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慈禧太后17岁进宫,为何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

慈禧太后17岁进宫,为何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

2020-10-04 07:31阅读(60)

慈禧太后17岁进宫,为何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谢谢悟空邀请。慈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女性,27岁垂帘听政,统治晚清48年之久,慈禧出生在北京西四牌楼劈柴

1

谢谢邀请。

慈禧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传奇的女性,27岁垂帘听政,统治晚清48年之久,慈禧出生在北京西四牌楼劈柴胡同,也就是现在的辟才胡同,一入宫门深似海,她在17岁选秀入宫,封为兰贵人,从此以后只回过一次娘家,那为何她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呢?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皇宫规矩多,嫔妃不能随便回娘家

古代嫔妃入了皇宫,皇宫就是你的家,怎么还能随便回娘家呢?进入了紫禁城的后妃们,想要出宫就不那么容易了,即使是想见家人一面也是不容易的。清代的宫廷之中,礼仪规矩很严格,没有皇帝的恩准,后妃不能随便回娘家省亲。即使是经过皇帝批准回到了家,也是得遵循一套严格的礼仪制度。

省亲前,娘家要尽力整修自己家后花园,全家上下都要练习各种接待皇妃的礼仪。省亲当日,男性要在大门外恭候,而女性都要在正房廊下恭候。父母兄弟姐妹等人都得行叩头大礼。然后一般由母亲陪同用膳,饭后参观娘家院落,下午就起驾回宫,所有人需要跪送于府门外,看完是不是发现很折腾,也就回娘家待半天,还这样劳心劳力,大费周折。

况且当时慈禧能够回家省亲是为咸丰生下儿子后,得到的皇帝给的特批殊荣,平时可没这待遇,况且皇家规矩多,为了体谅自己家人,慈禧也不愿意看着自己娘家大费周折,因此也就回了一次娘家。

第二:慈禧和父母关系并不是特别好

慈禧从小并不被父母宠爱,据当时在她身边服侍的宫女回忆,慈禧在成为了皇太后以后,自己的母亲进宫来看她,面对母亲给她行大礼,她端坐受礼,还问她母亲说,“母亲常说养女儿是赔钱货,还得陪嫁妆,现在还这样认为吗”这明显是带着对母亲的不满。

由此可见自己的母亲以前并不十分喜欢慈禧,慈禧对母亲有不满情绪,据《清裨类钞》记载:慈禧曾经说过:“我自幼受苦,父母不爱我,而爱我妹”,这些都可以看出慈禧和父母之间有隔阂,也是导致慈禧不愿意回娘家的一个原因。

第三:出宫不安全

在慈禧成为太后以后,就不用看皇帝眼色是否回娘家了,可是那时候的她已经是皇太后,特别当时变法期间,很多激进分子想要谋害她,一出了皇宫人身安全就没有保障,她怎么可能出宫回娘家呢?

慈禧知道出宫不安全,所以在自己亲生母亲七十大寿的时候,都借口忙着国家大事,而不去给母亲祝寿,就让侍臣给母亲送了很多的东西,其中就有她亲笔写的一幅书法。诗曰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也是目前流传很广的一句话。

综上所述种种原因,导致了慈禧太后17岁进宫,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想想还是现在的女生好啊,硬气的很,想啥时候回娘家随时可以回去。你们说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哦!

原创:小聪历史客栈 喜欢请关注我哦!

2

俗话说“一入宫门深似海”,这话可不是吹的。多少皇帝的妃嫔是哭得眼泪汪汪告别自己的父母的,因为她们都知道一旦踏入宫门,日后和父母亲人相见的机会少之又少。

一、一入宫门深似海。不管你之前是谁的女儿,被皇帝纳为妃嫔后,那就是主子了。即使是你的父母,见到你也要向你下跪行礼称奴才。

慈禧也一样,虽然她能一手遮天,也不能轻易坏了祖宗的规矩。

慈禧17岁入宫,被封为兰贵人,次年就晋升为懿嫔。三年后生下皇长子载淳(也就是日后的同治帝)升为懿妃,后来他的儿子继承大统后她被尊为太后。

虽然慈禧太后后来发动政变,垂帘听政,将国家大权都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她想见自己父母、亲人一面也没那么容易。

就连娘家想给慈禧送点她未出嫁时爱吃的野鸡爪子、葡萄干也得盼日子。等到了规定时间才能送,送的东西还要经过百般检查,确认无误后才能送进宫。

所以慈禧只回过一次娘家的原因之一就是宫廷规矩的限制。

二、政务繁忙。1861年,慈禧的老公咸丰驾崩,她联合慈安太后与恭亲王发动辛酉政变,杀了顾命八大臣,从此垂帘听政。

咸丰去世后自然是他唯一活着的儿子载淳做皇帝,可当时载淳才五岁,哪有什么能力处理国家大事,于是慈禧趁机干预政事。

其实在咸丰帝没有驾崩之前,慈禧就已经干预政事了。

根据德龄(慈禧身边的首席女官)写的《慈禧太后私生活实录》,慈禧进宫时应该是一位十分美丽聪慧的姑娘,并且深得咸丰的喜爱。

因为慈禧的书法颇有一定水平,所以咸丰经常让她代笔批阅奏章,慈禧也趁此机会了解了许多关于政治权斗方面的事。

慈禧太后的性子那是“心比天高,性如烈火”,至高无上的权力似乎对她有着致命的吸引力。从她多次毫不留情铲除政敌,独掌大权就可以看出来了。

有人评价慈禧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是她让晚清苟延残喘了数十年。

这句话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个意思是,慈禧阻碍新时代的到来,打压新思想,执着于维护清朝封建统治。不过从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慈禧有着巩固政权的能力。

慈禧知人善用,无论是汉人还是满人只唯才是用。洋务派的曾国藩、左宗棠和李鸿章,都是慈禧提拔任用的汉人。

慈禧在干政后有许多事情要处理(且不谈她把国政处理的怎么样),就连她母亲60大寿都没有时间亲自到场,只能派人给娘家送去丰厚的贺礼。

其中包括慈禧亲笔作的一幅书法作品,上面写了一首诗“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融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慈禧以此来表达自己未能亲自为母亲庆寿的歉意以及对父母的感恩。甚至那句“可怜天下父母心”也成了名句,从此专门歌颂父母为子女甘愿奉献一切的无私之情。

三、为了避嫌。慈禧训政期间非常善于利用多方势力的互相牵制来巩固自己的权力,她在这方面甚至完全不输中国历代的一些皇帝。

历来前朝官员与后朝嫔妃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慈禧入宫后从贵人做到贵妃,再到后来成为太后,甚至掌管整个大清政权。

按理说,慈禧的位高权重应该可以给娘家人带来高官厚禄,可是并没有。

慈禧入宫多年,不说摸爬滚打那也是兢兢业业,最终做到了“最高统治者”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她深知一点,权力能给人带来巨大的利益与快感,也能把人拖入无底的深渊。

因此慈禧并没有像其他得势的妃嫔那样,恨不得她娘家每一个人都做高官。根据慈禧的内侄曾孙叶赫那拉·根正的描述,慈禧从未利用自己的权力给娘家兄弟谋取高官要职。

就连给娘家的赏赐都尽量避免直接送大量的金银珠宝,而是用一些比较名贵的瓷器代替(当然这些瓷器也很值钱)。一定程度上也是对娘家人的保护。

碍于宫廷规矩,再加上她干政比较忙,因此慈禧无法按着自己的心意随意出宫回娘家,一辈子也就回去过那么一次。

3

1.与父母关系不睦,没必要回去。

慈禧与父母的关系并不融洽,一辈子只回一次娘家有眼不见心不烦的意思。尽管她留下了“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名句,但对自己的父母并不特别好。 慈禧的父母有重男轻女思想,服侍她的宫女后来有这样的回忆片断:慈禧在成为了皇太后大权在握时,她的母亲进宫来探望她,母亲依例给她行大礼,她端坐不动,坦然受礼。

事后还质问母亲:“你说养女儿是干赔钱的事儿,现在还有这想法吗?”,这质问的内容和语气表达了对母亲的不满。依此推论: 母亲在慈禧小时候并不喜欢她,这话是对母亲渲泄愤懑,不无嘲弄意味。

而《清裨类钞》中的有关记载也印证了这个事实,慈禧曾说过,她自幼受过苦,父母并不爱她,却爱她的妹妹!想来她与父母之间隔阂由来已久,尽管少有见面却并不思念他们,没必要回去。


2.嫔妃身份决定了她不能频繁回娘家。

清朝宫廷中,礼仪、规矩繁复,管理很严格,没有身为皇帝的丈夫恩准,后妃是不能回娘家的。纵使得到恩准,回娘家也是劳神费力的事,令人不爽!曹雪芹先生在《红楼梦》中对元春省亲有详细的描述,其中的繁文缛节与巨额花费等令人心有余悸,与其说回去是看望亲人,不如说是让自己的亲人们遭受到了一次从精神到肉体上的折磨。

综慈禧一生,进宫后只回了一次娘家,这次省亲是她给咸丰生下皇子后,引起龙颜大悦,才获此殊荣的。平时她可没有这样的机会。皇室规矩多,讲究过于细致,回一趟真不容易!

3.她工作繁忙,没时间回家。

1861年,慈禧联合恭亲王发动了辛酉政变后,从此开始垂帘听政。 当时皇帝接班人载淳才五、六岁,慈禧当仁不让,走向前台干预政事——而以前,在咸丰帝还活着的时候,她也为政事忙碌过。

慈禧进宫时风姿绰约,美丽聪慧,深得咸丰帝喜爱。由于慈禧在书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咸丰有时就让她代笔批阅奏章。也是在这个时期,慈禧耳濡目染了诸多政治权斗的事,积累了一定的政治经验。 使她后来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充分了向往,想来,在咸丰身边时,为了学习,为了工作是没时间抽身回去探亲的。

后来,大清国进一步处于风雨飘摇、内忧外患中了,手握实际权力的她日理万机,不可开交。就连她妈60大寿都没有时间到场去拜寿,只能派人给娘家送去丰厚的贺礼——由此可见一斑,她工作实在太忙,没有时间回娘家。

4

慈禧太后从17岁入宫,27岁开始垂帘听政,到73岁的时候去世,在宫中居住了65年,统治清朝近半个世纪,是中国历史上十分富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但是在慈禧光鲜的背后,也有许多心酸之处,那就是她作为大清实际的统治者,却不能像一个平常女子一样时常回娘家看看。按道理来说,慈禧是大清最有权势之人,为何就做不到回娘家看看呢?我认为原因有一下几点:

慈禧的父亲做了许多不怎么光彩的事情

慈禧的名字叫作杏贞,叶赫纳拉氏。慈禧的娘家住在今天的朝阳门内的芳嘉园11号,她的父亲是叶赫那拉·惠征。惠征曾长期在吏部担任笔帖式,后来也当过一些地方官,但是在1853年,也就是慈禧进宫的第二年,惠征因为犯罪被革职查办,不久便病死在江苏镇江。

据记载,惠征因为慈禧被封为贵人,其职务得到晋升,从一个无品阶的笔帖式一年之内升到了四品道台的高位。但是惠征是个贪财之人,在任上四处搜刮钱财。后来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惠征的任所受到波及,他又带着钱财擅离职守,逃到了外地。

朝廷不知详情,又派惠征督办粮草,不料粮草被洪秀全所劫,惠征见势不妙,又带着私产逃跑。最后咸丰皇帝将惠征革职查办,他当时也正好生病,双重打击之下就死掉了。

惠征的所做所谓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情,作为刚刚得宠的妃子,为了自己的前程和家庭考虑,在当时那个情况下,慈禧自然是不会回娘家的。

只是在慈禧掌权之后,她才时常把自己的母亲接到宫里居住,还将自己的妹妹叶赫那拉·婉贞嫁给了醇亲王奕譞当嫡福晋,并提拔自己仅存的弟弟叶赫那拉·桂祥做官。但是叶赫那拉·桂祥一生没什么作为,只是依附于慈禧生活而已。

清朝后宫管理严格,后宫嫔妃不能随便出宫

清朝的妃子是可以出宫的,但那是在得到皇帝允许之下才可以出宫,或者是跟随皇帝一起出巡的时候也可以出宫。但是,如果是因为省亲的原因出宫,一般是不被允许的。在清朝宫廷档案中,也没有任何关于妃子出宫省亲的记载。

如果某位妃子要与自己的家人见面,也是有办法的,那就是让家人进宫探亲。但也不是直接让妃子的家人进入她的寝宫与她见面。一般是在一段规定的时间内,家人可以进宫见一次妃子。通常是在顺贞门支起一个黄色帐篷,以此作为会面的地点。

能够与家人见面的妃子一般都是品阶比较高,或者是比较得宠的,而那些位份较低的妃子和宫女一般是没有机会的。

所以,慈禧平常要与家人见面,也不是本人回娘家这种方式,而是让家人来宫里与她见面。当然,以慈禧太后的权势和身份,自然是可以让家人进入其寝宫与其见面的。

慈禧不会娘家也是出于安全考虑

慈禧虽然贵为大清第一人,但是在她成长的道路上,倒在她屠刀之下的人很多,而因此招来的敌人也自然是非常多的。别忘了,从慈禧开始当太后开始,她就发动了“辛酉政变”,打压了很多朝廷重臣,对她不满的人自然是非常之多的。

特别是在变法维新期间,因为慈禧反对变法,采取了铁腕手段打压变法和革命,使得许多有识之士想暗杀她。当时社会的情况很混乱,连京城都不安全,慈禧当然是不敢出宫回娘家的。

更可况,慈禧作为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其实政务是非常繁忙的,外有强敌,内有革命和叛乱,慈禧自顾不暇,哪里有心思去娘家。

所以出于以上考虑,慈禧连自己的母亲过70大寿都没有到场祝贺,只是亲自书写了一个很大的“寿”字,在“寿”字下面附了一首诗,并让人送给了自己的母亲。慈禧亲自写的这首诗非常出名,后来广为流传,现分享给大家:

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大家对此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参与讨论。我是煮酒君,专注于历史,欢迎关注!

5

咸丰六年(1856),就在懿妃也就是后来的慈禧太后生下皇长子载淳后,她被恩准回娘家探亲,这是她入宫后第一次也是平生唯一一次被允许回门也就是回娘家。

按照清朝的礼仪制度,没有皇帝特别的恩准 ,后妃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慈禧太后这次回娘家可以说是因为她为子嗣艰难的咸丰帝诞下了皇子,换言之为大清朝立了功,所以才有这样的『特恩赐回家省亲一次』。

当然,后妃不能出宫,不意味着与家人不能见面,同样按照清朝的礼仪制度,如果后妃的父母年老,奉特旨可以入宫会亲,有的一年一次,有的数月一次 ,在这个制度规定下,后妃的本生父母可以入宫,其他家下妇女不允许随同一起入宫,其余外戚更是一概不许入宫。

就慈禧太后来说,情况比较特殊,后来她垂帘听政,让母亲入宫见面毫不费难(父亲已经去世),至于包括其弟弟桂祥妹妹醇王福晋这样的外戚在朝堂或者别的场合有见面的机会,因此也就不用特意回娘家了。

6

清朝后宫规矩就是女子嫁给皇帝,一般都会在皇宫中终老,皇帝很少同意皇后及嫔妃回娘家省亲。

个人认为,为什么清朝会有不让嫁给皇帝的女人们回家娘家省亲这样的规矩,是因为,一个女人能嫁给皇帝成为嫔妃甚至皇后,是一个女人及其家族无上光荣的事。一个受皇帝恩宠的女人,其家族也因这个女人得宠,享受富贵荣华,在地方上的势力地位也会大增。就连当地大小官员也要奉迎巴结,这些皇帝嫔妃的家族势力,会形成一个一个的派系。而且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不断,对社会风气影响很大,也不利于社会稳定。

如果得宠的皇后嫔妃们可以回娘家省亲,这势必更会助长其家族势力的气焰,是一件不利国家稳定的问题。所以,古代嫁给皇帝的女人一辈子很少回娘家省亲,甚至有的一辈子皇宫门都没有出过。

慈禧太后17岁进宫,一辈子都在做后宫和政治斗争。最终成为晚清真正的统治者。她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也没有史料考证。不过,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不论慈禧太后多么厉害,她都不敢轻易更改祖制。或者,她掌控晚清大权时把其家族的亲人可能就安排在离皇宫不远的地方居住,这样就不用大张旗鼓的回娘家省亲了。

7

慈禧17岁进宫,封兰贵人,没有资格回家。21岁生同治帝,晋封懿妃、懿贵妃,这才获批回娘家省亲一次。生皇子后,一边要养孩子,一边又要后宫争宠,还经常替体弱多病的咸丰帝批阅奏章,没有时间回家。27岁发动“辛酉政变”,掌握了清帝国政权,更没时间也没必要回家了。



第一,没有资格回家。一入侯门深似海,从此家人两相隔。不仅是慈禧这个皇家的媳妇,不能随便回娘家。就是普通的老百姓,也是不能轻易回娘家的。古代讲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民间都是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一说,何况是皇家的女人,那更是百般禁忌,万般限制。

慈禧是在咸丰二年二月十一日(1852年2月),通过选秀入宫的,赐号兰贵人,当时17岁。贵人是什么概念?清后宫妃子共分8个等级:皇后、皇贵妃、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贵人也就比常在和答应高一些,连嫔都不如。一般要混到妃或者贵妃一级,才有回家省亲的资格。

当然有没有资格是一回事,皇帝批不批又是一回事,更恐怖的是后宫佳丽三千,宫斗惨烈,能不能见到皇上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所以慈禧17岁进宫,能在21岁生下咸丰帝的唯一一位皇子,并被批准回娘家省亲已经算是非常幸运的了。

第二,没时间回家。什么叫没有时间回家?因为皇家不比普通人家,左手一只鸭,右手一只鸡,说走就走,回你妈家坐坐。中国是礼仪之邦,又以“忠孝”立国。省亲都是有一定制度的。

省亲刚开始就是指回家看望父母,后来专指婚后女方归家探望父母。大概从唐代开始,省亲逐渐形成制度。秀女进宫后,通例是不准再回娘家的。想回娘家,怎么办?需要皇帝的“特例恩准”。皇帝哪天高兴了,“特恩赐”回娘家几小时,就被大家称之为“旷典”。



而正规的妃子省亲呢,又有着严格的皇家礼仪,毕竟这是关乎皇家颜面的事儿。皇帝批准,通知娘家,娘家准备,宫里派人布置关防、拉起围挡、清道、洒水、垫土,确定起坐流程,指示相关人等何处迎、何处跪、何处退、何处奏乐、何处饮宴……

所以,有时候不仅是没时间回家,还回不起啊!你看《红楼梦》里贾宝玉的姐姐元妃省亲,贾府上下,可是一年前就开始准备,建造了红楼梦里的主体场景——大观园!极尽奢华,耗钱无数。所以,以慈禧娘家的经济条件,回家省亲,迎驾接待,可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第三,没必要回家。为什么说,没必要回家呢?因为慈禧太后27岁,就已经通过“辛酉政变”掌握住了帝国的大权。地位更是今非昔比,当初以贵妃的身份,回家省亲,尚且兴师动众,十分不划算。后来,成了“老佛爷”,大清帝国的实际控制人,那还能说去哪就去哪?排场怎么讲?安全怎么保障?

而且最为关键的是,慈禧掌握大权后,已经没必要回家了。想念父母,直接召见进宫,也就成了最方便也最安全的选择了。

所以限于封建的礼仪和皇家的规矩,慈禧太后一辈子只回家省亲了一次。后来,大清帝国风云飘摇,内忧外患,慈禧一个27岁的女子,孤儿寡母,硬是统治了中国近半个世纪,也算是一个奇迹了。

比如,慈禧母亲70岁大寿的时候,慈禧就没有时间去,亲手写了幅对联祝福,让人送过去。对联的内容是:“世间爹妈情最真,泪血溶入儿女身。殚竭心力终为子,可怜天下父母心!”

对父母的拳拳一片真情,可见一斑。

8

如果说换作是别的皇后、妃嫔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的话,(在不被打入冷宫的情况下)那不免显得有些夸张了,甚至可以说是不可能。但是如果这个人换作是这位倾权一时的慈禧太后的话,那无论如何还是可以理解其“一如宫门深似海,一次幸得娘家门”的现象的。

那我们不妨再来假设一下:如果慈禧太后只是一名简简单单的后宫女性,没有徘徊逗留于晚清大权的股掌之间的话,那恐怕也不会出现“一辈子只幸得一次娘家门”的现象。故如上分析,所有缘由均源自慈禧太后是个不一般的女性,若是平常女性“常回家看看”,倒不足为奇,但是此事轮到慈禧太后头上,似乎就变得不是寻常之事了……

慈禧太后统治晚清天下长达半个世纪,自公元1861年咸丰帝病死所发动“辛酉政变”开始,至公元1908年病逝储秀宫,这位满族“女强人”硬是活生生地统治了晚清长达48年之久。我们姑且先抛开慈禧太后在这半个世纪里的功对过错,单是看如上这个题目。慈禧太后权力那么大,想回个家还不是举手之劳的简单之事嘛!慈禧身为人女,为何一辈子只归一次娘家门,是心有不愿?还是另有隐情?据正史记载:慈禧太后唯一的一次回乡省亲是在公元1857年10月份,那正是慈禧太后诞下皇子载淳的第9个月。正因为慈禧太后为咸丰皇帝生育一子,咸丰因此龙颜大悦,才准许其回乡探望。

其一:历朝历代规矩尚且如此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清朝嫔妃回乡“省亲”的说法。依照清代惯例,后妃回乡省亲必须经过皇帝准许,并且对此还专门有一套较为严格的礼仪制度体系,所以说才有一旦入宫,极大可能是再无机会出宫与家人团圆的。光绪皇帝珍妃自从入宫,便至死都没有再与父母家人见过一面。不过清朝时期,还有比较人性的制度,那便是后妃之亲生父母必要之时可以遣来宫中看望女儿。《国朝宫史宫规》记载:“内庭等位父母年老,奉特旨许入宫会亲者,或一年,或数月 ,许本生父母入宫,家下妇女不许随入。其余外戚一概不许入宫”。由此可见,后妃与亲人相见是“难于上青天”啊。

其二:女性当权、风口浪尖

慈禧在咸丰帝生前需受制度规矩的束缚,那么咸丰驾崩、慈禧独掌大权之后呢,慈禧为何不回家?一方面因为慈禧太后是为女性,本来历朝历代就极其反对女性擅权专政,如今慈禧破例掌权,需要遵守祖制,这样才不会惹人耳目;另一方面,慈禧在真正成为晚清的“当家人”之后,正是处于国家“内忧外患”之际,大大小小的国事都要经过慈禧个人的斟酌决定,所以说,国家政事繁忙也是导致慈禧太后不回家省亲的一个重要原因。

9

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回娘家是最平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对于宫中的妃子们来说,回娘家比登天都难,如果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回娘家也许会方便一点,但是如果一辈子都没有受到过宠爱,别说回娘家了,就是宫门都别想踏出一步。而慈禧自从17岁进宫之后,也只是仅仅回了一次娘家,慈禧刚刚进宫的时候被封为贵人,是没有回娘家的资格的,但是慈禧受到了皇帝的宠爱,被晋封为懿贵妃,这才获得了回娘家的机会。




没有想到慈禧后来因为种种原因,那一次的回娘家竟然成为了慈禧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回娘家,其实后来的慈禧是有很多机会回娘家的,毕竟权力在自己的手上,自己想去哪里就去哪里,但是也正是因为权力在身,朝廷根本离不开她,所以变得更加没有时间回娘家了,毕竟慈禧27岁就开始了垂帘听政,而这一开始就是48年,可想而知那时候的慈禧该多忙,哪有时间回娘家呢?



所以总结起来慈禧一辈子只回过一次娘家有三大原因。

第一:刚刚进宫的慈禧肯定是蹑手蹑脚的,而且宫中的规矩很多,光是学习宫中的规矩就好一段时间了,如果有幸被皇帝宠幸,也不敢直接跟皇帝提出回娘家这样的请求,因为皇帝一般都是多疑的,对于皇帝来说皇宫就是自己的家,自己宠幸的妃子突然要回娘家,皇帝的脸上是很没有光的,而聪明的妃子一般来说是不敢提出这样的请求的,毕竟这相当于是在断送自己的前程。



第二:因为慈禧的魅力,皇帝很喜欢慈禧,所以一路晋升,而在慈禧升为贵妃之后便提出回娘家,而皇帝也答应了,于是乎就回了一次娘家了。后来慈禧一路升为皇后,慢慢的权力就开始向慈禧转移,于是乎27岁慈禧开始了垂帘听政,这时候的慈禧其实想回娘家就可以回娘家,但是却没有时间回娘家了,同时还因为慈禧是重要人物,在特殊时期,慈禧更是不敢出宫,因为盯着慈禧的人太多。

第三:没必要回娘家了,在自己掌握大权之后,皇宫就相当于是自己的家,整个江山都是自己的,还谈什么回娘家呢?所以慈禧想见自己的父母了,可以直接派人把父母接到宫中来,而且宫中安全,慈禧完全没必要因为回娘家就跑出去冒险。

10

感谢邀请!

常回娘家看看,人之大伦。这对于寻常女子来说还不是说回就回,谁敢阻挡。然而这对于掌管晚清命运长达48年之久,在世界史上都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她的一生却只回过一次娘家!匪夷所思之际,我们姑且抛开慈禧太后的千秋功过不谈,仅从一个正常女子可以做到的“常回家看看”而言,慈禧为何这么不爱回娘家呢?这背后到底隐藏着怎样的不宣之秘呢?

▲慈禧太后历史照

清制使然 无特赦帝王嫔妃不能回娘家

在我国古代,皇帝妃子回娘家被称为“省亲”。在清代的宫廷剧中,恐怕除了《红楼梦》里的“元春省亲”便再鲜有看到哪个妃子回家省亲的情节了。而且就这出,曹雪芹笔下的元春省亲也一度被人质疑为“没有照搬历史”,就是是否属实还不一定呢。因为,在我国古代封建帝制里,皇帝的妃子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省亲的。大清尤甚。在清朝宫廷内的礼仪规制更为严格。清朝所创立的“会亲制度”规定,得宠嫔妃可以享有娘家人进宫探望的待遇,但也只限于女眷,男丁是绝对不允许进入后宫的。如果嫔妃怀了龙种,可以允许娘家的女眷定期进宫探望甚至陪伴待产。而对于慈禧能够获得皇帝特赦回家省亲一次,的确已经属于开大清礼制先河,龙颜大悦,天恩浩荡了。另外,在大清朝,就算嫔妃能够获得皇帝的恩准省亲,也得遵循一套严格的礼仪制度,且流程十分麻烦。自然,关于嫔妃们省亲的例子便鲜之又鲜了。

▲慈禧太后历史照

关于慈禧的那次回娘家省亲,是在慈禧嫁给咸丰五年后,1857年的1月,因慈溪生下皇子载淳,在九个月后,皇帝特旨准许她回家省亲。如果不是母凭子贵,母借子光的话,慈禧可能一辈子都争不到回娘家的机会了,只能和正常宫女一样老死宫中,更谈不上后来在中国政坛上上位垂帘听政,主宰中国政坛半个世纪叱咤风云了。所以,结婚后,一生回娘家一次,对于普通女子而言,绝对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可对于慈禧来说,则是万幸中的万幸了,天大的恩赐了。

“守旧”思想坚固 慈禧不可能逾越礼制

当然,有人要说,之前慈禧不能随便回娘家省亲是“手中无权”,或看皇帝脸色行事,那么在她执掌大清政权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当儿,她完全可以抛开一切羁绊多回家几次,而为何她没有?实际上,依照慈禧的个性,以及封建思想的束缚,慈禧始终忠于爱新觉罗氏,并未像武则天那样直接称帝,对于先皇的陈规自然就范不敢逾越。再加上她属于“守旧”一派,也不大可能自先身先士卒的逾越大清王朝的各种礼制文化。

▲咸丰与慈禧

内忧外患 时局不允许慈禧动省亲之念

另外,站在慈禧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来看,国家局面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国家政权已是岌岌可危,外有八国联军“侵扰”,内有农民起义军的“造次”,侧有一大帮子的旧臣老早都不习惯屈尊被玩弄于一个女子的权利之下,个个都巴不得找个机会“踢”她下台呢。自古“虎不离山”,在此复杂的时局下,手握国家军政大权,又饱受非议的慈禧,焉能再把省亲之事放在心头,恐怕早就无暇顾及了。

▲慈禧太后历史照

提及回娘家这一家常话题,与历史风云人物的慈禧相比,自个想来,现代女性,不论是小白家的,还是官爷家的,实际都蛮托毛爷爷的福的。您说不是吗……

突然想起那句歌词“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身上还背着一个胖娃娃呀,咿呀咿得儿喂 ”……满满都是幸福唉!

原创: 淳帧通安,欢迎关注探讨历史话题!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