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世纪七十年代粮食、布匹、肉、油等生活用品都是凭票供应制,到城市住旅馆都很难找到,一切都是计划分配,生活咋么会好?城市有供应粮,市民每月22——24斤,干部是30斤,细粮很少,玉米高粱面多。基本能吃饱;农村就惨了,大都吃不饱!有人说那时生活好,纯粹是罔顾事实!!!

最佳贡献者
2

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虽不象现在,但是已经解决了温饱问题,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吃不愁、穿不愁、坐在炕头挺自由,思想没压力,治病不花钱,教育全免费,农民建房互相助,国家职工有福利房,社会安定团结,一派大好。

3

吃不饱穿不暖。

4

相对贫穷但公平,食品安全但不足,人性善良而厚道,一个人只能有一个法律上的性伴侣(夫妻)否则就是流氓罪或重婚罪而被国家公诉…

5

计划经济的时代。有美好的记忆,跟现在是无法比的太多了,那个时候,主食、副食品都是要票证定量供给的。衣食住行几乎都是在计划中进行的。那个时候的高端消费:三转一响带咔嚓,能把“三转一响带咔嚓”说出来的人嘿嘿保准是退休行列的人了

6

上世纪70年代,我们的生活水平好极了。因为没有资本主义的影响,我们是纯社会主义,那是真的很纯很纯的。我们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就要社会主义的草。所以我们吃的很饱很饱的。70年代中期我们还提出了分两步走,在本世纪末实现4个现代化那样宏伟的蓝图,有几个人敢想,在今天也没有人敢再次提出来过。4个现代化就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技和国防现代化。那是周恩来总理在第4届人大会议上提出来的,他总结了中国从1949年到1975年这26年来,中国经济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结果是我们的国民经济走到濒临崩溃的局面,在这样的局面下,我们提出了4个现代化,要实现4个现代化。想要在上世纪末实现的4个现代化,看来到现在还没有人认认真真的把它做好过,这是愧对于周恩来总理的。

但是我们的日子依旧过得很好,那时候你看不到,有什么肥胖病患者也看不到有什么糖尿病患者,更不会有什么代谢综合征患者,这些都是因为吃的太多动的太少所造成的疾病。所以大家身体健康,干劲十足,都想要争先恐后的实现4个现代化。

很遗憾的是,后来都光顾着挣钱忘记掉,实现是个现代化这回事情了。于是我们现在还要实现4个现代化。而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已经实现了4个现代化,所以我们的压力也不会太大了。

上个世纪70年代房子基本上是不用花钱的。就这点来讲,你说生活水平好不好呢?那肯定是好的呀,现在很多人说没钱花,主要是他把钱拿去供房贷了。要是他们不拿去供房贷的话,他们简直都是富豪了。所以上世纪70年代的人个个都是富豪,因为他们不需要付房贷也没有医保的问题。看病都是拿一张记账单就去医院了。所以那时候人们挣点钱可值钱了,所以生活水平肯定是很好的。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人们退休了也都有退休金,退休金还都差不多,所以即使退休工人过的生活也是好好的。那时候都已经不能叫做社会主义了,都已经是相当于共产主义实现了。

看病不用钱,退休了有退休金,上学不用钱,住房不用钱。,上世纪70年代就这个样子。

7

要看七十年代的生活水平,有一个项目可以作为衡量的标准,那就是生火的过程。我的爸爸妈妈那个时候用的是散煤,就是把煤粉兑水,搅拌均匀,然后再用小铲子一小块一小块地铲出来,整齐地码放在一块平整的木板上,放到太阳底下去晒,晒干了再放到炉膛里去用。而炉膛里的火是事先用纸和柴禾点燃的。1980年后我们家才换了使用蜂窝煤的新煤炉。80年代中后期我们家回到了南京,这样的煤炉我们从平房用到楼房,在楼房里换的瓶装液化气,工作多年以后又换成了天然气。

8

今早在头条网上看几个网友在忆过去的甜,思现在的苦。本来应该是忆苦思甜他们倒过来了。说什么七十年代好哇:房子是分配的免费的,看病是报销的免费的,吃大米是国家粮,计划经济,一毛多钱一斤的大米。

七十年代好哇?这几个网友想回到七十年代,认为现在买房有压力,看病自己还要掏点钱。

这几个网友,我说你们什么好呢?现在幸福的日子你是过腻了吗?现在吃喝不愁,穿暖不说,还要穿漂亮穿名牌穿高档衣服。肚皮吃出油膘不说还要健身减肥,还要出外旅游畅玩。现在的日子不好吗?

上世纪七十年代过的什么日子啊?听我讲给你听。我不是讲故事的,我讲真实的。我是68年出生的,我上小学了,应该是七、八岁的时候,同学校同学几个男小孩子放学后去乡公社食堂舔盘子(就是顾客吃剩下的他们去吃),有同学去告诉老师了,老师在学校公开批评不允许再去舔盘子。

这事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不是小孩子饿,谁会去舔啊,又是躲躲藏藏丢人的事情。

那时我们家吃什么?米糠。将大米的外壳用石推磨碾细,拌上糖精蒸馒头吃。

公社食堂离我家近,父亲用家里的洗脸盆去食堂端米汤回来喝(米饭卖给顾客的)。我们家吃蚕豆(也叫胡豆)叶子。

我们家人口并不多,我们三兄妹加父母。父母是挣工分的全劳力。母亲因为劳动积极经常评为大队五好社员。就这样的家庭吃不上白米饭。

穿什么?穿破破烂烂,打补丁的。母亲一边打补丁一边念童谣给我们听:“新三年旧三年,不新不旧又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脚上没有鞋子,父亲是草鞋,过年是母亲做的布鞋。

作为我肯定不愿再回到七十年代。

现在我问我老母亲,那时农民生产的粮食到哪里去了呢?交公粮。听我妈说是“支援抗美援朝了”。我妈是文盲,我不知道抗美援朝是哪一年的事。

总之,那年代村子里除了村长,村保管员有仓库钥匙的能吃上大米饭,其他的有吃树皮的,有躺在床上几天没米进嘴的,七天后见阎王的。我家还算好,与供销社食堂熟,有米汤喝。

回忆过去,想想今天。

现在的生活是多么富足,不堪回首小时候的七十年代,贫困的七十年代,也许只是农民贫困,当时的城里人应该不愁吃穿。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