法、拒和、还都,是为“公车上书”。
这次上书,不仅使清廷的大臣感到震。还使妄图瓜分中国的帝国主义列强看到了中国人的觉醒。
但因清廷等级森严,“公车上书”的奏章没有送到光绪的手里。康有为等人十分气愤,在20多天后,又写了一篇万余言的篇奏章,经过辗转反复,光绪终于看到了这篇奏章。
他对康有为提出的许多观点十分赞赏,并发出“上谕”,实行改革新政。
当然,这种“上渝”的力量实在是太微弱了,如果用来罢一个人的官或是杀一个人的头则可,要想改变积年陈旧的封建官奈体制,实行所谓的新收,那就如清风吹泰山一般地无济于事。
康有为见自己的奏章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就又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愤然上书。以前,康有为就曾向光绪上书,一直如石沉大海,他想起多次上书的经历,心中十分愤慨,在此封奏章中,他措词十分激烈,指出日本国会及报纸天天讨论如何
瓜分中国的问题。
翁同酥是光绪的老师,属于主张变法的,把康有为的答辞如实地报告了光绪。
光绪再次为康有为的理论和态度所深深地打动他下令收集康有为的著作文卷。
自已认真随读,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坚定了变法的信念。
耐何实权在慈溪的手里。光绪实际上是个徒有虚。
为了能解推行新法,他多次向太后背要权力,甚至有一次说出了这样的话:
“如果不让我变法强国,我宁愿不做这个皇帝,也决不做忘国之君,”
为形势所迫,慈喜不能不暂时放一点权力给光绪,让他先变一变法、等变不成功,她再以收拾残局的姿态居高临下地整治光绪,这种做法。
于是,慈年太后在加以严格限制的前提下,同意试行变法。
中国的变法者往往都是十分幼稚的,光绪和梁启超等人获悉慈溪太后同意变法,以为变法就可成功了。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6月11日,光绩皇帝颁布
了《定国是诏》,这道《定国是诏》既表示了光绪变法革新的坚定信念,也使以慈溪为首的保守势力感到了极大的震惊。从这一时刻开始,帝接连不断地进行变革,太后则在调兵遭将,准备用武方扼杀革新运动。
破了皇帝不召见四品以下官员的例,并长淡达两三个小时
光绪不仅对变法更加增强了信心,对变法的内容也有了一定的认识。这样,光绪就坐在他的龙椅之上。
大发革新诏书从下达《定国是诏》起至变法彻底被镇压的100多天里,光绪共下诏书110多道。有时一天竟达五六道之多,其改革内容包括:设立学堂、学习西学、派人出国游历学习;改革科举,废除八股;奖动创办报刊,提倡上书建议;鼓励修铁路、开矿业及农工商业:奖励新发明、新著作,撤驿站、办邮政;裁减官员、精减机构改订规章条例:改革军队训练、对海击军用新法操练;改革财政、制订财政预算:许旗人自课生路等。
毫无疑问,这些对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领城进行全面改革的措施对于增加中属的国力是有用处的,但其中许多措施触及了封建守旧派的观念和利益
这些措施引起了他们的恐慌和愤怒,他们鼓动慈禧太后坚决地消灭改草。
太后一则对改革本身不同意,她是封守旧派的代表,根本就没有改革的思想和素质,更重要的是,她绝对不愿意弃权力,如果光绪的改革继续深人发展
下去,取得了一定的成败,在朝野之上赢得了人心,她就再也无法控制朝政了.因此,慈太后决不允许光绪的改革获得成功。
在“百日维新”中,许多守旧大臣对维新措施拒不执行,不仅当面“劝谏”光绪皇帝,还压住语令不往下走,或是扣住奏章不上达。
一怒之下,光绪就罢了许多人的官。
造我了表动一时的“罢黜六堂官”事件。
慈溪对光绪的举动全都清清楚楚,单在下达《定国是诏》时候,慈溪准备以武力挟制光绪。
荣禄把当时清朝最为精锐的陆军调到了北京的周围,一是把聂士成的军队调驻天律,一是把董
福祥的武毅军调长辛店。
这样,慈被就有特无恐。
有意思的是、相对于慈禧太后的10万大军,光绪的改革者只是几个文弱书生。
在“百日新”期间、光绪授予了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等人四品官位。
担任军机处章京,做文书工作,人称“军机四卿”,再加上康有为,梁启超。也不过6人。而这些人一点军政实权都没有,只能今天上一个奏章。明天上一个奏章。连光绪的面也见不上,而光绪呢?今天一个诏令,明一个诏令,至于能否实行。天才知道,这种变法在思想文化上的影响固然是巨大的,但在实际操作上。
无异于儿童过家家。大人一来,小孩就只有散伙了。
光绪对于太后的阴谋一无所知,只是从每日朝见慈禧太后的感觉中。觉察大势不妙,于是,他写了几道“密诏”,要康有为到上海办报馆,实是要他去避难,等光绪密召杨锐人宫。
向他说明紧急情己,要他设法时,杨锐惊慌失措。竟冒出了一句书生气十足的话:“这是陛下的家事应当同你家里人商量。”
至此,光绪已完全绝望,他急,焦躁、愤怒,但却一等莫展。他是个聪明人,知道自己只能坐以待毙。
但他还想做一番努力,当时,袁世凯正在京。光绪就于9月16日见了袁世凯.
在光绪看来,袁世凯对维新变法一贯表现得较为积极,他想争取袁世凯的军队。
会有挽问败局的希望。在与袁世凯面谈。光绪对他备加称赞,并大升其官。
囊雷抓先是一惊一高,随后就恍然大悟,明白了光绪是想利用自己,袁出凯权衡了各方力量之后,立湖跑回天津驻军所在地,向荣告密,荣禄得讯。当晚就乘火车从天障赶往和园,向慈溪告密。
9月21日,太后从颐和园来,光绪慌忙地迎接,慈禧太后声色俱厉地把他训斥了一番,以光绪的名义下了两道“上谕”,宣告光绪退位。
慈溪把光绪囚于赢台,又提住了康广仁,杨深秀、杨锐,林旭、谭间,刘光第6人,并将他们杀之于北京菜市门,史称“戊戌六君子”。
从1898年6月11日光绪发布《定国是诏》,到9月21日慈溪重新执政。
前后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这场维新变法运动就像变戏法一样失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看到这种情况,知道中国的实力了。
从运作方式上讲,“戊戎变法”是由光绪到康有为等书生在那里舞文弄墨。
正所谓一下笔有下言,胸中无一策”,他们只知道为什么要变法,该变哪些法,至于怎样变法,尤其在危难临头之时,他们就一筹莫展了。
改革的要求往往来自下面,但实行改革又来自上。
别说像光绪这样一个无力的没有权力的改革者,就是受到帝王全力支持的商鞅变法、正安石变法又怎样呢?
失败,百姓并无多大责任,因为历史并没有上他们登上舞台,他们只是改革的要求者和受动者,至于权力集闭内部因为改吊而发生了什么争斗,他们丝毫也帮不上忙。
而故事的先行者又往往改不过旧势力的顽固反扑。
所以,这些先行者就大都做了历史的殉道者、这就是历代朝中的改革者很难有好下场的根本原因所在。
于下午,图书馆。
@晨本布衣
欢迎留言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