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四川在中国历史上不仅仅是两次消亡。至少应该是三次,或者四次。当然,史前发生的事暂且不说,也说不清楚。

第一次是蜀人、巴人进入四川之后。四川适宜居住的主要是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本来是有原住民的。但蜀人、巴人是来源于川西高原和长江中游荆湘之地。说明巴蜀先祖来到四川后,四川地区曾经历过全面的换血。但是因为时间太过久远,且未有史料记载,暂且不做讨论。

第二次是秦灭蜀以后。秦灭亡古蜀以后,四川地区为秦所得。秦人大量迁徙至川,而四川地区原有的蜀人、巴人、郪人,甚至僰人都从此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秦人或逆江而上的楚人。巴蜀古人以及古巴蜀文化从此断绝。这应该是有记录以来,四川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消亡。

第三次是元灭宋以后。元灭宋,四川是反抗最激烈的地方,大量川人及川人物资在宋末元初毁于战火。从此富饶的四川地区开始变为人烟稀少的地方,直到明朝末年四川也仅恢复到300余万人口。因此宋元之际四川几乎遭到了灭顶之灾,对四川历史影响极大。元初时四川因人口太少,曾经被并入陕西,与陕西组建为秦蜀行省,后面才分置四川行省。

第四次是明末清初。距离宋元之际仅300多年,四川再次遭遇毁灭之灾。明末清初,张献忠、清军、南明、吴三桂、土匪等各方势力先后在四川地区进行了几十年的角逐,几十年的战乱让四川沦为一片焦土,人烟俱无,十室十空,成为不折不扣的人间地狱。这是古代四川经历的最后一次人事大灾难,此后湖广填川,新四川也是用了几百年时间才得以恢复。

最佳贡献者
2

认真拜读了这么多回答,大都是说四川被蒙古人和张献忠屠灭过2次,本人另有看法。

其实真正的,原汁原味的,最早的蜀地文明,是四川省广汉市三星堆遗址所展现的文明,是一种与华夏文化完全不同的文化传承,这才是蜀地最早的文明。

李白的《蜀道难》中就曾写道:“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古蜀国由来已久,传说古蜀国第一代君主叫蚕丛,是黄帝的儿子,后迁徙到蜀地,开创古蜀国。

据西汉杨雄的《蜀王本纪》记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名曰柏灌,后者名鱼凫。……后有一男子,名曰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有一女子,名利,从江源井中出,为杜宇妻。乃自立为蜀王,号曰望帝……时玉山出水,若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去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以德薄不如鳖灵,乃委国授之而去,如尧之禅舜。鳖灵即位,号曰开明帝。帝生卢保,亦号开明……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天为蜀王生五丁力士,能徙蜀山。王无五丁,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号曰石牛。千人不能动,万人不能移。”

东晋常璩编纂的《华阳国志》对此也有记载:“周失纪纲,蜀先称王。有蜀侯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次王曰柏灌。次王曰鱼凫……后有王曰杜宇,教民务农。一号杜主。时朱提有梁氏女利,游江源。宇悦之,纳以为妃。移治郫邑。或治瞿上。巴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更名蒲卑……法尧舜禅授之义,禅位于开明……开明位号曰丛帝。丛帝生卢帝。卢帝攻秦,至雍。生保子帝。保子帝攻青衣,雄张獠、僰。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时蜀有五丁力士,能移山,举万钧。每王薨,辄立大石,长三丈,重千钧,为墓志。”

这些史料是中原文化与古蜀国文化交流的最早记载,其可信程度尚未有考古学佐证。但三星堆遗址的发现,证实了在5000年前,蜀地确有一种与中原地区大相径庭的文明,与华夏文明并行于世。

从考古出土的文物来看,有许多文物是在中原文化里没有的东西。比如:包金权杖、青铜面具、青铜太阳轮、青铜树等等。

奇怪的是,在出土的大量文物之中,没有任何文字。这给大家带来了无尽的困惑,文明如此发达,工艺品做工如此精湛,却没有文字,真是不可思议。

一个突如其来的文明,又神秘地消失的无影无踪,上无来源,下无传承,给后人带来了极大的谜团。

时间到了公元前316年,秦惠王派张仪,司马错等率领大军攻灭古蜀国,古蜀国文明彻底的中断了。

这之后的两次屠川,只是消灭了大量的人口,而文化传承始终没有再次灭绝。

以上浅见,欢迎探讨。


回答完毕。

3

四川曾经在历史上消亡过两次。

一次是在南宋时期,那场长达60多年的抗击蒙古的战争里;第二次,则是在明末清初,张献忠屠川的时候。

宋元之战:四川回到半游牧状态

在消灭南宋的战争期间,蒙古人在四川遭到了空前激烈的抵抗,其中,著名的钓鱼城保卫战中早已名垂青史。

在攻击四川的过程中,蒙古这个强大帝国,曾经三次攻下过成都。公元1231年,拖雷引兵攻掠四川,大肆屠杀成都居民。千年古城生灵涂炭,城中遗骸高达惊人的40万。最近有学者从宋史、元史和明史提供的数据统计,四川遭遇蒙古帝国屠杀后,人口由1300万人减少到60万人。

四川经此一劫,千年繁华与古老的文明形态荡然无存。一个农耕与商业高度发达的地区,刹那间回到了半游牧状态。四川人的意气风发、才华横溢已成典籍中的回忆;四川人独有的思维、观念、形象,在未以汉唐时代的姿态走上舞台,它越来越模糊不清,无足轻重。

张献忠屠川:从地球上抹掉成都

宋元之后,历史走到了大明王朝。在整个明朝300余年的时间里,四川仿佛冬眠一般,悄悄地躲在大国版图的角落舔舐自己的伤口。很不幸,就在即将复苏的时候,四川又被一个乱世枭雄盯上了,这个人就明末的张献忠。

公元1646年深秋,经过多年战乱摧毁,四川以及成都的经济,已经无力承担张献忠大顺政权及近60万军队的生存。面对周边明朝军队的逼近,张献忠决定放弃四川,退回陕西老家。张献忠临走之前,一把大火彻底烧毁成都,然后朝广汉退去。

当时,明朝抗击张献忠的将领杨展,正在四川彭山江口的一条战船上遣兵调将,突见成都方向浓烟冲天,大火映红了天空,如同白昼。三天后,杨展进入成都。此时的成都烟雾弥漫,仍有余火在燃烧,空气中弥漫着呛人的焦糊味。曾经千年繁华,让无数文人魂牵梦绕的大都会,连同城内数十万居民,消失的无影无踪。繁华的街道已成残垣断壁,仅次于北京紫禁城的蜀王宫建筑群早已灰飞烟灭。成都,被张献忠从地球上彻底抹掉了。

在蜀王宫的废墟中,明朝士兵发现了一块高七尺的花岗石,上面赫然刻着一排大字:"天生万物以养人,人无一物以报天,杀杀杀杀杀杀杀。”落款为大顺二年,即公元1645年。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张献忠七杀碑,也是张献忠屠杀四川最有力的证据。

那么,张献忠到底杀了多少人?历史上恐怕永远无法统计,明史上称有60多万。张献忠的军队铁蹄横扫四川前后20多年,祸遍巴蜀,使物力丰饶的天府之国,变为百里人烟俱灭、莽林重生、狼奔豕突之地。战乱使百姓弃田舍逃亡,十来年间,稼穑不生,颗粒无收,川人死于饥馑、瘟疫又倍于刀兵。

四川比较确切的统计是明朝末四川有600万作用,清朝户籍统计,整个四川有史可查的仅有九万人,而且大部分集中在嘉定的洪雅和偏僻的石柱土司夫人秦良玉白杆兵保护下的石柱县。平定吴三桂叛乱多年后,成都原有住户“十不存一”。清楚鼓励全国各地向四川移民,于是开始了长达100余年的“湖广填四川”。

公元1646年12月11日,四川西充凤凰坡,张献忠战死。一代枭雄就此了结。而张献忠屠川和湖广填四川后,四川人作为一个群体形象,只具有地理上的意义,而不具有文化上的意义。

4

欲灭其国,先灭其史!现在众多的谣言就是要把四川人空心化。所谓的“屠川”和“填川”都是极度夸张的造谣传谣事件,而且根本不符合逻辑和事实。川人被屠和填川都只是极少数,居心险恶的对“屠川”和“填川”的谣言都进行极度夸大的传播。“屠川”和“填川”事件可能有,但是被极度夸大了,“屠川”和“填川”只能是极少部分,历史以来四川盆地内就很繁荣富裕,人口众多,但也会因为战乱、自然灾害等各种原因外迁到其他省份,先进的湖南、湖北、广西、江西,外迁其他省份的川人依然说着四川话。湖南、湖北、广西、江西有的地区相互相距较远却依然说四川话,就已经证明这些人都是从四川迁移出去的,而且这些省份在其省内口音都很杂乱,而四川话相对来说是很统一的。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川人或其后裔又从这些地区迁回四川,形成了所谓的“填川”,后来才有他们说的家谱、族谱里从哪里迁往四川的记录(有没有家谱、族谱还是问题),其实只是回到家乡而已。

5

四川自古以来都是天府之国,四季皆宜、土地肥沃,在李冰父子修成都江堰之后千百年来一直都是历朝历代的重要粮仓,但是大家可曾知道,在四川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两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将原本物宝天华的四川杀成了地广人稀、千里不见人烟的死亡国度。


第一次消亡


四川的第一次大屠杀是蒙古帝国造成的,蒙古铁骑横扫欧亚非大陆,俨然就是死神的使者,在他们的战马、弯刀、弓箭之下,人命如草芥般被蒙古人一茬一茬的收割,一片片繁荣昌盛的城市土地也在蒙古人的铁蹄下变成了荒芜的牧场,供他们放养牛羊战马。

蒙古人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一个个国家如纸糊一般被蒙古人轻易攻下,但在攻打南宋的时候蒙古人碰上了硬钉子,因为有着长江的阻隔还有着高大雄伟的城墙,蒙古人所向披靡的骑兵开始变得束手无措,蒙古人在打南宋的时候,足足花了57年才攻打下来,而四川就是在蒙古人侵略过程中反抗最激烈、顽强的,因此在被攻打下之后遭受到了蒙古人惨无人道的报复。

在南宋末年,四川足足有人口1400万人,当时的四川是南宋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文化繁荣昌盛,正正切合了天府之国的这个称号,但在被蒙古人攻打下之后,四川的人口锐减到了80万人,当时蒙古人将四川人如猪狗一般驱赶在一起,以五十人为一队,排好之后,蒙古人拿着弯刀一个一个的砍杀,锋利的弯刀划过人的脖颈,鲜血如喷泉一样从颈动脉喷涌而出,一条条人命就这样转瞬即逝,人杀完之后蒙古人把尸体堆在了城市中间,在临近傍晚的时候为防还有生存者,蒙古人还会一一地在这些尸体的身上进行补刀,以确防万无一失。

这就是四川的第一次消亡,一个无论文化还是农业都昌盛无比的地区就这样变成了人间炼狱,尸骨堆积成山、城市村庄变为废墟、农田荒废成牧场。


第二次消亡


四川的第二次消亡是明末清初的时候,在明末的时候,四川总共有800万的人口,但到了清朝初期的时候只剩下了不到10万的人口,有人把这次四川人口的锐减,推到了杀人狂魔张献忠的身上,说张献忠是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但是经过历史学家们的各项考证,发现张献忠在四川数屠杀的人仅仅只有成都的60万人,真正造成四川这么大人口损失的罪魁祸首其实另有其人。

在康熙时期有过大量的文字狱,很多东西是不能付诸在书面上的,平常间的谈论也可能招致杀身之祸,当时清朝在言论方面的管控严格得犹如铁桶一般,在康熙之后,又有乾隆修造四库全书,乾隆下令收缴全国各类书籍,统一编策之后销毁,最终成了丰富无比却真实性无法判断的四库全书。

我们通过历史书都知道屠杀者是张献忠,但是我们仔细的思考一下这两位皇帝的所作所为,他们到底在隐瞒什么?他们要销毁什么信息?通过这些疑点,我们可以推测出四川的第二次大屠杀实际上是由满清一手造成的 ,他们为了巩固政权的正确性,修改了历史,把锅推到了张献忠的身上。

明朝灭亡之后,四川与南明遥相呼应,南明坚持了50多年,四川也抵抗了足足13年才被满清攻下,如果张献忠当时把人都杀光的话,仅凭这点人是无法抵抗满清的进攻的,然后我们可以通过满人对扬州大屠杀和嘉定十屠来借证判断,可以得出结论,这第二场惨烈之极的大屠杀就是满清的刀箭所为,只不过因为四川与中原山高路远,交通堵塞、信息传达不方便导致了四川的大屠杀被满清很好的掩盖过去了,并没有像扬州大屠杀、嘉定十屠一样成为清朝洗不去的污点。

所以在康熙时期的时候才出现了我们历史中规模宏大的湖广填四川运动,大量的江西、江苏、湖北、湖南、广西、广东人远离故土,踏上了去往地广人稀、土地肥沃的四川征途。

所以我们回到问题的本身,为什么会说四川有过两次消亡呢?实际上这与古代游牧民族的入侵有着很大的关联,古代的游牧民族与现代不一样,当时的游牧民族侵略性十分强,因为各种自然灾害以及牧场的不足会导致他们经常吃不上饭,吃不上饭难道就得等死吗?他们想活下去,就只能抢,他们只能通过抢来保持他们的族群的生活,也因为在抢的过程中,培养出了他们好杀凶狠的性格,所以在遭受了这么顽强的抵抗之后,他们自然怀恨在心,在暴戾的性格驱使下,造成了四川历史中的这两次大屠杀、造成了四川历史中的这两次人口与文化的消亡。

6

第一次,宋末元初,蒙古人因为四川人的顽强抵抗,攻下四川後,便開始了大屠杀,四川人口从1500--2000万人口锐减到80万左右人口!第二次,明末清初,也是四川人的顽强抵抗,满清鞑子攻入四川同样采取了大屠杀!人口从800万左右锐减到不足40万!清史将自己在四川的大屠杀,嫁祸给了张献忠,记载张献忠屠川!现代四川人基本是来自于湖广填四川这次人口大迁移!

7

蜀议

蜀地者,西连吐蕃,北接汉中,南侵滇池,东据三峡。昔嬴秦略西戎,并十二国,倘无南据巴蜀,纵兵甲百万,亦无鲸吞六国之势。蜀地兴,肇始于都江堰。水秦易鼎,一统六合,西被流沙,南极朱崖,权柄咸操于嵕钟之间,赵政素有辟疆拓土,追天水嬴氏先王功业,建万世莫追殊勋之志。山东六国既已敉定,西南诸夷,遂入始皇彀中。有前汉一朝,蜀地置益州,列十三州部。王莽代汉,前汉国祚终,唐姬哲嗣南阳秀称兵,后汉始建,益州一地,宗室牧之,刘玄德入蜀,绍述汉家大业,史家名之季汉,三年罹夷陵祸,崩于白帝城,谥昭烈,首开蜀地裂土自封之先例。后主少不更事,耽于享乐,卧龙治蜀十余载,六出岐山,冀北荡中原,南平南中,七擒孟获,置庲降都督,怀柔蛮荒,绥靖瓯脱,蜀地虽以一州之地,然冠盖云集,将星辐辏,及武侯中道崩徂,五虎凋零,蜀地中衰,府中诸人,蒋琬,费祎,弗劇王佐之才,后主无大志,荧惑于奸宦黄皓,怠政不治。司马晋氏代曹魏而兴于中原,蜀汉亡,后主纳表北向称臣,蜀汉亡。

有西晋一朝,司马氏柄国,虽有太康之治,然朝野奢靡之风大兴,上及皇亲宗室,中有地主豪强,下及孤门细族,无不以骄奢淫逸显,石崇王凯,珍馐百万,然谓人曰苦无下箸之处。屏风千里,徒为显耀家资之殷富。西晋之乱,起于八王,终于五胡鼎革,五胡者,氐,羯,匈奴,鲜卑,羌,氐族天水流民,共推李氏,据于巴蜀,号成,后改汉,开五胡乱华先河,氐成据巴蜀四十余载,亡于桓温。终氐成一朝,首铸年号币,开万世先风。神州板荡几三百载,蜀地终为南朝所有,未染胡风。及杨隋平南陈,华夏复统。李唐中兴,先有贞观之治,后有开元盛世,为杜出将入相,李林甫佞臣,谓上曰番将可用,遂有安史之乱,朔北边兵,未几破哥舒翰,高仙芝诸猛将,陷东都,旋陷长安,明皇西狩,国忠力荐走蜀中,图自操权柄,然太子李亨,权宦辅国,马嵬坡一夜,斩国忠,逼宠妃,避蜀地,走陕北。唐以诗显,诗莫不宗太白,故而蜀中八仙成旷世美谈。五代者,蜀中才女辈出。炎宋兴,蜀地多硕彦,北宋党争,蜀党一系,彪炳于史乘。高宗南渡,频有北伐,韩琦后世有谓之韩侂冑者,冒功称兵,屯田于蜀地,吴曦守之,吴曦怀有反骨,私款曲于金人,金人以蜀王许之,吴曦遂叛,北伐大业弗能功成,侂冑亦构陷致死。蔡州一役,金亡于蒙古。蒙古乃东胡室韦裔族,兴于马背,膂力过人,尤擅骑射,未几,南侵赵宋,襄阳一地,固若金汤,久攻不下,蒙哥汗遂迂回蜀地,鏖战于合州钓鱼城,蒙哥汗战殁,蜀人武功可见一斑。终元一朝,蜀地无丕变。

天历事后,元祚中衰,豪强群起,裂土自立,明玉珍据蜀地,凡十余载,号大夏,后亡于朱明。朱明续国祚二百余载,闯王效汤武革命,举义旗于河南,古训有言,天下为乱蜀先乱,天下已平蜀未平,八大王张献忠大西政权即为明证,然八大王嗜血成性,暴虐无度,置千万蜀民于水火,兵燹合巴蜀,尸骨不可胜计,戮余之人,口未满中原一府,何其悲哉?满清入关,铁骑南下,旋复四川,以湖广填四川,故近世以降,湖广四川民音相近而习俗相寻。及至清季,摄政王收路权于四川,与民争利,蜀地士绅群起保路,故而保路运动兴,保路运动盛则革命日昌,武昌一役,满清逊位,共和始奠。东瀛日本,亡中国之心久存,及至中日交兵,岭南,两折,苏沪富庶之地尽为日寇所占,彼时蜀地乃华夏保国保种之中兴胜地,复兴在兹,前途在兹。故而,蜀地兴,则诸夏可保,蜀地不亡,则中兴有望。

8

四川自从成为汉人的地盘之后,四川就扮演保护汉人节操的平底裤。汉族人的衣服被脱的四六事的时候,就剩一条内裤了。再被脱掉就受彻底的凌辱了。刚被脱衣服的时候半推半就,但是被脱的干净的时候生死反抗

9

张献忠屠川,流传于故老乡谈。其真实性不容置疑。不过我以为有这样几点,是大家忽视的。一是自张献忠进四川到清兵占领四川是两次兵灾,张献忠是打进来的,清兵也是打进来的。二是四川从地域上说,有两个人口密集区域,一是成都平原,二是涪江流域丘陵地区。均不是能够躲避兵灾的地方,因此,川北,川南山区应该有不少避祸的川人后裔。三是,湖广填四川时统计有扩大,有些原川人后裔为了享受开荒拓土的政策隐瞒了川人身份。证据是,四川很多地方的宗族祠堂从繁衍的代数,传说的故事判断,其定居时间超过了四百年。很多关于先祖的故事都显示从三百五十到四百年前,经历过迁徙,风水,定居的故事。说明在严酷的兵灾中,还是有一些人成功逃离,在偏僻的地方躲起来,开始一个家族新的繁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