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以裴虔通为首的叛军把隋炀帝押送到寝宫,随后,众人把这位憔悴的皇帝围在中央,刀戟相向。五十岁的隋炀帝抬起头,颤颤巍巍地问裴虔通,“我犯了什么错啊,你们要这样对我?”他还没听到一个合理的回答,就先听到了小儿子杨杲的哭声,等他转头看向杨杲的时候,这位小太子已是身首异处,血溅厅堂。
隋炀帝再看看这一圈凶神恶煞的叛军,明白了他们是奔着自己的命来的,于是对为首的裴虔通说,“我好歹也是个皇帝,皇帝就该有皇帝的死法,不至于刀剑相逼,给我一杯毒酒吧,我自己了结。”但出乎他意料的是,叛军连这个最简单的要求都不想满足。
隋炀帝死后,李渊建立唐朝,取代了隋。唐朝以来的史书都把隋炀帝刻画成了一位荒淫暴虐的昏君,以至于直到现在,隋炀帝也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最昏庸皇帝”这一称号的有力竞争者。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那么真实的隋炀帝究竟是什么样的呢?那接下来随“历史拾趣”来认真了解一下真实的隋炀帝吧!
一代大帝年少有为
隋炀帝杨广(569年—618年),又名杨英,是隋文帝杨坚与独孤皇后所生次子。杨广可以说是隋文帝五个儿子当中能力最强的,他从小敏而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
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杨坚称帝后于开皇元年封年仅13岁的杨广为晋王,拜位柱国,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开皇二年,杨广任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他上任后,广揽人才,笼络人心,任用贤能,为人称道。开皇六年,又转为淮南道行台尚书令,拜雍州牧、内史令。
开皇八年冬,隋统一南北的战争开始,隋文帝任命二十岁的杨广为行军大元帅。隋军水、陆并进,迅速占领了陈朝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杨广进入建康后惩奸佞,杀污吏,查封陈朝府库,秋毫无取,得到了江南士庶的称誉和拥戴。
灭陈后,他因功晋升为太尉,再次担任并州总管。当时,陈朝残余势力,纠集力量,伺机反隋。隋文帝令杨广领扬州总管,镇守江南地区。杨广充分尊重江南文化,笼络江南人才,让江南人甘心接受了隋的统治,江南在其治理下呈现出勃勃生机。几年后,突厥进袭中原,杨广又领命为行军元帅,率兵抵御突厥,不过未遇敌而还。
争夺太子之位
南平陈朝,北御突厥,稳定江南,一系列战功政绩,极大地提高了杨广在诸子中的地位,而杨广也并不甘心只做一个封王。于是,他便开始阴谋夺取皇太子地位。
按照礼制一般都立嫡长子为太子,杨广想要当上太子,阻力是很大的。杨广暗中拉拢尚书右仆射杨素等人,并悄悄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力量,一旦有变可据守南方。
杨广极力在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面前伪装自己,表现得非常仁孝。而太子杨勇虽性格仁和宽厚,但他却偏偏爱做父母不喜欢的事情。杨勇喜玩乐,好奢侈,曾给自己的蜀铠装饰花纹,隋文帝见了很不高兴,恐怕导致奢侈风气。独孤皇后非常厌恶自己的儿子及大臣妻妾成群,而杨勇宠幸的美人很多,并且冷落出生很好的太子妃元氏,而宠爱出生平民的云氏。独孤皇后因此厌恶杨勇。
杨广得知这些,更加伪装自己,侍妾只是凑够数量,却只和萧妃起居在一起。皇后因此称赞杨广的德行。而杨勇偏偏不予改变,反而因担心被废,自暴自弃,自闭于东宫不与外界来往,甚至相信术士之言做出穿布衣住茅屋以驱邪等荒唐事情,文帝和皇后知道后更加觉得他难当大任。
杨广又向独孤皇后说杨勇坏话,暗地里指使尚书右仆射杨素拉笼朝臣、打击高颎等潜在反对者。最终,在独孤皇后、杨素等诱导下,隋文帝废杨勇,改立杨广为皇太子。
宫中之魅影
当上皇太子后,杨广登上帝位的愿望日益迫切。仁寿四年(604年),隋文帝患病住在仁寿宫,尚书左仆射杨素、兵部尚书柳述、黄门侍郎元岩都进入仁寿宫侍病。文帝病重,召皇太子杨广入内居住在大宝殿。
杨广考虑到如果文帝去世,恐生变化,必须预先作好防范,他亲手写了一封信封好,派人送出来询问杨素。杨素逐一回复太子,结果宫人误把回信送到了文帝的寝宫,文帝看后极为愤怒。
天刚亮,文帝宠妃宣华夫人出去更衣,正好被杨广从门缝看到,杨广便心生歹意,宣华夫人严词拒绝,得以脱身。她回到文帝的寝宫,文帝奇怪她神色不对,问什么原因,陈夫人流着泪说:“太子无礼!”文帝愤怒,捶着床说:“这个畜生!怎么可以将国家大事交付给他!独孤误我!”于是他叫来柳述、元岩说:“召我的儿子!”柳述等人要叫杨广来。文帝说:“是(杨)勇。”
柳述、元岩出了文帝的寝宫,起草敕书。杨素闻知此事,告诉了太子杨广。杨广假传文帝的旨意将柳述、元岩逮捕,关进大理狱。此前他们早已分批调来自己的亲兵来替换了仁寿宫的宿卫,这时便迅速控制了仁寿宫。杨广命令亲信右庶子张衡进入文帝的寝宫侍侯文帝,后宫的人员全被赶到别的房间去,根据普遍的说法,张衡勒死了隋文帝。随后杨广继位。
继位后,杨广假传隋文帝遗嘱,逼迫杨勇自尽。其弟汉王杨谅以讨杨素为名,在并州起兵,杨广派杨素镇压,杨谅降后被幽禁至死。 大业三年,杨广诛杀侄儿长宁王杨俨,又把剩余的侄儿(杨勇诸子)贬到岭南,在路途中全部处死。
大展雄图伟业
杨广登基前就有着“超越秦皇汉武,成为千古一帝”的雄心壮志,有很多早就想实现的宏图大业。所以继位之后他将国号定为“大业”,意在建立震古烁今的一番伟业,并一步步着手实施。
1.开凿运河
大业元年,杨广下令开凿一条北起涿郡(今北京)南到余杭(今浙江杭州)的南北大运河,途经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便利了南北交通,便于朝廷控制江南地区,同时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自此融为一体,为中国后世的繁荣富强打下了牢固坚实的基础。它还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古代科技库”、“名胜博物馆”和“民俗陈列室”,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活化石,其价值堪与万里长城媲美。
2.完善科举制度
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这一制度一直沿用到清末,对后世中国影响深远,是中国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
3.大力发展文化教育
杨广特别重视文化,崇敬儒教与孔子。刚刚登基的时候,就恢复了被隋文帝废黜的国子监、太学。还曾招引文学之士编纂史籍,命人写成《长州玉镜》四百卷,编成《区宇图志》1200卷,先后成书一百三十部,一万七千多卷。他还令手下的兵将大臣藏书,并且抄写以备丢失。隋时的藏书量是中国历代最多的,藏书总数达37万余卷,7万7千多类,对于保存中国古籍做出了贡献。
杨广本人也极其喜欢诗文。他的诗文在中国文学、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初唐诗歌发展有一定影响。代表作有:《春江花月夜》《野望》《饮马长城窟行》 等。
4.开拓疆土
杨广极大地扩大了中国的版图。大业四年派军灭了吐谷浑,开拓疆域数千里,东起青海湖东岸,西至塔里木盆地,北起库鲁克塔格山脉,南至昆仑山脉,均归入中国统治之下,这是以往各朝从未设置过正式行政区的地方。隋炀帝率领十万大军御驾亲征,成为第一个踏足河西走廊的皇帝,巩固了大隋对今甘肃、青海、内蒙、新疆等部分地区的统治。
隋朝大军还向南使疆域扩大到印度支那的安南、占婆(今越南地区)、及台湾、海南等地。此外隋朝还把强大的突厥分裂成东突厥与西突厥两部,并在和东突厥的战斗中取得胜利。隋朝还大败契丹,拖延了契丹的崛起强大。隋炀帝还曾三征高丽,只可惜并未取得好的结果,但也对中国在东北的统治起到了稳定作用。
5.建立天朝外交政治体系
杨广在对外交往上,主张众国臣服的朝贡体制,出现了万邦来朝的恢弘局面。大业三年,启民可汗来朝入贡,尊隋天子圣人可汗。大业四年,倭国(日本)主多利思比孤第三次遣使入贡。大业五年,吐谷浑等西域诸邦向隋帝国称臣进贡。从此影响中原王朝一千五百余年的天朝体系就此开始,直至清廷甲午战争的失败。
6.修筑长城防线
隋初,突厥不断侵入长城侵扰边地,隋朝在反击的同时,开始不断修筑长城,隋炀帝当政之后也未停止。隋朝修筑长城共有七次,将东起紫河,经朔方、灵武直至榆谷以东的长城、筑垒基本连成一线。隋长城是继汉长城后又一次大统一帝国的长城,在万里长城的修筑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直到明朝又才对长城进行大规模修筑。
7.疏通丝绸之路
大业五年,隋炀帝率大军到河西走廊西巡,历时半年,士兵冻死大半,随行官员大都失散,隋炀帝也狼狈不堪,吃尽苦头。到达张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国君主与史臣纷纷前来朝见,表示臣服,各国商人也都云集张掖进行贸易,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的疏通,不只使张掖的世界交易市场愈加昌盛,还促进了其他交易市场的兴起和贸易开展,如关中的歧州(今陕西凤翔)、西京长安、东都洛阳等。
8.营建东都
当皇帝之前,隋炀帝杨广就有要在洛阳建一都城的想法,加之后来汉王杨谅在并州起兵造反,在平叛过程中,炀帝深感从关中开拔军队平叛不赶急,而东部和江南也不稳定,急需加强控制,同时关中人多粮少,粮食供应很不方便,因此,隋炀帝决定营建处于天下中心的洛阳作为东都,四方有事可随时应之。又觉得之前的洛阳已经不适合作为都城了,于是他重新选址,让杨素等人负责建筑新的洛阳城。经过一年的尽力,新城落成。新的洛阳城有宫城,皇城和外郭城,外郭城也即是大城,周围有七十里长,是当时世界上最华丽、最繁荣的城市之一。
9.三下扬州视察
隋炀帝早在当皇帝之前,就在扬州(江都)数十年,熟悉扬州的一草一木。在大运河修通之后,杨广便着人建造水上宫殿一般的游船,制定豪华的仪仗,三次带着庞大的队伍到扬州故地重游,沿途百姓提供食物,岸边还有军队跟随保护,据说队伍延绵几百公里,有的都走了好些时日了,有的还在原地没有出发,场面空前之盛大。杨广犒赏当地百姓,收获了江南人心,稳定了南方的各个阶层。
10.改革官僚体制
隋炀帝改官制,增设殿内省,与之前已有的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秘书省共同成为五省,还增置谒者、司隶二台,分太府寺为少府监。改内侍省为长秋监,国子学为国子监,将作寺为将作监,并都水监,总为五监。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左右备身为左右骑卫,左右武卫依旧名。改领军为左右屯卫,加置左右御。改左右武候为左右候卫。是为十二卫。又改领左右府为左右备身府,左右监门依旧名,共同组成十六府。
11.颁布《大业律》
大业三年,杨广颁《大业律》,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后来享誉极高的《唐律疏议》其实就是根据这部法律来修订的。
12.促进宗教发展
杨广笃好佛教,为晋王时,就曾迎请名僧智顗为己授菩萨戒。即位后,他为隋文帝造西禅定寺,又在高阳、并州、扬州、长安、泰陵、庄陵等处造寺,铸刻新像,修治旧像。又装补故经,缮写新经,共计六百余藏。还在洛阳的上林园内创设翻经馆,开展译经事业。
杨广对于道教并无坚定而深刻的信仰,但他设法拉拢招揽高道,给予其较高的政治地位,调解缓和道佛关系,使道教在政治上不至于感到压抑。对于道教文化事业的建设特别是道经的搜集整理,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叶落归根于江都
杨广欲大展雄图,尽搞大工程,而且工程赶得非常急,加之基本年年出巡,可谓马不停蹄,因此使得老百姓的苦难也停不下来。
杨广为了开掘长堑拱卫洛阳,征发今山西、河南几十万农民;次年营建东都洛阳,每月役使丁男多达两百万人;自大业元年至大业六年,开发各段运河,先后征发河南、淮北、淮南、河北、江南诸地的农民和士兵三百多万人;大业三年和四年在榆林(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以东修长城,两次调发丁男一百二十万,役死者过半。十余年间被征发扰动的农民总计不下一千万人次,并且为赶工期,官吏采取粗暴的方式催工,累死、病死的不计其数,造成“天下死于役”的惨象。
杨广在生活上也极为奢侈。他年年出巡,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还在长安、洛阳间频繁往还。每次出游都大造离宫,皆富丽堂皇,精巧华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出游江都时所用的龙舟就有几千艘,单是拉纤的船工就有九千多,率领的诸王、百官、后妃、宫女等一、二十万人,船队长达二百余里,所经州县,五百里内都要贡献食物,挥霍浪费严重。
隋炀帝还下令广采大江之南、五岭之北的奇材异石,输送洛阳,搜集天下名花异草、珍禽奇兽来装点苑囿。他在洛阳修的西苑,方圆200里,苑内有人工海十多里,海内有仙山、亭台、楼阁,极其华丽。他常在月夜带宫女数千人骑马游西苑,令宫女在马上演奏《清夜游》曲,弦歌达旦。
大业七年(611)到九年(614)隋炀帝三次“亲征”高丽,均遭失败,征发的为军队输送给养的百姓延绵不绝,冻死、饿死、累死、病死者大半,一路上尸体遍地,惨不忍睹。
杨广听不得逆耳忠言,将高颎、薛道衡、宇文弼、贺若弼等大臣处死,将高熲的儿子流放到边疆,将宇文弼、贺若弼的妻子与孩子贬为奴婢。苏威也被连坐丢官,萧皇后的兄弟萧琮因为与贺若弼友善,也被废于家,不久就死了。
大业七年,在山东长白山(今山东章丘)首先爆发了王薄领导的农民起义。大业九年,平原、灵武、济北、济阴、北海等地均爆发农民起义,并迅速扩大到全国范围。同年六月,杨玄感于黎阳起兵反抗杨广,隋朝大军从辽东撤回反击,杨玄感失败自杀。隋朝试图镇压农民起义,但翟让瓦岗寨、窦建德、杜伏威、林仕弘等农民起义军却逐渐发展壮大。
大业十二年七月隋炀帝带领成群姬妾近臣逃到江都。此后的一年多时间,杨广锐意尽失,不理朝政,命王世充挑选江淮民间美女充实后宫,每日酒色取乐;又引镜自照,预感末日将到,对萧后和臣下说:“好头颈,谁当斫之!”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李渊在晋阳起兵,同年十一月攻入长安,拥立杨侑为皇帝,遥尊杨广为太上皇。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跟随杨广到江都的骁果军卫士,看到隋王朝大势已去,加之日夜思念故乡,推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缢杀了隋炀帝,时年五十岁。 杨广死后,由萧后和宫人拆床板做了一个小棺材,偷偷地葬在江都宫的流珠堂下。同年八月,江都太守陈稜才将杨广移葬于江都城西的吴公台下。
真实的隋炀帝是个复合型的人物,其罪可彰,其功也卓。但是后世确一味把他描写成令人生畏的典型的“末代昏君”,形象被大大歪曲,这是不公平的。隋炀帝对于建功立业有着狂热的追求,但过于盲目,忽略了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忽略了人民的幸福感,滥用民力,才会有最终的失败。
“一善固然不能遮百恶,但一罪也不能废百功。”评论隋炀帝,功就是功,过就是过,功不折罪,瑕不掩瑜,归根结底隋炀帝不失为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可谓千古一帝,因为他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最多的皇帝之一,但他同时又奢侈无度,滥用民力,给百姓带来巨大伤害,这是后人需要引以为镜鉴的。
大家好,我是“历史拾趣”,感谢各位看官大爷看完!如果回答中有误,或是有遗漏的地方,还望各位批评指正,在此先谢过各位!
我的回答结束了,看完的小伙伴点个赞才走嘛。欢迎留言发表你的看法,我在评论区等你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