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否是不正确的心理,会害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否是不正确的心理,会害了孩子?

2020-10-04 01:03阅读(68)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否是不正确的心理,会害了孩子?: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不正确的心理,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的。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原

1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不正确的心理,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的。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原因

1.家长接照自己心里的预设,包办孩子的未来。家长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接受外界的信息,以及自己的生活现状,设定自己孩子的未来,延续自己的梦想。由于孩子和自己的血缘关系,孩子的吃穿住行由家长提供,所以使这一行为的实施变为可能。

2.社会竞争给家长带来的压力

现在的社会虽然是多元化的社会,但考入名校,毕业后就业选择面更多,薪金更高。尤其当父母未实现自己的梦想,生活状况不佳,或者为了实现代际阶层和财富的成功转移而对孩子寄于过高的期望。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的表现

1.为孩子设定无法达到的目标。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潜力没有正确的认识,设定过高的目标,无论孩子怎么努力也无法达到。

人的潜质是先天俱备的,后天的努力只是激发潜质。为什么说乌龟不能和兔子在陆地上赛跑一样。

2.盲目攀比。将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盲目比较,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自己的孩子如何蠢笨。当孩子的学习或其他方面的表现不能达到自己心中的期望时,对孩子横加指责,甚至体罚。

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的危害

1.严重的自卑和挫败感。当孩子永远也无法达不到家长设定的目标,就会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认识,产生严重的自卑和挫败感,不愿和人沟通交流,对可以达到的目标也缺乏自信。

2.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信。家长过多的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进行干预,使孩子事事处处都要考虑家长的意见,就会缺乏独立意识和进取心,遇事没有主见,不愿尝试新事物,成为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3.冷漠,麻木。当家长对孩子过于严厉,经常指责,孩子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就会对人对事冷漠,麻木,莫不关心,没有进取心,对生活丧失热情。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要将孩子将来培养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家长回家好这个问题至关重要。我认为孩子首先要做遵纪守法,敬畏规则的好公民,家长要言传身教,做好表率。其次孩子要身心健康。家长教育孩子要有爱心,耐心,避免简单粗暴。遇事多沟通交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知心朋友。培养孩孑养成热爱锻炼的良好习惯,为一生的幸福奠基。第三,热爱工作,自食其力。以前叫热爱劳动,现在应该叫热爱工作。根据自己的能力,干适合的工作,不夸夸其谈,好高骛远,应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自食其力,不做\"啃老族\",不做无业游民。第四,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让长长的一生不至太过乏味。球类、书法、绘画、朗诵、写作等等,不期望孩子成为某方面的大家,只需让孩子享受生活的乐趣,成为一个能感受到生活幸福的人。第五,培养孩子自信、乐观、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教育孩子要多鼓励,一步步战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培养孩子知难而上,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

2.善于分解目标。将长远目标分解成近期目标,使孩子跳一跳可以够的着的目标,一步步完成较高的长期目标。

结论语:教育孩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运用切实可行的方法,让孩子健康幸福的成长,积极乐观的生活。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不正确的心理,是会对孩子造成一定伤害的。

2

记得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你辛辛苦苦捧出来的孩子,结果大学毕业,过上了吃斋念佛的日子,你能接受吗?相信很多父母不能接受,原因是这与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功成名就的期望望相差太远,至于孩子内心想不想,开不开心,谁管呢?

提问中的父母对孩子期望高,我想这个期望大概率指的世俗中的成功,而不是孩子自认的成功。

所以你问这个期望会不会害孩子,需要明白两个问题:

第一个,父母判定这个期望对孩子而言是好还是坏?或者说,这个期望到底是父母的期望,还是孩子的期望?

如果父母的期望是基于孩子实际和兴趣来,稍微高一点,就是给孩子一定的鞭策和鼓励,对孩子的成长是有促进作用的。毕竟孩子在成长的路上需要不停的鞭打,就像修剪小树,父母的高期望会帮孩子修剪枝枝蔓蔓,促进小孩更好的认准目标,清除杂念,长高长壮。

如果父母的期望压根就是父母自己的一厢情愿,那对孩子而言真的是压力。有的孩子毕业后只想从事自己的艺术设计,而父母一心想想孩子考上公务员,这个期望对孩子就是太高的期望,除了压力还是压力。

第二个,父母怎样让孩子接受期望并转化为自己的目标,这需要艺术和智慧。

有的父母一心想要一个成绩普通的孩子考上重点大学,这个期望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妥,但问题是父母表达期望的方式不对,每天不停的念叨,孩子放松点,父母就在耳旁说:“我这么辛苦都是为了你,你要不给我争气,你怎么对得起我。”可以想见,这个孩子心理该有多大的压力,该有多么苦闷。

今天看见一个高中生留言,说自己学业压力太重,即将崩溃,“强撑着到灰暗结束的那天”,这样一个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宽慰和降压,而绝对不能再加压。哪怕父母心理再焦急,也不能再逼迫了。

为人父母需要智慧和同理心,给孩子施压也要讲究策略,前往别施压不成,反压垮了孩子。

所以,对于你的问题,我想你应该是一个严格上进的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抱有相当大的期许,想给孩子一个高期望和目标,又担心孩子承受不住。就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你还是挺体谅孩子的。

建议你好好的观察下孩子的喜好,旁敲侧击的问问,然后跟孩子好好谈谈,也许孩子很愿意接受你的挑战呢。

但请你别忘了,做好引导和规划,还有,记得定期降压。

希望能帮到你哦。

3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个中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攀比心理、虚荣心理等。对孩子总是期望太高,一是会无意识的总要求、责备、管理孩子。在这个氛围中成长的孩子,势必会压抑、不安、烦躁,势必会影响到孩子的正常的成长。二是对孩子期望过高,会影响亲子关系。这样就会带来一系列的影响,比如,孩子的安全感、孩子的人际交往、家庭的和谐等。

4

父母为什么对孩子的期望过高?

一、过多的野心与欲望;

对孩子高期待的父母往往自己内心有着脱离实际的欲望,由于条件限制加能力不足,所以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企图通过孩子来实现理想。

二、高自恋人格;

高自恋的人不仅仅对自己高要求,对身边的人特别是孩子有同样的高要求。他们的想法是:我是完美的,我是全能的,我什么都是最好的。

对孩子的影响:

一、完美主义;

孩子认同了父母的要求,事事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瑕疵。在班上学习要是最好的,作业要是最优秀的,被老师表扬要是最多的……易形成强迫性行为。

二、自卑;

对于高要求的父母,孩子往往达不到,自尊心经常受挫,永远满足不了父母的愿望。

如:考了100分,向父母炫耀,他们不但不夸奖,还泼冷水:又不是次次考100,又不是全校第一,不值得显摆。

孩子心理会形成这样的信念:爸爸妈妈不开心是因为我没有能力,我不好,没能达到他们的要求。

三、抑郁。

为了达到爸爸妈妈的期待,自己的很多小要求(被夸奖、被看见、想放松……)被压抑在心底,不能及时发泄出来。对于父母的一些抱怨只得压制,把愤怒转向自身。

5

您有疑惑,LiciaUp为您耐心解答哦!


看得出来这位家长是对孩子有很高期许的,但是又担心这样会害了孩子。其实正真关键的不是父母是否对孩子期望过高,而是有没有正确地向孩子表达自己的期望,有没有正向引导孩子接纳这种期待并使之成为动力而不是压力。

我们班上有两个孩子,父母都是事业成功人士,对自己孩子的要求都非常高。其中一个男孩子的父母将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孩子的教育上。孩子参加一分钟跳绳比赛,全家会暂停工作来学校为他打气,并且站在他面前不断喊“加油”;没有被评上优秀作业就会打电话和老师争论。

父母不经意之间的行为让孩子感受到了自己的重要性,也由此产生出自己必须做好的压力。《正面管教》中说道:“孩子对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行事,是以他们怎样看待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他们认为别人怎样看待他们为基础的。”他的父母为他制造的世界是压抑的,这样的期待会慢慢让他寸步难行。

另一个女孩子对自己要求很高,但是性格十分开朗,敢于表现自己。她的家庭氛围就是轻松的,从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教她要严格安排自己的时间,制定短期长期计划,而她的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家里三个人一起向着计划努力,如果达成就会有奖励。如果没有做到,就会开一个反思大会,总结经验。大家也会相互提出对对方的期待,每个人在家里都是平等的。

这样孩子就会产生归属感,也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发言权,从而对自己的人生负责。父母的期待慢慢就成为了孩子对自己的期待,进而成为促进她前进的动力。

所以,父母首先自己要成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其次,要通过正确的方式创造平等轻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事务和自身发展上能够有话语权和参与感。最后,要多和孩子交流沟通,注意孩子情绪变化,时刻总结反思。如果采取正确的方式,父母对孩子的高期待高要求反而可以让孩子变得更优秀。


如果还有疑问,欢迎留言提问或者进行讨论哦!点赞关注LiciaUp,让我们一起进步!

6

谢谢平台邀请。

对于这个问题,我只能从心理健康的角度说:

这是非常不正确的心理与动机。

我们搞临床的经常有一句话挂在嘴边:“病态的父母造就病态的孩子。”

大凡对孩子期望值太高的父母,往往会对孩子在各方面的要求都比较苛刻,而且在教育模式上大多是批评指责多,而鼓励和表扬少。

这样做的结果常常影响着孩子心理的正常发展,要麽是过分追求完美,要麽是不敢表达自己真实的欲望和感受,活得过于理性和压抑。

时间久了,就慢慢地变得自己迷失了自己,从而成为我们心理科潜在的病人。

其实做父母的,有着“望子成龙”和“望女成凤”的心理也无可厚非,但不必期望太高,这样不但自己活得累,还让孩子也活得累。

更重要的,每个孩子就像一颗不同的种子,它会按照它自己的样子去发芽、去成长,做父母的,只需要浇水施肥就可以了,而不必“拔苗助长”!



7

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对孩子抱有希望是我们每个家长的共同心理,要是望子成龙心太切,期望值太高,超出孩子的自身能力,会给孩子带来不必要的压力,对孩子的快乐成长造成负面影响,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有不同程度的伤害,这样的心理我们应该适当调整。应以面对现实的正确心理,帮助他们不断提高,争取学业进步。

每个孩子的天性,悟性,认知和适应性都不一样,要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培养和要求。比如说他是个将军的材料,你非要让他做元帅,这是不现实的心理想法,也是难以实现的。

我的看法对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只能智取,不可强求,老师用心教,家长用心教育培养,适当管教,都做到心尽意尽就可以了,具体孩子发展到什么程度,那就根据他志向选择了。有些事不是我们期望值过高就能实现到的。

谢谢邀请!

8

父母过高的期待,对孩子是软暴力,伤害很大。

9

看到这个问题莫名的熟悉感,

和本老师就来回答这个问题。

既然你已经用了“过”这个词,那当然是不正确的,

水喝多了,都会水中毒呢,所以你提出这个问题的核心,

其实还在背后你被父母干预的痛苦。


你不是唯一一个受到这个问题困扰的人。

这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现象,

很多人不会处理亲子关系,经常把亲子关系处理得很差,

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这个问题!作为孩子也应该注意不好的互动模式!

和本老师之前就回答过类似的问题,

一个孩子考了年级前50名,但是他妈妈还是觉得他不努力,

非要他继续努力考年级前5名,但是他觉得很痛苦。


之前我分析过英子和她妈的互动模式,

如果你看过小欢喜,就大概能理解一点这种心态,

父母以高标准要求子女,其实就是一种对子女控制的,

找一个合理化的理由来干涉子女、参与子女的人生。

每个问题孩子的人生是被家长剥夺的

很少家长会觉悟到一个事实,

孩子的人生是孩子的人生,父母的人生是父母的人生,

在众多的家庭矛盾中,由于父母干涉太多引起的矛盾并不少见。

轻则叛逆期到来,重则亲子关系破裂,

不去上学都是轻的,甚至会有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目的就是为了抵消父母的干预,毁掉父母的“心血”(子女),

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知父母,

“我决定不了我好的方面,就决定我坏的方面!”

很多孩子的人生,并不是孩子的人生,

而是家长的“二周目”,

家长是在把孩子人生当成养成游戏来进行,

希望孩子达成或者实现自己的梦想,

所以家长在潜意识中,就会想操纵孩子,不会让孩子失控。

基于一个基本事实,父母也是人,不是神,做不到完美的,

所以父母也会有很多自己的私心

父母也会嫉妒子女,也会有虚荣心,也会喜欢金钱物质,

但是我们没必要指责父母,因为父母也是人,不能要求他们成为神。

因为我们也不是完美的子女,会顶嘴,会惹各种麻烦。

在接受这点的前提下,我们去看父母的一些行为,

就能够理解父母的自私,他们也会虚荣、嫉妒,

有些父母会嫉妒子女的成功,阻止子女成功。

比如,小时候没有机会上大学的父亲,

看着自己的女儿学习成绩很好,

却说女孩子读书没有用,还不如早点打工赚钱,

以取消经济支持的行为来迫使自己的女儿失败,

而女儿没有书读之后,父亲就会有种快感,

——我能掌握女儿的成败。

有些父母又很虚荣把子女的努力看作自己的功劳,

比如,一位母亲拼命送儿子上补习班,,

甚至就像电视剧英子她妈一样,

开个透明玻璃监视儿子去学习、考试。

要是儿子成功了,就可以说都是自己管教有方,

失败了也可以说,自己都付出这么多了,

这孩子怎么就烂泥扶不上墙呢?

你看,是不是很坏?

不过和本老师和你说这些,是希望你看到真实,

不是希望你去责怪你妈找理由控制你,而是希望你能够解脱,

当你看到真实之后,你对你的人生才会有新的想法,

你才能跳出你现在的瓶颈,看到新的世界。

你才是核心,你妈不是核心

接着和本老师希望能提供一点新的视角去看你的问题,

根据你的描述,你说很懒,每天只是应付完成作业,

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能排在段50左右,全县60,

说明你还是有不错的能力水平。

这也说明了,你对自己有正确的认知。

你觉得你懒,和你妈觉得不勤奋,信息是一致的,

实话实说,我也能够理解你的心情,

呆在自己的舒适范围内,轻轻松松过生活,

是一件不错的事情,而勤奋未必能拿到好的结果。

再说了,

懒是人类的天性,勤奋才是反人性的。

而勤奋需要你持续不断的产生动力。

不过有一点认知不是很对,

保持在年级前20名,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只是你不愿意付出努力,所以找了一个借口。

和本老师希望你能看到真实的内心感受,

你不愿意努力也没什么可耻的,

这是你的感受,不要因为外界评价去否认你的感受。

你不是没有能力去做,而是缺乏努力的动力,

这真没什么可耻的,懒惰才是人类的本性,

而努力、勤奋是需要巨大的动力才能够保持的。

和本老师之前就遇到一个学生,

这个女同学非常胖,但是坚持不下来减肥,

当时和本老师没有接下来这个个案,

而是建议她去找健身教练。

理由有三个,第一个是和本老师能力不足,

对于减肥这个问题,和本老师肯定是没有健身教练专业的,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自己不要有全能感。

第二个,她并没有真的想要改变,

或者说她改变的动机并不是很强烈,

她想改变是因为周围的人对她异样眼光,

只是在不停的抱怨其他人和减肥的痛苦,

一旦有人不停的倾听这种痛苦,

反而会消解掉她减肥的动力。

第三个,她只认知到减肥的痛苦和肥胖的苦恼,

是痛苦来推动她减肥的,她需求减肥是对的,

但是她也有吃美食的需求,也有懒惰的需求,

这些需求是冲突的,一定是吃美食和懒惰占了上风,

否则她就自己去减肥了,干嘛还来找我?

她不仅仅需要痛苦提供压力,还需要未来提供动力。

如果是在一个平时的环境中,行动起来很难,

可如果当她真的去健身房的时候,

你让她坐着不动,就看着别人健身,其实也很难,

你让她看着那些身材良好的人不动心,不太可能。

眼光要放长远一些

你现在是15.6岁的年级,凭着聪明拿到不错的名次,

相信你的人际关系不太糟糕,

在你的环境中,不管明日暗里是会被大家认可的,

这种认同感会很舒服,可以帮助你找到自己的定位,

但是也可能会让你迷失掉自己的。

我看到你说,你可以稳进市重点的实验班,

我为此感到有点担忧,

不知道你是不是把这个当成了目标?

不是说省排名前列中学是你的目标,

而是人生有点长的,需要找点事情做。

说得高大上一点,你的梦想是什么?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相信你现在已经度过了温饱和安全的需求,

甚至社会和尊重需求,你也应该有所满足了。

那么还剩下了自我实现这个需求,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往往会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获得成就感。马斯洛认为,在人自我实现的创造过程中,产生出一种所谓的“高峰体验”的情感,这个时候的人处于最高、最完美、最和谐的状态,具有一种欣喜若狂、如醉如痴的感觉。

上一个好的高中,不是你的人生目标,

甚至上一个好的大学,也不是你的人生目标,

你说妈妈期望过高,虽然没有见过你妈,

但是我也大概知道,你妈的目标是有个【好儿子】。

以你妈来当例子,你妈之所以不断要求你考得更好,

某种意义上来说,你就是她的自我实现,

所以她会竭尽所能,使得你这个“目标”变得更好,

以此她可以获得成就感,所以她的动力是很强的。

你想摆脱的她的控制,你也得找到自己的自我实现,

否则你的心理能力强度很难以超过你妈,

及时是你反对一个东西,你也是在被这个东西束缚着。

你的人生还很长,希望你的眼光不要被眼前的事物迷惑,

不要仅仅觉得好高中、好大学就是你的目标,

重要的是你想要做什么?你能从中体验到什么?

希望你可以找到一个长远的目标去实现它。

10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过高是否是不正确的心理,会害了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是没有错的,更谈不上是不正确的心理表现,因为父母对孩子只是期望太高,而不是要求太高,没有实质性的行为体现和要求,可以这么理解期望只是一种状态而要求是完成的一个目标。这就自然体现出一个心理过程所体现在孩子面前的只是期望值,而非实质性的必须实现的目标性的要求,如果只是一个期望值而无确定性的必须达到的目标,那么怎么又会对孩子有伤害性的问题呢?

在许多事情上我们都会有某种期望,几乎我们每一个人都如此,比如我们期望参加工作以后能够达到一个什么职位,挣多少薪资等等,但是这些未必都能够实现,甚至只有极少数人通过自身的努力有可能实现自己所期望达到的目标。同样道理,如果孩子的家长对孩子要求是你必须考上某某大学,这种是实质性的目标,其性质与期望就不一样了,一个是实质性的,一个是期盼性的,两者的比重就不同,所以说要达到的结果也会截然不同,当然这是按现实角度出发来论证的。

从表体现象上来看,哪一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好的大学也可以说是一些很有名气的大学,这个期望值高不高,如果对待学习优良,在校排名前几位的实现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对一位普通的学生来说成绩一般或者稍微好一些可以说对他的期望值就是比较高了,但是我们可以理解的一点是,作为家长的几乎很难去评定自己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努力性究竟有多大而做出预判,所以在孩子的学习当中或者其他方面给予很高,或者说太高过高的期盼都不为过。

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期盼一种目的性或者标准达到,期盼的当中本身就带有相当大的不确定性,因为自身的能力能否实现这种期盼,当然是指孩子并不是家长本人,所以这种不确定性就会更大了,让孩子去了解家长这种过高的期盼,也等于是家长对孩子的一种交代,因此孩子能不能够把自己平时的所作所为,你不努力、一般努力、努力、很努力、非常努力等几个档口,来选择自身行为的体现来回报于父母的期望,究竟怎样去做?这就是孩子的问题了。

家长的期盼性虽然很高,也确实给孩子带来一定的压力,那么在现阶段的社会环境的情境下,你没有压力,又何来的努力上的动力,再者说了,你就是如此的努力,依然会存在着压力,会让你更加的努力,如此周而复始的,只能督促自己的孩子去努力学习,甚至是非常努力的去学习,当然努力不努力,是否能够实现期盼的概率这都是相对性的,而非绝对的,也就是说不是你努力就能够做到父母期盼你的目的而达到,反之不努力你是绝对达不到更何谈与父母的期望。

在学生时代,家长不论有多么高的期盼或者过高的期盼,绝大部分孩子是能够理解的,也能够接纳的,虽然有些产生抵触的情绪,但是还是为了能够实现父母的期盼而努力学习,当然也知道,超越父母的期盼的可能性概率是比较小的距离父母期盼的距离相对较少的目的达到了,也是对父母期盼的一种回报,同时我们都可以看到,不论在你家长给你提出多么高的期盼,而你却没有达到父母的要求的时候,父母并没有抛弃你,也没有另向的给你其他的压力,依然给你的是支持和帮助,如果是一个孩子,能够对待父母过高的期望的理解,要等待若干年,等自己有了孩子对孩子的期盼的心理过程我想许多当初被父母提出过高期望的孩子会感谢自己的父母,而不是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