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哈哈哈,这个问题很简单。

比如说我出门给不认识的人介绍我自己,肯定要说:我是头条号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以史为鉴。不然谁知道我是谁啊。但是比如马未都这样的大佬出门介绍自己的时候只需要说自己是马未都就行了,大家都听过。



在三国时期,刘备虽然屡战屡败,但作为皇叔已经算一号人物了。关羽虽然是刘备麾下将领,而且打了败仗被曹操活捉。

但是关羽早在18路诸侯讨伐董卓时,就凭借温酒斩华雄的战绩名声在外。投降曹操之后又替曹操杀了颜良、文丑,官拜汉寿亭候。关羽这个时候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大人物了。

而刘备麾下除了自己和关羽,其他人都没有能拿的出手的战绩。张飞、赵云虽然被关羽在曹操跟前吹捧过,但还没有在长坂坡爆发,在其他人看来不过是无名之辈。

所以不论是张飞还是赵云,在前期介绍自己的时候总是在前面加上地名,表示自己出身的同时也暗示我在常山/燕地的名声也很高哦。

等到长坂坡一战之后,赵云和张飞都名声大振。在三国演义之中可以看到此战之后的张飞和赵云,很少称自己常山赵子龙和燕人张翼德了,就算是这样介绍自己,更多的也是看作一种谦虚。

比如赵云在介绍自己的时候说:我乃常山赵子龙也

听到介绍的人肯定倒地就拜:原来将军就是长坂坡七进七出的豪杰,失敬失敬。

我是以史为鉴墨上桑,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最佳贡献者
2

关羽自称“某家”或者“关某”。

《三国演义》里,关羽一般都是自称“某”“某家”或者“关某”。有时候也自称“吾”。

他第一次出场,对刘备就是自称“吾”。斩颜良的时候,也说“吾”。

斩华雄的时候,对着各路诸侯,关羽自称“小将”。说“小将愿往斩下华雄首级,献于帐下!”这也没有错,因为关羽是还没有什么名气,年纪也小。只能称自己为“小将”。

投靠曹操以后,关羽一般自称“某”。

比如曹操与袁绍开展。关羽主动请缨:“闻丞相起兵,某愿为前部。”

在赤壁之战后,关羽守华容道,见到曹操后便说:“关某奉军师之命,在此等候丞相多时了。”

为什么关羽总是自称关某呢?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个人爱好,也不是因为他早年在家乡杀人犯罪的经历。最主要是为了避讳!

关羽生前只是一个比较有名的武将,但是因为他义薄云天,被后人纪念。民间地位越来越高。从汉寿亭侯到关公到关大王再到武圣人,最后成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成了神仙!

因为关羽崇高的地位,古人不敢再直呼其名,所以在古代民间文学中,包括各类戏曲、小说、评书等等了,很少有直呼“关羽”名讳的,在第三人称叙述的时候,一般是称作“关公”!关羽自称,则用“某”或“关某”指代!

古代戏曲演员,演关公戏也是很有讲究的。

演员勾画关公脸谱时(红脸),要特意在脸谱上再加一黑点或加一条金线,称做“破脸”,表示不敢完全模仿他

饰演关公的演员在演出前十天就要斋戒独宿、熏沐净身;出场前必须要在关公像前烧香叩头,在后台杀鸡拜祭;饰演关公的演员要在盔头里放置或者前胸挂有关帝像的黄表附,演出结束要用此纸拭脸,并拿到关帝像前焚化,以示感谢关帝的庇护等;在演出《走麦城》时,更要台上、台下烧檀香和点蜡烛,以祈求演出顺利平安。清廷皇宫演戏时,每临关公出场,帝、后、妃都得离座走几步,然后才能坐下看戏。

这还真不是开玩笑,对武圣人,当然要崇敬了。

这自称关某,也是讲究之一。

这才是正解。本人曾专门研究关公崇拜。相信我。

3

自古以来,无论是行走江湖,还是驰骋疆场,有个响亮的名号可以说是一项弥足珍贵的资本。熟悉《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在刘备集团中,很多人都喜欢自报家门,刘备常以中山靖王之后自称,张飞也常将燕人张翼德挂在嘴边,而赵云则自称常山赵子龙。不过,反观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却几乎从不自报家门,这是为什么呢?

纵观网络上的种种说法,多半认为关羽早年间凭借温酒斩华雄一战成名,既然已经是名声在外,便无需像众兄弟一样费尽心机地给自壮声势了。不过,此说虽然颇有道理,却稍显牵强,或许除此原因之外,还有以下两点原因颇为重要:

其一,在《三国演义》第一回中,关羽一出场便杀人后流亡的逃犯,他推着小车靠做小买卖为生,闻听幽州太守刘焉发榜募兵,以抵抗张角的黄巾军,才前来投军。

须知,尽管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可身负血案的关羽,投充的可是朝廷的义军,即便是后来追随刘备,也是以朝廷的名义在与群雄逐鹿。试想,当关羽在众诸侯面前,大肆宣扬自己的出身、来历,岂不是在向天下人宣扬:我就是当年那个杀人犯!

正因如此,在整部书中,关羽几乎都是非常“谦逊”的,他不像刘备那样搬出个显要的祖宗,也不像张飞、赵云般自报祖籍,而是常常以“某家”、“关某”自称。由此一来,世人尽知有猛将关羽,却不知此关公即为当年的河东逃犯。

其二关羽乃是文武兼备的帅才,他熟读春秋,通晓兵法,与不好读书的落魄贵族刘备、只知上阵杀敌的猛壮人张飞等人不同,关羽身上始终具有一种谦逊儒雅的气质。世人皆传,关公平日均是双目微启,而一旦其怒目圆睁,便是要血溅三尺,斩人于马下。

就此而言,饱读诗书战册的关羽,又与刘备集团中的勇将们不同。试想,如果关二爷天天也扯着嗓子给自己扬名喝号,似乎又显得自降身份了。

所以,本人觉得,关羽虽本领高强,却为人低调,一方面是实力所至,不需要自报家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此前关羽身负血案,同时又性情儒雅,从而既不能,又不屑于去给自己扬名喝号了。


/文:史海烂柯人//2019.02.27

4

哈哈哈,关羽,怎么又叫关于?

5

像是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这种称呼,听起来确实是朗朗上口,很有气势,但同样的,关羽却从未自称什么晋人关云长之类的,这倒不是因为关羽不会有名号,而是因为,关羽不需要名号。

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这种名号,说白了就是自己家乡的名字,加上自己的姓氏,再加上自己的字,由于武将自称一般都是用字,文官自称多为名,所以赵云张飞并未直接说成是常山赵云,燕人张飞。

三国时期,刘关张三人之中,名头最响的是刘备,其次是关羽,最后才轮到张飞。刘备自不必多说,刘皇叔的名头在当时也算得上人尽皆知,而关羽呢?其实关羽的名头,老早的时候也已经打响了。

刘关张在关羽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以后,已经是响当当的人物了,虽然这三兄弟无兵无财,但经过了这么几件事,这三兄弟已经在群雄之间占据了一席之地。

特别是关羽,杀颜良,斩文丑,名声一时间无人不知,等到被封为了寿亭侯,关羽更是一飞冲天,在爵位上与曹操都是可以相提并论的。

关羽表现这么扎眼,天下人自然就都知道关羽是谁了,关羽的名声已经大过了家乡,所以在报自己名号的时候,已经不需要在名字前面加个家乡。

同样的,关羽没出名的时候,关羽其实是不敢报自己名号的,最开始,关羽可还是一个犯过命案的人物,若不是恰逢天下大乱,关羽可是一个潜逃在外的杀人犯,所以一开始的时候,为了避免自己的污点被人揭出来,关羽是不敢提自己名号的。

与关羽不同,赵云,张飞在没有成名之前,在家乡其实早就有了不错的名声,特别是常山赵子龙,更是在常山地区无人不知。

赵云和张飞之所以用家乡加名字做自己的称呼,无非是为了壮胆,壮大声势,单单一个赵子龙可能没人知道,但加上常山,就相当于是夸大了自己,对阵之时,在气势上不落下风。

当然,在赵云与张飞名声大祚之后,他们也很少用这种称呼来自称了,正是在长坂坡以后,张飞与赵云名声大祚以后,原来的那种称呼也渐渐的被他们弃置了。

没名声的时候,张飞赵云等人会在名字前面加上家乡名字,以此为自己壮气势,而在有了名声以后,见了面,甚至连名字都不用说,敌将单单是看到这两人,就心生畏惧,原来的名头自然不用再提。

6


只因云长武艺强,致使猛将束手亡。关羽因其忠义无双,勇冠三军,被后人所尊敬。关羽熟读《春秋》,识大义,人们又把关羽当成是“义”字的代表。然而熟读《三国演义》不难发现,关羽对自己却没有明确的称呼。比如刘备常称自己是汉室宗亲,赵云常称自己是“常山赵子龙”,而张飞常称呼自己为“燕人张飞”。

很多人听到赵云和张飞的自我介绍,都会闻风丧胆。但关羽却没有相应的自称,同为刘备集团得领袖,关羽又位居五虎上将之首,关羽真的没有一个自称吗?个人认为并非如此,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


首先分析演义中张飞和赵云的自称。张飞自称“燕人张飞”,这在三国中如雷贯耳,其他人听到张飞的自我介绍都会震惊。比如张飞两次征战吕布,就曾说自己是燕人张飞,又曾自称是张飞爷爷。这让吕布也很无奈。长坂坡上,张飞曾在当阳桥上横刀立马,声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吓退曹操百万军。


而赵云在长坂坡救少主刘禅时,面对曹操百万大军,毫无惧色,七进七出,枪挑曹操五十员上将。曹操问及是何战将,赵云自称“我乃常山赵子龙也”,曹操惊叹果然是虎将也。由此可见,一个响亮的自称,还是能起到震慑作用的。


其次分析关羽的自称都是什么。其实演义中,关羽还是有自称的,只是不同时期的自称,也不一样。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其一关羽温酒斩华雄之时,曾以马弓手自称。话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西凉军战将华雄在门口挑战。接连斩杀潘凤等上将,无人再敢出战。而此时关羽挺身而出,称自己是马弓手关羽,愿意出战华雄。

袁术一听有些生气,指责关羽道:你小小的一个马弓手就想出战,难道我们诸侯们没有将军了吗?而曹操却愿意让关羽一试,并且说:这位壮士长相魁梧雄伟,别人也看不出他是一个马弓手。果然关羽不负所望,温酒斩华雄。但关羽当时马弓手的身份,却让很多人铭记。


其二关羽经常以关某自称。关羽一般情况下,都会自称关某,比如桃园三结义,关羽因挪开磨盘,分了张飞的猪肉,张飞前来找茬。关羽正在卖绿豆,张飞用手将绿豆碾成粉末,并且声称:明明就是豆粉。关羽却声称:关某的东西货真价实,你是买豆子还是磨豆子。关羽阵前挑战之时,也经常称:关某的大刀不斩无名之辈,赶快报上姓名。


曹操败走华容道,曾请求关羽放其一马,关羽却声称:关某之前斩颜良文丑,已经报答丞相的恩惠,今日相见,不敢因私废公。因此一般情况下,关羽都会称自己是关某。有人认为,关羽之前犯过事,自称关某方便些。也有人认为,当时有很多人都自称某某的,比如赵某、李某、张某等等。直到现在,很多人还自称自己是某某人。总之关羽的这个自称,看起来很平淡吧。演义中曾这样记载:

操从其(程昱)说,即纵马向前,欠身谓云长曰:“将军别来无恙。”云长亦欠身答曰:“关某奉军师将令,等候丞相多时。”


其三关羽斩颜良文丑之后,被献帝封赏为汉寿亭侯,关羽也曾称自己为汉寿亭侯。关羽因功受赏,被敕封为汉寿亭侯,这是汉室给他最高的荣耀,之后刘备也没有再给关羽封侯。因此关羽常以汉寿亭侯自称。

尤其是在出征的时候,关羽的大旗上总是写着“汉寿亭侯关羽”。敌人只要看到旗帜,就知道是关羽到了,这也能看做是一种自称吧。关羽单刀赴会的时候,也说自己是好寿亭侯,当时也有很多人称他为“汉寿亭侯关羽”。由此可见,关羽的自称还不止一个。

你是如何看待关羽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7

名号是彰显武将身份,籍贯的标志,一声大吼:“常山赵子龙在此”,何等豪迈!

至于赵云,张飞都有自己的名号,关羽却没有的原因,其实要从关羽的早年经历说起了。

关羽在家乡杀过人,不太好表露身份

关羽早年在家乡山西解县犯过事,杀过人,他原字长生,因为这事才把字改成了云长。关羽在涿郡遇到刘备,张飞的时候还是属于逃犯身份的,所以他不便像赵云一样,把自己的家乡说出去,万一旧事重提,让人知道了这个污点就不好了。

尤其是关羽当时名声不显,不像夏侯惇一样能傍着曹操和朝廷这棵大树,自然无人敢问。但后来关羽被朝廷封为汉寿亭侯之后,杀人一事自然而然就淡化了,而且他还有了一个更响亮的名号:“大汉汉寿亭侯关羽”,官爵和曹操的“费亭侯”平起平坐,这可比什么“晋人关云长”,“解县关云长”霸气多了。

关羽出名之后更不需要用家乡来表现自己了

像电影里的古惑仔一样,打架前都要先报上派头:洪兴陈浩南,东星乌鸦等等。看似霸道,其实是壮胆,用组织的力量来壮胆,万一对方听后就不敢打了呢?这只是依靠着组织来做事的手下而已,什么时候听过洪兴老大蒋天生自称“洪兴蒋天生”的,因为洪兴就是他的,是“蒋天生的洪兴”,而不是“洪兴的蒋天生”。

同样关羽成名之后,也已经不需要家乡的名号来给他壮胆撑腰了,他现在有了朝廷,所以就算要吼,也是吼“关云长的解县”,而不是“解县关云长”。不过这样似乎有点不尊敬家乡,而且说起来也别扭,所以蒋天生没自己喊过,关羽也从来没有喊过。

原创文章,欢迎转发评论!!!

文章来源/那只胖狐狸

8

估计,关羽自称解(hài)州关羽或者关某。因为,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这样的说法是小说语言,是错误的。



三国名将关羽,当然是盖世英雄。关羽,姓关名羽字云长,他的故乡在山西运城地区的解县,即古时河东郡解州。都知道,山西话婉转悠扬,如果关公操一口山西话报上名号,估计,其威风一定会大减。现在,解县还有关帝庙,是关帝庙的祖庭。



接着,说说关公的铁杆兄弟张飞。张飞,姓张名飞字益德(不是《三国演义》中说的“翼德”),祖籍河北涿州(古幽州涿郡)人氏。按照小说上的说法,张飞是有名的“张大胆”。事实上,张飞确实与关羽一起,被誉为“万人敌”。张飞单枪匹马在长板桥上,一人呵退百万兵,显然是夸张。不过,他嗓门洪亮、言语铿锵的可能性,肯定超过99%啦。


再说说力拔千钧的白袍小将赵云。赵云,姓赵名云字子龙,今河北正定(古常山真定)人氏。赵云比关羽和张飞年少,没赶上桃园三结义,但是,这并没有使他的英雄本色暗淡。在长坂坡,他几进几出曹军军阵,救出了少主刘禅。刘备曾经称赞赵云:“子龙一身胆也”。刘备的这个评价,实在不为过。



那么,为什么说“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是错误的呢?因为这样的说法,不符合封建礼法的规定。按照礼法的要求,主人公一般自称名,而别人称呼主人公才使用号,哪有自己叫自己的号的道理呢?这样,会被对垒的敌人嘲笑的。如此一来,还如何能够形成威震敌胆的效果呢?



比如同时期的各路英雄,曹操自称操,别人称他为孟德;刘备自称备,别人称他为玄德;诸葛亮自称亮,别人称他为孔明。小说和戏剧中,类似的笑话还有不少。记得一出戏中,清代的孝庄皇太后自称为孝庄,就更加好笑了。因为,孝庄,是她老人家死后的谥号,哪有自己生前这样叫自己的呢?



还有一种,是古人的谦称。比如,称呼自己的儿子为犬子就是一例,不过此事不能当真。一方面,曹操大力赞扬孙权是个人才,生子当如孙仲谋;一方面,又称呼曹丕为不争气的犬子。你觉得,曹操最终能把位置留给孙权,而不顾曹丕吗?



咱们回到关羽关云长。在战场上,关羽在报上名号的时候,肯定不能使用谦称。什么在下关羽之类,首先要排除;不过,又不能说解州关云长在此,因为这样不太规范;再加上关老爷的山西口音,说多了显得不那么硬气。


所以,我估计,要么喊:关羽在此,要么喊:关某在此,要么直接喊:看刀-----

9

三国演义中,一般武将对阵都会报自家名号,一方面是为了让敌人记住自己,假如自己赢了的话名号就打响了,一方面则是吓唬敌人,万一别人听说过自己的名号,就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就好像张飞那次,一报上姓名,曹操就想到当年关羽曾说,张飞有万军丛中取敌首级的本领,硬生生的把曹操给吓住了。这就是报上名声的好处!

而在演义中赵云曾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按照这种取名号的方法,关羽岂不是可以叫河东关云长?但是这个名号我们似乎没怎么听过啊!那么在演义中,关羽对阵一般是自称什么的呢?

其实在演义中,关羽在不同的时间有不同的自称,整体算下来,应该有四个自称。

一、吾

这是个比较常见的自称了,就是我的意思,很平常。这是关羽第一次见刘备张飞时的自称,当时关羽还是个逃犯,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乱报名号,老老实实的自报家门即可。

二、小将

汜水关之战时,众诸侯被华雄打得没了脾气,没有人胆敢出战,这个时候关羽主动请战。

演义原文:言未毕,阶下一人大呼出曰:“小将愿往斩华雄头,献于帐下!”众视之,见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丹凤眼,卧蚕眉,面如重枣,声如巨钟,立于帐前。

此时的关羽,名声不显,包括整个刘备集团,此时都还在起步期,所以关羽也没啥名号。面对身份地位都高于自己的众诸侯,关羽只能小心翼翼地称自己为小将。

三、某、关某

汜水关之战中,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后斩颜良、诛文丑,他的名声已经响彻天下,这个时候的关羽,面对敌人时,他一般都使用“某”或者“关某”做自称。他为何不像赵云和张飞那样,取个响当当的名号呢?

常山赵子龙

其实赵云起这个“常山赵子龙”的名号,也是迫于无奈。虽然之前赵云经历过数次大战,比如在磐河之战中打平文丑,穰山之战中打平许褚、击杀高览、打败张郃,但是他的名声一直只是在小范围传播,没能让很多人熟知。

就比如曹操,虽然之前和赵云作战数次,但是他仍然是不认识赵云,赵云的名声没有打出来,没有做到人尽皆知,所以他不得不用“常山赵子龙”这种地名加名字来做自称,至少听起来还算是响当当!

而长坂坡之战后,赵云已经名扬天下,所以一般情况下他也就不再用常山赵子龙的名号了,而直接说自己是赵云。因为大家都知道赵云是谁了。

燕人张翼德

张飞的这个自称和赵云差不多,也是相同情况,这样报名号是怕别人不认识自己,虽然张飞早就跟随刘备作战了,但名气始终不是特别大,他需要“燕人张翼德”这个名号,让别人记住自己。而在长坂桥之后,张飞也名扬天下了,他也就不需要这个名号了,所以之后也很少看到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

同理,关羽自温酒斩华雄后,已经名扬天下,没必要再用地名+名字这种组合方式的自称了。他一般都是用“某”或者“关某”这种自称来表示自己的谦虚。实际上,要是关羽没有较早的打出自己的名声,在长坂坡这种战斗状态下,他也很有可能会使用“河东关云长”之名!

四、汉寿亭侯

在投降曹操的这段时间,关羽为曹操斩杀了袁绍大将颜良文丑,曹操为表扬关羽,请示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自此,汉寿亭侯也成为了关羽的自称之一。大家都知道,关羽这个人,是真正的忠心于汉室之人,所以汉献帝亲赐的“汉寿亭侯”,关羽是十分珍视的。在关羽出征时,他会让属下将“汉寿亭侯关云长”七个字绣于旗帜上,以彰显自己的荣耀。

关羽离开曹操时,虽然将“汉寿亭侯”之印留在了府上,还给曹操,表示自己不接受曹操的好意,不带走馈赠,怎么来的怎么走,不欠曹操一分一毫。然而在之后的实际对战中,

关羽还是会自称“汉寿亭侯关某”或者“汉寿亭侯关云长”,可见关羽虽然不要汉寿亭侯印,但他还是非常喜欢这个名号的,毕竟这是真正的皇帝赏赐。这关羽之后的对敌过程中,他也多次使用了“汉寿亭侯”的这个称号!

总结

在三国演义中,赵云自称常山赵子龙,张飞自称燕人张翼德,但关羽并没有自称“河东关云长”,他的自称一般是另外四个。在他还是布衣百姓时,他和大家一样,称“吾”,当他在军中效力时,自称“小将”。而当他名声尽显时,他又比较低调的自称“某”、“关某”,当他得到汉献帝封侯之后,他也常常自称“汉寿亭侯”!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

10

其实赵云和张飞自称赵子龙、张翼德,都是“错误”的说法。

了解他们的自称之前,首先要明白一个小知识。古人一般有“两个名字”,比如赵云,名赵云,字子龙。

字一般不用来自称,都是别人表达恭敬才这么称呼,一般自称都是直呼其名。赵云,谦虚的说应该是我乃常山赵云。这一点诸葛亮就做的非常好,他经常自称“亮”,而不是“孔明”。还有曹操,他也不自称曹孟德,一般是自称“操”,“操如何如何”之类~

那为什么赵云和张飞都经常自称“赵子龙”和“张翼德”呢?大概的原因可能他们都是武将。武将报名,一般要有威慑力,话语间要带有高傲之气,而毫不客气的报出自己的字,显得自己不那么谦卑,能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气势!

这一点,如果经常看历史书籍,尤其是历史小说的朋友应该有体会:武将报名,经常自称字;文臣报名,一般自称名。

了解了这个,我们也就知道了关羽该如何报名了。

如果他面对对手,一般会自称“云长”,比如“我乃温酒斩华雄的关云长!”,“我乃斩颜良诛文丑的关云长!”之类。

如果面对上级,比如刘备,他就会谦虚地自称“羽”,“羽如何如何”之类。

了解了这个,我们读史书就会更明白人物的心理,跟对方说话是报名还是报字,就能直接看出人物立场。比如刘备叫诸葛亮作“孔明”,而曹操叫诸葛亮作“诸葛匹夫”或直呼“诸葛亮”。

以上就是由关羽自称做的一点知识小科普,了解更多历史小知识,欢迎关注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