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历史社,谢邀回答。

士,系群体概念,多指在某一个领域拥有精湛的知识技能,由此形成深刻的思想和追求。但是,由于古代教育是官方教育(除了孔子开创了平民教育),这些知识技能只能为统冶阶级所掌握。

所以,士在一定程度上等同于统冶阶级和贵族群体,他们是一股错综复杂,但非常强大的政治力量,也是古代“人民”当中的“人(官僚和统冶阶级)”,处于人民(纳税对象)仆隶的上层。

凭借这些优势,“士”在古代社会的影响力非常大,他们多是核心资源的掌控者,比如官职、军职、土地/田产、价值取向、免税权、以及社会风评等。

士在古代为中下层统冶阶级,他们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本身就是望族,这种身份是与生俱来的,如孔子是商汤后裔、韩非子是韩国贵族,诸葛亮出身于官僚世家。

东汉未年的袁氏、东海孔氏都是士族。

魏晋期,司马家、王家、谢家都是高门,是典型的士族,更是贵族世家。

孔子说:士当有志于道。既是说自己作为士族一员,以传播王道教化、治理天下为已任,也为士族作了理想定位。

很显然,士比知识分子的涵义丰富得多。

在文化知识界,士是绝对的权威。在社会地位方面,“士”处于贵族或官僚集团。

《左传·昭公七年》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王、公、大夫、士、皂、舆、隶、僚、仆、台。“士”上有王、诸侯、大夫(大贵族),位于百民之上,就是一般的官吏都在“士”之下,可见地位之高。

南北朝和随隋唐时候,士族遭到了打压,但是影响力依然很大,隋文帝开创科举,

进士是科举功名的最高等级。

在地方上,士就是世家望族。

“秀才”最早出现于西汉的察举制,意为优秀之才,主要指孝廉和当地名望。

后来,有一部分秀才也进阶为士族。

科举兴起之后,“秀才”虽然还有本义,但是开始成为功名的象征,渐渐分享一些基础性的特权,如免税、免役,慢慢演变为乡绅或者地方上特权家族。

由于举人已经拥有当官的资格,不再属于

“民”。贡生即贡士,也不属于民。

那么,秀才就成为“民”最高等级。很多时候,吏员都比不上秀才。拿现在大学生类比古代秀才更是不了解秀才的含金量。

就社会地位而言,士族与秀才在古代都是特权等级。在相同的条件下,士族地位和权益明显比秀才更高。

士为统冶阶级,多为世家或贵族。足足比秀才高了整整一个等级,所谓“级高一等压死人”,士在古代真的很厉害。不然,也不会有那么多官僚自称士大夫。




最佳贡献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