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你得弄清楚田丰的建议到底是什么?

袁绍是在公元199年的6月,开始集结十万精兵,准备南下,曹操听到消息后,就开始沿黄河布防,双方处于准备及对峙阶段。

在公元200元的年初,刘备在徐州袭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占据徐州背叛曹操,曹操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亲率大军回征徐州。消息传来,田丰给袁绍提出第一个建议:建议袁绍乘曹操去征徐州,发兵攻击曹操的后方许昌。



袁绍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给出的理由是儿子生病了,当然以袁绍的能力,儿子生病只是一个借口,袁绍能在近十年的时间里,征服北方四州,拥兵数十万,成为天下最大的诸候,绝对不是平庸之人。

袁绍为什么不乘曹操南征徐州攻击许昌呢?

这不是个很好的机会吗?许昌是什么地方 ,是曹操的大本营兼汉献帝的临时都城,在袁绍看来,派兵去攻击曹操的重镇,没有太多的机会,曹操一定会严加防备,因此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那田丰的建议是否有道理呢?

其实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看田丰的第二个建议。田丰的第二个建议是关于袁绍与曹操对抗的战略建议,是对袁绍提出打败曹操的总体战略方针。



田丰建议:不要急着发动官渡之战,应该坚守为主,袭扰为辅,内部重农业并积极备战,外部联络曹操的敌人共同对抗,派出精锐奇兵以声东击西的方法,攻击曹操,使曹操疲于自救,不出三年,必击败曹操。

从田丰的建议可以看出,田丰与袁绍的争议是战略之争,袁绍主张速战速决,田丰主张坚守为主、袭扰为辅。

既然袁绍想速战速决,因此袁绍觉得乘曹操南下徐州平叛之机去袭击许昌没有意义,反正要决战也能击败曹操,当然这只是袁绍的想法。

田丰的建议是否可行?能拖垮曹操吗?

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田丰的建议完全正确。



从战略上看,曹操处于四战之地,南边的孙策、孙权,西边的马腾、韩遂,东南方的刘表、张绣,周边敌人众多,曹操必须不停的征战,是没法安心发展经济的,而袁绍不同,袁绍已平定北方,征服乌丸,只有南边曹操一个敌人,相对来说,发展环境优于曹操,而且袁绍占据北方四州,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用不了三年,袁绍的实力将会增强数倍,速战速决只对实力较弱的对手有益,对于实力强的对手,拖也能把你拖垮。

田丰的建议并不是坚守不动,而是以奇兵出击,袭扰曹操的,曹操本来就不能安心发展,而一再袭扰,曹操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弱。

举个例子:比如曹操要和刘表开战,田丰就会说,马上派兵去打曹操的都城,曹操要是不救都城,就有危险,救了都城,刘表又打不了,这样总有牵制,曹操就很难消灭其它势力,一等到曹操要和其它诸候开战,田丰就会说去攻击曹操的后方,你曹操如何防守,田丰的这个建议简直是十拿九稳,如果曹操受不了,来攻击袁绍,那么袁绍就能以逸待劳,总使自已处于优势。

田丰的建议,又避免了拿袁绍的短处去和曹操的长处相比,田丰明白,曹操善用兵,兵虽少,但谋略强,总处于不败之地,这样就主观上避免了袁绍的失败。

包括袁绍的谋士沮授,也是建议以逸待劳,采取持久战。

田丰的建议完全正确,只可惜袁绍不听啊,要不然统一天下的,就是他袁本初啊!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当然可以,事实证明田丰的建议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全国最强有力的军阀,其实就是袁绍和袁术兄弟。

他们借助袁家四世三公的强大力量,起点非常高。

当时汉朝有十三个州,袁绍控制了北方4个州的主要领土。其中核心冀州就有60万人口,加上其余3州(受黄巾荼毒人口较少),总人口肯定是超过百万的。

也就是说,袁绍拥兵超过10万之众。其中冀州作为大本营,受到的黄巾摧残较少,经济实力比较强。

而袁术的地盘也不小,一度是全国仅次于袁绍的大军阀,占领扬州、豫州、司隶和荆州一部。其中,袁术地盘的核心是南阳、汝南,南阳是东汉第一大郡,汝南是第二大郡,是全国最富裕的地区,人口也多,受黄巾波及少。

所以,所有人都说袁术兵精粮足,鼎盛时机也有10万以上兵力。

更夸张的是,袁术粮食最多。他为了笼络吕布一同作战,开口就是给十万斛粮草,够吕布用一二年的。这在当时是超级大的手笔了。

可以说,如果袁绍和袁术兄弟联手,天下就是袁家的。

可惜,兄弟两人不断内讧,最终袁术被打垮。

即便如此,袁绍相对曹操也有相当的优势。

官渡之战前,曹操实力也不弱,占据兖州、豫州、徐州三个州加上南阳,淮南和司隶东部各郡。

可惜,核心的兖州、豫州、徐州、司隶东部各郡都是黄巾起义的重灾区,有常年军阀混战,人口锐减七八成。而南阳,淮南经过袁术的胡乱经营、横征暴敛,曹操接手时也一塌糊涂了,赤地千里。

当时曹操地盘人口应该也有七八十万,可以出兵六七万人,还算不错了。

但是,曹操的地盘以战火导致经济上几乎破产,勉强依靠屯田才能维持基本生存,不能提供持续大战的粮食。曹操只要一出兵,无论打袁术、打吕布还是打张绣都有严重的军粮问题。

就经济上来说,袁绍可以进行持久战,打几年也没问题,曹操则不行。

更重要的是,曹操地盘的战略地位太差。

袁绍占据了北方,击破公孙瓒以后就没有敌人。剩下的只有辽东公孙渊,兵微将寡,割据一方,没什么威胁。而乌桓、鲜卑的少数民族骑兵,当时实力不强,各自为战,也不难对付,对袁绍没有大的危险。

也就是说,袁绍基本可以将全部主力用于南方和曹操作战。

但曹操就不同。他的地盘周边都是敌人,南面是实力强大的刘表和孙策,还有战斗力不弱的张绣,东面又是吕布、刘备,西面还有马腾韩遂集团以及张鲁。

曹操最少也要分兵一半,才能对付这些敌人,不然很可能被他们趁火打劫。

那么,曹操实际可以用来对付袁绍的兵力,大概是4万,而袁绍则可以出兵10万。

更关键的是,袁绍有持久战的条件,完全可以向田丰说的那样不断派兵南下骚扰,袭击,消耗曹操的兵力和粮草,破坏曹操地盘的经济。

如果曹操分兵去攻击其他诸侯,袁绍就可以借机主动主力南下猛攻,就像匈奴人掠夺汉朝一样对付曹操。

这样拖上几年,曹操实力也就消耗很大了。

诚然,曹操的军队战斗力强,但好汉敌不过人多。其实即便是官渡之战,曹操4万多对袁绍10万,也差点打败了。

如果听从田丰的建议,将曹操兵力逐步消耗,只剩下二三万能用,军粮又严重不足,哪里是袁绍的对手。袁绍军队就算战斗力不强,三四倍兵力优势在冷兵器时代还是可以压倒性获胜的。

但是,袁绍却是一个军事战略目光短浅的人,认为曹操实力不如他,只要一击就垮,擅自跑去决战。

其实,曹操虽然只有4万多人可以对付袁绍,但所谓兵在精而不在多。在双方兵力不是非常悬殊下(当然如果兵力相差好几倍就不用打了),曹操发挥战斗力的优势,还是有至少五成机会打赢的。

其实,就算官渡之战打败了,袁绍逃回北方搜罗残部和留守部队,也有五六万人马,地盘经济又好,还是可以和曹操继续争夺天下的。

遗憾的是,袁绍又死了,留下几个草包儿子互相内讧,被曹操轻松搞定了。

3

完全可以,官渡之战是袁绍一生最大的错误,袁绍低估了曹操的实力。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官渡之战爆发前,袁绍与曹操的实力比较。



袁绍与曹操,同为汉末枭雄,两人还曾是亲密无间的战友。汉灵帝时期,设西园八校尉,袁绍与曹操分别任左军校尉和下军校尉。十常侍乱政,袁绍和曹操支持掌权的大将军何进消灭宦官势力,何进大意无备,反为宦官所杀。董卓带领西凉兵入京后,擅自废立以立威,废汉少帝刘辨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帝,袁绍耻与为伍,遂出走青州。

在汉末地方割据势力中,袁绍地盘最大,实力最强。

袁绍出身名门,家族号称“四世三公”,十八路诸侯起兵讨董卓的时候,袁绍是盟主。在剿灭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各地州郡大吏独揽军政大权,并互相攻伐兼并,逐渐形成了一些有影响力的地方割据势力:主要有河北的袁绍、河内的张杨、兖豫的曹操、徐州的吕布、扬州的袁术、江东的孙策、荆州的刘表、幽州的公孙瓒、南阳的张绣等。在这些军阀长期的征战中,曹操与袁绍逐渐崛起,成为当时两大具有绝对竞争实力的军事集团。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汉献帝于许昌,将献帝牢牢控制在手中,并“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后曹操先后打败徐州的吕布,淮南的袁术,据有徐州、兖州,及司州、豫州部分地方,成为当时北方最强的割据势力之一。

而袁绍实力则更在曹操之上,建安四年(199年),袁绍大败割据辽东的公孙瓒,解除了后方之忧,使其实力达到最盛。据有并州、青州、幽州和冀州,河北之地尽为袁绍所有,袁绍欲逐鹿南方,势必要与曹操引发决战,袁绍据有四州之地,地广人众,对曹操的实力优势非常明显,因此在解决了辽东的公孙瓒之后,便迫不及待的与曹操决一死战。

袁绍虽占尽优势,但曹操绝非等闲之辈,官渡之战完全可以避免,因为曹操自身的处境是非常危险的。

相比袁绍,曹操不管是地盘还是兵力,都与袁绍有着不小的差距。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但没有几个诸侯会听命于他,官渡之战可以完全不用打,因为曹操自身的处境其实是非常危险的。



曹操虽据有徐州、兖州,但南方的割据势力实在是太多了,所谓四战之地,是周边豪强拥兵自重,对曹操构成极大威胁。除了北方势力强大的袁绍,还有南边的刘表、张绣 不肯降服,江东孙策阳奉阴违野心勃勃,即便是暂时依附曹操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曹操处在一个如此凶险的环境下,面对虎视眈眈的周边诸侯,一旦立足不稳,或者引发各诸侯矛头一致对准自己,则曹操将陷于南北相胁的极为不利的局面。

袁绍以静制动,乘着曹操应付周边列强的机会,养精蓄锐,整军实操,坐待良机,直捣许都乃是当时的上策。袁绍的实力已非其他诸侯所能撼动,欲要南下,何必死磕曹操?




田丰所谏,极有远见。但如果非要尽快削弱曹操的实力,早在曹操攻打徐州的吕布的时候,就应该南北呼应,使曹操首尾不能相顾,曹操一旦分兵,两线作战,则于己更不利。很可惜,在曹操攻打吕布的时候,袁绍选择了按兵不动坐山观虎斗,最终吕布被攻灭,河内郡被曹仁占领后,曹操势力扩大到黄河以北,其政权趋于稳固,袁绍选择这个时候与曹操决战,显然是冒险之举。

4

《胡说志》记载如下:话说袁绍欲兵发官渡被田丰阻挠,甚怒,此时幸得沮授劝解,方才作罢。

回邺城后,细思田丰之言,觉得很是有理。于是命田丰总揽政务,兴农促商,设游士府『间谍机构』任沮授为主官,广招游侠,细作,四处打探信息,寻机刺杀关键人物。又命审配领校兵府『新兵训练机构督训新兵,并裁撤老弱精干旧军。以刘备为汉左将军遥领徐州牧,许以军资和兵5000驻高唐港,相机策动徐州。

安排妥当,自领大军,远交马腾,近灭张燕。约一年余,北地尽平。府库充盈。曹操之校事府也在沮授的打击下一蹶不振,其中好手尽被游侠刺杀。审配编练新军6部也成:三部为为车步骑混编熊龟军,兵种齐全,犹善平原攻防与突击。三军种可合可分,机动灵活。颜良,文丑,高干为主将分领之。兵9万。

另三部为:飞马骑一部万人,人人善骑射,张合统领。先登团一部万人,人人善强弩长矛,麹义统领。羽林卫一部3万人,人人长戟短刀,其中杂佩短刀强弩兵万人,战力惊人。高览,牵招,阎柔分领之。

于是,袁绍将大戟士等旧军交由审配分批整训,命沮授选手下高手配发新军,又分新军成三个梯队,开始了对曹操的轮流骚扰暗杀战,边战边训。又命刘备所部出入徐州之地进行痒动牵制。一年期间,时时有兵,刻刻能战,只弄得曹操疲于应对,很是恼火。

已过三年,旧军编练全部完成,得兵20万。新军又练得6部,兵力倍增。袁绍将青、并、幽三州将三子为刺史,又将旧军拆分为中军和边军两部,分别戍卫邺城和边境重镇。又命许攸、逢纪、郭图三人分别辅助任相。令辛毗接替沮授。一切妥当后,又令陈琳做檄文昭告天下,列数曹操罪状,邀各地共伐曹。

新军整编为三部,沮授为前军都督,辖颜良、张颌、麴义;自领后军,辖文丑、高览、淳于琼、韩猛;牵招为机动军团都督,辖高干、阎柔等做援。着田丰总督后勤,调审配为总监军,负责属地军事总务。大军向官渡开拔。南边孙策刚亡,孙权初露头角响应袁绍,袭扰寿春。广陵等地,叛变成风。一向安稳的刘表,似乎也在蠢蠢欲动。西边马腾,兵至长安······

整个局势开始朝着有利于袁绍的方向发展。许昌的曹操,此时头痛突发,手下群臣也是人心惶惶,袁氏门生故吏开始生事,一场暴风骤雨即将来临······欲知后事如何,还请大家续写。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或署名!谢谢阅读,下回见!

5

在官渡之战发生前期,袁绍手下的谋士田丰曾经劝阻过袁绍,不要发动官渡之战,先养精蓄锐,然后再寻找时机去和曹操决战。这个建议袁绍并没有理会,反而把田丰抓进了监狱里面。官渡之战,袁绍果然被曹操击败,田丰也被迫自杀了。这就出现了这个问题,如果袁绍不和曹操打官渡之战,那么袁绍能够拖垮曹操吗?

我们都知道,官渡之战之前袁绍一共占据了北方的四个州,其中北方最大的冀州也被袁绍控制,冀州是当时人口最多的一个州,袁绍在赶走韩馥之后占领了冀州,之后又先后占领了并州和青州的一部分。在和公孙瓒的战斗中,袁绍占领了公孙瓒之前统领幽州地盘。这样袁绍一共占领了不到四个州的地盘,幽州的四个郡被公孙度占领,青州的绝大部分是曹操地盘。

再来看曹操,曹操的起步要比袁绍晚一些,但是曹操的实力发展非常迅速,曹操最初占领了兖州,后来攻占了徐州,之后占领了豫州和司隶,这样曹操也占领了四个州而且还有大半个青州,曹操还灭掉了袁术,占领了一部分扬州地盘,张绣投降之后,曹操更是占领了一部分荆州地盘。当时雍州和凉州的军阀马腾和韩遂也都听从曹操的指挥,在曹操和袁绍之战中派遣了军队助战,这样看曹操实力实际上强过袁绍

袁绍已经不是第一次不听取谋士的意见了,在曹操南下进攻刘备的时候,袁绍手下的谋士就曾经劝说袁绍去进攻曹操,但是袁绍拒绝了。袁绍拒绝的理由也非常的让人瞠目结舌,袁绍说:我的儿子生病了,我现在没有心情打仗。

如果袁绍在曹操和刘备争夺徐州的时候进攻曹操,那么曹操肯定是打不过袁绍的但是官渡之战前期,曹操在实力上其实已经超过了袁绍,只是在参战的军队上不如袁绍。可能是曹操太了解自己的老朋友了,知道袁绍手下都是一帮酒囊饭袋,袁绍本人也是一个庸才,所以派了7万大军就敢来挑衅袁绍。

曹操在政治上也有优势,曹操代表着天子一方,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袁氏家族虽然有四世三公的基础,但在匡扶汉室的大环境下还是理亏的。曹操手下大将众多,许褚、张辽、于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都是能征善战的猛将,而袁绍手下的将领就差劲多了,张郃打不过曹操就直接投降了,文丑颜良又轻轻松松就被斩掉了。

当时的天下,除了曹操和袁绍之外,其他的势力都比较弱,曹操的势力范围刚好像一道门,封住了袁绍继续拓张的道路,袁绍如果想要出来就必须要打败曹操,否则不可能有发展空间。曹操在短短几年就发展的和袁绍一样强大,现在袁绍不和他打,以后的曹操可能会更加强大,所以袁绍不得不打

综上所述,如果袁绍养精蓄锐,那么曹操也会养精蓄锐,曹操本身地盘不比袁绍少,个人能力远超过袁绍,并且手下有这么一帮能征善战的能臣干将,拖下去袁绍肯定也是输的。

6

我们先看看田丰大概说了些什么。

在官渡之战前,田丰建议袁绍不要出兵,因为曹操这个人善于用兵,阴险狡诈,跟他现在硬碰硬并不能占据多少优势。所以应当养精蓄锐,发动人力和物力优势,和曹操打持久战,然后不断派小股精锐对曹操发动奇袭,让他疲惫不堪,最后在曹操最虚弱的时候,高举清君侧的大旗,一举消灭曹操,统一河南。

那田丰的这套理论有没有道理呢?

首先在官渡之战前夕,曹操刚刚在徐州击败刘备,彻底占据了中原地区的河南部分(这里的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南北),此外还具有关中,控制着徐州、兖州、司隶、半个雍州和豫州。而袁绍控制着青州、冀州、并州和幽州。虽然看起来袁绍控制的州郡少,但是整个河北战事较少,所以人口众多,兵力也较充沛,随时可以调动的大军有20万人。而曹操只有七万人可以调动,但同时又要提防在汝南的刘备和荆州的刘表以及江东孙策,如此一来,也只有不到五万人可以奔赴前线。

此外,曹操所控制的河南和关中地区,因为连年的战争,人口已经直线下滑,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所以说别看曹操地盘大,拼资源还真拼不过袁绍。

在就是人才,别看曹操的手下家喻户晓,但是论质量袁绍有着更多同等级的,只是因为袁绍是个失败者,所以很多手下也是被埋没在了历史长河中。其实曹操的手下也是有很多人原来是袁绍的手下,武将如张郃,文臣如崔琰、辛畔等等。

所以如果真的按照田丰的策略,曹操还真是难以招架,毕竟袁绍各方面都占优势,就是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也是追求速胜,因为资源真心靠不起。后来就连曹操自己也说:“假使袁绍用田丰之计,胜败尚未可知也。”

7

这个说法有问题!首先,我想说田丰之言没毛病,曹操被拖垮是一定的。其次,我来解释一下为何这个说法有问题。田丰原意不是说不打曹操,而是说,没必要发动大规模战役打曹操。袁绍兵多将广粮草丰足,而曹操兵少将微缺粮严重,田丰的建议是,我们不放开了打,但一定要不断地派兵去骚扰曹操,让他无法发展、不能屯粮,展开来说,就是可以派上将一员领兵数万,隔几天就去搅合搅合曹操。对于袁绍来说,几万兵就是个零头,但对曹操来说,几万兵就是家底。袁绍可以派兵今天打打这,明天打打那,后天这那一起打,总是就是不给曹操休养生息的时间,这样下去,绝对不出两年,曹操就无法撑得下去。很多人也许有误解,觉得曹操那边人才济济,袁绍这边吃干饭的多,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河北才是出人才的地方,而且大多都是忠义之士,只不过袁绍不是用人之主罢了,否则曹操必亡

8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决定北方霸权的一战,此战中,袁绍由于种种失误,在压着曹操打,兵力明显占优并且到后期逼得曹操几乎要失败的情况下却被曹操反败为胜,丢掉了北方的霸权。

支持田丰和反对田丰意见的原因

战前,袁绍的谋士田丰曾经建议袁绍不要发动官渡之战,网上也有很多的评论。支持田丰的人认为,袁绍地盘大,而且受黄巾军影响不大,北方没有什么军事威胁,基本可以全力对付曹操,所以选择持久战,不断地消耗曹操为上策。因为要决战,最好是在把握非常大的时候发动,如果能够增加决战获胜的概率,则最好是等到这个概率最大的时候再发动方为上策。毕竟当时的曹操还是可以和袁绍一战的,还是有一定的获胜概率的。而如果把曹操消耗的差不多了再打,则获胜的概率就比当时与曹操开战获胜的概率大多了。

反对田丰意见的人认为,当时曹操已经占据了兖州、豫州、徐州、司隶、南阳、汝南等地,地盘非常大,由于刚经过一系列战乱,经济还没起来,正在恢复,如果拼恢复,曹操肯定比袁绍要快,所以要乘着曹操还没有恢复起来的时候发动决战。

这些分析各有道理,但是有一点还是要注意的,就是田丰提出这个策略的时间,是在199年。

田丰提出建议的实际情况

在199年的时候,东部地区刘备还占据着徐州‘’宛城有张绣,可以随时威胁曹操的后方;荆州的刘表,是袁绍的盟友,也随时会对曹操发动袭击;江东的孙策已经兴起,成为了一大势力。

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基本是疲于应付,要同时对付这么多的敌人,心有余而力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田丰认为袁绍最好的策略就是支持哪些反对曹操的势力,同时不断派出精锐部队对曹操的地盘进行骚扰式攻击,使曹操要同时面对好几个方向的敌人。

所以,在199年6月份田丰提出的这个建议,根据当时情况来说是对于袁绍最好的策略。毕竟,由于东汉末年黄巾军的起义,全国各地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兵荒马乱,经济破坏程度不一,曹操统治的地盘基本都是破坏最为严重的地方,以至于“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而袁绍的地盘基本没有受到多少起义战争的破坏,都比较完好,经济实力也是最强。

所以根据当时的情况来说我们再看看田丰的建议:

1、以休养生息为纲的经济政策;2、以天子为核心的政治正确政策;3、以黎阳为中心,渐营河南的军事策略;4、以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为宗旨的外交政策,共同对抗曹操。

重点在于以黎阳为中心,渐营河南。当时袁绍的地盘中,青州在黄河以南,同时还可以联系刘备,一起把东线搞活。这一招可谓用心之狠,而且在东线有了刘备这样强有力的援助,曹操一时间也难以拿下,最大可能是在东线和袁绍及刘备形成对峙局面,如此一来,一旦陷入僵局时间长了,袁绍只要起主力兵马南下,曹操就很难抵挡了。

可惜袁绍听不进这些意见,让曹操连续动作,灭了徐州刘备的势力,这个设想也就很难实现了。

打持久战的情况分析

就袁绍的地盘来说,占据了整个河北,人口来说,只是冀州地区就有60多万,加上其余3州,人口超过百万是没问题的,这种情况下,袁绍可以动员超过10万人参战。

而曹操虽然占据的地盘也很大,但是人口损失很多,能够集结5-6万人的军队就很不错了,而且这些军队中,相当一部分要用来防范张绣、刘表、孙策这些人,也不能全部用来对付袁绍,而袁绍可以把几乎所有兵力都拿来对付曹操。

从经济上来说,袁绍是不缺粮的,这也得益于河北地区战乱很少。而曹操统治区战乱太多,只能用屯田制来保证军队的供应,这点和袁绍相去甚远。

在200年的时候形势大致如此。曹操要面对南方的两个强敌,刘表和孙权。而袁绍则可以全力对付南边的曹操,北边的公孙度以及游牧民族,成不了气候,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威胁。

如果袁绍选择持久战,那么曹操是不能够出动主力南下进攻刘表和孙权的任何一方的,一旦如此,袁绍就可以起主力兵力南下占据曹操的主要城市。

同时袁绍不断地派兵南下骚扰曹操,那么曹操就只能不断地防御,势必会逐渐地损耗曹操的实力。

要知道,实际的官渡之战也是把曹操逼到了绝路,如果不是许攸建议曹操袭击乌巢,曹操应该是赢不了的。

在大量的消耗曹操之后,袁绍带10万人南下,而曹操由于消耗只能集中2-3万人,则胜率就非常高了。

但是袁绍确实是一个缺乏战略眼光的人,先前失去了进攻曹操的最好机会,也就是曹操疲于对付刘备、张绣的时候没有出兵,反而在曹操稳固了之后出兵进攻曹操,可以说时机选择的非常不好。

后来到了官渡之战的关键时刻,重要的粮仓也交给一个不靠谱的人把守,最终被曹操烧了粮草,导致了溃败。

所以综合以上来说,确实当时袁绍选择持久战更好一些。

9

回顾官渡之战前的形势,田丰的建议是得当的,如果用此策,曹操的麻烦要大得多。

田丰的持久之计

公元199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后,声势震天。

现在,他们再也不用为先打谁而操心了。连袁军的战马都知道,下一集,是要打曹操了。

对于如何击败曹操,袁绍阵营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主要分为两种意见:

1、以田丰、沮授为代表,主张要则为三点:

(1)、经济上,休养生息;(2)、政治上,献捷于天子,曹操阻止时,就借机讨伐,名正言顺;(3)、军事上,以黎阳为根据地,渐营河南,多备舟楫,再分精骑骚扰,疲敝曹操。(4)、外交上,结交外援,共击曹操。

这样,“不出三年,曹操必疲敝”。

2、以郭图、审配为代表,认为优势明显,应该立刻决战,否则,时机过去,就不利了。

后来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了,袁绍“很快”发起决战,失败了。

因此,田丰的“持久之计”如被采纳,是否能帮助袁绍取胜,历来被人讨论不休。

对田丰“持久之计”的误解

近来,许多我十分尊敬的专家和朋友都认为,田丰的见解是“书生之见”,理由如下:

1、经济恢复。袁绍在恢复,曹操也在恢复。曹公水平高,恢复得更快;

2、政治主张。乱世拳头是真理,什么天子之义搞来搞去,脱裤子放屁;

3、军事方略。外线作战的前提是牵制住曹操大军,但袁绍在黎阳驻大军吸不住曹操大军(白马都打了三个月);

小编以为,这些朋友可能忽略了几点:

1、“持久之计”提出的时间,是199年6月。

可能受到某度百科等权威媒体的误导,许多朋友认为这个“持久之计”提出的时间是200年,刘备丢失徐州之后。


由于199年下半年曹操的一系列举动和袁绍的失误,到了200年,田丰持久之计确实略有些不合时宜了。

弄错了时间,自然就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了。

199年6月时的态势是:


宛城张绣,威胁许昌背后,他与曹操连年作战,深仇大恨;荆州刘表,袁绍的老盟友;关中诸侯,各自割据,但袁绍有机会发动;江东孙策正在秋风扫落叶;


影响更大的是:刘备已经在徐州,虽不确定是否公开和曹操翻脸(衣带诏尚未事发),但迟迟不回许昌,并暗派人联系袁绍。

此时,曹操担忧自己会“独抗天下六分之五”。

2、战乱破坏程度不同,袁绍经济恢复速度短期内远远会超过曹操。

当时袁绍集团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正如田丰所说:“连年征战,赋税劳役繁重,民多辛苦,仓库空虚。”

当时曹操集团面临的主要经济问题,正如曹操所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各位看官,两相对比,您认为经济恢复的速度,谁会快一些呢?

3、争取师出有名绝非脱裤子放屁

当刘表在“站队问题”上犹豫不决时,韩嵩劝他投向曹操,并以子为质。

刘表都怀疑韩嵩暗通曹操,想杀了他,却被蔡夫人(荆州蔡家大族)劝阻。


所有人的行为,都是其心中道德规范和利益驱动的共同作用。

当时,汉室虽微,但并没有新的“大义”出现,人们(尤其社会影响力巨大的士族们)依然依照过去的惯性看待道德问题,是自然而然的。

4、多备舟楫、渐营河南

对于这份策略中的军事部分,人们争议最多,但是,人们都忽略了田丰说的这两点。

渐营河南

在黄河以南没有稳固的根据地时,谈所谓骚扰曹操是没有意义的。

因此,必须在黄河以南有稳固的基地。


在199年,袁绍在黄河以南有青州,在刘备结交的情况下,弹压臧霸等,把东线搞活,是可能的。

即使在袁绍渡延津后,沮授依然建议一军至官渡,一军略河南。袁绍兵多,在渐取河南地后,兵力投送将方便很多,各处分兵的兵力将大大增加,又怎么会出现后来所有分兵,都数千人,被徐晃、曹仁击败的局面呢?

多备舟楫


曹操之所以能以少量兵力守住关键处,在于当时河南战场水泽纵横。

如果如田丰所言,多备舟楫,袁绍军活动能力将大大增加,曹操又如何可以“扼其喉使其不能进”呢?

那时,曹操就真的“多备则不足”了。

田丰其人,绝非“书生”

田丰助袁绍击败公孙瓒,多有建谋。(否则,何以为参谋长?)

曹公在得知袁绍关押田丰时,说:“田丰不跟着来,袁绍必败了”!在官渡之战后,又说:“如果袁绍用田丰的几策,胜负未可知”!


难道,曹公会如此忌惮一个“书生”吗?

郭嘉在评价袁绍集团的谋臣时,说:“田丰刚而犯上”。田丰或许脾气有问题,但他的才具是毋庸置疑的。

对这样的人物,后人依然称他是书生,是不是太自大了呢?

袁绍的不采纳,有其内部原因

袁绍不采纳田丰、沮授之策,或许并非完全出于对曹战争的考虑。

众所周知,袁绍集团内部的冀州本地派与颍川系一直矛盾重重。他们的策略除了专业层面的考虑,也不乏派系利益的考量。


在袁绍采纳郭图等人的速战建议后,很快就分了沮授之权。

而在袁绍夺其权之前,郭图等人就反复强调,沮授权力太重,到了“君臣同权”的地步了;官渡败后,他们又说审配“族大权重,宜防之”。

因此,袁绍采纳颍川派意见,除了专业考量外,也是有内部平衡的考量。

曹操的先发制人,改善局面

袁绍不采纳田丰的建议,曹操却十分害怕自己抗衡”天下六分之五“的局面。

奇特的外交攻势:

199年11月,张绣投曹操,许昌背后威胁大减;刘表虽答应助袁绍,实际中立;卫凯、钟书法家治理关中,关中安定···


一个奇特的现象是,除了上述可以直接影响战局的诸侯,其他如凉州等地诸侯,无论贤愚,都认定:实力弱小的曹操必胜。

果然是这些诸侯们都“目光如炬”吗?要知道,曹操内部的人都乏与袁绍暗送秋波者!

这说明曹操在争取诸侯的过程中,擅长造势。

同时,与仅仅以檄文、使者动员的袁绍相比,曹操的外交工作更为细致。他不但做诸侯的工作,还搞定谋主(如贾诩),离间内部(如荆南叛乱);甚至,疑似发动暗杀(孙策)。


袁绍后来以郊迎之礼对刘备,可见其连结豪杰之心,可惜,到底没有如田丰所建议,把连结诸侯放到战略层面全面安排,最终错失良机。

稳定侧翼

曹操把握时机,迅速平定徐州刘备,稳定徐州方向。甚至以臧霸进攻青州。袁绍的“左半边翅膀”折断了。

后来,刘备又进两次入曹操后方活动,虽然斩蔡阳,取叶。但终因实力薄弱,要么被曹仁击破,要么曹操理都懒得理。

这是因为,宛城张绣投曹后,袁绍的右半边翅膀折断了,他多派兵则补给不足,少派兵则力量不足,难以真正威胁曹操。


稳定侧翼的情况下,曹操才可能在官渡“扼其喉使其不得进”,才可能等到“用奇之时”。

扭转军心,迫敌决战

随后,在白马、延津之战中,曹操利用袁绍军渡河速度慢,过河兵力不足(虽然已多于曹军),灵活用兵,连续击杀颜良、文丑,振奋军心。

此战除了振作曹军信心,更关键的是:使得袁绍失去了分兵的信心。

自此,最后的剧本,就只能如历史一般了。

分兵更打不过曹操?

认为田丰之策未必有效,还有一个理由:分兵更打不过。

确实,袁军的战斗力很成问题。


白马,颜良拥兵万余,被数千曹军直接斩将;

延津,文丑、刘备有骑六千,被“有骑六百,余皆步卒”的曹军一举击败;

乌巢,淳于琼万余守军,被五千曹军一夜攻破。

除了打不过曹操,在分兵作战中,袁绍的分队也曾被曹仁、徐晃、于禁击败。

但是,难道以集中对集中,就不用担心战斗力的问题吗?


集中解决不了战斗力不足的问题,反而更容易被善于用兵的曹操把握要害,一举逆转。

官渡前线,集中对集中,曹操不是照样袭击乌巢,逆转战局吗?如果说袭击乌巢有侥幸成分,那么,在袭击乌巢之前,曹操也通过袭击袁绍粮道,决水退袁营,改善了局面。曹操虽然未得许攸建议,依然树立了快速破袁的信心(见曹操对运粮军的话)。

因此,小编以为,田丰绝非书生,所做策略是得当的,以他的策略,袁绍是极可能避免官渡之败,击败曹操的。

10

这个问题提得比较好,袁绍在官渡之战中,本来是占有很大优势的,胜利的天平应该是倾向于袁绍,结果却大跌眼镜。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奠定了曹操在北方一家独大的局面。题中提到了田丰,其实还有一个叫沮授,这两人可以说是袁绍手下非常有远见和谋略顶级谋士,在袁绍攻灭公孙瓒统一北方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如果袁绍听取田丰的建议不发动官渡之战而是养精蓄锐,能拖垮曹操码?答案是肯定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袁绍占据幽、青、并、冀四州之地 地大物博 资源丰厚远非曹操能比

公元199年,袁绍攻灭公孙瓒,占据四州之地,坐拥数十万兵马,实力达到顶峰,俨然东汉末年第一大军阀。而曹操只占领兖州一地,当时徐州被刘备占领,不管是比地盘、粮饷、兵力、将领、谋士等等,曹操远远比不过。在吕布占领兖州时,走投无路的曹操还曾想过去投靠袁绍。除了曹操军事方面的谋略和能力比袁绍要强之外,其他方面曹操与袁绍的距离差着十万八千里。


袁绍为何要急于发动官渡之战

在袁绍得到四州之地后,随之增长了袁绍的野心,只要消灭掉曹操,北方再也没有人可与之匹敌,到那时袁绍的声望达到鼎峰,随后就可定鼎中原。于是就有了袁绍起兵十二万去攻打曹操,而曹操只有两万左右的兵力,曹操是不愿战的,但也不会坐以待毙,在荀彧、郭嘉等谋士的力主下,曹操发兵与袁绍对峙在官渡。



按照田丰和沮授的建议,袁绍发动官渡之战的时机和战略是不正确的

其一时机不对:因为经过多年的战争,虽然袁绍为获胜方,但杀敌一千,自损八百,袁绍的军队可以说是一群骄兵悍将,这样的军队再去打仗是有轻敌的隐患的。袁绍也需要时间去休养生息,安抚四州的民众,曹操就更不用说了,曹操的兖州处于四战之地,兵员不足、粮食不足,只要坚持持久战,曹操要不了多久就会被拖垮,袁绍占据四州之地,曹操没办法把地盘扩张到袁绍那里去。


其二战略不对:田丰和沮授的建议是一方面进军黎阳,驻军在河南境地,稳打稳扎,步步为营,另一方面是派遣精锐的骑兵,骚扰曹操的边境,使曹操疲于奔命,这样慢慢的就会把曹操拖垮,直到消灭曹操。还有一个方面就是联合周边的诸侯比如刘表、刘备、张绣、马腾、孙策等,这样的话,曹操没有时间去积蓄实力,反而会在不停的征伐当中,把有生力量损失殆尽,这样袁绍在合适的时机发兵去攻打曹操,曹操怎能不败。

田丰说绍曰“曹公善用兵,变化无方,众虽少,未可轻也,不如以久持之。将军据山河之固,拥四州之众,外结英雄,内脩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乘虚迭出,以扰河南,救右则击其左,救左则击其右,使敌疲於奔命,民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二年,可坐克也。今释庙胜之策,而决成败於一战,若不如志,悔无及也”绍不从。

可惜的是,忠言逆耳,财大气粗、急功近利的袁绍再也不像是当初的渤海太守,听不进去这种万全之策,而是急于与曹操决战,妄求一战消灭曹操。



结语:田丰因为过于耿直谏言袁绍,袁绍大怒,把田丰下狱,兵败后袁绍又不悔改,直接杀了田丰,若是悔改,有田丰这样的谋士,袁绍虽在官渡战败,但未必不能东山再起;另一位沮授兵败被俘,后因想回到冀州,被曹操所杀。袁绍若肯听取田丰和沮授的建议,哪还有后面的曹操;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听了两者的建议,袁绍还是那个多谋而寡断的袁本初吗?

对于这个问题,您是怎么看待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