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总是出世的性格,入不了世是什么原因?

总是出世的性格,入不了世是什么原因?

2020-10-05 14:03阅读(62)

总是出世的性格,入不了世是什么原因?:佛陀当年也是面对着无尽的灾难而寻求解脱,先在一个山洞苦修了多年而没有满意的结果,才来到菩提树下。从他苦修的那个山

1

佛陀当年也是面对着无尽的灾难而寻求解脱,先在一个山洞苦修了多年而没有满意的结果,才来到菩提树下。从他苦修的那个山洞不难推想出当年他苦修的程度之深。那么他终于下山开悟在菩提树下,究竟悟到了什么?

更重要的是,他的悟,为什么能演化成世界三大宗教之一,而在中国又成了影响最大、信众最多的宗教?

这是许许多多佛学著作研究的课题,所留经论巳浩如烟海。但是我相信,任何开悟,都不能以学究方式和执着方式达到。恰恰相反,一定是对学究方式和执着方式的摆脱。

我想摆脱一切知识的沉淀,只用最省俭的方式找到那个最简明的精神支点:出世和入世。

而且我相信,找到没找到,就看那个精神支点能否穿越时空,有效地作用于当下:乱世困惑中寻求精神慰藉和精神动力一一生存勇气和应对挑战的底气。

当下,这是考验所有宗教生命力的真实现场。宗教的生命力既不是独蕴在巨大的经藏里,也不是裹挟在传教者的衣袍中,而必须体现于跨越式的异地投射和异时投射,以及这种投射所产生的能量反应。因此,一切伟大的宗教都会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解决当下人们面临的心理和精神问题,不是消极避世,回避矛盾和挑战,也不是走极端和情绪化。我相信还会出现一代代杰出的宗教改革家。那种故步自封的原教旨主义者、基本教义派,其实是以一种夸张的忠诚来掩饰不自信。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今天遇到的矛盾只能结合当下的时空环境、内外因素、人心动态去应对和化解。

当然,永葆青春也会带来很多旁枝杂叶,甚至缠上大量异体藤葛。佛教显然是极有生命力的,但是,密密层层的寺庙常常以浓郁的香火、世俗的功利把简明的精神支点遮盖了。据说近年来,佛珠巳和辟谷、乡墅、酒库一起,成为新一代土豪的基本标志。很多僧侣,已经习惯于用\"升官发财\"来祝祈各方信众。于是,连佛教也让人疑惑了。幸好,远处,还有那棵青翠的菩提树。虽然不是原来那棵,但种子在,静坐在,守护在,虔诚在。

据说,佛陀在菩提树下开悟后,抬头看到天上一颗明亮的星。星星就在头上,为什么常常看不到?因为被太多的云层遮住了。你开悟了吗?还会有出世入世之疑惑吗?

2

你本就在“世”中,出哪里的世?只是你没勇气面对现实,总想逃避。

你又能逃到哪里去?你离开了“世”(社会)又入“丛林”,也就是逃离”虎掌”又入”狼窝”你可以试试。

从你打娘胎出来就已入世,直至入“天国”才能出世。你一直在世中沉浮,你只有争扎丶努力去改变才是你这一生存在的理由和价值。

3

因为先在世,后出世,不是入世,而是回归!

4

红尘需要你

5

接受身在局中的快乐,最简单真诚之人,你会发现也许答案并不唯一。虽然作死的还会死,但是你感悟到了每个人都有美丽的一面。除了他们的愚蠢的作死,他们其实是不错的灵魂。你会分享到快乐。这大概是人存在的意义吧。

6

估计是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弱而已。建议读一读《厚黑学》,找身边较老练的人,多向他请教一些事情和看法,多跟在他身边,听他看他的做事方式。慢慢影响自己的头脑,从而提高待人接物的能力。但也不要一味否定自己,要看到自己的长处,踏实做事,睿智看人。加油。

7

你这不叫出世!是规避!

真出世者,不为世间一切万事万物所粘连羁绊。虽与一切众生同吃同住,却没有一切众生的执着不肯释怀。脱离了一切有情无情又凭什么说出得了世?说到底还是规避逃避不愿面对或无力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