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衰落,是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董仲舒的儒术开始的。
浅论董仲舒的阉割版儒学。
1,正统的孔子儒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都是建立在辩证、无神论思想的基础上的。道家、法家等门派的学说,都是在与其它门派的竞争、辩证中产生的。在百家激烈的学术碰撞中,迷信和思想禁锢的现象是无处遁形的。
孔子的儒家在吸收道家、周礼等学说的基础上产生。同时儒家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不搞“一言堂”,更不搞迷信。
《论语》记载了孔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子不语怪力乱神。”
最后要强调的是,孔子的儒家是尚武善战的。孔子是武人出身,箭术更是精绝一时。他在鲁国做官期间,曾经带兵打败过入侵者。
孔子的门人也没有文弱的,孔子周游列国之时,一路上是不惧怕盗匪抢劫的,盗匪也没有不识相的。
2,董仲舒的阉割版儒学。
董仲舒为了名利,别处心裁的阉割了孔子的儒家思想。在董仲舒这里,儒学变成了有神论,一言堂。董仲舒改变孔子为天下人谋福利的“仁”的追求,放下尊严,专心致志的为皇帝服务。
为了强调皇帝的神圣不可侵犯,董仲舒抹除了儒家的无神论,转而强调“天神感应”。为了防止人们有作乱的思想,又强调“大一统”,禁止人们质疑皇帝、圣人的言论、搞起了一言堂。
董仲舒一下子,把中国推进了思想禁锢、迷信、盲从的漫长时代。古代中国,再也没有出现过百家争鸣。以至于后世人读书,有书不读秦汉以下的说法。
明朝天启年间,北京城的火药库爆炸。那些腐儒们居然认为这是上天对皇帝不满,要求天启帝下罪己诏。不知唯物主义者孔子在天之灵,看到群儒的这一幕,会作何感想。
综合多方面,来看古代中国的衰弱。
1,董仲舒之前的古代中国。
东周诸侯国的战斗力是极其强大的,以北方为例。赵国横扫匈奴,夺取了河套平原、蒙古高原的很多地方。燕国将军秦开,打败东胡,夺取一千多里的领土。秦国灭掉西戎几十个国家,也开拓了大片领土。
此时的中国人不信鬼神,勇于进取。即使是文人也是必须带剑的。哪怕是参加喜庆的宴会,也要腰悬一把长剑以示对主人的尊重。
2,董仲舒之后的古代中国。
汉武帝时期,虽然皇帝要求罢黜百家,但是百家的影响力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清除的。董仲舒的学说,还没有那么深入人心。汉武帝及汉武帝以后的一段时期,中国人还是很尚武的。
汉武帝招募前去西域的使者,隔着匈奴的地盘跋涉万里,是九死一生的差使。按现代人的价值观,应该应者寥寥才对。事实上当时居然有几百个人应募,愿意前往西域。可见,此时汉人还是很尚武、彪悍的。
东汉时期,中国人依然惯性的保持着强悍,打得四周服服帖帖。但是,人们骨子里的强悍、进取心,已经出现了大幅度下跌。
尤其是三国时期,北方迁徙到中原的少数民族。他们把董仲舒的学说、佛教一起推广开来,中国人的大脑迅速被宿命论、迷信、忠君限制得死死的,进取心、战斗力出现了断崖式下跌。
几百年后的唐代后期,汉人已经不行了。李世民的时代,汉人还能文能武。到武则天做皇帝时,武官集团中胡人已经占了上风。(有一次武则天举行射箭比赛,成绩上佳的多是胡人。)
宋朝的赵匡胤搞了“重文轻武”,汉人的尚武风骨,彻底被打碎了。南宋时期,朱熹的学说横空出世,人们的思想开始出现变态的“以弱为美。”(下图是理学家朱熹。)
明朝时期,朱熹的学说让人们的审美观进一步变态。文人哪怕是青壮年,在公开场合上轿上马,必然是要人搀扶的。女人把脚骨折断,打上裹脚布变成了“扬州瘦马”。
到了清朝,男人完全被辫子压弯了脊梁,女人也全被裹脚布变成了二门不迈的“小女人”。至此,中国人是彻底的衰弱了。
结语:宋朝是古代中国衰弱的中途,而非是始点。
(声明:本文原创,图片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