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以沙俄的侵略属性,肯定是动过侵略中国的念头。这并不是空口白牙胡说,嘉庆四年(1799年)沙俄就对我国库页岛进行了侵略占领。但奇怪的是为什么沙俄侵占完库页岛后就止步不前不继续东进了呢?

这里首先要说的是,清政府当时根本就没把库页岛这个地方当回事。那个地方太荒凉了,自然条件恶劣,以至于官员和皇帝都将它遗忘!

库页岛,俄罗斯称之为萨哈林岛,位于远东地区的鄂霍次克海。岛上的原住民以打鱼狩猎为生,生活异常艰苦,中国明朝时以至于后来的清朝都称之为苦夷岛,后来变音为库页岛。

库页岛实际上只存在于中国史书的记忆中,多数时间是朝贡体制,从没有进行过有效的行政管辖。库页岛在清代理论上归属吉林将军管辖,清朝规定吉林将军应该每五年对管辖区域进行一次大巡视。可是库页岛真的是天高皇帝远,吉林将军有没有进行巡视,巡视到了什么地方,皇帝根本就不知道。皇帝只能通过他们的折子得知他们的情况。所以,很多吉林将军根本就没可能上库页岛进行巡视。

1858年5月28日,满清政府和沙俄签订《中俄瑷珲条约》,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60万平方公里土地割让给俄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约40万平方公里中俄共管。1860年签订的《中俄北京条约》,将中俄共管的40万平方公里土地也正式划归俄国。

此时日本也开始向千岛群岛和库页岛扩张,与俄国人产生交锋。到19世纪末,日俄在圣彼得堡签署了《彼得堡条约》,俄国以千岛群岛换取了库页岛南半部。1905年爆发日俄战争,战败的俄国又根据《朴茨茅斯条约》将库页岛南半部割让给日本,改称桦太岛,建桦太厅。1945年二战末期,苏联根据雅尔塔协议出兵东北,同时攻占了库页岛南半部,并占领了南千岛群岛(北方四岛),统治至今。

既然库页岛轻松被侵占了,那为什么沙俄不继续东进呢?

十七世纪后半期的沙俄,经济和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越过乌拉尔山,进入西伯利亚,已是荒原地带,远东靠近清疆界的地区只有伊尔库次克等几个小镇,没有工业,西伯利亚大铁路还是二百年以后的事。

沙俄本身内患外战不断,可用于远东的经济和人力资源以及军事力量根本不足以对抗自居中华的“我大清”。俄匪曾经深入黑龙江下游最大的一支部队也仅六百余人。根据分散的各种资料推测,俄军备战最高峰,即在康熙准备反攻之前,在雅克萨和尼布楚的全部军队人数最多不超过三千人。而萨布素和彭春围攻雅克萨的前线部队就达一万五千人。俄人由于运输困难,食品和弹药不足,火炮仅是步兵可以拖得动的小炮,射程不过几百米,他们的火药枪有效射程仅五十多米,他们的主要武器仍然是长刀。而清军弹药给养可以通过松花江等内河运输,并有专门通向瑷珲等边远城镇的驿道可用,还有葡萄牙人贡献的大炮,专门用来轰击城墙,是那个时代威力最大的野战武器。清军中还有专门的火器营,使用明朝军队用过的火枪和火炮,置于进攻部队前方,在发起冲锋前实施覆盖射击,直到把对方阵线打开缺口再发动冲锋,战法已非常接近现代,武器威力绝不逊于俄人。当地人民盼望“我大清”出兵,已有半个世纪。清的自卫反击战占尽天时、地利、人和,没有不胜的理由。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沙俄哪样都不占,所以入侵中国,不是他不想,按当时的条件,他是真是有心无力啊!








最佳贡献者
2

导语:18世纪下半叶,中俄恰克图互市的贸易量在沙俄对外贸易中的占比十分惊人,达到了沙俄亚洲地区贸易总量的67%。沙俄官员帕尔申因此惊呼:一个恰克图可以抵得上三个省。

可以说,恰克图就是清朝的绥芬河。是枢纽,是西伯利亚数百万平方公里的经济中心,是远东贸易命脉。

打与不打,钱说了算。

(中俄茶叶贸易路线示意)

关键点:

沙俄东扩成因——地理大发现时代、打击蒙古系政权、地缘战略的制约与突破、内部矛盾的转移、皮毛贸易。

清朝应对成因——军政优先政策、蒙古同盟与清准战争、指定通商口岸贸易政策、清朝前期的杀手锏——茶叶贸易、山西商帮——清朝的提款机、清朝前期的天子观念与朝贡定位。

雅克萨与尼布楚条约、恰克图条约。

沙俄与拿破仑。

……

谁能掌握亚欧大陆,谁就能掌握世界。

……

来自西方的使团

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沙俄使团出访清朝,当时的沙俄皇帝是亚历山大一世。这位皇帝几年以后还有一个重要使命——抗击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帝国。最终,沙俄使团因为不符合清朝要求的礼仪规范,打道回府。

(沙皇亚历山大一世)

1805沙俄来访的主要外交使命: 试图促使清朝答应俄罗斯在黑龙江自由通航,其实质是把黑龙江变成中俄之间的界河。

1805使团的主要贸易使命:试图促使清朝同意沙俄在广州进行海上贸易。其实质是改变中俄贸易中俄方的被动听命局面,摆脱俄美公司的经营困境,更好地与英美皮毛贸易商竞争。

问题的关键是——清朝根本不想知道沙俄来访的目的。清朝不知道沙俄打算和清朝交涉黑龙江自由通航的权利,清朝只是把沙俄当成一个朝贡使团来看待。清朝也不会轻易改变指定口岸通商政策,完全开放国内市场。如果沙俄摆不对自己的位置,对那么对不起,您怎么来的就请怎么回去。

于是沙俄回去了。

回到提问的问题——沙俄为什么不打?

且听洒家娓娓道来…

沙俄向西看

如果一个人去古代的俄罗斯旅游,那么他完全不会认为俄罗斯是一个欧洲国家。

现代俄罗斯的那些历史遗存,文化遗产,几乎全都是彼得大帝之后留下的。所以,俄罗斯才看起来像欧洲。

彼得大帝主导沙俄的西方化改革,全盘引进欧洲文化,从衣服到城市,从文化到制度,让俄罗斯完全变成西方的模样。

而在当时,地理大发现是重商主义欧洲的潮流。做生意自然不能待在家里,而是要到处寻找商机。于是,沙俄有样儿学样儿,准备探索一番。

沙俄东扩

沙俄和蒙古系政权是死敌。在克里米亚汗国鼎盛的时代,为了赚钱,鞑靼人的军队深入俄罗斯内地,大量掠夺人口作为奴隶贩卖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东欧大地上,一个个村庄化为灰烬,数万俄罗斯、乌克兰俘虏排着队在鞑靼骑兵的押解下往克里米亚行进。蒙古系政权威胁着沙俄的大后方,沙俄想要发展,要想和欧洲国家竞争,必须彻底击败自己身后的蒙古系政权。于是,沙俄通过漫长的战争,击败了喀山汗国、西伯利亚汗国等一系列金帐蒙古系政权。当这些金帐汗国系政权烟消云散后,广袤的西伯利亚就出现在沙俄眼前了。沙俄曾经被蒙古统治,当然知道蒙古的老家在东方。他们对东方是有概念的。

对于沙俄来说,早期东扩的成本很小。因为沙俄掌握着欧洲的枪炮技术与铸造防御工事的技术,骑兵又很优秀(当然不能和法国重骑兵比),沙俄对西伯利亚的部落土著的优势是碾压性的。所以沙俄往往只需要任命一个军官,让他带着几百个哥萨克骑兵向东,就可以控制数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乌拉尔山到黑龙江莫不如此。

此外,沙俄是封建王朝。对内高压统治,由此产生了大量的犯人。让这些人在监狱里度过一生是资源的浪费,不如组织他们去开发远东,干好了戴罪立功高官厚禄,干不好,挂了也就挂了。内部矛盾外部转移。

(哥萨克征服西伯利亚)

黑龙江的诱惑

沙俄具有大局意识,他的战略不是立足于国内的,夸张一点来说,沙俄是从全球地缘的角度考虑本国发展的,这一比清朝的确差点意思。

别看沙俄占了那么多地方,在远东,比较要紧的地方大概只有两个:

贝加尔湖流域的布里亚特蒙古地区。这里是原蒙古林木中百姓生活的地区,盛产貂儿,一件儿好几万。为了换取中俄边境的稳定局面,这个地区清朝让了,沙俄在雍正时期弄到了手。

黑龙江地区,这里夏季高温,是远东唯一的产粮区。黑龙江可以通航,进入太平洋,盘活堪察加半岛。到达黑龙江及太平洋沿岸,沙俄就可以实现远东破局,成为影响东亚局势的一强。后来的日俄战争,站在日本的角度讲,就是想把沙俄打回原型,日本自己好占领朝鲜东北。

黑龙江这个地区是清朝龙兴之地,也是清朝的征兵地区。清朝不想让,让了就等于把老家给别人了。于是就有了雅克萨之役。

雅克萨与尼布楚条约

雅克萨之役第一波清朝打得比较顺,清朝虽然也是当地土著出身,但是人家当了皇帝,自然人脉多资源广,从北京宣武门的传教士那里搞了一堆大炮过来,好几百门,第一波直接把雅克萨轰平了,走人。

沙俄太喜欢雅克萨了,于是清军走了,哥萨克又来了。这次还带了一个德国工程师过来,阿法纳西(Afanasii),这家伙被俄罗斯人俘虏了,被带到黑龙江。这家伙懂军事工程,是个高技术人才,而且很可能是当时整个北亚唯一的高技术人才。他用几何学为那帮哥萨克大老粗们设计了一座准棱堡。这东西哥萨克绝对弄不出来。

准棱堡一出,清朝拿不下来了。但是,清朝有人口优势,不是几百个哥萨克和一座堡垒能解决掉的,于是清军开始长期围困,差不多这时候中东那边奥斯曼土耳其闹起来了,沙俄没有多余兵力东调,沙俄求和,尼布楚条约签订。

尼布楚条约之后到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清朝基本维持住了东北的局势。中俄之间没有大的战争。甚至近代沙俄拿下的清朝土地也没有通过大规模战争获得。

蒙古同盟与清准战争

清朝的一个重要国策就是与蒙古和亲同盟,即所谓的南不封王,北不断亲。清朝皇族与蒙古贵族差不多就是舅舅和外甥的关系,一家子。所以,清朝可以大规模从蒙古调兵,也可以让蒙古帮助清朝戍边。这一点是中原王朝做不到的。这一点在与沙俄对抗的战略层面十分重要。蒙古骑兵机动性很强,又有清朝做靠山,牵一发动全身,沙俄也不敢轻举妄动。

清朝与准噶尔的战争迫使清朝对沙俄作出了不少让步。清朝的主要目的是阻止沙俄援助准噶尔蒙古。康熙年间沙俄使团来北京处理尼布楚条约的善后事宜时,清朝就曾措辞严厉地反对沙俄援助准噶尔蒙古,为此,清朝也不得不在边界谈判中作出一些让步。从历史上看,清朝的目的多少算是达到了。此外,还有一点——沙俄也不想让蒙古复兴。在这一点上沙俄和清朝战略一致。

清朝和沙俄默契了一把,到乾隆年间,把纵横中亚近四百年的漠西蒙古做掉了。准噶尔蒙古骁勇善战,他们的主力在北疆,全民六十万,精锐两三万。能够远征里海地区并打赢、也能够远征拉萨地区并打赢,从里海到拉萨,准噶尔的活动范围有多大,自己看看地球仪就知道了。准噶尔灭亡后,沙俄占领布里亚特蒙古、清朝占领外蒙的局面形成,蒙古作为一支独立势力消失了。如果沙俄想在嘉庆年间对清朝动手,绕不开的就是蒙古势力。设想一下吧——搞不好趁着天下大乱,蒙古再出个噶尔丹,纠集数万蒙古勇士,来一个复国也说不定,这可是清朝与沙俄都不愿看到的。清朝对于蒙古的策略是把蒙古当成大后方与征兵地区,自然不希望蒙古成为前线,所以清朝也会对沙俄作出一些让步。

恰克图条约

雍正年间中俄签署恰克图条约(1728),至此,中俄东段、中段边界确定。 清朝全力向西,解决准噶尔帝国。

贸易方面,清朝指定恰克图和尼布楚地区的一个贸易点(这个贸易点没有发展起来)作为对俄贸易的唯一通道。这种局面维持了一百多年。

中俄恰克图贸易

中俄实现和平后,各自的核心政策是不一样的。

清朝对沙俄的核心政策是军政优先。清朝皇帝是天子,沙俄事务在清朝前期归理藩院管理,和蒙古,朝鲜等附属地区属于同级。清朝并不想承认沙皇的地位。清朝前期也从没想过和西洋某个国家联手对抗沙俄。因为在清朝的定位中,其他西洋国家地位均在清朝之下。与沙俄的军事威胁相比,清朝并不重视对俄贸易,所以清朝曾数次关闭互市,为的就是惩罚沙俄。

但是,清朝关闭互市也遭到一些大臣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太过损伤地方经济。

沙俄对清朝的态度是扩张与贸易的互相权衡。其中扩张是为了带动地方经济。

沙俄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特征的封建王朝。但是,其资本主义相对薄弱,所以和德日一样,走军事先行的路线。沙俄没有什么产品能在国际上竞争,从文化到经济,都是跟在欧洲后面。唯一可以拿得出手的就是皮毛贸易。

皮毛贸易是沙俄东扩的一大驱动力。巧得是,东北起家的清朝很喜欢穿貂儿。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暴发户家的大小姐,都喜欢皮货。别的不说,清朝的朝服制作就需要大量名贵皮毛,这对全世界来说可是个大市场。

在中俄贸易的早期,沙俄对清朝的贸易是由沙俄政府专买专卖的,严禁私人商贩与清朝贸易,由此可以看出,沙俄非常重视对中国的贸易。到了后期,才放开私人贸易,由此带火了恰克图。恰克图贸易在沙俄亚洲贸易体系中占绝对比重。也正因为如此,沙俄不会为了边界争端轻易与中国开战。为什么?

嘉庆朝不可能开战的理由

军事上讲,沙俄早期在远东的扩张动员的军队数量很少,通常最多只有几千人。这点兵力打打部落还可以。如果要和国内状态稳定的清朝作战并取胜,必须动员至少数万人的兵力。

以三十五年后的鸦片战争为例,英国在鸦片战争中共出动海陆军2万人,仅战舰达到25艘。沙俄的实力肯定不如英国,要想击败清朝,兵力只可能更多。陆运大量兵力到达西伯利亚,对于没有铁路的沙俄来说,本身就是很难完成的事情。

而且,那个时候欧洲有一个强人,就是说中国是睡狮的那个人,拿破仑。1805年,嘉庆十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海军正在与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加展开恶战,他计划统一欧洲大陆,马上就要对沙俄动手了。

(睡狮发明人拿破仑 马上要去莫斯科了)

法俄战争时期,主政沙俄的就是亚历山大一世。他比嘉庆小十几岁。嘉庆十年的沙俄使团就是亚历山大一世派遣的。沙俄要是在那个时间段对清朝动家伙,拿破仑非乐疯了不可。

甚至可以怀疑——嘉庆十年的沙俄使团出访清朝有稳定东线,全力以赴应对拿破仑威胁的考虑。

早在康熙时期,法国通过来华传教士和清政府建立了间接联系。其中,一部分人参与了圆明园的设计建造工作。乾隆时期,高类思等华人教徒还曾到访法国,受到法国学者的接见。法国在乾隆时代通过广州口岸和中国通商,但是规模比英国小得多。可以说,法国当时在东亚的存在感很低。鸦片战争后法国曾提出与清朝结盟以对抗英国,包括帮助清朝训练军队、两国通商、建立军火贸易等,法国试图通过联盟清朝增加在东亚的存在,被清政府拒绝。

经济上讲,清朝是军政优先,清朝的满蒙封建王朝的社会结构决定他不会过多考虑汉族商人的利益。一旦出现边界争端,清朝会第一时间中止中俄贸易。那样的话,沙俄的远东资金链就会断开,沙俄远东经济就会受到重创。沙俄轻易对清朝动武,如同杀鸡取卵、饮鸩止渴。

清朝那么任性?动不动就中止贸易,难道不怕皇帝上朝时没有貂儿穿吗?

还真不怕,因为清朝不止有一个渠道进口毛皮。另一个渠道就是北美洲的皮货商,他们走水路把货发到广州,清朝一样可以穿貂儿,但是沙俄的皮货商可就惨了。

且听沙俄官员在恰克图条约签订后给沙俄政府的建议——

在条件不允许的情况下,不要因“小事与中国开战”,因为战胜中国“绝非易事”;即使侥幸占据了黑龙江,“我们从中究竟得到多大好处?因为这样的远征所要耗费的开支甚至在100年内也无法弥补……和平将被这一战争所破坏,与中国贸易也势必要中断,俄国的属民——西伯利亚人必将陷入贫困和破产”。因此,“绝对不要因一件小事就与中国人开战,而应尽可能与他们友好相处,维护和平,努力增加边境贸易,同时也不中断今后前往北京的商队”。

这也就是为什么嘉庆十年来华的沙俄使团希望清朝开放广州贸易给沙俄的原因,就是为了和北美在皮货领域竞争。铁路出现之前,海运成本要低于驮运成本。

山西商帮

有清一代,山西商帮受到清政府一定程度的信任。山西商帮和清政府的合作在清初就开始了,到了晚清时期,山西商帮多次捐钱,为清朝支付不平等条约中的赔款,可以说山西商帮就是清政府的提款机。

山西商帮的贸易路线是著名的张库大道——即张家口—外蒙库伦—中俄边境的恰克图。这条贸易路线上的大宗货品是茶叶,运输方式是骆驼队。山西商帮从南方收集茶叶,一路向北,在外蒙、沙俄边境出售茶叶,然后购买皮毛或者换成银子,再铸成不易偷盗的、数公斤重的银蛋,返回山西。当时山西向内蒙、张家口进行大规模移民,这就是著名的走西口。

(哥哥你走西口)

清政府通过山西商帮的贸易增加税收,同时,也利用山西商帮对蒙古地区进行经济控制。这一箭双雕的买卖,清政府也是比较在乎的,但是,清政府眼中第一位的绝不是贸易,因为清朝说到底不是一个重商主义的国家,而是一个自命为天子中心的国家,他的外交核心是维持清朝无上的国家地位而不是发展外贸,清政府应该不会为了外贸与商业前景作出任何改变与让步。这就是嘉庆十年沙俄使团出访中国必然失败的原因。

综上所述,嘉庆时期的沙俄在中俄贸易中获利甚多,又面临拿破仑法国的威胁,即便是通商要求被清朝拒绝也不会轻易对清朝动武。不是不想打,而是不划算,抽不出人。

……

不足之处欢迎指正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

中俄关系史话

中法关系史话

嘉庆十年—失败的俄国使团与失败的中国外交

近代的尺度:两次鸦片战争军事与外交

3

我是鹏正!我来回答!

嘉庆时期,俄帝国到底有没有野心,要对当时的大清动手脚,其实我认为并没有。首先嘉庆时期,大清虽然已经走向没落,但仍然是一个不容小觑一般的存在。尤其是刚过渡完乾隆时期,此时的大清也至少是世界前五的排名。俄帝国又经历过雅克萨之战的惨败,当时对待大清也是十分忌惮的,所以当时的态度是不敢轻举妄动。

要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来看,俄罗斯的主要目标在欧洲而并不是在亚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欧洲正是拿破仑时期,拿破仑军团正在横扫欧洲。虽然自己国力由于多年的发展变得十分强盛,但是对于当时的拿破仑军团来说是小巫见大巫,所以很多的主力以及重心都转移到了欧洲,那么同时也没有心情来对付当时的大清。

欧洲问题,俄罗斯都焦头烂额,连莫斯科都被法国攻陷,所以按当时来看,俄帝国真没有闲心去管东方。

4

导读:这个还真没有,此时执政沙俄亚历山大一世重点在欧洲。亚历山大一世的主要与对手法国的拿破仑争夺欧洲霸权,在击败拿破仑后复兴欧洲王室因此被欧洲各国人民尊称为“欧洲的救世主”。沙俄在嘉庆阶段对库页岛的蚕食主要是通过沙俄成立的俄美公司进行的,俄美公司通过沙皇特许在北纬51度以北进行殖民(包含库页岛、北美阿拉斯加等地)。俄美公司属于殖民公司以掠夺动物毛皮等财富为主,所以算不上沙俄东征大清。沙俄真正割占清朝领土还是在克里米亚战争以后,在东南欧扩张受挫的情况下沙俄才把目光再次投向远东。


嘉庆继位时沙俄是亚历山大一世执政,在他看来远东哪里有欧洲富庶。亚历山大一世眼中只有拿破仑,击败拿破仑就成称霸欧洲。在亚历山大一世执政时期,沙俄彻底奠定了西部边界。亚历山大一世相继吞并了东格鲁吉亚、芬兰、摩尔多瓦、阿塞拜疆和波兰。沙俄在西部的边界经过亚历山大一世的扩展后稳定下来,直到1918年罗曼诺夫王朝退出历史舞台。所以在清朝嘉庆时期,沙俄的重点在欧洲没有东征大清的念头。


欧洲王室的救世主-亚历山大一世经营的重点在欧洲,顾不着远东

亚历山大一世是俄罗斯帝国第十位皇帝,在组织反法同盟击败拿破仑后成为挽救欧洲王室的英雄。亚历山大一世执政其实和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相象,在父亲保罗一世执政五年被刺杀后登上了皇位。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朝被推翻,拿破仑掌握政权后进入了法国近代史上鼎盛时代。整个欧洲机会都臣服在拿破仑的脚下,亚历山大一世在弗里德兰战役被击败后被迫接受法国条约。

在1812年拿破仑入侵沙俄前的这段时间,亚历山大一世率领沙俄通过和土耳其和瑞典的战争相继夺得东格鲁吉亚和芬兰巩固了沙俄在欧洲的地位。1812年因为拿破仑的入侵导致沙俄卫国战争爆发,沙俄军队撤出莫斯科留给拿破仑一座空城。随着严寒的冬天到来,缺衣少食的拿破仑被迫撤退元气大伤。

亚历山大一世因此正式成为反法同盟的盟主带领军队陷巴黎,整个欧洲的命运都掌握在亚历山大一世的手中。拿破仑被流放、欧洲君主专制制度被亚历山大一世挽救,所以才有欧洲王室的救世主之称。在此期间亚历山大一世又把阿塞拜疆和波兰并入版图,这些都成就了亚历山大一世的赫赫威名。此时的亚历山大一世哪里顾得着远东,所以清嘉庆时期沙俄没有向东入侵的计划。直到克里米亚战争沙俄战败,在欧洲扩张受挫的沙俄才把目光投向远东通过与清朝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大片领土。


沙俄此时对于远东清朝北部的蚕食以俄美殖民公司为主


虽然沙俄官方此时没有在远东蚕食的想法,但是依然通过俄美公司在北纬51度以远东、北美扩张。在乾隆驾崩的1799年沙皇俄国批准成立“俄美公司”,俄美公司通过获得沙皇的特许在巩固沙俄北太平洋领土同时,向北美扩张。北纬51度已经进入清朝辖区,大陆上在清朝吉林将军辖区。所以俄美公司把目光对准了绝大部分土地在北纬51度以北的库页岛,在1806年开始对库页岛蚕食。PS:库页岛北部的黄线是沙俄蚕食范围,南部蓝色线是日本幕府蚕食的范围。


在尼布楚条约签订以后虽然清朝对库页岛进行了管理,但是还是以羁縻政策为主。清廷鼓励外东北地区的土著与满族联姻,当然这都需要得到清朝的批准。清朝以此来表示对东北土著民族的重视,库页岛也纳入吉林将军管辖。但是由于库页岛土著人口稀少,所以清朝的管理重心还在大陆。此时库页岛没有发现石油矿产,所以并不被清朝特别重视。再加上当时测绘条件有限,清朝也搞不清楚库页岛到底有多大。以至于后来日俄蚕食库页岛时,清朝都不清楚。


乾隆五十三年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对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了勘察,沙俄通过这位航海家的资料才弄清楚库页岛的情况。在俄美公司拿到沙皇的特许后就开始对库页岛动了脑筋,1806年俄美公司的军队袭击了日本幕府在库页岛设立的机构,日俄角逐库页岛的行动就此展开。PS:当然俄美公司进一步向东还侵袭了北美的阿拉斯加,当然这与本文的内容无光。



我是历史纵横帝,欢迎您的关注;如有瑕疵,劳烦斧正。

5

有!

沙俄本身内患外战不断,可用于远东的经济和人力资源以及军事力量不足以对抗大清。

天时、地利、人和这三样沙俄哪样都不占,所以入侵中国,不是他不想,按当时的条件,他是真是有心无力啊!

恰克图贸易在沙俄亚洲贸易体系中占绝对比重。也正因为如此,沙俄不会为了边界争端轻易与中国开战。

沙俄早期在远东的扩张动员的军队数量很少,通常最多只有几千人。这点兵力打打部落还可以。如果要和国内状态稳定的清朝作战并取胜,必须动员至少数万人的兵力。陆运大量兵力到达西伯利亚,对于没有铁路的沙俄来说,本身就是很难完成的事情。

1805年,嘉庆十年,拿破仑率领的法国海军正在与英国海军在特拉法加展开恶战,他计划统一欧洲大陆,马上就要对沙俄动手了。

虽然沙俄有种种困难,但是依然通过俄美公司在远东、北美扩张。在乾隆驾崩的1799年沙皇俄国批准成立“俄美公司”,俄美公司通过获得沙皇的特许在巩固沙俄北太平洋领土同时,向北美扩张。北纬51度已经进入清朝辖区,大陆上在清朝吉林将军辖区。所以俄美公司把目光对准了绝大部分土地在北纬51度以北的库页岛,在1806年开始对库页岛蚕食。

6

沙俄帝国对于领土的渴望是无止境的!

在康熙时期就屡屡寇边,只是当时康熙多方调集兵力狠狠打,沙俄限于西伯利亚地理位置原因,无法及时配置更多人力物力,不得已停止了侵占脚步。

沙俄对于领土的渴望,在我看来很多时候是沙俄政府的政策导向刺激。大家都想打下一片土地,然后封爵赏赐当贵族。至于沙俄政府更多的是对优质出海口的渴望,因为他们希望能有效的在欧洲事物中占据强大位置,有强大发言权。所以沙俄一路向西围绕着里海黑海打了几百年,就是想占据出海口,能具有搅动欧洲局势的能力。

嘉庆时期,清朝在体量显得无比巨大,但是在局部能力尤其是对外战事其实无比虚弱,如果沙俄当时定下心开战,满清必然会损失巨大。只是满清的外形唬住了俄国,毕竟一直到19世纪中期,满清都靠外形吓住了当时完成工业化的英法等国,遑论更早时期同样落后的俄国了。

所以我认为,征讨清国的心思一定有,只是彼此心里都有犯怵,害怕打到最后两败俱伤。而且对俄国而言更想要的是去大西洋去欧洲的出海口。而对清国即便打下来一部分,也只能满足俄国国内部分贵族地主的利益,对沙俄皇帝却没什么利好。

7

在清朝,我国疆域东北已经达到了外兴安岭、库页岛,但是清政府对当地的管理却十分有限。乾隆年间日本幕府对库页岛进行了局部领土蚕食,但是清政府对此却并不熟悉。

库页岛的面积相当于两个台湾岛,但是人口非常少,属于典型的地广人稀地区。根据清代文献的记载,库页岛上的居民数目都是有统计的。根据管辖库页岛的三姓副都统衙门的数据统计,截至雍正十年(1732年),库页岛上的原住民分为两个民族:生活在库页岛北部地区的库页费雅喀人,分为6姓,合计148户。生活在库页岛南部地区的库页人更少,只有17户人。库页费雅喀和库页人两者加起来,人口也就一千多人的规模。如果将黑龙江下游地区,也就是与库页岛隔海相望的大陆土著居民也计入,总计约两千多户人家,一万多人口。

不过,清廷对库页岛居民进行人口统计,目的不是为了对岛上进行行政化管理,而是为了确定库页岛居民每年向朝廷进贡的具体数目。因为岛上的居民都会猎貂,岛上居民每年每户都会向朝廷进贡一张貂皮。

因此,清廷对库页岛土著居民的统计,其实统计出来的数据并不准确。清廷只是统计了岛上向朝廷纳贡的户数,而那些没纳贡的人,自然也就不统计了。

除了统计库页岛上的居民户数外,清廷还会与岛上居民实行联姻。拉进清廷与岛上居民的关系。

清廷割让外东北地区之前,外东北地区的那些土著部落(包括库页岛)与满族的关系十分密切。毕竟关外是清朝的龙兴之地,属于清廷的后花园。为了巩固后方,防止后院起火,清廷鼓励外东北地区的土著与满族联姻,甚至娶宗室女儿为妻也可以。

特别是在乾隆、嘉庆两朝,这种政治联姻达到了鼎盛。清廷出嫁的宗室女儿虽然并不是真正的皇家血脉,而是民女代嫁,多数是满洲八旗的赏奴之女。但是就算如此,联姻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因为每一桩婚事都必须由皇帝亲自批准才行。在确定婚事后,库页岛的土著来京娶亲,清廷会在来往的驿站派牛车一辆、官兵两人沿途进行护送,并且沿途的伙食全包。到京之后,礼部还要在京城举办宴席款待。以彰显朝廷对外东北地区百姓的恩宠和重视。由此可见,清廷对外东北地区的重视是非常高的。

其实,沙俄最早并不知道库页岛的存在。当年签订《尼布楚条约》时,清廷没说,沙俄的探险队也没有上过岛,所以沙俄方面一直都不知道还有库页岛的存在。一直到《尼布楚条约》签订二十年后,由于康熙皇帝要测量全国的版图,便派了三位耶稣会的修士去测量。这个时候,这些西方来耶稣会士才得知黑龙江的入海口处有个一个大岛的存在。但是,清朝测量的结果对西方人保密。因此沙俄人还是不知道库页岛的具体情况。

大约在乾隆三年(1738年)左右,一名负责探索日本航线的沙俄中尉什潘别尔克从日本虾夷人处得知了库页岛的存在。直到这时沙俄人才搞清楚了库页岛的具体位置。但是库页岛的详细情况,沙俄人还是不清楚。

又过了大约五十年,法国航海家拉彼鲁兹对黑龙江口和库页岛进行了勘察。他的勘察资料被沙俄人看到后,俄国才弄清楚了库页岛的具体情况。但是这时已经是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了。

嘉庆四年(1799年),清高宗驾崩。这一年,沙皇俄国批准成立“俄美公司”。这个公司成立的任务是巩固沙俄在北太平洋地区的领土,以及夺取黑龙江入海口和库页岛地区。

七年后的嘉庆十一年(1806年)10月10日,俄美公司的军官赫沃斯托夫率领俄国的舰队在库页岛南端的久春古丹袭击了日本幕府设在库页岛的税务所,并焚烧幕府的仓库。然后悍然宣布将库页岛收归俄国所有。

第二年,这件事情被江户幕府得知。于是幕府大将军派代表赶赴库页岛,并命令仙台及会津两藩派兵驻守库页岛,驱赶俄国人,最终俄国人被幕府派兵给赶跑了。

日本如何会和俄国在库页岛发生冲突呢?原来早在明末崇祯皇帝时期,日本幕府松前藩的藩主松前公广,就知道了库页岛的存在。那么,日本幕府为什么会在明末清初就知道库页岛的呢?其实这个原因很简单——因为日本的北海道离库页岛的最南端很近!天气好的时候,站在北海道的宗谷海峡,用眼睛都能看到库页岛。

日本幕府在平息北海道后,第一时间就发现了库页岛的存在。

所以早在明末清初之时,日本幕府就发现了库页岛,并且先后几次派人去库页岛上勘察风土人情,然后再在岛上建立了临时性的渔民居住所,与当地的爱努族土著居民进行皮货贸易。

由于库页岛很大,而岛上的居民又很少,并且清廷也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军事化管理)。

因此,清廷到了嘉庆时期,依然没有搞清楚库页岛的具体情况。比如库页岛有多大,岛上除了向朝廷纳贡的土著之外,还有多少土著?这些关键信息,清廷都不知道。所以,当日本人和沙俄人在库页岛南端进行武力火拼时,朝廷自然也就搞不清楚岛上的具体状况了。不是清朝不想管,而是清朝当时根本不知道有这件事。

日本幕府和沙俄为了库页岛翻脸后。日本幕府发布了一条“俄船驱逐令”,指令日本沿海各地的领主:“今后无论在何处海面发现俄船,应即严加驱逐,如敢靠岸,应迅即逮捕或处死。”俄国人因为日本人的干扰,对蚕食库页岛的行动,再次被延迟了几十年。

到了咸丰元年(1851年),清朝国势日衰,沙俄的涅维尔斯科伊便不再隐藏吞并库页岛的野心,率俄军在达库页岛北部的库艾格达岬登陆,并在那里升起了俄国国旗,将整个库页岛全部划入了俄国的版图。

八年后,俄国逼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和《北京条约》,清政府正式将库页岛割让给沙俄。于是,库页岛也就正式被沙俄给侵占了。

综上所述,清朝对库页岛的统治,其实是一种羁糜制度。朝廷并不派兵驻守,而是用纳贡和联姻的方式笼络岛上的土著。但库页岛的面积很大,而土著居民又少。并且土著居民也不是都向清朝纳贡。因此清朝在库页岛的统治基础其实很薄弱。当日本幕府派专人在库页岛南端设立殖民据点时,号称拥有库页岛主权的清廷并不知情。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嘉庆在位时期,情况也没有得到改变。

沙俄人在得知库页岛的信息后,也在嘉庆年间向库页岛发动蚕食。但是,俄国人的首要目标是日本幕府在库页岛的殖民据点。清廷真正能控制的库页岛其实也不大。所以日本人和沙俄人在岛的南端大打出手,清廷竟然一点也不知道。






8

没有,因为嘉庆时期的俄罗斯正处于焦头烂额,自身难保的困境之中,拿破仑入侵战争正在如火如荼,沙皇联合普鲁士,奥地利与法国激战于欧洲,南方的黑海一线奥斯曼土耳其也蠢蠢欲动与沙俄开战,他根本没有可能向东方扩张,而1825年亚历山大沙皇去世后又爆发十二月党人革命(革命的都是贵族!)沙皇更不可能思考东方问题

9

确实有,嘉庆时期,沙俄的尼古拉一世差一点就要大清王朝了。下面我我简单的说说这件事,欢迎讨论。

在1806年,中国的皇帝是清朝存在感最低的嘉庆皇帝,沙俄皇帝是刚刚继位不久的尼古拉一世,这个时期沙皇俄国国力强盛,尼古拉一世由于刚继位,计划友好访问一下“强大”的邻国大清帝国,顺便扩大一下商业利益,增加一些通商口岸,因此在1805年沙俄政府向清廷发出一封公函,大概内容就是吹捧吹捧嘉庆的功绩,想联络联络感情。嘉庆皇帝回函也是类似今天的商业互吹,表示热烈欢迎。

双方官方一切对接好后,尼古拉一世非常重视,安排了240人左右的使团,并带上贵重的礼物前往清国,尼古拉一世本来以为是一场愉快顺利的访问,没想到结果确实沙俄的尊严被清王朝按在地下摩擦。

俄使团刚到外蒙边界,由于消息滞后理解偏差发生了一系列误会,俄使团滞留近一个月,在不愉快的气氛下,俄使团到达库伦,在库伦清廷皇帝安排官员举办了盛大的欢迎仪式,按照仪式流程,其中一环是需要向大清皇帝(画像)行三跪九叩之礼,沙俄作为西方国家不愿跪拜,双方因为这个跪拜的问题闹僵了,嘉庆皇帝是清朝皇帝中能力最差、资质也是最差的一个,不仅处事无能而且更加保守,嘉庆皇帝听闻之后大怒,立即下旨驱离使团,圣旨内容大概意思就是我天朝上国给你面子你不要,现在带着你的人你的东西滚回去吧。

来来回回一年,沙俄使团灰头土脸的返回沙俄,尼古拉一世怀着期待的心情等着汇报,结果听闻使团经历,爆怒,朝野上下一致要求要给清朝一点颜色看看,万事俱备之际,就准备要打大清王朝时,法国皇帝拿破仑在欧洲不断取得胜利,对沙俄产生了巨大的威胁,因此对清作战作战就不了了之了。

如果面对沙俄的进攻,凭借嘉庆的能力,鹿死谁手也不一定,嘉庆也许是侥幸了,避免了一次败仗,拿破仑也无形中帮助的中国。

后来沙俄内部一直在权利争夺,又一直在和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开战,所以也没有时间攻打清王朝,一直到亚历山大二世继位后,沙俄才稳定下来,恰好清朝于英法又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沙俄趁机占领了清王朝外东北大片土地。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