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适是国学大师,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文学造诣很高,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地假设,小心地求证”,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白话文。这些我们都知道,但是胡适还是一个怕老婆的国学大师。

胡适13岁时,由母亲做主为他定了一门亲事,这个姑娘叫江冬秀,江姑娘比胡适大一岁,他母亲说:“女大一,抱金砖”。



江冬秀是安徽绩溪邻县旌德江村人,也算书香门第之家,江冬秀自幼就缠了小脚,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在待人处世作风上倒是恢弘大度,不乏大家风范。

胡适与江冬秀的婚姻纯粹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式的封建包办婚姻。

在胡适13岁那年,胡母冯顺弟与江母吕贤音一次乡间庙会上认识了,各自说起了自己即将成年的孩子,然后由塾师说媒,再由算命先生神乎其神地推算“八字”,然后到灶神爷前求签,一桩旧式婚姻就这么给定了下来,而胡适和江冬秀却从来没见过面。

当时还是翩翩美少年的胡适聪明活泼,风流倜傥,学识渊博。江冬秀却相貌平平,短腿,小脚,眼有翳子,文化程度不高。从才学和外貌来看,江冬秀无论如何都配不上胡适。但有一点,江家经济上比胡家优越。这也可能是胡母相中江冬秀的地方。

订婚后的一个月,胡适走出皖南大山,到上海求学,继而留学美国,一直到14年后,也就是1917年12月30日结婚的时候,才与未婚妻第一次谋面。

胡适自从订婚以后,就去了美国留学,江冬秀就像一个童养媳一样照顾着胡母,说实话,胡适能够娶江冬秀是看在母亲的面子上,胡适父亲死的早,是母亲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他的婚姻和鲁迅最初的婚姻一样,诚如鲁迅所言“终于为母亲娶了个妻子”。胡适一生虽然提倡婚姻自由,但他的婚姻却充满了悲情色彩。

胡适对母亲百依百顺,这个旧式女人为供儿子读书省吃俭用。期望有一天儿子能飞黄腾达。



▲江冬秀

胡适对于母亲说的这门婚事心中是不满意的,所以他在美国留学期间,一度坠入与美国女子韦莲司的恋爱中。 韦莲司是美国纽约康奈尔一位大学教授的女儿,二人在1914年6月结识,胡适是个传统的男人,他把这份爱留在了心中,不敢越雷池一步。一方面怕惹母亲生气,二是江冬秀对母亲照顾的很周到。 之后在48年时间里,韦莲司一直和他保持着前女友的关系而终身未嫁。

胡适美国留学一毕业,马上回到了老家和江冬秀举行了婚礼。但是结婚并没有泯灭胡适的本性。胡适年方而立,风度翩翩,是一颗多情的种子。

1923年,胡适与在杭州师范读书的同乡、当年婚礼上的伴娘曹诚英,在西湖烟霞洞上演了一出荡气回肠的爱情大剧。

胡适与曹诚英第一次见面是在他与江冬秀的婚礼上。曹诚英是胡适三嫂的妹妹,被请来为江冬秀做伴娘的。此时二人都没想到,这次婚礼上的邂逅,注定了以后的相爱。

1923年4月,胡适到上海参加学术交流会议,顺便到杭州看望了刚刚离婚的曹诚英。胡对她进行了一番安慰,随后二人在杭州玩了五天,曹诚英始终陪伴左右,二人产生了相见恨晚的思念,他们的感情也发生了飞跃性进步。

临别时,胡适写了首《西湖》,诗中暗喻曹诚英为恋人。 后来胡适利用北大教授五年一次的休假,再度来到杭州,在烟霞洞的和尚庙租了间房住了下来。

当时杭州女师也放暑假,曹诚英就以陪伴胡适养病为名,到烟霞洞与胡适同居一室。曹诚英后来有了身孕。胡适想回老家和江冬秀离婚,然后娶了曹诚英。谁知道接下来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

胡适回家后,不敢当着母亲的面说离婚,只是偷偷的对江冬秀说出了心中意思。

此时 江冬秀一没哭闹,二没得作河东狮吼,只见她操起一把菜刀,一手搂住只有2岁的小儿子思杜,一手拖住大儿子祖望,顷刻间将刀横向自己的脖子,对胡适声泪俱下叫道:“你走!你走!你要那个狐狸精,要和我离婚好说,我先杀掉你两个儿子!再杀我自己!我们娘儿仨都死在你面前……”

这恐怖凌厉的场面把胡适镇住了,他既不敢开口提半个“离”字,也不敢同曹家妹子公开来往,只好乖乖安心与江冬秀过日子。

有时江冬秀发脾气,嗓门高了,要面子的胡适就躲进卫生间,借漱口故意把牙刷搁进口杯里,将声音弄得很响,以作“掩耳”盗铃之势。

民国时代的文人有个共同特点,虽然看似桀骜不驯,实则内心是守旧的,胡适认为“情愿不自由,便是自由了”。



他和江冬秀的婚姻磕磕绊绊走来,他总结了家庭哲学“三从四德(得)”:

“三从”者,一谓“太太出门要跟从”;二谓“太太命令要服从”;三谓“太太说错了要盲从”。“四德(得)”者,一曰“太太化妆要等得”;二曰“太太生日要记得”;三曰“太太打骂要忍得”;四曰“太太花钱要舍得”。这就是“胡氏定理”。

自那以后,江冬秀总是伴随着胡适,胡适亦对她不离不弃,以致友人曾戏言:“胡适大名垂宇宙,小脚夫人亦随之。”这对学识和个性天差地别的夫妻,从吵吵闹闹到认命厮守,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胡适既是怕老婆又是爱老婆的文人。

撰文/秉烛读春秋

最佳贡献者
2

至少两个肾!这是收集一套胡适的基础著作的要花的钱。没有一个人,生前身后得到的评价,是如此多元和对立。整理了一部分提供参考。

殷海光:“胡先生是一个妥协的自由主义者,被当局当作一笔存款,‘存在自由银行’,榨取无穷的利息。”(《殷海光全集》)

蒋:“盖棺论定胡适,实不失为自由民主者,其个人生活亦无缺点,有时亦有正义心与爱国心,惟其太偏狭自私,且崇拜西风而自卑其固有文化,故仍不能脱出中国书生与政客之旧习也。”(《蒋中正先生年谱长编》)

毛:“胡适这个人也真顽固,我们托人带信给他,劝他回来,也不知道他到底贪恋什么?批判嘛,总没有什么好话,说实话,新文化运动他是有功劳的,不能一笔抹煞,应该事实求是。到了二十一世纪,那时候,替他恢复名誉吧。”(转引自林蕴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第二卷)》)

唐德刚:“胡先生这个懦弱的本性在当年所谓雷震案中真毕露无遗。……后来,我拜读他那自我解嘲的雷案‘日记’,尤其觉得这位老秀才百无一用之可怜。”(《胡适杂忆》)

江勇振:“试问,二十世纪前半叶,有几个中国人在一生的成就、人缘,以及交游的广阔能及胡适的千分之一、二?然而,多少人能媲美他自奉简约、积财于社会的美德?”(《舍我其谁:胡适》)

余英时:“他是二十世纪影响力最大也最长久的学者和思想家。如果有人说他的“学问简陋”、“思想浅薄”,我也不想为他辩护。但是有一个客观事实是否认不了的:正是这种“简陋的学问”、“浅薄的思想”,才使他成为至今仍受注视的人物。”



3

我认为,人活着三件事最重要:自由、思想、朋友。自由,排在第一位。

自由的理念,是人类发展的共同财富。最早由西方倡导,胡适带到中国。胡适,是中国的自由之父,是近现代中国最伟大的思想家。

一个真正为民造福的国家,应当保障民众的各类自由,而非处处设限。

4

1960年9月4日,国民党政府以“包庇匪谍、煽动叛乱”的罪名逮捕了雷震及《自由中国》杂志主编傅正、经理马之骕、会计刘子英等。雷震被判处10年徒刑。



雷震创办《自由中国》,反对蒋介石独裁,争取言论的自由,争取实现民主,作为自由主义的领袖胡适很自然是大力支持雷震的。可是雷震被逮捕以后,胡适的表现让很多知识分子失望,甚至痛骂。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在《胡适杂忆》中说:“胡先生这个懦弱的本性在当年所谓“雷案”中真毕露无遗。他老人家那一副愁眉苦脸,似乎老了二十年的样子,我前所未见,看起来着实可怜见的。后来我拜读了他那自我解嘲的雷案《日记》,尤觉这位老秀才百无一用之可怜。“我虽不杀伯仁,伯仁因我而死”。胡先生对这件事始终是内疚弥深。”

唐德刚对胡适的评价是懦弱的本性和老秀才百无一用之可怜。


著名作家聂华苓曾经是《自由中国》编辑,虽然没有被捕但也被监视,写了篇《雷震与胡适》的文章对胡适大为不满。胡适是《自由中国》发行人,可是为摆脱牵连又辞去发行人。胡适说什么,我们在这个地方,话说错了,要负说错话的责任,违反了国家法令,要负违反国家法令的责任;要坐监的,就应该坐监;要罚款的,就应该负罚款的责任。 据说还有两句话,他终于没有说出:“要砍头的,就要去砍头。”

聂华苓说,“我们一到星期五就眼巴巴望胡适去看看雷震”,“一个个寂寞的星期五过去了,胡适没有去看雷震。”



台湾自由主义的启蒙人物殷海光,“雷案”发生后以大无畏精神和夏道平、宋文明等人联名发表公开信,强烈质疑国府当局,逮捕雷震之非法,并声明言责自负,充分展现了知识分子的风骨。雷案宣判之后,美国各报迅速刊登报道,胡适接连两天都不敢见人,公共场所也不敢去。作为知识分子的领袖胡适没有真正站起来为雷震说话,没有强烈抗议,或者用激烈的态度去抗议。“雷震事件”后,殷海光对胡适彻底失望,从此他再也不提胡适。胡适去世后,殷海光甚至不去吊唁。

殷海光说:“早年的胡适确实有些光辉。晚年的胡适简直沉沦为一个世俗的人了。他是怕大家不再捧他,唯恐忤逆现实的权势,思想则步步向后溜。”



唐德刚认为,胡适先生是一位思想家,但不是一位行动家。他在学术与思想界,有着当代圣人的地位,但在政治上却始终没有什么可以称道的实际作为。

胡适支持雷震办《自由中国》,但是胡适不反对国民政府不反对蒋介石,寄希望于蒋介石,寄希望于国民党自己来改革。

当代思想家李泽厚说:“胡适在政治上或政治思想上毫无见解, 主张和观念都极其浅薄 (如所谓‘五鬼——贫穷、疾病、愚昧、贪污、扰乱闹中华’之类) 、无聊和渺小到可以不予理会。唯一值得注意的是, 胡适由一个主张西方民主的自由主义者, 为何会最终走向了蒋介石的独裁政权。”



从美国学成归来时,胡适公开发愿:二十年不谈政治,二十年不干政治。1933年,国民党行政院长汪精卫连续写信请胡适出任教育部长和驻德大使。胡适婉言拒绝:“我很盼望先生容许我留在政府之外,为国家做一个诤臣,为政府做一个诤友。”

可是事与愿违,胡适一生与政治没有脱离关系,胡适的理想是实现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实现美国式的民主宪政和议会政治。1937年,胡适就说:“我们期望蒋介石先生努力做一个‘宪政的中国’的领袖”。

胡适一边批评国民党,另一边支持国民党,大力支持蒋介石,“蒋先生在近今的六个大巨头里够得上坐第二三把交椅。他的环境比别人艰难,本钱比别人短少,故他的成绩不能比别人那样伟大,这是可以谅解的。”



1949年国民政府兵败如山倒,胡适对美国记者表示:“我愿意用我道义力量支持蒋介石先生的政府。”

胡适把自由民主的希望寄托在独裁者身上注定是一个悲剧。胡适支持《自由中国》杂志,支持雷震,建议蒋介石无为而治,不要再连任总统,无疑让蒋介石大怒。可是当雷震被捕以后,胡适没有和蒋介石翻脸,反而说出了“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话。胡适所做的就是送给监狱中的雷震一首诗而已,不敢越雷池一步,懦弱的本性暴露无遗。

蒋介石对胡适的忠心并不买账,表面上客客气气,送钱送房子收买人心,私底下对胡适恨得也是咬牙切齿,1960年10月13日,蒋介石在日记里写道:此人实为一个最无品格之文化买办,无以名之,只可名曰“狐仙”,乃为害国家,为害民族文化之蟊贼。



胡适不过是蒋介石的民主花瓶而已,胡适其实也是心知肚明,但是传统的士大夫情结根深蒂固,提一辈子意见绝不敢造反。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胡适忠心耿耿换来的却是“七不懂”的帽子,即:不懂文学,不懂史学,不懂哲学,不懂中国的,更不懂西方的,不懂过去的,更不懂现代的。

殷海光说过:“一个真正的自由主义者,至少必须具有独自的批评能力和精神,有不盲目权威的自发见解,以及不依附任何势力集体的气象。”胡适作为自由主义的灵魂人物,反而让人感到失望,有思想没行动,匍匐在权力面前。



唐德刚给胡适的结论就是:“在主观条件上,胡先生所缺乏的是:他没有大政治家的肩膀、中上级官僚的脸皮和政客与外交家的手腕;他甚至也没有足够做政论家的眼光;胡适被杜威老师牵了一辈子鼻子,做了几十年齐天大圣,最后发现自己不过是个癞和尚的保镖。”

所以说从雷震案中,唐德刚觉得胡适懦弱和老秀才百无一用之可怜。

身为一代自由主义宗师,胡适最后感叹:“宁可不自由,也就自由了。”

5

刚才有人把胡适夸得好处“说不完”,先很惊讶,继而气愤,最后竟感觉十分好笑了。我可以不留情面地说,如果说这仅是代表个人的观点尚可,如果想得到大多数人认同,恐怕很难。

具我粗浅了解,这鲁迅个人来说,和胡适并没有什么个人恩怨。鲁迅所指责的都是时旧社会普遍存在的丑恶现象,意在让人认清生活在怎样的社会,发现病根,寻出救治的方法来。具体到和胡适之间,主要是对文学阶级性的认识不同。鲁迅认为生在阶级社会而否定文学的阶级性,是虚伪的,不负责任的。而胡适认为有纯文学的存在。说到底,他们本质上是阶级立场不同。鲁迅显明地占在无产阶级劳苦大众的立场,而胡适是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立场。

新中国的成立,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完全胜利,也无可辩驳地证明了鲁迅思想的正确。这也正是至今鲁迅影响力仍然巨大的原因,至于胡适先生,在新中国的痕迹,无疑是很模糊了。

6

胡适是个有学问的文人,他在很多领悟都有开创行的研究,可在学术上也没有什么可观的成就。当然他写过很多文章,只是具有决定性的著作他没有啊!拿的出手的就是《中国哲学史大纲》,只是这本书写了上部,下部就没有了,至于为什么不写,可能胡适认为自己的才情还不到家吧!他提倡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者。他写的白话文诗作《尝试集》里面的诗作水平实在不怎么样啊!其中有这么的一首诗“两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剩下那一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你看了也会觉得挺好笑的,确实胡适的才情不怎么样嘛!比其他的现代诗人差多了,他胡适自己也说了,自己是提倡有心,无力做作。可见胡适有学问,只是才情一般般吧!

胡适在政治上也很有意思,他不是左派又不是右派。有什么话都说出来,并没有忌讳,表现的有点孩子气,既孤立又不远离。胡适在北洋政府期间担任北京的大学教授,他经常写诗文骂北洋政府,自己呢也不辞职领着北洋政府发给他的高工资,北洋政府想给他发个勋章,他也不想要。五四运动期间,胡适就说学生们不要搞什么游行,学生就应该在学校里安静学习,这样的话他就敢说出口。到了国民政府的时候,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这时候胡适就站出来说,中国一个农业国家怎么可以和日本打呢,应该和日本议和嘛,空出时间发展国力然后再打日本啊!这就是投降主义啊,胡适就敢说出来啊!当然啦,蒋介石也没把他怎样,反正也是个书生文人嘛。但是到了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胡适也转变了态度,他天天说只要美国和日本在太平洋打一场,日本就输定了。1939年蒋介石就派胡适当驻美大使,胡适就天天发表演说说日本是白眼狼,坏的流脓,肯定会反咬美国一口。积极挑拨美日关系,怂恿美国制裁日本,对日本开战。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还真被胡适说中了。所以胡适好的也说,坏的也说,对国家有利的他也去干。

1949年新中国成立,蒋介石逃到了台湾,胡适当时在美国,过得不怎么样,在这期间他也写文章反对过大陆,说什么不好的之类的话。后来回到了台湾,做了中山研究院院长,他和蒋介石貌合神离,有时候也会嘲笑蒋介石。胡适一生总提倡一句话,就是少谈些主义,多研究些问题。这句话也是有几分道理的,过多搞形式主义不好,多下功夫研究具体问题。在国学的研究上,他是说过要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辩证思想。对于历史研究上注重具体证据,什么传说的历史都要有怀疑的精神,用切实的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胡适是个有意思的人,他有学问不假,可也没有很大的才情。他在学术上有很多开创研究,可是没有哪一门学得精通。他也说过汉奸之类的语言也写过这样的文章,不过要说他做了什么大的坏事,好像没有多少!凭借自己的喜好自由,他有什么说什么,好的坏的都说,表现出有点孩子气的感觉。作为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胡适,总感觉他很有趣的这么个人!

7

前面我试过用星座来评价林徽因,获得了一百多个赞,说明这种思路挺受欢迎。那么我也试着用星座来评价胡适。

胡适是射手座,关于这个星座,有几个特点,拓展力,热爱自由,孩子气。

胡适表面看起来温文尔雅,不似通常射手座体现出来的奔放气质,但是他有一颗奔放的灵魂。有两件事可以说明,第一是他提倡白话文运动,任何改革,毫无疑问需要拓展力,而白话文的改革尤其需要带弹性的大脑,那是撼动大厦,反对者群体何等巨大可以想象。

有个著名的段子是,反对者之一黄侃说,变革后的白话文太啰嗦,若家人拍电报:“你的太太死啦,你快回来啊”,用古文只需要四个字:“妻丧速归”。胡适反问,假如这段“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用白话文也只需五个字:“干不了!谢谢”。

这个段子里看得到胡适的勇气,同时也看得出他的孩子气,这两者是同时出现在射手座胡适的身上的。

胡适的情事值得一提。射手座比较花心,但这个词用在胡适身上不算特别合适,但我们可以看到他确实对各种各样的女性都能欣赏,在他的爱人谱里,有泼辣能干的江冬秀,有文艺范的曹诚英,有先进女性韦莲司,这些女性们,与胡适的关系,与其说是情人,不如说是红颜知己,因为胡适在与她们的交往中,似乎一直都愿意追寻和探索她们的精神。

最奇特的还有,他和她们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其实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和韦莲司的关系。韦莲司不是美人,唐德刚说她有点土,但她的思想很有吸引力,摧枯拉朽。

胡适的思想本无藩篱,听到韦莲司的诸多言论更是很击节欣赏,在那段时间的日记里,胡适这么写:“女士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项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为一人耳。”

这样的恋情与一般恋情之不同,对于胡适来说,聪明的大脑才是性感的,超过了热情的身体,而能欣赏聪明大脑、甚至因为聪明和开放而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大脑,这样的男性,需要同样的聪明,还需要心胸,以及魄力。

8

谢邀:从各个角度评价胡适是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倡导“白话文”中国新文化运动启蒙者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

胡适原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笔名胡适,字适之。抛开政治立场胡先生是个值得尊敬的人。现在的话说胡先生是站错了队伍。当年的胡先生想做中间派,又想当君子和圣人,又做不到敢爱敢恨,怕这又怕那,最终两边不讨好落下骂名

9

如题,前边许多回答从各方面阐述了胡适先生的生平。笔者就从其他方面聊一聊这个我们熟悉又陌生的人,同时,为大家梳理胡适与鲁迅这两位传奇人物的矛盾。


涉猎甚广的“懒人”


网上流传着一个很出名的段子,有关胡适做学问的懒。

胡适留学期间的日记

但其实,他是一位十分勤勉的作家。他积极提倡用白话文代替诘屈聱牙的文言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在这之后,率先发表了《尝试集》。这是现代文学史上最早出版的第一部白话文诗集,也是第一部个人诗集。

除了白话文方面的成就,他涉猎甚广。于1919年后陆续翻译了都德、莫泊桑、契柯夫等人的小说,在研究《红楼梦》方面造诣颇深。


胡适与鲁迅的矛盾

题主的问题中提到“恩怨”其实不当,他们并无个人恩怨,甚至在争论之前还是好友。至于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有关于思想冲突。

上世纪20年代,我国思想界争论繁多。胡适主张用科学、民主、理性来代替旧有传统思想,这一观点也得到了众多青年的赞同。此时的鲁迅,对思想界大大小小的争论冷眼旁观。他心目中没有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存在,因此对任何完美社会的宣传都是存疑的。胡适则不同,她一直在做的,是将西方尤其美国的民主经验传播到中国,让中国社会朝着那个方向走。

胡适与鲁迅,都是对当时社会体制不满的知识分子,但二人意见相左。鲁迅先生文笔激烈,发表了许多针对胡适的批评与讽刺。胡适则豁达的并为反驳,反而已在维护鲁迅,批评那些攻击鲁迅的人做的太过分。(例如苏雪林女士)

二人的意见今天看来其实并无对错之分,他们有共同的目标,要求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在这一底线之上,争论只是时代背景下的必然结果。

至于他是否是“国学大师、青年导师”,其实大可不必纠结。胡适先生涉猎甚广,并且在他的年代,知识基础也不如今天的完善。我们在研究历史人物中,切忌用先入为主的偏见去考量。

10

胡获得35相博士学位在世界是少数的。在文学,哲学,史学,道德,教育,文化,思想,学术,硕果累累功绩辉辉,一生以自由主义个性主义与传统道德相抗争。不同意中国革命定为帝国或资本主义,胡认为真正的敌人是贫穷,愚味,贪污,姚乱,疾病是革命对象。胡平易近人满脸笑容豁达开朗,资助很多朋友,和小贩也做朋友。被朋友为谦谦君子好好先生。在驻美大使期间,得到美的援助,为抗战做出了功献。政治不应和学问混在一起,胡因去了台而受冤。胡提倡使用了白话文,柏杨先生说:/文言文两千年之久,一直到胡适出马才革命掉,如果不是胡先生我们还在文言文打滚,想起来真是浑身都抖/。所以说学术文化的近步,思想言论的自由做出了功献。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