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先,材料问题比较苛刻。这种材料非金即玉,不是普通人能够得到的。

第二,技术问题。兵符是一个模子制出来的然后分成互补两半。事后模子就被消毁,再想仿照的话,模子不可能做得一模一样。

第三,防伪技术。两个兵符上的图案和铭文是互补的,你在制作时不可能仿得一模一样。

所以,兵符要换就一对全换,只换一个补另一个肯定不对。

另外,实际问题肯定不是楼主所想的这么简单。

兵符,和玉玺一样,只是权力的象征。不是说,你有了兵符就能当大将军,有了玉玺就能当皇帝。是有资格的人才能用得起。

打个比方,一个乞丐无意捡到一枚兵符或玉玺就能当上将军或皇帝了吗?显然不是!

在没资格的人手中它什么也不是,但是在将军和皇太子手里,情况就不一样了。

所以,三国后期军队大大小小的将领是臣服听命于司马家族,而不是曹芳曹奂。曹芳曹奂就是拿真的兵符来调动,军队也不摆你。他们不认同你这个人,又怎么会认同你这个兵符呢?

兵符的意义在于通信。古代可是没有电话电报网络等现代通信手段,只能靠人和书信来传达。但是,皇帝或上级不可能亲自来下命令吧?但是派来的信使有可能是敌方冒充的,怎么验明正身呢?于是,古人就发明了兵符,有了兵符,就能证明来的人可靠!当然也不是十分可靠,敌方有可能把人和兵符都截获了再冒充。但是除此之外也没有十全十美的办法了啊。

所以,还有一个“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所以兵符好不好使,全看将军的态度了!

最佳贡献者
2

为什么圣旨/尚方宝剑/传国玉玺/龙袍……不能伪造??

因为是人赋予了物品权力,而不是物品赋予了人权力。

同样是圣旨,明清的圣旨是必须遵从的不二选择,汉献帝的圣旨就是个屁,伪造清朝皇上的圣旨要夷灭九族,伪造汉献帝圣旨的人什么事儿都没有。

因为大家敬畏的不是这个东西,而是使用这个东西的人。

比如题主这个问题,就算曹髦拿着真的兵符去了军营,难道军队就会听他的吗?军队从将领到士兵都知道天下是司马家掌权,大家认可的是司马氏的权力。

历史上没有兵符调兵的情况并不是没有发生过,讲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明英宗天顺五年,武将曹钦造反。曹钦是大太监曹吉祥的侄子,至于他为什么造反,这是一笔烂账,反正大家知道他要造反就行了。曹钦在京城里养着不少家丁,希望能够利用这些家丁,趁着大部队调动不及,打皇帝一个措手不及。

结果偏巧当时甘肃告急,新任的陕西总兵孙镗明天就要带兵出征,进宫向皇帝辞行和履行手续,可是天色已晚就没有见到皇帝,因为有军务在身就没有回家,索性住在了皇宫朝房里。

边将住在皇宫,这种情况百年也难遇一次,可是就在曹钦造反的这一天晚上发生了。孙镗在睡梦中听说了曹钦造反的消息,急的不行,可是又没有调兵的手续和印信(明天才出征),怎么办呢?

孙镗急中生智,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到了他明天将要带领的军队的军营里,鼓足中气大喊:

“刑部大牢有人逃跑啦!大家快去抓啊!抓住了就有重赏!(最后这句很重要)”

事实证明,爷三个这一嗓子喊来了两千人,在没有任何虎符印信的情况下,孙镗带着这两千人赶到皇宫和叛军激战,最终平定了叛乱。


为什么将士们可以跟着没有虎符的孙镗走呢?说到底是因为大家都认识他,知道他是即将带领他们的主将,也知道今晚是为了皇帝打仗,所以才有这两千人跟着去。如果一个陌生人来到军营里,就算拿着虎符,也是不会有人和他们走的。


所以还是那句话,是人授予了物品权力,而不是物品授予了人权力,要搞清楚先后顺序哦!

3

第一,皇帝是要讲信誉的。尽管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也要讲究以德服人,以法治天下。否则,大臣和将领就就会不服,增大被谋反和兵变的可能性。所以兵符不是说造就造的,随意造兵符本身就违反了皇帝立下的规矩。再说皇帝权力也没有那么大,会受到各方势力的制约。就拿康熙来说吧,他早年不也被鳌拜和吴三桂等人制约得觉都睡不好吗?就更别说什么光绪帝了。

第二,物以稀为贵。想想纸币,国家财政缺钱了,为什么不造钱?会引起通货膨胀嘛!兵符也是,它是军权的象征,要是肆意多造,势必会引起兵符作用的降低,关键时候想调兵就没有那么好使了。甚至出现多个兵符同时现身,那我们到底听谁的?

4

提这个问题的人应该没有明白兵符的含义吧。兵符调动的不是兵而是带兵的将,兵符的一半在将手中,另一半在皇帝手中或皇帝信任的人手中,它表达的含义是皇帝指挥军队。将在外,皇帝不可能亲自去传达命令调动军队,只能派人去,而证明此人代表皇帝的只有兵符,因为圣旨也有可能娇诏,而兵符的防伪还算不错。从这角度看,另一半兵符就代表了皇帝,既然这样皇帝为什么要重造兵符呢?他想收上来,把带兵的将换了就行。如果换不了,则说明那将已做大有了反心,只有想办法杀掉了,否则换了兵符也没用。皇帝不可能亲自到兵营去给士兵下命令,因为正常命令都换不了将,将能让皇帝见到兵吗?

5

这个问题很简单,权力的核心就是要有人听令,并执行命令,兵符就是一个信物,它承载的是皇权的信用,而你举的例子,领兵的将领的忠诚和任免,早已掌握在司马家的手里,他们对皇权是无视甚至是藐视的, 自然也就不存在什么信用可言。

信,那就是权力,不信,那就是废铁。

另外还需纠正一下,所谓兵符在司马家手里,并不是说虎符就像传国玉玺一样,是唯一一个的信物,而是一堆信物。

事实上,现存的虎符,比如杜虎符、 新郪虎符、阳陵虎符,都表明虎符本身一分为二,一只在君王手中,另一只在地方守将手中,一地一符,绝不是一符管全国的。

而且,到了汉代,发兵还有诏书、“节”和“羽檄”的定制,以至于后世发展成为“持节”、“使持节”这样的兵权转授权制度。

比如杜虎符的文字是:

兵甲之符,右才(在)君,左在杜。凡兴士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燧之事,虽母(毋)会符,行殴(也)。

也就是说,用兵50人以上,必须得看这个东西,那么你不看这个的惩罚是什么呢?虎符不承担这个责任,而是在秦律中,秦律·擅兴律对于擅自发兵有明确的惩处,是要杀头的!

所以,并不是虎符牛逼,而是秦法威慑。

而如果法律不足以威慑呢?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吕后死后,齐国的诸侯王齐王刘襄决定起兵,此时的制度是诸侯国军队必须有汉虎符和诏书才能动员发兵,但是事实上,只要诸侯王有意愿,这个制度也就是个屁。

《汉书·高五王传》:

齐王闻此计,与其舅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阴谋发兵。齐相召平闻之,乃发兵入卫王宫。魏勃绐平曰:”王欲发兵,非有汉虎符验也。而相君围王,固善。勃请为君将兵卫卫王。”召平信之,乃使魏勃将。勃既将,以兵围相府。召平曰:“嗟乎!道家之言’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遂自杀。于是齐王以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悉发国中兵。

要注意啊,齐王发兵固然没有汉虎符,齐相召平兵围齐王宫一样没有虎符诏书,这个“兵”随随便便就发动了。

所以说,如果大家都不怕法令的制裁,那么法令也好,信物也好,根本就一文不值。

6

兵符本质是皇帝调动军队的信物,皇帝控制不住兵符,其根本原因是军队已经完全不听他的调度,在这时伪造出兵符依然调动不了军队,所以没有兵符的皇帝一般不会去伪造兵符。如果皇帝可以调动的兵力超过兵符持有人的兵力,皇帝指定一个啥符都可以说是真的兵符,别人拿出曾经的真兵符,皇帝也可以宣布已经更改兵符,依靠实力定罪或强制收回。

7

古代兵符或者其他信物,基本都是以对半图案的方式验真伪的。因为古代的通信不好,即使再造一个也无法和在千里之外的将军手里的兵符匹配。

现在也适用。如果你是会计的话就知道,单位的财务章丢了很麻烦。即使再刻一个,刻的再好也无法和银行预留的印鉴匹配。只能本人去银行办理变更印鉴。

8

我也来掺和一下。

前面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过我说说自己的看法。只针对题目而言。

首先,没有兵符的皇帝是没有权力的皇帝,没有权力的皇帝是很少人帮的,所以伪造兵符这件事估计很难做成。一般说来兵符是皇帝或诸侯一半,带兵将军一半。两者合一才能调兵,窃符救赵说的就是这个。一旦皇帝没有兵符,就说明大权旁落,这个天下人都会知道。那么,伪造兵符就是个重罪。参与这个事情的人都要考虑后果,所以这个现实导致不可能发生。

其次,技术上能不能伪造。古代都是手工制造,加上只做一个(分两半),还有材料(比如传国玉玺的材料)、图案花纹(古代等级制度也导致花纹不同)啥的,导致唯一性很高。而且也不排除皇帝为了防止伪造,在造成兵符后直接就杀了工匠。举个例子,就说现在的钞票,你说钞票重要吗?很重要,但是历朝历代都可以忍受假钞,但还是无所不用其极的总在防伪上。军队作为权力最直接的来源,虎符肯定也具备一定的防伪性,而且估计很少人知道,不知道里面的秘密你也无从伪造啊!

最后就是即便伪造了兵符,能不能用。大家都知道兵符只是为了更方便更科学管理军队,但事实上兵符的权力来源还是当权者,当权者通常都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累积出来权势和权威,而兵符只是个印信。所以假兵符使用起来起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如果带兵的将军没有认出是假的,他有多大的胆量敢挑战当权者;二是如果带兵的将军认出是假的,一般会搞掉你,因为大家都知道你没啥权力(所以这件事成本极低、失败率基本没有),把你卖了更显忠心,没准还能加官进爵,何乐而不为?

如果伪造兵符可以,信陵君又何必去偷真的呢?信陵君在自己的国家可谓是权势了,但是救了赵国自己又无地自容了——魏王如何知道兵符被盗的,这不是又一个好玩的问题吗——更别说一点权力都没有的傀儡皇帝。都说献帝窝囊,但人家好歹也是长寿之人,这就是智慧。若是献帝当个傀儡还不安分,不用老曹家动手,下面的武将就能灭了你——敢毁老子荣华富贵、锦绣前程?

9


首先我们应了解兵符的来历及作用。古时作战,皇帝对下面部队下达作战指令十分困难,也不可能亲自前往前方下达皇命,于是出现了传达皇帝指令的媒介品―虎符。

那么虎符就代表着皇帝的委派和命令,拥有虎符的人就拥有调动三军的权力,见到虎符就如同面见到皇帝,这就和以前的尚方宝剑,圣旨意义基本上相同,但唯一不同的一点就是虎符能够统率三军,拥有支配队伍的权力。也就是说虎符的产生就是方便将军们调动三军力量,和对方敌人进行决战。

但虎符一般是两半,一半在所派遣的将领手中,一半在三军中声望较高的人手中,两者合二为一便可拿着该虎符进行调兵遣将,投入战争中去。

但拥有了虎符并不是绝对能够调兵遣将,在古代并不是没有造假的能力的,首先取决你是不是皇帝的武将,或者被信任的人,因为下面的三军也不是傻子,如果随便来一个人造一个虎符去统率三军那还不乱了套,并且私造虎符也是重罪,满门抄斩佳诛九族,谅谁也不敢随意胡来。

所以三军将士们一般是先认将后认虎符,你若是无名无辈的普通人,就算你把真虎符拿在手里口里高喊着:众将士听令!我估计也没有人下跪听令。所以你必须是皇帝的武将或是被信任的人。这是前提条件。

古代行军作战为了避免冒充的行为发生,一般都是只听令当初皇帝亲自下令统率三军的人。所以在外面作战时就有“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因为你不知道朝廷此时正是什么情况,是不是武将士兵都离开后有像秦桧一样的奸臣贼子暗自控制着皇帝,偷偷下令等行为。

对于像曹芳曹奂有实名无实权的皇帝来说,即使再造一个虎符仍然没有人会听令于他们,因为其大势已去,将士们已追随司马氏家族,其已无威信可言。

欢迎关注“智化冰川”了解更多历史上的事!

10


屯兵驱虎豹,养子得麒麟。曹魏后期,司马懿通过发动高平陵政变窃取曹魏大权,诛杀曹爽,并夷其三足。本来就已经衰微的曹魏家族,曾是雪上加霜。司马懿被授予加九锡,入朝不拜,司马家族彻底控制了曹魏宗室。司马懿死后,其子司马师世袭了全部爵位。司马师死后,大权又落入司马昭的手中。


司马昭更是狼子野心,手短毒辣,废曹芳,杀曹髦,背君弑主,百官敢怒而不敢言。然而有人便有疑问,既然司马家族是靠着兵符才掌控军队,拥有大权。曹芳或者曹髦为何不再造几个兵符,让自己的人重新控制军队,解救天子。个人认为这几乎不可能,以下依据演义内容做简要分析。


首先兵符用特殊工艺和材料制作,相当复杂,几乎不可复制。古代一般拥有了兵符,就拥有了对军队的绝对调度权,也就是说士兵将军是只认兵符的。为了让兵符具有安全性,上面都有特殊的标志,并且由特殊的材料制作而成,大小也是统一复制的。有的兵符还只有一半,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整个兵符切开,皇帝一半,将军一半,将军的那块是能调动军队的,这也是为了防止有人私自刻制兵符。


显而易见,兵符的制作工序相当复杂,其上面颜色花纹大小样式都是唯一不变的。而随军征战的将士都见过,也都认识兵符,这样他们才知道究竟听从谁的调度。如果曹芳或者曹髦制作了一个假的兵符,将士们很快就能辨认出,自然也不会听从调遣,通过造假的方式获取兵权,想都别想了。


其次司马昭对曹芳曹髦严加看管,他们不会有机会制作。司马昭既然已经获取了大权,为了防止曹魏咸鱼翻身,他自然会严加看管曹芳曹髦。就像曹操控制汉献帝一样,只有厕所才是安全的,汉献帝正是在厕所里接见了刘备。曹芳曹髦两个乳臭未干的小孩,自然不是司马昭的对手。他们的饮食起居,日常生活,司马昭要知道的一清二楚。这也就是为什么,曹髦率领百名家丁去诛杀司马昭的时候,他第一个就得知了消息。


司马昭在曹髦身边安插眼线,严密监控。稍有异常,司马昭就要前去查看追问。曹芳曹髦想复制兵符,估计还没等着制作完成,司马昭就已经知道了。这里有个例子,曹髦确实想杀司马昭夺权,曾经也发布衣带召,让夏侯林等外出调兵。然而刚出门就被司马昭拦住,要求搜身。继而衣带召被搜出,几人也命丧当场。司马昭前去追问曹髦,吓得他魂飞魄散,谎称是夏侯林所逼迫。由此可见,皇帝的住所连一只苍蝇也飞不出去,更何况是制作兵符。


再次即使有兵符,曹芳曹髦也调动不了军队。首先司马昭不会让曹芳或者曹髦的人,有机会出宫或者出城。皇宫里飞出一只苍蝇都跑不掉,更不用说一个大活人了。即便出得了宫,也出不了城。况且外面的军队几乎都听从司马昭调遣,有很多司马昭的亲信,在他们眼中,司马昭就跟兵符一样。万一哪天军队里面出现了一个人,想调度军队,一定会有人报知司马昭,想让这个人和兵符一块消失,对于司马昭来说再简单不过。


再者说即便调动了少量的军队,也不是司马昭的对手。司马昭兵权在握,佣兵几十万,以司马昭的雄才大略,几股小部队被调动,也无法改变大局。司马昭本人在朝中控制天子,可以再让天子下诏书,下令他们为谋反叛逆之兵。然后再从其他地方调动军队镇压,皇帝们的外援也就不存在了。要知道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好处,不然曹操怎能顺理成章的讨伐各路诸侯呢?

你是如何看待古代兵符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