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董卓没有儿子吗,为啥他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

董卓没有儿子吗,为啥他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

2020-10-03 20:31阅读(63)

董卓没有儿子吗,为啥他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董卓出身陇西郡豪族,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在得到大将军何的诏令进京洛阳前,董卓是并州牧,手下有一支五千

1

董卓出身陇西郡豪族,是正儿八经的朝廷命官,在得到大将军何的诏令进京洛阳前,董卓是并州牧,手下有一支五千人的军队,这可是东汉地方上的政府军。

但是董卓手下军队的组成非常复杂,由于在当时的边境地区生活,董卓手下的军队组成复杂,有汉人,羌人、匈奴人、鲜卑人等少数民族,以董卓自己的话来说,他手下这帮人与董卓关系良好,一是因为董卓豪爽,经常给予手下人恩惠;二是因为彼此常年在一起征战,有过命的交情。

另外,东汉末年流行一种依附于豪强大族的私人武装,称为部曲,董卓手下的军队组成除了东汉的政府军之外,还有一部分人属于董卓的私人部曲,这些人是绝对效忠董卓的。

董卓

董卓带着三千人进入京城洛阳后,先后使用各种手段,收编了洛阳大量的政府军,比如大将军何进手下的军队,车骑将军何苗手下的军队,执金吾丁原手下的京城卫戍部队,以及袁绍、袁术、曹操等人手下的部队。

这个时候董卓手下的军队组成就更加复杂了,什么样的人都有,有西凉军,有并州军,有京城军,要想明白“为何董卓被杀后,西凉军就群龙无首,董卓没有接班人吗?”就得明白当时董卓手下的军队权力安排。

一、外驻军队

董卓是通过手下倍受信任的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五大中郎将来管理外驻军队的,董卓将手下军队外派到长安以东的交通要道布防,比如牛辅驻扎在安邑(山西省运城市夏县),段煨驻扎在华阴(陕西省渭南市)、董越驻扎在渑池(河南省三门峡市),其中郭汜、李傕、张济、贾诩等人是牛辅手下的校尉。

东汉末年形势图

董卓用来防守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的主要军事部署就是:防线前移,亲信掌权。牛辅是董卓的女婿,也是董卓最信任的人,牛辅手下人才济济,实力也最强,再加上董卓没有儿子,牛辅也算董卓的半个儿子,其手下也算是董卓的嫡系西凉军队,同时也是董卓军队的主力,这部分军队基本上占去了董卓70%的军队。

二、皇宫禁军

皇宫禁军是负责长安城内外治安和保护董卓的军队,原本是由执金吾丁原管理,丁原被吕布杀后,董卓卓兼并了丁原的军队,将这部分军队交由董卓的侄子董璜统领,这部分军队对董卓的忠心是不用怀疑的,是董卓的核心军队,但数量不多。

董卓

三、贴身保镖

董卓掌控朝廷后,是不住在皇宫中的,而是住在离长安有几十公里的郿县,董卓在郿县修建坞堡,在其中囤积了大量的财宝和够吃30年以上的粮食,董卓平常就住在郿县的坞堡,有事情时才会进入皇宫面见皇帝,坞堡由董卓的家族负责安全保卫工作。

吕布是董卓的贴身保镖,身边有一支小卫队,仅仅负责保卫董卓的个人安全,吕布是董卓所有安全保卫体系中离董卓最近的一个,而董卓偏偏是死在吕布手中的。

董卓的儿子早逝,因此在他控制朝廷后,其实是没有亲生儿子,况且董卓当时刚刚掌控权力没两年,根本还没有接班人计划,如果董卓想要立接班人,一般来说有两个办法:一是收养义子,二是从董氏家族中选一个血缘关系较近的,比如弟弟、侄子。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董卓根本没有立接班人的计划

暗杀董卓

董卓也根本没有想到过自己会被吕布所刺杀,董卓一被杀,朝廷首先清除了留在长安城的董卓亲信,然后让皇甫嵩率领军队剿灭了郿县坞堡中的所有董氏家族,诛三族,至此,董氏家族中人全部被杀。

为什么杀了董卓,董氏家族就毫无反抗呢?

主要有两个原因:

1、董卓把自己的主力西凉军全部外派到离长安很远的交通要道驻扎,这叫外围防御。但是董卓忽略了内部防御,长安城中内外的兵力都非常薄弱,董卓被杀的情况是保密的,当董卓被杀时,郿县坞堡和长安外围的西凉军全都不知道。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派出皇甫嵩夺过董卓原来的兵权,率领军队攻打郿县坞堡,一是出其不意,二是实力悬殊,郿县坞堡很快被攻破,其家族全部被杀,而远在关东的五大中郎将根本就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董卓

2、董卓集团的核心就是董卓,除了董卓之外,其他任何人没有权力和地位能够代替董卓阻挡朝廷的反扑,再加上董卓家族也没有特别有能力的人,抵挡不了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董卓被杀后,这个集团的核心倒了,形不成凝聚力,就是一盘散沙。

3、朝廷中反对董卓的人太多了,董卓倒行逆施的做法得罪了整个天下人,不仅仅是朝廷中的官员,董卓在世时,很多人是敢怒不敢言,听说董卓被杀,那些表面上服从董卓实际上怨恨董卓的人全部冒出来了,甚至反手拿起刀就杀董卓家人,所以在长安地区及附近,董卓一死,朝廷很快就控制了局面。

董卓失败的原因就是把自己军队主力放在了远离长安的关东地区,虽然在外围阻止了来自关东的威胁,但是却忽略了内部威胁,这些远离长安的西凉军,原本都是听命于董卓的,现在董卓被杀,五大中郎将原本就是平级的,只有董卓是他们的上级,谁也指挥不了谁,所以叫群龙无首。

董卓被杀

另外,董卓被杀后,还引发了西凉军的内讧,中郎将徐荣、段煨、胡轸相继投降朝廷,牛辅、董越不肯投降,但是董越找牛辅商量如何处理时,牛辅却杀了董越,然后牛辅弃军而逃,在路上被自己的贴身随从所杀,由此来看,这五大中郎将虽然武力过人,但是政治智慧都非常低,不知道联合起来抱团取暖,最终还是贾诩劝说了校尉级别的李傕、郭汜等人起兵反汉,才最终攻下了长安。

所以,董卓留在关东的军队其实实力是非常强的,却远离董卓的核心地区,如果留一个中郎将率领一支军队驻扎长安,那吕布等人敢不敢杀董卓还要打个问号了。

2

董卓有儿子,不止一个。但是,有跟没有一个样。因为董卓是被王允设计谋杀的。他死后不久,王允就派皇甫嵩迅速带兵攻破了董卓的老巢郿坞。


当时除了董卓的女儿、女婿牛辅外。董卓一家老小:包括一个老妈,三个儿子,一对孙子孙女,一个弟弟(左将军董旻),一个侄子(董璜,董卓大哥的儿子)。全部被当场处死!

董家人根本还没反应过来,就被满门抄斩。

其实在这些被杀的人里面,董卓的儿子并不重要,死了就死了。真正重要的,有能力接董卓班的人,是董卓的弟弟董旻。

因为十常侍之乱时,董旻在京城接管了车骑将军何苗的部队,他手上有一定资本。董卓进京后,封其为左将军,与自己并列(董卓是前将军),而董卓麾下诸将领,最高都只是中郎将或校尉级别。这就是董旻地位和实力的证明。

可以说,如果董旻不死,他起码可以收拢董卓一半部众。只不过这么重要的一个人,居然稀里糊涂的就被干掉了。

董旻死后,牛辅被推到了台前。他是董卓昔日麾下级别最高的几个中郎将之一,论地位可以排在董越、段煨、胡轸、杨定、徐荣之前。而且他还是董卓的女婿。

常言道:一个女婿半个儿。当董卓全家被群灭后,那么就身为女婿的牛辅显然是最有资格出来收拾局面的。

牛辅当时干的其实也还不错,他的能力虽然不行,跟老丈人比差远了。但从徐荣、段煨等人准备投降,而他却拒不投降,且他还并吞并了董越的人来看。如果他不死,他应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收拢人心涣散的西凉军。

然而临到关头,意外又发生了。正当牛辅打败了李肃,准备给吕布一个教训时,他居然阴沟里翻了船,被部下胡赤儿干掉了。

牛辅死后,其部将群龙无首。此时在外征战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感到前途迷茫,便有心投降朝廷,先后向王允、吕布示好。

但是王允、吕布对这些人的处理态度却出现了分歧。吕布主张直接斩草除根。因为他是并州军出身,跟西凉军不是一路人。在他看来,西凉军上下全死光了才好。

王允反对吕布,拒绝干掉西凉军众将。但他也拒绝李傕、郭汜的示好。因为他怕收拢李郭人等会导致袁绍等关东联军的误会,误以为他王允与西凉军同流合污了。

结果他就什么表示也没有。把李、郭、张等人干晾在前线了。

这一头是王允对西凉军校尉级将领主动投降的不上心,那一头是李郭二人的心神不宁。

在极大的心理压力下,李傕决定散伙,把部队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然而贾诩找却到李傕,说要是遣散部队,你就完了。一个区区亭长就能弄死你。你现在唯一的机会是杀回长安,即便不成功,也能洗劫关中一番后再回陇西老家。李傕觉得有理,便联合郭汜、张济等人一起攻打长安。

王允在长安得知消息后,令早先归顺朝廷的徐荣、胡轸迎战李傕、郭汜。结果胡轸于阵前投降,徐荣战死。李郭叛军围困长安,最终攻陷长安,逼走吕布的并州系兵马,又以汉献帝名义赐死王允一家。

至此,西凉军再次控制朝廷。

之后的事就是一锅大乱炖了。

李傕、郭汜都是牛辅部将,谁也不比谁的资历老,地位高。

另外还有樊稠、李蒙、张济、董承、段煨以及杨定等人,也都是相互不服。

这些人都想当老大,所以,西凉军自此就彻底四分五裂了,开始相互厮杀。

先是李傕猜忌樊稠、李蒙,将两人搞死。

然后是李傕、郭汜相互猜忌,自相残杀。张济看不下去,就从中调解,并说服二人,把汉献帝接到自己的地盘(弘农郡)。

再接着是杨奉、董承、段煨、杨定等人害怕被李傕、郭汜弄死,就借把汉献帝护送回洛阳的机会,脱离西凉军。结果被李傕、郭汜得知消息。双方在张济地盘上一通厮杀,董承、杨奉等人兵败,死伤无数百官士卒。连汉献帝也惨到露宿荒野的程度。

张济当时先是帮董承、杨奉,后来见得不到好处,就帮李傕、郭汜。等到自己地盘被嚯嚯一空,没粮食吃后,他就跑去荆州抢夺钱粮。结果阴沟里翻船,被流矢射杀。

他死后,其侄张绣接管部队,投奔荆州,与刘表合为一股。

张济的部队离开后,李傕、郭汜一方的势力有所减弱,但杨奉、董承仍然打不过。这俩见实在打不过,就一面派使者假装向李傕求和,一面又暗地里派遣使者前去河东郡招纳白波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贤王去卑增援。得到数千骑兵。


不久后,各路救兵纷纷赶到,李傕被打得措手不及,死伤数千人。

可受如此惨败,李傕岂能善罢甘休?因而没过多久,他就收拢残部发动反击,与杨、董再次大战。

这一次,董承等人再次战败,朝廷百官又一次惨遭大规模杀戮。汉献帝跟着他们也是苦不堪言。为了保命,献帝一面派人与李傕求和,一面赶紧跑路。直到逃回洛阳后,李傕的追兵才没敢继续追杀。


最后,董承等人见洛阳守不住,就派人去召曹操护驾。等到曹操带兵赶到,将汉献帝移到自己的地盘许昌,这场闹剧才终于终结。

又过了一年,刘备诱杀杨奉。董承也受到了曹操的重点关照,昔日互送汉献帝东归的西凉军诸将死的死,废的废,都没好下场。

期间值得一提的是,贾诩见李傕没前途,就投奔了段煨。不久后,又投奔了张绣。而没有了智囊,李傕、郭汜也就死期将至了。

其中,郭汜被自己的部将伍习杀死。李傕则被曹操派人打败。最后全家被杀。


随着李傕、郭汜的败亡,原本董卓一手笼络组建起来的西凉军体系彻底凉凉。马腾、韩遂等凉州土著军阀开始东进,占据关中,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新主人。

总的来说。董卓被杀前,地位仅次于他的是董旻、牛辅、段煨、董越、徐荣等人。但这些人要么也被王允派人杀掉,要么被自己的部将干掉,要么被原本地位不高的李傕、郭汜、张济等人联手干掉。

而李傕、郭汜、张济、樊稠、李蒙等人的资历不够高,大家平起平坐,谁都不服谁。所以董卓死后,西凉军自然就是四分五裂了。

3

一、西凉军事集团

1、西凉军发迹于西凉苦寒之地,部众多有羌族人,蓄养骑兵,汉朝马具的更新换代、马鞍的普及使马战更加普及;马甲的生产,保护战马,使西凉铁骑更加安全。西北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使得西凉军武艺高强、骁勇善战。

2、游牧民族习气重,西凉军具备豪迈任侠的英雄主义精神,但另一面由于农耕不兴,西凉军喜欢劫掠,草菅人命,残暴不仁。这种游侠习性使西凉军难以俘获民心,这是他们失败的一个原因。

3、西凉军中内部派系众多,长期内耗,自相残杀,联盟也是松散的军事联盟,随时翻脸。董卓一死,就分裂成董卓系、牛辅系。李傕郭汜樊稠等方才共同攻破长安,转眼间李郭杀樊稠,随后李傕郭汜大交兵。

4、西凉军反复无常,翻脸无情,有奶便是娘。韩遂与马腾方才结盟,不久便相互攻杀,韩遂杀马腾妻子。

5、出身西凉的军阀们不懂发展农业,缺少长远的政治理念,不能建立长久有效的统治。上天给了董卓、李傕、郭汜等足够的机会,掌握天子,却不能让他们成为一代英豪。

二、董卓军事集团

1、董卓崛起的原因

董卓军事集团与韩遂马腾集团有所不同,董卓是属于官军系统。

东汉末年的凉州三明(皇甫规、张奂与段颎)治羌扬名,开启了凉州军阀的先河。董卓作为三明下一辈的凉州军阀,除具备治羌能力外,还有着三明没有的拥兵野心。所以他经营凉州时,一面镇压黄巾军和羌乱,掌控凉州兵马,也不忘收买羌帅人心。

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而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与俱还,杀耕牛与相宴乐。诸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赠卓。——《三国志·董二袁刘列传》

董卓日益壮大,成为西凉最强的军事集团。朝廷两次要征调他离开凉州,他都上表拒绝。终于逮到何进召其进京的机会。

董卓能入主中枢,独揽朝纲,原因有:

①、董卓经营凉州,掌握了兵马,同时还俘获了羌帅人心;

②、审时度势,借戚宦之争入洛阳,成为洛阳之主;

③、又吞并了丁原的并州军、何进何苗的北军禁军。并州军由吕布掌握,北军禁军由其弟弟董旻掌控

④、废除汉少帝,诛杀何太后等外戚,终结了戚宦之争,又立傀儡汉献帝刘协,玩弄于鼓掌之中。

2、董卓灭亡的原因

董卓作为军阀专政的始作俑者,却不得善终。原因如下:

①、董卓作为外来军阀,尽管一直重用官僚士大夫集团,却仍为王允等世家大族轻视;

②、董卓开了军阀专政的先河,袁绍、袁术等世家大族或者地方牧守,联合地方豪强,割掉地盘,以讨伐董卓为名,开启了军阀割据的时代。讨董军声势浩大,董卓难以抵挡,被迫迁都长安,将皇帝与文官拖入自己的地盘。

③、董卓尽管吞并了并州军、北军禁军,但未能收获军心;且董卓为人暴躁,逐渐与并州军吕布矛盾激化;

④、董卓为躲避讨董联军,迁都长安,将汉献帝迁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关中,为洛阳官僚百姓不满;迁都过程中,董卓残暴不仁,劫掠洛阳,失去了民心。

在袁绍、袁术组织讨董联军,在外部攻击董卓,而内部士族与并州将领联手。最终192年4月,王允与吕布诛杀董卓。

三、董卓灭亡后的董卓系

1、董卓系崛起与分裂

董卓系军阀原是靠着董卓的威望和权力凝聚成一个松散的军事联盟,董卓死后丢了登时分裂成各个小军事集团。董卓手下将领分两派系,一是凉州系,包括弟弟左将军董旻、侄子董璜(侍中、中军校尉)、牛辅(董卓女婿、中郎将)、董越(中郎将)、段煨(中郎将)、胡轸(东郡太守、大督护)、徐荣(中郎将)、及校尉李傕、郭汜、张济、樊稠等。一是并州系,有中郎将吕布。

董卓迁都后,分配了部署。“(董卓)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渑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爱将董起、段煨、牛辅的潼关附近呈三角布防。此后

董卓伏诛后,徐荣、胡轸、李肃投降了王允。王允手下掌握了吕布的并州军、徐荣胡轸等董卓降军,可谓兵强马壮。但董卓女婿牛辅仍盘踞在陕县,董卓死后,牛辅杀董越,兼并其军队。愚惷倨傲的王允不愿赦免牛辅等董卓余孽,反而派李肃讨伐之,结果为牛辅大败。此后牛辅被亲信所杀,军队由亲信李傕、郭汜、张济掌管。

192年6月,因无朝廷赦书,李傕、郭汜、张济听贾诩之计,合兵攻打长安,沿途董卓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纷纷投靠,合围长安。逐吕布、诛王允,杀徐荣、降胡轸,掌握了长安大权。

董卓系能在董卓死后迅速崛起的原因是:西凉军骁勇善战,愚蠢的王允不愿意赦免凉军,反而派兵讨伐,西凉军狗急跳墙,合围长安。

所以说董卓的凉州军成立的因素非常多,且不说有没有儿子,或者儿子死没死。单说他死之后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压制这些骄兵悍将的。所以。为什么没有人能在董卓死后继承凉州军事集团。主要是因为在他死之前他并没有安排好内部的矛盾,和选定继承人。所以在他死后强及一时的凉州军就支离破碎、群龙无首了。

好了我是昊涛说史,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可以点赞评论告诉小编奥~




4

董卓到底有没有儿子?那答案肯定是有的。

董卓在历史上不仅有儿子,孙女都有,董卓的孙女叫董白,他儿子具体名字不详,但是肯定也是有的。

那么问题来了,有儿子为何董卓死后西凉军队群龙无首,变为一盘散沙呢?有一种说法,董卓的儿子去世很早,所以才没在历史上留下名字。

但更可能的是,董卓的儿子就算没有早死,也并没有能力统领西凉军。

其实原因也很好解释,因为董卓对于军队的权威仅限于他个人。虽然董卓具有绝对的威信,但是当他死后,由于他实际上没有家族后人能控制整个军队,他的亲信只能选择效忠汉朝。如果不效忠当时的王允等人,那么他的那些亲信军队缺乏一个合理的政治理由。换言之,除了董卓,董家人不能服众。

另外,董卓的所谓西凉军其实成分非常复杂,除了董卓,根本无人可以全面掌握。所以他们在董卓死后必然是四分五裂。

首先,董卓的西凉军里面除了他在镇压羌族所带出来的一大批旧部以外,还有大量是吞并的何进部下,比如张辽等人(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这些人也只听命于董卓,董卓死后他们也是第一批脱离西凉军序列,加入吕布阵营的人。他们的存在让董卓集团的成分变得非常复杂,里面不少人其实除了效忠董卓以外,还效忠于私人将领,比如郭汜、李傕、张济等人。

所以,董卓西凉军实际上就和清末北洋军别无二致。董卓西凉军的主要将领都各有军队就和独立军阀差不多,董卓死后他们唯一的约束消失有如脱缰的野马,根本不听其他人的,董卓在世的时候西凉军也没有第二个可以号令群雄的人物。所以即便董卓有儿子也没有任何意义。

典型的例子就是称帝后的袁世凯,他死后,虽然有好几个儿子,但北洋军立刻分裂了。因为只有他才能压服那些军头。

而更加重要的是,董卓死的时候西凉军内部的反对力量已经集结了,正是这些人杀死了董卓,所以西凉军的分裂态势已经不可逆转,最终崩溃也是必然的。

所以综上所述,董卓死后西凉军的分裂不仅仅是历史性必然,也是肯定会发生的事情,这和董卓有无子嗣无关,更多的是关系到董卓身后的权力结构问题。如果吕布和王允等人不对董卓旧部斩尽杀绝,那么他们很有可能继承董卓遗留的权力,成为第二个董卓。

5

董卓有儿子,不过死得早。而在西凉军中被当做董卓副手看的,其实是他弟弟董旻。

史书上并没有直接提到过董卓儿子叫什么,不过他有个孙女叫董白。既然有孙女那肯定就有儿子了。董卓曾经对司马朗说“卿与吾亡儿同岁”,所以董卓的儿子也是畜生在公元171年。估计死得早,所以在史书上并没有提到。

但是这不意味着西凉军除了董卓外就没有可以作为领袖的人选了。董卓兄弟三人,他排行第二,大哥董擢早死,在董卓进京时已经没他什么事了。而老三董旻和董卓年纪差不多,一直是董卓的左膀右臂。

董卓进京以后,何进部将吴匡认为何进的弟弟一向反对铲除宦官,是宦官的同谋,于是率何进旧部去攻打何苗。董旻率西凉军协助吴匡作战,将何苗杀死,从而吞并了何进兄弟的部属,为董卓控制洛阳局势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后来董卓被封为前将军时,董旻被封为左将军,两人并列,同属四方将军。此外西凉军中还有牛辅、董越、段煨、胡轸、杨定、徐荣、吕布七人是中郎将,地位比董氏兄弟低一些。此外董擢的儿子董璜掌管京城的禁军,也是董卓的心腹。

从上面可以看到,董卓集团的二把手是董旻,七中郎将和董璜为辅。正常情况下董卓死了的话,就是董旻、七中郎将之一董卓的女婿牛辅和董璜三人都有可能接替董卓的位子。

然而在董卓被诛杀的时候,王允就顺势把长安城内和住在郿坞的董氏一族诛杀干净。董旻、董璜就此身亡。只有牛辅领兵在外,躲过一劫,一度还击败了朝廷派来讨伐他的李肃,杀死了和自己意见不合的董越,气势大盛。

不过因为徐荣、吕布等董卓集团中的几个中郎将都倒向了朝廷,担心自己手下也会叛变的牛辅选择了逃亡,半路被杀。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董卓死后,他最主要的骨干董旻也被杀死,这么一来就导致了西凉军暂时群龙无首。牛辅没能抓住机会统合各部。最终给了郭汜、李傕等人上位的机会。

6

我是三维策论,历史爱好者,在这里回答你的问题。

董卓是有儿子的,但是他长子死的早。他曾经对司马朗说,你和我死去的儿子年龄一般大。

《司马朗传》卓谓朗曰:“卿与吾亡儿同岁,几大相负!”

董卓死的时候其他的儿子都还很小,是没有能力继承西凉军的。

《英雄记》:卓侍妾怀抱中子,皆封侯,弄以金紫。

而西凉军之所以在董卓死后四分五裂,我认为有以下五点原因:

第一、西凉军中派系林立,并不团结

董卓率领三千西凉军进入洛阳,起初军事实力并不强大。之后他将洛阳周边的其他正规军一一收编了,这才形成了强大的西凉军事集团。其中就包括了何进的旧部-禁军,这支部队人数众多,非常精锐。还有丁原的旧部-并州军,吕布原本就是丁原的部将,后来杀了丁原带领并州军投奔董卓。

董卓的军队号称西凉军,实际上大部分都是并州军和禁军。三大派系之间矛盾重重,全靠董卓弹压和维系。董卓一死,自然分崩离析。

《三国志》时进弟车骑将军苗为进众所杀,进、苗部曲无所属,皆诣卓。卓又使吕布杀执金吾丁原,并其众,故京都兵权唯在卓。

(派系林立的西凉军全靠董卓维系)

第二、董卓的嫡系分散在各处

迁都长安之后,董卓为了控制长安周边地区,将手下许多能征善战的将军都派往各地驻守。为了防御关东诸侯联军的进攻,更是派遣董越、段煨、牛辅三大中郎将分别驻守三个地方进行防守。

《后汉书董卓传》乃使东中郎将董越屯渑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董卓派遣了大量精锐到各地驻防,这就使得他在长安的嫡系部队大大减少。因此给了吕布、王允等人可乘之机。而在董卓死后,这些分散各处的统兵将领没有了主心骨,在短暂的迷茫之后也就开始各怀鬼胎了。

倘若这些精锐开始就驻扎在同一个地方,军权自然也就由当时的最高指挥官接手了。大大减少了各军队相互之间火并的概率。

(西凉军嫡系在外征战)

第三、董卓集团的中枢被清剿一空

强盛的西凉军事集团的第一次分裂就是吕布反叛。吕布和王允一起诛杀了董卓并诛灭了董卓的三族,董氏家族的核心人物如董卓的弟弟左将军董旻、侄子中军校尉董璜也在次的反叛中一同被杀死。

《三国志》布怀诏书。卓至,肃等格卓。卓惊呼布所在。布曰“有诏”,遂杀卓,夷三族。

所以就算董卓立了继承人也会在这场叛变中被杀死。董卓被诛杀之后,被定为国贼,是叛国者。西凉军中的高级将领段煨、胡轸、徐荣害怕朝廷追究谋反的罪名于是投降了朝廷。

此时由吕布率领的朝廷军其实也是西凉军中的一支,只不过他们反了董卓,摇身一变成为了朝廷军。

在这场叛变中,董卓的西凉军事集团不但分裂成为了两个对立的派系,并且失去几乎所有的核心人物。高级将领中只有董卓的女婿牛辅和中郎将董越统兵在外得以幸免。

因此董卓集团的中枢被清剿一空也是西凉军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

(董卓死后,被诛杀三族)

第四、西凉军高级将领死伤殆尽

董卓死后,西凉军一半由吕布率领归于朝廷,另一半散落在关中各处。当时西凉军硕果仅存的两位中郎将不想着怎么把军队收拢起来,而是立刻开始自相残杀。董越得知董卓死后前去和牛辅军汇合商议对策,但是牛辅害怕董越抢夺军权,于是杀了董越,吞并了董越的军队。

《魏书》中郎将董越来就辅,辅使筮之,得兑下离上,筮者曰:“火胜金,外谋内之卦也。”即时杀越。

本来西凉军有了唯一的统帅是可以团结一致的,如果牛辅收拢了关中其他地区的董卓旧部未尝不可以反攻长安,继续发展壮大。可惜,不久牛辅就被自己的亲信杀死。

至此,西凉军高级将领死伤殆尽,各部将领彻底群龙无首。

(西凉军中级将领们没有人领导)

第五、西凉军中级将领争权夺利

  • 危机中的团结一致

李傕、郭汜、张济等中级将领之前就是牛辅派往各地驻守的。董卓死后,他们本来已经奉命向牛辅靠拢,准备遵从牛辅的命令行事。可是等他们来了牛辅已经死了。于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本来想各自散伙回西凉。但是又怕朝廷追究罪过。

《三国志》初,卓女婿中郎将牛辅典兵别屯陕,分遣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略陈留、颍川诸县。比傕等还,辅已败,众无所依,欲各散归。

因为朝廷不愿意赦免西凉军部将。有着王允、吕布军队的威胁,李傕、郭汜、张济三人暂时非常团结。他们听从了贾诩的计策,合兵攻打长安。进军长安的途中,董卓之前派去镇守各地的旧部樊稠、李蒙、王方等人纷纷率军前来汇合,兵锋极盛。不久便攻破长安,吕布引军逃遁,王允兵败身死。

至此西凉军事集团又迎来了一个巅峰时期,以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四大派系为主的西凉军联盟把持了长安朝政,原本的西凉军中级将领们也都封候拜将。

《三国志》傕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汜为后将军、美阳侯。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擅朝政。济为骠骑将军、平阳侯,屯弘农。

(西凉军攻打长安)

  • 安逸后的本性暴露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本来都是西凉军的中级将领互不统属,谁也不服谁。占领长安以后,李傕、郭汜、樊稠把持朝政,而张济领军在外。不久之后,长安诸位将领争权夺利。李傕、郭汜联手杀了樊稠。

《三国志》诸将争权,遂杀稠,并其众。

然而樊稠的死并不是内斗的终点,一山不容二虎。李傕、郭汜相互攻伐起来。

《三国志》汜与傕转相疑,战斗长安中。

自此以后西凉军再度分崩离析,他们相互争斗,想要兼并对方,并在争斗中耗尽了西凉军的元气,连天子都在他们的眼皮子底下逃回了洛阳。最后李傕被曹操派遣的裴茂诛杀,灭了三族。郭汜被五习所杀,死在了郿坞。而统兵在外的张济因为缺乏粮草到南阳劫掠,最后死在了当地。而这支硕果仅存的西凉军在他的侄子张绣的率领下占据了宛城,最后又投靠了曹操。

《三国志》建安二年,遣谒者仆射裴茂率关西诸将诛傕,夷三族。汜为其将五习所袭,死于郿。济饥饿,至南阳寇略,为穰人所杀,从子绣摄其众。

因此,可以说西凉军后期的灭亡就是因为他们互不统属,相互火并。西凉军中级将领的争权夺利是他们群龙无首的重要原因,如果能够推举一个首领出来,未必不能长久。

(李傕和郭汜)

综上所述:

董卓死后,西凉军群龙无首,究其原因还在于西凉军本就派系林立并不团结,吕布将董卓集团的中枢一网打尽之后,驻守各地的西凉军精锐无法及时统合。高级将领死伤殆尽没有人能登高一呼、中级将领互不统属,谁也不服谁进而相互攻伐。最后强大的西凉军因为内斗而烟消云散,让人唏嘘。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已经解答了题主的疑惑。

欢迎留言,更多精彩关注@三维策论。

(以上图片皆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7

历史上, 董卓不仅有亲生儿子,还有收养的义子。公元190年,十八路诸侯集合势力攻打董卓,局势严峻,此时董卓听从手下谋士意见,准备挟天子迁往长安,当时担任治书御史的是司马朗的父亲,看到此刻周边动乱不安,危机四伏,司马防深感不安,便命长子司马朗带着家人返回家乡。不巧的是,有人向董卓告发司马朗想要逃跑,等其被抓到董卓面前时,董卓说道:\"你和我已经去世的儿子同岁,为什么要背叛呢?\"

首先,从董卓对司马朗说的话,可以判断出董卓是有儿子的,他的儿子竟然和司马郎差不多大,那就是也大约在公元171年出生,但是在公元190年已经不在人世了。这是董卓权倾朝野之前就有的儿子,在其当权之后,他的姬妾也曾为他生下过一儿半女,只不过后来董卓倒台时都被清算杀害了。

至于为什么董卓一死,西凉军就群龙无首?这就要从他身边有能力挑大梁的人说起了。

公元192年,董卓被吕布和王允联合杀害,他一死董家立刻面临诛三族的危险,上有自己年迈的母亲,下有尚未成人的孙子孙女,除了自己的女儿女婿,自己亲人基本诛杀殆尽。他这一死不仅董家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就连他领导的军队也变得群龙无首,这又是为何呢?

一,没有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董卓的亲生儿子早亡,义子吕布背叛了他,部下中又没有一个威望很高的,能够站出来领导军队的,能数的上的就只剩下自己的女婿:牛辅和李儒。李儒是董卓的首席谋士,在背后出谋划策可以,领兵打仗,冲锋陷阵就不太现实了,所以想要统帅西凉军更是不可能的。牛辅虽然骁勇善战,对董卓绝无二心,但后来一时大意,被自己的手下杀害,首级被献给了吕布换取赏钱,活的不长久,更别提将西凉军招募到自己麾下。

还有人说,董卓的弟弟董旻如果没有死的话,凭借他的实力至少可以收复董卓一半的人马,首先,血缘这方面无可厚非,董卓的亲弟弟,关系怎样也会比女婿更合理些,再者,董旻一直跟随董卓忠心耿耿,战绩可人,而且,还被董卓授予左将军一职务。要知道,东汉末年,受中央朝廷册封的左将军仅有刘备和吕布两人而已,虽然董卓这个显得名不正言不顺,但至少可以看出他在董卓心中的位置,换句话说,若没有足够的实力,又怎敢如此器重?只不过后来,董旻在王允下令抄董家时已经被害了。

二,西凉军内部争斗加速了其灭亡。

公元192年5月22日,那个权倾朝野,企图窃取汉室江山的东汉末年有名军阀董卓被自己昔日看重的义子杀害,至此,西凉军群龙无首,后来牛辅一死,西凉军内讧更是严重,那些颇有实力的将领都想借此分一杯羹。

董卓手下总共有五个中郎将,其中他的女婿牛辅权力最大,在董卓死后也收割了一部分西凉军的势力,但牛辅死后,这些人便群龙无首,他的手下,像李傕、郭汜、樊稠等人一心想借机投靠朝廷,被无视后才选择听取贾诩的建议反攻长安。等控制长安之后,他们又因为内讧的原因一个个被瓦解。

当时权重比较大的要属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可是渐渐的李傕便对樊稠起了疑心,在宴席上将其杀害,李傕的这个做法显然会让其他将领惶恐不安,开始各自怀疑,郭汜对李傕也极不信任,这样一来,内部纷争不断,西凉军自然四分五裂,汉天子刘协也趁机逃了出来。

8

东汉末年,何进为逼迫太后除去宦官,召集外地军队进入洛阳,结果宦官提前下手,于宫中设伏,击杀了何进。何进一死,洛阳顿时大乱,这也给了董卓入主洛阳的机会。洛阳群龙无首,董卓有大军在手,又控制了皇帝,自然是大权在握,后来他还擅行废立之事,迁都长安。

董卓有西凉军在手,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做着千秋大业的美梦,不过没过多久,他就被王允联合吕布给击杀了,大权重归朝廷,他手中的西凉军也群龙无首了。这就很奇怪了,董卓难道没有儿子吗?为何不统帅西凉军,为其报仇呢?

董卓之死

董卓其实死的是比较意外的,正常情况下,根本就没有人能够杀他。但是王允说服了他的义子吕布(正常情况下跟着董卓肯定比跟着王允有前途,谁也没料到吕布会反),又假借天子之名,使得他降低了防备,最终死于吕布之手。这完全就是一场阴谋刺杀,而当时长安的董家人和嫡系部队显然是没有收到董卓身死的消息,所以未能做出过多的反抗。

董卓亲属

那么董卓有儿子吗?肯定是有的,而且还不止一个!董卓有个孙女叫董白,这说明董卓是肯定有儿子的,不然哪来的孙女?而且董卓侍妾很多,还曾说要给侍妾的儿子都封侯,说明董卓的儿子还是很多的。那么为啥董卓去世后,这些儿子没能一统西凉军,反攻长安,为他报仇呢?分析史料,我们大致可以推测出以下两个原因。

一、董卓在世的儿子年龄尚幼

董卓的儿子作为其继承人,肯定是非常重要的,在维护西凉军的稳定与董家势力传承下有不可轻视的作用。所以一旦董卓儿子长大成人,肯定会被推至台前,处理各种事务。然而纵观史料,我们很难找到董卓儿子的活动痕迹,相反,董家最出名的除了董卓,就是他的弟弟董旻和侄儿。

董旻原本在洛阳为官,董卓能够入主洛阳,董旻出力极大,各种军事情报和各方势力的收服,董旻都参与其中。如果没有董旻的帮助,董卓怎么可能以一外镇军阀控制洛阳?而在之后,董旻也成为了董卓集团的第二号人物!综合看来,史书上没有留下董卓儿子的名字,很有可能是因为他的成年儿子早死,而其他儿子年幼,还不足以上台露脸,只能暂时由他的各方亲属帮忙处理事务。

二、董卓集团覆灭太突然

董卓的死,本身就是一场谋杀,所以他的嫡系很多都没能做出有效反应。而王允行动也是非常迅速,在诛杀董卓后,立即命皇甫嵩带人去进攻董卓的老巢眉邬,董卓的西凉军大多都在边关驻守,在长安的不多,所以未能做出有效抵抗。董卓老巢被攻破,他的亲属被全部击杀,没有人能够出来主持大局。当然了,他的儿子和弟弟也死于了这场屠杀之中。

董卓的亲属嫡系大多于长安丧身,当然无法及时组织西凉军反扑,但其实也有一人具有一统西凉军的实力。他就是董卓的女婿牛辅,事实上此时的西凉军也希望有人出来主持大局,统一各方势力,给大家指条明路!董卓在世时,牛辅的官阶就是中郎将,比其他西凉军将领级别都要高,所以其他人对他是也是非常服从的,由他带领,说不定还真能成事。

事实上,董卓死后,牛辅也是拒绝投降,立即起兵反对王允,并成功击败了李肃,大有继续进攻,击败吕布之势。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牛辅阴沟翻船,被属下给刺杀了。这下子,能真正有资格统一西凉军的人再也没有了。

而王允在诛杀董卓之后,在对西凉军的处理上也挺让人意外的。首先他并没有宣布西凉军的罪行,也没有说要赦免西凉军,就把人家晾在那里,不做任何处理,搞得西凉军人心惶惶。其次,在面对李傕郭汜的主动请降时,他直接拒绝了人家,结果李傕郭汜狗急跳墙,率众攻击长安。

实在是很不理解王允的做法,完全没有一点处理这种危机的经验,虽然董卓已死,但是西凉军大部分还在,这是一支可怕的力量,如果掌握住这支力量,他王允完全有可能挽回汉家颓势,即便不能再次一统山河,保护汉献帝稳定传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他最终却也没能掌控住西凉军。

反而被李傕郭汜这种小人物给攻破了长安,要知道他们的级别在西凉军中其实不是特别高,并不是顶尖的级别。牛辅死后,其他人大多是同一级别,都是互相不服的,王允抓住机会,完全能招降西凉军。

总结

董卓死后,西凉军群龙无首,最后李傕郭汜为求自保,裹挟西凉军攻下长安,导致天下真正的开始了大乱,西凉军内部也无法做到真正统一,最终分崩离析,被人各个击破。而局面原本是不会发生到这么差的,只不过董卓死时,活着的儿子年幼且亲属全部死于长安,未能出来统一西凉军,而王允也未能抓住机会控制西凉军,导致局势糜烂。

9

我是人者仁义也,用正史说三国。

在历史上讲其实董卓是有儿子,而且有很多,只是这些人全部被杀了,所以没有流传下来的名声。

董卓在把汉朝的都城由洛阳迁往长安之后,曾经对于董氏一族大肆封赏,董卓的弟弟董旻官拜左将军,封爵鄠侯;董卓哥哥董擢的儿子董璜官拜侍中,为中军校尉执掌兵权,董卓的那些侍妾所生的儿子,尚在襁褓之中,都被封为列侯,董卓还有一个孙女叫做董白,还未到15岁就被封为渭阳君。从这些记载看董卓的儿子很多,有些还是幼童。其实在当时董卓在离长安二百六十里的郿县修建了一个要塞郿坞,郿坞的城墙和长安一样高,而且董卓在郿坞囤积了大量的财宝以及可供使用三十年的粮食,董氏一族也基本上迁徙到了郿坞居住,董卓自己为了控制长安的局势,于是在长安外面修建营寨。初平三年四月,吕布,王允,士孙瑞密谋诛杀董卓,当时汉献帝大病初愈,在未央宫大会群臣,吕布暗中命令自己的老乡兼部下李肃带着十几名亲兵装作卫士守在大门口,董卓到达大殿门口之后,李肃带着亲兵上前格杀董卓,董卓大呼吕布何在,吕布这个时候怀里带着诏书,吕布看到这个情况,直接拿出诏书,说奉诏讨贼。于是上前杀死了董卓。

董卓去世后之后,朝廷商议让皇甫嵩带兵前去攻打董卓一族的大本营郿坞,董旻等人据守郿坞,但是董氏的手下有人已经占据了郿坞,在皇甫嵩的打击下,董氏一族被屠杀,三族被夷灭,当时董卓的母亲有90岁,跑到郿坞的门口,大喊:“祈求救我脱离死亡。”但是也被斩首。袁氏的门生故吏把董氏族人的尸体放在当年被董卓所杀袁基等五十多人的袁氏一族的墓葬面前,把这些尸体给火烧成灰,董卓本人的尸体则被放在长安集市里,在董卓尸体的肚脐眼里点了一个灯,由于董卓本人比较肥胖,这个灯十分亮,照亮了好几天。

而董卓死后西凉军大乱在于董卓的几个亲信都死了,西凉军群龙无首

由于董氏一族被诛灭三族,所以当时唯一和董卓有联系就是牛辅和董越,董越按照推测应该是董卓的族人,不过史书上没有说明他的身份,而牛辅还是董卓的女婿,董卓当时安排牛辅前去河东郡镇压白波军,但是牛辅战败,最后屯兵陕地。牛辅此人在董卓死后害怕别人抢夺军权,经常让人给来人看相,有巫术师就说董越会抢夺兵权,于是牛辅就杀了董越,此后吕布派李肃前来攻打牛辅,被牛辅击败,而李傕郭汜等人也在赶回关中,前来和牛辅会和,牛辅本来是有希望成为董卓之后西凉军的头领,但是在牛辅的军营里夜里有士兵逃跑,军营发生“夜惊”,导致军队崩溃,牛辅以为军队都叛变了,于是带上金银财宝和平时所相信的攴胡赤儿等五六个侍卫,北渡黄河准备逃走,但是在路上攴胡赤儿等人贪恋财宝,于是杀了牛辅,把牛辅的首级送到长安。

牛辅死后,西凉军剩下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等人都不是董卓的心腹大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平级,在牛辅死后,李傕郭汜等人一度想要逃回凉州,不作抵抗,但是在贾诩的劝说下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西凉军一举攻下长安,大肆屠杀百姓和官员,长安的民众几乎死绝,汉朝朝廷的侍中马宇与谏议大夫种邵、左中郎将刘范等人商定计谋,于是招马腾韩遂等人攻打长安,意图攻杀李傕郭汜等人,但是密谋被泄露,李傕郭汜攻败马腾,马宇等人被杀。李傕等人放兵劫掠,长安周边的三辅地区的百姓基本上也被杀光。

在前期这些西凉军在有大敌王允,吕布,马腾的时候尚且可以了共同利益站在一起对付敌人,但是一旦敌人退却,他们的矛盾就展现出来了,由于李傕,郭汜,樊稠,张济本来就是平级,尤其是李傕和郭汜为了领导权火并了樊稠,张济出走陕地,随后李傕郭汜两人自相残杀,西凉军就变成了一盘散沙,自然无法聚集力量。

10

董卓死时,他确实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

可是,这不是西凉军群龙无首的理由。

若不是他的几次操作失误,即便他被刺,西凉军也不会群龙无首。

董卓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

董卓有儿子,而且不只1个。

他有孙女董白,自然就有儿子(董卓有一亡子,可能就是董白的父亲)。同时,董卓专权后,曾给怀中侍妾的中子“皆封侯”。(“皆封”,可见不只1个)

可是,有理由相信,董卓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

因为:儿子已长大,是当时权臣、军阀重要的战斗力!

袁绍在派人恐吓曹操时,除了说自己“兵大势盛”,还不忘加上“二子已长”。

曹爽集团在讨论司马懿时,除了忌惮司马懿势大多谋,也不忘加上“二子已长”。

因此,权臣、军阀无不重用儿子。

袁绍不必说了,重用过头,最后分裂了。

曹操呢?曹丕24岁时,就已位列副丞相。曹植、曹彰,也都有身居要职。

司马懿更是让两个儿子把持朝政。

董卓呢?他其实也很注重宗族势力。

弟弟董旻为左将军,侄子董璜为中军校尉,分掌兵权。

可是,唯独不见其子的踪影。

因此,有理由认为:在董卓死时,他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可以结果凉州军的领导权。(除非他儿子的志向是“修仙”)

董卓没有合适的儿子继承,不是他死后凉州军群龙无首的理由

但是,这并不是董卓死后,凉州军群龙无首的理由。

1、类似的情况下,军阀大多能稳定的在宗族中找到继承人,实现平稳过渡。

凉州军中的张济,攻刘表时中流失而死,从子张绣接过领导权。

江东孙策,死时儿子尚幼,弟弟孙权接过领导权。

还有更厉害的。

陶谦死时,儿子不成气,徐州干脆让给了刘备。虽然肥水流了外人田,但好歹能保住家族利益。

2、西凉军有继续统一领导的诉求。

董卓死后,手下大将中:徐荣、胡轸、段煨归顺朝廷,董越、牛辅不降。

看起来,5个大将有3个归顺朝廷了。

可是,胡轸、段煨只是临时归顺,等到李傕军杀回来时,迅速回到了凉州军的怀抱。

可见:西凉军是有统一领导诉求的。

李傕、郭汜,当时都只是校尉,尚能在危机时刻团结凉州军,何况董旻、牛辅等人呢?

可是,为何凉州军还是“群龙无首”了呢?

董卓的失误:外重内轻

董卓退到关中后,将他的凉州精锐都安排在各地。

牛辅屯安邑、段煨屯华阴、董越屯渑池,其余中郎将、校尉布在诸县,以御山东。

此时,他所在的郿、天子所在的长安,应当是吕布的并州军和董旻、董璜的禁军。

这是一个致命失误。

当时的关东诸侯,已经自相残杀起来,对董卓兴趣已不大(朱隽起义兵,但威胁不大),董卓既然没有组织大举反攻的意思,何必把最忠诚可靠的凉州军部署在外围防御?(当然,也可能董卓觉得吕布最忠诚可靠吧···)

因此,当吕布等人在腹心之地行动时,董卓集团的核心成员几乎没有抵抗之力。

吕布杀董卓后,王允等人以天子名义,令皇甫嵩攻打郿,尽杀董家宗族。

禁军本非董卓嫡系,当然不会在天子要诛董的情况下继续替董家卖命!

于是,董旻等董卓宗族,悉数被杀!

牛辅

在董家宗族被杀时候,董卓集团还有一位可能接班的人物——女婿牛辅。

而牛辅不但是董卓的女婿,军力也是比较强大的。

李傕、郭汜、张济、贾诩等风云人物,当时都在牛辅军中。

不过,牛辅的才具很有问题。

1、作战能力有问题。

董卓之所以退出洛阳,并非由于十八路诸侯多么吓人,徐荣等人并不怵联军。

但河东白波贼的威胁,导致洛阳与长安间联系有被断的风险,董卓才决心退出洛阳。

而攻打白波贼的主将,正是牛辅。

在那个枪杆子为王的时代,没有军事才能,自然得不到同僚各将的认可。

2、不善团结同僚。

董卓死后,董越引军与牛辅合势。

董越,董家亲戚(远亲),按理也是牛辅亲戚。

但牛辅却杀掉了董越。

其他众将,怎么可能敢与之合呢?

3、怯懦。

杀董越后,牛辅又疑心士兵叛乱,居然抛弃部队,只带亲随逃离,结果在路上被杀。

关于牛辅的事迹,虽然有些发生在凉州军分裂之后,但其才具、性格如此,当然是不可能得到拥护的。


总的来说,董卓当时没有合适年龄段的儿子作继承人,但这并非凉州军分裂的理由。

正是董卓自己的失误,使他死后,宗族其他人物没有得到平稳继承的时间与空间,才使得凉州军群龙无首。

当然,董卓的才能,确实是玩不了“挟天子令诸侯”这种高难度游戏的,即便他不死,凉州军不分裂,他的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