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纵观呼延赞的一生,可以说未尽大将之才,双鞭钢槊纵横战场有万夫不挡之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呼延赞的主要军功都是在北宋初期统一战争时期,而不是在和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厮杀的沙场上,这一点却和评书演义大相径庭。

呼延赞自小练武,年轻时就投身于当时还是后周禁军统帅赵匡胤的麾下,宋代周后,也是因为他武艺高强,被调入天子的近卫部队。

国家新创,第一要务是消灭各方割据势力,需要投入大量的兵力,呼延赞也被征调讨伐四川的后蜀。战斗中攻城拔寨,冲锋陷阵,一路拼杀,战后因军功擢升副指挥使。太宗初年,赵光义亲征北汉,呼延赞随军出征。在太原城下,身先士卒,冒着刀锋箭雨攀附云梯全无俱色,战后太宗念其勇猛当面给予奖赏。

赵光义本来想趁平北汉余威继续攻伐辽军夺回燕云十六州,在高粱河一役大败功亏一篑。随后呼延赞驻守河北定州,在抗击辽军的战斗中一如既往的勇于拼杀,官职也因此得到不断提升。

而随着雍熙三年宋廷北伐的失败,呼延赞的军事生涯从此发生了转折,离战场厮杀,挥戈疆场越来越远,但官爵地位却越来越高,升任中级武将马步军副都军头,此时他已经年近五十。

虽然呼延赞心有一腔热血,向往金戈铁马的边关生活,是武将中的主战派,但人微言轻,朝廷几次北伐失败,执政的重点转移到国内,要求和辽国打仗的呼声自然得不到重视。

之后呼延赞获得的最接近前线的机会是淳化三年他被调驻守河北保定,可当时辽军南下也属于小股部队骚扰,宋辽双方大规模战争已经结束,朝廷也不允许武将私自出击,呼延赞只能主管军营日常管理工作。

等到了宋真宗时,升任马部军都军头的呼延赞已经是员老将,咸平二年十二月,辽军南犯,真宗迫于压力无奈亲征。呼延赞被选定护从,参与承担皇帝行宫内外的保卫任务,失去了呼延赞军旅生涯中最后一次参战的机会。

檀渊之盟后,呼延赞“廉颇老矣”徒唤奈何,北伐无望,他看淡了功名利禄。曾经对天子说自己的奉禄很多,已经知足了,自己没有机会报效国家,也不敢再谋求升迁和高禄。

老英雄没有实现马革裹尸的愿望,最后死于床箦,儿子们子继父业从军为武,只有第四子呼延必显(评书里是呼延丕显)留下官名,也只是普通下级军官,其他儿子没有留下事迹。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

最佳贡献者
2

以北宋初期历史为背景的演义小说中,常常有铁鞭王呼延赞的形象。这位呼延王爷赤胆忠心,是正义的化身,与杨继业、高怀德、郑印齐名,“呼杨高郑”被称为北宋初期的四大王。演义小说《呼家将》讲述的是呼延赞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的故事,《水浒传》里的双鞭呼延灼也被描写成呼延赞的后裔。

图注:《杨家将》中有关呼延赞的情节

那么,历史上真的有呼延赞这个人吗?真实的呼延赞是怎样一个人呢?

呼延赞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只不过没有演义小说中描写的那么出神入化。他原本是赵匡胤身边担任侍卫一类的管制,因跟随王全斌灭后蜀有功,被提拔为副指挥使。宋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呼延赞参加了征讨北汉的战争,他在战争中表现勇敢而受到赵光义的重视,“面赐金帛奖之”。呼延赞宣称,自己深受国恩,不与契丹同生,在身上刺上“赤心杀契丹”的字样。他的妻子、儿子、仆人等全家都跟他一样刺字。后来,他又给自己儿子的耳朵后面另外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图注:呼延赞画像

真实的呼延赞是个行为怪异的人。第一怪是作战时的服饰怪,呼延赞作战时骑乌骓马,在额头上缠一道红色巾帛,在军中十分显眼。第二怪是使用的兵器怪,他制作了不少古怪兵器,其中有“破阵刀”“降魔杵”等,还有一种“铁折上斤,两旁有刃”的武器,应该类似于三尖两刃刀,每一种有十几斤重。第三怪是日常行为怪。他曾经在隆冬季节,用冷水浇孩子,希望用这种办法使孩子长大后不怕寒冷,身体健壮。他有个儿子生病,他居然刮下自己腿上的肉做羹汤给孩子治病。

呼延赞擅长使用的兵器是铁鞭和枣槊,演义小说可能就是据此把他写成“铁鞭王”。雍熙北伐失败后,呼延赞向赵光义请求去镇守边关。赵光义召见他,并让他表演武艺。呼延赞穿着戎装,骑在马上挥舞着自己的铁鞭和枣槊在内廷中驰骋。又把自己的四个儿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领进来,“迭舞剑盘槊”。后来,赵光义任命他做了马步军都头、保州刺史。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九月,呼延赞又担任冀州兵马总管。

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呼延赞去世。他的儿子呼延必显被提拔为军副都军头。演义小说中呼延丕显名字,应该就是来自呼延必显。

图注:《杨家将》中呼延丕显下边关捉拿潘仁美的情节

参考文献:

《宋史》卷二七九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三十三

图片来自网络

3

谢谢我邀请回答这个问题,如您喜欢历史文学与文化社会,请关注谭论古今头条号,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

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的。

铁鞭王呼延赞

铁鞭王呼延赞,北宋著名将领,并州太原(今属山西)人。因有一手铁鞭功夫号称“铁鞭王”、“靠山王”。其父是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琮。呼延赞年少时任骁骑兵,因其胆量过人,勇猛无敌,宋太祖补选他为东班头领,入宫受帝王差遣,后天靠个人努力,升任骁雄军使。淳化三年(992年),出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后改任辽州刺史、扶州刺史、康州团练使等。

呼延赞有勇有谋,勇猛强劲,为人随和直率,常将战死沙场挂在嘴边。身上处处可见刺有“赤心杀贼”的纹身。后史料记载呼延赞将“赤心杀贼”这几个文字都纹到了他的妻子和儿子,甚至仆人的身上。他的几个儿子的耳朵后还被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的文字,他创制的兵器重量都在十几斤之上,两面带有锋利的刀刃的破阵刀是他的如意之作。铁鞭王呼延赞的最厉害的兵器还是他的铁鞭,铁鞭也是他使用兵器中最重的,需两个人才能抬得动。

铁鞭王呼延赞性格俗陋怪异,有时不近人情,曾有记载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冬天不畏严寒,体格强健,曾在深冬时将水浇在幼孩身上。也曾记载,铁鞭王呼延赞为了给自己儿子治病,亲手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儿子熬汤治病。咸平二年朝堂之上人人都挣功论赏的时候,只有呼延赞默默无语,婉拒宋真宗的打赏,后都称其知本分。咸平三年(1000年),铁鞭王呼延赞年老去世。呼延赞死后,朝廷提任其子呼延必显为军副都军头。

综上所述,演义小说中的铁鞭王呼延赞,在历史上真有其人的。

内容出处:《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传第三十八》。

欢迎您关注 谭论古今 头条号,让历史与现实为您照亮人生前程!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请您在下边留言交流,欢迎您的批评指教!

4

呼延赞当然是确有其人的。


不过历史上的呼延赞虽然知名度也不低,在当时却实在算不得多重要。最起码和潘美曹彬等人比起来,是远远不如的,就算和名气远大于实力的杨业比,也是略有不及。


值得一说的是,像演义小说中呼延赞的几个儿子呼延必显呼延必兴等人,在历史上也是确有其人的。这点和杨家将不一样,杨业虽然也有七个儿子,但是除了杨延昭之外,其余儿子的名字和历史上儿子的名字根本对不上。


演义中的呼延赞武艺高强,历史上的呼延赞也是凭借勇武扬名的。根据宋史呼延赞本传记载,呼延赞曾经在宋太宗面前演习武艺,并且四个儿子也上场了。


雍熙四年,(呼延赞)加马步军副都军头。尝献阵图、兵要及树营砦之策,求领边任。召见,令之作武艺。赞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又引其四子必兴、必改、必求、必显以入,迭舞剑盘槊。赐白金数百两及四子衣带。


说到这个问题,我想说一下有关北宋将门的事儿。


北宋将门不少,杨家将和呼家将其实在当时个人觉得都不算什么,和种家,折家比起来要差了好几个档次,但是为什么杨家和呼延家就这么出名呢?


一来当然是因为各种演义小说《杨家将》《呼家将》甚至包括《水浒传》《说岳全传》等的宣传,另外则是杨业和呼延赞都有忠肝义胆,在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这一点上做到了武将的极致。所以宣传他们就是政治正确,在凝聚人心方面有很不错的效果。


杨业的事儿大家都知道了,被俘之后宁死不屈。呼延赞虽然没有被俘过,但是他的赤心为国是广为人知的。岳母刺字尽忠报国的故事天下皆知,但是这事儿呼延赞干得要更早一点。


赞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至于妻孥仆使皆然,诸子耳后别刺字曰:“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他不止在儿子身上,他还给妻子,家里的仆人身上都纹了“赤心杀贼”几个字,另外还给儿子开小灶,在他们的耳朵后另外刺“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这几个字,虽然没有尽忠报国言简意赅,但是也是一番苦心,值得钦佩了。


现在有些人看了点书,就开始嘲讽杨家将,认为他们在历史上其实没多大功绩,不配享有这么好的名声。我觉得这些人读书是钻进误区了,千百年来,我们推崇杨家将呼家将这些一心为国的忠勇之士,重要的是推崇他们那种爱国精神。至于他们在历史上真正干了什么,有什么功劳,那自然有众多历史学家去研究。我们只要知道,他们确实是好男儿,是国家脊梁,他们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推崇和宣扬,这就足够了。


谢谢阅读,敬请关注!

5

大家对铁鞭呼延赞这个人不陌生吧?我相信亲们的认知来源于刘兰芳的评书《呼家将》。

《呼家将》最早版本可追溯到清朝后期,作者不详,据说是从大鼓书、评弹等传统剧目整理出来的故事,又名《说呼全传》、《护家后代全传》、《紫金鞭演义》、《金鞭记》。

这部书是以金鞭呼延赞的后人为中心展开故事,主要讲述宋仁宗年间,呼延瓒之子呼延丕显被奸臣庞文陷害,全家满门300余口被斩,呼延丕显之子呼延守信、呼延守用与奸臣斗争的故事。

《呼家将》、《杨家将》与《薛家将》是我国三大家将通俗小说,有金呼家、银杨家之说。(意思是:金鞭护呼、银枪杨家)

说了这么多,真实历史上有没有呼延赞这个人呢?

还别说,历史上还真有呼延赞这个人,他是宋初名将,并州(山西)太原人,和《杨家将》里的金刀令公杨继业和女皇武则天是老乡。

(呼延赞)

呼延赞的父亲名叫呼延琮,曾任五代时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从二品官,相当于现在的师长)。

北宋灭了后周,呼延琮就投了北宋。

呼延赞从小喜武不爱学习,长大后父亲就让他从军,呼延赞从一个大头兵做起,在战斗中表现突出,每次冲锋陷阵在前。

呼延赞长得很高大,他的兵器和别人的不一样,据说手执一根40斤的钢鞭,和唐朝名将尉迟恭的样子相仿,人设十分明显。

由于个色慢慢就给太祖赵匡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天,太祖高兴地说,“这小伙子将来有前途,于是就把呼延赞从大头兵提升为班长(东班头领)。

没多久,太祖觉得呼延赞长得像门神一样,于是就把他调进了宫里,升任骁雄军使(侍卫队长)。

乾德二年(964年),太祖赵匡胤要平定天下,于是拜大将王全斌为元帅讨伐后蜀,任命呼延赞为先锋。

在灭后蜀之战,呼延赞身先士卒一马当先,身中数刀不下火线,将帅配合相当默契,最后取得了灭蜀胜利,论功行赏,呼延赞升任副指挥使。

(赵匡胤)

太祖匡胤去世后,太宗光义继位,呼延赞跟随太宗征讨北汉,任先锋,他是第1个登上北汉城墙的,一脚把北汉的旗帜踹下来,把大宋的旗帜插在了城墙上。

北汉士兵见大事已去,纷纷跪地投降,事后太宗升其为马军副都军头。

呼延赞勇猛有余,但谋略不足,这都是从小没好好学习的原因。

北宋的国策是“抑武扬文”,在战争期间这种情况还显现不出来,等平灭了天下,这些武人就不吃香了。

宋太宗死后,他的儿子宋真宗赵恒继位,这时天下基本平定。

淳化三年(992年),呼延赞出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这个官职很重要,属于地方最高长官。

然而呼延赞打仗有一套,但任父母官却有点蒙圈。

呼延赞没有文化,胸无点墨,第一不能驾驭人才,第二不能为人民谋福造利,干了一年后,真宗直接把他调了回来,心说“你玩不转,还是去部队吧”。

呼延赞再次转任都军头,兼任康州团练使。

呼延赞是一个不拘小节的人,他经常说愿意战死,他在自己前身后背纹上“赤心杀贼”几个字,甚至他的妻子儿子仆人身上都纹上字,据说他在几个儿子耳朵后面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几个字。

我不知道后来“岳母刺字”是不是剽窃呼延赞的专利。

史料记载呼延赞的兵器不是钢鞭,而是一个降魔杵,据说济公曾用过这种兵器,这种兵器很怪异,两面都有刃。

(降魔杵)

兵器怪异也就算了 ,但是呼延赞这个人也很怪异。

作为北宋的三朝元老,官职做的也不低,但是他从不会做官。相传老呼打仗时都是穿着深红色的一衣裳,骑着杂毛色的马,身上涂着五颜六色的油彩。好像一个街上要饭的老叫花子。

宋朝本来就崇尚文化人。老呼的这种行为让真宗很头疼,另外还传说他不近人情,他在大冬天里为了训练孩子,往孩子头上浇冷水,孩子生病时他割下自己大腿的肉,给儿子熬汤治病。

从种种迹象来看,老呼确实像极了一个搞笑的老头,呼延赞打仗是认真的,搞笑同样认真。

到了咸平三年,别人的官儿越做越大,老呼的官儿越做越小,最后只担任皇宫内都巡检,真宗想提拔他,但是老呼不争气。

但老胡很知足,经常对别人说“皇上我不错啦”。

到后来真宗看老呼年纪大了,家里还有个80岁的老母亲,于是命其回家为母亲造墓,在造墓完成后呼延赞溘然离世。

总的来说呼延赞人品不错,但是由于没有谋略,头脑有些短路,造成了消极影响。呼延赞死后,真宗提升其子呼延丕显为副都军头。

文/秉烛读春秋

6

呼延赞历史上确有其人,而且宋史有传。

《宋史》载呼延赞“少为骁骑卒,太祖以其材勇,补东班长”;讨伐后蜀时“身当前锋,中数创,以功补副指挥使”;征太原时“先登乘城,及堞而坠者数四”;跟从崔翰戍守定州,“擢为马军副都军头”。

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呼延赞在北宋开国初期只是低中级军官,但打仗比较生猛,屡立军功。

宋太宗端拱二年,呼延赞领富州刺史。淳化三年,出为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

但据宋史所载,他打仗虽勇猛,但不是帅才(以无统御材,改辽州刺史);治政也无方,(又以不能治民,复为都军头、领扶州刺史,加康州团练使)。

也就是说只是一介武夫,职务屡有变动,因而后期他多出任中央护卫一类的武职。

呼延赞之所以被后世传颂,可能与他的勇猛和怪癖有关。据记载,呼延赞冲锋陷阵比较勇猛,打仗不惜命,而且全身纹了"赤心杀贼"四字,不仅自己纹,还要求妻妾仆人也要纹上,甚至在所有儿子耳朵后都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的文字。“赞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遍文其体为"赤心杀贼"字,至于妻孥仆使皆然,诸子耳后别刺字曰:“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

另外他还喜欢自己研发武器和奇装异服使用:“具装执鞬驰骑,挥铁鞭、枣槊,旋绕廷中数四”、“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绛帕首,乘骓马,服饰诡异”。

其他还有些怪癖如寒冬里用冷水浇幼儿,希望这些儿童长大后在体格上能超人一等;儿子生病时,他就从自己的大腿上割肉熬汤做药。“性复鄙诞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长能寒而劲健。其子尝病,赞刲股为羹疗之”。

但呼延赞为人倒也实在。

宋真宗咸平二年,呼延赞从幸大名府,为行宫内外都巡检。真宗尝补军校,皆叙己功,或至喧哗,赞独进曰:“臣月奉百千,所用不及半,忝幸多矣。自念无以报国,不敢更求迁擢,将恐福过灾生。”再拜而退,众嘉其知分。

可见呼延赞虽鲁莽,但不失一个忠义之臣的形象。

呼延赞活到宋真宗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死去。

至于说呼延赞有一根御赐钢鞭,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因而被封为铁鞭王等等不过是评书的演绎。

因为描写呼家将故事的小说和评书太多:如《说呼全传》(又名《金鞭记》、《呼家将》)、《呼杨合兵》、《小将呼延庆》、《呼延庆上坟》、《呼延庆打擂》、《呼延庆出世》、《呼延庆征北》、《呼延庆征西》、《呼延庆进京》、《呼延庆挂帅》、《杨家将》等等,以至于评书界有“金呼家,银杨家”和“呼杨高郑”之说。

实际上呼延赞的父亲呼延琮曾任后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有四子:呼延必兴、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显(评书戏曲中作呼延丕兴、呼延丕改、呼延丕求、呼延丕显)。

再其后并无出众将才,其曾孙呼延庆在宋徽宗时曾任平海军(北宋乾德二年,清源军改称平海军)指挥使,而且据说呼延庆还是个外交人才:“呼延庆善外国语,又辨博(辨博,博闻谓能谈说也)”,所以曾多次出使金国商议联金攻辽之事(海上之盟)。

7

“赞有胆勇,鸷悍轻率,常言愿死于敌。”这是《卷二百七十九 列传第三十八》中对呼延赞的描述。在演义小说中,呼延赞因为使的一手铁鞭功夫,所以号称“铁鞭王”,也叫“靠山王”。

呼延赞是并州太原人,他的父亲是呼延琮,任周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赞年少的时候就担任骁骑兵,太祖看见他人高马大,威猛无比,就调任他担任东班长,又升任骁雄军使。后来在战争中立功,不断升迁,最后任都军头,扶州刺史,兼任康州团练使等。

如此升官,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了,但是呼延赞作为一个将领愣是不会引起宋朝那几个思想敏感的皇帝的怀疑,这就说明了呼延赞的忠心了。史料记载呼延赞将“赤心杀贼”这几个字纹满了全身,并且在妻子儿子身上,甚至是仆人身上都纹上了这几个字。儿子耳朵上也被他刺上“出门忘家为国,临阵忘死为主”这几个字。简直是比岳飞刺字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啊,这样的臣子,是每个皇帝都梦寐以求的吧!

呼延赞还是一个直得不能再直的“直肠癌”晚期患者了。有记载他在大冬天将水浇到儿子的身上,为了让他的儿子不畏严寒,强健体魄。在儿子生病的时候,竟然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炖汤给孩子喝,这可能是“虎爸”的最早起源了吧。????

最后,呼延赞年老去世,皇帝提升他的儿子作为副都军头。或许这才是呼延赞真真聪明的地方吧,大智若愚,平时的严谨换来的是几代的平安。

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多点赞,多多建议,谢谢谢谢!!!

8

这个人查了下历史,好像是没有,不过我还是很喜欢演义小说呼家将和杨家将,都是描写忠君为国的家庭,武艺高强,为人忠直,个个都顶天立地,呼家将好像有个后人在梁山108将里面有排行,也不知道是不是有这个人存在,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