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论上溥仪和慈禧没有血缘关系,但是同为爱新觉罗家族的一员,他们还是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要不慈禧能让溥仪继位?如果按现在的叫法溥仪应该叫慈禧为四奶奶,同时慈禧还是溥仪母亲的干娘,所以慈禧还算是溥仪的“干姥姥”。你看一下这张家族谱就知道了。


通过图谱就可以看出溥仪的爷爷和咸丰帝是兄弟关系,而慈禧是咸丰帝的妃子,所以按现在的叫法确实应该是溥仪叫慈禧为四奶奶,因为咸丰是道光的四皇子。还有就是图谱上面没有显示的,溥仪的母亲是荣禄的女儿,由于荣禄是慈禧的宠臣,所以溥仪的母亲瓜尔佳氏从小就被慈禧收养在宫中,还认了干女儿,从这个层面讲溥仪还是慈禧的干外甥。


好了介绍完他们的关系了,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慈禧为什么要选择三岁的溥仪继位。

首先,按照清朝的皇位继承传统,光绪帝无后,选择继承人肯定要从光绪的兄弟或者下一辈中选择,有人说为什么不选择溥仪的父亲载丰,原因很简单载丰已经继承了醇亲王爵位。清朝如果皇帝无后,选择继承人也是有讲究的。第一个,如果已经袭承爵位,那就不再考虑,除非特别优秀。第二,如果你是家里独子,就往后排吧,不能让人家绝后。这两点,溥仪都符合,首先他没有袭承王位,第二,他还有弟弟,可以替他继承爵位,不至于给他老爹绝后。


其次,慈禧太后作为清朝后期的实际统治者,她肯定是想找一个年幼的皇帝,这样她就可以继续垂帘听政了,年幼无知的皇帝还容易控制。再说载丰也是一个老实人,选择他的儿子继承皇位,也不会夺自己的权利。虽然慈禧太后选择溥仪时,已经要不行了,可是她还妄想着自己能够回光返照再次垂帘听政。可是没等到溥仪继位,慈禧就挂了。正是由于慈禧的私欲导致皇帝年幼,政局动荡,清朝灭亡。


还有,选择溥仪应该还考虑到溥仪的母亲是自己的干女儿。慈禧太后选择继位的人肯定会选择和自己有点关系的人,就像当年选择光绪帝,不就因为光绪的母亲是自己的妹妹吗?可惜她看错了,光绪亲政后搞了个“戊戌变法”,直接就快要了慈禧的老命。所以后来慈禧恨透了光绪,囚禁瀛台,毒死光绪。


慈禧太后作为清朝最后几十年的掌舵者,确实在清王朝风雨飘摇,摇摇欲坠时稳定了局势。她重用汉臣,整顿吏治,镇压太平天国,后来又兴办洋务,使清朝后期的国力有所提升。慈禧太后最后几年的新政,确实也为中国带来了新的气象,中国已经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了,它已经有资本主义的成分了。可是慈禧太后生活奢靡,贪恋权势,她的政治举措虽然有进步的意义,可是这也是在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下不得已而为之。而且慈禧掌权期间,签订了多个丧权辱国的条约,肯定负有主要责任。死之前又立幼帝继位,为中国的动乱纷争埋下了祸根,所以溥仪继位仅三年,大清灭亡,中国直接进入了民国军阀割据的时期。

最佳贡献者
2

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期间接连两任皇帝无子嗣也不知道是巧合还是什么,同治十九岁驾崩,光绪皇帝勉强活到了38岁,竟然未有一儿半女,子嗣的稀少也预示着王朝的衰败。


慈禧太后一直不喜欢光绪皇帝,虽然光绪皇帝在他面前唯唯诺诺,乖巧的像只小猫,但是慈禧太后还是恨不得她死,所以在此光绪皇帝还活着的时候,慈禧打算选下一任继承人了,因为她要继续当大清朝的老大,所以必须尽快选下一任傀儡出来,自从戊戌变法之后,光绪皇帝一直被慈禧太后囚禁在瀛台,直到去世时整整十年年早就折磨的不成人样,但是慈禧还觉得不够,把光绪皇帝最真爱的妃子扔在井里还不算,还每天派人喋喋不休的在他耳边揭开伤疤,目的就是玩心理战术早点把他折磨死。


至于选继承人,慈禧还是经过严密的考虑的,溥仪的父亲载沣是光绪皇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溥仪是光绪皇帝的亲侄子,选溥仪当继承人比较合乎情理,还有就是选择溥仪,就等于把溥仪过继给了光绪皇帝,溥仪老爹载沣当时有了溥仪,溥杰两个儿子,即便是把溥仪过继过来,载沣也不会绝后,同时载沣也是道光皇帝的亲孙子,这么看来于公于私溥仪作为继承者不二的人选。


其实溥仪和慈禧没有血缘关系,慈禧的妹妹是光绪皇帝的亲妈,光绪和载沣是同父异母的兄弟,溥仪和慈禧的妹妹,虽然是名义上的奶奶,但却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慈禧能这么安排可见也是个心思缜密之人。


溥仪继承皇位之后,虽然慈禧已经去世,但是他的命运并没有好到哪里去,三次登基三次退位,一生颠簸流离比较坎坷,由于幼时受到太监和宫女的教唆,致使身体特别不好最后也未曾留下一儿半女。

文:唯恋无名

图:来源网络

本文原创首发,请勿转载,了解更多有趣历史,喜欢我请关注唯恋无名。

3

公元1908年的11月14日的晚上,北京城中原本宁静的醇亲王府被一阵嘈杂的脚步声打破,随着宫中太监一道懿旨的送入,年仅三岁的醇亲王子被选为了嗣君,成为了这个风雨飘摇的帝国新的君主。这个原本可以过着自己安逸幸福的闲散王爷生活的小孩,从此命运被彻底改变了。或许溥仪一生的不幸和悲剧就是从这一刻开始的吧。大清光绪三十四年,被囚禁了十年之久的光绪皇帝病死在了瀛台。光绪皇帝临终前,慈禧太后懿旨命醇亲王子溥仪为皇帝,消息传出,满朝愕然,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应该选立年长君主为帝,然而慈禧太后似乎再次重复了同治十三年时的伎俩,二度册立幼主继位。那么溥仪和慈禧太后时什么关系呢?慈禧为何会选溥仪继位呢?

溥仪与慈禧太后鲜为人知的关系:

溥仪是醇亲王载沣之子,其生母为载沣嫡福晋瓜尔佳幼兰瓜尔佳幼兰是晚清重臣瓜尔佳荣禄之女,同时她还有另一个身份,那便是慈禧太后的干女儿。这层特殊的关系也是慈禧太后选择溥仪的一个原因,但是更为重要的是,溥仪的选立实际上也是因为他出自于清朝皇帝血缘较近的醇亲王一脉,溥仪的爷爷醇贤亲王奕譞是道光皇帝第七子,奕譞的嫡福晋叶赫那拉婉贞是慈禧太后的亲妹妹,溥仪的父亲载沣虽然不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但是确是载沣的嫡母,所也是溥仪的嫡祖母,所以溥仪是介于爱新觉罗氏和叶赫那拉氏之间的身份。醇亲王府在晚清时期接连出了光绪、宣统两位皇帝。这也是因为其家族与慈禧母家叶赫那拉氏联姻的缘故

慈禧太后选溥仪为帝的真实原因

一、趁皇帝年幼继续长期把持朝政:

纵观清朝历史,并非没有册立年幼君主的习惯,在溥仪之前,清王朝已经先后出现了四位年幼的小皇帝,除了王朝初年的顺治、康熙两位皇帝,还有在溥仪之前的同治、光绪两位小皇帝。所以年幼并不是溥仪不宜为帝的原因,但是年幼却恰恰是溥仪被选为皇帝的原因之一和同治十三年的局面一样,慈禧太后在皇帝绝嗣而终的情况下拥立年幼君主,其真实目的就是想要在皇帝年幼不能处理朝政的时期以皇太后之尊代行朝政大权,也就是人们口中说的“垂帘听政”。慈禧太后一生对权力有着难以解释的迷恋,她的一切行为准则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前提,她的一切决定也都是以维护自身权力为基础的。慈禧选择溥仪为帝时虽然已经病入膏肓,但是这位权欲熏心的皇太后仍然对自己的身体非常乐观,她觉得自己得的只是小病,不日便会康复,而接下来自己还要在皇帝年幼时代行皇帝职权。这个原因是慈禧太后册立溥仪的根本原因。实际上慈禧太后选立溥仪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要为自己的亲儿子同治皇帝立嗣,这源于慈禧太后在同治十三年的一个承诺。二、兑现同治十三年时的当众承诺:

同治十三年,19岁的同治皇帝病逝,由于同治皇帝无子,所以两宫皇太后决定选立四岁的醇亲王之子载湉为帝,由于载湉与同治皇帝是平辈,所以他继承的实际上是咸丰皇帝皇位而并非同治皇帝的皇位,这也就意味着同治皇帝的皇位将无人可继。当时的朝中大臣对于慈禧太后不给同治皇帝立嗣的做法非常不满,甚至还出现了大臣的选择极端的“尸谏”行为进行抗议。针对这种情况,慈禧太后曾经当众承诺,待新皇帝生下皇子后将过继给大行皇帝为嗣子。意思也就是光绪皇帝生下皇子后将被过继给同治皇帝为嗣。后来光绪皇帝无子而终,慈禧太后留下了溥仪“继承同治,兼祧光绪”的遗言,这也是兑现了自己在三十四年前的公开承诺吧。

不管怎么说,慈禧太后选择溥仪即位还是自己的私心作祟,慈禧太后在国家处于动荡纷乱之时,置国家民族利益于不顾,依旧以自己的利益为重,最终害了这个王朝,也坑了自己选的溥仪。

原创:历史微书

4

谢谢邀答:一个行将杇木之人,隐居幕后,立3岁的溥仪为皇帝,也是为自己身后考虑,一则仍然可以在生前挟天子以令诸侯;二则为自己明哲保身,不致死无葬身之地。个人观点,不同观点可以批评指正。謝謝!

5

大清朝最后一任皇帝宣统帝溥仪是慈禧皇太后亲自找的第二任幼年皇帝,第一任幼年皇帝是光绪,这大家应该都知道,无奈这位儿皇帝光绪被带大后,很慈禧太后很多政令相斥,引来了慈禧太后和守旧派大臣的强烈不满,于是在光绪帝主持的戊戌变法出现疏漏之时,他们群起而攻之,慈禧罢免了光绪,而光绪的改革派则是逃的逃(康有为,梁启超都逃亡国外),死的死(戊戌六君子惨被斩首于北京菜市口),一场轰轰烈烈的清末变革就此落下了帷幕,光绪帝被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尔后在慈禧死前的一天被用砒霜下毒致死。

国不可一日无君,所以光绪帝时候,大清朝不能有权利的旁落,这是十分危险的时期,慈禧在弥留之际,又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大清国皇帝,年号宣统,为什么会选中溥仪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大家看一下上面的族谱图便一目了然,醇亲王是慈禧老公咸丰的弟弟,而醇亲王的侧福晋是慈禧的亲妹妹,她和醇亲王生下了儿子載沣,所以从辈分上说,載沣和慈禧叫大妈(从父亲这边论)或大姨(从母亲这边论),可谓亲上加亲,所以在光绪死后,慈禧自然选择了自己亲妹妹的孙子溥仪,这样同样是亲上加亲的关系(溥仪既和慈禧叫大奶奶,也叫大姥姥),所以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下,溥仪几乎是慈禧的不二人选。

6

慈禧太后之所以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新帝不过是权利的欲望。

清光绪二十六庚子年(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仓皇出逃,临行前她下懿旨将太子少傅、文华殿大学士瓜尔佳 · 荣禄之女瓜尔佳氏幼兰(下图者)赐

婚给醇王载沣为嫡福晋,她之所以在自身难保的情况下还有闲心做出这种决定无疑是为以后立帝做准备。因为荣禄是慈禧的心腹,而幼兰又是慈禧的干女儿,早在三年前,光绪帝因为戊戌变法的失败,慈禧便要废了他,立了端亲王载漪的儿子爱新觉罗 · 溥儁为“大阿哥”,年号保庆(下图者为溥儁)

结果,庚子国乱后,载漪被定为“乱臣贼子”之一,溥儁也被削了“大阿哥”的封号,驱出皇宫。这场“立帝风波”也就不告而终了。

慈禧太后汲取了立光绪为帝的教训,因为光绪四岁进宫,那个时候光绪已经懂事了,按照大清祖制,同治帝死了后,同治帝没有儿子,就应该立同治的子侄辈的(溥字辈)为嗣皇帝,如果立溥字辈的,慈禧就成了太皇太后,听政也就不是她了,而是同治帝的皇后阿鲁特氏,这对于视权如命的慈禧来说是绝对不行的,所以她不顾祖制,把光绪帝过继给咸丰帝为嗣,顺理成章的光绪就成了同治的弟弟,父死子继,兄亡弟承也说得过去。结果,光绪和她不是一条心,这让她很头疼。

慈禧太后曾经跟隆裕太后说过“我让你嫁了个活人,却守了个活寡,这次我给你立个更小的,让他认你为额娘。”说的就是溥仪(下图为三岁的溥仪)

慈禧太后本以为她立了溥仪为帝后,自己就成了太皇太后,溥仪才三岁,更好控制,而且隆裕太后又是自己的侄女,继而接着垂帘听政。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慈禧太后下懿旨【醇王载沣之长子爱新觉罗·溥仪,为大行皇帝之嗣皇帝,继承穆宗毅皇帝兼祧德宗景皇帝,着入继大统,入毓庆宫隆裕太后处教养】

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刚把立帝的懿旨下完,自己就归天了。

7

尽管慈禧黑点极多,但是就立溥仪这一点来说,没什么太大毛病,于公于私都是很符合宗法的

溥仪的父亲是载沣,也就是醇亲王。但他不是醇亲王一代目,他的父亲醇贤亲王才是初代醇王。老醇王是道光帝的皇七子,咸丰帝的七弟,是地地道道的皇子。

而在咸丰的独子同治去世以后,承继大统的就变成了醇王的儿子载湉,也就是后来的光绪。这个原因也非常简单,因为排行老四实际上却是长子(道光的前三个儿子全部夭折)的咸丰帝这一支绝后以后,就必须从近支亲贵里面找人承继大统。而他的五弟惇亲王已经出继为别人的儿子,这一支不能算;六弟恭王只有一个独子,也不能出继;自然而然的,就只有老七家的孩子可以来继承皇位了。

同样的道理,没有子嗣的光绪驾崩以后,他的亲弟弟载沣的儿子给他做儿子、给大清做皇帝是非常合适的。这既保证了血统的纯粹,也满足了慈禧的私心。

无论是载湉还是溥仪,都是小孩子,这对于叶赫那拉太后(慈禧和隆裕)来说都是好事,因为这样她们就可以轻松地控制住皇帝,以掌握大权。

另外,载湉不仅仅是咸丰的亲侄子,还是慈禧的亲外甥(其母是慈禧的妹妹)。至于溥仪,其外祖父荣禄据说和慈禧有不明不白的关系,其母甚至都有人怀疑是慈禧的私生女。这样一层关系,使得选择溥仪变得更加合理了。


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青言论史”,也欢迎您的批评指正。

8

相信在不少人的心目中,溥仪都不应该在那样一个时代坐上帝为,本身晚清早已大势已去,慈禧还不顾阻拦,毅然决然的让年仅三岁的溥仪做皇帝,这不是开玩笑吗?难道慈禧是想让大清覆灭吗?

先来说一下溥仪与慈禧的关系

慈禧本人曾经收养过一个养女,而溥仪的母亲正是这名养女,从关系上来说,溥仪正是慈禧心腹手下的后代,慈禧对这名心腹手下很是看重,进而溥仪也得到了慈禧的重视。

此外,溥仪还是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溥仪的外祖父还是慈禧器重的大臣,这一点,表明了,其实慈禧本身就是想让叶赫那拉氏的后人掌权,如此私心人皆有之。

按照常理而言,晚清政权即将倾覆,在这时候选择让溥仪掌权绝对是最愚蠢的做法,比溥仪强的有很多,单说溥仪的父亲,载沣,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载沣其人,在溥仪登上皇位之后,成为了一代摄政王,代溥仪行驶军政大权,所以在慈禧去世以后,实际上的当权者就变为了载沣。

为什么慈禧会选择溥仪?

其实在溥仪之前,光绪帝也是慈禧一手挑选出来的,当年咸丰帝无后,光绪帝也便被慈禧选择来做自己的继承人。

为何慈禧会选择光绪帝?因为光绪帝的母亲是慈禧的妹妹,有着这一层关系,光绪皇帝在继承皇位以后大半也是要听慈禧安排的。

只是可惜,尽管光绪皇帝对慈禧太后毕恭毕敬的,但在某些国家重大事务上,光绪皇帝还是没有丝毫让步的,比如说戊戌变法,这场变法运动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之后以慈溪为首的旧贵族势力就开始了对改革派的绞杀。

戊戌变法起的快,落得也快,而在这之外,当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还狠心的将光绪最宠爱的珍妃投入了井中,两人之间关系基本上完全破裂,光绪皇帝完全成为了傀儡皇帝,没有实权,甚至没有自由。

经过这次事件,慈禧更加坚定了选择一个容易掌控之人的想法,溥仪就是她的选择。

首先溥仪的出身让溥仪占据了一定的优势,溥仪出身于慈禧一派,自然会是慈禧的最优选择。

其次溥仪年幼,还没有自己的思想,更容易掌控。

慈禧选择溥仪做皇帝的目的,本身也不过是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溥仪年幼,更好掌控,这让慈禧最终选择了溥仪。

9

1908年光绪皇帝病重之际,慈禧太后将醇亲王载沣之子溥仪接到宫中。11月14日,光绪帝驾崩,溥仪就任为大清新一任皇帝。年仅三岁的溥仪不仅是大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也许冥冥中自有天注定,由于慈禧太后的一个举动,清朝最后做到了“有始有终”。清军入关之时是一个太后带着个小皇帝,清末灭亡之时也是太后带着小皇帝;清朝也算是由摄政王始,由摄政王终。慈禧太后选择溥仪当大清朝的皇帝不知道是溥仪之福还是溥仪之祸。慈禧太后是一个在政治上摸爬滚打近半个世纪的老辣政治家,他选择溥仪一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为什么这个馅饼会砸在溥仪头上,为什么慈禧会选中当时只有三岁的溥仪?

如果想知道为什么慈禧选择溥仪,还要看看慈禧和溥仪到底是什么关系。1852年2月,十年17岁的叶赫那拉·杏贞参加了咸丰皇帝的选秀大会。这位年轻貌美的女子非常幸运,她最终成功地被选中,并且赐号为“兰贵人”。1854年,叶赫那拉·杏贞被封为懿嫔。1856年3月,叶赫那拉·杏贞生下咸丰帝独子载淳而被封懿妃。1857年,叶赫那拉·杏贞又被封为懿贵妃。叶赫那拉·杏贞在皇宫里的成功使得她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也抱着成为妃子的想法参加咸丰皇帝的选秀大会。但是非常不幸运的是叶赫那拉·婉贞并没有被选中。叶赫那拉·婉贞落选之后,在叶赫那拉·杏贞的搭桥牵线下嫁给了道光皇帝第七子醇亲王奕譞,成为其嫡福晋。叶赫那拉·杏贞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叶赫那拉·婉贞也非常出色,生下了后来的光绪皇帝。由于这层原因所以慈禧太后和醇亲王奕譞一支的关系十分要好。

醇亲王奕譞除了有叶赫那拉·婉贞一位嫡福晋之外,还有三个侧福晋:大侧福晋颜扎氏,二侧福晋刘佳氏,三侧福晋李佳氏。二侧福晋刘佳氏生下了奕譞第五子载沣,第六子载洵,第七子载涛。爱新觉罗·溥仪就是载沣的大儿子。由于慈禧太后没有亲孙子,叶赫那拉·婉贞也没有亲孙子。尽管溥仪和慈禧没有血缘关系,溥仪算是和慈禧关系最为亲近的宗室。从血缘上来说,溥仪是光绪皇帝的亲侄子,也算是同治皇帝的侄子。从传统礼法上,溥仪也是皇位的最佳继承人。由于这一层关系,使得溥仪成为皇位的继承人。

溥仪被立新皇帝的方式和中国大多数皇帝不一样。中国大部分皇帝继位都是父子相承的结果,溥仪这是选择的结果。溥仪继承皇帝的方式和汉文帝、汉宣帝比较相似,都是从宗室中选择的结果。选择皇帝的时候自然就会有多方面考虑。清朝末年已经到了病入膏肓的地步,随时都可能灭亡。这时候选择皇帝应该选择一个年长之人,古代讲究“国有长君,社稷之福”。但是慈禧却有选择了一个小皇帝,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情况。为什么慈禧会选择一个小皇帝呢?其实这个时候慈禧倒是有了一些母亲的慈爱。慈禧皇帝在临死之前想到了自己的儿子并没有子嗣,慈禧决定为自己的儿子过继一个儿子。慈禧最初选择的是溥儁,庚子之变之后,慈禧废除了溥儁。溥仪出生之后,慈禧看到了新的人选。慈禧病重之后,将溥仪接入宫中,成为皇位的继承人。这样一来,溥仪继承了穆宗同治皇帝和德宗光绪皇帝的大统。

慈禧为了让自己的儿子有“后代”只能从“溥”字辈的宗室中选择一个。穆宗皇帝去世的时候年龄有比较小,所以最佳的方式选择一个年龄比较小的宗室,溥仪便符合这一个标准。当时的大清朝已经风雨飘摇,随时都有颠覆的危险。所以选择幼君的不仅要选择皇帝本人,还要选择皇帝身后人。与其说慈禧选择了溥仪,不如说慈禧选择溥仪的父亲载沣。清朝末年的“小王爷”们大多都是一些无能之辈,载沣的能力虽然一般,但是算是众多“小王爷”中比较靠谱的一个。载沣执政能力非常一般,却是一个为人宽厚、谦虚和蔼的人,而且也是一个循规蹈矩的人,他的民族气节也值得称赞。当年他代表清朝出使德国的时候,拒绝下跪而得到慈禧的赞赏。当时载沣还是一个比较新派的王公贵族,不少人认为载沣是一个新派人物,颇符合清末新政的要求。慈禧太后需要一个能够保持新政策略的人,载沣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慈禧选择载沣也是无奈之举,矮子里面挑一个高个,选择综合条件最适合的载沣。

慈禧选择载沣和溥仪父子的原因还有考虑其他方面的考虑。载沣一方面有醇亲王一支的支持,另一方面他还有荣禄的势力支持。载沣的嫡福晋是清末忠臣荣禄的女儿,慈禧太后的养女。瓜尔佳氏深得太后喜爱。荣禄身后又有庞大的势力集团。载沣的婚姻也有慈禧太后做主,慈禧将自己喜欢的养女嫁给了载沣。一方面可以看出慈禧对载沣的欣赏,一方面可以看出慈禧拉拢荣禄集团。溥仪则是慈禧太后政治联姻的结果,也是最符合慈禧心中皇位继承人的人选。慈禧选择溥仪既能得到荣禄集团支持,也能得到醇亲王势力的支持。所以最终慈禧选择溥仪。

10

慈禧立年仅三岁的溥仪为帝,与同治十三年立年仅四岁的载湉为帝,如出一辙。

载湉继承的是咸丰的皇位,溥仪继承的则是慈禧唯一儿子同治的皇位。

公元1908年11月15日,手握清王朝最高权杖长达半个世纪的慈禧太后崩逝了。

其在临终之际,下令把做了三十四年傀儡皇帝的光绪,也一并带走,苦命的光绪皇帝,带着无尽的遗憾与这个世界告别了。

光绪驾崩了,那么空出来的皇位怎么办?由谁来继承,因为光绪皇帝并无子嗣留下,皇位的继承问题,再一次成为晚清帝国的难题。

然而这一次在选择皇位继承人上,比同治十三年的时候,简单的多了,因为此时的慈禧太后拥有绝对的权威,她说生姜是树上长的,就是树上长的,无人敢反驳的。

但同治十三年的时候,是没有如此大的权威的,因为那时慈安太后还活着,虽然日常庞杂的朝政是由慈禧太后处置的,但名义上慈安的地位是高于慈禧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与慈禧太后同辈的人,能够影响慈禧的人,一个个的都走了,所以这一次选立皇帝,完全是由年迈的慈禧来敲定的,她说谁上谁就上。

那为何慈禧太后又一次的选择了醇亲王奕譞的后人呢?(光绪是醇亲王的儿子,宣统是醇亲王的孙子)

因为在皇室宗族里若论亲疏,慈禧太后与醇亲王府是最亲的,首先慈禧的老公咸丰皇帝与醇亲王奕譞是亲兄弟,同为道光之子,其次醇亲王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是慈禧的亲妹妹。

另外溥仪的妈妈瓜尔佳氏,是慈禧晚年最信任的大臣荣禄之女,同时也是慈禧的干女儿,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溥仪年幼,无法佐理政务,慈禧太后可以再一次的垂帘听政,虽然她此时已经病入膏亡。

慈禧太后非常怕死,这一点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的时候,就得到了最好的佐证,八国联军在议和的条款上,第一项就是处死慈禧太后,这可把慈禧给吓坏了,为此她不止一次的痛哭流涕,表示自己不想死,只要洋人不杀她,任何条件都可以答应。

慈禧在安排了溥仪继承大统之时,着重说明溥仪继承的是同治的皇位,而不是光绪的皇位,其实这是慈禧太后出于私心,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同治皇帝绝后而已。

可怜的醇亲王奕譞,不但自己的儿子被慈禧过继给了咸丰皇帝,最后自己的孙子又被过继给了她慈禧太后的儿子同治皇帝,不知九泉之下的奕譞对于慈禧的安排是喜还是恨。

总而言之,无论是光绪皇帝还是宣统皇帝,都只是慈禧太后玩弄权杖的棋子吧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