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初三杰和明初三功勋





历史总有相似的地方,就象刘邦打天下有汉初三杰,三人各司其职辅助小亭长刘邦夺得天下,而坐上皇帝宝座的刘邦没多久就开始四处征讨异姓王,对刘邦忠心耿耿的萧何被刘邦几次三番的试探,最后以自污名节才保得周全。

朱元璋的手下也有这么三个人,李善长被朱元璋比作萧何,李善长的职能也确实如萧何一样为朱元璋管理后勤,被朱元璋授予首功。

刘伯温被朱元璋称为“吾之子房”,其职能也如张良辅助刘邦一样,总是能帮忙拨开迷雾,为朱元璋指明正确方向,作出正确的选择。

徐达其实职能和韩信差不多,为朱元璋开国第一功臣,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只不过明初这三个人的结局和汉初三杰的结局却不同,萧何虽然坐了几天牢,但是却依然坐在高位上善终,张良最为潇洒,很早就急流勇退,退出高堂修仙去了,而韩信最惨,被吕后命人戳成了筛子。

明初这三个人,李善长在古稀之年被牵连到胡惟庸案中,连同妻女弟侄七十余人一起处死,刘伯温本来只是感染了风寒,朱元璋得知后,派胡惟庸带着御医去看病,却越看越严重,刘伯温吃了御医开的药,肚子里就象好几块石头挤压着,十分痛苦,找朱元璋说了这种情形,朱元璋却只是轻描淡写的说了一些安慰话,没两个月刘伯温就死了。

徐达之死广为流传的就是他的背上长了个毒疮,这个时候朱元璋却赏赐了一只烧鹅给他,知道朱元璋意思的徐达,含着泪把烧鹅吃掉,没多久就疮发而死。

朱元璋有没有想杀徐达?

徐达和朱元璋是同乡,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人,出身农家,自幼习武,练得一身好功夫,和朱元璋是从小长大的好朋友。

朱元璋参加义军后回乡募兵,徐达应召跟随,自此开始了他戎马生涯,才能出众的徐达被朱元璋委以重任,代替朱元璋征战四方。

在四处征战中,徐达和常遇春配合,屡立战功,二人冲锋陷阵、勇冠三军,在朱元璋占据应天(今南京)后,处在各路义军的包围中,这时候徐达更是显露了他的才华,在与陈友谅作战中,所乘战船着火,徐达临危不乱,一面扑火,一面指挥战斗,很好的表现了他卓越的将帅之才。

在和南方陈友谅、张士诚两个最强势力对战中,徐达先是大败陈友谅,后除张士城,立下了赫赫战功,在平定南方后,朱元璋开始了北伐,命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常遇春为副将,一举推翻了元朝,结束了蒙古在中原98年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到汉族建立的王朝的统治之下,同时丢失了四百年的燕云十六州也被收回。

徐达这位军事才能卓越的人才,大明开国的军事统帅,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封魏国公,朱元璋还和徐达成了亲家,朱元璋的四子朱棣娶了徐达的女儿,不过自古以来功高震主的人,当皇帝的总归是不放心,特别是朱元璋这个从苦哈哈出身的,对于功臣们更是不放心,也因此就有了明初几大案,试想真有那么多功臣要造反的话,难道不是当皇帝的有问题?还牵连诛杀了那么多人。

徐达有韩信之能,政治觉悟却比韩信高出太多,一直守着为臣之道,从不居功自傲,在朱元璋面前一直恭恭敬敬的,从不多讲和乱讲话,私生活也很自律,不贪图女色财宝,朱元璋也多次试探徐达,曾经以自己称王时的府邸送给徐达来试探他有没有私心,徐达是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自然知道自己接受这个王府的结果,坚决不要。

还有就是两人经常下棋对奕,徐达棋力高于朱元璋,害怕有胜君之罪,都是以失子告负,有一次朱元璋和徐达对奕的时候,朱元璋要徐达放开手脚,不准让棋,徐达只好拿出高招,在胜了朱元璋的同时,在棋盘上走出了“万岁”两个字,朱元璋虽然输了,却是大悦,将两人下棋的地方赏赐给徐达。

其实徐达可以说是明朝开国功臣中为数不多得以善终的人,自古帝王之心大多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享福,特别是对那些在开国中有卓越贡献的功臣,那说明这些人的能力都很强,你说哪个帝王会放心?所以说“狡兔死、走狗烹”是条铁律,只不过徐达不仅军事才能出众,政治上情商更是高超,使朱元璋不好下手。

徐达因病而死,享年五十四岁,死后追封中山王,配享太庙,至于说朱元璋送烧鹅给徐达吃,因此使得徐达背痈大发,溃烂而死,这个只是野史的说法,不过有这种传闻流传下来,与朱元璋大杀功臣是有一定关系的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徐达生瘤,不能吃鹅,朱元璋偏赐烧鹅,徐达知朱元璋的意思把朱元璋所赐的烧鹅全数吃完而死。

这些都是谣传。

所谓饮食相克,只是中医的理论,很多没有科学依据。

就比如说吃烧鹅会导致背疽加重,确实有这种说法,但没有医学上的依据。

鹅肉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并不含有能导致病情恶化的毒素,反而能增强患者的营养。

不过萨沙奶奶经常说,大鹅不能吃,吃了会把几十年前的病根发出来。

今天看来,背疽有两种可能。

第一,因为古代没有抗生素,局部皮肤被感染以后长期不能治愈,出现习惯性的溃烂。

如果用今天医学角度来看,就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多个相邻的毛囊及其所属皮脂腺或汗腺导致的。这种治疗起来并不困难,用抗菌素和动手术排出脓液,迅速可以痊愈。

萨沙也得过这玩意,还在头皮上了,大概一周就好了。

这种即便在古代,也不是致命的,顶多会影响生活。

第二,就是一些严重疾病的并发症。

比如严重的糖尿病,也会出现皮肤溃烂的情况。古人不知道有糖尿病,只能当做背疽。

在古代,因为没有胰岛素,这种病是治不了的,最终会因为并发症而死。


现在看来,徐达被朱元璋害死并没有依据。

因为徐达是1384年患病,当时已经全部离职,在家养病,对朱元璋已经不构成威胁。

而徐达是1385年才死的,前后长达1年。

朱元璋如果真正要害死徐达,暗中下毒肯定一下子就毙命,不可能搞上1年时间。

个人认为,徐达就是病死,因为他已经53岁了。

这个年龄就古人来说,已经是很老的老人了。

同时,朱元璋对徐达真的不错,这主要是徐达刻意放弃权力,对朱元璋不构成威胁。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徐达有3个儿子和四个女儿。3个儿子全部都是世袭的高官。四个女儿有三个嫁给朱元璋的皇子,其中大女儿嫁给燕王朱棣,日后成了明成祖皇后。二女儿嫁给代王朱桂,四女儿嫁给安王朱楹,可谓满门显贵。

3

徐达是农民出身,跟朱元璋是光屁股玩到大的好友。在明朝的开国将领中,徐达可以说是功劳最大的一个,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先罗列一下徐达的功绩。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农民起义军。朱元璋见其能力超群,有大将之才,便让他代替自己四处征战。至正二十三年,即公元1363年,陈友谅和朱元璋在鄱阳湖上进行大决战,徐达表现出色,力克陈友谅的庞大水军,随后被封为左相国。公元1365年,率军击败并生擒了东边的张士诚。两年内帮助朱元璋解决了两个最强大的对手。没过多久,又统领大军挥师北伐,以大将常遇春为副将,矛头直指元朝余孽。经过数场恶战,终于在1368年攻取元大都,将蒙古人赶出了汉地。也就是在同一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大明朝。徐达还曾经救过朱元璋的性命。

那么为什么朱元璋要对徐达下手呢?根本原因是朱元璋怕徐达影响力太大,威胁自己的江山永固。朱元璋是一个心狠手辣,为了自己的江山后代,什么事都能做出来的人,什么人都可以舍弃。因此,洪武朝中后期,灭门大案频发,而且被灭门的多数是开国元勋,例如李善长、蓝玉等。但是时下的一些电视剧拍得不够严谨,不符合史实,往往会误导观众。例如在电视剧《朱元璋》中,徐达是在朱标之后死的,剧情暗示徐达之死是因为朱元璋怕朱标死后朱允炆镇不住徐达,因此赐给他烧鹅,致使其暴病而死。

但实际的历史不是这样的。在真实的历史上,朱标是1392年死的,而徐达是1385年才去世的。很显然,徐达是死在朱标的前面了,所以徐达的死应该跟朱标没有关系。那真实的原因是什么呢?我认为主要还是朱元璋怕徐达功劳太大,功高震主,最终威胁到朱明江山。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朱元璋相信徐达无论如何不敢有什么出格的举动,但是随着自己年事渐高,百年之后,难保徐达或徐达后人不拥兵自重,威胁皇权。于是朱元璋趁徐达有毒瘤在身,赏赐徐达不能吃的烧鹅,让他毒疮爆发而死。朱元璋这样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后世不能轻易就把杀功臣的罪名安在他的头上。因为,我朱元璋只是给他吃了个烧鹅,可没有杀他。这很可能是朱元璋的如意算盘之一。

另外,虽然徐达之死跟太子朱标没有关系,但跟马皇后是有关系,这是次要原因。马皇后是朱元璋的最爱。普天之下,朱元璋谁的话都可以不听,唯独要听马皇后的。而且马皇后非常善良,经常劝谏朱元璋少杀功臣。然而马皇后在公元1382年,也就是洪武十五年,就早早的过世了,这让朱元璋非常伤心,同时世间再没有什么能阻止朱元璋大开杀戒了。所以1385年的徐达之死多多少少跟马皇后之死是有关系的。

4

关于徐达的死,清修《明史》说他是因患背疽而病故。

朱元璋建立明朝建以后,曾经任命徐达做过一个大官――右丞相

明初总共有五个丞相,徐达就是其中之一。把这五位丞相分别给大家介绍一下:

一、李善长

李善长非常了不起,是明朝的开国功臣,虽然读书不多,但非常有才能。朱元璋曾把他比做汉朝开国丞相――萧何。功劳居于徐达之上,列为首位,地位尊崇。朱元璋做吴王的时候,就封李善长为右相国。明朝建立以后,封为中书左丞相。
后来,李善长牵涉到胡惟庸案中,大逆不道,企图谋反。
七十岁的老家伙,路都快走不动了,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几天,居然还想谋夺皇位。

朱元璋很痛快,灭了他的族,全家七十余口全部抄斩。

这个丞相是被朱元璋杀掉的。

二、杨宪

杨宪属于刘基一系的人物,长得很帅,很早就做了朱元璋的幕僚,非常有能力的一个人。
洪武二年的时候,杨宪受召成为中书省右丞相,又迁为左
丞。后来,被揭发干了坏事。到底他干了什么坏事
呢?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反正是被处死了。

这个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杀掉的。

三、汪广洋

汪广洋是在朱元璋渡江时期被召纳到麾下的。他做为官清廉,办事稳重。曾被朱元璋称为张良、孔明一般的重臣。

洪武三年,李善长生病,汪广洋被朱元璋召到京城担任了中书左丞,后来就替李善长成为了右丞相。


小邦占城遣使来朝贡,
朱元璋居然不知道,很生气,要有人负责。事情细细追查下去,汪广洋受到牵连,被朱元璋赐死。

这个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杀掉的。

四、胡惟庸

在明初的历史上,胡惟庸很有名。洪武三年,代替汪广洋做了左丞。洪武六年七月,成为右丞相。
汪广洋
死后,他的小妾从死,朱元璋细查,发现胡惟庸违规操作,就要收拾他。胡惟庸这厮挺神,居然勾结日本,想巅覆大明政权,还与很多文臣武将串通一气,企图谋反。

朱元璋杀了胡惟庸,这个丞相也是被朱元璋杀掉的。胡惟庸死后,据查,他的阴谋暴露,和他串通的有几万人。

真没有想到,这么多人都对皇位虎视眈眈。

五、徐达

徐达是明朝开国第一武将,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功劳实在是太大了。洪武元年,徐达就被朱元璋封为右丞相。

真是出将入相,能文能武。

徐达做战风格凌厉如闪电风暴,很像二战时期德军的军事奇才隆美尔元帅。
徐达曾经对胡惟庸很不感冒,
说他不配做丞相。

徐达后来患了背疽,朱元璋派徐达的儿子徐辉祖来看望他,很快又将徐辉祖召还。

隆美尔元帅,不好意思,写错了,是徐达病死了。

这个丞相是病逝的。

六、刘基

本来刘基不是丞相,把他列出来,是因为他的地位很高,有丞相之才。

朱元璋曾经让刘基评价过其他几位丞相――李善长、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刘基认为他们都不合适。搞不懂刘基是什么意思。
刘基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去探望他,给了他药。刘基就死了。

这个有丞相之才的智谋之士是被胡惟庸害死的。以上这些丞相都死了以后,为了避免再有人遭到不幸,洪武二十八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御奉天殿,敕谕文武群臣:

从此以后,明朝就没有丞相了。

5

传奇皇帝朱元璋故事确实不少,史书也有不少介绍,影视就更多了。朱元璋几次想杀徐达,第一次朱元璋当元帅时,俆达已经是大将军,起因是徐达手下的士兵在吃完西瓜不给钱,老瓜农讨要,遭到毒打,被士兵打死。朱元璋治军是相当苛刻的,军纪极严,士兵扰民犯罪,直接拿将军问罪。瓜农之死激起民愤,朱元璋命令卫队长大虎带令大批人马包围徐达将军府,直接将俆达逮捕,当着全街百姓问斩,但由于刘伯温,李善长大力求情,手下打死瓜农,并非徐达指使,徐达也不知情,直接拿将军问责,有点过份,当地百姓也跪求原谅俆达管教不严,严惩凶手就可以,凶手被常遇春一剑刺死。朱元璋原谅了徐达!

随着朱元璋年老,朱标已死,接班人只能是孙子朱允炆,其孙性格善良,软弱,不善驾驭大臣,为了扫清障碍,手握重兵的必须忠诚,为了防止老将军们威胁其孙顺利接班,朱元璋需要拔刺,以各种借口将功臣们处死!徐达有背疮,怕鹅肉,朱元璋偏偏送以蒸鹅,如果徐达不吃,会满门抄斩,徐达只能含泪吃下鹅肉,从而背疮溃烂,暴病身亡,民族英雄徐达未死在北伐战场上,却死在视如兄弟的朱元璋手上,晚年凄惨!

6

朱元璋杀功臣之声总是不绝于耳,源于朱元璋因“胡蓝之案”牵连太多人被诛杀,又因该案持续的时间长,恰巧许多功臣在这个时间段死亡,这就给了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很多的编纂素材,以至于大家都认为朱元璋是个不讲情义、心狠手辣的皇帝,只能共患难不能共享福的人,那朱元璋有没有杀他好伙伴徐达呢?

大家眼中徐达是怎么死的

大家在影视中看到关于徐达的死是说,徐达患病了躺在家里,慢慢调养就会好,但是不能吃烧鹅,朱元璋却认为徐达是明朝的第一名将,他在军中很有威望功劳又大,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朱元璋的皇帝位置,俗话说:卧榻之侧岂能让他人酣睡,朱元璋开始开始猜忌徐达,听说徐达病了不能吃烧鹅,并认为这是除掉徐达的好机会,就派人送给徐达一只烧鹅,徐达一见是只烧鹅,吃了是死不吃抗旨也是死,明白了皇帝送烧鹅的含义,徐达含泪吃下了整只烧鹅,最后浑身腐烂而死,成全了自己忠臣的美名。

但有关明朝的正史均没有这个事的记载,反倒是一些野史有记载,比如明朝人徐祯卿《翦胜野闻》记载说:徐达生病了朱元璋听说后,便赐食物给徐达,徐达吃了御赐的食物死了,但是徐祯卿的野史里并没有描绘,朱元璋赐了什么食物给徐达,到是清朝中期的文人赵翼,在他所撰写的《廿二史札礼》中编写了徐达“赐以蒸鹅,疽最忌鹅”的说法。也就从这开始有,徐达吃了朱元璋御赐烧鹅死的说法。

真实徐达是怎么死的呢

《明史·徐达传》十七年,太阴犯上将,帝心恶之。达在北平病背疽,稍愈,帝遣达长子辉祖赍敕往劳,寻召还。公元1384年太阴侵犯上将军,朱元璋心中憎恶。这时徐达在北平患了背疽,稍微好转一点的时候,朱元璋就派徐达的长子徐辉祖,携带朱元璋的亲笔信前往慰问徐达,不久徐达应召返回京城。《明史·徐达传》明年二月,病笃,遂卒,年五十四。帝为辍朝,临丧悲恸不已。追封中山王,谥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公元1385年二月五十四岁的徐达病逝,朱元璋听到这个噩耗后连早朝都不上了,在徐达发丧时朱元璋更是悲痛不已,并追封徐达为中山王 ,增其子孙三世为王爵,享太庙,位列功臣肖像第一。

可见朱元璋与徐达的兄弟情谊,若真如小说写的那般赐徐达烧鹅致其死亡,那朱元璋为何听闻噩耗连早朝的都不上了,甚至追封其为中山王,还让他子孙继承等等,这足以说明徐达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和否定了野史中徐达吃烧鹅而死是说法。

7

朱元璋之所以没有杀徐达,主要还是因为徐达始终谨言慎行、从不居功自傲,丝毫没有僭越之举,让朱元璋很放心,最终在洪武年间的血雨腥风当中完美躲过朱元璋的屠刀,成为大明王朝开国功勋当中极少数得以善终者之一。

徐达和朱元璋是一同长大的发小,他二十二岁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驱大元、灭陈友谅、张士诚,为大明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位列开国六公爵之首。朱元璋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强的政治家,大明王朝建立之后,随着天下逐渐安定,此时,在朱元璋看来,这帮雄才伟略的开国功勋不再是自己的得力助手,而是对大明江山巨大的潜在危险,尤其是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更是在朝中毫无威信可言,自己一旦去世,朱允炆是肯定驾驭不了这帮开国功臣的,因此,为了给孙子留下一个相对安定的统治环境,朱元璋逐步对开国元勋们进行了大清理,最后几乎被屠杀殆尽,所剩寥寥无几,而徐达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得以幸存下来。

要知道,明朝初年,朱元璋身边那可是人才济济,文有刘伯温、李善长等,武有徐达、常遇春、李文忠、冯胜等等,个个都不是等闲之辈,而徐达能位列这帮开国功臣之首位,更说明了他是高人当中的高人,因为这必须至少得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他要有足够的功绩作为基础;二是他的功绩、能力必须要得到其他功臣的认可和服气;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他还要得到朱元璋的认可,不然功劳再大也不可能被排在首位。事实证明,他确实都做到了,他不仅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将他排在首位其他开国功臣也是毫无怨言,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确实配得上。

按理说,像这样功高震主的大将,和平年代是最容易受君主的猜忌和压制了,但是对于徐达来说,朱元璋没有丝毫威胁感,究其原因,还是徐达自己做的太完美了,正如朱元璋评价的一样:

“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

受命而出,成功而归,不骄傲,不自夸,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行为正派无疵,品德高尚可与日月相比,这只有大将军徐达一人堪当于此。这样堪称完美的人设,就是想杀也不知道从何动手!

结语:实际上,朱元璋并不是毫无人性的刽子手,而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他还是有感情的,再加上徐达的几个女儿都嫁给了自己的儿子为妃,也算是和自己结了亲家,攀上了亲戚关系。对于这样一个谦恭谨慎、不居功自傲的亲家,朱元璋实在没必要赶尽杀绝。基于以上原因,徐达最终得以善终,在他死后,朱元璋还亲自出席葬礼以示悲痛,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并赠三世皆王爵。

8

朱元璋根本没有杀徐达,也没有必要杀徐达,徐达是因为背疽发作而死的。因为朱元璋杀伐功臣太多太重,因此徐达正常死亡也被说成是朱元璋害死的。野史中,朱元璋得知徐达有背疽之病,不得饮酒和吃鹅,于是故意派人赐给徐达酒、烧鹅,徐达吃后背疽发作而死。野史认为朱元璋杀徐达的原因是太子朱标死了,为了保证徐达不跟燕王朱棣合作影响朱允文的帝位,故提前害死徐达。

正史记载徐达死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二月,而太子朱标死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也就是说太子朱标比徐达晚死7年,朱元璋根本没有必要杀徐达,因为朱标的能力完全可以驾驭功臣和诸位王弟。

徐达是朱元璋的儿时挚友,也是朱元璋手下的得力大将,两人亲如兄弟,形同手足。大明王朝的建立 ,徐达居功至伟,可以说大明朝的立国之战,每一战徐达都参与了。1353年,朱元璋奉郭子兴命回乡募兵,年仅22岁的徐达欣然应召,从此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 徐达初授镇抚,朱元璋发现徐达才能超乎众人,于是委以重任,代替自己征战四方。

1363年,徐达大败陈友谅,击败了朱元璋最强大的敌人。1364年,朱元璋以徐达为左相国,统领全国文武。1367年,徐达率军消灭张士诚地方割据势力;同年,徐达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攻入大都,灭亡元朝。明朝建立后,徐达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跟徐达结为儿女亲家,徐达长女徐妙云跟燕王朱棣结婚,册封为燕王妃。徐达死后,朱元璋痛哭流涕,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后来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取得大明朝皇帝之位,封徐达长女徐妙云为皇后,封徐达外孙朱高炽为太子。

9

徐达位列大明开国功臣第一,“开国六王”之首。关于徐达之死,明史说他是病死的,但民间野史也有朱元璋派人送蒸鹅,徐达含泪吃下后死去的说法。




徐达既是朱元璋的同乡,又是他的小时候玩伴。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22岁的徐达投奔朱元璋,从此开始了他戎马生涯。徐达自幼习武,身材魁梧,智勇双全,有着卓越的军事才能。投奔朱元璋后,徐达很快就表现出他的军事天赋,逐渐开始崭露头角。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徐达协助朱元璋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挥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破平江府,生擒吴王张士诚。在南方粗定之后,徐达又不辞劳苦,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起率领25万大军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徐达率领的明军攻破元大都,元顺帝带着太子及诸王妃嫔逃遁大漠,元朝在中原的统治宣告结束。



为了彻底打击元朝残余势力,使其不能有喘息机会卷土重来,徐达再一次挂帅出征,采用刘伯温之计,大败拥兵十万,割据山西的元丞相王保保。从洪武三年(1370年)到洪武十四年(1381年),徐达几乎年年出征,数次大败北元军队,基本将元朝残余势力赶回漠北。徐达戎马一生,治军有方,作战勇猛,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官至中书右丞相、太傅、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被朱元璋列为开国功臣第一、“开国六王”之首。



关于徐达之死,《明史》记载他是得了重症病死的。洪武十七年(1384年),徐达留守北平时得了背疽,背疽在现在已不算什么大病,但在古代却是致命的,历史上很多牛人都死于背疽,比如三国荆州刺史刘表、豫州刺史刘焉、曹魏大将曹休、西楚霸王项羽谋士范增、南宋抗金名将宗泽皆死于背疽。徐达是南方人,而北平这地方冬天异常的冷,是很容易得背疽的,这种病来势汹汹,徐达坚持到次年二月,病情加重,很快即病逝。

但是,由于朱元璋当时已经大兴刑狱,“胡惟庸谋反案”杀了很多功臣,徐达恰在胡案发生后没多少年即死去,因此民间议论纷纷,竟有了徐达被朱元璋害死之说,根据明朝笔记《龙兴慈记》所载:

徐达病疽,帝赐以蒸鹅,疽最忌鹅,达流涕食之,遂卒。

大意是:徐达得了背疽,朱元璋明知得了背疽最忌吃鹅,但还是派人给他送了一只蒸鹅,徐达知道是什么意思,于是流着泪,在朱元璋派来的人监督下把鹅吃下,吃完不久即过世了。



《龙兴慈记》这本书,成书于明嘉靖年间,作者王文禄仅凭母亲口述,毫无事实依据即冒然将其写入书中。而他母亲竟然也是从他外祖父口中听来的,可想而知,这种口耳相传的流言根本站不住脚,可信度必然大打折扣,后世很多史学家对此说法都不以为然,清朝大文豪赵翼更是直斥这种说法是无稽之谈,不足为信。

朱元璋曾写过一副对联送给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朱元璋用“第一”,“无双”这样的溢美之词高度评价徐达,对他的个人品德、军事能力都给予了最高的肯定。大明开国功臣里面,能够享受这么高评价的人,唯有徐达。



徐达与朱元璋的感情,非其他人所能比,他们既是从小到大的玩伴,也是君臣和谐的楷模。徐达为人小心谨慎,话少但做事很有原则。徐达的大女儿嫁给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与朱元璋结成了儿女亲家,但徐达从来不把皇亲国戚的身份挂在嘴边。

徐达的谨慎还体现在他的低调,他虽然与朱元璋有着兄弟般的深厚感情,但朱元璋毕竟是大明天子,最忌功臣功高盖主,徐达军功大明第一,但他从不在他人面前炫耀,日常都深居府中,也极少与淮西集团的人来往,要知道徐达自己就是出自淮西集团,大批开国功臣都是他的同乡老相识。徐达还严词拒绝了胡惟庸的拉拢,对朱元璋中心耿耿,天地可鉴。

朱元璋赐蒸鹅害死徐达,乃是历史谣言,谣言止于智者!



洪武十八年二月(1385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亲往魏国公府邸吊唁,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赐葬钟山之阴。并用一段话高度赞美了他辉煌的一生:“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10

还是那句老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首先,朱元璋没有杀徐达。生背疽(不是瘤)不能吃烧鹅和蒸鹅吃了就被疽发于背暴卒本身没有现代医学依据,有关朱元璋刺蒸鹅烧鹅害死徐达的记载本身也是出于不太可靠的野史的孤立说法,没有确凿的依据。

其实,换一个视角,我们只要仔细梳理一下时间线索就能发现朱元璋没有杀徐达。

徐达病逝于洪武十八年(1385),徐达去世后,朱元璋亲自出席他的葬礼仪式表达痛悼悲伤之情,同时褒扬徐达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为中山王,谥号武宁,本为农民连名字都很低端人口的徐达曾祖父徐五四、祖父徐四七、父亲徐六四都被追封为中山王,三代女性先祖“皆封中山王夫人”。徐达被赐葬钟山之阴(南),朱元璋亲笔撰写御制神道碑文——如果说这些都是朱重八虚情假意的做作,似亦不合情理,以朱元璋的迷信程度,不见得不会杀人,但是种种自欺欺人并且欺天的做作,实施的可能性不大。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将徐达病逝的年份和朱元璋以各种名义诛杀功臣和大臣的所谓明初四大案的时间轴进行比较,来推论和判断朱元璋是否杀死了徐达。

洪武九年(1376)空印案发生;洪武十三年(1380),胡惟庸案发生(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也被杀);洪武十八年(1385),郭桓贪污案发生;洪武二十三年(1390),李善长案发生(以清除胡惟庸残余逆党的名义,可以算作胡案的余波);洪武二十六年(1393),蓝玉案发生。

现在情况其实变得很清楚。退一万步讲,即使我们诛心一点,猜测的最后或曰洪武末年,朱元璋或许也可能有除去徐达的心思,但是到了这个朱元璋觉得有必要向淮西勋贵集团的核心动手的时候,徐达墓木已拱,已经完全没有杀的必要了。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