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之所以汉朝能出现两个统一王朝,除了汉朝自身的强大以外,一定程度上还要得益于“王莽篡汉”。
一、西汉末期形势
西汉自武帝末期,止兵戈,发展生产以后,便开始进入了一段“蜜月期”,社会稳定,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地发展,人口不断回升与增加。之后,尽管元帝、成帝也有昏君之名,但实质上与后世的昏君还是有本质区别的,他们虽政绩寥寥,皇权旁落,但对万民来说,并非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时间来到西汉末年,这种长时期的政治腐败、奢华无度便开始变得愈发明显起来,豪强地主也在加剧他们兼并土地的步伐,而不断增长的人口数量反而导致民众资源的匮乏,再加上平帝时期郡国灾难频发,旱灾、蝗灾等等都对百姓造成了严重的伤害。社会矛盾变得越来越尖锐,西汉皇帝的民众支持度也在不断下降,如果任由其发展,像东汉末年那样的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也是在所难免的。
而此时,王莽这样一个“道德楷模”的出现似乎正契合这样一个历史时期。所以,尽管王莽在篡汉过程中,也有很多的杀戮,但对于民众而言,这些却是看不到的。所以,后来王莽代汉立新的初期,除了少数刘氏皇族反抗的行动外,社会反而相对是稳定的。
二、王莽成了“替罪羊”?
王莽执政以后,为了获取民心,开始采取一系列缓和社会矛盾的政策,比如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奴婢改称‘私属’等等。但是很可惜,王莽的新政在实施过程中不但没能缓解社会矛盾,反而加剧了矛盾的激化。尤其是王莽施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更是导致新朝经济的崩溃,再加上贸然动用武力,导致边境冲突不断,更是进一步刺激到了民众的情绪,无论是豪强、还是平民都对王莽极度不满。
渐渐地,反莽浪潮由刘氏皇族开始不断扩散,直到蔓延全国,民心思汉开始成为了主流。
因为经历了王莽时期的苦难,普通民众反而开始思念曾经的大汉。所以,此时大规模的起义军“绿林军”、“赤眉军”都无一例外地选择了汉室宗亲当皇帝,刘姓还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姓氏。正是在这种形势下,刘秀、刘玄、刘盆子等人被推上了前台,最后由刘秀完成了重新统一大汉江山的重任。
三、其他原因
单纯地从两汉“交接”来看,王莽确实在这其中起到了“转承”的作用。假如说,没有王莽篡汉,而任由西汉发展,最后不可避免的出现朝代更替,而不是以“汉”的名义传承。
但是,相对于后世的朝代而言,汉之所以能传承,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汉朝足够强大,强大到即使乱世如斯,也依旧不会被外族占据江山的程度。昔日最强大的匈奴此时也显得有些不堪一击了,即使王莽时期也依旧可以轻易让匈奴臣服。反观后世朝代,要么因社会矛盾激化被内部起义而替代,要么因外族入侵而偏安一隅或直接覆灭,都完全不具备强汉的历史条件,更加没有刘秀这样一位几乎完美的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