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如果崇祯登基后不干任何事,明朝是否有救?

如果崇祯登基后不干任何事,明朝是否有救?

2020-10-04 17:32阅读(65)

如果崇祯登基后不干任何事,明朝是否有救?:封建王朝的任何一任君主,登基后都是希望大展宏图,攘外安内,整顿朝纲,以至达到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崇祯也不例外

1

封建王朝的任何一任君主,登基后都是希望大展宏图,攘外安内,整顿朝纲,以至达到国泰民安,江山永固。崇祯也不例外,他不会也不可能什么事都不做。

明朝的江山断送在崇祯手里是历史的必然。他本人虽然刚愎自用,处事优柔寡断,缺少主见,但这只是导致王朝倾覆的原因之一。其实,他接手时大明已是内忧外患,内有李自成、张献忠等举旗造反,步步为营;外有满清皇太极等厉兵秣马,虎视眈眈。朝中文臣互相倾轧;武将各自心怀鬼胎。这样一个江河日下,危若垒卵的烂摊子交在他手上,他也是回天乏术,只不过当个维持会上罢了。因此他只能眼睁睁当个忘国之君。

2

谢谢邀请回答问题

我认为如果崇祯登基后不干任何事,明朝是否有救不好说,但是,至少明朝不会灭亡的那么快。

崇祯皇帝17岁继位,33岁在煤山自缢而死,一共做了16年皇帝

崇祯皇帝是属于临危受命的皇帝,也是一个有为青年,在登基之前,对国家的治理就应该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但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只能深藏于心,不露声色。这一点看来,他的城府还是比较深的。

他知道魏忠贤的阉党,势力庞大,做了许多非法的勾当,欺上瞒下,把持朝政,恶行累累,名声比较差。东林党大多一身正气,清廉正直,铮铮铁骨,堪称道德楷模。

所以,崇祯皇帝,登基以后,还是比较有魄力的,三下五除二,清理魏忠贤阉党,拉枯摧朽一般,魏忠贤上吊自杀。客氏被在浣衣局被笞死。阉党灰飞烟灭。

清除魏忠贤的阉党势力非常顺利,让年轻的崇祯皇帝,意气风发,奸臣扫除了,河清海晏。他要重振大明江山,他重新启用大批东林党人。他对未来充满着期待。

东林党人上台后,崇祯皇帝才发现,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东林党人重视气节,他们以善恶来界分君子与小人,凡事讲究政治正确,他们有着舍身救世,视死如归的崇高人格,充满着理想主义情怀,但是他们 又是一群没有多少政治远见,缺乏治国才能的士大夫, 很多时候意气用事,挑起了明朝更多,更剧烈的党争,树了许多政敌。他们除了清谈和党争,什么事情也做不了,让局面变的更加的复杂和混乱。

整个国家处于严重的内耗,财政长期吃紧,边关战事吃紧,年份又不好,荒年不断,陕西等地,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这样的局面,不是年轻的崇祯皇帝可以轻易驾驭的了的。在朝廷上已经没有可以让他信任的人了。

加上崇祯皇帝性格上是刚愎自用、独断多疑。虽然崇祯皇帝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但是崇祯皇帝不敢承担责任,甩锅比较快,事情没有做好,责任都是别人的,都是臣子们办事不力,拿办事的人开刀。事情做好了,没有功劳,都是应该的。是做臣子的本分。没做好,要抓就抓,要杀就杀。崇祯皇帝到最后没有一个大臣愿意为他办事!


在他执政的16年里,急功近利,左右摇摆,犯的错误太多了。不能平息的党争,空耗了国家的资源,刻薄寡恩,乱杀大臣,造成没有人愿意跟着他,到最后,挽救大明王朝变成了他一个人的事情,所有人都变成了观众。

天启皇帝身边还有魏忠贤的阉党,而崇祯皇帝身边没有任何自己的势力来为自己分忧。

党争、农民起义、后金,是崇祯皇帝头上的三座大山,最终压垮了崇祯皇帝。

崇祯帝在临死前写下了:“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真是让人扼腕叹息!

3

我好像回答过此类问题。

杀了魏忠贤,才能证明他已经长大。才能培养出李自成那样的大混蛋,大明朝才能早早完蛋。也对,阴世里他还需要大总管,让魏忠贤早早去准备。他要做的是完成历史变迁,因为他最有权!不错,他有使命感。

4

各个朝代也和各种物质样,也是有成住坏灭的,这是天理。哪个朝代有多少年也是历史定数的,不是人维的。该它灭亡的时候谁也挽救不了它。就相一个人病重垂危的时候。神医也救不了他的命。!

5

我认为,崇祯登基后即使不折腾,明朝一样没有救,只不过崇祯的折腾,加快了灭亡的速度,但已经无法改变腐朽没落的事实。

决定一个国家实力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不可能因为某一个人影响了一个王朝的兴衰。

1.政治腐败,皇权专制,党争宦官专权,国家运行机制软弱涣散

明朝之前的政治体系沿袭自秦朝,下设丞相(宰相)三省六部体系,国家大事要经过丞相,导致明朝前期丞相李善长、胡淮庸权力空前。

放眼望去满朝大都是”淮西集团”的人,朱元璋怎能容忍,以“擅权枉法”罪名查办了丞相胡淮庸,几年后杀了退休在家的李善长,牵扯大小官员上万人。

从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被胡惟庸案牵扯进去的功臣有一公、二十侯,其中连坐、死罪、黥面、流放的有数万人,朝中文臣几乎为之一空。

为了给自己的子孙扫除障碍,他告诫群臣:今后他的子孙,都不准再提设立丞相的事,帝国的大小官员也不能请求设立丞相,不然就是死罪。

前面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和中书省,权力都集中到皇帝手里了,这就为明朝后期的混乱埋下了伏笔。

像朱元璋、朱棣比较勤政还好,连朱瞻基这样的模范也不得不让太监帮忙,朱厚照、朱厚熜、朱翊钧、朱由校等这些人干脆就不管了,反而又出现了权力的腐败。

崇祯时期执政后,一鼓作气掀翻了魏忠贤为首的阉党,这样东林党文官集团开始了争权斗争,这些有一腔报国志,可是人浮于事,推诿扯皮,相互制肘,崇祯推行的改革很难落实。

崇祯十六、十七年连续两年新年朝拜,大臣竟然无一人出席,朱由检也不得不发出了“君非亡国之君,臣为亡国之臣”的心声,帝国政治没有因为一年三换内阁首辅而好转,也没有因为杀了一个又一个而中兴。

2.灾害不断,税收负担重商业不活跃,百姓负担重,国库空虚经济疲软。

明朝中后期全世界进入了千年一遇的“小冰河时期”,气温突然降低,全国出现了洪涝灾害,粮食产量骤减,各地爆发了饥荒,北方游牧地区无法生存频繁骚扰,战争拖垮了衰败中的明朝。

明代历史中,因自然灾害死亡的有6274万人,年平均约22万人,其中旱灾约4165万人死亡,地震导致约878万人死亡,涝灾导致约709万人死亡,人口的大量死亡,灾民流离失所,大量土地闲置抛荒,社会矛盾急剧恶化。

明朝中后期,江南商业兴盛起来,小手工作坊,资本主义在一些地方有了萌芽,不过这些都控制在文官既得利益集团手里。

天启年间,魏忠贤把持朝政,尽管这位“九千九百千岁”弄权,但理财也是一把好手,他用铁腕收税,维持着帝国的发展。

崇祯当政后,17岁的少年天子一举将魏忠贤掀翻,从而东林党等文官再次活跃起来,帝国税收来源减少,国家没有了经济支撑。

3.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后金发展迅速,军队供给不足,军事上难以抵抗

从嘉靖到万历时期,各地都出现了农民起义,尤其是到了崇祯时期,崇祯皇帝为了节约开支,不断精简机构,下岗驿卒李自成一时没了生活来源,于是揭竿而起,各地纷纷响应。

自称“闯王”的李自成,打出了“均田免赋”的口号,一路杀来势如破竹,直逼北京。

后金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逐渐强大起来,明朝军队朝不保夕,特别是大将军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处死后,军心动荡,后金在皇太极、多尔衮的带领下锐不可当,明帝国大势已去。

崇祯没有找准病因,胡乱开出的药方,加速了矛盾的暴露

回头看,把明朝的灭亡都怪在崇祯头上有些冤枉,可他不断出的昏招也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少年天子从哥哥手里接过大明CEO,也是踌躇满志的,17岁就能把魏忠贤的阉党除掉,应该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可是接下来的招数就有点乱了。

从小长在宫中,一个17岁的孩子,虽然贵为皇帝,可是他仍然是孩子,一个摇摇欲坠的帝国,就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估计也是望洋兴叹。

除掉魏忠贤,让朱由检一下子信心爆棚,恨不得一下子扭转乾坤,重振祖宗基业。可他手里只有锦衣卫这手牌可打,除掉魏忠贤人事权交给了文官集团,为了权力他们争得你死我活。

军事上他起用了袁崇焕、孙传庭等,可是生性多疑的他,并不信任他们,胜利可以接受,失败无法共担,只有一腔热血也无法撼动摇摇欲坠的大厦!

假如崇祯什么都不做,可能阉党得势几年,魏忠贤继续逍遥的做他的九千岁,崇祯至少不用费心的与文官们斗智斗勇,至少有魏忠贤他们压制着制衡着,国家的运行机制还能畅通。

什么不做原来的体制还在,没有打翻旧体制的实,那就维持它,慢慢的改进它。就如肿瘤,没有经济实力,无法请到高明的医生,不如开心的生活,忘掉它,或者用中医慢慢调理,或许会有奇迹发生。我是@书海里游泳的鱼 ,畅游在历史中,深耕明朝跌宕起伏,欢迎关注交流!

6

也没有救,明朝腐败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这就是天命!

7

大明崇祯登基,即为后大明王朝已经内忧外患,名存实亡。内有李自成,张献忠,高迎新等人举旗造反,外有清朝皇太极进击,时至大明王朝国库空虚,没有银子,老百姓挨饿,天灾人祸不断,阉党乱政,那些满朝大臣都想着自保,没有一个真正替崇祯分忧,朝局一团糟。出了事情就递个折子,让崇祯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吧,想想在这种情况下,孤家寡人的崇祯能坚持17年也算是竭尽全力了。颓废的亡国之君再怎么努力也无济于事,王朝那些大臣不会花精力去拯救这多灾多难的大明的。兴许这些后果都是崇祯自己一手造成的。动乱的朝局、涣散其人心惶惶的局面、封建迷信疑神疑鬼的治政方略造成了朝代的衰亡。不是崇祯管与不管问题,不管衰亡的更快。

历史上很多人认为崇祯狭隘多疑,杀掉袁崇焕是自断臂膀,其实这个怨不得崇祯,大明在那种情况下,是谁都会产生疑心重重,袁崇焕其实也是咎由自取,居功自傲,先斩后奏滥杀名将毛文龙,毛文龙其实是一位忠心报国的,毛文龙打仗不次袁崇焕,打仗是个一把手,但是袁崇焕嫉妒还不容并屡次犯上,崇祯最后被迫杀他。朝政彻底走上了灭亡之路。

关于崇祯,算的上一位可怜的皇帝,覆灭真正的原因是他的那些大臣没一个真心去拯救大明的,如果满朝文武齐心合力中兴大明 ,还可能有救。之所以是覆灭结果也说明王朝气数已尽,朝代覆旧出新是挡不住的历史潮流。皇帝无能那就挂的更快了。

8

没有

9

我认为哪怕崇祯皇帝登基后不干任何事。明王朝一样玩完。什么叫气数已尽?明王朝的气数的确已尽。有些专家分析,说如果崇祯不杀得力鹰犬魏忠贤等等,好像这些人活着明朝就不会灭亡似的。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从明王朝后期种种迹象表明,明朝的灭亡是大势所趋。的确,凭着魏忠贤控制的锦衣卫强悍威慑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制各地腐败官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延缓明王朝的灭亡时间。但明王朝的覆灭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其实也喘息不了多久。由于,明朝官员全面腐化,整个国家机器已经完全烂透了,民不聊生,民众生活在死亡线上。各地民变不断,从封疆大吏逐步演化而来的,大小军阀们拥兵自重,朝廷逐渐对他们失去了控制。所以产生了很多军阀杀良冒功的恶劣事件。这些大大小小的军阀继续打着平叛,镇边的旗号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实力。一方面他们按兵不动佯装平叛,另一方面他们甚至和贼人勾结,不断向朝廷催要粮响。。这几乎成了晚明时期久治不愈的痼疾。国家沉重的军费使得灾民生存局面得不到丝毫的改善,反而被各级官吏转嫁了更多新的赋税,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永远解不开的死结。这个危机根本不是军事上打几场胜仗所能解决的。这种局面也不是朝庭上层启用几个能臣所能改变的。魏忠贤也罢,孙传庭也罢……都没戏。即使他们有心也无力,因为能对改革掣肘的因素实在太多,随便一两个绊子就能让新政胎死腹中。继续使用魏忠贤等人也只是一种以毒攻毒的无奈之举。相当于用砒霜治疗癌细胞,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哪怕崇祯继续启用魏忠贤,明朝的政局也不会得到根本改变,只能说能暂时得到一些缓解。但这剂猛药到了后期,也会逐渐失去效果。而且各级官员继续腐败,即使朝庭有好的政治举措,也不会得到各级官员的及时响应落实。一句话,朝廷制定的很多措施根本就执行不下去了。崇祯以及孙传庭等人的任何举措在晚明萎靡不振的偌大官场,犹如石沉大海,难有作为。更难以撼动旧有沉疴积蔽。吏治无法得到根本的整顿,导致社会矛盾依然尖锐。说白了,底层百姓朝不保夕的生存危机依然得不到改变,加上连年饥荒,饿孚遍野,明朝若要平息国内的大规模民变。同时也要抵御北方强大外族的入侵。内外交困的崇祯皇帝要将明王朝延续下去,只是一厢情愿罢了。一个王朝积蔽太多,雪球越滚越大最终导致崩溃,这不是单单一个君王或者几个能臣所能改变的。

10

即是崇祯登基后什么也不干,也免不了明朝的灭亡,这是历史必然,也是腐朽没落的的旧制度遗留的隐患。有人说杀了魏忠贤,天下太平,其实不然,魏虽奸,但也起内外牵制,即使杀掉魏,还有张,王,杀得完吗?人心不枯,只有时代更新,取其遭帕,留其精髓,代代更新,废旧迎新,才能永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