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后英国作为一个老牌强国已经开始没落,但是其航空发动机算是能够拿得出手的先进技术。当时英国为了弥补战争损失,急需出口商品获得资金,各种战争物资和技术自然也被拿来卖,而其中喷气式发动机也成为英国可以出口的商品。

而像大多数二战强权一样,苏联在战时也启动了自己的喷气发动机研究计划,但最后没能拿出任何实用化的产品。而苏联空军在1946年3月发布了一项战斗机需求,要求时速达到1000公里/小时,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苏联能否研制出相应的喷气发动机。

1946年4月的克里姆林宫在一次会议决定从国外引进先进发动机的决定,苏联情报机构建议购买英国罗尔斯·罗伊斯的“尼恩”和“德文特V”是最符合苏联空军需求的发动机,据说斯大林本人对这次购买持怀疑态度:“白痴才愿意向我们出卖自己的秘密!”。1

946年5月,苏联向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咨询购买喷气发动机和生产许可证事宜,结果大出苏联人的意料,苏联批准购买10台“德文特”和10台“尼恩”离心式涡喷发动机。

当时英国克莱门特首相批准了这个出口计划,他表示找不到任何拒绝向苏联销售这些发动机的理由,但是空军元帅威廉·艾略特要求严守关键材料的制造配方。

然而这一次苏联情报机构再次立功了,当时一个苏联考察团参观了英国的工厂,代表们的一个秘密任务就是获得更详细的燃气轮机技术。其中有人穿着貌似普通的软底鞋,假装观看车床加工涡轮部件,其实偷偷用软底鞋吸附掉落的碎屑,甚至有人偷走了一片涡轮叶片。

但罗尔斯·罗伊斯对此一无所知,首批发动机于1947年3月抵达苏联。这些发动机到达苏联后就立即被送到专业工厂进行逆向工程和山寨,“德文特”发动机被送到第500发动机工厂,“尼恩”怎来到了第45发动机工厂,于是苏联获得了较为可靠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

最佳贡献者
2

二战时期,苏联进入喷气式飞机的研制阶段,带头人是留里卡,一直到二战结束,他拿出的RTD-1涡轮喷气发动机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改进版的性能都不尽如人意,远落后于当时的国际水平。

英国的军方和民间对喷气式飞机发动机的执着使得他们在这条路上走的更远,其中最负盛名的正是在汽车行业鼎鼎大名的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它的双R标记到现在也是顶级豪车的代表,罗罗公司的“默林”系列发动机装备的“飓风”、“喷火”、“兰开斯特”以及特许美国制造的“野马”等战机确立了二战盟军空军的空中优势。

1943年,“维兰德”喷气发动机正式投产,在此基础上,后来开发出了“德温特”喷气发动机,1944年,推力达5000磅的“尼恩”喷气发动机诞生。

罗罗公司的喷气发动机让苏联人艳羡不已,怎么才能使“俄国翼”配上“英国心”呢?

当年德国人的喷气战机可以缴获后拆散了进行逆向开发研究,可二战已经结束了,人家英国人的这些飞机轻易摔不到苏联人控制的地面上啊,守株待兔不是办法。

英国人的喷气发动机倒是源源不断的通过特许授权提供给他们的盟友美国、法国,可苏联嘛,丘吉尔的臭脸在那儿摆着,遏制你都来不及,别提卖给你了。

转机发生在丘吉尔下台之后,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对苏联实行比较友好的外交方式,战后大家都是百废待兴,苏联的木材、粮食等也开始出口到英国,英国也需要加大出口力度赚取外汇。

苏联有关部门把引进英国罗罗公司制造的配备“尼恩”或“德温特”喷气发动机,然后进行逆向开发研制本国喷气发动机的报告打给了斯大林,斯大林暗忖:这事儿悬,英国佬不会傻到把最新的军事核心技术卖给咱们吧。

但是尝试还是要进行的,罗罗公司毕竟是一家民营企业,英国也没有对它的产品实行禁止出口措施。

罗罗公司为了赚钱,没有拒绝苏联人的要求,但是英国政府还是暂时叫停了该出口计划,讨论了很久。

苏联理论上是友好国家,而且还从他们家大量进口木材粮食等急需品,最关键是以下两点,一,英国判定苏联的发动机研究与本国存在5年代差,二、苏联人想进口的“尼恩”等喷气发动机在英国也有更新换代的成熟计划。主要基于以上两点考量,1946年9月,英国政府批准了这项出口计划。

英国人最不想让苏联人分析出来的一项重要指标是喷气发动机的铌锰合金,苏联人最想破解的恰是这种特制材料。

很快,前来考察的苏联相关专家就来到了罗罗公司,在参观生产车间的过程中,苏联专家拿出了克格勃的手段,其中一位的脚上穿着的是一双特制的软底鞋,金属碎屑很容易一不小心陷在里面,他专门往金属碎屑多的地面上走;另一位更邪乎,他直接顺手牵羊,偷走了一小部分涡轮叶片!

考察了一大圈之后,苏联人给双罗公司准备出来的确是“史上最低价”的一份订单,总价不过十三万英镑多一点,只要了10台“尼恩”、10台“德温特”喷气发动机。

1947年初,这20台先进的英国发动机抵达苏联,苏联专家把它们大卸八块,火速开展山寨研制工作。

苏联的第二批订单比第一批仅是多出了十几台,罗罗公司坐不住了,决定最苏联提高报价,没你们这么玩的!面对提高后的报价,苏联人友好的回复:骚瑞,不买了!

很快,山寨版的RD-45和RD-500苏制喷气发动机就批量生产出来,他们被装配到米格战机上。

没过几年,在东北亚半岛的米格走廊上空,苏联第一代喷气式米格15这种后掠翼飞机就让英国人吃够了苦头。英国人悲苦的意识到,这种“俄国翼”小怪兽的冰冷身躯之中,隐藏着的正是一颗颗山寨版的滚烫“英国心”。

3

说起来这件事儿的话,只能够说英国人真的是掉钱眼儿里去了。

第二次说大战结束以后,德国人被击败了当时德国人手里的喷气式飞机的技术和数据被美国人和前苏联一起瓜分了,前苏联拿到德国人me262的数据,这一款喷气式发动机,他是将他的两台喷气式发动机绑在机翼的下方,这样的话,喷气式发动机本身不需要太高的技术要求,甚至只要达到螺旋桨飞机的那种动力的话,就可以保证飞机的飞行了。

但是,这一款飞机他的两台喷气式发动机也正是绑在机翼的下方的,虽然说设计上来讲可以沿袭螺旋桨飞机的那种设计的思路,但是增加了飞行阻力,使得飞机接下来提升的空间被卡死了,所以前苏联设计出了一个山寨版的飞机后,就发现这种飞机是有自己的技术极限性的,因此选择了TA138的设计,嘴巴进气,菊花喷,这样的话,你的那一台喷气式发动机就要求就高了,这一台发动机你必须保证他能够塞的进飞机的机腹里面,并且有足够的动力推动整台飞机向前飞行。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及最后结束的时候,当时,前苏联的天空除了美国人造的飞机以外,就是自家的拉握希金,还有雅克系列飞机的天下,前者更是前苏联卫国战争期间天空支柱力量,但是这一家公司一直纠结在农药机的研发和改造之中,也就是说他的飞机全部都是由农用拖拉机改过来的!对于喷气式飞机,他们一窍不通。斯大林紧急要求说我要好的战斗机要好的喷气式战斗机,你们赶紧去给我弄,但是底下的人实在是没办法辨不出技术变不出飞机!

这个时候有人向斯大林提说,英国人不是有好的发动机吧,我们找英国人买发动机去,然后装在我们自己的飞机上面,这样的话,不就我们研发出了好的飞机了吗?斯大林骂了一句。英国人可能把这种机密技术卖给我们的?

然后自己派人去跟英国方面交涉,说我要买你的发动机。

这就是有点儿传说之中真香的感觉了。

如果说这个时候英国还是丘吉尔当政的话,是绝对不会同意这个交易的。丘吉尔是最反对那种强权政治出现在英国政治环境周边的,并且对于未来的国际形势,丘吉尔有着异于常人的政治嗅觉,首先,他判断出来希特勒将来会找英国人复仇,第二,他提前预知到了前苏联和美国之间冷战格局的开始。

但是这个时候,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丘吉尔动用整个国家的力量去对抗纳粹多过使得他冒犯了很多人的利益。丘吉尔黯然下台,这个时候在英国的执政党是工党,这个党派对于外部势力是保持一种温和的合作态度。

看见前苏联过来低三下气的买飞机,他们虚荣心一下得到了满足,(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问答)另外这个时候英国的军方不断的削减飞机制造项目,而且削减对于这些军事工厂的投资,很多英国的军事工厂这个时候已经快活不下去了,赶紧把手里边能够卖掉的资源能够淘汰掉的资源赶紧低价处理了,就是这个时候,英国的军事公司一直,做的事情包括这一次跟前苏联的交易。

此时此刻,英国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原材料,这个时候英国跟前苏联之间然保持着木材,农产品,还有天然气,石油等等各种物资方面的交易,此时此刻,大英帝国也已经预感到了每一个他们手底下的殖民地都不太平,很有可能在某一天就可能脱离出去。另外找到一条能够收获廉价资源的道路,成了英国人的当务之急。所以英国政府的默许之下,再加上英国工厂的机器和做这一笔交易也就谈成了英国人将他们最先进的发动机直接卖。给了前苏联,而且是低价售卖。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继承英国发动机技术的前苏联飞机在朝鲜战场上面用,将美国的飞机锋芒重挫,并且创造出了一条著名的空中的米格走廊,不得不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4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英国面临着“金融敦刻尔大撤退”(经济学家约翰·凯恩斯首先提出的一个术语)。发生在一代人身上的两场世界大战耗尽了帝国的货币储备,英国迫切需要增加出口来支付重建和住房、医保、养老金等社保费用,工党在这种形势下获得了1945年大选的胜利。

英国制造的喷气式飞机和喷气发动机当然是拿得出手的高附加值高科技产品,正是英国政府迫切需要的出口产品。因此英国空军部把最新喷气式飞机列入了“允许出口名单”,且无需任何特定部门的批准。不过这并不代表英国政府无法控制出口,贸易委员会仍规定出口产品需要先获得出口许可证,但这个许可证只是个象征性的证明。英国政府把国际航空市场视为一种非合作博弈,一方有所得,其他方必有所失,所以为了扩大份额,英国政府希望能通过出售先进军用飞机进军民机市场,就像美国人做得那样,至少在英国先进客机(“布拉巴宗”客机)问世前先插上一足。

像大多数二战强权一样,苏联在战时也启动了自己的喷气发动机研究计划,但最后没能拿出任何实用化的产品。首批苏制喷气发动机逆向工程自缴获的德国发动机,其中有荣克斯Jumo 004和BMW 003轴流式涡喷发动机的山寨产品,和原品一样寿命很短。虽然苏联人改进了涡轮叶片的制造材料,但其工作温度和抗蠕变性能仍然相对较差(固体材料在机械应力和高温下缓慢出现的永久性变形)。

苏联人到1946年初已经很清楚这些基于德国技术的发动机已无望发展成下一代发动机,而研制中的苏联本土设计仍需多年才能投产。

苏联空军在1946年3月发布了一项战斗机需求,要求时速达到1000公里/小时,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苏联能否研制出相应的喷气发动机。

“白痴才愿意向我们出卖自己的秘密!”

1946年4月,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主持召开会议讨论苏联喷气发动机的发展现状。鉴于德国发动机的缺陷和苏联本土设计的研制时间表,会议做出了尝试从国外引进先进发动机的决定。当时英国制造的喷气发动机是世界上最好的,所以斯大林决定尝试接触英国制造商。

苏联情报机构提出罗尔斯·罗伊斯的“尼恩”和“德文特V”是最符合苏联空军需求的发动机,列入了最优先清单。据说斯大林本人对这次购买持怀疑态度:“白痴才愿意向我们出卖自己的秘密!”,但还是批准了这一尝试。1946年5月,苏联驻伦敦贸易办事处接触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咨询购买喷气发动机和生产许可证事宜,并获得令人鼓舞的答复。1946年6月,苏联部长议会批准购买10台“德文特”和10台“尼恩”离心式涡喷发动机。

这个消息引起英国政府的惊慌,与向法国乃至中华民国出口喷气发动机不同,英国认为苏联是一个不安分的盟友,具有潜在的战略威胁。当时英国供应部估计英国在喷气发动机技术上领先苏联大概五年,如果向苏联出售发动机,那么领先幅度就可能下降到三年,而出售生产许可证则会把领先时间进一步缩短至一年,所以英国政府没有批准罗尔斯·罗伊斯销售许可证。1946年7月,英国政府叫停了发动机销售,留出更多时间来考虑后果。

英国政府内部出现了强烈反对销售的声音,首先站出来的主要是军方人士,他们担心这会给潜在敌人带来优势。然后一些外交官也加入进来,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外相埃内斯特·贝文,他对苏联的意图表示深深的怀疑。支持交易的官员里有贸易委员会主席斯塔福德·克里普斯爵士,他们指出这次出口是对外贸易的需要,除赚取外汇外,苏联还威胁说如果拿不到发动机就要向英国禁运木材和粮食。对于一个已被迫采取面包配给制(英国在二战最困难时期也没采用面包配给)且需要大量木材重建住房的国家来说,这的确是个严重问题。更悲观的是,他们认为由于“尼恩”已经被卖给了共产主义运动盛行的法国,莫斯科获得这种发动机是早晚的事。

虽然当时英国已经把苏联视为潜在威胁,但也只是“潜在”而已,捷克斯洛伐克政变和封锁柏林还没有发生,英国战略计划假设到20世纪50年代末仍不会与苏联发生重大冲突。此外,“尼恩”和“德文特”虽然在1946年还算世界上最先进的喷气发动机,英国公司已着手研制下一代发动机,比如罗尔斯·罗伊斯在1945年开始研制的AJ65轴流式涡喷发动机,维克斯公司也在为未来的阿姆斯壮·西德离“蓝宝石”研制世界上最先进的轴流式压气机,离心式涡喷发动机已经过时了。

出于这些考虑以及对苏联物资的需求,克莱门特首相在1946年9月批准了这一销售:“我找不到任何拒绝向苏联销售这些发动机的理由,拒绝只会引起麻烦和怀疑。”空军参谋部的威廉·艾略特元帅指出如果要降低这次销售对国防安全的影响,就必须守住制造铌锰合金的秘密,谁知最后一语成谶。

一批苏联工程师和军人在9月份访问了罗尔斯·罗伊斯,考察了发动机测试设施和公司的技术培训中心。在1946年11月的巴黎展上,苏联代表团又仔细观察了安装“尼恩”和“德文特”发动机的战斗机,并检查了发动机。

12月,一个苏联代表团访问英国考察喷气技术并试图完成交易。乘员成员包括飞机设计师阿尔乔姆·米高扬(他的哥哥是苏联政治局成员和贸易部长阿纳斯塔斯·米高扬)、发动机设计师弗拉基米尔·克里莫夫、冶金学家S·基什金,来自苏联大使馆和贸易部门的工作人员,军事参赞M·帕希宁。他们当月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参观一系列发动机和飞机制造厂,包括罗尔斯·罗伊斯、维克斯、布里斯托尔、格罗斯特、英国电气、德哈维兰和维克斯-阿姆斯壮,考察了许多最新型的飞机和喷气发动机。

代表们的一个秘密任务就是获得更详细的燃气轮机技术,特别是制造涡轮叶片所需的铌锰合金,铌锰合金工作温度和抗蠕变性能远远超过了苏联使用的钛镍铬合金。代表们甚至用上了007电影中才会出现的间谍手段:克里莫夫在参观罗尔斯·罗伊斯工厂时穿着一双貌似普通的软底鞋,他对车床加工涡轮部件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兴趣,偷偷用软底鞋吸附掉落在地面的切削,很快这些碎屑就被送到莫斯科分析。基什金更为大胆,他在参观过程中神不知鬼不觉得把一片涡轮叶片塞进了口袋。

代表团也表示有兴趣购买英国的喷气战斗机,尤其是格罗斯特“流星”和德哈维兰“吸血鬼”。格罗斯特公司原则上同意出售三架“德文特”动力的“流星”,总价33950英镑。“吸血鬼”的情况更复杂一些,此时德哈维兰正在测试换装“尼恩”发动机的“吸血鬼”原型机,由于罗罗发动机需要更大的空气流量,所以该机在机身上增加了安装了“象耳”辅助进气口,结果在高速下出现了稳定性问题。苏联人并不知道这一点,苏联情报部门坚持认为“尼恩吸血鬼”已经投产。

最终德哈维兰说服苏联人安装“小妖”发动机的“吸血鬼”才是生产型,并获得了三架“吸血鬼”的意向订单。但是苏联人吝啬的购买数量使英国空军部怀疑苏联向在这些飞机上获取把喷气发动机整合进飞机的最先进技术,于是向首相提出了抗议。克莱门特同意停止向苏联出售战斗机,除非他们拿出具有同等价值的技术进行交换,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同时,罗尔斯·罗伊斯在忙于为苏联制造发动机,在英国进行了出厂测试后,首批10台“尼恩”(单价7300英镑)和10台“德文特V”(单价6050英镑)发动机于1947年3月抵达苏联。同时苏联人下达了第二批订单,订购15台“尼恩”(其中5台是“尼恩II”)和20台“德文特V”,价格与前一批相同。5月又下达了第三批20台“尼恩”和4台“德文特”的订单,但这批订单从未交付,“尼恩”的涨价和预计交货日期的推迟导致苏联取消了这个订单。

这些发动机到达苏联后就立即被送到专业工厂进行逆向工程和山寨,“德文特”发动机被送到第500发动机工厂,“尼恩”怎来到了第45发动机工厂。两种发动机的山寨型号分别是RD-500和RD-45(RD是俄文喷气发动机的缩写)。

1947年12月,第一台RD-500首次试车。这台发动机在测试中出现了不均匀燃烧和燃烧室破裂的问题,不过都属于喷气发动机研制的常见问题,可能是因为燃料和速度控制系统改用苏制零件导致的。RD-500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找到能媲美铌锰80合金的材料。经大量研究后,KhN 80T镍铬合金问世了,使RD-500通过了100小时的验收测试。事实证明KhN 80T与铌锰80具有相似的热性能,但不具备后者的抗蠕变性能,所以RD-500的实际使用寿命不到100小时。

由于资料有限,苏联发动机厂在这种越级生产上遇到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1947年生产的每台发动机都耗费了20000工时,由于铸造缺陷,大约30%的涡轮叶片必须被废弃。英国人则采用先锻造后切削的方式来制造涡轮叶片,他们在战争期间曾尝试过铸造工艺,但很快就放弃了。次年,制造一台RD-500已经下降到7900工时,1949年每台发动机大约消耗4734个工时,仍高于4000工时的计划目标。相比之下RD-45的发展更为顺利,在1948年8月通过了100小时耐久测试。由于从RD-500研制中吸取了教训,每台发动机只需3557个工时。随后RD-45被改进成RD-45F,大致相当于“尼恩II”。

VK-1涡轮喷气发动机是另一种从这次销售中获得好处的型号,这种发动机推动着1950年投产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在朝鲜上空与后期型“佩刀”战成平手。虽然VK-1一般被人们认为是“尼恩”的山寨产品,但这种发动机绝不是对这种发动机的逆向工程。事实上VK-1的研制在英国发动机抵达苏联之前的1946年就开始了,研制动因就是斯大林在1946年4月召开的那次会议。项目在会后几天后就获得了批准,设计任务被交给OKB-117设计局及其总师弗拉基米尔·克里莫夫。

克里莫夫决定参考“尼恩”设计VK-1,于是搜集了公开航空文献中能找到的“尼恩”的所有图纸和技术资料。他的目标是研制一种推力比“尼恩I”大30%,达2700千克的离心式涡喷发动机,所以VK-1的总体尺寸也略大于“尼恩”,并在设计上考虑使用苏联现有材料和制造工艺。

克里莫夫在1937年12月访问英国前已基本完成VK-1的设计,他在英国仔细检查了“尼恩”后又做了一些细小改进。当第一台罗罗发动机抵达苏联时,VK-1的设计并没有出现什么实质上的变化,只有不到10%的零件能与RD-45(也就是“尼恩”山寨型)互换。早期VK-1的涡轮使用钛镍铬合金制造,在升级成KhN 80T合金涡轮后通过了100小时测试。VK-1A改进型于1952年投产,虽然推力保持不变,但通过使用更先进的合金提高了寿命。带加力的VK-1F在1951年开始台架试验,生产型于1953年投产。

苏联人围绕着“尼恩”和“德文特”的性能指标研制了多种飞机,事实上苏联订购第二批罗罗发动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山寨发动机不能快速满足众多测试项目的需求。苏联共接收了30台“德文特”,其中20台被安装在实验飞机上,25台“尼恩”中则有16台。随着RD-45和更先进的VK-1投入服役,RD-500主要被安装在训练和二线飞机上。改进后的RD-500K成为KS-1/AS-1“狗窝”巡航导弹的动力装置,一直服

获得了巨大成功的伊柳辛伊尔-28战术轰炸机在首飞时安装的是RD-45F发动机,量产型改用VK-1。最成功的使用RD-45的飞机,而且也是对西方冲击最大的是米格设计局的米格-15。该机是应1946年苏联空军战斗机需求研制的,和F-86一样采用了德国在后掠翼上的气动研究成果。

第一架原型机安装“尼恩I”发动机,于1947年12月30日首飞。第二架原型机安装“尼恩II”发动机,于1948年5月首飞。第三架原型机是一架预生产型,仍然安装“尼恩II”。到年底生产型原型机首飞时,RD-45也开始全面生产。1949年首飞的米格-15比斯换装了VK-1。米格-15在朝鲜成功阻击了强大的美国空军,迫使B-29转向夜间轰炸,并与F-86“佩刀”针锋相对。正是米格-15如此锋芒毕露,才使“尼恩”的销售显得愚蠢无比。

在最后一批发动机从德比启程发往苏联时,英国政府仍在低估苏联的工程能力,觉得如此少量的发动机并不能迅速提高苏联的喷气发动机技术。在1947年8月的图什诺航空节上,苏联空军公开展示图-4轰炸机,这种波音B-29的山寨版在三年内就搞成功了。苏联然还展示了苏霍伊苏-9双发喷气式战斗机和图波列夫图-12实验性中型喷气式轰炸机。前者安装了德国血统的喷气发动机,后者则是图-2轰炸机的喷气改型,安装了两台几个月前英国提供的“尼恩”发动机。第二年,在图希诺出现的米格-15原型机进一步强调了英国政府的短视,这种战斗机后来在中国和朝鲜上空的作战表现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虽然英国的这次销售加速了苏联在喷气发动机领域的追赶速度,但罗罗发动机实物在其中的贡献可能比人们通常认为的要小。VK-1在设计上主要参考了公开文献中的“尼恩”资料,从长远来看,英国发动机的主要贡献可能更在于提高了苏联的高温冶金技术。

说到底,克莱门特·艾德礼批准向苏联出售发动机并不是因为要与苏联政府改善关系,而是综合考虑了多个原因。英国当时急需外汇和苏联提供的物资,不得不在商业和国家安全之间进行权衡。这次销售发生在冷战开始前的短暂时间窗口中,英国正在研制下一代喷气发动机,完全低估了苏联的技术和工程能力,并假设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不会与苏联发生冲突。

苏联在1946年为55台发动机共支付了364000英镑,相当于今天的七千万英镑,无论从哪方面看都是非常划算的。罗尔斯·罗伊斯副总裁惠特尼·司推特在20世纪50年代末在去中国访问时发现了非法复制的“尼恩”和“德文特”,于是怒而起诉苏联政府的侵权,索赔2.07亿英镑,当然没人接招。

5

这算一件相当幸运的事情吧,二战之后,英国虽说为战胜国,但是战争过度消耗其国力,战后经济出现了不小的问题,一直期待着通过增加出口,解决问题。

由于苏英在二战时的交情,到1946年时依然关系不错,也依然是盟国级别。英国为最早研发喷气发动机的国家,连美国也是引进其技术,也是出口的拳头级产品。

那时苏联也在研发喷气发动机,只不过受限于自身的技术力量,并没有取得重大突破,与英国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当时就试图利用英国的良好关系,从英国获得相关的技术。这原本被认为不可能的事情,苏联领导人不相信英国会出售那么先进技术,然而英国却可能出售了,原因也很可笑,英国对于苏联的喷气发动机研发进度情况进行错误的评估,认为苏联还落后许多,英国又在研发新一代的发动机,那么就不认为交易会改变什么。

即便英国认为苏联是一个潜力的对手,还是批准了相关的交易,其实被批准的东西,还包括,英制的喷气式战斗机等。

苏联先订购了10台“尼恩”和10台“德文特V”发动机,它们于1947年3月抵达苏联。随后又追加了一批订货,甚至第三批的计划,后因故取消。

这些英国发动机的交付后,被送苏联用于研究工作,后来仿制型号为:RD-500和RD-45,与英国想象的不一样,苏联在喷气发动机方面在研究水平相当高,当时只是遇到瓶颈问题,才没有拿出产品。所以英国交付之后,苏联快速突破一系列的难度,到了1950年时,苏联已在多个领域超过了英国。

6

这个问题老梁来回答。

发动机?先进?这不是美国人的事吗?咋又跑出个英国人!

一瞅这题目,估计有些小伙伴一脑门的问号。咋说呢?二战结束之后,英国的老大地位还是有的,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不是,您以为日不落帝国是白叫的?

美国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老大,那是因为二战中以及二战后,美国人拼命挖墙脚,把老大应该有的资源打英国这里挖走的结果。

所以英国人最开始底蕴是有的,您也别和俺说美国人和苏联人瓜分了德国的人才啥的,但您要记住了人才要消化也的等一段时间,要知道重机枪,坦克这可都是在英国的地头上发明的。

在当时英国的喷气式发动机,他竖大拇哥,还真没有能和他较劲的。

再爆个料,德国的喷气式发动机起步的专利就是打英国人手里购买的,没话了吧!

话说当年,就这喷气式发动机是一个叫惠特尔的家伙自己造的,但造出来的东西英国人自己压根就看不上,就和当年的马克沁重机枪一个样的,造出来英国人自己就没人看的上,结果一战德国一个凡尔登绞肉机把英国人打醒了。

家里开花花不香,这一移植到德国,好家伙这都能香的喷出了火星子。

二战爆发,德国人喷气式飞机飞到了英国人头上。

“乖乖!还有这好东西!”

于是惠特尔的发动机闪亮登场。您都不知道当时惠特尔最困难的时候,居然连五美元的专利注册费都掏不起,后来有了英国政府的支持,这才把气给喘匀了。

那么二战结束之后,苏联人看上喷气式发动机的前景,就想造出自己的优秀的喷气式飞机。

但无奈的是,从德国人手里拿到的技术,反向工程了一下,很不理想,寿命很短的,毕竟德国人的原装货就这德性。

是技术不行吗?有点,但最为要命的是材料,材料这块突破不了。

那么苏联人把目光就盯到了英国人的脑袋上,就想打他们这里淘换一点发动机,拿回来自己瞅瞅。

这提案一交上去,苏联人自己都乐了:“哎呦!英国人不给苏联人添乱就不错了,他还卖你发动机?”

斯大林对此都说:“白痴才会把自己的秘密卖出去!”

当然说是这么说,哪怕有那么一丝丝的希望,也得去做不是。

于是1946年苏联人正式向英国人提交了要购买他们发动机的请求。

咋说呢?这会冷战还没有爆发,属于不冷不热的窗口期。

英国人自己的家底被二战都掏空了,就俩字没钱,一文钱难倒英雄汉啊,英国人一听麻利的同意了,就想着弄点外汇啥的。

当然英国人还有其他的想法,苏联人购买的发动机,对于英国人来说,他们准备淘汰了,他们要整新一代的发动机了。

其实也是就这批发动机英国人自己也是装在过渡机型里头的,服役时间也不长。

苏联人一听,好悬没把伏特加从嘴巴里边喷出来,这就同意了。

于是苏联人整了一队专家,就跑到了罗尔斯.罗伊斯公司去考察,就这公司就是前边咱说的那倒霉的惠特尔的公司。

苏联人来这里可不是啥考察不考察的,他们是想尽一切办法弄到关于这发动机的数据,毕竟你拆开来看和人家在车间里组装看是两码事。

您瞅吧这队考察团,里边什么飞机设计师,什么发动机设计师,什么冶金学专家都是这种人。

当时苏联人发动机的难点卡在了铌锰合金,因为他们做出的钛镍铬合金不管是温度还是抗蠕变性比英国的铌锰合金差老大一截。

所以发动机设计师去的时候就穿了一双软底鞋,专门往涡轮部件这地挪,挪过去了就玩命踩,目的就是踩点碎屑回去,拿去研究。

他这做的都太谨慎了,冶金学专家更猛直接偷了一片涡轮叶片回去。

这波出行苏联人的考察团很开心。

最终他们决定购买十台德文特发动机和十台尼恩发动机,收到货以后苏联人又忙不迭的下了第二波订单,十五台尼恩和二十台德文特,接着苏联人又拿下了第三批订单,结果英国人要涨价,他们感觉亏了,苏联人生气了表示不要了。

于是五十五台发动机,苏联人付出了三十六万四千英镑,换算成现在撑死了也就是七千万英镑。

嗯,这买卖赚大发了。

当然在这个时间里,苏联人还打算购买三架安装了小妖发动机的吸血鬼战斗机。

三架?见鬼的三架!英国人感觉苏联人是在骗取他们的飞机技术,所以这事黄了。

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其实苏联人更加在意他们的发动机。

而这事直到五十年代英国人发现了他们被复制的发动机,愤怒的向苏联人提出索赔,金额是2.07亿英镑,结果苏联人压根就不接招。

另外说一声著名的米格15装的就是这玩意的山寨版,而咱用米格15打出了著名的米格走廊,让欧美飞行员,哪怕是双料飞行员视米格走廊为生命禁区的存在。

好了,今天就写到这里,喜欢的朋友加个关注,顺手点个赞呦!

7

很多人说中国山寨,其实这个东西,根本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恰恰相反,后进国家提升自己工业化水平,都必经山寨这个阶段。所以应该鼓励对国外先进产品进行山寨,但山寨要山寨的好,如果你山寨出来一个垃圾东西,不仅成本比原版更高性能更是不到原版1/2甚至1/3,那你的山寨就是失败的。说到具体国家,美畜也是通过山寨德国英国产品,最后消化吸收了,然后自己进行创新的。

苏联也是如此,沙俄留给苏联的底子,虽然远比满清和炮党这两个废物留给我朝的底子要甩开几条街,其实严格说来,满清多少还留点东西给炮党民国,毕竟满清八旗虽然大多愚昧无知,但上层和汉人地主还是有一些明白人,为了巩固好自己的统治,也进行了一些洋务运动,搞了一些初级的工业,虽然这点东西比起同时代的日本来,差得远,但总算有点,当然满清也把大量的赔款留给了民国,而炮党民国则经过多年战争折腾,加上转进呆湾前的破坏,基本上没有什么东西留给土鳖了。沙俄虽然留下一些科学家,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业基础工人(苏联是靠工人为主力获得胜利,而土鳖是靠农民为主力,这两点就充分说明工业底子的巨大差距),但依然远远不够。所以斯大林才有了2个五年计划的工业化过程,这个工业化过程充满残酷无情,但却是快速提升工业化,建立门类齐全工业体系的最佳办法。后来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利用德国需要苏联资源,跟德国秘密合作,引进不少先进技术,在后来苏德战争爆发后二战期间,利用同盟国正营,苏联从美畜和英国,又引进一些工业技术,在后来攻入柏林,从德国获得大量技术和工程人员。

即使,这样到了1946年,苏联依然不过是个工业大国,还算不上工业强国,因为当时先进的喷气式航空发动机技术依然不过关,这严重影响了苏联刚刚出来的喷气式战斗机的性能。插入一句,这说明工业化是多么艰难,苏联本来就有沙俄留下的一些底子,在利用29年经济危机的大好时机,用矿产粮食黄金从西方那里大肆买来工业设备,随后有利用了德国和西方矛盾从德国大量引进技术,再后来有利用同盟国关系从英国美畜引进技术,在后面还攻入柏林后大量挖走德国技术和人员设备,就这样好的机会下,尚且还处于工业大国向工业强国转变的时期。而反观土鳖,满清和炮党留下了什么东西,经过多年折腾后连原来那点可怜的工业都折腾光了,然后文盲率极其高+无耻没有的文人一大堆,唯一好一点的就是西方培养出来、具有爱国心归国的极少数理论尖端人才(两弹一星元勋是典型代表,非常可笑的是果粉居然将这波人归于民国培养出来的,按照果粉的逻辑,岂不是这些人是满清培养的,因为最起码这些人的国语教师是满清培养的),所以后来50年代在苏联帮助下迅速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化体系,以及经过实际算下来不过40多年工业化就有今天的工业化实力,足够证明中国人是优秀的民族。

所以工业化是非常困难地,尤其是门类齐全的工业化。工业强国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要想成为工业强国,山寨先进国家是必经之路。那么苏联变成工业强国的标志,就是引进消化吸收了英国卖给的尼恩发动机,这个事情发生在1946年,当时冷战已经拉开帷幕,连一向精明和精与算计的斯大林在听了下属谋划从西方引进先进喷气式发动机技术的时候,都觉得不可能,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去,结果英国人还就卖了。到现在为止,很多人还在讨论当年英国人的愚蠢行为。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当时执政的英国工党的短视行为,为了钱卖先进技术给冷战对手。

其实不然,如果看待当时国际形势,再结合大英帝国玩了200多年的平衡术(或者说是欧洲搅屎棍大法),就会发现那不是英国人的短视,恰恰体现英国人玩平衡的外交策略。都说美国人是二战后从英国手里接过指挥棒和霸主地位,其实不然,后来的埃及收回运河事件,才是美畜从英法手里接过指挥棒和霸主地位的真正标志。而整个德国发动二战,其实相当程度上也是美畜推动和策划的(小胡子经济振兴,里面有美畜和英国提供大量贷款的功劳,而拿着美畜钱的小胡子又不甘心受制于人,必然向债主开战从而赖掉债务,而美畜远在美洲,战火不会影响到,距离欧洲大陆近的大英帝国就倒霉了),目的还是利用德国人对英法的仇视而把大英帝国这个昔日母姨从董事长地位拉下来,顺带打击另一个潜在对手苏联。英国人对于美畜的这种做法,自然感到不满,但限于二战自保还要求助于美畜,自然不敢做声,而战后大英帝国这个老娘们,还以为自己是昔日董事长,如此美畜自然不满了。大英帝国知道自己实力不行了,明明实力极大衰落了,但依然想着通过平衡术来获得一段时间的霸主地位,而平衡术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实力第二的变得更强,让其去跟实力第一的拼,自己躲在后面得利。所以就有了想苏联出口先进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了。

不过可惜,当年大英帝国之所以制衡术屡屡成功,实力大是其中关键因素和根本。然而此时,大英帝国实力已经下降的厉害了,制衡术自然就效果大打折扣了,这其实跟当年李鸿章“以夷制夷”,结果自己被洋人耍的团团转道理一样,实力不济,什么都白搭。所以,英国人想法丰满,现实骨感,最后在美畜的金融惩罚之下,不得不向美畜低头,做了这个昔日杂种外甥的情人。不过大英帝国的这种策略,也不是一点用处都没有,美苏两强争斗局势,让大英帝国获得不少利益

8

当时之所以派特工获取发动机碎屑是怕英国佬改变主意,还有就是带回去研究研究这个材料自己能不能生产,能生产还进口干嘛,总之就是多手准备,毕竟罗尔斯.罗伊斯工厂不是随便对苏联人开放的,记住这都是套路,这句话是重点,记住了,必考题,爱背不背// @长脖子老噔: 发动机都卖给你了,还去偷加工碎末和叶片,这故事编的不合逻辑!

9

1950年6月25日,朝鲜和韩国爆发战争,历时三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1950年5月,中国志愿军赴朝作战。 9月,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仁川登陆,战争演变为地区冲突。

二战后,美国依仗着先进武器不仅在陆地上占据主动,而且在制空权上也取得优势。 可是没有过多久这种优势被打破。一种苏联飞机以灵活的性能和超乎寻常的速度秒杀所有的美英飞机,成为联合国军空军飞行员的噩梦。

原先不可一世的联合国军飞机,在苏军飞机面前呆若木鸡,只能任人宰割,成为对方的活靶子。

这种飞机一时间让联合国军飞行谈之色变,闻风丧胆。联合国军的空中优势土崩瓦解。 联合国军司令司令立刻向美国国防部求救,美国国防部虽然万分焦急却也束手无策。 直到几个月后,美国国防部把刚刚试飞过的最新型的F86“佩刀”战斗机调到朝鲜战场,装备了三个中队,这种被动局势在得以扭转。


很久以后,美情报部门才得知,苏联的这种飞机叫米格15,采用的是时速1000公里的喷气式的涡轮发动机,飞机极有可能采用的是德文特和尼恩离心式发动机。而根据苏联人的技术水平,再过十年也研制不出这样性能先进的发动机,唯一可能是苏联人得到了英国人的技术转让!

美国人非常震怒,怒气冲冲地向英国政府询问,英国政府吞吞吐吐,变相承认了美国人的推断,这下可把美国人气得要死。

按说,英国和苏联是冷战阵营的对立方,是不共戴天的仇敌,英国人为什么要把自己的杀手锏卖给苏联呢?

一切还要从二战开始说起。

二战初期,苏联科技落后,军工技术也不咋地,苏联跟德国比拼无论在陆地和空中都处于劣势,虽然付出了比德国人多几倍的伤亡还是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吃尽苦头。

战争初期的苏军装备,有数量没质量,跟德军对垒容易落于下风。

战争后期,苏联得到了英美的援助,装备了先进武器的苏联人立马以守为攻,扭转了被动态势。

卫国战争让斯大林看到苏联国防工业的不足,他痛定思痛,下令军工部门加快技术革新,研制新式武器。


苏联空军在性能上至少比英美落后了二十年,想要有长足进步,必须要有时速达到1000公里的发动机,因为发动机是战机的灵魂,没有性能优越发动机,飞机就是行尸走肉。

但是凭借苏联当时的技术水平,自己研发至少还要十年,可是东西方冷战剑拔弩张,时不我待。

1946年4月,在莫斯科的高级会议上,苏联高层面面相觑、陷入沉思。 这时候一个情报部门的负责人打破沉默说——看来我们只能向英国人购买了。

他的话刚一出口就被斯大林怒怼回去:你白日做梦吧?这种与虎谋皮的事情英国人怎么可能会答应?

尽管如此,苏联人还是觉得试试,没想到英国人一下子竟然答应了,而且答应卖给他们20台。

英国人难道疯了吗?他们的政府愿意吗?

其实答应做这个买卖的正是英国政府,拍板的是英国首相。这是真真正正的国家行为。

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英国经过二战经济遭受重创,百废待兴。而英国又严重缺乏资金,美国人对他们的援助如杯水车薪,远远不够。 堤内损失堤外补,英国政府有先进设备,那可是一笔不小财富。

所以,苏联人提出购买意向后,英国政府马上就答应了。 这时候英国皇家空军将领提出反对意见,但首相一意孤行,最后答应保密各项技术,只向他们出口设备。

但是,英国人小瞧了战斗民族的智慧和毅力,在苏联情报部门眼里就没有他们办不到的事。 不久后,一个苏联考察团提出要参观了英国相关工厂,既然双方有了贸易合同,这个要求合乎情理,英国人没有理由拒绝,就一口答应了。

苏联的情报人员变成了代表团成员,他们的神圣使命只有一个,那就是秘密获得更详细的燃气轮机技术。

穿着貌似普通的软底鞋的特工,在工厂漫不经心参观着,其实他们注意力一直在车床加工涡轮部件的地方。 最后他们不仅成功地用软底鞋吸附掉落的碎屑,而且工厂的一片涡轮叶片也被人偷走。 可是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老板还在为获得这样一个大订单沾沾自喜,对此一无所知。

1947年3月这批发动机到货,它们立即被送到专家那里进行逆向工程和仿造。 战斗民族科学家发明上也许当时还差一点,但山寨的功夫一点也不含糊,他们很快就克隆出了“德文特”和“尼恩”发动机。没过多久,性能最优越的米格15就横空出世,在朝鲜战场大显神威。

美国情报部门得知这一切后立刻向美国政府反应,美国总统怒发冲冠,立马向英国兴师问罪。英国政府立马叫停了向苏联的后续产品出口,但为时已晚。 聪明的苏联人为购买那批发动机仅仅付出了几百万英镑,却让自己的飞机领先了英国十几年,不能不说是做了一笔非常划算的买卖。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