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胜者王侯、败者贼,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历史上任何一位君王所有的治国之策都不是绝对的正确和错误的,都可能有正反两方面的评价。只是开创盛世的君王,史书和后人多淡化了他错误,而亡国之君,史书和后人又多记录和夸大了他的昏庸与无道。

581年,杨坚建立隋朝,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588年,二十岁的杨广统兵南下灭陈,统一天下。同时,杨广作风简朴、不好声色、礼贤下士、谦恭谨慎,由此深得了朝野赞颂和隋文帝夫妇的欢心。600年,隋文帝废长子杨勇,立次子杨广为皇太子。

604年,隋文帝杨坚驾崩,杨广既位。关于杨广”弑父夺位“的说法,后世史书多有争议,成为疑案。杨广登基后为巩固皇位,对废太子杨勇、其它弟弟和侄子以及隋朝的开国功臣,大肆杀戮。

605年,杨广下诏营建东都洛阳,历时十个月,每月征调民夫二百万人。东都在旧洛阳城之西,规模宏大,周长五十余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等三部分。宫城是宫殿所在地,皇城是官衙所在地,外郭城是官吏私宅和百姓居处所在地。

在营建东都洛阳的同时,杨广又下诏开凿大运河。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南至余杭,极大的促进了中国南北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隋朝对全国的统治和南北的统一的巩固。大运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杨广在位时,创立了科举制。科举制度在后世的封建朝代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为寒门子弟出人头地提供了可能,让真正的人才能贡献国家和社会。科举制度一直延续了一千三百年,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

可见,杨广也应该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只是一些浩大工程的立项开工过于集中,造成民力负担过重。加之,百姓尚未休养生息,他又忙于享乐,引发民变终至国灭身死。

最佳贡献者
2

隋炀帝杨广,应该是被后世误解的一个“昏君”,我们用现代的眼光看,他远不像演义里面描述的那么昏庸。我们就从大到小来罗列一下:

第一,劳民伤财攻打高丽。中国历代大一统的王朝,几乎都是要在东北方向掰一次棒子的,很少有例外,当然互有胜负。骂杨广骂的最凶的李世民,也打了好几次高丽,我们新中国开国立威之战,也是在朝鲜半岛,也是我我们主动出兵的。大家都干过的事情,那杨广也干就是劳民伤财了?和尚摸得,我摸不得?不讲道理嘛。

第二,开凿大运河。没有人否认这是一项伟大工程,直到今天,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项惠及后世一千五百年的工程,也被后世批判,理由也是劳民伤财。在这件事上,杨广的情商太低了,开凿运河的理由是——方便去扬州看花!也怪不得被骂,如果他打着“加速南北交流,拉动经济增长,带动沿线地区工农业发展”的旗号去修河,那意义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后世的那些朝代,一边用着他的运河,一边骂他,太不讲究。 这是我工作附近的吴江运河大桥

第三,开科取士。这个举措变更了魏晋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度,打破了朝堂被大门阀士族垄断的僵局。正因为如此,杨广得罪了隋朝的整个士绅阶层,跟他最后的结果不无关系。还是那样,这是一个创举,对封建社会统治者来讲科举是最合理有效的人才选拔方式,这个制度也一直持续到清朝末年。

以上三点,是他最大的功绩,如果他在位十四年间只完成一个,就是千古名君。只可惜他急于求成,全都干了,隋朝没有那么强大的国力支撑在十几年里做成这么大的工程。征高丽得罪了底层,开运河得罪了中层,高科举得罪了高层,最终被宇文化及谋反杀死,落得一个“炀帝”谥号。

3

杨广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基本上所有人都认为杨广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却很少有人认为杨广治国昏庸无能。千户君也认为隋炀帝杨广“虽有无道,却非昏庸”,

杨广刚继位就要营建东都洛阳,每天役使民夫200万人,可以说是劳民伤财。但是当时隋朝原本的都城长安在大西北,往东的道路不太畅通,渭水河道弯曲多泥沙,漕运困难。而洛阳位于国家的中心,且“控以三河,固以四塞,水陆通”,以加强对关东地区的控制,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统一。

杨广在营建东都洛阳的同时,对,就是同时,杨广还下令开挖京杭大运河,又是役使民夫民妇数百万人。其主要作用也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和交流,巩固中央政府对全国的统治,方便南粮北运。开挖运河同样有利于国家的稳定统一,促进南北交流、民族融合。

在人才选拔上,杨广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打破由关陇集团垄断仕途的局面。在军事上,攻灭吐谷浑、征讨契丹、琉求,三证高丽。除了三证高丽最后功亏一篑意外,其余都获得了胜利,开拓了疆土。

杨广自己也曾夸下海口,“吾当跨三皇,超五帝,下视 商 周 ,使万世不可及。”可见他也曾有很大的雄心抱负,只不过操之过急,太过激进。

其实客观的来说杨广是一个改革激进派且执行力超级强的人,只是改革的时候没有顾惜民力,才导致的民怨四起,最后身死国灭的。

4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杨广是一位昏君,但并不平庸。假如隋朝不亡国,隋炀帝经过后人的鼓吹,也是文治武功极为突出的皇帝。只是可惜隋朝二世而亡,后续的唐朝需要杨广昏庸无道而已,以此来证明自己获取天下的正当性。

杨广的功绩有哪些

  1. 营建东都洛阳。隋炀帝登基之后,便开始营建东都洛阳。盖在北魏分为东西两魏之后,东西对峙四十多年。隋炀帝为了消除东西之间的隔阂,开始大力营建洛阳。而且,洛阳建好之后,可以摆脱关陇贵族的影响。后世武则天跑到洛阳登基为帝,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隋炀帝的这番举动,也顺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平衡了东西之势。

  2. 开凿大运河。因为长江自古号称天堑,也阻碍了南北之间的交流。从东吴开始算的话,到隋朝足有360年之久,南北两方无论是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存在极大差距。而从杭州开始,经扬州以达洛阳的通济渠,不仅沟通了南北的交流,后面也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克服了这个分裂中华经济以及文化的障碍,加大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到了现在,大运河还在发挥它的作用,足可以称得上利在千秋。

  3. 完善科举。自魏晋以来,做官的权力掌握在了大世家的手中,“九品中正制”更使得“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家”。而科举制在隋文帝时就已经存在,但还不完善,到了隋炀帝时期才真正发挥了作用,以至于影响了后面千余年的时间。科举制的完善,把为国家选士的权力收归了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也使得贫寒士子有了上升的途径。

  4. 经略四方。隋炀帝也是非常有雄心的一个皇帝,他大败土谷浑,设置总管以遥控西羌。突厥、龟兹等三十多国前来朝贡,隋炀帝设置西域校尉来管理。虽然时间十分短暂,但也促进了东西方的交流,对于西域的开发亦有贡献。

为什么说杨广是昏君

营东都开运河,经略四方、三伐高句丽,这些事件其实都是于国有利。十几年的时间,其中任何一件做成功,都可以称得上功劳。但隋炀帝太心急了十几年的时间里,把这些全都一起做了。劳民耗财,无疑是当初人们怨恨他的原因。《隋书》里对此的描述是:“负其富强之资,思逞无厌之欲!”其中,尤以三伐高句丽最为人诟病。河南、山东一带被做为攻打高句丽的粮草供应基地,但恰赶上这两个省份发生了灾害,百姓徭役繁重,民不堪命。于是,跨州连郡的农民起义就爆发了。

此外,隋炀帝也有好大喜功的毛病。他搜刮各地奇花异果到洛阳,加剧了人民的负担。他陈列文物,大兴歌舞,以夸耀于西域诸国。对于声色,隋炀帝也是大肆享受,使宫人穿上锦绣给自己跳舞。而且,杨广生性猜忌,许多大臣因为不合他的心意,被杨广找个理由杀掉。从这些方面来说,隋炀帝也确实符合昏君的标准。

杨广的名声为何那么差

杨广在位期间,既有功劳,也有过失,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他的功过。但为什么千余年来,杨广的名声这么差,一直被钉在耻辱柱上?原因大体有以下三点。

第一,他本人确实有昏君的表现。隋炀帝继位之后,放任了自己的感官享受,其中有许多劳民伤财的举动,这是本来存在的事实。后面的李唐政权,自然也无替他正名的义务。相反,李唐政权还需要刻意把他的过失加以放大,以此证明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第二,没有继位人对他的鼓吹。隋朝和秦朝一样,二世而亡。没有后代替杨广鼓吹他的功绩,自然使得杨广的形象大打折扣。秦始皇也是和隋炀帝一样的境遇,缺少后代帝王的鼓吹,收获的都是不好的评价。

第三,隋炀帝不符合儒家的贤君形象。隋炀帝的作为,是不符合儒家对君王的要求的。而古时候的舆论,很大程度上是掌握在读书人的手中。千余年下来,人们对隋炀帝的形象已经固化,所以才有杨广是昏庸之君的印象。

综上所述,隋炀帝固然有昏君的一面,但并不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只因为“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后继的政权需要他是一个昏庸之君的形象,再加上没有后人替杨广鼓吹及读书人的刻意评价,这导致了杨广有这样的评价。但他无论是完善科举还是开凿大运河的举动,都是惠泽千年的功绩。这一点我们也不能无视,而应该客观地给他应有的评价。

5

谢谢邀请。首先无风不起浪,隋炀帝的昏庸无道是有目共睹的,比如他千里乘龙舟,导致民不聊生,民怨沸腾。

但是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既然是有人记录的历史,必然会有夸大郭黑化等主观性记录。而且隋朝历史是唐朝人编写的,为了凸显唐朝的正统性,隋炀帝必须昏庸无道,因为昏庸无道才会导致亡国。

那么,到底隋炀帝身上有没有昏庸无道呢?我们可以参考商朝最后一位君主纣王,这位国君力大无穷,平定了多次叛乱,是一位被伟人毛主席高度评价的纣王。但是在周朝的史书中,纣王昏庸无道,比干挖心,炮烙之刑,酒池肉林等字眼将他牢牢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因为这样,才能让周朝安定天下。也就是说,给纣王泼脏水是加强新王朝统治的政治手段!

回到隋炀帝,道理是一样的。所以我们有理由认为,隋炀帝是被后人有意扭曲了,他的功劳被刻意掩盖和弱化,而生活细节被有意扭曲和夸大,使得他的影响发生了极大的颠覆!

史书是主观的,但历史是客观的,我们应该多一分思考,才能离真相更近。本质上隋炀帝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但也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君主,正是这个急功近利,想着一代人干完几代人的活,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才导致民怨沸腾,王朝瓦解。

如果把他的享乐当做昏庸无道,那么我相信李世民也是这样昏庸无道的人。只不过,史官会把他写成千古明君罢了!

欢迎关注“静yes”!

6

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历史对他的褒贬向来争议很大。首先杨广挂帅灭亡了南方的陈朝,实现了中国南北的再次统一,他还开凿了大运河,巩固了全国的统一局面并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他在位期间,营建并迁都东都洛阳、改州为郡、改进度量衡。这都是他的历史功绩,但与此同时他频繁发动战争,无论是西征吐谷浑还是三征高句丽,都耗费了大量的民力,最终引得全国范围农民大起义,导致隋朝崩溃覆亡。

说到杨广,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谥号“隋炀帝”。根据《谥法》的注释:“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好大殆政曰炀,离德荒国曰炀”。所以“炀”是一个非常恶毒的谥号,其恶劣程度甚至远超汉灵帝的“灵”。然而这是对杨广的不公,杨广被杀之后,唐国公李渊立王侑为隋恭帝。杨侑为杨广上谥号为明皇帝、庙号世祖,这符合追加谥的原则。夏王窦建德也曾为杨广追谥,曰“闵皇帝”。而人尽皆知的“炀皇帝”,则是李渊称帝后追谥的。

后世王朝摸黑前朝帝王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所以要真正弄清楚杨广此人就必须走出“隋炀帝”这一谥号的桎梏。杨广灭南朝陈之后,为了避免数百年分裂所带来的隐患,他亲自学习南方方言、娶南方女子为妻、拉拢南方读书人让他们整理典籍。领土上的征服与统一,不代表大一统,但杨广的这种种行为无一不是为了巩固大一统。仅仅从这一点上来看,杨广就不是一个昏庸的君主。他开凿的大运河也功在当代、福泽万世,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隋朝灭亡的导火索是大规模进攻高句丽,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我们并不能说杨广做错了,高句丽是一个割据东北的农耕文明,是中原王朝的心头大患。后来的唐太宗、唐高宗也多次派兵攻打高句丽并将其灭国,我们不得不承认杨广的战略眼光,只可惜他在战术上出现了重大的失误。但是真正威胁他的统治的,还是他确立了科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以往世家大族垄断官职的局面,使得寒门子弟也能够做官。

纵观数千年的历史,王朝只能存续两三百年,而家族却可以兴盛上千年。杨广确立了科举制,无疑侵犯了世家大族们的既得利益,杨家得到了读书人的心却失去了世家大族的支持,这就是隋朝灭亡的最直接因素。滥征民力失去了民心、确立科举失去了大家族的支持,隋朝安能不亡?隋朝的确是因杨广而亡,但一善不能遮百恶的同时,一罪也不能废百功。从历史的全局来看,杨广有功也有过,他的功劳造福了后世王朝和百姓上千年。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建树能够比杨广更多的没有几个,甚至李世民对历史的贡献都不如他。李世民曾这样评价杨广:“文辞奥博,亦知是尧、舜而非桀、纣,然行事何其反也”。李世民被誉为一代雄主,然而他残害手足、霸占寡嫂的污点也是洗不干净的,为此他还修改了史书,将自己的兄弟甚至父亲都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丑化和抹黑。但也是这样一位雄主,也肯定了杨广的能力,只不过他事与愿违。杨广不仅对历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他的文学造诣也相当出色。

比如下面这首五言绝句《野望》就是他的经典之作: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这首诗的意境,是元人马致远名篇《天净沙?秋思》也难以企及的。一位对历史有重要贡献、个人能力突出的皇帝,不会是昏庸无道之人。但杨广的过错也摆在这里,所以他是一个功过参半的皇帝。他或许达不到千古一帝的水平,但也绝不是昏庸之主,如果非要用一个负面的词语来形容,那也只能算“暴君”。所以我认为,杨广不是昏君,最多只能算个暴君。暴君和昏君是两个概念,暴君有能力、昏君则不然。

7

杨广在位期间也不能说是一点功劳都没有,他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全能帝王”。不仅精通诗词,而且能文能武;他在治国上其实很有一套,还懂一些军事,能看到国家的不足之处。首先,他建立科举制度,这项制度影响后世各个朝代直到现在,让寒门学子也能入朝为官,为国家引进了大批的人才。单这一项,就足以名留千古。

然后他南征后陈,实现统一。杨广有着很大的野心,在伐陈结束后北上收服突厥,并三次征讨高句丽,虽然征讨失败,但也算是开创了向外界疆域扩张的先河。毕竟历史上皇帝那么多,敢于付诸实践的,走出国门开疆扩土的帝王却没有多少。在这个时期,隋朝的国力达到了一种空前的地步,即便后来的唐朝也很难达到这种程度。无奈在高句丽一战中精良尽失,不然李渊也很难起义成功。

再来说修建大运河。劳民伤财不假,但谁能否定它在历史上乃至现在发挥的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实现了南北地区交通便利,还打下了经济流通的基础。所以这个不能全然认为是他的过,因为这里能看出他独特的眼光,包括与西方通商等行为,也是一个有力的证据。

与其说是李氏推翻了大隋,倒不如说是杨广自己失手倾覆了自己。我们都知道两晋隋唐时期是我国门阀政治最为兴盛的时候,权利都被一些大家族把持。杨广最激烈的一次动作就是科举制,大大触犯了这些家族的利益。底蕴不足,失败在所难免




8

杨广做了很多错事,但他对中国历史的推进也起到了很多的作用。大运河对南北交流的作用不可磨灭,现在还发挥着作用。

9

杨广,绝不是历史上那样的昏庸无道!

我们看到的影视剧中,杨广弑父杀兄淫嫂,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作为一个君主,好大喜功、骄奢淫逸,不体恤民情。

但是真是这样吗?史书中说,杨广虚伪。为表现自己生活简朴,在他爹和他妈来他家的时候,就把美貌年轻的侍女藏起来,把年老色衰的侍女摆出来。但是在史书记载中,杨广只有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比起古代其他皇帝几十个子女,在这方面已经是很自律的。

还有一些书和影视剧讲述,杨广为下江南游玩,所以开拓大运河。其实杨广曾经是平定南陈的统帅,实现三百多年来的南北统一的实施者。而后杨广被杨坚派往镇守江都,在此期间颇有建树。也正因为镇守过江南,所以杨广知道江南地区对位于关中的隋王朝并不认可。毕竟南北分裂三百多年了,南方的汉人对于北方的有胡人影响朝廷还是排斥的。所以开辟大运河加大对南方的控制是必要的。

另外科举制度是在杨广在位期间开始实施。这才使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成为可能,寒门学子终于有出头之路。

从他实行科举、经略西域、吞并吐谷浑、三征高句丽、开拓大运河,可知杨广要的不是美女、好酒、玩乐,是青史留名、千古一帝。这样的皇帝,绝不会昏庸无道。

只是杨广,不知道’治大国如烹小鲜’的道理。他一个人想把几代人的事情都干了,将国力消耗殆尽,弄的民不聊生。

最终史书上的臭名昭著,只不过是成王败寇罢了。

10

大运河 高句丽 懂一点历史的 都不会黑杨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