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于长江下游的古文化,分为石器时代、玉器时代、陶器时代。良渚文化中玉器达到了中国史前文化的高峰,也体现了当时物质和精神文化的精髓。当时玉器上出现了为数不少的刻划符号,这些符号在形体上已接近商周时期的文字,是良渚文化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也佐证了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良诸文化遗址代表有良渚遗址、莫角山遗址、反山遗址、塘山遗址等。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至此,良渚古城文化遗址”成为中国的第37处世界文化遗产。”。为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提供了独特的见证,呈现了东亚地区距今5000年前后文明发展取得的最高成就。良渚古城文化遗址以其规模宏大的城址、等级鲜明的墓葬、高度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引发国际学界瞩目,堪称人类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从而对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重要地位以及之后的5000年中华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一直是探讨古代文明的起源、发展及形成的一个重要区域,它包括现在的苏南、浙北及上海地区。在距今7000年至4000年间,该区域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钱山漾文化和广富林文化,形成了独具特色、有别于其他地区的文化传统。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年至4300年)不仅代表了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史前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也被认为是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最重要的考古学文化之一。
之所以得出这样的认识,是由于良渚文化与同时期其他文化相比,发达程度及其所反映的社会复杂化现象实在令人刮目相看,例如良渚人在农业生产时已广泛使用石犁,而这在其它文化中却十分罕见;它的玉器制作水平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同时发达的轮制陶器技术也只有龙山文化可以比肩;此外,它的丝绸业和漆木业也处于领先地位。总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江苏的寺墩、上海的福泉山和浙江的反山贵族大墓、瑶山及汇观山祭坛、莫角山宫殿、良渚古城以及良渚水坝为标志的重大考古新发现表明,良渚文化所代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文明形态。
考古学家在良渚古城勘探时发现,当时城内有“工”字形的水系与城外的水网连通。2007年11月,浙江省文物局和杭州市政府共同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面积达300万平方米的良渚古城。该城为目前所发现的同时期中国最大的城址遗迹,可谓“中华第一城”。基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考古发现,考古界已基本达成共识,位于良渚遗址群的莫角山中心遗址正是宫殿性质的基址。
1972年春天,江苏省吴县(今属苏州市)唯亭镇砖瓦厂在草鞋山遗址上取土烧砖,出土了一些玉器。得到消息的南京博物院遂派员前往调查并进行正式发掘,在墓葬内出土了大型玉器,如多层玉琮、精美玉璧、玉瑗。令人震惊的是,这些玉器竟赫然与夹砂红陶缸这样的典型良渚文化陶器共存。原先长期被视作“周汉之器”的琮、璧等玉器终于被考古发现证明属于“良渚文化”,这些中国礼制中的重器,竟在一向被认为是“蛮夷之地”的史前江南找到了渊源。
在科学工具碳14检测的帮助下,在对其中200多座墓葬与保存较好的人体骨骼进行考古研究的同时,考古学家最终确认“良渚文化”是直接继承太湖流域的马家浜—崧泽文化与浙东宁绍平原的河姆渡晚期文化发展而成的长江下游土著文化,它的分布范围不仅限于“良渚”一隅,而是包括钱塘江南北的广大地区与舟山群岛,其影响所及,最远甚至达到长江北岸的海安与淮河以北的新沂。其中,长江三角洲(西起常州,东到上海)则是这一文化的核心地区。
良渚先民既无温饱之虞,自然会产生精神领域的某种追求。如果以遗址发现地的代表性文物来命名,良渚文化或可称得上是“玉文化”。其玉器数量之丰、品类之多、制作之精,在中国史前文明阶段,无出其右者。玉器因此赋予了“良渚文化”以全新的文化内涵。“良渚文化”具有高度发达的玉器制造业随后也被一波波的考古发现反复证明和强化,以至于制造精美的玉琮几乎成了“良渚文化”的标志。在良渚文化时期,新石器时代的人们还不会冶炼硬金属,当时的工匠们可能就是用装柄加固的燧石打制成的石钻与鲨鱼牙齿之类的简易工具,创造出了精美的玉器,令人惊叹。
在很长时间内,学界将良渚社会判定为“酋邦”。良渚生产了大量精美绝伦的玉器,以及漆器、丝绸、象牙器等,还有大量精致陶器以及高超的木作建筑。又从众多墓葬、墓地的资料看,良渚社会分层十分明显,作为复杂或发达的酋邦毫无问题。
种种考古发掘及高科技研穷发现,放眼在公元前3000年前后的世界,良渚文明足以与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文明并驾齐驱了。后者被认为创造和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文明和文字,同时也可能是《圣经》中大洪水事件的起源地,从而被西方人视为经典的文明样本,在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
从考古学史来看,中原地区长期以来是考古工作的重点,这与历史文献记载以及传统史观有着密切的关系。而考古学上的重要发现不仅证实了商王朝的存在,也为探索夏王朝或“最早的中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这些都说明了中原文化的中心地位和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也是大家更熟悉殷墟和二里头文化的缘故。中国历来的传统观念认为,中原(黄河中游)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由此向四面八方传播,从夏代起建立了国家,进入文明时代。反观长江流域,其历史重要性则要晚至汉代以后才充分体现出来。史学宗师徐中舒(1898—1991年)当年因此就提出疑问:“要是(春秋)吴越的文化真的很低,怎么能骤然兴起并与中原争霸呢?”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量考古实物资料也已证明,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不是一个,而是遍布于长江、黄河两大流域的上、中、下游及辽河流域、珠江流域。这也就是考古学家苏秉琦在20世纪80年代所提出的,中国史前文化演进不是单线式,而是多元的,或者说是“漫天星斗”式的。
回望5000年前的中华大地,无论中原地区的“庙底沟二期文化”,山东地区的“大汶口文化”,西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晚期和“小河沿文化”,还是长江中游的“屈家岭文化”及“石家河文化”,其整体的文明化发展水平都与“良渚文化”有一定差距,尤其在社会结构、宗教信仰、礼仪制度方面,“良渚文化”可谓一马当先。苏秉琦先生即认为,我国的国家起源发展阶段乃是“古国—方国—帝国”三部曲,并认为“红山文化”已经进入“古国”阶段,而“良渚文化”更进一步,已经达到“方国”阶段。
换言之,长江下游地区早在夏代以前的公元前3000年时期就已经出现可称之为“国家”的复杂社会,要比出现城市化的二里头和安阳早1000多年——他们被认为是中国早期历史中夏代和商代的代表。“良渚文化”的发掘和研究,无可争辩地证明,中华民族的确有着悠悠五千年的文明史。难怪著名考古学家张忠培称“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一个源头”,而严文明更是直截了当地断言,“中国文明的曙光是从良渚升起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原夏、商王朝崛起之前的史前时期,“良渚文化”对于中国土地上的其他文化类型的影响可能是最大的。这方面最有力的证据是“良渚文化”的象征——玉器——在江西、安徽、湖南、山西、陕西、四川、广东等地的传布,其范围几达小半个中国。甚至中原的二里头遗址也出土了许多与“良渚文化”形制接近的玉器与漆器。
关于良渚文明衰落的原因,学术界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主要有水灾说和社会关系失调说。通过论证,这种说法无疑是有其合理性的,尽管只是一种假说,却有积极的启发意义。良渚文化的衰亡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现有材料恐怕很难简单地说是哪一种原因直接导致良渚文明的彻底崩溃。如同玛雅文明消失原因的讨论,虽然提出了数十种解释,但至今仍未取得一致看法,因为任何一种看法都无法得到完全的证实,这也正是考古学不断探索未知的魅力所在。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提出,每一种文明的兴衰从根本上取决于它对某种特别困难(自然的和人类活动的)的应战如何。新石器时代人类的生产力水平低下,对抗自然的力量薄弱,这也是良渚文明衰落的原因。
目前最有力的历史证明就是出土的文物和所在遗址。如同当年认为只有中原有青铜器,断定夏商青铜器不过长江,认为江南几千年前没有人或者说是蛮夷之地,当江西吉安新干大洋洲出土大量的青铜器则推翻了所有的认知。良渚文明也是如此,最有力的是考古发现与科学研究证明。
透过这些纷杂的表述还是可以看出良渚社会已经进入文明时代。由于材料的局限和“仰韶—龙山”一统天下的观念影响,良渚遗存一度被认为是龙山文化向南发展的结果。随着建国以来考古工作的展开,考古学者注意并开始强调良渚遗存有别于龙山文化的特征,1959年底由夏鼐先生正式提出了“良渚文化”的命名。随着20世纪特别是198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传统观念让位于新的认识,良渚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了解。而全面认识良渚文明的特征,无疑将为中国文明起源、发展及形成的不同模式的深入探讨提供全新的视角。
中国考古学发展的水平,直接决定了良渚考古所能达到的高度,所以,很有可能,“良渚文化遗址”是“满天星斗”中耀眼的那一颗星。也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源头之一。
严格来说,良渚文明应该是一个独立的文明,但在演变过程中,也受华夏文明思想的影响。
如果非要说跟华夏文明没有关系,也可以。
这个世界,从‘奴隶’这种角色出现开始,就一直伴随着政治、权利、欲望的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良渚文明应该是被当时‘华’体系文明逐渐‘吞并’,‘和光同尘’掉的吧……!最早的时候,应该还没有这个‘夏’……!
大家都知道‘蚩尤’吧~?这个‘蚩尤’应该就是良渚文明传承体系下的。
‘蚩尤’这个人物,是我所知道,包括所有神话人物里,绝对无敌的站神,从三皇五帝到现在,还可以包括西方神话体系。
可‘蚩尤’最悲剧的是,‘好汉架不住人多啊!’,‘蚩尤’应该说,最终是死在整个‘华’系文明之下。
‘蚩尤’以一人之力,最终顶不住当时‘黄帝系’无尽的‘车轮战’……!
所以啊,江浙一带的百姓,应该为有‘蚩尤’这样一位‘无敌战神’而感到‘骄傲’……!
我们要学历史,要培养自己的智慧,但千万不能被‘洗脑’……!理性的去看待历史和文明的演变……!只有看得清楚,你才能更加明白‘生存之道’……!
祝贺良渚文化遗址世界申遗成功
首先对良渚遗址世界申遗成功,作为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表示衷心的恭贺!
良渚文明不仅是长江文明的重要代表,也是中华文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同黄河文明和其他文明一样,曾经产生过重要影响,发挥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将会对当今世界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产生更大影响,做出更大的贡献。
良渚文化遗址申遗成功,霸道的西方,在大量的出土文物的证据面前也要低下头来,把中国的文明史一下子提升了两千多年。
过去我们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西方总是不愿承认,现在良渚文化遗址申遗成功,世界公认,不承认中华五千年历史的西方人从此休矣!
良渚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也是有理有据的。
但要明确,是“之一”,不等于“唯一”。说浙江良渚文化遗址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说明中华文明的源头还有其它地方,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山东泰安大汶口文化遗址、陕西西安半坡遗址等,都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其中,河姆渡遗址、良渚文化遗址属于长江流域文明;大汶口文化遗址、半坡遗址属于黄河流域文明,故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不说之一,只讲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则是不准确或不严谨的。
所以说,以浙江良渚文化遗址为代表长江流域,以及以陕西半坡遗址为代表的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很明确的说,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以现在的说法是,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以往的说法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在于以古中华文明的夏商周都是以黄河流域为发源的,而且有着比较完备的历史记录,所以把黄河流域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
然而通过现代的考古,越来越多的发现了长江流域在同时代存在的不输于中原文明的痕迹,良渚是代表之一,另外比如四川的三星堆,也是代表。
这些文明都有着惊人的发达程度,有着不弱于甚至强于当时中原文明的发展,但都因为种种原因淹没在了历史之中,并不见于记载。
而通过不断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一些实物的发现,可以得出当时的黄河文明与这些文明存在着广泛的文化交流,而这些文明的影响也可以在黄河文明中看出,所以他们虽然消失了,但仍然对保存下来的黄河文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源头之一。
浙江的今天就是中国的明天。
浙江的过去就是中国的今天。
祝贺良渚古城申遗成功。那么怎么准确的、科学的看待良渚文化,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如何?这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大问题,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凝聚力,考古界、学术界、舆论媒体界应慎重对待。
中华文明是一条大河,有很多支流。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大地湾文化,良渚文化等等很多。这些支流最终都要汇入华夏文明为代表的滚滚洪流中,夸大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的根基对立,非常错误,也很危险。
影响中华文化的主要是易经思想,易经出自洛河思想,所以说黄河文明是有依据的。
良诸,目前被视为有影响的是水稻培植、玉文化和陶文化,其他的没发现。
好高兴受邀回答这个问题。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是毋庸置疑的。黄河流域,长江流域都是有文明存在,而且是同期存在。那么避免不了两个流域的多个部落或群体之间有融合有兼并等,而文化自然也有交流。所以,对于华夏文明的起源黄河流域暂不置评,但良渚文化一定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