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童容海见翼王石达开有“忠义”之名,在军中又颇得拥护,因此童容海便投靠在他的麾下,随之南征北战。
由于童容海勇武有谋,很快就引起了石达开的注意,于是被提拔为军帅,统管数百兵力。
1856年,天京事变后,由于东王杨秀清和北王韦昌辉先后被杀,再加上西王萧朝贵和南王冯云山早在革命时期就战死沙场。因此,根基最深的四大天王都已不复存在。
再加上天京事变引发的内讧,导致天京城内被屠杀者数以万计,一时人心惶惶。因此军功显赫,资格最老,又最深得人心的石达开,显然应该得到洪秀全的重用。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偏偏他的功高震主,和他的深得人心,都使洪秀全对他忌惮不已,对他百般牵制,甚至想加害于他。
洪秀全的做法,让石达开失望之极。为了避免再次引起内讧,石达开只得离开天京,转道安庆。
石达开要走,一群誓死追随他的将领,自然也不愿意再留在天京,先后追随他而去,这其中就有童容海。
童容海认为石达开的出走,意味着与太平天国的分裂,也就是另起山头单干。
对于童容海而言,本来入太平天国,就已经没赶上好机会,升官发财这样的事情都轮不到他。所以石达开的出走,在童容海看来,是搏取富贵的好机会。因此,他才毫不迟疑地再次追随了石达开。
(石达开剧照)
只是让童容海没想到的是,石达开在这之后,居然在与清军作战的过程中屡战屡败。并且石达开还愚忠于洪秀全,屡屡牺牲自己的兵力与清军迂回作战,帮助太平军夺取胜利。
1859年,石达开在湖南发动“宝庆会战”。然而在战斗的过程中,他所统领的数十万大军居然被曾国藩的数万湘军打得落花流水。由于等不到太平军的援助,孤军作战的石达开,只得率领残军退回广西。
此时,那些曾誓死追随他石达开的将领们不干了。
本来,像童容海这样的将领大有人在,大家也是希望能跟着石达开再创一片天地,同享荣华和富贵。
现在,石达开不仅依然打着太平天国的旗号作战,不另立旗号。同时,洪秀全诏他回天京,他又屡次抗旨。这样一来,石达开的身份就很尴尬了。而追随他的人,心里都动摇了。在他们看来,就算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立了功也没有机会得到嘉奖。
因此,彭大顺、童容海等人纷纷劝谏,希望石达开能当断则断,自立山头。要不然就带着大家返回天京,共扶天朝。
但是,固执的石达开,却不肯听从大家的建议。于是,彭大顺和童容海等人认为再跟着石达开,已经没有前途。远在天京的洪秀全又许以高官与爵位,因此彭大顺和童容海等将领号召将士起义,与石达开划清界限,誓师回朝。
虽然距天京千里迢迢,但是彭大顺和童容海却凭着优秀的指挥能力,多次率领将士们打败了清军。
在福建连城,彭大顺与清军作战时,由于伤及心脏,血流而死。
彭大顺去世后,童容海便动了歹意。
他先后诛杀了反对他的十几员猛将,吞并了他们统领的军队,并且还自封“燕爵”。在与忠王李秀成会合后,虽然有人将童容海的恶行告诉了李秀成,但是此时太平天国正是用人之时,所以李秀成也并未深究。
待抵达天京后,20万将士起义的功劳,就成了童容海一个人的功劳。
洪秀全大喜过望之余,不仅封童容海为“保王”,而且还赐名这20万将士为“扶朝天军”,对有功的将领多有赏赐。
(李秀成剧照)
随后,童容海作为主将,追随李秀成克复杭州。
此时的童容海有如神助,在与清军作战中,其势极为勇猛,打了不少胜仗。
不过,在收复杭州后,原本以为会留守杭州的他,却意外地发现,李秀成却另指定了陈炳文等人负责守城。
暴怒之下的童容海为了发泄对李秀成的不满,率领部下劫掠杭州数日。
由于童容海统有重兵,李秀成虽然对他的行为极为不满,但为大局着想,依然没有上奏洪秀全。
不过,由于童容海残酷暴虐、作威作福,他手下的将士吉庆元等人,不甘受其压迫,联名上奏洪秀全,称“观其平日多行不义,动辄忘恩”。
洪秀全本就对手握重兵的童容海多有猜疑。在看到吉庆元等人的奏折后,便将“扶朝天军”进行了调整,将吉庆元等人调到了其他将领的麾下,以削弱童容海的军权。
洪秀全的举动,让童容海大为光火。再加上当时童容海与李秀成击破清军的江南大营,而未得到重赏。因此,他在痛骂洪秀全昏庸之余,又极力怂恿李秀成带领大家前往天京“清君侧”。
不过,李秀成拒绝了童容海的怂恿。
童容海一边感叹李秀成“愚忠”,一边带着他不到10万的人马离开了李秀成的军队。
很快,童容海投降清军。他带着不到10万将士,偷袭了太平军的守城广德,并将之作为献礼献给了清军,他也因此得到了总兵官的职务。
不过,还没有一个月,将士们就发生了哗变,幸好清军将领鲍超率军镇压,才算替他解了围。
只是此时的童容海,手下连1万兵马都没有了。清政府以此为借口,只给了他一个“五营统领”的职务。这样一来,他能管的也就只有3000亲兵了。
此后,历史上就没有童容海的记载了。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好下场吧。
童容海反复叛变,无非是为了追求荣华富贵。谁知道,多次折腾,他离荣华富贵反而越来越远了。
(参考史料:《太平天国兴亡录》《实说太平天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