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初和亲,汉朝送公主出嫁,本身就是妥协的结果,毕竟一朝公主,那也是皇室血脉,普通百姓家都不愿意让女儿远嫁,何况是皇家女儿。

通常来说,质子必定是相互的,因为双方都想利用这样的筹码,防止对方用兵。汉初,匈奴对汉朝有军事上的优势,但综合国力并不比汉朝强大,而且匈奴屡次对汉用兵,其实并不是为了领土,仅仅是为了物质利益,所以匈奴不可能质子罢兵,那么对于汉朝庭来说,更不会主动提出这种妥协方式。

所以匈奴也乐意让汉朝嫁公主和亲,这样既有面子,而且还可以不停骚扰边境,抢夺汉朝人口和物资,可以说面子、里子两不误。

这也是为何到汉武帝时期,经过几朝休养生息,经济、军事都做好充分准备后,朝廷就开始对匈奴大规模用兵,不灭匈奴不罢休,这也是为了一雪前耻!

最佳贡献者
2

质子的做法起于战国时期,是国与国之间结盟,为表诚意将王子抵押在别国当人质。如果是平等合作盟约,会互派人质。如是一国有求

于别国,也会单方面派遣以表诚信。

那么汉初为何采取“和亲”手段,而不是送质子给匈奴?



汉匈实力并非相差很大

刘邦建国初,甚至还提兵想荡平匈奴,结果落入圈套。脱险后,认为匈奴不太好惹,对付他们的时机未到。之前和秦朝、项羽打了那么多年的仗,山河破碎、百废待兴,休生养息提高国力才是当务之急。此时跟匈奴纠缠,并不是一个好的策略。



白登之战虽然输了,但不等于说刘邦就怕了冒顿,他顾忌的只是匈奴的骑兵。骑兵只是机动性强、擅长野战,真要是让匈奴骑兵攻城,那还真没达到后世铁木真的水平。因此汉匈之间签订的是兄弟之盟,起码表面上双方是平等的。

这就好比一位有正事急着去办的人,无暇也不愿和一个无赖过多纠缠一样。给你点好处,打发了便是。等时机成熟了,再来收拾你。



汉朝送的多为假公主

刘邦的儿子也不是很多,即使多也不会往匈奴送,还没到那地步。匈奴冒顿也应该心中有数,要吞灭汉朝?万难做到。得些好处,见好就收才是上策。

匈奴掠边,为的不就是钱财物资吗?现在都不用辛苦去抢,有人送上门,也是个挺好的事。汉朝方面,付出一些物资,争取到和平发展的时机。双方皆(各)大(怀)欢(鬼)喜 (胎)。



匈奴并非诚信之国

质子的作用就是为表双方缔约的诚意,要是这样做就能保匈奴永不再犯,刘邦送个儿子去也不是不行。

但如果真相信匈奴能信守盟约,那就大错特错了,之后匈奴之祸一直延续到汉武帝为止。他们收了好处,依然欲壑难填,屡次三番扰边。这种无赖之国,送儿子当人质,刘邦才没这么傻。用别人家女儿,再搭些嫁妆,先维持一阵子吧!



在刘邦去世后,冒顿单于甚至写信调戏吕雉,简直毫无底线。也可理解到汉武帝时,为何一定要把匈奴打到熄火为止,心里恨啊!

与汉朝和亲相比,唐朝类似行为叫“赐婚”

汉朝和亲多少有些无奈的意味,给好处息事宁人。唐朝的赐婚行为则完全是居高临下的,并不是怕了你,而是一种恩赏。



比如吐蕃的松赞干布,并不是一开始就对唐朝心悦诚服。他要求唐太宗赐婚,太宗一看这小子比较嚣张,就没搭理他。恼羞成怒之下,松赞干布领兵来攻,结果在松州(松潘)被唐军彻底打服。唐太宗这才把文成公主赐婚吐蕃。

文成、金城两位公主,在吐蕃的地位相当高,被授予“赞普”尊号。



由此看来,无论和亲还是赐婚,都只是外交手段。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归根结底要落在实力的基础之上。

3

送皇子入质是藩属国向宗主国表示臣服的重要方式,匈奴强大时,西域各国就曾向匈奴称臣入质。中原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既称皇帝,就不可能给周边国家做藩属了。皇帝者,万王之王,昊天之子也,怎能称臣。汉朝最衰弱时也未向匈奴称臣,当然就不可能质子了。只是送个假公主加上大批绸缎,与匈奴和亲,满足对方的贪欲而已!请注意,和亲是两个国家或民族的统治者联姻结成特殊关系,是结亲和结盟,不是臣服。所以,和亲不是一个贬义词,也没传说中那么屈辱!

况且即使称臣,也不一定要质子。中国历史上两个时期比较特殊,一是后晋时,沙陀族的中原皇帝石敬塘向契丹割燕云十六州,并称儿皇帝,但未称臣,也未向契丹质子。二是绍兴和议后,南宋高宗赵构曾向金称臣,由金朝册封为宋帝,但由丞相代接加封诏书,本人连头都未磕,更不谈向金朝质子了!采石之战后,南宋获胜,马上由向金朝称臣改为称侄皇帝,不要对方册封了!

纵观中国历朝,有因实力不足,与外族和亲的,但从未质子入贡。可和亲,可纳币,甚至可割地,但皇子不可入质!这一点,还是值得点赞!

4

汉初把公主出嫁给匈奴以此达到和亲目的,那是汉朝无奈的选择,至于为什么不是皇子做质子,那是因为利益权衡的结果。

皇帝把儿子派往敌国做质子那是春秋战国的做法,大家把儿子互相派往对方做人质,以此达到互相平安无事不攻击的效果。可汉朝和匈奴却不适合这样的政策,说白了皇子比公主值钱多了,大家都不愿意派自己的儿子去做人质,那太危险了。当时可是男尊女卑的时代,男人是可以继承王权的,派儿子去当质子,万一双方闹起了矛盾,双方的质子都被杀了,那不就亏大了嘛,所以送个公主出嫁就很好嘛,反正女子在当时的地位不怎么样嘛!匈奴和汉朝肯定不愿意互派质子啦,对匈奴来说你派个皇子来做人质,对我没好处啊,我不仅还要好吃好喝供着,浪费粮食啊,匈奴可不想养闲人呢!汉朝也不愿意派儿子去做质子,别说危险了,如果派了儿子去,你匈奴扶持这个皇子当皇帝的话,不就搞乱了汉朝的政治了嘛,女人就不同,反正嫁出去的女人就是你匈奴的人啦,和汉朝无关了,而皇子就不同,会有借口干预汉朝的内政,因此现实中,汉朝和匈奴都不会接受质子这个政策,大家都清楚一个和亲只是暂时的安稳罢了,该打的还是要打,何必要为双方埋下祸患呢!出嫁女儿就是个有回报,大家都接受,同样大家都不会有大损失,何乐而不为呢!

公主和亲,说白了,就是汉朝少了一个女人,匈奴多了一个女人,大家都消停一会儿,大家都乐意这样做。虽说和亲对汉朝来说很没有面子的事,可出嫁的不一定是公主嘛,可以用平民的女儿认做义女封为公主忽悠没多少文化的匈奴,而匈奴可不管这些,只要是汉朝的女人,他们就很喜欢。匈奴虽说总是攻打汉朝,无非就是为了抢生活用品,内心很向往汉朝的文化的,羡慕汉朝的吃喝玩乐,更喜欢中原的女子。中原的女子好啊,皮肤白嫩,温柔体贴,最关键的是身上香喷喷的,对比草原上的女子那真是鲜花和牛粪的对比啊!你送皇子做人质,匈奴不要,送公主则一万个乐意啊!能取汉朝的公主做老婆,匈奴也是很有面子的事啊!再者就是改善匈奴王室后代的基因嘛,匈奴人还是懂一点的优生优育的,取一个有素质的公主生下的后代自然是好的啦,改善后代的基因,是所有人类都想做的事嘛!你汉朝送公主和亲,匈奴可不管你公主到底是不是正宗公主,只要送来就行,本来匈奴就人口少,送女人最好啦,女人可以生育增加人口嘛,送皇子来没这个功能啊,虽说皇子可以和草原上的女子结婚生子,不过汉朝的男子可不喜欢草原的女子啊,匈奴也清楚这一点,搞不到一块去,能生多少啊,生下来是汉朝的人,不是他匈奴的人,而公主不同,生下的都是我匈奴的人,要生多少有多少,这就是汉朝和匈奴和亲的真相。

公主和亲只不过是政治的牺牲品,汉朝和匈奴都明白,这不过是暂时的和平罢了,一个女人是换不来和平的,大家都需要时间壮大实力,然后灭掉对方。大家都有这个心思,也就拿公主来牺牲了,反正嫁一个女人,换来暂时的和平,双方都有好处,玩完了就是开打的时候,后来的汉武帝就把匈奴分成了两块,让匈奴再也没有实力威胁中原,后来匈奴就被灭了,只是苦了那些出嫁的公主罢了,谁又会记得她们呢!

5

汉匈和亲是汉朝对匈奴的一个重要政策,对后世影响巨大,特别是汉初的时候,西汉政权尚且不够强大,和亲是暂时妥协的无奈之举,但这为西汉国力的发展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首先先了解一下历史背景。匈奴虽说可能是夏人的后裔,但相对于秉承商周王朝的中原政权,一向视其为异族蛮夷,所以才给他们匈奴这个带有侮辱性的称呼。

不过匈奴人崛起,主要还是从战国末期开始的。当时抵抗匈奴的主要是赵国跟秦国,总体上匈奴人没占到太大的便宜。但是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其实对整个汉民族政权的整体实力是有很大的消耗的,再加上秦末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加速了这一趋势。社会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人口也锐减。所以这就导致了匈奴人实力远超中原政权的事实,在西汉初期,不断侵扰,造成了极大的边境危机。

汉高祖刘邦意识到了这点,也抵抗过,甚至主动出击过。但奈何国力不允许,且匈奴人战力远超汉军,几次交锋下来,西汉败下阵来,甚至刘邦都差点在“白登之围”中被要了老命。

既然打不过,那只好进行妥协。刘邦以及他后面的几位皇帝,听从谋臣的建议,对匈奴采取了和亲政权,缓和了之间的矛盾。而后经历文景之治,西汉的实力崛起,超过了匈奴,汉武帝经过一系列战争,主动出击,终于打败了匈奴,将他们赶回漠北,分裂成五部。

由此可以看出,是战是和,在当时的历史潮流中,主要还是跟敌我双方的实力有关。

至于是和亲而不是送质子,这个也是实力之间的一种体现。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才是送质子最频繁的时期,这在各个诸侯国之间,是家常便饭。这个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当时大小诸侯国林立,各个国家之间实力极不平衡,和亲并不能取得对方的信任,反倒是送质子才是最诚心的做法。

所送的质子,一般是顺位继承人,有很多情况下甚至是第一顺位继承人,这也更凸显了和谈的决心跟诚意。但需要注意的是,汉初虽然西汉政权实力远不如匈奴,但还没到被碾压的地步,即便匈奴大举入侵,也不会到亡国的地步,所以实在没必要做送质子这么降低身份的事情。

除了这点,还跟国家的文化意识有关,经过秦始皇统一中国,在到西汉,汉民族的自我身份认同得到加强,自认为天朝,自然不会选择送质子这种低声下气的做法。

再者相对于匈奴,他们更喜欢的其实也是和亲,得到汉朝的公主,送质子反而是没用。这是男权社会统治者的本性使然。

而相对于西汉,送去的和亲的公主,因为文化意识的缘故,心里会更偏向汉人,也会为两个政权之间的和平做争取,至少可以利用美色,减少战争。如果是送质子,一般都是男的继承人,要他们以敌对者的身份去劝匈奴首领,那不是送死么?

所以送女人过去和亲,是最明智的选择,不过怎奈何封建社会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即便是出身皇家,也免不了被如此利用的悲惨命运。

6

说到底,这是个面子问题。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打嘴炮的能力世界一流,同时,再加上阿Q精神深入人心。

送质子,意味着啥?意味着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争端,意味着这是两个老大之间的对话,从外交层面上,就下不来台。

送女人嘛,在男尊女卑的思想指导下,这面子是找回一点点了。另外,送女人嘛,未必真是汉室宗亲,糊弄糊弄诚实的少数民族得了,大家都实惠。

送女人送银子都没事,只要你喊大哥;或者至少在心里认定了我就是大哥,其他的都好说。

7

一、古代女人地位属性。在古代中国,特别是游牧民族,女人是一种从属品,战利品,所以女人和亲以及和亲带过去的丰厚嫁妆,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既有政治上的胜利,相当于在外交领域也战胜了对手,也有经济上的利益。

二、中原王朝和亲多是挑选出来的皇室美女。古代游牧民族虽然攻打中原王朝,但中原文化遥遥领先游牧民族,他们的审美观也以中原为准,皇室的美女对于游牧民族的首领是有吸引力的。游牧民族首领可能也有改良后代的想法。

三、皇帝有很多儿子,送质子过去意义不大,也没有丰厚的嫁妆,还要倒贴女人给质子当老婆。

四、羞辱中原王朝,和亲嫁到匈奴的女子大多悲惨,丈夫死后嫁给丈夫的儿子,孙子,对中原王朝来说是莫大的侮辱。王昭君在单于死后又嫁给他的儿子。



8

互为人质是先秦各国的习惯,匈奴和我们汉族本不是同一民族,根本就没有送质子的风俗。

在先秦时期,各国为互通友好,有留王子于他国的习惯,比如晋文公曾在秦国为人质,赢异人也曾在赵国当过人质。在那时,周王朝虽分封了好几个诸侯,但这些诸侯统统都是华夏族人,都是名义上得拱卫周王室的,互为人质并不代表什么高低之分。


另一方面,匈奴人和我们汉朝人完全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人,这个时候如果送皇子去匈奴当人质,就代表了汉朝人臣服于匈奴,这对于汉朝皇帝来说,这是万万不能的。刘邦想出和亲,其实是一种对匈奴暂时妥协的措施,刘邦是计划着下面几代人先把国力发展起来,有朝一日肯定要打破这种靠和亲来换和平的局面。幸运的是,他曾孙做到了。

除了这些大背景,汉朝不送质子去匈奴还有一个小原因就是两种不同国度的环境下,皇子们很难适应新的环境。送女儿去有匈奴王照顾,送儿子就没有安全着落了。所以,汉朝皇帝为了儿子安全着想,也不会让他们去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