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慈禧并没有大家想的如此不堪,甚至,满清还能挺这么久,都是因为慈禧这个铁腕人物的存在。好比明末魏忠贤能镇的住党争一样,已经是恶性循环了。魏忠贤坏不坏?坏。但是当时环境下就需要他的坏才能镇的住局面。至于中国倒退的罪魁祸首慈禧甚至都不够格。被尊为明君的康熙在看到火器火炮让清军肉搏骑射水平下降,竟然决定不在发展火器。乾隆时期的太将军福康安甚至对乾隆说,骑射乃大清之根本。康雍乾三朝大肆发展文字狱,导致清朝276年竟然没有一个思想家。

咸丰即位之初,爆发有名太平天国之乱。清朝正规军八旗绿营面对太平军节节败退,咸丰无奈遵循旧制,命令各地在籍官绅举办团练。于是,湘军横空出世。湘军一出场就在湘潭大破太平军,之后更是汉阳、武昌,在朝廷军队节节败退之下,湘军可谓一枝独秀。咸丰帝十分高兴,当众夸奖曾国藩:不料曾国藩一书生竟能建此奇功。当即授予曾国藩湖北巡抚之职,但因大学士祁隽藻一番话而作罢。祁隽藻说:曾国藩不过一个在籍侍郎,却能一呼百应,应着竟有万人之余,这恐非国家之福。咸丰猛然想起满汉相防的祖训因此作罢。没有地方实权的曾国藩需要到处筹饷筹粮,像曾国藩一生中最困难的“江西之困”,就是因为地方大员不和他配合,甚至故意和曾国藩过不去。曾国藩甚至拿父亲的死向咸丰索要实权,可见曾国藩之困难。咸丰皇帝直到南方朝廷军队全军覆没之后,无可奈何之下才授予曾国藩两江总督之职。其实,如果咸丰应对得当,太平天国有望早日平定。

在重用汉人上咸丰和差慈禧很多。咸丰死后,慈禧继续重用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重用李鸿章,平定捻军。在以李鸿章为首的“海防派”和以左宗棠为首的“塞防派”争吵不休之时,坚定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慈禧不顾反对提拔老将冯子材,在镇南关重创法国陆军。通过《中法合约》台湾也重新回到中国手上。另外洋务运动也初见成效,列强也停止了对中国的瓜分。真正迎来同治中兴的局面。

慈禧是一个有能力给清朝续命的人,但他放不开的手中权利,也不甘自己受了委屈。同治死后,慈禧选择了光绪,慈禧吸取了同治教育问题,很早就给光绪找了老师,处理政务总是把光绪带在身边,希望光绪能振兴清朝,自己也好做个芈八子、窦漪房。慈禧给光绪选自己的内侄女做皇后,便是加强他们关系,如果光绪和隆裕皇后恩恩爱爱,慈禧怎能不放心?偏偏光绪对皇后置之不理,皇后能跟谁说?只能不断的和慈禧打小报告,慈禧心里会对光绪平时在她面前毕恭毕敬是装出来的。光绪如果是个成熟的政治家,就不会犯这种错误。一个被囚禁起来就天天写着杀袁、杀袁的人,如此城府,你觉得光绪能面对风云变幻的晚清吗?

慈禧是有能力但是她不想做。光绪是想做没能力。曾国藩靠太平军养起了湘军,李鸿章靠捻军养起淮军,袁世凯靠列强养起了新军。慈禧尚在时,袁世凯不敢怎么样,慈禧一死,没人能震慑第三代汉臣袁世凯了。

最佳贡献者
2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慈禧在中华近代史上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晚清末年中国走到了历史的关键点,西方国家经过一系列的宪政改革,政治上已经实现了三权分立,经济上走入了工业革命,国家发展日益强大,就连日本这样一个弹丸小国也通过明治维新实现了脱亚入欧的国家战略,而晚清末年的中国逐渐从世界第一大国变成了积贫积弱的老帝国,晚清当政者逐渐意识到了国家需要一场体制变革来振兴中华

特别是日俄战争,日本以一个后起之秀居然打败了大俄罗斯帝国,这给慈禧以深深的触动,作为帝国的首席,慈禧当然也想摆脱这种被动挨打的国际地位,在这种历史潮流下,慈禧开始动员各级官员实施预备立宪,亦称“筹备立宪”,慈禧一开始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五大臣的意见是立宪可保江山永固,五大臣回国后建议慈禧马上开始启动立宪改革并给出了9年预备立宪的改革时间表以及改革步骤,

第一年(光绪三十四年,1908):筹办咨议局(各省督抚办),颁布城镇地方自治章程,编辑国民必读课本;

第二年(宣统元年),举行咨议局选举,各省一律开办咨议局(各省督抚办),颁布资政院章程,筹备城镇地方自治,颁布国民必读课本;

第三年,召集资政院议员,举行开院以及推广厅州县简易识字学塾;

第四年,创设乡镇简易识字学塾;

第五年,推广乡镇简易识字学塾;

第六年,城镇乡地方自治一律成立;

第七年,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百分之一;

第八年,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五十分之一;

第九年,宣布宪法,颁布议院法,颁布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法,举行上下议院议员选举,民众识字义者须达到二十分之一。

立宪改革没有成功,但确有非凡的意义首先,他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与专制向“宪制”的一次“和平过渡。中国二千年爆发了无数次的“农民革命”“农民暴动”建立了一个又一个的“农民王朝”,从来都是一个专制代替另一个专制,一个“农民帝王”代替另一个“农民帝王”,都是”专制”,从来就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宪制”,虽然清末的“预备立宪”准备在中国实行的是“君主宪制”,但是“君主宪制”也是一种“宪制制度”,表面上他似乎还没有“共和宪制”那样完全,还有一个“君主”,但实际上他是一种按不同国家的历史而产的“宪制制度”,他是不同的国家按实际历史条件的产物。

其次,他在中国第一次宣布实行“宪制”。“宪制”与“专制”完全不同,“宪制”主要有“君主宪制”和“共和宪制”,在中国封建与专制社会里,皇帝的“言”与“行”就是国家的“法律”,在这种没有“宪制”的条件下,不仅皇帝的权力是无限的,至高的,也是没有限制的。而在一个“宪制制度”下,皇帝的权力首先受到国家“宪法”的限制。虽然清末的“预备立宪”中,制定的是“君主宪法”,皇帝仍然具有极大的权力,但是皇帝权力已经不是无限,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现象已经受到冲击。这在当时的中国已经是一个进步。有人认为,“共和制”比“君主宪制”更完美,实际上对一个国家,实行那一种主要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而当时的英国,日本的“君主宪制”成功主要就是因为从当时的国家的实际出发。

最后,“预备立宪”也是西方“宪制制度”在中国的最初试验。西方的“宪制制度”较早,而中国二千年来一直是“”,虽然慈禧太后推行的“”,引进了一些西方的先进技术,但是并没有引进西方的先进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的成功,恰恰在于他不仅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也引进了西方的先进制度,这就使得与中国相同的日本走到了中国的前面,中国的“预备立宪”本来也是一场的准备学习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但因为后来的“”又陷入到了一场“农民造反”的混乱之中,使中国刚刚开始的“预备立宪”宣告失败。

慈禧的一生有太多悲欢离合,皇帝走得早,慈禧夹杂在八大臣之间,晚年又遇到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可谓一生坎坷,慈禧在历史上是个非常有政治手腕的女人,她虽然没有自己称帝,但是垂帘听政,硬生生的把自己的儿子和孙子变成了傀儡。而且她在位的时候做的一些决定都是不靠谱的,根本不听信大臣的话,经常一意孤行,最终大清亡在了她的手里。

其实是要说她这一生也算是够辉煌了,从入宫之初就凭借着自己尊贵的身份坐上了贵妃之位,有了自己的后宫,后来一步步的往上爬,最后成为皇后。

她经常杀那些仗义执言的大臣,一下子把清朝弄的衰败不堪。虽然她的缺点那么多,但是也为清朝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她守了清朝几十年,最终没被外人夺走也算是功德一件了。至于是不是她使得中国倒退了,我认为她必须负一定的责任

3

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于清朝的闭关锁国,一味得忍让,致使列强侵略瓜分中国,还签订了很多不平等条约。很多人都会把这个责任推到当时的慈禧太后身上,因为当时的慈禧是清朝的实际掌权者,是她一次又一次的向列强低头,才会受到列强的凌辱。

  慈禧在位的时候,大兴奢靡之风,很多人都说是慈禧把清朝给败了,比如慈禧每次过生日都会花掉国库半数的金银,那么慈禧一个生日真的能让国库亏空?慈禧太后在当时的奢靡之风确实不好,但是也不至于到了亡国的地步,更算不上是清朝的罪人,因为清朝交到她手里的时候,已经是风烛残年了。

  让清朝变成这样的就是乾隆皇帝,现在可能很多人都喜欢乾隆,认为他有才华,而且现代的很多影视剧里的乾隆形象也都是正面的,但是乾隆真的是这样吗?其实康熙退位的时候,国库亏空,经过雍正十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使得国库充盈,结果到了乾隆手里呢?

  乾隆在位的时间长达62年,虽然功绩也有不少,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让历史倒退的闭关锁国,文字狱等等,而且当时的贪官污吏横行,最出名的就是和珅了,和珅被抄家的时候,家里的金银财宝比朝廷的国库还要多,乾隆不知道吗?肯定是知道的,而且乾隆还大兴土木,建造圆明园,避暑山庄等等。这一系列的做法,加快了清朝灭亡之路。

来源于:粒子束武器企鹅号

4

我是飞眼视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慈禧是什么样的统治者,她是中国倒退的罪魁祸首吗?用一句话评价她最为恰当,即:扶将倾之大清江山,非担中国落后之人!

为什么这么说?原因有二:

一、铁腕手段扶起即将倾覆的大清江山,为大清续命五十年!

慈禧登上历史舞台之时可谓是大清王朝内忧外患风雨飘渺的最危急时刻!内有太平天国之乱尚未平息,汉族大臣借动乱坐大,外有列强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再次上前撕咬(第二次鸦片战争已发生),局势可谓是岌岌可危!

这种局面下,慈禧登上历史舞台,以太平天国之乱与列强虎视为由,铁腕手段降服手握军权的汉族大臣。对外和谈妥协,满足列强“胃口”之后借外力镇压内部动乱。对内对外,慈禧均张弛有度确保了满清贵族的统治权力!

二、中国的落后是儒家思想教育下中国知识分子固有认知引起的,非慈禧之过!

清王朝并非只是满清贵族一家的,而是满汉上层的联合统治,且更为重要的一点是随着满清贵族入主中原百年,其均已接受汉族儒家思想。所以从一定意义而言,阻碍中国进步的是落后的儒家思想,而非个人!

儒家思想为何落后?这一点可以从洋务运动的目的可以证明。“中为体,洋为用”,这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亦是儒家知识分子对近代世界的认知。然而这个认识是浅显的,他们并未看到背后西方先进社会制度的优势。比起中国的儒家知识分子,日本上层则清醒许多,认识到西方社会制度的优势后,遂发动了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运动-“明治维新”。

  • 总结

综上所述,慈禧只是那个时代中国统治阶层的代表。以中国古代标准看,她是成功的;但从现代观点来看,她是失败的。但她的失败却是整个清朝上层的失败,不是她个人的!只是因为其坐上了最高的权力宝座才承受了当今所有非议和指责!

5

慈禧太后,是近代中国历史无法翻去的一页。

中国近代百年来的耻辱,非慈禧之过,是历史滚滚车轮向前而中国几千年封建王朝固步自封之错,只不过慈禧凭她一己之力,铸就错上加错。慈禧是个成功的女强人,但是个失败的统治者,更因甲午中日战争中挪用军费修葺颐和园而狂言“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的小人嘴脸、庚子国变八国联军侵华时“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奴颜婢膝,为国人所唾骂所不齿。

慈禧(1835.11.29-1908.11.15),叶赫那拉氏,咸丰帝妃嫔,同治帝生母,光绪帝背后垂帘听政的实际统治者,史称“西太后”、“慈禧太后”,至于“老佛爷”的名号,流传甚广。


一、作为封建社会的女强人,浓缩了清代近百年的宫斗大戏。

在男尊女卑的时代,通过选秀入宫,成为咸丰皇帝的“兰贵人”,母凭子贵,终凭同治帝登上清王朝权力中枢的核心舞台。咸丰帝死后,与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除掉顾命八大臣,开始垂帘听政。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臣,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又使用手段架空光绪帝破坏戊戌变法,最终为维护自己的地位推行新政,直至最后去世,有遗言曰:“此后,女人不可预闻国政。此与本朝家法相违,必须严加限制。尤须严防,不得令太监擅权。明末之事,可为殷鉴!”算是给自己的一生宫斗做了个总结概括吧。


二、作为没落帝国的当家人,支持洋务运动与实行“新政”。

洋务运动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引入大量欧美科技成果,兴建近代企业,虽以甲午战争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而告失败,却也成就了中国资本主义步履蹒跚的登上了历史舞台;清王朝覆灭前的1901年,作为清廷保守派为了巩固统治,主动进行变法提出君主立宪制,虽名不符实无重大进展,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准备了条件。

无论其心情愿与否,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的进步,使西方先进的技术和近代思潮涌入中国,开启中国曲折而漫长的近代化之路。

作为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女强人,慈禧太后作为封建社会与近代文明变革的见证者,也作为埋葬“天朝上国”迷梦的亲历者,会承受比西汉吕后、唐代武则天、北魏冯太后等强势女政治家更多的争论。于慈禧太后个人,她踏上了封建王朝最后一班女强人的列车,达到了个人成就的巅峰;于没落的清王朝而言,她铁腕掌权,重用汉臣平起义,为清王朝苟延残喘续命几十年;于国家于民族而言,保守残缺因一己私利拒绝审时度势顺应历史潮流做出变革,致使中华惨遭近百年的凌辱。

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6

慈禧的眼光和执政能力,一点也不落后,如果落后西方欧美各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在中国发展,如机械制造,军工制作,铁路,电报,翻译局等,这些都是慈禧执政时引进中国的,就凭这点,就可以说慈禧执政时不落后。

7

我是天晴爱睡觉,我来回答:

车子跑得慢司机有责任,但是不能完全赖在司机头上。

近代中国的落后是从乾隆闭关锁国开始的,到了慈禧那时候已经重症不治了,就算她改革开放,那也救不了清朝。

她就是女司机开破车,跑不过别人新车很正常的。清朝那破车太老旧,她也不是个合格的司机。

8

这个问题非常的有意思,值得去思考。

站在慈禧的立场上来看,其举措并无方向性的错误。首先,维护清朝满人统治是最现实的问题。从蒙古人88年的政权来看,想要以少数的满人统治基数庞大的汉人谈何容易。八旗的衰落,太平天国的镇压主要依靠汉族势力,从慈禧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兴衰比起自家满人的命运来讲,当然是大清的统治更加重要。其次,权力斗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制衡。通过她的施政手段来看,她完美的做到了这一点。咸丰留下的烂摊子让宫中的孤儿寡母如何应对,我想慈禧在宫廷斗争的表现堪称完美,先是扳倒八大臣,后打倒奕忻,将权利紧紧握在手里。而最后,对洋务派的重用显示出她并不滞后的眼光。李鸿章等人一手促成清朝同光中兴显示出她一定的战略眼光。当然,不能顺势而为必然走向灭亡,中国的衰落并非源自清朝,更非慈溪。

9

中国好象一直在前进,倒退过吗

10

历史上的慈禧对于巩固自己手中的权力,巩固自已对清朝的统治,可谓是用尽了心思。对于清朝的发展,没有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闭关自守,闭门造车,不愿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造成海军等军事力量薄弱,造成了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等一系列战争,签定了许多的不平等条约,如果让别人干,将会加速清朝的灭亡,军阀争战将会提前开始,中国历史将会改写。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