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文化领域”的作者,就从文化的视角来看。
先概述一下小司马光砸缸救人的故事:小司马光与一群孩子在花园里玩耍嬉逐,一个孩子从假山上掉进山下盛满水的水缸里,有淹死的危险。小司马光急中生智,捡起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头把水缺砸个了个不大不小的窟窿,排出缸水,救出了小伙伴。
故事本身的可信度并不高。疑点一,古代大缸盛水是为了在发生火灾的时候取水方便,一般就近放于天井、回廊、阶檐等较近的边角之处,故事中放到了较远的花园的假山旁;二,这种水缸相当于现在的消防设施,平常不用,但得确保无虞,所以缸盖是必不可少的,而假山旁的水缸无盖;三,能爬上假山、能砸破大水缸的孩子群应该十岁有多了,不会比大缸矮,从假山上摔下来,这缸水也溅得所剩无几了,还会被淹死吗?
故事为了“表现”小司马光的聪明才智,人为编了个光鲜亮丽的故事。小司马光被抬高了。读者却被玩弄着。人们在生活的变故中无经验教训可借鉴。因为偏造的事情无法承载生活内在的规律特征。
回到提主的问题上,有没有比砸缸更好的办法?
这实际上是一个紧急事变的处置问题。我说,你第一想到的办法,并迅速行动,就是最好的办法!没有比较,没有论证。如果有,也是第二第三个救援者的事。因为:
时间就是生命!
比较,论证,就是延误。生命会消失在延误中。
假设司马光砸缸是真事,他想到砸缸,立即砸缸。这就是最好的办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