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安史之乱是唐朝的至暗时刻,唐玄宗是先丢了长安,后丢了洛阳,一路小跑逃到了四川。这个时候他儿子唐肃宗李亨提前登基,开始了复国之战。

唐肃宗李亨也是个没有下限的皇帝,他为了恢复李唐江山,请求回纥人带兵前来相助,并且跟他们约定了,打下了长安城,可以让回纥人在里面随便烧杀抢掠。

等到真正打下了长安以后,回纥人已经抢掠了3天时间,广平王李俶便设计制止了回纥人。并且带着他们去收复洛阳了。

可以说统治者是真的没有良心,为了恢复李唐王朝,难道真的可以不顾子民们的安危吗?他们才不会管这些,不过这件事处理的不错,因此唐肃宗对李俶刮目相看,自认为自己比不上这个儿子。所以后来把皇位传给了李俶。


唐代宗李俶在位期间,依旧丢了长安城。

唐玄宗丢了长安以后,本就已经够丢人的了。没想到他的孙子唐代宗李俶也把长安给丢了。不过上一次是安禄山带兵攻占了长安,而唐代宗时期,是吐蕃大军攻占了长安。

吐蕃早就想要入侵唐朝了,早在唐太宗时期,吐蕃就跟唐朝打过仗,后来通过文成公主和亲,暂时解决了麻烦。

子仪以三千骑傍南山,至商州,得武关防兵及六军散卒四千人,招辑亡逸,其军渐振。蕃犯京城,得故邠王守礼子广武王承宏,立帝号,假署百官。---《旧唐书》

到了唐中宗时期,吐蕃又不老实了,为此唐中宗又把金城公主送去和亲,以此化解了两家之间的矛盾。


安史之乱的时候,吐蕃可是占了大便宜。当时唐朝为了平定安史之乱,把西域和河西走廊那边的兵马全都派往中原地区平叛,结果吐蕃这边就顺带着入侵了西域和河西走廊一带。

  1. 拿下了河西走廊,这就等于是陈兵在长安城外了,陕西凤翔以西、邠州以北的十多个州都被吐蕃攻陷了,眼看着就要兵临长安城了,可唐代宗一点办法都没有。
  2. 平定安史之乱以后,唐代宗就解除了郭子仪等人的兵权,所以根本就没人来防卫长安城。吐蕃大军兵发长安的时候,唐代宗李俶不得不选择逃到陕州。
  3. 大量唐朝贵族也都离开了长安城,他们真的是怕了兵祸,有些人南下到了荆楚之地,有些人则藏匿于深山之中。

吐蕃人打下了长安以后,一点都不客气,他们把广武王李承宏立为唐朝皇帝,在长安城内烧杀抢掠,比上次回纥人过来还要凶残。


唐代宗不靠郭子仪,也做不成唐朝皇帝。

醉打金枝的故事我们应该都很熟悉,郭子仪的儿子郭暧,去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升平公主仗着自己是公主,所以在家骄纵跋扈,丝毫不把郭子仪放在眼里。

在郭子仪过大寿的时候,升平公主居然不来拜寿,为此郭暧恼羞成怒,回去把这个媳妇儿胖揍了一顿。并且声称:你这么拽不就是因为你爸是天子吗?那是因为我爸不肯做而已。

升平公主听了这话,二话不说就进宫了,把这话原封不动地告诉了唐代宗,想要要诛灭郭暧全家。可是唐代宗却笑着摇摇头说:人家说的可不就是实话吗?没有郭子仪,哪里有唐代宗呢?

这个故事很多人觉得夸张了,其实丝毫不夸张,足以说明郭子仪在唐代宗时期的重要性。唐朝就是因为有了郭子仪,才能够继续延续一百多年。


吐蕃人打进长安城以后,唐代宗逃跑了,无奈只好重新启用郭子仪。当时郭子仪只有几千人马,正面较量根本就不是吐蕃人的对手。

子仪遣六军兵马使张知节、乌崇福、羽林军使长孙全绪等将兵万人为前锋,营于韩公堆,盛张旗帜,鼓鞞震山谷。全绪遣禁军旧将王甫入长安,阴结少年豪侠以为内应,一日,齐击鼓于朱雀街,蕃军惶骇而去。---《旧唐书》

为此他们大晚上的点火作为疑兵,派遣几百号人潜入长安城,在城内大肆宣传,说郭子仪带着大队人马来了。郭子仪是当时非常著名的猛将,吐蕃人也感到害怕。

所以吐蕃人连夜带着人马离开了长安,被吐蕃人攻陷了15天的长安,再次回到了唐代宗的手里。此后唐代宗给了郭子仪铁券(不是消费券,是免死的那种),而且将郭子仪的画像挂在了凌烟阁之中。


仆固怀恩叛唐,再次带来了吐蕃大军,还是郭子仪给平定了。

其实安史之乱以后,唐朝就没有安生过。各地节度使们开始拥兵自重,没有人愿意听从唐朝中央的指挥。要不是几个比较忠心的将军护卫着,唐朝早就没了。

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仆固怀恩,在公元763年也选择了叛唐,两年以后,他带着吐蕃、回纥等30万大军前来进攻长安。

仆固怀恩其实是被逼无奈才选择造反的,但是不管是什么理由,最后他也是着急了,才会带着30万大军攻打长安。

郭子仪这个时候再次临危受命,成为平息这场战乱的主帅。他到了前方以后,仆固怀恩的很多部下都选择投降了郭子仪,因为包括仆固怀恩在内的所有人,都曾经是郭子仪的部下。

此后郭子仪又找来了回纥人,劝说回纥人放弃了征讨长安的计划。恰好仆固怀恩又病死了。这个时候郭子仪与回纥人联手,再次击败吐蕃大军。

吐蕃本来想要趁着唐朝内乱的时候,找机会分一杯羹,没想到到了最后,自己再次成为了唐朝的主要敌人。这一战郭子仪斩杀五万吐蕃士兵,生擒了上万吐蕃人。


总结:没有河西走廊作为庇佑,丢长安就成了常态了。

唐朝中后期,最大的败笔,就是没有能力收复河西走廊。就算有一段时间,这里曾经成为了唐朝的版图,可是长期也都被其他对手所控制。

河西走廊是长安通往西域的必经之地,也是游牧民族南下攻打长安的重要途径。谁掌握了这里,谁就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

唐代宗时期,恰好就是失去了对河西走廊的控制权,所以处处都处于被动状态,把长安给搞丢了,也就不奇怪了。

参考资料:《旧唐书》

最佳贡献者
2

宦官程元振误国,唐代宗李豫失职。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量边防部队都被调往内地平叛,于是吐蕃趁机攻取了唐朝的河西和陇右之地,对唐朝首都长安形成了非常大的威胁。

等到郭子仪和李光弼等人平定了安史之乱后,这些对唐朝有再造之功的武将便受到了唐代宗李豫的猜忌,在亲信宦官程元振的建议下,这些功臣的兵权受到了唐代宗的剥夺和限制,不仅使得京师长安陷入了无兵可用的境地,而且引起了很多功臣宿将的不满。

当吐蕃向长安进发时,边将不断向长安请求支援,而唐代宗李豫亲信的宦官程元振却因为担心武将重新掌权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而隐瞒不报,致使唐代宗不能及时的采取有效措施,等到吐蕃打到邠州时,唐代宗才有所耳闻,于是连忙逃离长安到了陕州。

当唐代宗李豫召集天下各路兵马勤王时,很多将领都没有搭理朝廷,只有已经被剥夺了兵权的郭子仪挺身而出,召集京师外围的一些散兵游勇和长安百姓里应外合收复了长安。

所以,唐代宗李豫重蹈他祖父唐玄宗的覆辙,很大责任在于唐代宗本人,在安史之乱后,他没有对吐蕃采取有效防范,反而重用宦官程元振等人,对功臣宿将采取打压和抑制的政策,使得长安陷入了危急。要不是郭子仪的挺身而出,长安很可能永远的被吐蕃所占据。

3

概述

因为怕被灭国,而且也确实到了灭国的时候。

在唐朝安史之乱后唐朝由强大转为衰败,防卫吐鲁番的军队被抽调走了,吐鲁番就趁虚而入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等地,这样逐步的很快就打到长安城下,这时候的代宗吓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就出现了吐鲁蕃兵占领了长安。然后他们就胁迫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统治工具,后面就将长安洗劫一空了。

首先

当时的唐朝没有其他的抗敌办法,就急着拜郭子仪为副元帅,当时郭子仪就几千人,然后作为统帅的郭子仪分析了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后,利用声东击西、虚张声势的办法。牵制了吐蕃兵力。然后集中兵力,奋勇攻击,打得吐蕃措手不及。

然后

吐蕃王朝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松赞干布被认为是实际立国者,推动了藏地语言及整个文化层面上的发展,实现了青藏高原文化上的整合与壮大。唐朝当时从心里是惧怕吐蕃的所以就和吐蕃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割地卖国条约《唐蕃清水盟约》。原本强大的唐朝竟然以“国家务息边人,外(弃)其故地,弃利蹈义”为理由,无耻的承认吐蕃所占领唐朝的州县为吐蕃领土,并表示坚守盟约。

4

不一样的人,一样的思想和制度,重蹈覆辙非常正常。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