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抗日战争中日军使用的王八盒子性能怎么样?

抗日战争中日军使用的王八盒子性能怎么样?

2020-10-04 12:31阅读(63)

抗日战争中日军使用的王八盒子性能怎么样?: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步兵制式装备当中,除了三八式步枪堪称经典栓动步枪以外,其它枪械的质量都相当堪忧。大正十一年

1

二战时期,日本陆军步兵制式装备当中,除了三八式步枪堪称经典栓动步枪以外,其它枪械的质量都相当堪忧。

大正十一年式轻机枪,抗日军民称之为“歪把子”或“歪脖子”轻机枪,采用漏斗供弹,6只5发弹夹,一次性压进漏斗,由于全枪供弹系统存在严重缺陷,需要副手提个刷子,不断地给子弹上油,否则,歪把子轻机枪在射击时极易发生卡弹故障。

九二重机枪,份量死沉死沉,高达55公斤和63公斤两种型号,采用30发保弹板供弹,持续射击能力较差,且故障率极高,也需要副手拿把刷子,不停地给保弹板刷润滑油,采用工具校正极易损坏的保弹板。

至于本文的主角王八盒子手枪,都已经称作“王八”了,这把手枪的性能,就可想而知了。

至少在老美眼中,与伴随他们的亲密伙伴M-1911A1式手枪一比较,就认为日军的王八盒子就是垃圾货色,说是有时想自杀都困难。

原来此王八盒子枪故障率不是一般的高,而是非常高,朝自己脑袋开一枪,还不一定会打响,因为撞针说不定恰巧就断了,且常常发生卡壳,擦枪走火,真是一把令人匪夷所思的枪械。

王八盒子,是抗日军民的叫法,盖因皮质枪套非常像甲鱼,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硬壳造型样式,圆鼓鼓的枪套盖子外型,真的挺像王八模样,当然,王八的词汇明显有对侵华日军的鄙视成分在里面。

采用枪管短后坐自动方式的王八盒子,即大正十四年式手枪,仿德国P-08鲁格手枪,以日本当时的工艺,仿制出来绝对粗糙,枪重不足1公斤,口径8毫米,弹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尽管有空仓挂机结构,但其性能并不稳定。

不可否认,王八盒子的指向性不错,能提高持枪者的反应时间和射击精度,威力不是很大,只能当军官佩枪,用于自卫而已,当作进攻武器就欠缺了,但射击精度尚可。

王八盒子存在的毛病就是撞针容易折断,佩此枪者,需要多带几根击发撞针,以防万一,且常发生卡壳事故,容易擦枪走火,不仅日军,就是缺枪少炮的中国军队,也非常嫌弃中看不中用的王八盒子。

在国内抗战剧中,表现威风凛凛的王八盒子,其实是把差劲的手枪,距离稍远,即便是连一块木板都打不穿,《亮剑》中独立团团长李云龙说打不透门板,击杀人员就很难了。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2

日本王八盒子手枪几乎可以堪称二战最烂手枪,不仅中国士兵鄙视这款烂枪,使用这款枪的日军上下也是抱怨连连,军官甚至在危急时刻自杀都不会先考虑用这个手枪,主要是“王八盒子”的性能让人不敢恭维。

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外号“王八盒子”,是二战日本军官最常用的一款制式手枪,上到将军下到基层军官,“王八盒子”无处不在,这款手枪还广泛配备与伪军、警察等部队。南部式手枪分为两种型号,一种是南部大型十四年式手枪,发射8x22mm南部式手枪弹;而另一种南部小型十四年式手枪口径较小,发射7x20mm南部式手枪弹,从枪身看,南部式颇有些像德国的鲁格P08手枪,所以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又被称为“东方鲁格”。

但“东方鲁格”也就仅此而已了,鲁格P08身为最早的半自动步枪,射弹流畅,在二战期间也成为了盟军士兵争相拾取的战利品,而到了地球的另一边,美军士兵对“东方鲁格”确是另一幅态度,大有放在马路上都无人问津的感觉,美军士兵甚至一度嘲笑南部十四年式手枪“自杀都费劲”。

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在撞针上存在重大的设计缺陷,由于在这款武器设计时采用了结构简单且不成熟的反冲式发射技术,所以经常会出现撞针击发无力的情况,甚至在潮湿或者寒冷的情况下,撞针还会发生断裂,至于其他机械故障如卡壳、掉弹匣等,那就数不胜数了。

3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遗憾,萨沙写过王八盒子手枪的文章,但从来没打过。

这种枪,现在可难找了。

可以这么说,二战日军的手枪设计是最烂的。

王八盒子主要问题是设计不合理,故障率高,子弹威力小,人机功效差。

王八盒子的故障率非常高,这主要是设计的问题。

我国在90年代初,东北曾经发生过2个持自动步枪的小子杀人报复,然后拖枪逃走。

在警匪枪战期间,一个法警正好骑车送爱人下班,路过现场。

这个法警很有正义感,让妻子先离开,自己拔出手枪摸了上去,参加枪战。

因为法警是从后面偷偷摸上去的,2个歹徒都没看见他。

法警突然对准1个人开枪,后者根本没有来得及反应。

眼见只要打倒这个歹徒,再朝傍边另一个歹徒开枪,2个小子就都死了。

谁知道,枪卡壳了,子弹没打响。

2个小子立即开枪还击,法警身中数弹牺牲。

法警手持的手枪,就是王八盒子,当年日本人留下的枪。

其实王八盒子即便是新枪,也经常卡壳,一般是撞针问题,也有弹匣的问题。



另外就是子弹威力小。

王八盒子的8毫米子弹,穿透力太弱。这种子弹打人体还可以,但穿透力非常弱。

日军军官认为,子弹射不穿中国人的门板,也打不穿土墙。

而中国游击队常用的盒子炮,威力很大,一枪可以射穿几毫米的钢板。

王八盒子威力小,只能用于军官自卫,不太适合用作军用进攻手枪。



还有就是人机功效差。

样式差不多的德国鲁格手枪的人机功效很好,射击的感觉很舒适,握枪也很爽。

但王八盒子的枪把太细,稍微大一些的手掌握起来就非常变扭。

而且手枪的中心不对,射击的时候枪口会发飘,对于连续射击非常不利。

等等。

4

先说下王八盒子(南部手枪)常见的8x22mm有早期和晚期两种,绝大多数出现在战场上的都是晚期型的南部十四式。

性能方面的话他用的8x22mm南部手枪弹动能大概是280焦,和美国的.380弹差不多。和当时的一票军用手枪弹,比如.45ACP、7.62托卡列夫、9mm帕弹他们比起来是弱不少的。

这是和M1911的比较,那第四行是实测动能(换成焦耳的话

335tf.bls

大约450焦,217是294焦)那个NPF...我也不知道啥意思,可能是停止力

本来吧,考虑他弹头口径小,停止力差也就算了,贯穿可能会好点吧。然而松木板贯穿试验也完全弱于M1911,更不用去和 9mm帕弹比了。

所以,个人倾向于觉得,南部14这王八盒子压根就不适合作为军用手枪。相对来说更适合作为自卫手枪,和他动能差不多一水手枪用以贴身携行自卫是差不多够用了。


这把手枪的设计上看起来挺像鲁格P08的,但实际上他的结构更类似C96盒子炮。可以说是把两种德国手枪结合起来抄的产物。

人机功效上日本的轻武器一向来泪流满面,而且勤务性很差,说王八盒子质量差的倒不如说他太吃保养,一但不到位就容易出现击针断裂,卡弹之类的故障。但轻武器这玩意本身就不该这么金贵,这是本子脑抽的产物。再者,当年缴获的王八盒子咱们没人用不是因为这货太差,主要是因为8x22mm子弹太难找。

5

南部十四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王八盒子”,因为它的枪套打开,十分像一只王八,加上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所以叫“王八盒子”。放在皮质枪套里别在腰上个头精巧的叫“撸子”,而有肩带,同样是在皮质枪套里体型大的,则叫“盒子炮”,还有一种鸡腿撸子,则是外形像鸡腿,所以有了形象的别名。

它是日本陆军大将南部鳞次郎设计,是以南部陆式手枪为蓝本,由名古屋兵工厂制造,由于只有日本将校级军官才可以配备,所以它非常在我军以缴获武器为主的年代非常难得,那么它的实用性如何呢?



第一,打中非死即残。

它的瞄准线很长,所以命中率高,子弹伤害非常大,只要被击中,可不像电视剧里一个窟窿眼就能完事的,非死即残。

第二,关键时刻卡壳。

虽然出身好,但是却不怎么好用,关键时刻撂挑子,卡壳是家常便饭,它的手枪口径是日本军方新制式手枪的标准八毫米,而且子弹可以和其它同等型号的通用,所以缴获以后多用于便衣侦查和地方武装。



第三,保险装置。

南部十四式个人认为最好的优点就是有空枪保险机构,以前的枪支有的取下弹匣后,里头还保留着一颗,有些新兵不知道或者老兵大意时,一旦不小心扣动扳机,就会发生走火的情况,非常容易误伤,所以有了这个保险,即便弹夹会稍微往下抽动几毫米,扣动扳机也射不出子弹,非常安全。



第四,人性化设计。

枪把和枪管之间的轴线夹角,是个钝角,适应于人的习惯,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提高射击的准确度,提高持枪者的安全系数。

总结南部十四式,就是设计简单,容易生产和故障维修,精度高,但是易卡壳。

目前只知道这些,有不足的地道请指正。

6

《亮剑》中李云龙为了骗回自己的勃朗宁,楞把秀芹缴获“王八盒子”和德造镜面匣子相提并论,说“都是好枪啊”,这摆明了就是糊弄妇女同志呢,但是蒙不了真正的军迷。前些天也看见有军事创作者为“王八盒子”手枪正名,大概意思就是这款手枪并非传说中的那么差劲,其主要依据,是很多日军精锐分队和便衣队,装备的都这是这玩意,错啦!

南部十四式手枪定型于1925年(日本旧历大正十四年),这一年也是两个天皇交接班的时间(皇太子监国),日本还没有彻底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军部也还没有凌架于政府之上形成“暴走”状态,整个日本的军队、军工研制和生产,都处于被打压的状态。还记得“大正裁军”吧?有四个常设师团就是大正年间被撤编的,所以这一时期研制出来的武器装备,很少有特别精良的,包括大正十一年轻机枪等等,因为国家层面给予的资源有限。

那么南部十四式明明是手枪,为什么被称为“盒子”枪了呢?在民国时期,百姓一般把能够别在腰间的小手枪称为“撸子”,最有名的当然是德国马牌撸子,而必须用木质枪盒挎着的则称为“盒子炮”。南部十四式的尺寸是相对比较大的,别腰间很不方便,并且其枪套盖采用了圆形凸鼓面的硬壳造型,圆鼓鼓的还真的挺像“王八盖子”,遂有王八盒子之名。

它同时也有另外一个俗称叫“鸡腿撸子”,这就是从枪械的丑陋外型和分类而得名的了,这俩俗称就说明了该枪的第一个问题:设计定位有点模糊,有点不尴不尬。说它是自卫手枪吧,尺寸和威力有点偏大,说它是进攻型的冲锋手枪吧,不能连发并且射速不高、威力有限,所以南部十四式从定型那一天,就不是一款很成功的手枪,南部麟次郎之前设计的系列手枪也都不咋的。

王八盒子的外观和整体布局虽然模仿的是德国鲁格,但是其比例和做工体现出了德日两国在机械制造方面的差距,有点夏利走奔驰路子的意思,真心丑的要死。至于它的缺点,之前多有介绍,比如撞针质量不佳、抛壳方向讨厌、空仓挂机不准等等等等,但是它仍然大批装备了侵华日军,从将军到普通军官,从士官到士兵(机枪副射手就可以配备),这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是因为南部十四式手枪是二战期间日军唯一可以大规模列装的“制式手枪”,这里面有四层意思,第一是战术思想原因,日本对轻武器的研制不甚热心,仍然鼓吹一战时期的“白兵主义”,就如同远远落后于欧美步枪的三八大盖一样。也不是说日本人在30年代、40年代以后没有能力研制性能更好的手枪,而是不想和不热心,比如北支十九式、九四式等等后期产品,性能都好于王八盒子,但是日军没有大规模列装的念头。

第二是“国产化”的需要,尽管南部系列在构造上吸收了几款欧美手枪的特点,但仍然是拼凑出来的一款“大杂烩”枪械,并且成本高昂。战争爆发前,一名日军中尉的月薪是70日元,一支便宜点的进口手枪是100日元,而南部系列手枪的价格是180日元起步,所以日军内部提倡军官自购南部系列手枪,以支持本土军工企业,甚至成为了“爱国”的表现。久而久之,王八盒子的装备数量直线上升。

第三是南部十四式从“九一八事变”起就投入了大规模实战,虽然早期也发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是由于装备数量已然较大,日本人宁可去改进它,也不愿意更换一款新式手枪,时间成本、研发成本都不舍得,既然能凑合用,那就边改边生产。所以这是惯性使然,也就导致了第四点原因的出现:它已成为唯一一款普遍装备的“制式手枪”。

这个制式两字很重要,它意味着王八盒子的弹药、保养、配件、维修都已经形成了国产化、规模化和系统化,在战争时期这都是枪支使用的重要保障,子弹打没了怎么办?哪个零件坏了怎么办?枪械保养和修理怎么办?而在武器制式的基础上,这些都不是问题,配套的弹药和零件生产是源源不断的,如此才能够满足长时间作战需要,所以从大的范围内看,广泛使用王八盒子是日军当时唯一的选择。

比如日本高级军官也可以自费购置进口手枪、或者其他南部系列手枪(产量不高的款式),那么子弹供应和配件更换都成问题,作为军人的装饰品或者用来自杀还行,在作战中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没有“普适性”。看过《铁道游击队》小说吧?临城鬼子特务队为了对付游击队,也领来了一批从德国进口的20响,但那只能装备给少量和特务人员使用,否则就要不停购买子弹和配件,国内兵工厂没有这东西的生产线呐!

抗日军队作战不利的其中一个因素,就是枪械的制式率太少,辎重部队向前线送子弹,都得搞出来五七八种。话又说回来,王八盒子真要是好用,李云龙咋继续用他的快慢机呢?老兵才知道啥家伙趁手。

7

我们所说的王八盒子就是,日本南部14年式手枪。这是一种发射8毫米子弹的半自动手枪,一共生产了28万把。这种手枪从外形看有一点像德国的鲁格手枪。

但是,设计完全不同,这种手枪一开始没有保险机构,后来到了1934年才增加了弹匣保险。随后解决了击针设计问题,早期南部14年式手枪的击针有问题,经常发生断裂或者击发无力的情况。

到了后期版本这些问题,得到了解决。南部14年式手枪的特点和所有日式武器差不多,都是瞄准基线很长,射击指向性和准确性比较好。但是,威力比较小,因为选择的8毫米子弹,初速只有320米,枪口动能338焦耳。而我国使用的毛瑟驳壳枪初速可以达到430米,枪口动能514焦耳。

也就是说南部14年式手枪的威力太小,差了一个档次。我国虽然在抗战时期,重武器不好,但是在手枪上面,可是所有世界大厂名牌手枪都有,各种毛瑟,勃朗宁,柯尔特,萨维奇,阿斯特拉和雷明顿等各种名牌手枪,都批量出口。

在手枪方面,我国在抗战时期,起码比日本先进了1-2个档次,日本手枪完全不够看的。我国当时的主要手枪用户是,中低级军官,游击队,富裕人群,民团,警卫,甚至是一些虎啸山林的人物。

在特殊的环境和需求下,我们要求手枪威力大,装弹量多,可以在短时间内挡得住对手的多人进攻。日本南部14年这种枪套好像王八一样的手枪,威力小,装弹少,还经常出故障的手枪,就是游击队也不喜欢。

8

14式南部手枪的主要问题,一方面是8×22mm南部手枪弹威力太差,另一方面是相比于南部A和B型自动手枪,14式南部简化设计降低成本的设计碰上战时生产质量下降,最终产生了严重的可靠性问题。

作为一款二战时期的军用手枪弹,8×22mm南部手枪弹以威力小闻名。该弹的初速在300米/秒以下,但苏联方面的记录认为初速能够达到350米/秒,但即便如此,该弹是当年少数公认的亚音速弹。战后苏联国内有些黑社会专门用14式南部改造消声手枪,据说声音很轻,而且后坐力十分舒适,子弹比一般0.22英寸消声枪威力更大一些,,但穿透性差的问题一直存在,而且杀手经常会对子弹进行改造。当然,考虑到苏联自己的托卡列夫弹是有名的一枪两洞,南部这种打不穿身体的子弹反而有助于提升停止作用。

据说8毫米南部弹是7.65毫米巴拉贝鲁姆的仿制型,但后者的动能要高不少。初速过低的问题使得该弹很不适合作为冲锋枪子弹,苏联测试发现该弹在冲锋枪上的有效射程也很难超过100米,而苏联自己的波波莎200米以外精确度和杀伤力仍然十分可观。

虽然国内一直认为南部是德制鲁格的仿制型,但实际上该枪是鲁格的脸,驳壳枪的心。整个设计不算先进,但根据日本军方的需要进行了不少修改,例如增大扳机护圈,以满足高纬度地区佩戴手套使用的需要。14式南部基本是日本对早期南部式自动手枪进行简化的产品,要知道南部B的售价大约相当于当时尉官三个月的薪水。

至于该枪到底是不是垃圾,就显得见仁见智。至少威廉布鲁斯等人认为南部自动手枪的设计不算太差。1949年以南部作为模板的鲁格Ruger 标准型手枪问世,到现在为止都是相当有趣的0.22英寸手枪型号。

9

王八盒子的缺点网上已经说的很多了,再说一遍还是炒剩饭。说点我个人的体会吧。七十年代我因为工作关系,接触过不少旧杂式武器,其中就有王八盒子,当时是有枪无弹,后来费了很大事找到了六发,其中一发还是臭火。又找了一支皮相较好的枪,到靶场上砰砰砰打了出去。五发子弹的体会;第一,威力还是可以的,穿透力,侵彻力比起驳壳枪是差了点,但比起同时期的撸子,一点不输。第二虽然握持有些别扭,但指向性特别好,几乎不用瞄准,很容易上靶,短兵相接时可以大大提高持枪者的反应时间和射击精确度。

五发子弹的体会,只是管中窥豹,肯定不全面,供发烧友们参考。

只是针对武器而言,看官们别往民族感情上扯。

10

首先感谢邀请!

日本王八盒子学名是叫南部十四手枪!是日本当时一个叫南部的大佐仿制的德国鲁格p08手枪!只不过学艺不精,很多关键零件不过关,比如撞针无力,折断!也是日本在二战时期性能最差的手枪,没有之一!

连咱们当年八路军缴获了都不乐意用!十米开外子弹都会跑偏!这么说都不夸张!

谢谢大家,不足之处请指正,我自虚心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