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致上可以归纳为五方面原因。
第一,宋朝之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在北方,南北实力差距悬殊。
这一点不用多解释,中国一直到宋朝中期都是北方人口比南方多。古代农业社会,人多代表力量大。而元末明初时,南方经济已经碾压北方了,朱元璋自然有实力北伐。
其实从后来三藩之乱和太平天国来看,南方与北方已经没有差距了,吴三桂集团和洪秀全集团的覆灭,不是南方整体实力不行,更多的还是政治和人心归附导致的结果。
当然了,宋朝是个例外,宋朝内重外轻,重文轻武,喜欢花钱消灾,对统一没兴趣(平时爱喊口号,真要花钱时又抠门了),从上到下都是偏安思维,这又是一个特例。
第二,北方相对统一,南方相对分裂。
中国古代的北方看似分成了关陇地区和关东地区两部分,但实际上关陇和关东的联系是比较紧密的。无论是关陇政权统一关东,还是关东政权统一关陇(比如秦汉唐灭关东势力,东汉灭关陇势力),统一之后的北方政权,都是一个比较牢靠的整体。
而南方就不一样了。南方从经济总量、开发程度和人口数量等方面看,事实上是分裂成了两大块,即巴蜀地区和长江中下游。这两个地区在古代想要紧密联系起来,那可比北方人从河南到陕西,费劲多了。这一点从唐朝人口分布图上看得一目了然。
所以,南方地区相对比较分裂的现实,其导致的结果就是南方版图内的各势力很难拧成一股绳与北方抗衡。
南方把首都定在巴蜀,那长江中下游的地盘肯定就保不住,定在长江中下游,那巴蜀又很容易被北方趁虚而入。纵观中国历史,北方政权通过先吞巴蜀,削弱南方实力,继而再灭南方的例子,数不胜数。
比如西晋灭东吴。司马昭先灭蜀汉,后来司马炎指挥晋军顺江而下直取江东,孙吴的核心地区就是长江中下游。
还比如隋灭南陈,北周取南梁巴蜀之地,隋取代北周,也继承了巴蜀。隋灭南陈时,也是顺江而下,两路并进。
再比如唐平萧铣,唐军早早就占了巴蜀,灭萧铣时,唐军自夔州(四川奉节)出发,顺江而下,再加上北面的唐军,几路并进,大破萧铣于江陵。
另外,北宋灭南唐,元灭南宋,大体上也都是如此。
因此实际上,历史上所谓的南北对抗,实际上就是长江中下游与整个北方对抗。长江中下游固然是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经济较好且适于建立割据政权的区域。
但是想仅以区区一隅之地,就要对抗整个北方加上巴蜀这样庞大的势力范围,落败也是很自然的结果。
另外,长江是南方对抗北方的天堑,但假如北方军队先占四川,自上游而来,攻取江汉平原后顺江而下,那就是长驱直入之势,势如破竹了。长江就一点用也没有了。
当然,朱元璋是个例外,他之所以能以长江中下游为基地北伐成功,是因为他占了两个前人没有的优势。
朱元璋占的第一个优势,就是这里要说的第三点,南方一直缺战马,南北朝时,刘宋最大规模的一次北伐,宋军东拼西凑也才凑了一支七千人的骑兵。(南方不缺马,四川和云南都有耐力很强的川马、滇马,南方缺的是有冲击力强的战马)
但到了元末明初时,由于蒙古人在全国养马的关系,当时的黄淮地区有相当数量的战马。
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时,明军先占了山东的益都马场,收缴了上万匹战马;打到河南时,又在河南收缴了一万多战马;后来打过黄河,河北一带的私人马场众多,徐达和常遇春这一圈转下来,搞到了大概七八万匹战马,这个战马规模简直要羡慕死当年的南朝将士了。
另外,朱元璋还不停的在买马,就连越南马和琉球马也买。他在军事上的大力扶持,是明军能北伐成功的关键原因。(对比舍不得花钱的宋朝,形成了天壤之别)
关于战马的重要性以及骑兵的厉害,这里就不解释了。
朱元璋占的第二个优势,是这里要讲的第四点原因——北方当时大乱,给朱元璋创造了趁势北上的机遇。
关于朱元璋运气之好,我用最简短的几段话来形容。
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于鄱阳湖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
朱元璋与张士诚激战于苏州城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
朱元璋派遣汤和逼方国珍归顺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
朱元璋派遣徐达、常遇春北伐时,蒙元政府当时在打内战。
当大明的北伐大军拿下大都城后,蒙元各派系立即休好,停止内战,但各派势力依然相互敌视,没有联合对付明军。
从公元1356年进南京到1367年底北伐,中间十余年时间,北方的元廷各派系坐视朱元璋在东南壮大,而没有任何剿灭行动,有如此好到爆的运气,朱元璋想不北伐成功,怕是都很难。
我个人觉得,如果朱元璋再推迟几年北伐都没问题,因为元廷元顺帝、李思齐、张良弼、孔兴、王保保(扩廓帖木儿)那帮人斗着斗着,都不用等明朝打,他们自己就能把元朝斗没了。
所以,朱元璋的北伐能成功(包括后来的国民政府北伐),很大程度上就是占了当时北方大乱的便宜,使得明军可以各个击破,而不是像当年南北朝时,南朝、北朝同时出明君,同时出昏君,强的时候都强,乱的时候都乱,就跟商量好了似的。
当时只要一方先出兵,另一方立马就会全国总动员,掏老本跟对方血拼。而南朝实力不如北方,自然是拼不过了。(其实东晋几次北伐杀到黄河沿线,就是占了北方胡人相互厮杀的便宜。只是当时南朝实力确实弱,到了黄河便再无力向北继续推进了)
第五,自然气候对北方有利。
北方冷,南方热,南北方的气候差异对对方都有一定的影响。但是相对来说,北方汉人是不惧怕南方炎热气候的。因为感觉热,脱衣服打就是了,而且除了两广,南方实际上也是有冬天的。
历史上像晋灭东吴,隋灭南陈,宋灭南方割据势力,气候都没有起到什么影响。也就是像蒙古人、女真人这种关外胡人才难以适应南方气候。
相比于北方人,南方人去北方就不行了。因为北方到了冬天,那是真的冷,不穿棉衣是真的会冻死人。历史上太平天国北伐,就是吃了准备不足的亏。
当时,杨秀清在五月份誓师,本以为一个月就能拿下北京。可结果打天津失利,只得被迫往南撤退。北伐军走到山东时,已经是秋冬季节了,两广籍的太平军老兵哪见过鹅毛大雪,而又由于准备不足,太平军也没有足够的棉衣扛过寒冬。于是两万多太平军仅冻死的就有好几千人。
说到太平军,再说一个南方人难以适应北方生活的地方——吃不惯。
北方人自从学会磨面粉烙饼后,军粮就相对简单了。出征之前,只要带好锅盔、馕以及各种饼,北方兵起码可以保持一星期的战斗力。南方人一定要吃大米,一天两天不吃米没事,但一个月不吃大米,天天吃面,绝对不可能有战斗力。而大米又非常占地方,南方军队的后勤负担比北方军队重。
比如太平军北上,负责后勤的北王韦昌辉就收到了一堆请求支援大米的战报:“自临淮至此,尽见坡麦,未见一田……各项皆丰足,但欠谷米一事。
从战报上就可以看出,当时那些太平军的北伐将士们肯定是成天都在吐槽,怎么今天又是面啊?吃都吃不好,哪有力气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